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最终论文

浅议行为金融学的过度自信投资心理行为金融学通过对心理学的运用来解释市场的低效行为。人们在与自己的投资打交道时,经常犯愚蠢的错误或做出不符合逻辑的推论。许多心理研究表明,人们发生判断失误是因为总体来说人们过于自信。这些自信很不幸的过度了,当我们处理金融事宜时,它就尤其有害。信心过度的投资者不仅自己做出愚蠢的决策甚至对整体市场会产生强大的影响。

投资者一般都表现出高度的自信,这是一种规律。他们通常觉得自己比别人都聪明而且能选择获利的交易品―或者至少他们会选择聪明的券商为他们打败市场。他们偏向于高估券商的知识和技巧。他们所依赖的信息也是能证实他们正确的信息,而对反面意见置之不理。更糟糕的是,他们头脑中加工的信息都是随手可得的信息,他们不屑寻找那些鲜为人知的信息。信心过度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券商做出错误的市场预测。

康奈尔大学的经济学家理查德萨雷指出,最近的几项研究表明,人们是如何将重点放在几个偶然事件上,并认为自己已经把握了趋势的。投资者尤其趋向于将注意力放在最近时期所得的信息上,并由此做出推论;如去年的收益报告在他们心中就成为未来收益的信号。这样他们相信自己已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趋势,并从这种自以为的推理中很快做出决策。

人们相信他们对信息的理解比别人更清楚,对信息的判断比别人更准确。但还不仅如此。信心过度经常被反应过度所加剧。人趋向于对坏消息反应过度而对好消息反应迟缓。心理学家将此称为反应过度倾向。所以,如果短期收益报告不好,一般投资者的反应是过激的不加思考的反应,这对价格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萨雷将这种过度重视短期业绩的做法描述为投资者的“短视”行为,并相信如果他们不接受月度报告,多数投资者的收益反而会更高。

一、如何躲避损失

萨雷还指出投资短视的观念――投资短视导致愚蠢的决策。投资短视产生如此不理智的反应部分应归咎于心理学的另一个原理:躲避损失的内在愿望。根据行为学家的观点,人遭受损失产生的痛苦远大于获得的欢愉。萨雷和许多其他的人所做的试验均表明,人需要两倍的正面影响才能克服一倍的负面影响。在一个

5 0∶5 0的赌注中,如果机会绝对相等,人们不会轻易冒险,除非潜在利润是潜在损失的两倍。

这就是不对称形躲避损失心理:局势不利比局势有利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这是人类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将此原理应用于交易市场,就意味着投资者损失钱的难受程度要比因选择正确而赚钱的高兴程度大两倍。这个思维线索也可从宏观经济理论中找到。在宏观经济中,经济高涨期间,消费者一般每创造1美元的财富就增加购物3 . 5美分,但在经济衰退期间,消费者在市场上每损失1美元就减少消费6美分。

对损失的躲避心理反映在投资决策上,其影响是显著而深刻的。我们都想相信自己做出的是正确决策。为保持对自己的正确看法,我们总是抓住错误的选择不放,希望有一天会时来运转。如果我们不卖掉会产生损失的交易品,我们永远也不需面对我们的失败。躲避损失心理还使投资者过度保守。参加退休基金账户计划的人,他们的投资期为1 0年,却仍将他们资金的3 0%~4 0%投在债券上。这是为什么呢?只有严重的躲避损失心理才会使人如此保守地分配自己的投资基金。但躲避损失心理也会产生即刻的影响,它会使你毫无道理地抓住亏损交易品不放。没有谁愿意承认自己犯了错。但如果你不将错误的交易品出手,你实际上就放弃了你能再次明智投资并获得利润的机会。这种心理真是俯拾即是,去拉斯维加斯赌场走一遭,赌徒们叫嚣着下一局一定会扳回,可是结果往往是输的一塌糊涂。他们总相信前面的失误一定可以通过后面疯狂的孤注一掷弥补回来,甚至能赚的更多。

二、心中要有账目

行为金融学中值得我们重视的最后一项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心中的账目。它指的是人们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而改变赚钱预期的习惯。我们趋向于将资金在头脑中划分成不同的“账户”,然后决定如何使用这些资金。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说明问题。你把买东西找零的钱随手塞在大衣口袋,但是你没有在穿完大衣后去清洗他,也就没有去掏口袋。过一阵当你从衣柜里找出大衣要穿时,你把手伸进口袋,发现了零钱。你会变得很开心,但实际上这些钱还不都是自己的。哪里是白捡的呢?

