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_金融资产发展的含义

・34・《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

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金融

资产发展的含义

袁志刚冯俊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对我国银行储蓄高企的原因进行探讨,认为单纯从消费角度解释

与消化居民银行储蓄是不适当的,化解高储蓄的另一有效方式在于发展准储蓄替代

产品、拓展金融投资渠道。金融资产的不确定性增强了储蓄的价值,银行储蓄高企

与居民直接投资所受的约束密切相关。我国现阶段低风险资产的缺乏,以及风险资

产的广度和深度难以配比居民的投资选择,产生强制性银行储蓄,是现在储蓄高企

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反思传统的投融资方式,大力培育储蓄替代型金融资

产,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关键词强制性银行储蓄投资选择金融资产

文献标识码A不确定性中图分类号耶32.22

ResidentsSaVingsand

ofUncertainty:TheInVestment0nConditionImplicationofFinancial

AssetsDeVelopment

Abstract:ThepapertrieS

atoseekthereaSonofbackupbetweenresidentsSavingshighsavingsrateandinvestments.Asresultoftheshockof

tosyst锄innoⅣation,the

toofChinaisprovedveryhardbedecreasedbythestimulationofconsumptionencOurage—developfinancialproductsto

tonlent.Cbnsideringthesavingsstmcture,itisneceSsaryShuntSavings.Theprecautionarycharacterofsavingsmeansthatresidentsincline

risk—freeaSsets,theshortageofrisk—free

thatthereSidentshavetoassetsandtheshort∞mingsofriskassetscausefacebigriSkswhilelackingofenoughpremium,allofthese

tobringaboutthecompeUingsavings.Therefore,itisveryurgent

Setsdevelopfinancialas—andquickenthefinancesystemrefomlation.

Keywords:(hnpwlsiveSavings;Investmentoption;FinaJlcialASSets;Uncertainty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有关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与经济增长发展态势等热点话题,都与银行储蓄密切相关。居民银行储蓄与居民消费此消彼长,其与社会总需求的关联程度不言而喻。储蓄积累产

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金融资产发展的含义・35・

生投资,乃至成为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来源。在中国,改革以来我国居民银行储蓄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见图1)。与居民银行存款的快速增长形成对照的是,一方面是总体居民消费欲振乏力;另一方面金融投资渠道狭窄,分流能力低下(见图2)。我们提出的问题是:居民储蓄与金融投资渠道为什么会出现梗阻?居高不下的银行储蓄与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否存在关系①?

如%一+收入增长一储蓄增长+经济增长}

∞%蔗h

∞%

加%

%∥◆州\.人。\、../\M八献。。/7t;

口%V。\/—一

甓西星塾窭g星

H文H小葛

H@H凸器H小昌

H岛H△基墨塞

H昏H昏H昏Ho

Cq

图1居民银行储蓄、经济增长

和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比较∞

图2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占收入比重③

关于居民储蓄的探讨更多的是在消费的圈子里研究,Hall(1978)的随机游走假说以及预防性储蓄假说(kland,1968;Mankiw和Kimball,1989)、流动性约束(Deaton,1991;HayaShi,1987)等结论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和检验。龙志和等(2000)认为,推动储蓄比率上升的主要力量是不确定性带来的谨慎储蓄的上升;万广华等(2000)利用本国的实证检验,分析了由于中国居民所经历的消费结构性转变,流动性约束型行为人所占比重的上升以及不确定性的增大,造成了目前的低消费与高储蓄状况。如上的思路考虑的是从消费渠道为储蓄找到合适的出口,涉及一些比如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消费热点培育等层次的问

①本文将居民储蓄限制在银行储蓄范围内进行探讨,而将居民购买证券的行为纳入金融投资的框架。

②资料来源:《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居民收入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口×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人口×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物价补贴收入+政府转移支出。

③资料来源:加03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城镇储户调查问卷。

・36・《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

题。然而,消费与投资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投资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储蓄的价值,用预防性储蓄说明消费不振有一定意义,但在考察银行储蓄时仅仅考察消费这一个口子是不够的,因为居民储蓄有可能通过金融渠道,转化为投资刺激有效需求。相关的研究表明,高储蓄率或许不是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宫占奎,2000)。而且近年的事实证明,在体制改革造成的不确定性冲击下,通过培育消费热点等政策措施对储蓄的分流作用并不明显。

另外一种思路是考虑到储蓄从金融渠道转化的问题,Gurley和Shaw(1960)提出了金融在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核心作用,主张发展金融产品,提高社会生产性投资水平的观点。McKinnon(1971)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本成本扭曲以及融资渠道不畅,而阻碍储蓄的形成及其向投资方向的转化。Rawski(2002)指出,在经历二十多年的改革后,中国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没有实质性改观:微观层面上扭曲的资产价格、过多的政府干预使得资源难以有效配置;宏观层面上政府投资引致经济的巨大波动,投资回报低下与资本匮乏并存的矛盾说明我国的资源利用存在滞塞。刘树成等(2002)认为,连续几年的中央高投资率(主要是财政投资)与相对较低的低消费率难以支撑经济持续增长,住宅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刺激城镇消费结构升级,实现城乡就业联动。在中国,无非两个口子,其一是间接融资渠道,其二是直接融资渠道。其中作为我国储蓄投资转化主要出口的财政投资、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风险日益集中,是否“过度”颇受争议①;而作为我国直接融资主战场的股票市场,在经历2001年的深幅下跌之后,不断出台的政策想把银行储蓄“赶”人证券市场,但均未取得预期效果。

上述事实说明我国的金融资产发展出了问题。究其原因,是在研究与实际操作中,更多的从间接融资转化的角度考虑,没有从居民直接投资受到的约束状况阐释银行储蓄高企的现状。本文将考虑中国金融资产的状况,阐释体制冲击与居民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之间的关系,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研究居民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从金融资产层面探讨银行储蓄高企的原因。

一、本文的思路

我们跳出传统的单一思维模式:消费者进行银行储蓄的同时,也对一些储蓄替代型产品进

,T一!,

行金融投资,统称行为人。行为人的当期目标函数是E【∑(1+口)叫L,(G)J。为便于处理,我

£=0

.T一1..

们引用一个满足c肌~型常绝对风险规避函数Ef∑(1+∞一r(一{)・exp(一口G)f。居民投资选择的行为函数是S(或J)=S(或j)[K,E(R。)],K是当期收入,S。是居民银行储蓄,L是通过金融渠道转化的投资,E(R。)表示预期收益率。在面临市场的不确定性条件下,行为函数扩展为:

A。+l=(A。+K—C。){[(1+%)口+(1+z。)(1一a)]毋+(1+g。)(1一毋)}

式中,A。是期初的财富。K是劳动收人,它是随机的,但在£时是已知的。给定消费G,行为人拥有消费余额(储蓄)为A。+K—G,行为人资产选择的结果是,1一毋部分表示最终的银行存款份额,O部分表示最终的金融投资份额。&、n、‰分别代表£时刻的①《国债发行要适度》,《国际金融报》2002年5月28日;《金融改革不容迟疑》,《财经》2003年第13期。

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金融资产发展的含义・37・

储蓄存款、无风险资产以及风险资产的收益率。n为时间的确定性函数。z。是随机的,在£是未知的。下一期财富A。+l是由本期储蓄投资方式所决定的。口与1一a是行为人无风险资产与风险资产的投资选择。我们考察的内容是储蓄与投资的转化关系。即考察函数中,有多少消费余额成为银行存款而没有转化为直接投资(即直接投资漏损(A。+K—G)(1+&)(1一毋))。为便于分析,我们令阮一拶十1=叫,叫∈[0,1]。上式则成为:

At+1=(A,+H—G)【(1+&)(早三詈)+(1+n)(篙)+(1+磊)(1一训)j为处理的方便,我们设以=g。:

A州=(Af+一一e)[(1+n)叫+(1+≈)(1一硼)]

