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 如何改变应试教育

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素质教育的呼声始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正式把它提高到事关国家大计的重要地位。但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多年,人们在思想观念、政策导向、管理体制乃至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固定的模式,因此,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决非轻而易举的事。

“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素质教育的明确定义。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对偏离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一种反拨。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谋求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重视个性的教育;是确认学生主体,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的教育;是一种根据社会需要,给学生的素质发展以价值导向与限定的教育;是一种重知识,又不唯知识,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大家一致认识到了“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加深了对实施素质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从事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但事实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或者说实施的进程相当缓慢,应试教育仍然是我国现行教育特别是普通教育的主流。实施素质教育可谓困难重重、步履维艰。素质教育之所以举步维艰,应试教育无疑是最大的障碍。因此,如何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换的确是迫在眉睫而又具现实意义的课题。笔者认为,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学校要彻底改变育人观念和更新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虽然是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责任,但学校作为直接育人之所更是责无旁贷、任重道远。实施素质教育说到底还得从学校开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阵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众多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最为重要的。如果说应试教育只注重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只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忽视对学生情感、健全人格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新课改的理念则更突出对教材中人文内涵的发掘,也就是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新课改的理念尤其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就意味着教师要转变育人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语文教学为例,语文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好材料。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老师却对此视若罔闻。教师只按考试教学,什么就教什么,于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每每被肢解为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文章的情感因素、审美因素、道德因素荡然无存。一切只为着学生能在各种考试中过级过关,而不是从审美方面对学生进行陶冶,美育的内容被抽空。可以说,应试教育是面对少数人的教育,即人们常说的“精英教育”。所谓转变育人观念,就是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转变为促进全面发展学生的教育,把面对少数人的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而要让每位教师潜心投入素质教育,教师业绩的评价机制也应改变。目前,从小学到中学,无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定教师的业绩。学生的及格率、优秀率、升学率成了检验教师的唯一尺度。教师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评优都以学生的考分为硬性指标,广大教师当然无暇顾及素质教育。如果不改变教师的评价机制,素质教育仍是一纸空文。

第二、素质教育要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抓起。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提早成名成才,有种说法非常风行,叫做“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很多家长片面地认为小孩越早地得到较好的教育就越快速地成才,因而不惜血本高价聘请老师教子女弹钢琴、学书画、练舞蹈等等,也不管子女有无这方面的兴趣和天份,以为这就是素质教育,因而各种名目的培训班也就应运而生。其实这是一种杀鸡取卵的急功近利之行为,恰好暴露出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态,有时常常是“欲速则不达”,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吗?完全不是。广大乡村的学前教育基本限于识字识数或唱那几首长年不变的儿歌,根本谈不上素质教育。因此,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开始狠抓素质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合理地设置课程内容、配置教学资源。在农村要普及学前教育,要加大学前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和地位;城镇学校拥有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更要为农村学校树立榜样。

第三、必须卓有成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学校的任务是教育,学生的任务是学习。学习是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既包括通过正规的教育和训练获得知识技能,也包括在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积累知识经验。现代教育学认为,学习是人类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掌握客观规律,使身心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其本质是人类个体和人类整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

再看看现状。现行教育模式下,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更谈不上实现自我超越。以学生课业为例。可以说,学生课业负担太重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障碍。多少年来,我们一方面一直高喊着为学生减负,一方面则不断给学生增加课务施加压力。现在的学生从早8点开始进学校,下午4点30分左右进托管或补习班,晚7、8点才得以回家,匆匆吃完晚饭又要写作业。起得最早的是他们,睡得最迟的也是他们。为了追求教学质量(实际上就是考试分数)。此外,学生还要面临各种考试,学生为此疲惫不堪。沉重的课务已将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休息得不到保障,更使他们精神萎靡,何谈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自我超越?每当我们看到学生高考结束后愤然焚书、举杯豪饮的情景,就深知他们的压力有多大。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势在必行。只有着实减速轻学生的负担,素质教育才得以保障。当然,减轻课业负担不等于放松文化知识的学习,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意味着学校和教师要设法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第四、必须提高教师素质,调整教师结构。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必然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没有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实施素质教育就无从谈起。而要提高教师素质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为此应从长计议,从近着手。一是要改革现行师范类院校教育体制,围绕素质教育,修正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二是加强对在任教师的培养,更新其知识结构,增强其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三是为学生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和人文教育基地,形成社会实践指导教师机制,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外部环境。四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楷模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榜样。

