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4页-东北大学2014就业质量报告

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东北大学学生指导服务中心

2014年12月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目录

前言..............................................................................................................................1第一部分2014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2

1.1毕业生规模情况...............................................................................................21.2毕业生就业率情况...........................................................................................21.3毕业生就业流向情况.......................................................................................2

第二部分201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3

2.1岗位需求稳中有升,高层次用人单位占比较大...........................................32.2就业率保持平稳,就业质量不断提高...........................................................32.3国有企业仍占主流,民营企业比例上升.......................................................42.4行业分布更趋均衡,研究领域比例提高.......................................................52.5就业地区分布广泛,经济因素成为主导.......................................................52.6毕业生继续深造意愿强烈,升学比例再创新高...........................................52.7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高,多从事对口专业岗位...........................................62.8毕业生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广泛认可.......................................................7

第三部分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特点和发展趋势..................................8

3.1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备受关注.......................................................................83.2用人单位选才标准进一步提高.......................................................................83.32015年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8

第四部分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促进措施...........................................9

4.1以科学化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保障...................................................................9

4.1.1深化思想共识,强化机制保障.............................................................94.1.2推动全员参与,形成工作合力.............................................................94.1.3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104.2以体系化建设提升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10

4.2.1完善立体化工作体系,打造多元化工作平台...................................10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4.2.2实施成长发展指导计划,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104.2.3实施就业市场培育计划,满足学生高质量就业需求.......................114.2.4实施优质就业服务计划,服务学生全面发展需要...........................124.3大力宣传国家政策,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西部、基层建功立业.........134.4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13

第五部分毕业生就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反馈与影响............................15

5.1建立基于毕业生就业的人才培养联动机制.................................................155.2创新人才培养载体,推动学生全面发展.....................................................155.3反馈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15

附表12014届本科生就业率统计表...........................................................16附表22014届研究生就业率统计表...........................................................18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前言

东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坐落在东北中心城市沈阳。学校始建于1923年,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28年至1937年,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先后迁徙北平、开封、西安、四川三台等地。1949年,在东北大学工学院、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了沈阳工学院。1950年,沈阳工学院、抚顺矿专和鞍山工专合组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东北工学院复名为东北大学。1998年,东北大学由原冶金部属院校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学校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并实现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共建。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适应科技创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强化优势学科、大力发展新兴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形成了面向基础产业的特色优势学科(冶金、材料、机械、矿业等)、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学科(自动化、计算机、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科技哲学、管理、行政学等)协调发展的格局。

东北大学始终以服务国家、学校和学生发展需要为导向,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指导服务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战略选择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明确了“稳定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促进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工作目标,建立起“全员促就业”的工作格局。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等荣誉称号。

2014年,学校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建设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继续以就业质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完善全程化学生成长发展指导、高端就业市场培育、优质就业服务“三大”就业工作体系,突出重点,开拓创新,逐步建立起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长效机制,就业工作卓有成效,确保了2014届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汇总了2014届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相关分析、发展趋势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情况等内容,报告中的分析数据截止时间为2014年8月31日。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第一部分2014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1毕业生规模情况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共6893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652人,硕士毕业生2938人,博士毕业生303人(其中包括116名委培、定向的博士毕业生,因未进行派遣,故不纳入后续就业相关数据统计范围)。

1.2毕业生就业率情况

截至2014年8月31日,我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5.0%,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为95.3%。未就业的毕业生主要为准备继续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留学和回生源地二次就业等等。

1.3毕业生就业流向情况

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流向情况包括就业结构和就业单位性质流向,详见表1.1和表1.2。

表1.1

2014届毕业生就业结构情况

注:此表中所示升学包含国内升学和出国留学。

表1.2

2014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情况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第二部分201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2.1岗位需求稳中有升,高层次用人单位占比较大

2013-2014年度共有3275家单位通过校园专场招聘会、大型双选会、网络招聘会等形式在我校开展招聘活动,共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4.8万个,供需比达1:7。用人单位数量较2012-2013年度增加了306家,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增长了6.4%。此外,用人单位中高层次单位如中央直属企业(542家),世界500强企业(141家),中国500强企业(213家),高校及重点科研院所(83家)、省市级科研设计单位(51家)、国家机关(40家)等共计1070家,占用人单位总量的32.7%,与去年基本持平。

用人单位所在地区排名前七位的分别是辽宁省(20.9%)、北京市(14.8%)、山东省(8.7%)、江苏省(7.9%)、广东省(6.6%)、浙江省(5.2%)和上海市(5.1%);用人单位主要集中于制造业(38.3%)、教育(13.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2.2%)、信息传输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9.0%)、金融业(5.3%)及建筑业(5.2%)等行业领域。

2.2就业率保持平稳,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受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稳中有进”的形势影响,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继续处于高位运行。与2013届毕业生相比,到高层次用人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增加了232人,增幅为10.6%,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详见表2.1。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较为集中的单位名单详见表2.2。

表2.1

2014届毕业生与2013届毕业生到高层次用人单位就业情况对比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表2.2

2014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前30名

2.3国有企业仍占主流,民营企业比例上升

国有企业仍然是我校2014届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占总数的51.9%,但比2013届下降了4个百分点。学校通过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走访与邀请力度,使来校招聘的民营企业占比由2013年的24.0%大幅提高至2014年的39.13%,进而使得去民营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也比例上升了4.5个百分点,达到了31.1%,详见表2.3。

