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教案

第三单元 腾飞的中国

教材分析:《腾飞的中国》是北师大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的第三个单元,主要有三个主题组成,分别是《春天的故事》、《国家的主人》、《在世界舞台上》,它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一些事件了解中国的变化,培养和树立对中国制造的“国货”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公共意了解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

主题一 春天的故事

课题1 “四大件”的变迁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采用访问的方法搜集信息。

2、了解“四大件”的变迁及其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关系。

3、初步形成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同学们,通过上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上了富裕的日子。可是你们知道在新中国走过的半个世纪中,你们自己家里都发声了怎样的变化吗?我们的小伙伴小文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自己的家人,小文的家人讲述了生活中‘四大件’变迁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文的采访结果吧,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第56页。”

2、阅读与讨论.请同学看看课本上的图,说说在小文的爷爷、奶奶年轻时,以及20多年前,家里的‘四大件’分别是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这些‘四大件’是家庭生活中必需的耐用品。

3、自由讨论。“课前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请你们访问一下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调查自己家里‘四大件’的变迁,下面同桌之间或是在小组里面先交流。”请学生说说调查到的不同时期的‘四大件’是什么,当时家里用了多久的时间买齐了“四大件,花了多少钱。教师板书:

我家“四大件”的变迁

4、全班交流。请学生把现在的“四大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画或写填在课本的空白处。“同学们看看近50年来家庭‘四大件’的变迁,说说你有什么感受,想一想家庭‘四大件’的变迁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变迁说明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家庭收入增多了,我们的国家在进步„„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从‘四大件’的变迁,我们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这些年来家庭生活的巨大变化,可是变化程度有多大,我们就需要用数字来描述了。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教科书第57页豆博士的话,你能明白吗?请同学回家后在父母的帮助下,算一算最近20年来,在你家的收入中,用来购买食品的比例是多少?有没有的变化,为什么会有变化?想一想原因。”

6、家庭作业:把课上学习的内容讲给父母听。在父母的帮助下,算算最近20年来,用来购买食品的消费在家庭收入中的比例是多少,有没有变化,为什么会有变化,想一想原因。

课题2 按满手印的契约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改革开放始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改革。

2、知道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小岗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并能够用简单的话说明原因。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用反问的形式激起学生对于想要了解改革开放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看教科书第58页上按满手印的契约书,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与交流。带领学生逐段阅读教科书第58页~59页的课文。阅读时要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

(1)在没有实行改革之前的小岗村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2)在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小岗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给小岗村带来了变化?

3、教师总结。

课题3.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教学目标:

1、知道深圳是我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并能用简的单的语言说出经济特区的含义。

2、明白深圳奇迹离不开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辛苦付出。

3、进一步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有关深圳的相关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如果班上有学生去过深圳,请他简单地介绍深圳,并说说感受。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转移到昔日深圳上来,“大家知道20多年前,深圳是什么样子的吗?那个时候的深圳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吗?”

2、全班交流讨论。请学生看看教科书第60页上昔日深圳的照片,说说看了这张照片的感觉,并请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61页上老渔民的话;教师再请学生看看教科书上今日深圳的照片,从对比中感受深圳这20看来的变化。“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它的变化让人们非常让人们震惊,惊人的‘深圳速度’是谁创造的呢?”可以请学生在阅读教科书第61页上的文字后回答,也可以不参照教科书,直接提问学生。

3、教师讲授。教师向学生解释经济特区的含义。先让学生读一读豆博士的话,然后让学生提问题,教师做讲解。可以把经济特区的含义划分出几个层次:

(1)为什么要设立经济特区?(2)“经济特区”的“特”字主要是指什么?(3)如何理解经济特区是我国以外开放的前沿?

4、教师总结。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5、家庭作业:用自己的话,向家长讲讲经济特区的含义。

课题4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

教学目标

1、知道农民进城打工这一潮流,能列举出农民进城后所从事的劳动。 2、能够说出农民进城打工为城市和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3、对农民进城打工这件事形成积极的态度。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农村和城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学习的好伙伴虎子,特别想告诉我们发生在他们农村的新变化。虎子和他的同学商量来商量去,要向我们介绍农民进城打工这件事,为此他们还采访了村长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整理的采访内容吧!”

2、阅读交流。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科书第62~63页上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 农民进城打工给虎子他们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2) 村里人是如何看待这些变化的?

(3) 村里的外出打工者是如何看待进城打工这件事的?

3、探究活动

(1)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以后会有那么多农民到城里打工呢?” (2)学生汇报,教师把学生提到的原因概要地板书。

(3) 提问:“有那么多的农民进城打工,他们给城市带来了哪些变化呢?他们的劳动与你的生活有怎样的联系?”“如果城市没有了他们会变成怎么样?”

