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就形成一系列科学方法。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毛泽东同志说过,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两个方面,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辩证唯物主义阐述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阐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论》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特别是阐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存在与思维或物质与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分为两大派别即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哲学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思维与存在或物质与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反映存在(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可知论,阐述了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继承性。

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唯物论阐述世界是什么,辩证法阐述世界怎么样,认识论阐述世界是否可知,历史观阐述社会是什么、怎么样和人是什么、怎么样。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四个方面的十大规律:

第一,唯物论。一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规律,二是意识的作用和反作用规律。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统一的物质世界具有多样性。

第二,辩证法。一是对立统一规律(揭示客观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二是质量互变规律(揭示观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三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客观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第三,认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人们为什么能认识客观事物以及怎样认识客观事物和改造客观事物)。认识和实践是无限循环反复的过程。

第四,历史观。一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二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三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四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五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规律。历史观涉及社会基本矛盾和改革观点、阶级观点、群众观点、人的观点。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就形成一系列科学方法。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毛泽东同志说过,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两个方面,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辩证唯物主义阐述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阐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论》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特别是阐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存在与思维或物质与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分为两大派别即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哲学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思维与存在或物质与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反映存在(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可知论,阐述了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继承性。

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唯物论阐述世界是什么,辩证法阐述世界怎么样,认识论阐述世界是否可知,历史观阐述社会是什么、怎么样和人是什么、怎么样。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四个方面的十大规律:

第一,唯物论。一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规律,二是意识的作用和反作用规律。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统一的物质世界具有多样性。

第二,辩证法。一是对立统一规律(揭示客观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二是质量互变规律(揭示观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三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客观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第三,认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人们为什么能认识客观事物以及怎样认识客观事物和改造客观事物)。认识和实践是无限循环反复的过程。

第四,历史观。一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二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三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四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五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规律。历史观涉及社会基本矛盾和改革观点、阶级观点、群众观点、人的观点。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相关文章

  • 第一课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教案
  •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和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二框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和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二框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本框题结构: 人与自然的关系 认识世界 人都有两项基本的活动 处理 人与社会的关 ...查看


  • 1.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学案
  •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二框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1.识记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 ...查看


  • 美好生活的向导练习题(带答案)
  •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关于哲学的产生,正确的观点是( ) 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的产生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 ...查看


  • 高二政治必修三整理
  •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考点精讲精析] 考点1 哲学是什么 一.知识梳理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2)方法论是指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 ...查看


  •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班级: 姓名: [教师寄语]高三不再有,劝君珍惜之.一次难忘的经历,一生宝贵的财富. 学法指导 自学法 讨论法 探究法 讲授法 [自主预习]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观是指人们对 以及 的 和 .世界观人 ...查看


  •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测试题(附答案)
  •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 ) A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科学 ...查看


  •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
  • 高二<生活与哲学>导学案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处处有哲学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 哲学的含义: 理解:(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哲学的本 义和任务: 运用:(1)联系身边的 ...查看


  • 宋老师授课内部资料
  • <哲学生活>第一课 第一课时 一.必背概念.原理(词.句) 1.哲学产生于人类实践,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3.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 ...查看


  • 当代中国科学发展哲学论
  • 论当代中国科学发展 姓名:陆金成 学号:[1**********] 学院:物理与广电能源·学部 专业:凝聚态物理 [摘 要] 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 展开对其政治哲学的研究, 从发展哲学与政治哲学的统一角度, 从丰富的"关键词&qu ...查看


  • 高三政治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
  •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我们就知道了其实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它一点也不神秘.而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哲学,看看它究竟是研究什么问题的,它与我们今天所上的这些具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