试验的意义是很明显的:我们如何决策投资、我们选择什么方式管理投资是与我们如何看待金钱密切相关的。例如,心中的账目就进一步解释了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卖掉业绩差的交易品。在他们心中,损失只有在交易品卖掉时才变为真正的损失。另一个强有力的联系与风险有关。有关风险承受度的全面影响。目前,有一点是清楚的:我们更愿意拿白给的钱冒险。从更广意义上讲,心中的账户这一理论突出了有效市场理论的一项不足之处;它显示出市场的价值不仅仅是由信息的总量所决定的,也是由人们加工处理这些信息的方法所决定的。

对人的行为的同一性研究是无止境的,心理因素在投资领域发挥了不容忽视的巨大作用。因为这一领域通常被认为是冷冰冰的没有灵魂的数字与数据的世界。当我们必须做投资决策时,我们的行为时常是捉摸不定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偶尔又是愚蠢的。有时这种不合逻辑的决策会持续下去,毫无定数可言。我们做出的决策不论正确还是错误,都没有充足的、可明确表达的理由。令人感到特别惊讶,也值得所有投资者注意的问题是,投资者往往对自己的错误决策毫不觉察。我们现在明白了,为了全面了解市场和投资,我们必须对我们本身的不理智行为有所了解。对判断失误心理学原理的研究,对投资者来说,其价值绝不亚于对账户收支平衡表与损益表进行分析的程度。也许我们对评估公司这门艺术很精通,但如果不了解行为金融学,就很难改进证券投资战略以及投资业绩。

三、风险的承受能力

所有金融心理学因素聚合在一起,反映在身上,就是投资者对风险承受的程度,就像一块强大的磁铁将周围的金属物质都吸附在自己身上一样。金融心理学的概念是抽象的,但在你每天做出买卖决策时,这些概念就变得真实起来。而将你做出的所有决策贯穿起来的因素,就是你对风险的感知程度。

刚开始,投资咨询家们认为,分析风险承受度并非什么难事。通过使用面试和答卷的方式,他们就可建立一套投资者的风险档案。但问题是,人的承受度是基于情感之上的,且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有上述构成对金钱态度的心理学原理,都可用来测定对风险的反应。当交易市场大幅下挫时,即使那些在风险档案中非常“胆大妄为”的投资家也变得缩手缩脚起来。而当价格大幅攀升时,不仅是激进的投资者,就连保守的投资者也增添了新交易品。

承担风险的倾向与两项人口统计因素有关:年龄与性别。老年人比年轻人更不愿意冒险,妇女比男人更小心谨慎。风险似乎与财富的多少没有关系。钱多或钱少对你风险的承受度好像没有太大的影响。有两项性格特征与风险容忍度密切相关:自控能力与成就动因。自控倾向指的是人们感觉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生活的环境,以及做出生活决策的能力。那些认为自己有控制周边环境能力的人被称之为“内在人”。相反,“外在人”认为自己几乎没有什么控制能力,就像一片树叶被风吹来吹去,无法控制。根据我们的研究,具有高度风险承担倾向的人绝对是属于内在一类的。

成就动因可以被描述为人们做事的方向感。善于承担风险的人是方向感很强的人,尽管对目标的高度集中可能会导致深深的失望。当然,掌握自己的风险承受倾向,还不仅仅是在自控能力与成就动因之间划一条相关直线那么简单。为了解开性格特征与风险承受之间的真正关系之谜,需要知道你对风险发生环境的看法。也就是说,当投资者认为交易市场是最终结果取决于运气的一场游戏,还是一个偶然的两难推理局面,但精确的信息和理性的选择相结合将会产生理想的结果。

根据研究,展示出高度风险承受性的投资者是会制定目标的人,他相信自己能够控制环境并最终影响结果。将交易市场看做偶发性的两难推理的场所。在此,信息和理性的选择相结合将产生获胜的结果。这是否使你想起一个人?我们将如何描述沃伦巴菲特?投资者又该如何定义自己?