行为人的资产配置分为两个部分,叫进行储蓄与无风险投资,1一叫进行风险投资。相应改写直接投资漏损成((A。+K—G)|(1+&)攀1),它不仅与A。+匕一G、“(g£)、O直接相关,而且与口、%间接相关。我们将按照行为函数的结构,对这些变量逐层进行分析,并在文中给出相关命题。

在分析中,鉴于前人对我国间接融资方式转移储蓄的低效率的考察,本文抽象掉了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方式(因为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储蓄投资转换),而着重考察直接融资方式和储蓄替代产品,这也是为了本文分析的方便。

强制性银行储蓄与不确定性是本文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强制性储蓄被解释为在短缺经济情况下居民所受到的消费商品供给约束的状况,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关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的受到抑制的储蓄现象,往往指在低物价的管制制度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必要的货币需求量,商品市场的短缺而形成多余购买力被迫进入储蓄的现象,结果表现为个人储蓄,尤其是金融资产形式的储蓄量的增加,这部分储蓄即是强制性储蓄(Rorters和Winter,1978)。在消费商品日益饱和的今天,本文将其含义扩展为居民所受到的金融产品供给约束的状况进行研讨。理想状况下,只要资本市场是完全的,市场能够提供完全与合适的金融产品,居民储蓄就会通过金融渠道转化为投资。而正是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要么是未能提供有效的金融产品,要么是风险资产不能适配居民的投资需求,导致一部分银行储蓄不能转化为储蓄替代产品,金融资产主要是以银行存款的方式存在,即是直接投资漏损((A。+L—c。)I(1+&)笮1),在本文中定义为强制性银行储蓄;不确定性分析是本文的一根红线,主要体现在预期因素上,在上述行为函数中得到了反映:一是居民对未来收入与支出不确定的预期。这是居民在消费和银行储蓄之间进行判断,产生银行储蓄的主要原因;二是居民对某一金融产品未来收益不确定的预期,这是居民判断是否投资该产品的主要原因。根据LucaS(1972)的定义,我们把这种预期看作是一种理性预期。

本文是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研究居民的投资选择和金融转化机制。第二部分根据上述基本模型,构建最优化行为的分析框架,分析强制性银行储蓄产生的两种方式,以及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储蓄高居不下的原因,最后落脚到消费的资产定价模型(ccAPM),指出我国金融资产发展在深度和广度中面临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对我国居民收人与投资的不确定性、金融资产构成等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在第四部分给出结论。

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金融资产发展的含义・39・

们分析居民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打下了基础。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在面临不同的融资渠道的时候这种储蓄投资转换就会出现问题。现在首先考察的是消费余额(A。+E—G),解释高储蓄产生的直接原因及其特征。

1.消费余额(A。+E—G)分析

A。、E是已知的,消费与储蓄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我们考察在不确定性情况下,在欧拉方程表示的最优化结果中,U(G+1)、心与E≈相关变量怎样影响U(C。)变量。首先对E[U(G+】)]与【,(G)进行考察。Leland(1968)发现,对于更为一般的效用函数而言满足L厂,,>0①的条件(如C肌~型),那么,在不确定性增加情况下,行为人将会采取更为谨慎的行为。U7是消费的凸函数,不确定性的增加导致凸性增加,提高了E[U7(G+1)]。为保证欧拉方程的成立,则意味着U(C。)必须减少。不确定性增加导致行为人推迟消费,变得更加谨慎。为便于处理,我们引用一个来自Caballero(1987)的模型,并加以扩展,假如行为人求上式最优化的最大值,劳动收入遵从随机变动,具正态分布变化,即是K∈j,E=K一1+吼,%~N(0,d2)。根据一阶条件,则可以求出:

‰:G+ln坠噜孚剑托+孕

率(对数形式),导致了谨慎的行为,进行当期储蓄。由上式证明得到:(9)与(8)式比较看出,在没有收人的不确定情况下,解将由前三项给出。存在未来收支的不确定条件下,谨慎性则由第四项反映。较高的收入的不确定性与风险规避导致较陡的斜

命题1在面临收入不确定性条件下,风险规避特征的行为人将减少当前消费增加储蓄,以应付未来收支不确定性的影响。在许多文章中都探讨储蓄的谨慎性特征,说明行为人投资金融资产的风险规避性,这是我们分析强制性银行储蓄时的行为人特征的基础,在本文中储蓄的谨慎性与行为人的投资意愿相联系,成为我们研究强制性银行储蓄的前提。

(1)由储蓄的谨慎性特征导致的消费余额(A。+E—G)的增加,意味着直接投资漏

r一损(强制性银行储蓄)(A。+K—G)I(1+&)掣l增加存在可能性,但是直接投资漏1

损是否增加还要取决于以(&)、汐、a、≈等因素,也就是与不同资产之间的预期收益率比较有关。

(2)储蓄的谨慎性特征产生的消费余额说明了行为人投资的风险规避特征,导致行为人在资产选择上的无风险和低风险偏好,这种特征导致居民选择资产的适配眭需求,而一旦无风险资产或者低风险资产缺乏,就为强制性银行储蓄产生奠定基础。

(3)用储蓄谨慎性特征说明消费不振有一定意义,但是说明有效需求不足是不够的。因为在行为函数中S,(或J。)=S。(或J;)[E,E(R。)],储蓄部分可能通过另外一个口子促进需求,消费余额的增加增大了直接投资的潜在力量。我们已经分析在谨慎性动机下所造成的A。+K—G部分,但是这部分s。怎么才能够通过E(R。)进行转化t上来呢?

2.无风险资产投资与强制性银行储蓄工

了解产生的消费余额后,行为人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偏好等进行资产配置。现在的问题是在消费者进行储蓄前提下,在行为函数中一是将硼部分投资无风险资产与储蓄存款;二是投资1一叫部分在风险资产。那么行为人如何分配投资份额叫与1一训呢?

①旷>0是一个很弱的假设(samdⅡ10,1970)。除二次型外,常用的效用函数。大都具有这样的性质。

・4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

产收益率成比例。

这在金融上被称为证券市场线(SML,SecurityMarketLine)。证券市场线反映了风险升水与市场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关系(Fama,French,1992)。在文中均衡的结果是每种资产都落在SA他线上。然而市场中并非必然如此,非均衡状态经常存在,现在我们将分几种情况进行讨论:

(1)SA他线提供了资产价格与价值均衡的结果,如果资产的价格较低,收益率较高,那么与S^他决定的均衡价格相比,S^他线以下,比如C、D点被高估,那么,对行为人而言,应该执行卖空资产C、D的决策,如果缺乏卖空机制,那么“割肉止损”仍不失为明智的选择,见图3。

(2)如果某资产市场发生变化,系统风险逐渐增大,那么意味着p1区域的资产向l|92区域移动,E—E7,资产的系统风险增大,相应要求较高的风险补偿,但是在S^徂线没有变化的前提下,如果不能得到满足,那么E7部分的资产将会面临被高估状态,意味着价格将会降低,见图4。

(3)无交易成本只是一个假设,由于市场资产交易成本的不同,资产均衡并不必然落在SA他线上,SA他线总是存在有宽度的证券带。在面临总体交易成本变化的时候,由于资产价格与预期收益率的反比关系,SA他线将会发生移动。交易成本提高,趴钇向上移动,资产需要较高的风险回报率,F点面临被高估状态;反之则反是,见图5。

图3图4

风险升水E(2。一“)。如果风险资产i的风险E(‰一

一)2太大,而缺乏相应的升水补偿,见图3~图6中的C、D、E7、F、G点,那么意味着在风险资产上的投资1一叫部分将会减少。由此我们得到:

命题4如果非均衡状态存在,风险资产的风险大而缺乏相应的升水补偿,那么意味着在风险资产上的投资部分将会减少。购买者是否购买取决于其提供给投资者的超额期望收益率是否足够补偿风险。

根据假设前提跳一E9+1=叫,投资1一侧部分减少意味着汐减小或者a增大,这说明在面临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预期前提下,行为人主要的目标是进行存款与无风险投资,

