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师范学院2014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目 录

1 就业基本情况 ............................................................................................................. 2

1.1 2014年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 2

1.2 2014年毕业生就业率 ........................................................................................ 5

1.3 2014年毕业生就业流向 . ...................................................................................11

2 就业工作主要举措 .................................................................................................... 15

2.1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15

2.2 就业指导服务情况........................................................................................... 16

3 就业相关分析 ........................................................................................................... 19

3.1 毕业生就业质量特点 ....................................................................................... 19

3.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 23

4 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 25

4.1 就业率保持基本稳定 ....................................................................................... 25

4.2 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逐年增加...................................................................... 25

4.3 专业相关度基本稳定 ....................................................................................... 26

4.4 升学率保持基本稳定 ....................................................................................... 26

4.5 工作状况满意度逐年提升 ................................................................................ 26

5 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 28

5.1 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状况,建立就业反馈招生和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28

5.2 倾听用人单位对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8

5.3 注重实习实训教学,努力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28

5.4 做好就业市场分析,引导毕业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 ...................................... 29

6 名词解释 .................................................................................................................. 30

学 校 概 况

周口师范学院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地处三皇故都、老子故里、陈楚旧地、历史文化名城周口市。学校占地1511亩,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建校40多年来,形成了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并存、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涵盖文、理、工、法、历史、教育、管理、经济、艺术等9大学科门类。2014年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684人、专科生2810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优秀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6项、双学位教育试点专业6个。先后与中国农学院研究生院、郑州大学、常州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3年6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各项工作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学校秉承“尊道贵德,博学善建”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铸校、科学治校”的基本方略,凸显“质量、特色、创新”的发展主题,坚持走内涵驱动发展战略,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文明标兵学校”、“省教育科学研究先进集体”、“省教育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省校园文化艺术工作先进单位”、“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省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1 就业基本情况

1.1 2014年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1.1.1 毕业生总数

周口师范学院2014年毕业生总数为5857人。其中本科毕业生4880人,涉及专业42个(见表 1-1);专科毕业生977人,涉及专业11个(见表1-2) 。

表 1-1:2014年本科毕业生分专业人数统计

表 1-2:2014年专科毕业生各专业人数统计

1.1.2 毕业生性别结构

2014年毕业生中男生1854人,占比31.65%;女生4003人,占比68.35%,

男女生人数比例为0.46:1(详见图1-1)。

图1-1 2014届毕业生性别结构分布

1.1.3 生源地分布

2014年毕业生生源来自于全国23个省(区),毕业生人数占比较高的省份依次为河南省(84.09%)、山东省(2.78%)、吉林省(2.65%);毕业生人数占比较低的省份为黑龙江省(0.2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0.12%)、宁夏回族自治区(0.09%)(详见表1-3) 。

表1-3毕业生生源地分布情况

1.2 2014年毕业生就业率

按照教育部就业率统计口径,除待就业、暂不就业外的毕业生毕业去向均计入就业率。

截至2014年底,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5.15%。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5.18%,专科生就业率为94.98%(详见表1-4)。

表1-4 2014 年毕业生就业率统计

2014年本科毕业生来自于42个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名前五位的专业分别是舞蹈编导(100%)、学前教育(97.44%)、化学(97.35%)、国际经济与贸易(97.07%)、人力资源管理(97.00%)(详见表1-5);专科毕业生来自于11个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分别是学前教育(95.98%)、英语教育(95.97%)、数学教育(95.49%)(详见表1-6)。

表1-5 2014年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率统计

表1-6 2014年专科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率统计

学校作为师范类院校,教师行业一向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2014年学校共有2984名师范类本专科专业毕业生,其中选择从事教师行业的本科毕业生1533名,专科毕业生432名(详见图1-2)。

图1-2 从事教师行业的毕业生状况

学校2014届共有703名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 14.41 %,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分别是物理学(占该专业毕业生总数的52.08%)、生物工程(占该专业毕业生总数的51.92%)、统计学(占该专业毕业生总数的50.00%)(详见表1-7)。在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院校中,985 高校86人, 211高校220人(详见表1-8,表1-9)。

表1-7 2014届毕业生分专业升学率统计

表1-8 2014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分类统计

表1-9 2014届本科毕业生考取985高校统计

1.3 2014年毕业生就业流向 1.3.1 就业类型流向

2014年,毕业生升学、出国、出境人数为967人(其中本科生715人、专科生252人、),占本届毕业生的16.51%;通过国家、地方项目(特岗教师、西部计划等)就业人数为384人(其中本科生287人,专科生97人),占本届毕业生的6.56%;企业就业人数为2457人(其中本科生2246人,专科生211人),占本届毕业生的41.95%;机关事业单位和科教单位就业人数为1694人(其中本科生1349人,专科生345人),占本届毕业生的28.92%(详见表1-10)。