第五、呼吁社会各界要从根本上改变陈旧的人才观和不合理的用人观。应试教育的人才观就是以分数论英雄,谁能在各种考试中胜出谁就是社会和学校心目中的优秀生。从素质教育方面看,衡量一所学校的标准不应是唯一的,不应只看这所学校每年高分升入名校有多少,更要看这所学校能为社会培养出多少合格和

优秀的综合性人才、创造型人才、专业型人才。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时代和社会的必然选择,是一项长久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体制等宏观问题,还涉及到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素质、教育评估、考试制度等具体问题,覆盖了国家、社会、学校三个层面,只有坚持从上到下,上下合一,形成共识,大胆探索,善于借鉴,勇于改革,科学发展,才能冲出应试教育的桎梏,迎来素质教育的春天!

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素质教育的呼声始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正式把它提高到事关国家大计的重要地位。但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多年,人们在思想观念、政策导向、管理体制乃至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固定的模式,因此,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决非轻而易举的事。

“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素质教育的明确定义。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对偏离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一种反拨。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谋求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重视个性的教育;是确认学生主体,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的教育;是一种根据社会需要,给学生的素质发展以价值导向与限定的教育;是一种重知识,又不唯知识,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大家一致认识到了“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加深了对实施素质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从事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但事实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或者说实施的进程相当缓慢,应试教育仍然是我国现行教育特别是普通教育的主流。实施素质教育可谓困难重重、步履维艰。素质教育之所以举步维艰,应试教育无疑是最大的障碍。因此,如何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换的确是迫在眉睫而又具现实意义的课题。笔者认为,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学校要彻底改变育人观念和更新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虽然是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责任,但学校作为直接育人之所更是责无旁贷、任重道远。实施素质教育说到底还得从学校开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阵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众多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最为重要的。如果说应试教育只注重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只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忽视对学生情感、健全人格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新课改的理念则更突出对教材中人文内涵的发掘,也就是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新课改的理念尤其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就意味着教师要转变育人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语文教学为例,语文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好材料。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老师却对此视若罔闻。教师只按考试教学,什么就教什么,于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每每被肢解为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文章的情感因素、审美因素、道德因素荡然无存。一切只为着学生能在各种考试中过级过关,而不是从审美方面对学生进行陶冶,美育的内容被抽空。可以说,应试教育是面对少数人的教育,即人们常说的“精英教育”。所谓转变育人观念,就是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转变为促进全面发展学生的教育,把面对少数人的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而要让每位教师潜心投入素质教育,教师业绩的评价机制也应改变。目前,从小学到中学,无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定教师的业绩。学生的及格率、优秀率、升学率成了检验教师的唯一尺度。教师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评优都以学生的考分为硬性指标,广大教师当然无暇顾及素质教育。如果不改变教师的评价机制,素质教育仍是一纸空文。

第二、素质教育要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抓起。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提早成名成才,有种说法非常风行,叫做“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很多家长片面地认为小孩越早地得到较好的教育就越快速地成才,因而不惜血本高价聘请老师教子女弹钢琴、学书画、练舞蹈等等,也不管子女有无这方面的兴趣和天份,以为这就是素质教育,因而各种名目的培训班也就应运而生。其实这是一种杀鸡取卵的急功近利之行为,恰好暴露出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态,有时常常是“欲速则不达”,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吗?完全不是。广大乡村的学前教育基本限于识字识数或唱那几首长年不变的儿歌,根本谈不上素质教育。因此,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开始狠抓素质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合理地设置课程内容、配置教学资源。在农村要普及学前教育,要加大学前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和地位;城镇学校拥有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更要为农村学校树立榜样。

第三、必须卓有成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学校的任务是教育,学生的任务是学习。学习是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既包括通过正规的教育和训练获得知识技能,也包括在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积累知识经验。现代教育学认为,学习是人类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掌握客观规律,使身心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其本质是人类个体和人类整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