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金融资产发展的含义・43・

而对存在高风险与缺乏足够的风险溢价的风险资产敬而远之。我们将由于缺乏适合居民投资的风险资产而产生的储蓄称为强制性银行储蓄Ⅱ。如果如前所述,无风险资产再存在数量约束,那么储蓄滞塞在银行存款上也就无疑了。

如上论述的主要是资本市场上证券的定价能力、资本流动与资源配置能力等等(市场深度)。从市场资产发育程度、证券市场的投资组合(市场广度)而言,我们设想在SML线上,均衡的结果是不同的风险资产根据其风险口与预期收益率E(z),定位在SA见线不同的位置,见图7。在这样的市场里,不同的投资者将有不同的偏好,需要不同的投资组合。金融工具的多样化为储蓄者回避风险提供了方便,多样化的证券使得储蓄者便于将资产分配在能够得到的各种资产上。

三、经验数据及其含义

1.制度冲击与居民储蓄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银行储蓄的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和银行部门的发展。但是在储蓄高增长背后,是长期的居民消费不振态势。我们用平均储蓄倾向表示,见图8。①

印J艺术品

图6图7

40%

l—静一城镇平均储蓄倾向

35%l——农村平均储蓄倾向

/、\/\一30%25%

20%

15%?r℃羝.紫拶w一弋o/,/一瓢广”

10%

图8城乡居民平均储蓄倾向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年。

①根据《2003年1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从1978~2002年24年间,我国GDP年均实际增长9.4%,同期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均增长28.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3.2%。农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68%。城镇(农村)居民平均储蓄倾向=1一城镇(农村)人均消费性支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46・《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l期

资工具存在巨大需求,图2中居民债券持有比重超过股票就是一例。然而中国的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为居民提供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匹配较好的产品仍显不足。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可交易品种中,风险结构倒置,大约80%为高风险产品,20%为低风险产品。这种不合理的倒金字塔形结构显然与广大投资者的长期理财需求不匹配。银行储蓄高企也就产生。比如,基金产品的“门庭冷落”正说明我国证券市场风险对人民预期的影响程度。而新开辟的信托产品成为一种热销产品,就是一种例证。

、、\表1以月为考察时段的中国证券市场风险特征

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平均值、、\

卢系数0.65

0.098

63.85

一14

1210.980.1540.920.12245.08302230.970.10l43.440.890.12057.17193061.000.09926.85523441.100.08852.76—21383个股总风险系统风险比例(%)45.8165140股票年综合收益率(%)股票样本数(家数)—4283

资料来源:个股总风险、口系数来自田素华(2002),系统风险比例、股票年综合收益率来自冯俊(2002)。

其次,根据命题3与命题4,尽管在股票等市场存在风险,但是只要市场中存在足够的溢价,居民储蓄仍然会选择这样的风险资产。现在的问题是在中国,是否存在足够进行风险补偿?在SA他线上(见图3),由于屈=[cov(z矗2。。)Avar(z。。)],非系统风险可以分散,而只有系统风险才提供补偿。在表1中,口系数逐步增加,说明市场风险不但没有减小反而逐年增加,个股的大部分收益取决于市场总体水平。系统风险占总风险比重平均维持在51%左右①。以买卖价差为比较,股票年综合收益率呈现较大程度的波动状态,未能呈现风险补偿的状态。而中国证券市场较大的不确定性与买卖价差的盈利模式是系统风险较大的根本原因。图4反映系统风险增加,证券口位移导致资产存在高估状态,图5反映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图6反映投资者风险规避倾向增强都需要更多的风险补偿。把我国股市与美国股市作个比较,我国股市的平均市场风险(以标准差表示)大约是美国股市的两倍,而平均市场收益率只是美国股市的1/2,也就是说,我国股市的市场风险比美国股市高得多,而对应的风险补偿则低得多,我国股市每单位风险的收益大体只有美国股市的1/4左右。而通过所谓利好消息的刺激反而增加了投资市场的波动与风险。股票市场上巨大的风险一补偿结构,使得中国的居民逐渐远离股市。这足以说明现在居高不下的银行储蓄是与我国资本市场的严重滞后分不开的。

再次,从市场广度而言,金融工具的多样化对储蓄者回避风险的重要性,见图7。传统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中,我国直接融资渠道长期被弱化的局面没有实质性改观。由于资产供给上的原因,导致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构成如表2。中国的金融产品结构相对简单,传统银行业务集中在信贷等传统的零售业务领域,金融中介等批发业务严重不足;债券市场发展严

①相关实证结果,1990~2001年英国、美国与法国,系统风险占总风险比重为26.8%、34.5%和32.7%(宋逢明。2002)。

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金融资产发展的含义・47・

表2企业债券与国债、金融债、股票筹资额、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对照表单位:亿元

年份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金融债107014621950180116452590

国债46138111381511184824123809401346574884

企业债券A25068423616230l26925514815883147

股票B594375327150425129484294521031250

金融机构新增贷款C3697498566207867972811015137611161072101290012945

A倡5000728%63%50%201%63%20%18%17%4%12%

A/C7%14%3.6%2.1%3.1%2.4%1.8%1.3%2.2%O.6%1.1%

资料来源:2002年《中国金融年鉴》,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

重滞后,债券余额占金融资产的比重很低。且债券发行以国债、金融债为主,企业债券的规要手段的衍生金融工具发展滞后,利率、汇率、股指期货以及期权、货币互换、股权互换等规避金融风险的工具尚未推出。资本市场没有提供给投资者足够的、进行风险规避的工具。也就不能有效的分流储蓄。由于投资者本身的“羊群效应”,使得某种资产一旦给投资者稳了市场中巨大储蓄资金的流向。

3.金融约束与经济增长

在中国,凯恩斯式的财政投资政策连续实施多年,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增长格局仍然占主变动十分频繁。财政投资、银行贷款成为中央政府调控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传统的投资模式日益遭受置疑,作为财政式投资方式,投资效益并不明显,投资边际效用日趋降低。而且1998年以来大量发行的国债已经累计了一定的风险区间,是否“过度”颇受争议;中国的间接金融体系一直是储蓄投资转化的主要工具①。作为银行贷款发放的方式,由于缺乏一种有效的甄别机制,国有银行难以有效配置资本②,不良资产以及不断增加的存贷差对国内银行产生巨大的压力,直接融资被长期压抑与弱化。但更为重要的不只是增加直接融资数量,而是改革直接融资本身。扭曲发展的资本市场使得对储蓄难有分流作用,金融市场扭曲形成的金融抑制降低了整个社会的资源运用效率,导致居民储蓄难以有效配置。银行储蓄高企也

矫正资本市场的定价机制,发展直接融资渠道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为储蓄投资转化是有益的。Gbldsmith(1969)将金融工具特别是证券的多样化看作是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认为直接市场上的发行比例和金融发展程度乃至经济发展水平有很高的相关性。麦金农

①根据《2003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资金流量核算,2001年间接融资比重达78%,考虑资金存量,间接融资的比重更高。而在金融机构中,资金进一步向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集中,2002年末65%居民储蓄存款集中于

②stigliz,JosephE.1979.Eq“i矗抓“m锄P利“甜Mn扇以s埘抽J优妒如J咖r僦砌n.AmericanEconomicReview69(May)339—345.

