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在线仲裁制度中司法监督的限度

A thesis submitted to

XXX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仲裁制度中司法监督的限度

仲裁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与司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处理仲裁裁决的终局性和司法审查权的关系,涉及到仲裁的独立性与效率、公平的平衡问题。

所谓仲裁,是指在国家法律认可或规定的范围内,双方当事人把他们的纠纷,合意交由他们所选择的非司法机关的第三者,依据双方当事人所签订的协议、合同等,在核定事实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对纠纷作出裁决的活动。从制度设计本身来看,仲裁包括合同因素和司法因素。一方面,各国普遍接受各项仲裁及仲裁权的原则,其行使来自当事人的授权; 另一方面,司法因素体现在对仲裁权的行使和实现过程的支持和监督。

一、仲裁制度需要有限的司法监督

仲裁作为由当事人自行决定的有效解决民事纠纷的机制,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第一,民间性----解决纠纷的仲裁机构其权力来源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第二,自愿性----仲裁活动的启动、继续和终结均依当事人的意愿,当事人有权选择仲裁机构、仲裁员和仲裁方式。第三,独立性----仲裁的裁决活动独立于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由仲裁庭独立进行。第四,终局性----仲裁意味着当事人放弃诉讼而选择仲裁。笔者认为,仲裁当中的司法监督应当限于仲裁活动的进行是否依据当事人的真实意愿,以及这种活动的进行是否符合法定的程序。在现实中,司法监督是仲裁当事人权利行使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在仲裁本身严重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愿的情况下方可施用。

从仲裁制度的设计来看,仲裁积极追求以最小的人、财、物的耗费实现仲裁的目标。对仲裁机构而言,依据我国《仲裁法》第6条的规定,仲裁不实行级别和地域管辖; 第10条规定,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需要在设区的市设立,无需按照行政区划层层设立。这样的规定使仲裁机构的设立成本大大降低。从仲裁程序而言,在仲裁制度下,需要以程序正当的原则来保证仲裁程序符合" 自然正义" 。而" 自然正义" 正是效率价值追求的底线,无止境地谈论效率而忽视正义,只能对社会产生负面效果。

根据我国《仲裁法》第9条的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这一规定使当事人的争议状态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消除,这可以减少国家的司法资源的消耗,充分体现了仲裁的便捷特性。

二、仲裁制度中司法监督的现状

我国《仲裁法》第20条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在仲裁庭没有开庭审理前,由人民法院裁定。可见,人民法院对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在一定情形下享有优先的裁决权。另外,按照现行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还有权监督仲裁庭是否按照我国《仲裁法》及仲裁的规则取得仲裁权,是否按照仲裁程序行使仲裁权。对于国内仲裁的裁决,人民法院可以维持、撤销或不予执行; 对于涉外仲裁裁决,人民法院可以不予执行。

从司法实践来看,我国目前仲裁中的司法监督并不尽如人意。其一,按照我国《仲裁法》

的规定,在双方对仲裁协议效力有异议而请求裁定的机关不一致时,人民法院享有优先决定权。仲裁协议是仲裁启动和继续的重要依据,对该协议效力的审查是仲裁活动的组成部分,将它分离出去,有碍仲裁的及时性,也影响仲裁的独立性。从现代国际仲裁立法的趋势来看,应当是仲裁庭而不是法院拥有最终判定仲裁协议效力的权力。如英国的《仲裁法》就规定,除非当事人双方各有约定,仲裁庭有权对是否存在一个有效的仲裁协议做出决定。其二,我国《仲裁法》第58条是法院对国内仲裁裁决予以撤销的条件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213条规定的是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条件,这样的设计既容易造成仲裁机构和法院的重复劳动, 也容易使仲裁机构撤销裁决的规定形同虚设。其三,当事人在申请法院撤销裁决未果时,还可以再次申请法院不予执行,从而启动了二次司法救济。这种情况就会造成一个法院对同一仲裁裁决进行两次司法审查,或不同法院对同一仲裁裁决分别进行司法审查。其负面效应在于,一方面可能拖延仲裁裁决的履行; 另一方面可能造成同一法院或不同法院对同一裁决做出前后不同的裁定。所以,二次司法救济的启动既不利于维护仲裁的效率,也有损法院的司法权威。

三、实现仲裁制度内的有限司法监督

为了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性和权威性,防止和减少错误裁决,仲裁制度内的司法监督需要妥善处理与仲裁独立性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和谐统一需要对司法监督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

首先,仲裁制度内司法监督的有限行使是由" 或裁或审" 、" 一裁终局" 的制度决定的。一旦法院对仲裁实行实体审查,就意味着对仲裁裁决实体否定的或然性存在,也意味着对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权利义务重新分配的可能性存在,仲裁程序从属于法院程序的现象与仲裁程序的终局性将会发生冲突。

其次,当事人自愿提交仲裁,意味着放弃诉讼这一昂贵的解决方式,选择了解决纠纷的便捷方式。在这样的选择过程中,当事人应当承受裁决的公正性可能贬损的风险。而强制一方当事人进入诉讼,则有违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