表2.3

2014届毕业生与2013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对比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2.4行业分布更趋均衡,研究领域比例提高

2014届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前五位分别是制造业、科学研究、信息软件、教育和金融业,与2013届毕业生行业流向特点相似,但前往制造业就业比例明显下降,到科学研究、信息软件、教育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详见表2.4。

表2.4

2014届毕业生与2013届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流向对比2.5就业地区分布广泛,经济因素成为主导

我校2014届毕业生在国内31个省、市及自治区(不包含港、澳、台)均有分布。其中就业较为集中的前十位地区分别为辽宁、广东、北京、山东、江苏、河北、天津、河南、浙江和上海,占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地区的79.4%,详见表2.5。

表2.5

2014届毕业生与2013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地区流向对比

2.6毕业生继续深造意愿强烈,升学比例再创新高

我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升学比例为40.1%(包括国内升学和出国留学),比2013届毕业生提高近1个百分点。其中,留学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及法国等国家。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高校多为国内知名重点高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外升学高校前15名名单见表2.6。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表2.6

2014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外升学高校前15名

2.7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高,多从事对口专业岗位

我校利用东北大学就业信息网对2014届全体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开展了详细的问卷调查。其中针对“您对签约的单位是否满意”(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这一问题,本科毕业生选择“非常满意”的占24.5%,“比较满意”的占52.0%,“满意”的占16.1%;硕士毕业生选择“非常满意”的占25.3%,“比较满意”的占57.8%,“满意”的占7.8%。

针对“您所签约的工作与您的职业兴趣是否相关”(完全相关、比较相关、有一定联系、有较弱联系、没有任何联系)这一问题,本科毕业生选择“完全相关”的占25.3%,“比较相关”的占48.4%,“有一定联系”的占19.1%;硕士毕业生选择“完全相关”的占21.1%,“比较相关”的占54.2%,“有一定联系”的占16.9%。

针对“您所签约的工作与您所学专业是否匹配”(完全匹配、比较匹配、有一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定联系、有较弱联系、没有任何联系)这一问题,本科毕业生选择“完全匹配”的占39.9%,“比较匹配”的占41.4%,“有一定联系”的占9.35%;硕士毕业生选择“完全匹配”的占25.3%,“比较匹配”的占50.6%,“有一定联系”的占18.7%。

2.8毕业生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广泛认可

在我校2014年面向近300家用人单位开展的毕业生质量调查中,针对“贵单位对东北大学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这一问题,选择满意的为62.5%,较满意的为37.5%,满意率为100%。针对我校毕业生在道德品质、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学习能力、科研能力等多个方面素质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详见图2.1

图2.1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调查结果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第三部分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特点和发展趋势

3.1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备受关注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达727万,比去年增长28万。面对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六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对做好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和进一步的部署。教育部多次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布置、交流工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多次强调要全力以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类媒体在毕业季前后更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一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全面地剖析和报道。3.2用人单位选才标准进一步提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多数企业均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降低人力成本,吸纳优秀人才,增强创新能力是企业达成的一致共识。与2013年相比,多数用人单位在下调岗位需求的同时,不断提高用人标准。部分大型企业开始实施实习生培养计划,并只从实习生中选留人才。统计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用人单位考核环节达到3个及以上。考核时,多数岗位要求专业背景严格对口,除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专业排名、外语等级等硬实力外,还关注学生实习实践经验、担任学生干部情况等软实力。

3.32015年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2015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进一步加大,宏观就业形势仍将面临多重压力,就业工作任务依旧十分艰巨。2015年就业需求与2014年相比没有明显的起伏,2015年就业需求在结构性方面有变化,民营中小企业和二、三线城市需求明显上升,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与社会需求有明显差别。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第四部分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促进措施

4.1以科学化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保障

4.1.1深化思想共识,强化机制保障

近年来,东北大学始终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建设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将就业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纳入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十二五”发展规划和“985”工程建设。学校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要求,形成了“以国家发展需要为导向,以质量建设为核心,以体系化建设为统领,以专业化建设为基础,以全程化和全员化建设为保障,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的具体工作思路,明确了“稳定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促进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工作目标。2012年以来,学校将就业率纳入就业工作职能部门和各学院目标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强化了就业工作机制保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校领导多次视察大型双选会、专场招聘会,现场指导就业工作;经常深入就业工作第一线,参与工作调研,制定工作对策和进行工作部署。

4.1.2推动全员参与,形成工作合力

学校充分发挥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强化就业工作的“一把手”工程地位,举全校之力推动工作开展,形成了“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大就业”工作理念的指引下,由学生指导服务中心统筹,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校友会与就业部门联合组织校董单位、校友企业专场招聘活动,团委积极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社会实践与素质拓展活动,党、校办和后勤、公安部门积极为毕业生就业做好协调、安全与后勤保障工作,教务处在教室资源极为紧缺的情况下为校园招聘会提供有力保障,场馆中心为两次大型双选会提供了大力支持和优质的服务等等。各学院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研究所及专业教师作用,建立激励机制,有效推动基层学术组织和专业教师与毕业生班级进行对接,大力为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4.1.3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