4、明确:农村人和城市人是平等的。

5、教师总结。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5、 祖孙三代话汽车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简单历程。

2、明确认识先辈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铸就了我国汽车工业的今天。

3、形成对民族工业的自豪感。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可以从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国产汽车品牌切入教学,“同学们列举了很多的国产汽车品牌,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根本不具备生产汽车的能力,中国的汽车工业是怎样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呢,让我们一起听听‘祖孙三代话汽车’吧!”

2、阅读交流。

(1) 阅读教科书第64~65页爷爷、爸爸的话,边读边画出反映汽车厂生产条件和职工精神品质的话。

(2) 请学生用一句话描述“爷爷、爸爸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作时,汽车厂的情形”

(3)谈感受。设想自己是当时厂里的一名职工,当看见第一辆汽车开下装配线时,心理有什么感受,最想对全班同学说什么话。

3、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第一汽车制造厂发展大事记。”

4、教师小结:“第一汽车制造厂今天的成就是几代汽车人用青春、智慧和汗水铸成的,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是劳动者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干出来的,他们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5、探究活动。

(1)组织学生“在地图上标出国产汽车的产地”。(提出要求)

(2) 各小组汇报,并把卡片按照汽车产地贴到地图相应的地理位置上去。 6、教师总结。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对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发展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请教父母、教师或查阅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课题6:现代工业产品的诞生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现代工业生产的特点。

2、知道是科学技术的进一步促进了现代工业的发展。

3、尝试现代工业的制造过程,体验现代工业对企业工人的要求。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同学们,相信你们很多人家里都有洗衣机吧,可是你知道洗衣机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让我们一起看看乐乐介绍的洗衣机生产情况,了解;一下洗衣机是怎样被生产出来的吧。”

2、阅读交流。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6~67页的课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组装洗衣机要经过哪些重要的步骤,试着写出来。

(2)组装洗衣机所用的零件是一个厂家加工完成的吗?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流水线,流水线生产对工人有哪些要求。请学生思考,在洗衣机的组装过程中,有的环节是机械代替了人的手工劳动,速度和精确读都优于手工劳动,这说明了什么?(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现代工业生产插上了翅膀。)

3、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谈谈“工业进步该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4、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巡视,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帮助。

5、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工业产品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对环境的污染等等。但要指出这些负面的影响是可以通过其他的技术手段减少或者消除的。

6、教师总结。概括本课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7.中国制造

教学目标

1. 知道我国的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飞速发展的事实。

2. 知道我国的家电产品从依赖进口到大量出口,产品遍布世界市场的变化。 3. 调查了解我国著名的农民产品生产基地。

4. 培养和树立对中国制造的“国货”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

1. 教师在课前应对中国工业产品出口情况有大致的了解。

2.准备一张中国地图,小卡片和胶带若干。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从以往学习过的改革开放的成绩就和现代工业产品的诞生切入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图〉〉。

2、识图探究。学生带着问题识图:

(1)我们原有的工业基地有哪几个?说出它们所在的行政区名称。

(2)新建成的工业基地有哪几个?说出它们所在的行政区名称。

(3)说说辽中南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出?

3、小结,引出课题“中国制造”。“我们有这么多的工业基地,生产出的工业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人民的需要,还远销国外市场呢,以前许多到国外旅游的中国人回国是都会给自己的亲戚和朋友购买几样外国制造的洋玩意作为礼物,可是近几年来,很多外出旅游的中国人在国外的市场上惊喜地发现很多标有‘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商品。这说明我们中国的工业制造水平已经越来越高,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认可。特别是我国制造的家的电产品已经打入了世界市场,敢于和洋家电竞争了。”

4、识图讨论。

5、小组探究。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课前查阅著名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资料;然后把农产品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或把它们画出来;再把他们贴到地图的相应位置上。

6、讨论第71页“我们的发现”给出的三个视角进行分析归纳。

7、教师总结。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调查家里的家电产品哪些是中国制造的,产地是哪里?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教学反思:在这个主题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教学中,我能够围绕每个主题来使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并不是简单地进行说教,让学生打从心里受到感动。而且我还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力,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的小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达到教育的目的。

主题二 国家的主人

课题1.人民利益的代表

教学目标

1.了解“豆选”是革命战争年代,农村选举的投票方式之一。

2. 知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和职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3. 知道人大代表是由有选举权的公民选举产生的,他(她)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对人民意识,培养公民情感。