最后,仲裁制度的存续有赖于其独立性的保障。诉讼方式介入仲裁将难以预防剥夺和限制仲裁权的现象,过度干涉还会导致仲裁的萎缩。承认法院对仲裁实体问题的审查和监督,确有否定仲裁制度的独立性之嫌,与司法权相混淆。

笔者认为,仲裁制度中的司法监督应当缩小对撤销仲裁裁决的范围,取消对实体错误的审查,只对仲裁的程序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另外,可以对重新仲裁的范围和条件进行调整,将不予执行并入撤销仲裁裁决的范围,以减少重复劳动,节约司法成本。明确仲裁庭在合理期限内重新仲裁的规定,减少仲裁员的自由裁量; 重新仲裁的范围应当仅限于程序性瑕疵,一般实体错误不予重新仲裁,除非是由程序瑕疵导致的实体错误。目前,我国仲裁分为国内和涉外仲裁,司法对仲裁权的监督应当在范围上实行统一,即国内仲裁可以参照涉外仲裁的监督范围,只有证明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条款或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方可介入仲裁程序。

仲裁的出现是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和便捷解决社会纠纷的需要,保障仲裁的健康发展必须有司法的支持和适当引导。但是司法也要为仲裁的发展留下必要的空间,使仲裁成为公正与效率的统一体。

A thesis submitted to

XXX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仲裁制度中司法监督的限度

仲裁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与司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处理仲裁裁决的终局性和司法审查权的关系,涉及到仲裁的独立性与效率、公平的平衡问题。

所谓仲裁,是指在国家法律认可或规定的范围内,双方当事人把他们的纠纷,合意交由他们所选择的非司法机关的第三者,依据双方当事人所签订的协议、合同等,在核定事实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对纠纷作出裁决的活动。从制度设计本身来看,仲裁包括合同因素和司法因素。一方面,各国普遍接受各项仲裁及仲裁权的原则,其行使来自当事人的授权; 另一方面,司法因素体现在对仲裁权的行使和实现过程的支持和监督。

一、仲裁制度需要有限的司法监督

仲裁作为由当事人自行决定的有效解决民事纠纷的机制,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第一,民间性----解决纠纷的仲裁机构其权力来源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第二,自愿性----仲裁活动的启动、继续和终结均依当事人的意愿,当事人有权选择仲裁机构、仲裁员和仲裁方式。第三,独立性----仲裁的裁决活动独立于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由仲裁庭独立进行。第四,终局性----仲裁意味着当事人放弃诉讼而选择仲裁。笔者认为,仲裁当中的司法监督应当限于仲裁活动的进行是否依据当事人的真实意愿,以及这种活动的进行是否符合法定的程序。在现实中,司法监督是仲裁当事人权利行使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在仲裁本身严重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愿的情况下方可施用。

从仲裁制度的设计来看,仲裁积极追求以最小的人、财、物的耗费实现仲裁的目标。对仲裁机构而言,依据我国《仲裁法》第6条的规定,仲裁不实行级别和地域管辖; 第10条规定,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需要在设区的市设立,无需按照行政区划层层设立。这样的规定使仲裁机构的设立成本大大降低。从仲裁程序而言,在仲裁制度下,需要以程序正当的原则来保证仲裁程序符合" 自然正义" 。而" 自然正义" 正是效率价值追求的底线,无止境地谈论效率而忽视正义,只能对社会产生负面效果。

根据我国《仲裁法》第9条的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这一规定使当事人的争议状态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消除,这可以减少国家的司法资源的消耗,充分体现了仲裁的便捷特性。

二、仲裁制度中司法监督的现状

我国《仲裁法》第20条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在仲裁庭没有开庭审理前,由人民法院裁定。可见,人民法院对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在一定情形下享有优先的裁决权。另外,按照现行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还有权监督仲裁庭是否按照我国《仲裁法》及仲裁的规则取得仲裁权,是否按照仲裁程序行使仲裁权。对于国内仲裁的裁决,人民法院可以维持、撤销或不予执行; 对于涉外仲裁裁决,人民法院可以不予执行。

从司法实践来看,我国目前仲裁中的司法监督并不尽如人意。其一,按照我国《仲裁法》

的规定,在双方对仲裁协议效力有异议而请求裁定的机关不一致时,人民法院享有优先决定权。仲裁协议是仲裁启动和继续的重要依据,对该协议效力的审查是仲裁活动的组成部分,将它分离出去,有碍仲裁的及时性,也影响仲裁的独立性。从现代国际仲裁立法的趋势来看,应当是仲裁庭而不是法院拥有最终判定仲裁协议效力的权力。如英国的《仲裁法》就规定,除非当事人双方各有约定,仲裁庭有权对是否存在一个有效的仲裁协议做出决定。其二,我国《仲裁法》第58条是法院对国内仲裁裁决予以撤销的条件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213条规定的是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条件,这样的设计既容易造成仲裁机构和法院的重复劳动, 也容易使仲裁机构撤销裁决的规定形同虚设。其三,当事人在申请法院撤销裁决未果时,还可以再次申请法院不予执行,从而启动了二次司法救济。这种情况就会造成一个法院对同一仲裁裁决进行两次司法审查,或不同法院对同一仲裁裁决分别进行司法审查。其负面效应在于,一方面可能拖延仲裁裁决的履行; 另一方面可能造成同一法院或不同法院对同一裁决做出前后不同的裁定。所以,二次司法救济的启动既不利于维护仲裁的效率,也有损法院的司法权威。