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是提升工作专业化水平的前提和核心。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学校依旧将加强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分层次业务培训体系,丰富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13类培训项目。引入“CAT”、“UCC”等就业指导类培训项目对就业指导课教师和毕业生辅导员进行集中内训,培训受众达78人次,全面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同时选派20余名骨干参加GCDF、人社部职业指导师、教育部创业指导师等培训,培养就业指导工作专家,我校目前现有职业指导师9人,高校创业指导师7人,全球职业规划师7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53人。此外,按照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学校还通过业务工作专题培训、就业工作例会、就业指导课教师集体备课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就业工作队伍培训,不断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

4.2以体系化建设提升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4.2.1完善立体化工作体系,打造多元化工作平台

学校进一步完善全程化成长发展指导、高端就业市场培育、优质就业服务“三大”就业工作体系和打造“九大”就业工作平台,建立起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长效机制。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加强了普遍指导、分类指导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分年级成长发展指导内容体系建设,打造了以课程指导为主渠道、活动引导和咨询辅导为补充的三个成长发展指导工作平台。以“稳定就业率和提升就业质量”为目标,依据各行业及区域发展现状与趋势,结合我校各学科专业特点及学生择业与发展期望,积极推动分专业高端就业市场培育工作体系建设,打造了就业市场开发、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和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相结合的三个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展工作平台。以“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以特殊群体帮扶为重点,积极推动就业优质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出网络管理服务、特殊群体帮扶和人本化签约管理服务相结合的三个毕业生管理服务工作平台。此外,今年我校启用了浑南新校区,且学生多以文科类专业为主,为促进这些文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我校重点加强了浑南新校区各项就业工作的开展。

4.2.2实施成长发展指导计划,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

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求职心态,学校进一步加强分年级成长发展指导体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满足个性成长需要。

依托“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继续完善课程改革,不断提升课程教学的规范性与实效性。通过教师集体备课、课程研讨、课程观摩、授课教师互评等制度的建立,在促进教师队伍教学水平提升的过程中不断向专业化教学水平迈进;通过网络课程教学、“吉讯大学生职业能力”系统测评等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授课效果。

在完善第一课堂的基础上,学校以“引领性、启发性、实践性”品牌活动为载体,发挥第二课堂教育功效,大力完善活动引导平台建设,积极邀请知名企业高管人员来我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通用电气全球副总裁、首席信息官JamieMiller女士,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信息总监姚祥煜等知名专家均做客我校“青年·成功”讲坛,从个人成长经历、行业发展形式、青年社会使命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素养,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学校建立多维度活动平台,本学年共开展“职业成长工作坊”、“百家名企校园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之星评选”、“留学沙龙”、“国外高校项目推介会”等分类指导活动30余场,有效提升学生的规划意识和目标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了活动指导平台建设。为了给学生提供深层次职业咨询服务,学校通过“一对一”咨询、网上在线咨询、电话咨询、大型咨询会等形式,广泛开展个性化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生涯发展和就业方面的困惑,完善咨询辅导平台建设。

4.2.3实施就业市场培育计划,满足学生高质量就业需求

学校以“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不断提高就业质量”为目标,积极推进分专业高端就业市场体系建设。

一是以分专业高端就业市场规划为基础,依托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大型企业集团等,广泛开展校企交流、人才推介、建立就业基地等活动,加大高、中端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发力度,完善了就业市场开发平台建设。今年,我校先后与浪潮集团、中建一局、周大福等多家用人单位建立起人才培养与选拔合作关系——设立奖学金、开展就业实习实训、提前选拔毕业生等工作。另外,学校还与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移动、IBM、GE、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等知名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企业和地区的300家用人单位开展了“就业实习”合作,提供实习岗位需求2300余个。

二是通过提升招聘服务质量,规范管理与组织校园专场招聘会、大型双选会、网络招聘会等有形与无形就业市场,广泛搜集就业需求信息,满足各类学生求职择业的需要,完善了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平台建设。2013-2014学年中,学校共组织各种规模招聘会941场,接待校园招聘用人单位1795家,网络招聘用人单位1480家,提供有效岗位需求4.8万个。

三是通过走访用人单位,积极开展毕业生质量评价和就业工作开展状况评价,不断促进人才培养,加强和改进就业工作,完善了人才培养质量反馈平台建设。2013年暑期,学校实施“2014百企人才对接计划”,集中派出52名就业工作干部,组建14支队伍分赴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福建、山西、陕西、河南、安徽、四川、重庆、辽宁、山东等17个地区的110家重点单位,开展以人才推介、就业合作、人才培养合作为重点的走访企业工作,提早了解企业发展态势,邀请企业进校招聘,倾听企业人才培养反馈意见,为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科学开展提供研判依据。

四是探索校企就业合作新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资源。面对2014届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打破以往冬、春两次招聘会的固有模式,在学生毕业前夕,向200余家辽沈地区二、三线城市的中小型企业发出邀请,举办了2014届毕业生夏季校园供需洽谈会。最终共有65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岗位需求1240余个,在2014届毕业生离校前的关键时期为就业困难毕业生再次提供与大规模用人单位面对面的机会。