模及其在债券余额中所占比重很小,见图10。作为投资者规避或分散经营与投资风险的重定收益的预期,便是资产的大量拥人,为泡沫形成推波助澜(如房地产)。泡沫的变化说明导地位,市场主导型的投融资格局还没有形成。从图11可以看出,1982年以来,我国的自筹投资一直保持平稳态势,1994年以来外资增长逐步下滑,国家财政投资、贷款、外资等就不足为怪了。就中长期而言,储蓄投资转化上的大包大揽必须用制度的改进来解决问题。工、农、中、建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金融资产发展的含义・49・

济研究》2002年第4期。

[10]科尔奈(1980):《短缺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6。

[11]罗纳德.麦金农,1971:《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三联书店,1997。

[12]格利(J.G.GIJrley)、肖(E.S.Shaw),1960:《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3]戈德史密斯(R。w。GoIdSrmth,1969):《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0。[14]ThornasG.Rawski,2002,W班ht肥娃研册f

Reviewl3(2002)361~372.B托锄r(为札站r口锄Ghi撇’sG加zcI珐?”CKmE∞nomic

[15]Rich8rdRoners&Ⅸ砌winter,1978,n8&啪以弦M确纠a以加GD竹s堋∞锄G剃s饥G啪一

Review,Vd,60,1978.£m坳F仫咒咒鲥&伽。优扔,Am耐caIlEcono耐c

[16]Deaton,A,1991,&讲,辔口耐L幻“盈i桫(b掰£r口i竹拈,Ecanometrica,59(5),1221~48.

[17]Hall,R.,1978,S60幽口豇配加∥主c锄幻哪0,舭Li屉C:彤e—R仰?口,z啪£I脚批墁P细f矗豁is:Th∞删以,耐Pmc哦P.Jo哪alofPditicalE00nomy86,971~87.

[18]Merton,R.,1973,A,2砌6州研z加mz脚泐z√妇£蹦ci增^缸玩,Econ∞】etrica,41,867~887.JouHlalOf[19]Ldand,H.E,1968,&锄培以趔“行耐娩挖砂:砑e№口“痂加删眈撇以如r&新增,Quarterly

E僦咖甜如0,[20]LucaS,R.E.Jr.,1972,‰缸孙fi馏矿f船N口£“rnz鼢据毋煅蛔妇,锄丁k

取∞隗加咒i撇£渤,EditedO.Eckein,Was蚕l塑囊霎i斯蓠螽重|蠹鬻釜i薹晨善荽圣÷警主羹蓉搿:量童一}莹.Econom遗.by

!萋il鬟l篓薹喜;;冀薹i量i琴羔蓁囊孽;:i

襄誉囊l燃冀l雏毫。!薹姜茎,剑疆薹琴萎村!露i;蕈蚕囊垫睁摹肴强熊i;誊盏嚣i量

1967)以新古典

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对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作出了重要修订,引人自然失业率的概念,认为与通货膨胀率反向变动的不是失业率,而是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差,同时还指出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忽略了预期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弗里德曼与费尔普斯的理论可由式(3)表示为:

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金融资产发展的含义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袁志刚, 冯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2005,22(1)28次

参考文献(22条)

1.刘树成 走势分析(1998~2002)--兼论以住宅金融创新为突破口实现城乡就业联动[期刊论文]-经济研究2002(04)

2.宫占奎 亚太经济发展报告 2000

3.奥利维尔 布兰查德 宏观经济学讲义 1989

4.秦朵 居民储蓄--准货币之源 2002

5.万广华;张茵;刘建高 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期刊论文]-经济研究 2001(11)

6.万广华;史清华;汤红梅 转型经济中农户储蓄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经济研究 2003(05)

7.龙志和;周浩明 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实证研究 2000(11)

8.French K R;andFrenchKR The Cross-section of Expected Stock Returns 1992

9.Kiyotaki;Nobuhiro;Moore;John Credit Cycles 1995

10.Lucas R E Jr;O. Eckstein Economic Testing of the Natural Rate Hypothesis, in The Econometrics ofPrice Determination 1972

11.Leland H E Saving and uncertainty: The Precautionary Demand for Saving[外文期刊] 1968

12.Merton R An Intertemporal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1973

13.Hall R Stochastic Implications of the Life Cycle- 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Theory andPractice 1978

14.Deaton A Saving and Liquidity Constraints 1991(05)

15.Richard Rorters;DavidWinter1978 The Demand for Money and for Consumption Goods in CentrallyPlannedEconomics 1978

16.Thomas G Rawski Will Investment Behavior Constrain China's Growth[外文期刊] 2002

17.R W Goldsmith 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中译本 1990

18.J G Gurley;肖 金融理论中的货币 1994

19.罗纳德;麦金农 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 1971

20.科尔奈 短缺经济学 1986

2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2004年1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2.中国人民银行 2004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城镇储户调查问卷

引证文献(28条)

1.卢家昌.顾金宏 城镇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期刊论文]-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0(3)

2.陈彦斌.唐诗磊.姚一旻 我国价格总水平影响因素与宏观调控策略研究[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参考 2009(65)

3.许小君.郑军 社会保障支出对个人储蓄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生态经济 2009(10)

4.骆祚炎 附加支出预期约束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检验——以广东城镇居民为例[期刊论文]-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2)

5.LUO Zuo-yan 1980年以来广东居民消费函数协整检验[期刊论文]-消费经济 2008(1)

6.王斌.赵欣 当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变动情况分析[期刊论文]-甘肃科技纵横 2008(5)

7.骆祚炎 中国居民住房资产财富效应分析——兼论次贷危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启示[期刊论文]-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8(5)

8.卢仁祥 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期刊论文]-商业时代 2008(7)

9.朱睿博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期刊论文]-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8(3)

10.汪伟 投资理性、居民金融资产选择与储蓄大搬家[期刊论文]-当代经济科学 2008(2)

11.邓黎阳.王勇 化解流动性过剩的一个现实选择——以优化金融功能为目标进行商业银行战略转型[期刊论文]-金融论坛 2008(1)

12.石冶.卢仁祥 我国居民高储蓄的成因及其对策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市场 2007(52)

13.骆祚炎 1985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实证检验——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分析[期刊论文]-经济经纬2007(5)

14.骆祚炎 农村居民家庭财产及其财富效应的实证检验[期刊论文]-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6)

15.骆祚炎 广东省居民资产财富效应的VEC模型分析[期刊论文]-消费经济 2007(1)

16.骆祚炎 教育、医保和住房支出压力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VaR分析[期刊论文]-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7(1)

17.骆祚炎 消费过度敏感性的状态空间模型检验——基于广东数据的分析[期刊论文]-当代财经 2007(1)

18.吴翌琳 新体制下投资者行为调查和分析[期刊论文]-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10)

19.赵晓英.禹娜 经济转轨时期我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研究[期刊论文]-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11)

20.唐高平 "温州炒房团"与我国金融制度变迁[期刊论文]-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8)

21.胡梅芹 当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长的理论分析[期刊论文]-海南金融 2006(12)

22.陈享光.刘霄 2005年我国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期刊论文]-当代经济管理 2006(6)

23.骆祚炎 从化解高储蓄的角度谈消费的扩大--参加"首届中国经济论坛"有感[期刊论文]-消费经济 2006(2)

24.唐高平 金融抑制下的"温州经济衰退"现象[期刊论文]-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1)

25.邓可斌 中国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与资产选择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26.骆祚炎 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变化的线性分析[期刊论文]-消费经济 2005(6)

27.骆祚炎.刘朝晖 中国居民消费倾向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消费经济 2005(3)

28.朱剑彪 投资基金制度对金融发展影响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ljjjsjjyj200501003.aspx

・34・《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

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金融

资产发展的含义

袁志刚冯俊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对我国银行储蓄高企的原因进行探讨,认为单纯从消费角度解释

与消化居民银行储蓄是不适当的,化解高储蓄的另一有效方式在于发展准储蓄替代

产品、拓展金融投资渠道。金融资产的不确定性增强了储蓄的价值,银行储蓄高企

与居民直接投资所受的约束密切相关。我国现阶段低风险资产的缺乏,以及风险资

产的广度和深度难以配比居民的投资选择,产生强制性银行储蓄,是现在储蓄高企

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反思传统的投融资方式,大力培育储蓄替代型金融资

产,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关键词强制性银行储蓄投资选择金融资产

文献标识码A不确定性中图分类号耶32.22

ResidentsSaVingsand

ofUncertainty:TheInVestment0nConditionImplicationofFinancial

AssetsDeVelopment

Abstract:ThepapertrieS

atoseekthereaSonofbackupbetweenresidentsSavingshighsavingsrateandinvestments.Asresultoftheshockof

tosyst锄innoⅣation,the

toofChinaisprovedveryhardbedecreasedbythestimulationofconsumptionencOurage—developfinancialproductsto

tonlent.Cbnsideringthesavingsstmcture,itisneceSsaryShuntSavings.Theprecautionarycharacterofsavingsmeansthatresidentsincline

risk—freeaSsets,theshortageofrisk—free

thatthereSidentshavetoassetsandtheshort∞mingsofriskassetscausefacebigriSkswhilelackingofenoughpremium,allofthese

tobringaboutthecompeUingsavings.Therefore,itisveryurgent

Setsdevelopfinancialas—andquickenthefinancesystemrefomlation.