表1-10 2014届毕业生就业类型流向统计

1.3.2 就业区域流向

2014年,学校毕业生在全国31个省份就业,从区域流向上看,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地区和沿海地区,占毕业生总数的74.81%(详见图1-3)。

进入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有1555人,占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的32.96%;专科毕业生有115人,占专科毕业生就业人数的12.30%(详见表1-11)。

图1-3 2014年毕业生毕业生区域流向 表1-11:2014年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

1.3.3 就业行业流向

2014年不同群体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情况呈现出以下特点,师范类专业毕业生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事业单位和升学,占师范类毕业生总数的63.87%;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以企业为主,占非师范毕业生总数的64.26%(详见表1-12,图1-4,图1-5)。

表1-12 2014年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

图1-4 2014年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图1-5 2014年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1.3.4 求职途径

学校毕业生主要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和校园招聘会实现就业,占总体就业人数的49.01%;通过实习在该单位的占总体就业人数的19.54%;通过社会招考就业的占总体就业人数的17.87%(详见图1-6)。

图1-6 2014年毕业生求职途径

从毕业生就业情况看,2014年学校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占毕业生总数的74.81%;师范类毕业生专业与工作岗位相关度较高,从事教师工作的占师范类毕业生总数的65.85%;毕业生逐步成为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支撑力量,在周口市各县(市、区)就业的占毕业生总数的23.56%;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14.41%。

2 就业工作主要举措

2.1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就业创业工作纳入了《周口师范学院“十二五”(2011—2015)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质量带动就业,以质量带动创业为总目标,完善条件保障建设,确保经费和场地支持,构建了“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大就业理念,形成了完善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与服务体系。

2.1.1 组织制度体系完善

学校建立了“纵、横”有机融合的学生就业机制。纵向上建立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学校层面由校长负总责,学院层面由院长负总责,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一把手”工程;横向上将学生就业工作与学校的招生规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教学评估挂钩,贯彻于从学校到学院的各个层面。修订完善了《周口师范学院学生就业工作规程》等规章制度,建立了“领导主抓、部门统筹、学院为主、全员参与”的学校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有效地保证了就业工作规范科学运行。

2.1.2 运行机制健全

就业工作全员化机制。学校就业工作实行“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管理,学校招生就业处统筹指导,各学院全面推动,班级辅导员、班级导师和学生骨干共同参与,形成了全员化就业工作格局,确保就业工作有序进行。

特殊群体就业帮扶机制。学校实施“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工程,学校招生就业处、学生资助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各学院联动,通过重点关注、多角度援助、有效推荐等措施,帮助就业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

就业市场调研反馈机制。学校开展了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调研,充分了解就业市场动态和人才需求情况,促进就业和招生、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

2.1.3 条件建设保障到位

学校现有就业服务专用场地 1200平方米。设有就业服务大厅、就业报告厅、面试室、咨询接待室、网上招聘室、会议室等。此外,学校体育馆、报告厅、多媒体教室均可按需使用,充分保证了各类毕业生招聘活动的顺利开展。

学校建有一支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所学专业覆盖了人力资源、法律、教育、心理、计算机等与就业工作紧密相关的专业领域;全体专职人员均参加过 国家、省级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培训,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2.1.4 就业教育指导全程覆盖

课程教学全程化。学校开设有《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必修课,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对高年级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为保证教学效果,学校组织集体备课、教学示范课和教师定期培训。

活动举办全程化。学校就业指导活动形式多样,针对不同群体创办有“就业创业讲堂”、“职业规划面对面”指导;举办有每年一届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网络虚拟运营创业大赛等,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

2.2 就业指导服务情况 2.2.1 校园招聘活跃有序

大型招聘定期化。每年举办大型冬季校园双选会和春季校园招聘周,2014年累计安排320余家企事业单位进校招聘,提供岗位6313个;每周二定期安排专场招聘活动。

区域专场常态化。学校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先后与周口市人民政府、河南省电子商务协会等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紧密与地方人才机构合作,先后与广州、苏州、杭州等20余个城市的地方人才交流中心建立了人才合作关系,每年邀请地方人才交流中心在学校举办地区专场招聘会。

单场招聘日常化。学校依托机械电子类、经贸与管理类、食品医药化工类、

生物与农业工程类、艺术类等专业集群和校友资源形成了优质招聘企业群,如河南财鑫集团、河南邦杰控股有限公司、瑞特电器集团、香港联科集团、金丝猴集团、河南银丰塑料有限公司、宋河酒业、恒昌计量等企业,每年定期来校举办专场招聘会。

网络远程招聘开放化。学校建立了网络招聘平台,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网络远程招聘和信息服务。

2.2.2 创新创业教育特色鲜明

学校立足优势学科和工程中心,依托地方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园区,创办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构建了集“教学、实践、孵化”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遴选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开展创业教育,举办创业之星进校园等专题报告会,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全程渗透。依托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培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和“国培计划”培训基地等,循序渐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此外,学校与地方共建“周口战略发展研究院”、“智慧周口建设规划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是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全方位支持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目前已经有12个项目进驻并进行了市场化运作。