4. 树立公民意识,培养公民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社区居委会选举和农村村委会选举,并在班级生活中经历了班干部的选举,可以从回忆以前的教学内容和亲身经历切入教学。“在我们参加投票选举时,可以在选举票上用笔填写我们满意的候选人的名字,可是要是我们不识字、不会写字,选举纪律又不让我们发出声音,该怎么选出我们满意的候选人呢?虎子在县图书馆里找到一幅珍贵而有趣的民主选举的图片,图里面的人是用豆子进行选举的。”教师出示或者请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并读一读图的说明文字,请学生一起朗读传唱“豆选”的歌谣。

2. 教师进行小结,“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在民主选举方面进行的可贵探索和进步。”

3. 教师讲授。“人们在民主选举方面一直进行着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成了国家的主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积极的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可是中国有13亿多人口,分布在全国各个地方,他们怎样才能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呢?大家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4. 请学生出出主意(可以结合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经历,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会,各抒己见。但一个国家,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我们需要一个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而在我们国家,代表全国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是我国最高权力的机关。具体到某一个省或地区,则有地方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它们有哪些权力呢?”请学生反复看教科书第73页上的图示,读读豆博士的话和图示旁边的女教师的话,然后提问学生,请学生解释:

(1)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怎样产生的?她有哪些权力?(对地方重大事务的决定权。)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权力?(对国家重大事务的决定权。)学生的回答可以十分具体。

5. 抢答竞赛。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抢答游戏竞赛,又教师出示写着某个职务或事务的卡片,请学生说说属于哪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范围。还可以把卡片发给学生,请同桌学生互相提问。

6.教师总结。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3

家庭作业:查阅资料或向父母请教有关人大代表的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及过程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如何产生的?它有哪些权力?选民们参加各地选举,产生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是什么是人大代表?什么样的人有资格成为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代表着谁呢?

2、交流讨论:

(1)人大代表是由有选举权的公民民主选举产生的,是全国13亿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2)不管职业贵贱、收入高低,凡是有被选举权的公民,都有资格当选为人大代表。

(3)人大代表的身份不是特权的象征,人大代表要为人民负责,随时受人民的监督。

(4)作为公民,我们要有监督人大代表的意识。

(5)小学生虽然从一出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但只有年满18岁,才有资格选举和当选为人大代表。

3、观察、阅读交流。学生看第74页的三幅图,谈谈自己的感受。

家庭作业:1、阅读75页的资料,设想“假如我是一名人大代表”会怎样做。

课题2.假如我是人民代表

教学目标

1.在模拟体验活动中感受身为人民代表的责任感。

2. 树立关心社会问题的公民责任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人大代表的知识,谁来说

一说人大代表是如何产生的?他和广大人民群众是什么关系?他有哪些权利和义务?”请学生来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我们在五年级的学习中,就开始学习关于民主选举的知识,同学们还记得那位女教师,她身为人大代表,为小学生做了些什么?”请学生回答。从学生的回答中概括出:人大代表要体察民情,广泛收集人民群众的意见,为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2、模拟活动。“虽然你们到了18岁才能参加选举,才有资格被选

为人大代表,但是作为社会的小主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应该关心国家的发展,具有公民意识。我们一起来做个模拟活动吧,活动的主题就是‘假如我是人民代表’。每个同学都要像真正的人大代表一样,对日常生活中你看见的不合理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可行的改进意见。”

3、同桌同学先交流,然后请几个学生发言。

在学生模拟活动中,要求:(1)提出的问题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2)请学生按照“问题是什么、造成该问题可能的原因、解决建议”来组织自己的语言;

(3)语言表述要规范、准确、流畅。

3. 教师总结。总结要点,布置家庭作业。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做出点评,并 请学生在下课前的几分钟内把自己的发言写成一份小提案,写不完的可以课后继续完成。

家庭作业: 1、组织学生把提案收集起来,出一期“假如我是人大代表”的板报。

2、把写后的提案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对该问题的意见。

3、读一读教科书第78页上的故事《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公民意识》。

课题3.共同的责任

教学目标

1. 树立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

2. 了解公益活动,并能列举出几个公益活动。

3. 明白“志愿者”的含义。

教学准备:请几个学生把教科书第78页的故事《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公民意识》改编成一个小剧本。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请学生表演改编的小剧本《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公民意识》。

2. 全班交流。教师以问题引导;“从课前读故事和看同学的表演,能不能说说故事表现了出租车司机的什么品质?”

“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抗击非典人人有责的责任心,为他人负责——锁上后备箱、给急救中心打电话、留住客人、劝行人绕道而行、自动隔离。不计较个人得失、热心肠——主动提出替客人负担在北京的花销。)

2、让学生从反方面去想,“要是这位出租车司机没有留住这位客人,会有什么后果?”