4.2.4实施优质就业服务计划,服务学生全面发展需要

学校本着“学生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以“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以特殊群体帮扶为重点,积极推动就业优质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学生全面成长,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2014年,学校投入专项资金,对职业发展指导中心部分办公室进行了功能改造,建立了集就业协议办理、生涯发展指导、就业市场服务、图书资料借阅等业务及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包含就业手续办理服务、求职资料借阅服务、就业市场办公服务、查询及等候自助服务、信息化应聘服务等六大服务专区,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上为毕业生营造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就业服务环境。为使同学们能够及时获取招聘信息,把握最新就业动态,轻松获得职业咨询,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于2014年5月升级了“东大职业发展”就业服务微信公共平台,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传播方式为在校生和离校未就业学生提供就业咨询和岗位推荐服务。在做好普遍性就业服务工作的同时,学校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扶工作。通过经济援助、学习帮扶、心理疏导、能力提升和重点推荐等形式,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灾区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充分就业开设“绿色通道”,完善特殊群体帮扶平台建设,使想就业的困难毕业生均落实了就业单位。

4.3大力宣传国家政策,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西部、基层建功立业

学校始终将“国家至上,事业为先”的价值观贯穿于学生成长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全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有机结合,使“成才报国”成为学生就业的自愿选择。通过《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宣传讲解国家政策,发挥教育引导的主渠道作用;组织“立志基层,扬帆远航”国家就业政策宣传月,使各项政策措施深入到每名毕业生;举办基层就业毕业生优秀事迹报告会,发挥毕业生典型示范作用等等,整合思想引导、典型宣传、氛围营造、政策激励等措施,形成教育合力,使到基层、到西部、到国家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行业就业成为东大学子建功立业的梦想。

为建立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建功立业的长效机制,学校出台了《东北大学关于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东北大学学生服务西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奖励实施办法》等文件,对响应号召、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志愿服从国家需要优秀毕业生”校级荣誉称号,在毕业典礼上予以表彰,并给予3000-6000元奖励。2014年,学校出资10万元对31名志愿服务国家需要的优秀毕业生进行奖励和表彰,校党委书记孙家学、校长赵继亲自为每一名受表彰优秀毕业生颁发荣誉奖金,并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大学感悟,畅想美好未来,使即将投身国家西部、基层建设的毕业生们受到了极大鼓舞。我校2014年前往西部、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比例超过30%。4.4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高校自觉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任务,既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学校把学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作为创新创业工作的根本,旨在协助学生获取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发展能力。一方面,进一步强调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普适教育”,结合专业教育,融入学校现有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全体学生推行;另一方面,遵循分层次、分阶段、有重点的实施原则,在关注创业孵化与实体创业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完整教育体系。2014年,学校以“创业竞赛”、“创业先锋班”、“国家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建龙重工”创业项目为依托,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并扶植创业训练、实践和孵化项目,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创业设计方法,教育成果初见成效。2014年参加“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突破千人次,取得3银6铜的优异成绩;“动感单车”、“917创意摄影”、“壳不容缓”等18个创业训练与实践项目开展得有声有色;“天骄科技有限公司”、“东深科技有限公司”、“意次方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等15家公司完成企业注册,正式市场运营。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第五部分毕业生就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反馈与影响

5.1建立基于毕业生就业的人才培养联动机制

学校高度重视在校生、毕业生、校友、用人单位、社会等多方面就业评价反馈,目前已建立起就业和招生、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多元就业反馈机制。学校通过深入分析毕业生就业特点和各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合理地规划专业设置。一是依托优势学科,加强传统特色专业的内涵建设;二是以办学条件好、具有相关学科支撑为前提,加快需求旺盛的新专业建设,加大了如车辆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的建设力度;三是立足国家“三个转变”和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积极开办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等新兴专业。此外,学校充分考虑社会需求与就业状况,及时调整相关专业招生规模。

5.2创新人才培养载体,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根据多元就业反馈机制的综合反馈信息,学校人才培养相关部门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学生成长发展的培养方案,创新载体、方法和手段,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成才。学校从大一年级即开始推动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导向的成长发展指导项目,逐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面对当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学校成立了专门负责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能力培养的部门,为学生提供竞赛指导、创业扶持等多种支持,并设立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多举措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5.3反馈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学校注重就业质量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作用,将社会发展需求融入教育教学改革当中,包括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活动等,全方位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通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培养模式。长期跟踪了解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大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附表1

2014届本科生就业率统计表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附表2

2014届研究生就业率统计表

18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19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20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注:因博士毕业生专业较多且各专业人数较少,为便于表现,故同硕士一同按研究生毕业生进行统计。

21

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东北大学学生指导服务中心

2014年12月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目录

前言..............................................................................................................................1第一部分2014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2

1.1毕业生规模情况...............................................................................................21.2毕业生就业率情况...........................................................................................21.3毕业生就业流向情况.......................................................................................2

第二部分201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3

2.1岗位需求稳中有升,高层次用人单位占比较大...........................................32.2就业率保持平稳,就业质量不断提高...........................................................32.3国有企业仍占主流,民营企业比例上升.......................................................42.4行业分布更趋均衡,研究领域比例提高.......................................................52.5就业地区分布广泛,经济因素成为主导.......................................................52.6毕业生继续深造意愿强烈,升学比例再创新高...........................................52.7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高,多从事对口专业岗位...........................................62.8毕业生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广泛认可.......................................................7