2.2.3 项目就业成效显著

专人负责项目就业的对接工作,确保面向基层就业项目管理对接工作零差错。将“特岗教师”、“选调生”、“大学生应征入伍”、“三支一扶”等项目的选聘纳入整体就业工作体系,开辟宣传专栏、完善选拔制度、阶段性开展培训。2014年仅“特岗教师”一个项目就有784名应往届毕业生考取。

2.2.4 推行双证书制度,就业渠道逐步拓宽

学校在做好师范专业学生教师资格证认证工作的同时,积极与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协调,开展了非师范专业学生申请教师资格工作。2014年学校共有1420名非师范类毕业生取得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部分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通过招教、特岗教师考试进入教育行业工作。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通过举办考前培训等形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职业证书认证考试。2014年共有683名毕业生考取了网络工程师证、心理咨询师证、会计从业证、秘书资格证、理财规划师证等资格证书。不少毕业生取得相应资格证后进入资格准入行业就业,毕业生就业渠道逐步得到拓宽。

2.2.5 就业信息服务不断创新

依托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和学校就业信息网,年累计提供岗位需求信息1780余条。推出“周师就业”微信,真正实现了就业资讯一“按”即得,就业服务尽在“掌”握,实现了校园就业服务从实体化向网络化覆盖的延伸。

3 就业相关分析

以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及用人单位调研的统计结果为依据,分析毕业生就业的薪酬福利、专业关联度、工作满意度、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情况。

调查的主要对象是2014届毕业生和聘用2014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调查采取问卷调查,调查对象自愿回复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抽样方法为随机抽样。调查在2014年10-11月间进行,共向2014届毕业生发放问卷2400份,回收问卷1721份,回收率71.71%,有效问卷1542份,有效率89.60%;共向用人单位累计发放问卷420份,回收问卷367份,回收率87.38%,有效问卷325份,有效率88.56 %。调查问卷是在文献检索、校内外专家访谈、学生访谈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并通过了预调研分析问卷信效度,分别为《周口师范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问卷》和《周口师范学院2014年用人单位调查问卷》。

3.1 毕业生就业质量特点 3.1.1 收入分析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校2014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如下:49.90%的毕业生月收入集中在2501-3000元区间段,10.93%的毕业生月收入集中在3501元以上区间段(详见图3-1)。

图3-1 2014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分布

3.1.2 专业相关度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毕业生的专业与所从事工作的相关度高或者较高的比例为78.82%(详见图3-2)。

图3-2 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情况分布

3.1.3 就业期待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40.10%的毕业生认为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比在校学习时期待的更好,53.62%的毕业生认为符合或基本符合在校时的期待,不符合在校时期待的仅占6.27%(详见图3-3)。

图3-3 工作现状与就业期待对比情况分布

3.1.4 就业现状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72.83%的毕业生对目前就业现状表示满意或较满意(详见图3-4)。

图3-4 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

3.1.5 就业服务满意度

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教育指导、就业服务工作及组织的招聘活动等情况普遍满意,满意或较满意的均在73%以上(详见表3-1),表示不满意的毕业生仅为4%左右;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达95.96%(详见图3-5)。

表3-1 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

图3-5 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

3.1.6 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评价

调查中,被调查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评价分为“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其中“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属于满意的范围。统计结果显示,2014届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8%以上(详见图3-6

)。

图3-6 毕业生对学校的整体满意度情况

3.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3.2.1 总体满意度

调查中,被调查的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评价分为“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其中“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属于满意的范围。统计结果显示,95%以上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总体感到满意(详见图3-7)。

图3-7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情况

3.2.2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92.41%的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感到满意或较满意(详见图3-8)。

图3-8 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3.2.3 具体表现评价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具体表现评价较高的项目有毕业生思想品质、吃苦耐劳精神、专业知识结构、综合能力四个方面,分别占95.99%、92.31%、89.30%、82.68%;但毕业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详见表3-2)。

表3-2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整体表现评价(%)

3.2.4 就业指导服务评价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93%以上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表示满意或较满意(详见图3-9)。

图3-9 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4 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近三年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率、月收入、专业相关度、本科生升学率和就业现状满意度等五个方面的调查统计,分析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

4.1 就业率保持基本稳定

统计分析显示,学校近三年年终就业率基本保持稳定,保持在94%左右(详见图4-1)。

图4-1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变化

4.2 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逐年增加

从学校每年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统计数据看,近三年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逐年增加,增幅保持在10%左右(详见图4-2)。

图4-2 近三年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变化

4.3 专业相关度基本稳定

从学校每年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统计数据看,近三年毕业生专业与工作相关度基本稳定,保持在71%以上(详见图4-3)。