3、教师小结“这位出租车司机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却有一颗高尚的心,正是他对他人、对社会的强烈的责任感让我们感动。我们的社会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类似的感人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3. 观察交流。

(1)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第79页上的三幅照片,读一读照片说明

文字,说说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你看见过这样的活动吗?有没有参加过?如果参加过,讲一讲自己的感受。”

(2) 教师小结,这些活动都被称之为“公益活动”。

(3)教师出示“青年志愿者标志”或是请学生看教科书第80页,

用简单的语言说说标志的含义。(不必求全,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在讲解过程中,要强调志愿者活动是无偿的,是爱心、热心、真情的奉献;作为一名公民,不能心里只有自己,还要时刻准备着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4. 教师总结。总结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1. 如果条件允许,让学生去采访一名志愿者,听听他们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心声。 读教科书第81页上的阅读材料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这一主题的教学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将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学生的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落实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了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学生品德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的源泉。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选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尽可能加大活动容量,拓展活动形式,让他们充分“动起来”,“活起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说、主动议、主动练;主动演。

主题三 在世界舞台上

课题1、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教学目标

1. 知道万隆会议是我国政府第一次派代表参加的国际会议。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的基本准则。

2. 理解不仅交往有规则,国与国交往也有规则。

3. 能够从地图中获得相关的信息。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板书课题,“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越来越多,许多国家都与我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交往有很多的规则,而国与国之间交往也有许多的规则,你们知道在国际大家庭中,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交往的规则是什么呢?”

2. 阅读与讨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词对学生们来讲并不陌生,学生们在电视新闻中和报纸上常能听到或看到,但学生未必知道它就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对外交往的准则。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请学生一起大声地读一读教科书第82页资料框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3. 朗读完后,请学生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想想国与国交往时为什么要遵循这个准则。(为了避免冲突要怎样相处、当发生矛盾时如何解决、国与国之间也要彼此尊重、平等相待。)

4. 读图学习。“在与各国交往过程中,我们国家一直奉行和尊循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一起看看《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图》吧!”请学生说说读图后的感受或者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读图作答。

5. 教师总结。总结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2、站在联合国的讲台上

教学目标

1、知道联合国是一个国际性组织,了解我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的过程。 2、知道我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成员之一,对我国参与国际事务有初步的认识。 3、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让学生说说对联合国的了解。

2、阅读与讨论。阅读教科书第83页上的两幅照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3、观察、阅读与交流。

(1)过渡:我们知道中国在联合国占有了一席之地,并开始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可是同学们知道中国为国际大家庭做了哪些事情吗?

(2)读女教师的话,同桌交流:中国在参与国际事务中有哪些做法?

(3) 全班讨论交流:从这三幅照片中,能够发现中国对于国际事务的态度是怎样的,体现了中国人的什么品质?

4、教师总结。总结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向父母介绍课上学习的内容。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就联合国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

课题3、打开国门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中外民间进行交流的活动。

2、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中国吸引众多外国人的原因。

3、形成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在课前应对中外民间友好来往的情况和活动有大致的了解。 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搜集相关的内容,在课上汇报展示。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外国人“大山”引入本课题的学习。看教科书第85~87页的图片,了解一下中外民间友好往来的情况。

2、观察与讨论。

(1)阅读书上的图片和说明文字,请学生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中外民间友好往来都有哪些形式?

(2)针对某一幅图片展开教学,让学生想想图中的对话。

(3) 思考:作为一名小学生,可以为中外交流做点什么。

3、 汇报展示。

(1) 小组交流。

(2)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可以介绍、表演等形式)

(3) 谈体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说中国能够吸引众多的外国人的理由。 4、教师总结。肯定学生的搜集情况和课堂表现。

家庭作业:完成走进学习广场。 教学反思:这一主题的教学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选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尽可能加大活动容量,拓展活动形式,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中,要提醒学生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时,不是什么都拿来,而是要结合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同时,教学中城市学生可能会对外来文化持欣赏的心态和模仿的行为方式,农村学生可能并不了解,或者有排斥的心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

第三单元 腾飞的中国

教材分析:《腾飞的中国》是北师大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的第三个单元,主要有三个主题组成,分别是《春天的故事》、《国家的主人》、《在世界舞台上》,它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一些事件了解中国的变化,培养和树立对中国制造的“国货”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公共意了解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

主题一 春天的故事

课题1 “四大件”的变迁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采用访问的方法搜集信息。

2、了解“四大件”的变迁及其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关系。

3、初步形成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同学们,通过上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上了富裕的日子。可是你们知道在新中国走过的半个世纪中,你们自己家里都发声了怎样的变化吗?我们的小伙伴小文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自己的家人,小文的家人讲述了生活中‘四大件’变迁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文的采访结果吧,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第56页。”

