[唐诗宋词选读]山水田园诗学案及答案

“采菊东篱下”——山水田园诗学案

 【学习篇目】:《山居秋暝》《过故人庄》 

【学习目标】:赏析两首诗歌,并学会鉴赏山水田园诗。 【学习过程】: (一)《山居秋暝》 1.走近王维——诗佛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画人物、丛竹、山水。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传神,有独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2.探究问题:

(1)整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从诗中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首联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不是有浣女和渔舟吗?诗人为什么还说是“空山”呢?

(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为读者描绘了怎样的境界?

(4)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

(二)《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探究问题: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做客农家的情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拓展练习

(一)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二)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三)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贵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貌)。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知识储备】

(一)山水田园诗概念解说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源于南朝(宋)

谢灵运。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田园诗和山水诗往往并称,都属于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作品,但这是两类不同的题材。 (二)产生原因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诗人仕途失意或厌恶官场的争名夺利、互相倾轧,渴望远离世俗社会,追求自由闲适的心境,从而把这种理想寄托于美丽的大自然或淳朴的田园风光。二是诗人出于对山河的热爱,赞美大自然雄奇秀丽,表达向往美好生活的激情或抒发豪迈的情怀。 (三)发展概况

源于老庄哲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影响追随者韦应物、柳宗元。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四)常见意象与意境: 1.山水诗常见意象

山、河、泉、溪、桥、樵夫、渔翁、山客、隐者、松、竹林、树林、草、各种山中植物、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花草香、鸟鸣、猿啼等。 2.田园诗的典型物象 ①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 ②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 ③农具:耒、耜、锸、锄头、犁

④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 ⑤动物:鸡、犬、牛、羊、蚕、蛙 3.山水田园诗常见意境

宁静、静谧、纯朴、自然、美好、平和、和谐、恬静、幽雅、空灵、安逸、安详、清幽、明净、飘逸、清新、清淡、旷远、雄奇、迷离、孤寂、凄凉、凄清、萧瑟。(活用诗中字与词,双音节词写意境) 【补充】

1. ①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②意境特点: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 、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 (五)语言风格: 清

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六)表现手法 1. 古代诗歌描写景物的手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互文。

(3)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用典、象征、

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动中显

静。

(5)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层次(空间变化角度)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

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7)从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景来考虑: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点面结合)。 (8)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考虑: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

2.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3.解题方法:描写了什么景 ——创设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

(七)表现的主题(情感)

1.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观赏山水美景时的喜悦、陶醉。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怀才不遇的苦闷。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常用术语: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八)解题思路:

1.把握意象:①找准、找全典型意象; ②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里外、俯仰等);

③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 ④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

2. 分析意境:①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

②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 体会情感:结合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 4. 鉴赏手法: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虑,并结合诗作分析。

5. 品味语言: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的。 【知识链接】:

1. 山水田园诗定义: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2.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3. 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①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4. 解析步骤: (1) 知作者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2) 折物象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 看表达

①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② 描写景物的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 点面结合 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拟人 (4)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或物) 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

乐情 (5) 明主旨: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渴望归隐 向往田园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远离尘俗 5.常用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解题思路:什么景——意境——情感

答案构成:描摹图景,意境特点,手法或表达效果 6.自主鉴赏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采菊东篱下”山水田园诗学案答案

一、《山居秋暝》探究问题:

(1)整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从诗中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是“王孙自可留”一句。因为前面三联描写空山、新寸步不离的大环境和月、松、泉、石、竹、莲及浣女、渔舟八种景物,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画,这些描写都是渲染,都是寄寓,是间接表现诗人的高洁情趣。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

(2)首联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不是有浣女和渔舟吗?诗人为什么还说是“空山”呢?

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处犹如世外桃源。“空”实为“静”,人静、树静、水静、山静,让人心也静。这种静中透出心的空明与纯净,所以空山不是空荡荡的山,而是宁静的山,纯明的山。

(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为读者描绘了怎样的境界?

明月 松 清泉 石;动静结合、远近结合;幽美、清新、明净。

(4)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 和谐。这种热闹,正是为了反衬出山中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鸟鸣涧》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勃勃生机。

二、《过故人庄》探究问题: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做客农家的情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地经过。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壳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三、拓展练习:

1.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2.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兵“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现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3.(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铿然”却表现了作者行走时的愉悦,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采菊东篱下”——山水田园诗学案

 【学习篇目】:《山居秋暝》《过故人庄》 

【学习目标】:赏析两首诗歌,并学会鉴赏山水田园诗。 【学习过程】: (一)《山居秋暝》 1.走近王维——诗佛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画人物、丛竹、山水。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传神,有独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2.探究问题:

(1)整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从诗中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首联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不是有浣女和渔舟吗?诗人为什么还说是“空山”呢?

(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为读者描绘了怎样的境界?