第三部分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特点和发展趋势..................................8

3.1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备受关注.......................................................................83.2用人单位选才标准进一步提高.......................................................................83.32015年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8

第四部分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促进措施...........................................9

4.1以科学化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保障...................................................................9

4.1.1深化思想共识,强化机制保障.............................................................94.1.2推动全员参与,形成工作合力.............................................................94.1.3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104.2以体系化建设提升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10

4.2.1完善立体化工作体系,打造多元化工作平台...................................10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4.2.2实施成长发展指导计划,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104.2.3实施就业市场培育计划,满足学生高质量就业需求.......................114.2.4实施优质就业服务计划,服务学生全面发展需要...........................124.3大力宣传国家政策,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西部、基层建功立业.........134.4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13

第五部分毕业生就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反馈与影响............................15

5.1建立基于毕业生就业的人才培养联动机制.................................................155.2创新人才培养载体,推动学生全面发展.....................................................155.3反馈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15

附表12014届本科生就业率统计表...........................................................16附表22014届研究生就业率统计表...........................................................18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前言

东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坐落在东北中心城市沈阳。学校始建于1923年,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28年至1937年,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先后迁徙北平、开封、西安、四川三台等地。1949年,在东北大学工学院、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了沈阳工学院。1950年,沈阳工学院、抚顺矿专和鞍山工专合组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东北工学院复名为东北大学。1998年,东北大学由原冶金部属院校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学校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并实现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共建。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适应科技创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强化优势学科、大力发展新兴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形成了面向基础产业的特色优势学科(冶金、材料、机械、矿业等)、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学科(自动化、计算机、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科技哲学、管理、行政学等)协调发展的格局。

东北大学始终以服务国家、学校和学生发展需要为导向,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指导服务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战略选择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明确了“稳定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促进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工作目标,建立起“全员促就业”的工作格局。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等荣誉称号。

2014年,学校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建设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继续以就业质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完善全程化学生成长发展指导、高端就业市场培育、优质就业服务“三大”就业工作体系,突出重点,开拓创新,逐步建立起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长效机制,就业工作卓有成效,确保了2014届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汇总了2014届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相关分析、发展趋势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情况等内容,报告中的分析数据截止时间为2014年8月31日。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第一部分2014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1毕业生规模情况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共6893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652人,硕士毕业生2938人,博士毕业生303人(其中包括116名委培、定向的博士毕业生,因未进行派遣,故不纳入后续就业相关数据统计范围)。

1.2毕业生就业率情况

截至2014年8月31日,我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5.0%,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为95.3%。未就业的毕业生主要为准备继续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留学和回生源地二次就业等等。

1.3毕业生就业流向情况

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流向情况包括就业结构和就业单位性质流向,详见表1.1和表1.2。

表1.1

2014届毕业生就业结构情况

注:此表中所示升学包含国内升学和出国留学。

表1.2

2014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情况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第二部分201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2.1岗位需求稳中有升,高层次用人单位占比较大

2013-2014年度共有3275家单位通过校园专场招聘会、大型双选会、网络招聘会等形式在我校开展招聘活动,共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4.8万个,供需比达1:7。用人单位数量较2012-2013年度增加了306家,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增长了6.4%。此外,用人单位中高层次单位如中央直属企业(542家),世界500强企业(141家),中国500强企业(213家),高校及重点科研院所(83家)、省市级科研设计单位(51家)、国家机关(40家)等共计1070家,占用人单位总量的32.7%,与去年基本持平。

用人单位所在地区排名前七位的分别是辽宁省(20.9%)、北京市(14.8%)、山东省(8.7%)、江苏省(7.9%)、广东省(6.6%)、浙江省(5.2%)和上海市(5.1%);用人单位主要集中于制造业(38.3%)、教育(13.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2.2%)、信息传输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9.0%)、金融业(5.3%)及建筑业(5.2%)等行业领域。

2.2就业率保持平稳,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受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稳中有进”的形势影响,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继续处于高位运行。与2013届毕业生相比,到高层次用人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增加了232人,增幅为10.6%,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详见表2.1。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较为集中的单位名单详见表2.2。

表2.1

2014届毕业生与2013届毕业生到高层次用人单位就业情况对比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表2.2

2014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前30名

2.3国有企业仍占主流,民营企业比例上升

国有企业仍然是我校2014届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占总数的51.9%,但比2013届下降了4个百分点。学校通过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走访与邀请力度,使来校招聘的民营企业占比由2013年的24.0%大幅提高至2014年的39.13%,进而使得去民营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也比例上升了4.5个百分点,达到了31.1%,详见表2.3。

表2.3

2014届毕业生与2013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对比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2.4行业分布更趋均衡,研究领域比例提高

2014届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前五位分别是制造业、科学研究、信息软件、教育和金融业,与2013届毕业生行业流向特点相似,但前往制造业就业比例明显下降,到科学研究、信息软件、教育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详见表2.4。

表2.4

2014届毕业生与2013届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流向对比2.5就业地区分布广泛,经济因素成为主导