Keywords:(hnpwlsiveSavings;Investmentoption;FinaJlcialASSets;Uncertainty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有关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与经济增长发展态势等热点话题,都与银行储蓄密切相关。居民银行储蓄与居民消费此消彼长,其与社会总需求的关联程度不言而喻。储蓄积累产

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金融资产发展的含义・35・

生投资,乃至成为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来源。在中国,改革以来我国居民银行储蓄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见图1)。与居民银行存款的快速增长形成对照的是,一方面是总体居民消费欲振乏力;另一方面金融投资渠道狭窄,分流能力低下(见图2)。我们提出的问题是:居民储蓄与金融投资渠道为什么会出现梗阻?居高不下的银行储蓄与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否存在关系①?

如%一+收入增长一储蓄增长+经济增长}

∞%蔗h

∞%

加%

%∥◆州\.人。\、../\M八献。。/7t;

口%V。\/—一

甓西星塾窭g星

H文H小葛

H@H凸器H小昌

H岛H△基墨塞

H昏H昏H昏Ho

Cq

图1居民银行储蓄、经济增长

和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比较∞

图2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占收入比重③

关于居民储蓄的探讨更多的是在消费的圈子里研究,Hall(1978)的随机游走假说以及预防性储蓄假说(kland,1968;Mankiw和Kimball,1989)、流动性约束(Deaton,1991;HayaShi,1987)等结论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和检验。龙志和等(2000)认为,推动储蓄比率上升的主要力量是不确定性带来的谨慎储蓄的上升;万广华等(2000)利用本国的实证检验,分析了由于中国居民所经历的消费结构性转变,流动性约束型行为人所占比重的上升以及不确定性的增大,造成了目前的低消费与高储蓄状况。如上的思路考虑的是从消费渠道为储蓄找到合适的出口,涉及一些比如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消费热点培育等层次的问

①本文将居民储蓄限制在银行储蓄范围内进行探讨,而将居民购买证券的行为纳入金融投资的框架。

②资料来源:《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居民收入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口×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人口×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物价补贴收入+政府转移支出。

③资料来源:加03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城镇储户调查问卷。

・36・《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

题。然而,消费与投资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投资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储蓄的价值,用预防性储蓄说明消费不振有一定意义,但在考察银行储蓄时仅仅考察消费这一个口子是不够的,因为居民储蓄有可能通过金融渠道,转化为投资刺激有效需求。相关的研究表明,高储蓄率或许不是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宫占奎,2000)。而且近年的事实证明,在体制改革造成的不确定性冲击下,通过培育消费热点等政策措施对储蓄的分流作用并不明显。

另外一种思路是考虑到储蓄从金融渠道转化的问题,Gurley和Shaw(1960)提出了金融在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核心作用,主张发展金融产品,提高社会生产性投资水平的观点。McKinnon(1971)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本成本扭曲以及融资渠道不畅,而阻碍储蓄的形成及其向投资方向的转化。Rawski(2002)指出,在经历二十多年的改革后,中国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没有实质性改观:微观层面上扭曲的资产价格、过多的政府干预使得资源难以有效配置;宏观层面上政府投资引致经济的巨大波动,投资回报低下与资本匮乏并存的矛盾说明我国的资源利用存在滞塞。刘树成等(2002)认为,连续几年的中央高投资率(主要是财政投资)与相对较低的低消费率难以支撑经济持续增长,住宅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刺激城镇消费结构升级,实现城乡就业联动。在中国,无非两个口子,其一是间接融资渠道,其二是直接融资渠道。其中作为我国储蓄投资转化主要出口的财政投资、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风险日益集中,是否“过度”颇受争议①;而作为我国直接融资主战场的股票市场,在经历2001年的深幅下跌之后,不断出台的政策想把银行储蓄“赶”人证券市场,但均未取得预期效果。

上述事实说明我国的金融资产发展出了问题。究其原因,是在研究与实际操作中,更多的从间接融资转化的角度考虑,没有从居民直接投资受到的约束状况阐释银行储蓄高企的现状。本文将考虑中国金融资产的状况,阐释体制冲击与居民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之间的关系,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研究居民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从金融资产层面探讨银行储蓄高企的原因。

一、本文的思路

我们跳出传统的单一思维模式:消费者进行银行储蓄的同时,也对一些储蓄替代型产品进

,T一!,

行金融投资,统称行为人。行为人的当期目标函数是E【∑(1+口)叫L,(G)J。为便于处理,我

£=0

.T一1..

们引用一个满足c肌~型常绝对风险规避函数Ef∑(1+∞一r(一{)・exp(一口G)f。居民投资选择的行为函数是S(或J)=S(或j)[K,E(R。)],K是当期收入,S。是居民银行储蓄,L是通过金融渠道转化的投资,E(R。)表示预期收益率。在面临市场的不确定性条件下,行为函数扩展为:

A。+l=(A。+K—C。){[(1+%)口+(1+z。)(1一a)]毋+(1+g。)(1一毋)}

式中,A。是期初的财富。K是劳动收人,它是随机的,但在£时是已知的。给定消费G,行为人拥有消费余额(储蓄)为A。+K—G,行为人资产选择的结果是,1一毋部分表示最终的银行存款份额,O部分表示最终的金融投资份额。&、n、‰分别代表£时刻的①《国债发行要适度》,《国际金融报》2002年5月28日;《金融改革不容迟疑》,《财经》2003年第13期。

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金融资产发展的含义・37・

储蓄存款、无风险资产以及风险资产的收益率。n为时间的确定性函数。z。是随机的,在£是未知的。下一期财富A。+l是由本期储蓄投资方式所决定的。口与1一a是行为人无风险资产与风险资产的投资选择。我们考察的内容是储蓄与投资的转化关系。即考察函数中,有多少消费余额成为银行存款而没有转化为直接投资(即直接投资漏损(A。+K—G)(1+&)(1一毋))。为便于分析,我们令阮一拶十1=叫,叫∈[0,1]。上式则成为:

At+1=(A,+H—G)【(1+&)(早三詈)+(1+n)(篙)+(1+磊)(1一训)j为处理的方便,我们设以=g。:

A州=(Af+一一e)[(1+n)叫+(1+≈)(1一硼)]

行为人的资产配置分为两个部分,叫进行储蓄与无风险投资,1一叫进行风险投资。相应改写直接投资漏损成((A。+K—G)|(1+&)攀1),它不仅与A。+匕一G、“(g£)、O直接相关,而且与口、%间接相关。我们将按照行为函数的结构,对这些变量逐层进行分析,并在文中给出相关命题。

在分析中,鉴于前人对我国间接融资方式转移储蓄的低效率的考察,本文抽象掉了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方式(因为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储蓄投资转换),而着重考察直接融资方式和储蓄替代产品,这也是为了本文分析的方便。