四、集中投资心理

我们所学到的一切心理学和投资学的知识都在沃伦巴菲特身上综合体现出来。他对他自己的研究很有信念而对运气则没有。他的行动源于周密思考的目标。他不会被短期事件冲昏头脑而失去航向。他了解风险因素的含义,并愿意充满信心地接受最终结果。在行为金融学还未成形之前,它就早已被几位离经叛道者像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蒙格所理解和接受。查理指出,在他和巴菲特离开研究生院之前,他们“就进入了商界去发现那巨大的但可预测的极端不理智行为产生的格局。”他不是在谈论预测商机,而是在谈论一种观点,即当不理智局势真的形成时,它会产生几种可预测的行为格局。除巴菲特和蒙格外,其他大部分投资专业人士都直到近期才开始对金融与心理学的交叉关系产生足够的重视。

围绕投资的各种情感都是真实的。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的行为,进而最终影响价格。我相信你已经感觉到了,充分了解人的能动性对自身投资是非常有价值的,原因是你会掌握一些基本指导原则从而避免犯最平常的错误而且你将及时认识到别人所犯的错误并从中受益。

我们所有的人都难免会犯判断失误的错误,它将影响我们的个人成功。当成千或成百万的人都犯判断失误的错误时,这种集体的力量将会将市场推向毁灭的边缘,高买低卖的行为是市场的常态。此时跟风而走的诱惑力是如此强大,以至于错误的判断累计起来成倍数增长。在这一片波浪起伏的不理智行为的汪洋大海中,只有少数几个保持理智行为的人能幸免于难。成功的集中投资家需要培养一种性情。道路总是崎岖不平的,选择走哪条路才是正确的,经常是与人的直觉背道而驰的。

交易市场的经常性波动容易使大众产生不安定的感觉,从而做出不理智的举动。需要对这些情绪耐心观望,并随时准备采取理智行动,哪怕直觉呼唤你做出相反的行为。但如前所示,未来总是重奖集中投资者,因为他们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五、训练交易心理的方法

可能投资者有好的交易系统。他们可能会预测行情。他们可能非常接近市场并且应用各种理论来研究市场。他们对于商品或者交易品都能给出一个详细的投资计划,甚至对于明天可能出现的走势也有应对的方案。可惜的是,最后在自己的心理压抑下,他们很可能不遵守自己的守则。在市场突变的情况下,他们完全失去了应该有的冷静。感到不知所措。即使这种情况他们预测到了,也无法冷静面对,毕竟损失的是他们自己的金钱!所以我在研究完成自己的交易系统的时候,最后的问题就是坚决的执行它。可是这是十分困难的。

假如你看到一个女孩从你身边走过。你的意识会告诉你――一个女孩从你身边走过了。其实你的潜意识早已经接受这个信息了。也就是说,潜意识往往决定一切。假如你在卖空,第二天高开触及到你的心理止损位置,那么在你的内心一定会掀起不小的波动。你是平仓出局呢?还是再等待一根k线呢?如果你平仓出局了,那么很高兴。你的潜意识遵守纪律。可是你为什么平仓出局了呢?因为你

的意识告诉你这种情况应该平仓出局。而这个信息是潜意识传达的。所以潜意识与意识是互通的。

利用意识来改变早已经形成的潜意识。这个方法一部分来源于瑜伽的训练,首先,躺在床上,闭上眼睛。深呼吸,这时你要感觉到,胸腔里面充满了气体。然后用鼻子吐气,重要的地方来了。你不要去感觉鼻子在出气,而要让自己的身体感觉到这股气体被赶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去了。你要假装体会气体正在通过你的血管在不断的流动。记住就是感觉,你要不断的把握这种感觉。然后脑子里面默念“放松肌肉。现在你来重复这个过程10遍。你会感觉到身体很放松,很松弛。那些肌肉好像都软了似的。你必须找到这种感觉。这是冥想的过程。接下来的训练方式就变化多端,需要自己灵活掌握,在20次这种动作后,想象波涛汹涌的大海向你袭来。海风全部急切得灌到耳朵里。这是你能体会到很放松。下面,我们要想象的就是无数种交易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比如价格触及止损位置,就在心中告诉自己“我应该冷静的出局”。这样子才能把正确的交易信息全部传达到你的脑子里面。潜意识才能慢慢接受这些信息。逐渐潜意识将改变的更适合交易。