我校2014届毕业生在国内31个省、市及自治区(不包含港、澳、台)均有分布。其中就业较为集中的前十位地区分别为辽宁、广东、北京、山东、江苏、河北、天津、河南、浙江和上海,占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地区的79.4%,详见表2.5。

表2.5

2014届毕业生与2013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地区流向对比

2.6毕业生继续深造意愿强烈,升学比例再创新高

我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升学比例为40.1%(包括国内升学和出国留学),比2013届毕业生提高近1个百分点。其中,留学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及法国等国家。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高校多为国内知名重点高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外升学高校前15名名单见表2.6。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表2.6

2014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外升学高校前15名

2.7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高,多从事对口专业岗位

我校利用东北大学就业信息网对2014届全体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开展了详细的问卷调查。其中针对“您对签约的单位是否满意”(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这一问题,本科毕业生选择“非常满意”的占24.5%,“比较满意”的占52.0%,“满意”的占16.1%;硕士毕业生选择“非常满意”的占25.3%,“比较满意”的占57.8%,“满意”的占7.8%。

针对“您所签约的工作与您的职业兴趣是否相关”(完全相关、比较相关、有一定联系、有较弱联系、没有任何联系)这一问题,本科毕业生选择“完全相关”的占25.3%,“比较相关”的占48.4%,“有一定联系”的占19.1%;硕士毕业生选择“完全相关”的占21.1%,“比较相关”的占54.2%,“有一定联系”的占16.9%。

针对“您所签约的工作与您所学专业是否匹配”(完全匹配、比较匹配、有一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定联系、有较弱联系、没有任何联系)这一问题,本科毕业生选择“完全匹配”的占39.9%,“比较匹配”的占41.4%,“有一定联系”的占9.35%;硕士毕业生选择“完全匹配”的占25.3%,“比较匹配”的占50.6%,“有一定联系”的占18.7%。

2.8毕业生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广泛认可

在我校2014年面向近300家用人单位开展的毕业生质量调查中,针对“贵单位对东北大学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这一问题,选择满意的为62.5%,较满意的为37.5%,满意率为100%。针对我校毕业生在道德品质、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学习能力、科研能力等多个方面素质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详见图2.1

图2.1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调查结果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第三部分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特点和发展趋势

3.1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备受关注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达727万,比去年增长28万。面对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六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对做好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和进一步的部署。教育部多次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布置、交流工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多次强调要全力以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类媒体在毕业季前后更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一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全面地剖析和报道。3.2用人单位选才标准进一步提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多数企业均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降低人力成本,吸纳优秀人才,增强创新能力是企业达成的一致共识。与2013年相比,多数用人单位在下调岗位需求的同时,不断提高用人标准。部分大型企业开始实施实习生培养计划,并只从实习生中选留人才。统计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用人单位考核环节达到3个及以上。考核时,多数岗位要求专业背景严格对口,除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专业排名、外语等级等硬实力外,还关注学生实习实践经验、担任学生干部情况等软实力。

3.32015年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2015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进一步加大,宏观就业形势仍将面临多重压力,就业工作任务依旧十分艰巨。2015年就业需求与2014年相比没有明显的起伏,2015年就业需求在结构性方面有变化,民营中小企业和二、三线城市需求明显上升,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与社会需求有明显差别。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第四部分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促进措施

4.1以科学化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保障

4.1.1深化思想共识,强化机制保障

近年来,东北大学始终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建设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将就业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纳入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十二五”发展规划和“985”工程建设。学校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要求,形成了“以国家发展需要为导向,以质量建设为核心,以体系化建设为统领,以专业化建设为基础,以全程化和全员化建设为保障,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的具体工作思路,明确了“稳定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促进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工作目标。2012年以来,学校将就业率纳入就业工作职能部门和各学院目标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强化了就业工作机制保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校领导多次视察大型双选会、专场招聘会,现场指导就业工作;经常深入就业工作第一线,参与工作调研,制定工作对策和进行工作部署。

4.1.2推动全员参与,形成工作合力

学校充分发挥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强化就业工作的“一把手”工程地位,举全校之力推动工作开展,形成了“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大就业”工作理念的指引下,由学生指导服务中心统筹,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校友会与就业部门联合组织校董单位、校友企业专场招聘活动,团委积极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社会实践与素质拓展活动,党、校办和后勤、公安部门积极为毕业生就业做好协调、安全与后勤保障工作,教务处在教室资源极为紧缺的情况下为校园招聘会提供有力保障,场馆中心为两次大型双选会提供了大力支持和优质的服务等等。各学院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研究所及专业教师作用,建立激励机制,有效推动基层学术组织和专业教师与毕业生班级进行对接,大力为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4.1.3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

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是提升工作专业化水平的前提和核心。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学校依旧将加强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分层次业务培训体系,丰富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13类培训项目。引入“CAT”、“UCC”等就业指导类培训项目对就业指导课教师和毕业生辅导员进行集中内训,培训受众达78人次,全面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同时选派20余名骨干参加GCDF、人社部职业指导师、教育部创业指导师等培训,培养就业指导工作专家,我校目前现有职业指导师9人,高校创业指导师7人,全球职业规划师7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53人。此外,按照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学校还通过业务工作专题培训、就业工作例会、就业指导课教师集体备课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就业工作队伍培训,不断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