强制性银行储蓄与不确定性是本文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强制性储蓄被解释为在短缺经济情况下居民所受到的消费商品供给约束的状况,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关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的受到抑制的储蓄现象,往往指在低物价的管制制度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必要的货币需求量,商品市场的短缺而形成多余购买力被迫进入储蓄的现象,结果表现为个人储蓄,尤其是金融资产形式的储蓄量的增加,这部分储蓄即是强制性储蓄(Rorters和Winter,1978)。在消费商品日益饱和的今天,本文将其含义扩展为居民所受到的金融产品供给约束的状况进行研讨。理想状况下,只要资本市场是完全的,市场能够提供完全与合适的金融产品,居民储蓄就会通过金融渠道转化为投资。而正是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要么是未能提供有效的金融产品,要么是风险资产不能适配居民的投资需求,导致一部分银行储蓄不能转化为储蓄替代产品,金融资产主要是以银行存款的方式存在,即是直接投资漏损((A。+L—c。)I(1+&)笮1),在本文中定义为强制性银行储蓄;不确定性分析是本文的一根红线,主要体现在预期因素上,在上述行为函数中得到了反映:一是居民对未来收入与支出不确定的预期。这是居民在消费和银行储蓄之间进行判断,产生银行储蓄的主要原因;二是居民对某一金融产品未来收益不确定的预期,这是居民判断是否投资该产品的主要原因。根据LucaS(1972)的定义,我们把这种预期看作是一种理性预期。

本文是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研究居民的投资选择和金融转化机制。第二部分根据上述基本模型,构建最优化行为的分析框架,分析强制性银行储蓄产生的两种方式,以及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储蓄高居不下的原因,最后落脚到消费的资产定价模型(ccAPM),指出我国金融资产发展在深度和广度中面临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对我国居民收人与投资的不确定性、金融资产构成等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在第四部分给出结论。

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金融资产发展的含义・39・

们分析居民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打下了基础。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在面临不同的融资渠道的时候这种储蓄投资转换就会出现问题。现在首先考察的是消费余额(A。+E—G),解释高储蓄产生的直接原因及其特征。

1.消费余额(A。+E—G)分析

A。、E是已知的,消费与储蓄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我们考察在不确定性情况下,在欧拉方程表示的最优化结果中,U(G+1)、心与E≈相关变量怎样影响U(C。)变量。首先对E[U(G+】)]与【,(G)进行考察。Leland(1968)发现,对于更为一般的效用函数而言满足L厂,,>0①的条件(如C肌~型),那么,在不确定性增加情况下,行为人将会采取更为谨慎的行为。U7是消费的凸函数,不确定性的增加导致凸性增加,提高了E[U7(G+1)]。为保证欧拉方程的成立,则意味着U(C。)必须减少。不确定性增加导致行为人推迟消费,变得更加谨慎。为便于处理,我们引用一个来自Caballero(1987)的模型,并加以扩展,假如行为人求上式最优化的最大值,劳动收入遵从随机变动,具正态分布变化,即是K∈j,E=K一1+吼,%~N(0,d2)。根据一阶条件,则可以求出:

‰:G+ln坠噜孚剑托+孕

率(对数形式),导致了谨慎的行为,进行当期储蓄。由上式证明得到:(9)与(8)式比较看出,在没有收人的不确定情况下,解将由前三项给出。存在未来收支的不确定条件下,谨慎性则由第四项反映。较高的收入的不确定性与风险规避导致较陡的斜

命题1在面临收入不确定性条件下,风险规避特征的行为人将减少当前消费增加储蓄,以应付未来收支不确定性的影响。在许多文章中都探讨储蓄的谨慎性特征,说明行为人投资金融资产的风险规避性,这是我们分析强制性银行储蓄时的行为人特征的基础,在本文中储蓄的谨慎性与行为人的投资意愿相联系,成为我们研究强制性银行储蓄的前提。

(1)由储蓄的谨慎性特征导致的消费余额(A。+E—G)的增加,意味着直接投资漏

r一损(强制性银行储蓄)(A。+K—G)I(1+&)掣l增加存在可能性,但是直接投资漏1

损是否增加还要取决于以(&)、汐、a、≈等因素,也就是与不同资产之间的预期收益率比较有关。

(2)储蓄的谨慎性特征产生的消费余额说明了行为人投资的风险规避特征,导致行为人在资产选择上的无风险和低风险偏好,这种特征导致居民选择资产的适配眭需求,而一旦无风险资产或者低风险资产缺乏,就为强制性银行储蓄产生奠定基础。

(3)用储蓄谨慎性特征说明消费不振有一定意义,但是说明有效需求不足是不够的。因为在行为函数中S,(或J。)=S。(或J;)[E,E(R。)],储蓄部分可能通过另外一个口子促进需求,消费余额的增加增大了直接投资的潜在力量。我们已经分析在谨慎性动机下所造成的A。+K—G部分,但是这部分s。怎么才能够通过E(R。)进行转化t上来呢?

2.无风险资产投资与强制性银行储蓄工

了解产生的消费余额后,行为人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偏好等进行资产配置。现在的问题是在消费者进行储蓄前提下,在行为函数中一是将硼部分投资无风险资产与储蓄存款;二是投资1一叫部分在风险资产。那么行为人如何分配投资份额叫与1一训呢?

①旷>0是一个很弱的假设(samdⅡ10,1970)。除二次型外,常用的效用函数。大都具有这样的性质。

・4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

产收益率成比例。

这在金融上被称为证券市场线(SML,SecurityMarketLine)。证券市场线反映了风险升水与市场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关系(Fama,French,1992)。在文中均衡的结果是每种资产都落在SA他线上。然而市场中并非必然如此,非均衡状态经常存在,现在我们将分几种情况进行讨论:

(1)SA他线提供了资产价格与价值均衡的结果,如果资产的价格较低,收益率较高,那么与S^他决定的均衡价格相比,S^他线以下,比如C、D点被高估,那么,对行为人而言,应该执行卖空资产C、D的决策,如果缺乏卖空机制,那么“割肉止损”仍不失为明智的选择,见图3。

(2)如果某资产市场发生变化,系统风险逐渐增大,那么意味着p1区域的资产向l|92区域移动,E—E7,资产的系统风险增大,相应要求较高的风险补偿,但是在S^徂线没有变化的前提下,如果不能得到满足,那么E7部分的资产将会面临被高估状态,意味着价格将会降低,见图4。

(3)无交易成本只是一个假设,由于市场资产交易成本的不同,资产均衡并不必然落在SA他线上,SA他线总是存在有宽度的证券带。在面临总体交易成本变化的时候,由于资产价格与预期收益率的反比关系,SA他线将会发生移动。交易成本提高,趴钇向上移动,资产需要较高的风险回报率,F点面临被高估状态;反之则反是,见图5。

图3图4

风险升水E(2。一“)。如果风险资产i的风险E(‰一

一)2太大,而缺乏相应的升水补偿,见图3~图6中的C、D、E7、F、G点,那么意味着在风险资产上的投资1一叫部分将会减少。由此我们得到:

命题4如果非均衡状态存在,风险资产的风险大而缺乏相应的升水补偿,那么意味着在风险资产上的投资部分将会减少。购买者是否购买取决于其提供给投资者的超额期望收益率是否足够补偿风险。

根据假设前提跳一E9+1=叫,投资1一侧部分减少意味着汐减小或者a增大,这说明在面临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预期前提下,行为人主要的目标是进行存款与无风险投资,

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金融资产发展的含义・43・

而对存在高风险与缺乏足够的风险溢价的风险资产敬而远之。我们将由于缺乏适合居民投资的风险资产而产生的储蓄称为强制性银行储蓄Ⅱ。如果如前所述,无风险资产再存在数量约束,那么储蓄滞塞在银行存款上也就无疑了。

如上论述的主要是资本市场上证券的定价能力、资本流动与资源配置能力等等(市场深度)。从市场资产发育程度、证券市场的投资组合(市场广度)而言,我们设想在SML线上,均衡的结果是不同的风险资产根据其风险口与预期收益率E(z),定位在SA见线不同的位置,见图7。在这样的市场里,不同的投资者将有不同的偏好,需要不同的投资组合。金融工具的多样化为储蓄者回避风险提供了方便,多样化的证券使得储蓄者便于将资产分配在能够得到的各种资产上。

三、经验数据及其含义

1.制度冲击与居民储蓄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银行储蓄的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和银行部门的发展。但是在储蓄高增长背后,是长期的居民消费不振态势。我们用平均储蓄倾向表示,见图8。①