尝试一下赌博。这也是心理上的一种训练方式。给自己一个限额,如果赌输了马上离开,赢了也适当控制。白痴清醒的头脑,潜意识里告诉自己,这样就够了,不要再继续下去了。

同样,行为金融学并不是那么无聊以及枯燥的,在生活中也可以发现他的踪影。比如泉州的出租车计费标准,比起大城市并不高吧,但是油费涨了,出租车费相应的也要上涨,那这时候就收取了燃油费。我家是兰州的,出租车起价七元,泉州是六元。但是我会说:“泉州的出租车不贵。”实质上,都是七元,但是那一元是燃油附加费,让我主观上觉得,更便宜些。

再举个例子,女生都是很爱逛街的购物的,爱打扮的天性使然。那有没有发现,你很喜欢的一款大衣,为什么同样款式不同颜色,不同尺码是一样的价格呢?难道不是尺码大的更耗费布料吗?原因很简单:a.原材料成本相对设计、加工、流通等其他费用比起来,只占较小的部分,不同尺码造成的成本差异不大b.没有正规的包装袋,价格不同,不易于销售、存储时的管理c.涉嫌对大身材顾客的歧视。

这都是很浅显的例子,行为金融学作为新兴的科学,离我们每个人,并不远,就在我们身边。

浅议行为金融学的过度自信投资心理行为金融学通过对心理学的运用来解释市场的低效行为。人们在与自己的投资打交道时,经常犯愚蠢的错误或做出不符合逻辑的推论。许多心理研究表明,人们发生判断失误是因为总体来说人们过于自信。这些自信很不幸的过度了,当我们处理金融事宜时,它就尤其有害。信心过度的投资者不仅自己做出愚蠢的决策甚至对整体市场会产生强大的影响。

投资者一般都表现出高度的自信,这是一种规律。他们通常觉得自己比别人都聪明而且能选择获利的交易品―或者至少他们会选择聪明的券商为他们打败市场。他们偏向于高估券商的知识和技巧。他们所依赖的信息也是能证实他们正确的信息,而对反面意见置之不理。更糟糕的是,他们头脑中加工的信息都是随手可得的信息,他们不屑寻找那些鲜为人知的信息。信心过度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券商做出错误的市场预测。

康奈尔大学的经济学家理查德萨雷指出,最近的几项研究表明,人们是如何将重点放在几个偶然事件上,并认为自己已经把握了趋势的。投资者尤其趋向于将注意力放在最近时期所得的信息上,并由此做出推论;如去年的收益报告在他们心中就成为未来收益的信号。这样他们相信自己已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趋势,并从这种自以为的推理中很快做出决策。

人们相信他们对信息的理解比别人更清楚,对信息的判断比别人更准确。但还不仅如此。信心过度经常被反应过度所加剧。人趋向于对坏消息反应过度而对好消息反应迟缓。心理学家将此称为反应过度倾向。所以,如果短期收益报告不好,一般投资者的反应是过激的不加思考的反应,这对价格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萨雷将这种过度重视短期业绩的做法描述为投资者的“短视”行为,并相信如果他们不接受月度报告,多数投资者的收益反而会更高。

一、如何躲避损失

萨雷还指出投资短视的观念――投资短视导致愚蠢的决策。投资短视产生如此不理智的反应部分应归咎于心理学的另一个原理:躲避损失的内在愿望。根据行为学家的观点,人遭受损失产生的痛苦远大于获得的欢愉。萨雷和许多其他的人所做的试验均表明,人需要两倍的正面影响才能克服一倍的负面影响。在一个

5 0∶5 0的赌注中,如果机会绝对相等,人们不会轻易冒险,除非潜在利润是潜在损失的两倍。

这就是不对称形躲避损失心理:局势不利比局势有利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这是人类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将此原理应用于交易市场,就意味着投资者损失钱的难受程度要比因选择正确而赚钱的高兴程度大两倍。这个思维线索也可从宏观经济理论中找到。在宏观经济中,经济高涨期间,消费者一般每创造1美元的财富就增加购物3 . 5美分,但在经济衰退期间,消费者在市场上每损失1美元就减少消费6美分。