2、阅读与讨论.请同学看看课本上的图,说说在小文的爷爷、奶奶年轻时,以及20多年前,家里的‘四大件’分别是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这些‘四大件’是家庭生活中必需的耐用品。

3、自由讨论。“课前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请你们访问一下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调查自己家里‘四大件’的变迁,下面同桌之间或是在小组里面先交流。”请学生说说调查到的不同时期的‘四大件’是什么,当时家里用了多久的时间买齐了“四大件,花了多少钱。教师板书:

我家“四大件”的变迁

4、全班交流。请学生把现在的“四大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画或写填在课本的空白处。“同学们看看近50年来家庭‘四大件’的变迁,说说你有什么感受,想一想家庭‘四大件’的变迁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变迁说明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家庭收入增多了,我们的国家在进步„„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从‘四大件’的变迁,我们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这些年来家庭生活的巨大变化,可是变化程度有多大,我们就需要用数字来描述了。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教科书第57页豆博士的话,你能明白吗?请同学回家后在父母的帮助下,算一算最近20年来,在你家的收入中,用来购买食品的比例是多少?有没有的变化,为什么会有变化?想一想原因。”

6、家庭作业:把课上学习的内容讲给父母听。在父母的帮助下,算算最近20年来,用来购买食品的消费在家庭收入中的比例是多少,有没有变化,为什么会有变化,想一想原因。

课题2 按满手印的契约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改革开放始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改革。

2、知道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小岗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并能够用简单的话说明原因。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用反问的形式激起学生对于想要了解改革开放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看教科书第58页上按满手印的契约书,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与交流。带领学生逐段阅读教科书第58页~59页的课文。阅读时要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

(1)在没有实行改革之前的小岗村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2)在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小岗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给小岗村带来了变化?

3、教师总结。

课题3.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教学目标:

1、知道深圳是我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并能用简的单的语言说出经济特区的含义。

2、明白深圳奇迹离不开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辛苦付出。

3、进一步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有关深圳的相关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如果班上有学生去过深圳,请他简单地介绍深圳,并说说感受。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转移到昔日深圳上来,“大家知道20多年前,深圳是什么样子的吗?那个时候的深圳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吗?”

2、全班交流讨论。请学生看看教科书第60页上昔日深圳的照片,说说看了这张照片的感觉,并请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61页上老渔民的话;教师再请学生看看教科书上今日深圳的照片,从对比中感受深圳这20看来的变化。“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它的变化让人们非常让人们震惊,惊人的‘深圳速度’是谁创造的呢?”可以请学生在阅读教科书第61页上的文字后回答,也可以不参照教科书,直接提问学生。

3、教师讲授。教师向学生解释经济特区的含义。先让学生读一读豆博士的话,然后让学生提问题,教师做讲解。可以把经济特区的含义划分出几个层次:

(1)为什么要设立经济特区?(2)“经济特区”的“特”字主要是指什么?(3)如何理解经济特区是我国以外开放的前沿?

4、教师总结。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5、家庭作业:用自己的话,向家长讲讲经济特区的含义。

课题4 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

教学目标

1、知道农民进城打工这一潮流,能列举出农民进城后所从事的劳动。 2、能够说出农民进城打工为城市和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3、对农民进城打工这件事形成积极的态度。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农村和城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学习的好伙伴虎子,特别想告诉我们发生在他们农村的新变化。虎子和他的同学商量来商量去,要向我们介绍农民进城打工这件事,为此他们还采访了村长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整理的采访内容吧!”

2、阅读交流。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科书第62~63页上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 农民进城打工给虎子他们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2) 村里人是如何看待这些变化的?

(3) 村里的外出打工者是如何看待进城打工这件事的?

3、探究活动

(1)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以后会有那么多农民到城里打工呢?” (2)学生汇报,教师把学生提到的原因概要地板书。

(3) 提问:“有那么多的农民进城打工,他们给城市带来了哪些变化呢?他们的劳动与你的生活有怎样的联系?”“如果城市没有了他们会变成怎么样?”

4、明确:农村人和城市人是平等的。

5、教师总结。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5、 祖孙三代话汽车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简单历程。

2、明确认识先辈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铸就了我国汽车工业的今天。

3、形成对民族工业的自豪感。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可以从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国产汽车品牌切入教学,“同学们列举了很多的国产汽车品牌,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根本不具备生产汽车的能力,中国的汽车工业是怎样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呢,让我们一起听听‘祖孙三代话汽车’吧!”