印J艺术品

图6图7

40%

l—静一城镇平均储蓄倾向

35%l——农村平均储蓄倾向

/、\/\一30%25%

20%

15%?r℃羝.紫拶w一弋o/,/一瓢广”

10%

图8城乡居民平均储蓄倾向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年。

①根据《2003年1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从1978~2002年24年间,我国GDP年均实际增长9.4%,同期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均增长28.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3.2%。农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68%。城镇(农村)居民平均储蓄倾向=1一城镇(农村)人均消费性支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46・《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l期

资工具存在巨大需求,图2中居民债券持有比重超过股票就是一例。然而中国的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为居民提供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匹配较好的产品仍显不足。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可交易品种中,风险结构倒置,大约80%为高风险产品,20%为低风险产品。这种不合理的倒金字塔形结构显然与广大投资者的长期理财需求不匹配。银行储蓄高企也就产生。比如,基金产品的“门庭冷落”正说明我国证券市场风险对人民预期的影响程度。而新开辟的信托产品成为一种热销产品,就是一种例证。

、、\表1以月为考察时段的中国证券市场风险特征

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平均值、、\

卢系数0.65

0.098

63.85

一14

1210.980.1540.920.12245.08302230.970.10l43.440.890.12057.17193061.000.09926.85523441.100.08852.76—21383个股总风险系统风险比例(%)45.8165140股票年综合收益率(%)股票样本数(家数)—4283

资料来源:个股总风险、口系数来自田素华(2002),系统风险比例、股票年综合收益率来自冯俊(2002)。

其次,根据命题3与命题4,尽管在股票等市场存在风险,但是只要市场中存在足够的溢价,居民储蓄仍然会选择这样的风险资产。现在的问题是在中国,是否存在足够进行风险补偿?在SA他线上(见图3),由于屈=[cov(z矗2。。)Avar(z。。)],非系统风险可以分散,而只有系统风险才提供补偿。在表1中,口系数逐步增加,说明市场风险不但没有减小反而逐年增加,个股的大部分收益取决于市场总体水平。系统风险占总风险比重平均维持在51%左右①。以买卖价差为比较,股票年综合收益率呈现较大程度的波动状态,未能呈现风险补偿的状态。而中国证券市场较大的不确定性与买卖价差的盈利模式是系统风险较大的根本原因。图4反映系统风险增加,证券口位移导致资产存在高估状态,图5反映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图6反映投资者风险规避倾向增强都需要更多的风险补偿。把我国股市与美国股市作个比较,我国股市的平均市场风险(以标准差表示)大约是美国股市的两倍,而平均市场收益率只是美国股市的1/2,也就是说,我国股市的市场风险比美国股市高得多,而对应的风险补偿则低得多,我国股市每单位风险的收益大体只有美国股市的1/4左右。而通过所谓利好消息的刺激反而增加了投资市场的波动与风险。股票市场上巨大的风险一补偿结构,使得中国的居民逐渐远离股市。这足以说明现在居高不下的银行储蓄是与我国资本市场的严重滞后分不开的。

再次,从市场广度而言,金融工具的多样化对储蓄者回避风险的重要性,见图7。传统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中,我国直接融资渠道长期被弱化的局面没有实质性改观。由于资产供给上的原因,导致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构成如表2。中国的金融产品结构相对简单,传统银行业务集中在信贷等传统的零售业务领域,金融中介等批发业务严重不足;债券市场发展严

①相关实证结果,1990~2001年英国、美国与法国,系统风险占总风险比重为26.8%、34.5%和32.7%(宋逢明。2002)。

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金融资产发展的含义・47・

表2企业债券与国债、金融债、股票筹资额、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对照表单位:亿元

年份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金融债107014621950180116452590

国债46138111381511184824123809401346574884

企业债券A25068423616230l26925514815883147

股票B594375327150425129484294521031250

金融机构新增贷款C3697498566207867972811015137611161072101290012945

A倡5000728%63%50%201%63%20%18%17%4%12%

A/C7%14%3.6%2.1%3.1%2.4%1.8%1.3%2.2%O.6%1.1%

资料来源:2002年《中国金融年鉴》,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

重滞后,债券余额占金融资产的比重很低。且债券发行以国债、金融债为主,企业债券的规要手段的衍生金融工具发展滞后,利率、汇率、股指期货以及期权、货币互换、股权互换等规避金融风险的工具尚未推出。资本市场没有提供给投资者足够的、进行风险规避的工具。也就不能有效的分流储蓄。由于投资者本身的“羊群效应”,使得某种资产一旦给投资者稳了市场中巨大储蓄资金的流向。

3.金融约束与经济增长

在中国,凯恩斯式的财政投资政策连续实施多年,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增长格局仍然占主变动十分频繁。财政投资、银行贷款成为中央政府调控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传统的投资模式日益遭受置疑,作为财政式投资方式,投资效益并不明显,投资边际效用日趋降低。而且1998年以来大量发行的国债已经累计了一定的风险区间,是否“过度”颇受争议;中国的间接金融体系一直是储蓄投资转化的主要工具①。作为银行贷款发放的方式,由于缺乏一种有效的甄别机制,国有银行难以有效配置资本②,不良资产以及不断增加的存贷差对国内银行产生巨大的压力,直接融资被长期压抑与弱化。但更为重要的不只是增加直接融资数量,而是改革直接融资本身。扭曲发展的资本市场使得对储蓄难有分流作用,金融市场扭曲形成的金融抑制降低了整个社会的资源运用效率,导致居民储蓄难以有效配置。银行储蓄高企也

矫正资本市场的定价机制,发展直接融资渠道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为储蓄投资转化是有益的。Gbldsmith(1969)将金融工具特别是证券的多样化看作是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认为直接市场上的发行比例和金融发展程度乃至经济发展水平有很高的相关性。麦金农

①根据《2003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资金流量核算,2001年间接融资比重达78%,考虑资金存量,间接融资的比重更高。而在金融机构中,资金进一步向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集中,2002年末65%居民储蓄存款集中于

②stigliz,JosephE.1979.Eq“i矗抓“m锄P利“甜Mn扇以s埘抽J优妒如J咖r僦砌n.AmericanEconomicReview69(May)339—345.

模及其在债券余额中所占比重很小,见图10。作为投资者规避或分散经营与投资风险的重定收益的预期,便是资产的大量拥人,为泡沫形成推波助澜(如房地产)。泡沫的变化说明导地位,市场主导型的投融资格局还没有形成。从图11可以看出,1982年以来,我国的自筹投资一直保持平稳态势,1994年以来外资增长逐步下滑,国家财政投资、贷款、外资等就不足为怪了。就中长期而言,储蓄投资转化上的大包大揽必须用制度的改进来解决问题。工、农、中、建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金融资产发展的含义・49・

济研究》2002年第4期。

[10]科尔奈(1980):《短缺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6。

[11]罗纳德.麦金农,1971:《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三联书店,1997。

[12]格利(J.G.GIJrley)、肖(E.S.Shaw),1960:《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3]戈德史密斯(R。w。GoIdSrmth,1969):《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0。[14]ThornasG.Rawski,2002,W班ht肥娃研册f

Reviewl3(2002)361~372.B托锄r(为札站r口锄Ghi撇’sG加zcI珐?”CKmE∞nomic

[15]Rich8rdRoners&Ⅸ砌winter,1978,n8&啪以弦M确纠a以加GD竹s堋∞锄G剃s饥G啪一

Review,Vd,60,1978.£m坳F仫咒咒鲥&伽。优扔,Am耐caIlEcono耐c

[16]Deaton,A,1991,&讲,辔口耐L幻“盈i桫(b掰£r口i竹拈,Ecanometrica,59(5),1221~48.

[17]Hall,R.,1978,S60幽口豇配加∥主c锄幻哪0,舭Li屉C:彤e—R仰?口,z啪£I脚批墁P细f矗豁is:Th∞删以,耐Pmc哦P.Jo哪alofPditicalE00nomy86,971~87.