对损失的躲避心理反映在投资决策上,其影响是显著而深刻的。我们都想相信自己做出的是正确决策。为保持对自己的正确看法,我们总是抓住错误的选择不放,希望有一天会时来运转。如果我们不卖掉会产生损失的交易品,我们永远也不需面对我们的失败。躲避损失心理还使投资者过度保守。参加退休基金账户计划的人,他们的投资期为1 0年,却仍将他们资金的3 0%~4 0%投在债券上。这是为什么呢?只有严重的躲避损失心理才会使人如此保守地分配自己的投资基金。但躲避损失心理也会产生即刻的影响,它会使你毫无道理地抓住亏损交易品不放。没有谁愿意承认自己犯了错。但如果你不将错误的交易品出手,你实际上就放弃了你能再次明智投资并获得利润的机会。这种心理真是俯拾即是,去拉斯维加斯赌场走一遭,赌徒们叫嚣着下一局一定会扳回,可是结果往往是输的一塌糊涂。他们总相信前面的失误一定可以通过后面疯狂的孤注一掷弥补回来,甚至能赚的更多。

二、心中要有账目

行为金融学中值得我们重视的最后一项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心中的账目。它指的是人们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而改变赚钱预期的习惯。我们趋向于将资金在头脑中划分成不同的“账户”,然后决定如何使用这些资金。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说明问题。你把买东西找零的钱随手塞在大衣口袋,但是你没有在穿完大衣后去清洗他,也就没有去掏口袋。过一阵当你从衣柜里找出大衣要穿时,你把手伸进口袋,发现了零钱。你会变得很开心,但实际上这些钱还不都是自己的。哪里是白捡的呢?

试验的意义是很明显的:我们如何决策投资、我们选择什么方式管理投资是与我们如何看待金钱密切相关的。例如,心中的账目就进一步解释了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卖掉业绩差的交易品。在他们心中,损失只有在交易品卖掉时才变为真正的损失。另一个强有力的联系与风险有关。有关风险承受度的全面影响。目前,有一点是清楚的:我们更愿意拿白给的钱冒险。从更广意义上讲,心中的账户这一理论突出了有效市场理论的一项不足之处;它显示出市场的价值不仅仅是由信息的总量所决定的,也是由人们加工处理这些信息的方法所决定的。

对人的行为的同一性研究是无止境的,心理因素在投资领域发挥了不容忽视的巨大作用。因为这一领域通常被认为是冷冰冰的没有灵魂的数字与数据的世界。当我们必须做投资决策时,我们的行为时常是捉摸不定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偶尔又是愚蠢的。有时这种不合逻辑的决策会持续下去,毫无定数可言。我们做出的决策不论正确还是错误,都没有充足的、可明确表达的理由。令人感到特别惊讶,也值得所有投资者注意的问题是,投资者往往对自己的错误决策毫不觉察。我们现在明白了,为了全面了解市场和投资,我们必须对我们本身的不理智行为有所了解。对判断失误心理学原理的研究,对投资者来说,其价值绝不亚于对账户收支平衡表与损益表进行分析的程度。也许我们对评估公司这门艺术很精通,但如果不了解行为金融学,就很难改进证券投资战略以及投资业绩。

三、风险的承受能力

所有金融心理学因素聚合在一起,反映在身上,就是投资者对风险承受的程度,就像一块强大的磁铁将周围的金属物质都吸附在自己身上一样。金融心理学的概念是抽象的,但在你每天做出买卖决策时,这些概念就变得真实起来。而将你做出的所有决策贯穿起来的因素,就是你对风险的感知程度。

刚开始,投资咨询家们认为,分析风险承受度并非什么难事。通过使用面试和答卷的方式,他们就可建立一套投资者的风险档案。但问题是,人的承受度是基于情感之上的,且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有上述构成对金钱态度的心理学原理,都可用来测定对风险的反应。当交易市场大幅下挫时,即使那些在风险档案中非常“胆大妄为”的投资家也变得缩手缩脚起来。而当价格大幅攀升时,不仅是激进的投资者,就连保守的投资者也增添了新交易品。

承担风险的倾向与两项人口统计因素有关:年龄与性别。老年人比年轻人更不愿意冒险,妇女比男人更小心谨慎。风险似乎与财富的多少没有关系。钱多或钱少对你风险的承受度好像没有太大的影响。有两项性格特征与风险容忍度密切相关:自控能力与成就动因。自控倾向指的是人们感觉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生活的环境,以及做出生活决策的能力。那些认为自己有控制周边环境能力的人被称之为“内在人”。相反,“外在人”认为自己几乎没有什么控制能力,就像一片树叶被风吹来吹去,无法控制。根据我们的研究,具有高度风险承担倾向的人绝对是属于内在一类的。