图4-3 近三年毕业生专业与工作相关度变化

4.4 升学率保持基本稳定

统计分析显示,近三年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和专科毕业生升入本科高校学习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均保持在16%以上(详见图4-4)。

图4-4 近三年应届毕业生升学变化

4.5 工作状况满意度逐年提升

从学校每年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统计分析的结果看,近三年毕业生对于工

作状况的满意度逐年提升,保持在69%以上(详见图4-5)。

图4-5 近三年毕业生工作状况满意度变化

5 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着重培养学生“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和产品”的能力,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动态监测毕业生就业状况,科学分析就业形势,反馈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不断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反馈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招生规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

5.1 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状况,建立就业反馈招生和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学校确立了“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培育特色”的指导思想,依据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和用人单位调查结果,2014年增设了自动化(机械制造自动化方向)、市场营销(网络营销方向)、网络工程(物联网方向)等专业方向,部分专业调整了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衔接更加紧密。同时,学校在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编制中,充分考虑生源省区的社会发展需求和发展特色,合理布局招生规模和招生专业,增加了部分具有优势学科支撑的工科、商科专业的招生规模,专业设置趋于优化,招生规模更加合理。

5.2 倾听用人单位对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从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具备的突出优点的反馈看,毕业生思想品质、吃苦耐劳精神、专业知识结构、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同,但毕业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将针对学生和用人单位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不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制定并实施相应举措,促进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5.3 注重实习实训教学,努力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用人单位调查统计分析结果看,用人单位由以往的重视学历要求向重视胜任岗位职责、具备履行岗位能力要求方向转变,84.35%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强调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学校修订了实习实训教学考核办法,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锻炼,逐渐增加了实习实训教学时数,力争使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

5.4 做好就业市场分析,引导毕业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78%以上的毕业生首选的就业区域是直辖市或省会城市,65%以上的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单位是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而2014年毕业生就业去向中,仅有29.54%的毕业生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就业,仅有28.92%的毕业生在机关及事业单位就业。可见,不合理的就业期望是制约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因此,学校将进一步引导毕业生准确评估自身就业竞争力,设定合理就业期望,用理性、实际的眼光面向基层、面向中小城市就业。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经济增速放缓趋于“新常态”。新常态下,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加致使人力资源供应过剩,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将在很长时间内持续存在。同时,随着产业不断升级和社会转型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增加,而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人力资源需求下降。学校将按照“市场导向、学校统筹、学院为主、分级负责、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聚全校之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实践,积极营造创业氛围,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建设;二是积极对学生进行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三是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建立实习实训就业基地,不断拓宽就业服务渠道;四是进一步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实施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6 名词解释

6.1 就业方式

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文件规定,毕业生就业方式有:

1. 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

2.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签订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出具接收函,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

3. 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就业,其中包括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自主创业指创立企业(包括参与创立企业),或者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包括个体企业和合作经营两种类型;自由职业指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类职业,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等。

4. 升学:包括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专科毕业生升本科、考取第二学士。

5. 毕业生出国、出境留学工作等。

6. 毕业生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

6.2 就业率

1. 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

2. 毕业生总人数=已就业毕业生人数+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暂时不就业毕业生人数。

3. 已就业毕业生人数=签约就业人数+升学人数+出国人数+灵活就业人数。

4. 签约就业人数=基础教育就业人数+企业就业人数+事业机关及科研院所就业人数+高等教育就业人数。

5. 所有数据统计截至 2014年12月20日。

6.3 就业区域流向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提出的八大综合经济区域进行区域分析。其中,东北地区涵盖省份和城市有辽宁、吉林、黑龙江;北部沿海地区涵盖有山东、河北、北京、天津;东部沿海地区涵盖有上海、

江苏、浙江;南部沿海地区涵盖有广东、福建、海南、香港;黄河中游地区涵盖有陕西、河南、山西、内蒙古;长江中游地区涵盖有湖南、湖北、江西、安徽;西南地区涵盖有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北地区涵盖有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

6.6 就业行业分布

根据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单位行业划分,结合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特点,将我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划分为基础教育、企业、事业机关及科研单位、升学、出国、灵活就业和待就业八类。

目 录

1 就业基本情况 ............................................................................................................. 2

1.1 2014年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 2

1.2 2014年毕业生就业率 ........................................................................................ 5

1.3 2014年毕业生就业流向 . ...................................................................................11

2 就业工作主要举措 .................................................................................................... 15

2.1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15

2.2 就业指导服务情况........................................................................................... 16

3 就业相关分析 ........................................................................................................... 19

3.1 毕业生就业质量特点 ....................................................................................... 19

3.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 23

4 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 25

4.1 就业率保持基本稳定 ....................................................................................... 25

4.2 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逐年增加...................................................................... 25

4.3 专业相关度基本稳定 ....................................................................................... 26

4.4 升学率保持基本稳定 ....................................................................................... 26