2、阅读交流。

(1) 阅读教科书第64~65页爷爷、爸爸的话,边读边画出反映汽车厂生产条件和职工精神品质的话。

(2) 请学生用一句话描述“爷爷、爸爸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作时,汽车厂的情形”

(3)谈感受。设想自己是当时厂里的一名职工,当看见第一辆汽车开下装配线时,心理有什么感受,最想对全班同学说什么话。

3、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第一汽车制造厂发展大事记。”

4、教师小结:“第一汽车制造厂今天的成就是几代汽车人用青春、智慧和汗水铸成的,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是劳动者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干出来的,他们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5、探究活动。

(1)组织学生“在地图上标出国产汽车的产地”。(提出要求)

(2) 各小组汇报,并把卡片按照汽车产地贴到地图相应的地理位置上去。 6、教师总结。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对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发展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请教父母、教师或查阅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课题6:现代工业产品的诞生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现代工业生产的特点。

2、知道是科学技术的进一步促进了现代工业的发展。

3、尝试现代工业的制造过程,体验现代工业对企业工人的要求。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同学们,相信你们很多人家里都有洗衣机吧,可是你知道洗衣机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让我们一起看看乐乐介绍的洗衣机生产情况,了解;一下洗衣机是怎样被生产出来的吧。”

2、阅读交流。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6~67页的课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组装洗衣机要经过哪些重要的步骤,试着写出来。

(2)组装洗衣机所用的零件是一个厂家加工完成的吗?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流水线,流水线生产对工人有哪些要求。请学生思考,在洗衣机的组装过程中,有的环节是机械代替了人的手工劳动,速度和精确读都优于手工劳动,这说明了什么?(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现代工业生产插上了翅膀。)

3、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谈谈“工业进步该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4、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巡视,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帮助。

5、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工业产品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对环境的污染等等。但要指出这些负面的影响是可以通过其他的技术手段减少或者消除的。

6、教师总结。概括本课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7.中国制造

教学目标

1. 知道我国的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飞速发展的事实。

2. 知道我国的家电产品从依赖进口到大量出口,产品遍布世界市场的变化。 3. 调查了解我国著名的农民产品生产基地。

4. 培养和树立对中国制造的“国货”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

1. 教师在课前应对中国工业产品出口情况有大致的了解。

2.准备一张中国地图,小卡片和胶带若干。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从以往学习过的改革开放的成绩就和现代工业产品的诞生切入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图〉〉。

2、识图探究。学生带着问题识图:

(1)我们原有的工业基地有哪几个?说出它们所在的行政区名称。

(2)新建成的工业基地有哪几个?说出它们所在的行政区名称。

(3)说说辽中南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出?

3、小结,引出课题“中国制造”。“我们有这么多的工业基地,生产出的工业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人民的需要,还远销国外市场呢,以前许多到国外旅游的中国人回国是都会给自己的亲戚和朋友购买几样外国制造的洋玩意作为礼物,可是近几年来,很多外出旅游的中国人在国外的市场上惊喜地发现很多标有‘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商品。这说明我们中国的工业制造水平已经越来越高,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认可。特别是我国制造的家的电产品已经打入了世界市场,敢于和洋家电竞争了。”

4、识图讨论。

5、小组探究。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课前查阅著名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资料;然后把农产品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或把它们画出来;再把他们贴到地图的相应位置上。

6、讨论第71页“我们的发现”给出的三个视角进行分析归纳。

7、教师总结。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调查家里的家电产品哪些是中国制造的,产地是哪里?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教学反思:在这个主题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教学中,我能够围绕每个主题来使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并不是简单地进行说教,让学生打从心里受到感动。而且我还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力,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的小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达到教育的目的。

主题二 国家的主人

课题1.人民利益的代表

教学目标

1.了解“豆选”是革命战争年代,农村选举的投票方式之一。

2. 知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和职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3. 知道人大代表是由有选举权的公民选举产生的,他(她)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对人民意识,培养公民情感。

4. 树立公民意识,培养公民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社区居委会选举和农村村委会选举,并在班级生活中经历了班干部的选举,可以从回忆以前的教学内容和亲身经历切入教学。“在我们参加投票选举时,可以在选举票上用笔填写我们满意的候选人的名字,可是要是我们不识字、不会写字,选举纪律又不让我们发出声音,该怎么选出我们满意的候选人呢?虎子在县图书馆里找到一幅珍贵而有趣的民主选举的图片,图里面的人是用豆子进行选举的。”教师出示或者请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并读一读图的说明文字,请学生一起朗读传唱“豆选”的歌谣。

2. 教师进行小结,“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在民主选举方面进行的可贵探索和进步。”