[18]Merton,R.,1973,A,2砌6州研z加mz脚泐z√妇£蹦ci增^缸玩,Econ∞】etrica,41,867~887.JouHlalOf[19]Ldand,H.E,1968,&锄培以趔“行耐娩挖砂:砑e№口“痂加删眈撇以如r&新增,Quarterly

E僦咖甜如0,[20]LucaS,R.E.Jr.,1972,‰缸孙fi馏矿f船N口£“rnz鼢据毋煅蛔妇,锄丁k

取∞隗加咒i撇£渤,EditedO.Eckein,Was蚕l塑囊霎i斯蓠螽重|蠹鬻釜i薹晨善荽圣÷警主羹蓉搿:量童一}莹.Econom遗.by

!萋il鬟l篓薹喜;;冀薹i量i琴羔蓁囊孽;:i

襄誉囊l燃冀l雏毫。!薹姜茎,剑疆薹琴萎村!露i;蕈蚕囊垫睁摹肴强熊i;誊盏嚣i量

1967)以新古典

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对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作出了重要修订,引人自然失业率的概念,认为与通货膨胀率反向变动的不是失业率,而是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差,同时还指出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忽略了预期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弗里德曼与费尔普斯的理论可由式(3)表示为:

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金融资产发展的含义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袁志刚, 冯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2005,22(1)28次

参考文献(22条)

1.刘树成 走势分析(1998~2002)--兼论以住宅金融创新为突破口实现城乡就业联动[期刊论文]-经济研究2002(04)

2.宫占奎 亚太经济发展报告 2000

3.奥利维尔 布兰查德 宏观经济学讲义 1989

4.秦朵 居民储蓄--准货币之源 2002

5.万广华;张茵;刘建高 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期刊论文]-经济研究 2001(11)

6.万广华;史清华;汤红梅 转型经济中农户储蓄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经济研究 2003(05)

7.龙志和;周浩明 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实证研究 2000(11)

8.French K R;andFrenchKR The Cross-section of Expected Stock Returns 1992

9.Kiyotaki;Nobuhiro;Moore;John Credit Cycles 1995

10.Lucas R E Jr;O. Eckstein Economic Testing of the Natural Rate Hypothesis, in The Econometrics ofPrice Determination 1972

11.Leland H E Saving and uncertainty: The Precautionary Demand for Saving[外文期刊] 1968

12.Merton R An Intertemporal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1973

13.Hall R Stochastic Implications of the Life Cycle- 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Theory andPractice 1978

14.Deaton A Saving and Liquidity Constraints 1991(05)

15.Richard Rorters;DavidWinter1978 The Demand for Money and for Consumption Goods in CentrallyPlannedEconomics 1978

16.Thomas G Rawski Will Investment Behavior Constrain China's Growth[外文期刊] 2002

17.R W Goldsmith 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中译本 1990

18.J G Gurley;肖 金融理论中的货币 1994

19.罗纳德;麦金农 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 1971

20.科尔奈 短缺经济学 1986

2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2004年1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2.中国人民银行 2004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城镇储户调查问卷

引证文献(28条)

1.卢家昌.顾金宏 城镇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期刊论文]-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0(3)

2.陈彦斌.唐诗磊.姚一旻 我国价格总水平影响因素与宏观调控策略研究[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参考 2009(65)

3.许小君.郑军 社会保障支出对个人储蓄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生态经济 2009(10)

4.骆祚炎 附加支出预期约束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检验——以广东城镇居民为例[期刊论文]-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2)

5.LUO Zuo-yan 1980年以来广东居民消费函数协整检验[期刊论文]-消费经济 2008(1)

6.王斌.赵欣 当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变动情况分析[期刊论文]-甘肃科技纵横 2008(5)

7.骆祚炎 中国居民住房资产财富效应分析——兼论次贷危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启示[期刊论文]-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8(5)

8.卢仁祥 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期刊论文]-商业时代 2008(7)

9.朱睿博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期刊论文]-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8(3)

10.汪伟 投资理性、居民金融资产选择与储蓄大搬家[期刊论文]-当代经济科学 2008(2)

11.邓黎阳.王勇 化解流动性过剩的一个现实选择——以优化金融功能为目标进行商业银行战略转型[期刊论文]-金融论坛 2008(1)

12.石冶.卢仁祥 我国居民高储蓄的成因及其对策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市场 2007(52)

13.骆祚炎 1985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实证检验——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分析[期刊论文]-经济经纬2007(5)

14.骆祚炎 农村居民家庭财产及其财富效应的实证检验[期刊论文]-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6)

15.骆祚炎 广东省居民资产财富效应的VEC模型分析[期刊论文]-消费经济 2007(1)

16.骆祚炎 教育、医保和住房支出压力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VaR分析[期刊论文]-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7(1)

17.骆祚炎 消费过度敏感性的状态空间模型检验——基于广东数据的分析[期刊论文]-当代财经 2007(1)

18.吴翌琳 新体制下投资者行为调查和分析[期刊论文]-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10)

19.赵晓英.禹娜 经济转轨时期我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研究[期刊论文]-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11)

20.唐高平 "温州炒房团"与我国金融制度变迁[期刊论文]-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8)

21.胡梅芹 当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长的理论分析[期刊论文]-海南金融 2006(12)

22.陈享光.刘霄 2005年我国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期刊论文]-当代经济管理 2006(6)

23.骆祚炎 从化解高储蓄的角度谈消费的扩大--参加"首届中国经济论坛"有感[期刊论文]-消费经济 2006(2)

24.唐高平 金融抑制下的"温州经济衰退"现象[期刊论文]-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1)

25.邓可斌 中国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与资产选择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26.骆祚炎 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变化的线性分析[期刊论文]-消费经济 2005(6)

27.骆祚炎.刘朝晖 中国居民消费倾向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消费经济 2005(3)

28.朱剑彪 投资基金制度对金融发展影响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ljjjsjjyj200501003.aspx


相关文章

  • 股票.债券和保险
  • <股票.债券和保险>教学设计 课时:2课时 任课教师:阳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股票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2)知道股票投资的基本特征以及股票投资收入的构成. (3)了解债券的含义. (4)知道国债.金融债券. ...查看


  • 中国国民储蓄和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
  • 1999年第5期 中国国民储蓄和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 一.引言 国民储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Klaus Schmidt -M ebbel 等人(1994) 的研究表明, 储 蓄.投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因 ...查看


  • 对家庭理财状况分析
  • 对家庭理财现状的调查 引 言 改革开放20 多年以来,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阜新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由"温饱型"逐渐发展为"小康型"."富裕型", 居民手中积累了一定的资 ...查看


  • 高一政治投资理财的选择2
  • 投资理财的选择 [主干知识回扣] 1. 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 (1)我国的储蓄主要有 储蓄和 储蓄两种. (2)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 计算公式:利息. (需缴利息税的要扣除利息税,目前不需要) [重要提示]利率是国家宏 ...查看


  •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影响分析_周月书
  • <上海金融>2014年第12 期 金融与经济 周月书1,2,刘茂彬3 (1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2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村金融发展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5:3中国建设银行泰州分行,江苏泰州22530 ...查看


  • 国际投资学期末整理
  • 国际投资学复习 武汉大学金融学 问答题 第一章 开放经济与国际经济学 1. 国际经济学的划分方法? 答: ⑴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两分法:⑵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与国际投资--三分法: ⑶国际贸易.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投融资--新三分法. 2. ...查看


  • 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约束分析
  • 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约束分析 刘楹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成都,610074) 内容摘要:本文按照影响资产配置行为变量的性质,认为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面临四重约束:一是财产总量偏低的约束,这是影响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 ...查看


  • [金融学]教学大纲
  • 浙 江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工商管理专业(开放本科) <金融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金融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学.会计学.工商管理等本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查看


  • 电大小抄国民经济核算计算题
  • 国民经济核算-计算 解:(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1741.09元:(2)消费率73.6%:(3)恩格尔系数47.7% 50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200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2000亿元,银行存款80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700亿元,向保险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