4.5 工作状况满意度逐年提升 ................................................................................ 26

5 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 28

5.1 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状况,建立就业反馈招生和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28

5.2 倾听用人单位对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8

5.3 注重实习实训教学,努力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28

5.4 做好就业市场分析,引导毕业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 ...................................... 29

6 名词解释 .................................................................................................................. 30

学 校 概 况

周口师范学院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地处三皇故都、老子故里、陈楚旧地、历史文化名城周口市。学校占地1511亩,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建校40多年来,形成了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并存、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涵盖文、理、工、法、历史、教育、管理、经济、艺术等9大学科门类。2014年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684人、专科生2810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优秀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6项、双学位教育试点专业6个。先后与中国农学院研究生院、郑州大学、常州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3年6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各项工作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学校秉承“尊道贵德,博学善建”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铸校、科学治校”的基本方略,凸显“质量、特色、创新”的发展主题,坚持走内涵驱动发展战略,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文明标兵学校”、“省教育科学研究先进集体”、“省教育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省校园文化艺术工作先进单位”、“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省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1 就业基本情况

1.1 2014年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1.1.1 毕业生总数

周口师范学院2014年毕业生总数为5857人。其中本科毕业生4880人,涉及专业42个(见表 1-1);专科毕业生977人,涉及专业11个(见表1-2) 。

表 1-1:2014年本科毕业生分专业人数统计

表 1-2:2014年专科毕业生各专业人数统计

1.1.2 毕业生性别结构

2014年毕业生中男生1854人,占比31.65%;女生4003人,占比68.35%,

男女生人数比例为0.46:1(详见图1-1)。

图1-1 2014届毕业生性别结构分布

1.1.3 生源地分布

2014年毕业生生源来自于全国23个省(区),毕业生人数占比较高的省份依次为河南省(84.09%)、山东省(2.78%)、吉林省(2.65%);毕业生人数占比较低的省份为黑龙江省(0.2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0.12%)、宁夏回族自治区(0.09%)(详见表1-3) 。

表1-3毕业生生源地分布情况

1.2 2014年毕业生就业率

按照教育部就业率统计口径,除待就业、暂不就业外的毕业生毕业去向均计入就业率。

截至2014年底,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5.15%。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5.18%,专科生就业率为94.98%(详见表1-4)。

表1-4 2014 年毕业生就业率统计

2014年本科毕业生来自于42个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名前五位的专业分别是舞蹈编导(100%)、学前教育(97.44%)、化学(97.35%)、国际经济与贸易(97.07%)、人力资源管理(97.00%)(详见表1-5);专科毕业生来自于11个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分别是学前教育(95.98%)、英语教育(95.97%)、数学教育(95.49%)(详见表1-6)。

表1-5 2014年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率统计

表1-6 2014年专科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率统计

学校作为师范类院校,教师行业一向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2014年学校共有2984名师范类本专科专业毕业生,其中选择从事教师行业的本科毕业生1533名,专科毕业生432名(详见图1-2)。

图1-2 从事教师行业的毕业生状况

学校2014届共有703名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 14.41 %,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分别是物理学(占该专业毕业生总数的52.08%)、生物工程(占该专业毕业生总数的51.92%)、统计学(占该专业毕业生总数的50.00%)(详见表1-7)。在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院校中,985 高校86人, 211高校220人(详见表1-8,表1-9)。

表1-7 2014届毕业生分专业升学率统计

表1-8 2014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分类统计

表1-9 2014届本科毕业生考取985高校统计

1.3 2014年毕业生就业流向 1.3.1 就业类型流向

2014年,毕业生升学、出国、出境人数为967人(其中本科生715人、专科生252人、),占本届毕业生的16.51%;通过国家、地方项目(特岗教师、西部计划等)就业人数为384人(其中本科生287人,专科生97人),占本届毕业生的6.56%;企业就业人数为2457人(其中本科生2246人,专科生211人),占本届毕业生的41.95%;机关事业单位和科教单位就业人数为1694人(其中本科生1349人,专科生345人),占本届毕业生的28.92%(详见表1-10)。

表1-10 2014届毕业生就业类型流向统计

1.3.2 就业区域流向

2014年,学校毕业生在全国31个省份就业,从区域流向上看,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地区和沿海地区,占毕业生总数的74.81%(详见图1-3)。

进入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有1555人,占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的32.96%;专科毕业生有115人,占专科毕业生就业人数的12.30%(详见表1-11)。

图1-3 2014年毕业生毕业生区域流向 表1-11:2014年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

1.3.3 就业行业流向

2014年不同群体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情况呈现出以下特点,师范类专业毕业生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事业单位和升学,占师范类毕业生总数的63.87%;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以企业为主,占非师范毕业生总数的64.26%(详见表1-12,图1-4,图1-5)。

表1-12 2014年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

图1-4 2014年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图1-5 2014年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1.3.4 求职途径