3. 教师讲授。“人们在民主选举方面一直进行着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成了国家的主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积极的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可是中国有13亿多人口,分布在全国各个地方,他们怎样才能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呢?大家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4. 请学生出出主意(可以结合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经历,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会,各抒己见。但一个国家,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我们需要一个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而在我们国家,代表全国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是我国最高权力的机关。具体到某一个省或地区,则有地方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它们有哪些权力呢?”请学生反复看教科书第73页上的图示,读读豆博士的话和图示旁边的女教师的话,然后提问学生,请学生解释:

(1)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怎样产生的?她有哪些权力?(对地方重大事务的决定权。)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权力?(对国家重大事务的决定权。)学生的回答可以十分具体。

5. 抢答竞赛。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抢答游戏竞赛,又教师出示写着某个职务或事务的卡片,请学生说说属于哪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范围。还可以把卡片发给学生,请同桌学生互相提问。

6.教师总结。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3

家庭作业:查阅资料或向父母请教有关人大代表的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及过程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如何产生的?它有哪些权力?选民们参加各地选举,产生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是什么是人大代表?什么样的人有资格成为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代表着谁呢?

2、交流讨论:

(1)人大代表是由有选举权的公民民主选举产生的,是全国13亿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2)不管职业贵贱、收入高低,凡是有被选举权的公民,都有资格当选为人大代表。

(3)人大代表的身份不是特权的象征,人大代表要为人民负责,随时受人民的监督。

(4)作为公民,我们要有监督人大代表的意识。

(5)小学生虽然从一出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但只有年满18岁,才有资格选举和当选为人大代表。

3、观察、阅读交流。学生看第74页的三幅图,谈谈自己的感受。

家庭作业:1、阅读75页的资料,设想“假如我是一名人大代表”会怎样做。

课题2.假如我是人民代表

教学目标

1.在模拟体验活动中感受身为人民代表的责任感。

2. 树立关心社会问题的公民责任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人大代表的知识,谁来说

一说人大代表是如何产生的?他和广大人民群众是什么关系?他有哪些权利和义务?”请学生来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我们在五年级的学习中,就开始学习关于民主选举的知识,同学们还记得那位女教师,她身为人大代表,为小学生做了些什么?”请学生回答。从学生的回答中概括出:人大代表要体察民情,广泛收集人民群众的意见,为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2、模拟活动。“虽然你们到了18岁才能参加选举,才有资格被选

为人大代表,但是作为社会的小主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应该关心国家的发展,具有公民意识。我们一起来做个模拟活动吧,活动的主题就是‘假如我是人民代表’。每个同学都要像真正的人大代表一样,对日常生活中你看见的不合理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可行的改进意见。”

3、同桌同学先交流,然后请几个学生发言。

在学生模拟活动中,要求:(1)提出的问题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2)请学生按照“问题是什么、造成该问题可能的原因、解决建议”来组织自己的语言;

(3)语言表述要规范、准确、流畅。

3. 教师总结。总结要点,布置家庭作业。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做出点评,并 请学生在下课前的几分钟内把自己的发言写成一份小提案,写不完的可以课后继续完成。

家庭作业: 1、组织学生把提案收集起来,出一期“假如我是人大代表”的板报。

2、把写后的提案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对该问题的意见。

3、读一读教科书第78页上的故事《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公民意识》。

课题3.共同的责任

教学目标

1. 树立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

2. 了解公益活动,并能列举出几个公益活动。

3. 明白“志愿者”的含义。

教学准备:请几个学生把教科书第78页的故事《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公民意识》改编成一个小剧本。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请学生表演改编的小剧本《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公民意识》。

2. 全班交流。教师以问题引导;“从课前读故事和看同学的表演,能不能说说故事表现了出租车司机的什么品质?”

“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抗击非典人人有责的责任心,为他人负责——锁上后备箱、给急救中心打电话、留住客人、劝行人绕道而行、自动隔离。不计较个人得失、热心肠——主动提出替客人负担在北京的花销。)

2、让学生从反方面去想,“要是这位出租车司机没有留住这位客人,会有什么后果?”

3、教师小结“这位出租车司机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却有一颗高尚的心,正是他对他人、对社会的强烈的责任感让我们感动。我们的社会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类似的感人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3. 观察交流。

(1)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第79页上的三幅照片,读一读照片说明

文字,说说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你看见过这样的活动吗?有没有参加过?如果参加过,讲一讲自己的感受。”

(2) 教师小结,这些活动都被称之为“公益活动”。

(3)教师出示“青年志愿者标志”或是请学生看教科书第80页,

用简单的语言说说标志的含义。(不必求全,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在讲解过程中,要强调志愿者活动是无偿的,是爱心、热心、真情的奉献;作为一名公民,不能心里只有自己,还要时刻准备着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4. 教师总结。总结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1. 如果条件允许,让学生去采访一名志愿者,听听他们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心声。 读教科书第81页上的阅读材料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这一主题的教学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将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学生的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落实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了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学生品德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的源泉。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选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尽可能加大活动容量,拓展活动形式,让他们充分“动起来”,“活起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说、主动议、主动练;主动演。

主题三 在世界舞台上

课题1、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教学目标

1. 知道万隆会议是我国政府第一次派代表参加的国际会议。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的基本准则。

2. 理解不仅交往有规则,国与国交往也有规则。

3. 能够从地图中获得相关的信息。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板书课题,“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越来越多,许多国家都与我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交往有很多的规则,而国与国之间交往也有许多的规则,你们知道在国际大家庭中,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交往的规则是什么呢?”