(4)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

(二)《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探究问题: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做客农家的情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拓展练习

(一)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二)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三)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贵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貌)。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知识储备】

(一)山水田园诗概念解说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源于南朝(宋)

谢灵运。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田园诗和山水诗往往并称,都属于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作品,但这是两类不同的题材。 (二)产生原因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诗人仕途失意或厌恶官场的争名夺利、互相倾轧,渴望远离世俗社会,追求自由闲适的心境,从而把这种理想寄托于美丽的大自然或淳朴的田园风光。二是诗人出于对山河的热爱,赞美大自然雄奇秀丽,表达向往美好生活的激情或抒发豪迈的情怀。 (三)发展概况

源于老庄哲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影响追随者韦应物、柳宗元。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四)常见意象与意境: 1.山水诗常见意象

山、河、泉、溪、桥、樵夫、渔翁、山客、隐者、松、竹林、树林、草、各种山中植物、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花草香、鸟鸣、猿啼等。 2.田园诗的典型物象 ①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 ②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 ③农具:耒、耜、锸、锄头、犁

④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 ⑤动物:鸡、犬、牛、羊、蚕、蛙 3.山水田园诗常见意境

宁静、静谧、纯朴、自然、美好、平和、和谐、恬静、幽雅、空灵、安逸、安详、清幽、明净、飘逸、清新、清淡、旷远、雄奇、迷离、孤寂、凄凉、凄清、萧瑟。(活用诗中字与词,双音节词写意境) 【补充】

1. ①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②意境特点: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 、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 (五)语言风格: 清

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六)表现手法 1. 古代诗歌描写景物的手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互文。

(3)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用典、象征、

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动中显

静。

(5)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层次(空间变化角度)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

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7)从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景来考虑: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点面结合)。 (8)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考虑: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

2.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3.解题方法:描写了什么景 ——创设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

(七)表现的主题(情感)

1.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观赏山水美景时的喜悦、陶醉。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怀才不遇的苦闷。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常用术语: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八)解题思路:

1.把握意象:①找准、找全典型意象; ②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里外、俯仰等);

③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 ④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

2. 分析意境:①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

②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 体会情感:结合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 4. 鉴赏手法: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虑,并结合诗作分析。

5. 品味语言: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的。 【知识链接】:

1. 山水田园诗定义: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2.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3. 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①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4. 解析步骤: (1) 知作者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2) 折物象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 看表达

①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② 描写景物的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 点面结合 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拟人 (4)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或物) 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

乐情 (5) 明主旨: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渴望归隐 向往田园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远离尘俗 5.常用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解题思路:什么景——意境——情感

答案构成:描摹图景,意境特点,手法或表达效果 6.自主鉴赏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采菊东篱下”山水田园诗学案答案

一、《山居秋暝》探究问题:

(1)整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从诗中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是“王孙自可留”一句。因为前面三联描写空山、新寸步不离的大环境和月、松、泉、石、竹、莲及浣女、渔舟八种景物,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画,这些描写都是渲染,都是寄寓,是间接表现诗人的高洁情趣。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

(2)首联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不是有浣女和渔舟吗?诗人为什么还说是“空山”呢?

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处犹如世外桃源。“空”实为“静”,人静、树静、水静、山静,让人心也静。这种静中透出心的空明与纯净,所以空山不是空荡荡的山,而是宁静的山,纯明的山。

(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为读者描绘了怎样的境界?

明月 松 清泉 石;动静结合、远近结合;幽美、清新、明净。

(4)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 和谐。这种热闹,正是为了反衬出山中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鸟鸣涧》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勃勃生机。

二、《过故人庄》探究问题: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做客农家的情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地经过。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壳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三、拓展练习:

1.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2.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兵“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现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3.(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铿然”却表现了作者行走时的愉悦,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相关文章

  • 语文:1.王维诗四首 同步测试之达标训练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 1.王维诗四首 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 我达标 1. 王维,字摩诘.唐代河东人,工书画.曾任尚书右丞,世称__________.笃于奉佛,亦称__________.他的作品,常常与孟浩然相提并论,史称为__________.王维是盛唐____ ...查看


  • [唐诗宋词选读]之文学常识梳理精要版
  • <唐诗宋词选读>之文学常识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王勃(649或650-676), ...查看


  • 山水田园诗教案2
  • 山水田园诗教案2 一.学习目标 1.把握山水田园诗的特征. 2.熟悉和体会这类诗的意象及相应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常用表达技巧. 3.学习此类诗歌鉴赏的题型及方法. 4.接受古代诗词美的熏陶,提高相应的艺术鉴赏水平. 二.真题热身 阅读下面一首 ...查看


  •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11本)
  •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11本)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11本) 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目录 第一单元 唐诗之旅(上) 导语 基本阅读 1.王维诗四首 积雨辋川庄作 辛夷坞 送沈子福归江东 观猎 2.李白诗四首 梦 ...查看


  •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回归-拓展评价单
  •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回归拓展-评价单 设计人:程 鲲 审核人:*** 序号:*-*-* 班级: **** 姓名: 组名 [高考考点] 考纲要求: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 ...查看


  • [唐诗宋词元曲]诗歌鉴赏复习测试卷
  • 诗歌鉴赏练习(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阅读以下王维的两首诗,说说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 ...查看


  • 唐诗宋词里的故事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 <唐诗宋词里的趣事>课程实施方案 语文组王路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查看


  •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名句名篇默写
  •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名句名篇默写 1.明月隐高树,(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 2.,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3.宁为百夫长,(杨炯<从军行>) 4.阁中帝子今何在? ...查看


  • 唐诗宋词概说
  • 唐诗宋词概说 上编唐诗 第一章 唐诗概述 1. <全唐诗>及其补编共收诗50000余首.作家3600多人,著名诗人几十名,"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通俗诗人白居易为世界公认的大诗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