学校毕业生主要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和校园招聘会实现就业,占总体就业人数的49.01%;通过实习在该单位的占总体就业人数的19.54%;通过社会招考就业的占总体就业人数的17.87%(详见图1-6)。

图1-6 2014年毕业生求职途径

从毕业生就业情况看,2014年学校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占毕业生总数的74.81%;师范类毕业生专业与工作岗位相关度较高,从事教师工作的占师范类毕业生总数的65.85%;毕业生逐步成为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支撑力量,在周口市各县(市、区)就业的占毕业生总数的23.56%;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14.41%。

2 就业工作主要举措

2.1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就业创业工作纳入了《周口师范学院“十二五”(2011—2015)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质量带动就业,以质量带动创业为总目标,完善条件保障建设,确保经费和场地支持,构建了“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大就业理念,形成了完善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与服务体系。

2.1.1 组织制度体系完善

学校建立了“纵、横”有机融合的学生就业机制。纵向上建立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学校层面由校长负总责,学院层面由院长负总责,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一把手”工程;横向上将学生就业工作与学校的招生规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教学评估挂钩,贯彻于从学校到学院的各个层面。修订完善了《周口师范学院学生就业工作规程》等规章制度,建立了“领导主抓、部门统筹、学院为主、全员参与”的学校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有效地保证了就业工作规范科学运行。

2.1.2 运行机制健全

就业工作全员化机制。学校就业工作实行“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管理,学校招生就业处统筹指导,各学院全面推动,班级辅导员、班级导师和学生骨干共同参与,形成了全员化就业工作格局,确保就业工作有序进行。

特殊群体就业帮扶机制。学校实施“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工程,学校招生就业处、学生资助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各学院联动,通过重点关注、多角度援助、有效推荐等措施,帮助就业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

就业市场调研反馈机制。学校开展了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调研,充分了解就业市场动态和人才需求情况,促进就业和招生、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

2.1.3 条件建设保障到位

学校现有就业服务专用场地 1200平方米。设有就业服务大厅、就业报告厅、面试室、咨询接待室、网上招聘室、会议室等。此外,学校体育馆、报告厅、多媒体教室均可按需使用,充分保证了各类毕业生招聘活动的顺利开展。

学校建有一支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所学专业覆盖了人力资源、法律、教育、心理、计算机等与就业工作紧密相关的专业领域;全体专职人员均参加过 国家、省级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培训,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2.1.4 就业教育指导全程覆盖

课程教学全程化。学校开设有《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必修课,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对高年级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为保证教学效果,学校组织集体备课、教学示范课和教师定期培训。

活动举办全程化。学校就业指导活动形式多样,针对不同群体创办有“就业创业讲堂”、“职业规划面对面”指导;举办有每年一届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网络虚拟运营创业大赛等,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

2.2 就业指导服务情况 2.2.1 校园招聘活跃有序

大型招聘定期化。每年举办大型冬季校园双选会和春季校园招聘周,2014年累计安排320余家企事业单位进校招聘,提供岗位6313个;每周二定期安排专场招聘活动。

区域专场常态化。学校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先后与周口市人民政府、河南省电子商务协会等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紧密与地方人才机构合作,先后与广州、苏州、杭州等20余个城市的地方人才交流中心建立了人才合作关系,每年邀请地方人才交流中心在学校举办地区专场招聘会。

单场招聘日常化。学校依托机械电子类、经贸与管理类、食品医药化工类、

生物与农业工程类、艺术类等专业集群和校友资源形成了优质招聘企业群,如河南财鑫集团、河南邦杰控股有限公司、瑞特电器集团、香港联科集团、金丝猴集团、河南银丰塑料有限公司、宋河酒业、恒昌计量等企业,每年定期来校举办专场招聘会。

网络远程招聘开放化。学校建立了网络招聘平台,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网络远程招聘和信息服务。

2.2.2 创新创业教育特色鲜明

学校立足优势学科和工程中心,依托地方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园区,创办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构建了集“教学、实践、孵化”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遴选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开展创业教育,举办创业之星进校园等专题报告会,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全程渗透。依托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培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和“国培计划”培训基地等,循序渐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此外,学校与地方共建“周口战略发展研究院”、“智慧周口建设规划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是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全方位支持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目前已经有12个项目进驻并进行了市场化运作。

2.2.3 项目就业成效显著

专人负责项目就业的对接工作,确保面向基层就业项目管理对接工作零差错。将“特岗教师”、“选调生”、“大学生应征入伍”、“三支一扶”等项目的选聘纳入整体就业工作体系,开辟宣传专栏、完善选拔制度、阶段性开展培训。2014年仅“特岗教师”一个项目就有784名应往届毕业生考取。