再看看现状。现行教育模式下,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更谈不上实现自我超越。以学生课业为例。可以说,学生课业负担太重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障碍。多少年来,我们一方面一直高喊着为学生减负,一方面则不断给学生增加课务施加压力。现在的学生从早8点开始进学校,下午4点30分左右进托管或补习班,晚7、8点才得以回家,匆匆吃完晚饭又要写作业。起得最早的是他们,睡得最迟的也是他们。为了追求教学质量(实际上就是考试分数)。此外,学生还要面临各种考试,学生为此疲惫不堪。沉重的课务已将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休息得不到保障,更使他们精神萎靡,何谈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自我超越?每当我们看到学生高考结束后愤然焚书、举杯豪饮的情景,就深知他们的压力有多大。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势在必行。只有着实减速轻学生的负担,素质教育才得以保障。当然,减轻课业负担不等于放松文化知识的学习,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意味着学校和教师要设法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第四、必须提高教师素质,调整教师结构。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必然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没有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实施素质教育就无从谈起。而要提高教师素质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为此应从长计议,从近着手。一是要改革现行师范类院校教育体制,围绕素质教育,修正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二是加强对在任教师的培养,更新其知识结构,增强其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三是为学生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和人文教育基地,形成社会实践指导教师机制,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外部环境。四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楷模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榜样。

第五、呼吁社会各界要从根本上改变陈旧的人才观和不合理的用人观。应试教育的人才观就是以分数论英雄,谁能在各种考试中胜出谁就是社会和学校心目中的优秀生。从素质教育方面看,衡量一所学校的标准不应是唯一的,不应只看这所学校每年高分升入名校有多少,更要看这所学校能为社会培养出多少合格和

优秀的综合性人才、创造型人才、专业型人才。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时代和社会的必然选择,是一项长久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体制等宏观问题,还涉及到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素质、教育评估、考试制度等具体问题,覆盖了国家、社会、学校三个层面,只有坚持从上到下,上下合一,形成共识,大胆探索,善于借鉴,勇于改革,科学发展,才能冲出应试教育的桎梏,迎来素质教育的春天!


相关文章

  • 如何改变应试教育现状:中国教育病了吗
  • 基本资料 如何改变应试教育现状:中国教育病了吗 作者: 张鸣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年: 页数: 定价: 35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中国教育病了吗>从中国教育现状入手,对当前教育体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中存在 ...查看


  • 中小学教育现状之感受
  • 中小学教育现状之感受 自己作为80后,有幸成为了中国应试教育的试验品和牺牲品,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每次回想起来简直就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痛苦岁月.应试教育剥夺了我天真烂漫的青春岁月和快乐生活,毁灭了我的学习自由,也扭曲了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查看


  • 浅谈教育本质与推行素质教育
  • 摘要:在素质教育发展日渐成型的今天,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制度却不减反增的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与教师们的教学,更影响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成熟.当我们不断追求教育成绩不断改进教育手段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逐渐使偏离的教育回归其本质.所谓的素质教育,是指一 ...查看


  • 应试教育为什么能根深蒂固
  • 应试教育为什么能根深蒂固 思想的天空 应试教育是一种压抑青少年个性.遏制青少年潜能的发挥.在某种程度上摧残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教育方式.针对这个弊端,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专家学者明确而响亮地提出,要用素质教育取代目前广为人们所诟病的应试教育.无疑 ...查看


  • 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 [摘 要]在经济繁荣.教育为本的今天,要实行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它们之间该如何转变?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这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但仍存在着很多待解决的问题.综合目前教育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本文从什么是" ...查看


  • 学习改变命运读后感
  • 在作者眼里,学习不仅是读书.听课.做题那么简单,它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它需要正确的方法,需要良好的心态.也许做高考状元确实需要天才和运气,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用心锻炼学习需要的各种素质.具备良好的学习心态,任何人可以迅速提高学习成 ...查看


  • 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_安淑华
  • 第13卷第4期 2004年11月 数 学 教 育 学 报 Vol.13, No.4 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Nov., 2004 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安淑华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 摘要:数学 ...查看


  • 死亡诗社观后感
  • <死亡诗社>观后感 课堂上,老师组织观看了<死亡诗社>这部电影在看了这个电影后,确实让我感触颇多.影片中,新任英语教师基力充满活力的教育理念和饱含激情的教学方式,突破了预备学院原本死气沉沉的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全新的 ...查看


  • 素质教育背景
  • (1)国际背景 二十世纪后半叶国际理科教育出现了比较大的三次改革浪潮: 第一次是在五十年代后期,由于五七年苏联人造卫星的上天引起的震动,特别是对美国,反思科技和教育的结果是:重视知识本身而没有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因而影响了知识功能的发挥:认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