4.2以体系化建设提升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4.2.1完善立体化工作体系,打造多元化工作平台

学校进一步完善全程化成长发展指导、高端就业市场培育、优质就业服务“三大”就业工作体系和打造“九大”就业工作平台,建立起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长效机制。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加强了普遍指导、分类指导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分年级成长发展指导内容体系建设,打造了以课程指导为主渠道、活动引导和咨询辅导为补充的三个成长发展指导工作平台。以“稳定就业率和提升就业质量”为目标,依据各行业及区域发展现状与趋势,结合我校各学科专业特点及学生择业与发展期望,积极推动分专业高端就业市场培育工作体系建设,打造了就业市场开发、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和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相结合的三个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展工作平台。以“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以特殊群体帮扶为重点,积极推动就业优质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出网络管理服务、特殊群体帮扶和人本化签约管理服务相结合的三个毕业生管理服务工作平台。此外,今年我校启用了浑南新校区,且学生多以文科类专业为主,为促进这些文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我校重点加强了浑南新校区各项就业工作的开展。

4.2.2实施成长发展指导计划,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

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求职心态,学校进一步加强分年级成长发展指导体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满足个性成长需要。

依托“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继续完善课程改革,不断提升课程教学的规范性与实效性。通过教师集体备课、课程研讨、课程观摩、授课教师互评等制度的建立,在促进教师队伍教学水平提升的过程中不断向专业化教学水平迈进;通过网络课程教学、“吉讯大学生职业能力”系统测评等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授课效果。

在完善第一课堂的基础上,学校以“引领性、启发性、实践性”品牌活动为载体,发挥第二课堂教育功效,大力完善活动引导平台建设,积极邀请知名企业高管人员来我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通用电气全球副总裁、首席信息官JamieMiller女士,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信息总监姚祥煜等知名专家均做客我校“青年·成功”讲坛,从个人成长经历、行业发展形式、青年社会使命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素养,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学校建立多维度活动平台,本学年共开展“职业成长工作坊”、“百家名企校园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之星评选”、“留学沙龙”、“国外高校项目推介会”等分类指导活动30余场,有效提升学生的规划意识和目标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了活动指导平台建设。为了给学生提供深层次职业咨询服务,学校通过“一对一”咨询、网上在线咨询、电话咨询、大型咨询会等形式,广泛开展个性化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生涯发展和就业方面的困惑,完善咨询辅导平台建设。

4.2.3实施就业市场培育计划,满足学生高质量就业需求

学校以“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不断提高就业质量”为目标,积极推进分专业高端就业市场体系建设。

一是以分专业高端就业市场规划为基础,依托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大型企业集团等,广泛开展校企交流、人才推介、建立就业基地等活动,加大高、中端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发力度,完善了就业市场开发平台建设。今年,我校先后与浪潮集团、中建一局、周大福等多家用人单位建立起人才培养与选拔合作关系——设立奖学金、开展就业实习实训、提前选拔毕业生等工作。另外,学校还与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移动、IBM、GE、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等知名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企业和地区的300家用人单位开展了“就业实习”合作,提供实习岗位需求2300余个。

二是通过提升招聘服务质量,规范管理与组织校园专场招聘会、大型双选会、网络招聘会等有形与无形就业市场,广泛搜集就业需求信息,满足各类学生求职择业的需要,完善了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平台建设。2013-2014学年中,学校共组织各种规模招聘会941场,接待校园招聘用人单位1795家,网络招聘用人单位1480家,提供有效岗位需求4.8万个。

三是通过走访用人单位,积极开展毕业生质量评价和就业工作开展状况评价,不断促进人才培养,加强和改进就业工作,完善了人才培养质量反馈平台建设。2013年暑期,学校实施“2014百企人才对接计划”,集中派出52名就业工作干部,组建14支队伍分赴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福建、山西、陕西、河南、安徽、四川、重庆、辽宁、山东等17个地区的110家重点单位,开展以人才推介、就业合作、人才培养合作为重点的走访企业工作,提早了解企业发展态势,邀请企业进校招聘,倾听企业人才培养反馈意见,为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科学开展提供研判依据。

四是探索校企就业合作新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资源。面对2014届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打破以往冬、春两次招聘会的固有模式,在学生毕业前夕,向200余家辽沈地区二、三线城市的中小型企业发出邀请,举办了2014届毕业生夏季校园供需洽谈会。最终共有65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岗位需求1240余个,在2014届毕业生离校前的关键时期为就业困难毕业生再次提供与大规模用人单位面对面的机会。

4.2.4实施优质就业服务计划,服务学生全面发展需要

学校本着“学生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以“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以特殊群体帮扶为重点,积极推动就业优质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学生全面成长,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2014年,学校投入专项资金,对职业发展指导中心部分办公室进行了功能改造,建立了集就业协议办理、生涯发展指导、就业市场服务、图书资料借阅等业务及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包含就业手续办理服务、求职资料借阅服务、就业市场办公服务、查询及等候自助服务、信息化应聘服务等六大服务专区,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上为毕业生营造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就业服务环境。为使同学们能够及时获取招聘信息,把握最新就业动态,轻松获得职业咨询,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于2014年5月升级了“东大职业发展”就业服务微信公共平台,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传播方式为在校生和离校未就业学生提供就业咨询和岗位推荐服务。在做好普遍性就业服务工作的同时,学校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扶工作。通过经济援助、学习帮扶、心理疏导、能力提升和重点推荐等形式,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灾区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充分就业开设“绿色通道”,完善特殊群体帮扶平台建设,使想就业的困难毕业生均落实了就业单位。