三、实现仲裁制度内的有限司法监督

为了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性和权威性,防止和减少错误裁决,仲裁制度内的司法监督需要妥善处理与仲裁独立性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和谐统一需要对司法监督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

首先,仲裁制度内司法监督的有限行使是由" 或裁或审" 、" 一裁终局" 的制度决定的。一旦法院对仲裁实行实体审查,就意味着对仲裁裁决实体否定的或然性存在,也意味着对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权利义务重新分配的可能性存在,仲裁程序从属于法院程序的现象与仲裁程序的终局性将会发生冲突。

其次,当事人自愿提交仲裁,意味着放弃诉讼这一昂贵的解决方式,选择了解决纠纷的便捷方式。在这样的选择过程中,当事人应当承受裁决的公正性可能贬损的风险。而强制一方当事人进入诉讼,则有违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

最后,仲裁制度的存续有赖于其独立性的保障。诉讼方式介入仲裁将难以预防剥夺和限制仲裁权的现象,过度干涉还会导致仲裁的萎缩。承认法院对仲裁实体问题的审查和监督,确有否定仲裁制度的独立性之嫌,与司法权相混淆。

笔者认为,仲裁制度中的司法监督应当缩小对撤销仲裁裁决的范围,取消对实体错误的审查,只对仲裁的程序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另外,可以对重新仲裁的范围和条件进行调整,将不予执行并入撤销仲裁裁决的范围,以减少重复劳动,节约司法成本。明确仲裁庭在合理期限内重新仲裁的规定,减少仲裁员的自由裁量; 重新仲裁的范围应当仅限于程序性瑕疵,一般实体错误不予重新仲裁,除非是由程序瑕疵导致的实体错误。目前,我国仲裁分为国内和涉外仲裁,司法对仲裁权的监督应当在范围上实行统一,即国内仲裁可以参照涉外仲裁的监督范围,只有证明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条款或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方可介入仲裁程序。

仲裁的出现是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和便捷解决社会纠纷的需要,保障仲裁的健康发展必须有司法的支持和适当引导。但是司法也要为仲裁的发展留下必要的空间,使仲裁成为公正与效率的统一体。


相关文章

  • 浅析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 开题报告 所谓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权利.义务的争执引起的纠纷,是基于劳动关系发生的,简言之,就是劳动者与用人者(单位)间就劳动合同的执行.变更.履行.终止.解除所发生的纠纷.在我国,由于<劳动法&g ...查看


  • 论仲裁法的修改及完善
  • 论<仲裁法>的修改与完善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实施这么多年以来,无论是仲裁机构还是其它法律实务部门都越来越感到,现行<仲裁法>的规定已远不能适应现在仲裁实践的需要.<仲裁法>的颁布 ...查看


  • 仲裁的司法监督制度的几点思考
  • 大连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仲裁司法制度监督制度的几点思考 指导教师: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专 业: 学 校: 目 录 摘要................................................ ...查看


  • 劳资纠纷处理上传
  • 施工单位劳资纠纷调处体系表 威海市文城建设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劳资纠纷调处制度 1.使用范围: 适用于文登市环岛嘉苑小区8#.9#.10#住宅楼项目部. 2.定义 劳资纠纷:劳资纠纷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的权利义务而发生的纠纷.争 ...查看


  • 仲裁司法监督的范围
  • 摘要仲裁的司法监督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事后监督,即对仲裁裁决进行监督.本文在对仲裁司法监督做基本介绍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仲裁制度自身的特点,并结合国际仲裁规则的发展趋势,界定了仲裁司法监督的范围.文中认为仲裁司法监督的范围应限定为对程序性问题的 ...查看


  • 辽宁省劳动关系政策法律调研报告
  • [摘要]<劳动法>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基本内容进行了规定,这也推动了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为了贯彻和细化<劳动法>的规定,近些年来我省在劳动立法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一些 ...查看


  • 浅论我国仲裁制度的不足及完善建议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论我国仲裁制度的不足及完善建议 作者:厉兵 来源:<学理论·下>2014年第02期 摘 要:目前,国际上解决民商事争议的方式主要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四种.仲裁的 ...查看


  • 论行政司法行为
  • 作者:文正邦 政法论丛 1997年03期 一 行政司法行为是一种特殊的具体行政行为,它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按照准司法程序审理和裁处有关争议或纠纷,以影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具有相应法律效力的行为.在我国行政司法行为主要是 ...查看


  • 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的风险防范及应对
  • 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的风险防范及应对 作者:金杜律师事务所 郭勤贵 潘丁 日期:2009/08/13 来源: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民商事主体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相关纠纷因法律关系复杂和社会影响广泛也越来越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