成就动因可以被描述为人们做事的方向感。善于承担风险的人是方向感很强的人,尽管对目标的高度集中可能会导致深深的失望。当然,掌握自己的风险承受倾向,还不仅仅是在自控能力与成就动因之间划一条相关直线那么简单。为了解开性格特征与风险承受之间的真正关系之谜,需要知道你对风险发生环境的看法。也就是说,当投资者认为交易市场是最终结果取决于运气的一场游戏,还是一个偶然的两难推理局面,但精确的信息和理性的选择相结合将会产生理想的结果。

根据研究,展示出高度风险承受性的投资者是会制定目标的人,他相信自己能够控制环境并最终影响结果。将交易市场看做偶发性的两难推理的场所。在此,信息和理性的选择相结合将产生获胜的结果。这是否使你想起一个人?我们将如何描述沃伦巴菲特?投资者又该如何定义自己?

四、集中投资心理

我们所学到的一切心理学和投资学的知识都在沃伦巴菲特身上综合体现出来。他对他自己的研究很有信念而对运气则没有。他的行动源于周密思考的目标。他不会被短期事件冲昏头脑而失去航向。他了解风险因素的含义,并愿意充满信心地接受最终结果。在行为金融学还未成形之前,它就早已被几位离经叛道者像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蒙格所理解和接受。查理指出,在他和巴菲特离开研究生院之前,他们“就进入了商界去发现那巨大的但可预测的极端不理智行为产生的格局。”他不是在谈论预测商机,而是在谈论一种观点,即当不理智局势真的形成时,它会产生几种可预测的行为格局。除巴菲特和蒙格外,其他大部分投资专业人士都直到近期才开始对金融与心理学的交叉关系产生足够的重视。

围绕投资的各种情感都是真实的。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的行为,进而最终影响价格。我相信你已经感觉到了,充分了解人的能动性对自身投资是非常有价值的,原因是你会掌握一些基本指导原则从而避免犯最平常的错误而且你将及时认识到别人所犯的错误并从中受益。

我们所有的人都难免会犯判断失误的错误,它将影响我们的个人成功。当成千或成百万的人都犯判断失误的错误时,这种集体的力量将会将市场推向毁灭的边缘,高买低卖的行为是市场的常态。此时跟风而走的诱惑力是如此强大,以至于错误的判断累计起来成倍数增长。在这一片波浪起伏的不理智行为的汪洋大海中,只有少数几个保持理智行为的人能幸免于难。成功的集中投资家需要培养一种性情。道路总是崎岖不平的,选择走哪条路才是正确的,经常是与人的直觉背道而驰的。

交易市场的经常性波动容易使大众产生不安定的感觉,从而做出不理智的举动。需要对这些情绪耐心观望,并随时准备采取理智行动,哪怕直觉呼唤你做出相反的行为。但如前所示,未来总是重奖集中投资者,因为他们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五、训练交易心理的方法

可能投资者有好的交易系统。他们可能会预测行情。他们可能非常接近市场并且应用各种理论来研究市场。他们对于商品或者交易品都能给出一个详细的投资计划,甚至对于明天可能出现的走势也有应对的方案。可惜的是,最后在自己的心理压抑下,他们很可能不遵守自己的守则。在市场突变的情况下,他们完全失去了应该有的冷静。感到不知所措。即使这种情况他们预测到了,也无法冷静面对,毕竟损失的是他们自己的金钱!所以我在研究完成自己的交易系统的时候,最后的问题就是坚决的执行它。可是这是十分困难的。

假如你看到一个女孩从你身边走过。你的意识会告诉你――一个女孩从你身边走过了。其实你的潜意识早已经接受这个信息了。也就是说,潜意识往往决定一切。假如你在卖空,第二天高开触及到你的心理止损位置,那么在你的内心一定会掀起不小的波动。你是平仓出局呢?还是再等待一根k线呢?如果你平仓出局了,那么很高兴。你的潜意识遵守纪律。可是你为什么平仓出局了呢?因为你