2.2.4 推行双证书制度,就业渠道逐步拓宽

学校在做好师范专业学生教师资格证认证工作的同时,积极与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协调,开展了非师范专业学生申请教师资格工作。2014年学校共有1420名非师范类毕业生取得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部分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通过招教、特岗教师考试进入教育行业工作。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通过举办考前培训等形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职业证书认证考试。2014年共有683名毕业生考取了网络工程师证、心理咨询师证、会计从业证、秘书资格证、理财规划师证等资格证书。不少毕业生取得相应资格证后进入资格准入行业就业,毕业生就业渠道逐步得到拓宽。

2.2.5 就业信息服务不断创新

依托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和学校就业信息网,年累计提供岗位需求信息1780余条。推出“周师就业”微信,真正实现了就业资讯一“按”即得,就业服务尽在“掌”握,实现了校园就业服务从实体化向网络化覆盖的延伸。

3 就业相关分析

以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及用人单位调研的统计结果为依据,分析毕业生就业的薪酬福利、专业关联度、工作满意度、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情况。

调查的主要对象是2014届毕业生和聘用2014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调查采取问卷调查,调查对象自愿回复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抽样方法为随机抽样。调查在2014年10-11月间进行,共向2014届毕业生发放问卷2400份,回收问卷1721份,回收率71.71%,有效问卷1542份,有效率89.60%;共向用人单位累计发放问卷420份,回收问卷367份,回收率87.38%,有效问卷325份,有效率88.56 %。调查问卷是在文献检索、校内外专家访谈、学生访谈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并通过了预调研分析问卷信效度,分别为《周口师范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问卷》和《周口师范学院2014年用人单位调查问卷》。

3.1 毕业生就业质量特点 3.1.1 收入分析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校2014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如下:49.90%的毕业生月收入集中在2501-3000元区间段,10.93%的毕业生月收入集中在3501元以上区间段(详见图3-1)。

图3-1 2014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分布

3.1.2 专业相关度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毕业生的专业与所从事工作的相关度高或者较高的比例为78.82%(详见图3-2)。

图3-2 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情况分布

3.1.3 就业期待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40.10%的毕业生认为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比在校学习时期待的更好,53.62%的毕业生认为符合或基本符合在校时的期待,不符合在校时期待的仅占6.27%(详见图3-3)。

图3-3 工作现状与就业期待对比情况分布

3.1.4 就业现状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72.83%的毕业生对目前就业现状表示满意或较满意(详见图3-4)。

图3-4 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

3.1.5 就业服务满意度

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教育指导、就业服务工作及组织的招聘活动等情况普遍满意,满意或较满意的均在73%以上(详见表3-1),表示不满意的毕业生仅为4%左右;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达95.96%(详见图3-5)。

表3-1 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

图3-5 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

3.1.6 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评价

调查中,被调查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评价分为“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其中“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属于满意的范围。统计结果显示,2014届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8%以上(详见图3-6

)。

图3-6 毕业生对学校的整体满意度情况

3.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3.2.1 总体满意度

调查中,被调查的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评价分为“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其中“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属于满意的范围。统计结果显示,95%以上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总体感到满意(详见图3-7)。

图3-7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情况

3.2.2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92.41%的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感到满意或较满意(详见图3-8)。

图3-8 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3.2.3 具体表现评价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具体表现评价较高的项目有毕业生思想品质、吃苦耐劳精神、专业知识结构、综合能力四个方面,分别占95.99%、92.31%、89.30%、82.68%;但毕业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详见表3-2)。

表3-2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整体表现评价(%)

3.2.4 就业指导服务评价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93%以上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表示满意或较满意(详见图3-9)。

图3-9 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4 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近三年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率、月收入、专业相关度、本科生升学率和就业现状满意度等五个方面的调查统计,分析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

4.1 就业率保持基本稳定

统计分析显示,学校近三年年终就业率基本保持稳定,保持在94%左右(详见图4-1)。

图4-1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变化

4.2 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逐年增加

从学校每年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统计数据看,近三年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逐年增加,增幅保持在10%左右(详见图4-2)。

图4-2 近三年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变化

4.3 专业相关度基本稳定

从学校每年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统计数据看,近三年毕业生专业与工作相关度基本稳定,保持在71%以上(详见图4-3)。

图4-3 近三年毕业生专业与工作相关度变化

4.4 升学率保持基本稳定

统计分析显示,近三年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和专科毕业生升入本科高校学习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均保持在16%以上(详见图4-4)。

图4-4 近三年应届毕业生升学变化

4.5 工作状况满意度逐年提升

从学校每年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统计分析的结果看,近三年毕业生对于工

作状况的满意度逐年提升,保持在69%以上(详见图4-5)。

图4-5 近三年毕业生工作状况满意度变化

5 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着重培养学生“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和产品”的能力,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动态监测毕业生就业状况,科学分析就业形势,反馈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不断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反馈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招生规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