4.3大力宣传国家政策,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西部、基层建功立业

学校始终将“国家至上,事业为先”的价值观贯穿于学生成长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全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有机结合,使“成才报国”成为学生就业的自愿选择。通过《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宣传讲解国家政策,发挥教育引导的主渠道作用;组织“立志基层,扬帆远航”国家就业政策宣传月,使各项政策措施深入到每名毕业生;举办基层就业毕业生优秀事迹报告会,发挥毕业生典型示范作用等等,整合思想引导、典型宣传、氛围营造、政策激励等措施,形成教育合力,使到基层、到西部、到国家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行业就业成为东大学子建功立业的梦想。

为建立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建功立业的长效机制,学校出台了《东北大学关于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东北大学学生服务西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奖励实施办法》等文件,对响应号召、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志愿服从国家需要优秀毕业生”校级荣誉称号,在毕业典礼上予以表彰,并给予3000-6000元奖励。2014年,学校出资10万元对31名志愿服务国家需要的优秀毕业生进行奖励和表彰,校党委书记孙家学、校长赵继亲自为每一名受表彰优秀毕业生颁发荣誉奖金,并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大学感悟,畅想美好未来,使即将投身国家西部、基层建设的毕业生们受到了极大鼓舞。我校2014年前往西部、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比例超过30%。4.4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高校自觉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任务,既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学校把学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作为创新创业工作的根本,旨在协助学生获取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发展能力。一方面,进一步强调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普适教育”,结合专业教育,融入学校现有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全体学生推行;另一方面,遵循分层次、分阶段、有重点的实施原则,在关注创业孵化与实体创业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完整教育体系。2014年,学校以“创业竞赛”、“创业先锋班”、“国家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建龙重工”创业项目为依托,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并扶植创业训练、实践和孵化项目,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创业设计方法,教育成果初见成效。2014年参加“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突破千人次,取得3银6铜的优异成绩;“动感单车”、“917创意摄影”、“壳不容缓”等18个创业训练与实践项目开展得有声有色;“天骄科技有限公司”、“东深科技有限公司”、“意次方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等15家公司完成企业注册,正式市场运营。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第五部分毕业生就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反馈与影响

5.1建立基于毕业生就业的人才培养联动机制

学校高度重视在校生、毕业生、校友、用人单位、社会等多方面就业评价反馈,目前已建立起就业和招生、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多元就业反馈机制。学校通过深入分析毕业生就业特点和各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合理地规划专业设置。一是依托优势学科,加强传统特色专业的内涵建设;二是以办学条件好、具有相关学科支撑为前提,加快需求旺盛的新专业建设,加大了如车辆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的建设力度;三是立足国家“三个转变”和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积极开办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等新兴专业。此外,学校充分考虑社会需求与就业状况,及时调整相关专业招生规模。

5.2创新人才培养载体,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根据多元就业反馈机制的综合反馈信息,学校人才培养相关部门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学生成长发展的培养方案,创新载体、方法和手段,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成才。学校从大一年级即开始推动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导向的成长发展指导项目,逐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面对当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学校成立了专门负责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能力培养的部门,为学生提供竞赛指导、创业扶持等多种支持,并设立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多举措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5.3反馈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学校注重就业质量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作用,将社会发展需求融入教育教学改革当中,包括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活动等,全方位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通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培养模式。长期跟踪了解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大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附表1

2014届本科生就业率统计表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附表2

2014届研究生就业率统计表

18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19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20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注:因博士毕业生专业较多且各专业人数较少,为便于表现,故同硕士一同按研究生毕业生进行统计。

21


相关文章

  • 重庆邮电大学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 重庆邮电大学 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4 重庆邮电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重庆邮电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4 目 录 一.毕业生规模与分布 .................................. ...查看


  • 合肥工业大学2014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 2014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4 年 12 月 31 日 目 录 引 言 ............................................................................... ...查看


  • 山西大学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 前言 山西大学创办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是我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之 一.近年来,承载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时代使命,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重点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2012年,山西大学成为全 ...查看


  • 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 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毕业生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二〇 一四年十二月 北京化工大学 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北京化工大学高度重 ...查看


  • 同济大学2014-2015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同舟共济 追求卓越 --同济大学2014-2015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一五年十月 前言 2014-2015学年,同济大学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大力推进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构建了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通识教育体系,制定并发布< ...查看


  • 中国海洋大学2016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 2016年度毕业生就业 质 量 报 告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 ...查看


  • 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 华中师范大学 2015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就业工作处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目录 报告说明----------------------2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 学校概况与就业创业工作特色-------5毕业 ...查看


  • 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14年本科就业率排行
  • 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14年本科就业率排行 教育部直属的75所高校相继发布了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人民网教育频道根据该系列报告整理汇总出了这75所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行,供大家参考. 该份榜单的就业率是广义的,它包含了就业和 ...查看


  • 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 2015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5 年 12 月 31 日 目 录 引 言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