的意识告诉你这种情况应该平仓出局。而这个信息是潜意识传达的。所以潜意识与意识是互通的。

利用意识来改变早已经形成的潜意识。这个方法一部分来源于瑜伽的训练,首先,躺在床上,闭上眼睛。深呼吸,这时你要感觉到,胸腔里面充满了气体。然后用鼻子吐气,重要的地方来了。你不要去感觉鼻子在出气,而要让自己的身体感觉到这股气体被赶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去了。你要假装体会气体正在通过你的血管在不断的流动。记住就是感觉,你要不断的把握这种感觉。然后脑子里面默念“放松肌肉。现在你来重复这个过程10遍。你会感觉到身体很放松,很松弛。那些肌肉好像都软了似的。你必须找到这种感觉。这是冥想的过程。接下来的训练方式就变化多端,需要自己灵活掌握,在20次这种动作后,想象波涛汹涌的大海向你袭来。海风全部急切得灌到耳朵里。这是你能体会到很放松。下面,我们要想象的就是无数种交易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比如价格触及止损位置,就在心中告诉自己“我应该冷静的出局”。这样子才能把正确的交易信息全部传达到你的脑子里面。潜意识才能慢慢接受这些信息。逐渐潜意识将改变的更适合交易。

尝试一下赌博。这也是心理上的一种训练方式。给自己一个限额,如果赌输了马上离开,赢了也适当控制。白痴清醒的头脑,潜意识里告诉自己,这样就够了,不要再继续下去了。

同样,行为金融学并不是那么无聊以及枯燥的,在生活中也可以发现他的踪影。比如泉州的出租车计费标准,比起大城市并不高吧,但是油费涨了,出租车费相应的也要上涨,那这时候就收取了燃油费。我家是兰州的,出租车起价七元,泉州是六元。但是我会说:“泉州的出租车不贵。”实质上,都是七元,但是那一元是燃油附加费,让我主观上觉得,更便宜些。

再举个例子,女生都是很爱逛街的购物的,爱打扮的天性使然。那有没有发现,你很喜欢的一款大衣,为什么同样款式不同颜色,不同尺码是一样的价格呢?难道不是尺码大的更耗费布料吗?原因很简单:a.原材料成本相对设计、加工、流通等其他费用比起来,只占较小的部分,不同尺码造成的成本差异不大b.没有正规的包装袋,价格不同,不易于销售、存储时的管理c.涉嫌对大身材顾客的歧视。

这都是很浅显的例子,行为金融学作为新兴的科学,离我们每个人,并不远,就在我们身边。


相关文章

  • 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 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转轨经济中的金融风险问题背景: 日期:2011-9-23 作者:无忧论文网 编辑:sally8 点击次数:3 销售价格:免费论文 论文编号:lw[***********] 论文字数:8233 论 ...查看


  • 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_金融资产发展的含义
  • ・34・<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 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金融 资产发展的含义 袁志刚冯俊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对我国银行储蓄高企的原因进行探讨,认为单纯从消费角度解释 与消化居民银行储蓄是不适当的,化 ...查看


  • SS-020204-金融学
  • 金融学(020204) Finance 一.学科简介 金融学是经济学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它以现代经济学理论和金融理论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等分析工具,研究国际.国内宏观金融运行规律和企业微观金融运作特征的一门应用学科.它研 ...查看


  • 我国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的现状和识别精选.
  • 我国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的表现和识别 摘要:在我国商业银行所面对的诸多风险中,道德风险无疑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它给银行的经营管理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本篇论文就基于此事实,具体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表现并且比较详细的分类解释了商业银行 ...查看


  • 金融市场学论文最终版
  • 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分析 1301010130 罗玲玲 13金融1班 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随着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上银行的浮现,我国网络金融经历了第一轮快速发展的浪潮.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模式具有多样化且具有虚拟性,法 ...查看


  • [强烈推荐]汽车金融研究毕业论文设计
  •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 ...查看


  • 2014金融法律实务期末论文
  • 论文题目: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的法律规制 要求:1.简要归纳和概述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2.结合适当案例对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中客户权益保护问题进行分析 3.简要论述如何依法规范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行为 4.不要求摘 ...查看


  •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负面影响及缓解措施[1]
  •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负面影响及缓解措施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张洁, Zhang Jie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河南,郑州,450002金融理论与实践FINANCIAL THEORY AND PRA ...查看


  • 国外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2007年11月第11期'中国卫生经济'第26卷(总第297期) 国外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石祥①周绿林① 摘要医疗救助作为一种支持和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的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多层斑医疗保障体系中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