5.1 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状况,建立就业反馈招生和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学校确立了“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培育特色”的指导思想,依据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和用人单位调查结果,2014年增设了自动化(机械制造自动化方向)、市场营销(网络营销方向)、网络工程(物联网方向)等专业方向,部分专业调整了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衔接更加紧密。同时,学校在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编制中,充分考虑生源省区的社会发展需求和发展特色,合理布局招生规模和招生专业,增加了部分具有优势学科支撑的工科、商科专业的招生规模,专业设置趋于优化,招生规模更加合理。

5.2 倾听用人单位对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从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具备的突出优点的反馈看,毕业生思想品质、吃苦耐劳精神、专业知识结构、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同,但毕业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将针对学生和用人单位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不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制定并实施相应举措,促进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5.3 注重实习实训教学,努力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用人单位调查统计分析结果看,用人单位由以往的重视学历要求向重视胜任岗位职责、具备履行岗位能力要求方向转变,84.35%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强调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学校修订了实习实训教学考核办法,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锻炼,逐渐增加了实习实训教学时数,力争使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

5.4 做好就业市场分析,引导毕业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78%以上的毕业生首选的就业区域是直辖市或省会城市,65%以上的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单位是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而2014年毕业生就业去向中,仅有29.54%的毕业生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就业,仅有28.92%的毕业生在机关及事业单位就业。可见,不合理的就业期望是制约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因此,学校将进一步引导毕业生准确评估自身就业竞争力,设定合理就业期望,用理性、实际的眼光面向基层、面向中小城市就业。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经济增速放缓趋于“新常态”。新常态下,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加致使人力资源供应过剩,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将在很长时间内持续存在。同时,随着产业不断升级和社会转型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增加,而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人力资源需求下降。学校将按照“市场导向、学校统筹、学院为主、分级负责、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聚全校之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实践,积极营造创业氛围,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建设;二是积极对学生进行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三是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建立实习实训就业基地,不断拓宽就业服务渠道;四是进一步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实施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6 名词解释

6.1 就业方式

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文件规定,毕业生就业方式有:

1. 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

2.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签订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出具接收函,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

3. 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就业,其中包括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自主创业指创立企业(包括参与创立企业),或者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包括个体企业和合作经营两种类型;自由职业指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类职业,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等。

4. 升学:包括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专科毕业生升本科、考取第二学士。

5. 毕业生出国、出境留学工作等。

6. 毕业生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

6.2 就业率

1. 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

2. 毕业生总人数=已就业毕业生人数+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暂时不就业毕业生人数。

3. 已就业毕业生人数=签约就业人数+升学人数+出国人数+灵活就业人数。

4. 签约就业人数=基础教育就业人数+企业就业人数+事业机关及科研院所就业人数+高等教育就业人数。

5. 所有数据统计截至 2014年12月20日。

6.3 就业区域流向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提出的八大综合经济区域进行区域分析。其中,东北地区涵盖省份和城市有辽宁、吉林、黑龙江;北部沿海地区涵盖有山东、河北、北京、天津;东部沿海地区涵盖有上海、

江苏、浙江;南部沿海地区涵盖有广东、福建、海南、香港;黄河中游地区涵盖有陕西、河南、山西、内蒙古;长江中游地区涵盖有湖南、湖北、江西、安徽;西南地区涵盖有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北地区涵盖有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

6.6 就业行业分布

根据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单位行业划分,结合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特点,将我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划分为基础教育、企业、事业机关及科研单位、升学、出国、灵活就业和待就业八类。


相关文章

  • 洛阳理工学院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 洛阳理工学院 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关于就业质量报告的几点说明 一.数据来源 本报告中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数据均来源于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系统数据库和问卷调查. 二.统计数据的截止日期 按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厅的统计要求,数据统 ...查看


  • 40-24页-东北大学2014就业质量报告
  • 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东北大学学生指导服务中心 2014年12月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目录 前言....................................................... ...查看


  • 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 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毕业生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二〇 一四年十二月 北京化工大学 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北京化工大学高度重 ...查看


  • 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目 录 1. 稳中有升的本科教学基本状况 ............................................................................ ...查看


  • 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自评报告(1)(1)
  • 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自 评 报 告 管理工程系 二O一四年九月三日 2014届系毕业生就业工作自评报告 2014年,在学院党委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学院就业办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以全面.细心.规范. ...查看


  • 暨南大学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 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 年度报告 暨南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2014年12月 目 录 前 言 ........................................................................ ...查看


  • 重庆邮电大学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 重庆邮电大学 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4 重庆邮电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重庆邮电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4 目 录 一.毕业生规模与分布 .................................. ...查看


  • 东华大学2014就业质量报告
  • 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东华大学 2014.12 目录 序言 ...................................................................................... ...查看


  • 同济大学2014-2015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同舟共济 追求卓越 --同济大学2014-2015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一五年十月 前言 2014-2015学年,同济大学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大力推进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构建了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通识教育体系,制定并发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