2. 阅读与讨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词对学生们来讲并不陌生,学生们在电视新闻中和报纸上常能听到或看到,但学生未必知道它就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对外交往的准则。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请学生一起大声地读一读教科书第82页资料框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3. 朗读完后,请学生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想想国与国交往时为什么要遵循这个准则。(为了避免冲突要怎样相处、当发生矛盾时如何解决、国与国之间也要彼此尊重、平等相待。)

4. 读图学习。“在与各国交往过程中,我们国家一直奉行和尊循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一起看看《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图》吧!”请学生说说读图后的感受或者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读图作答。

5. 教师总结。总结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2、站在联合国的讲台上

教学目标

1、知道联合国是一个国际性组织,了解我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的过程。 2、知道我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成员之一,对我国参与国际事务有初步的认识。 3、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让学生说说对联合国的了解。

2、阅读与讨论。阅读教科书第83页上的两幅照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3、观察、阅读与交流。

(1)过渡:我们知道中国在联合国占有了一席之地,并开始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可是同学们知道中国为国际大家庭做了哪些事情吗?

(2)读女教师的话,同桌交流:中国在参与国际事务中有哪些做法?

(3) 全班讨论交流:从这三幅照片中,能够发现中国对于国际事务的态度是怎样的,体现了中国人的什么品质?

4、教师总结。总结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向父母介绍课上学习的内容。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就联合国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

课题3、打开国门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中外民间进行交流的活动。

2、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中国吸引众多外国人的原因。

3、形成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在课前应对中外民间友好来往的情况和活动有大致的了解。 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搜集相关的内容,在课上汇报展示。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外国人“大山”引入本课题的学习。看教科书第85~87页的图片,了解一下中外民间友好往来的情况。

2、观察与讨论。

(1)阅读书上的图片和说明文字,请学生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中外民间友好往来都有哪些形式?

(2)针对某一幅图片展开教学,让学生想想图中的对话。

(3) 思考:作为一名小学生,可以为中外交流做点什么。

3、 汇报展示。

(1) 小组交流。

(2)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可以介绍、表演等形式)

(3) 谈体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说中国能够吸引众多的外国人的理由。 4、教师总结。肯定学生的搜集情况和课堂表现。

家庭作业:完成走进学习广场。 教学反思:这一主题的教学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选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尽可能加大活动容量,拓展活动形式,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中,要提醒学生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时,不是什么都拿来,而是要结合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同时,教学中城市学生可能会对外来文化持欣赏的心态和模仿的行为方式,农村学生可能并不了解,或者有排斥的心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


相关文章

  • 二年级品德与社会 教 案
  • 品德与生活教案 学 校: 年 级: 姓 名: 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 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 ...查看


  •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一年级思想品德[课间活动守秩序]教案模板
  •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一年级思想品德<课间活动守秩序>教案模 板 教学目标 认知: 1. 知道在课间活动中要按顺序.守规则. 2. 能用正反事例说明课间活动要守秩序. 3. 懂得课间活动守秩序,大家才能愉快又安全. 情感: 愿意在课 ...查看


  •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
  • 杜芳柏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靖边五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年级 七 第 1 课时 2012年 2 月 13 日 星期 一 靖边五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年级 七 第课时 2012年月日 星期 三 靖边五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年级 七 第课时 20 ...查看


  • 二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 二年级人教版思想品德"中秋与重阳"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感受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能加以保持和发扬.有自信心. 2.能发现.欣赏.学习同学的优点和长处,能以恰当的方式赞美同学,并依次激励自己不 ...查看


  • 山东人民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我做小小普法员
  • 山东人民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我做小小普法员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生活中讲规则 3.我做小小普法员 主题活动一 身边的法规 活动的目的: 1.让学生知道针对青少年的法律有哪些. 2.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约束 ...查看


  • 教科版四年级品德上册教案
  • 沈 家 湖 小 学 课 时 教 案 沈 家 湖 小 学 课 时 教 案 学科:社会与品德 四年级 备课教师:马海玲 沈 家 湖 小 学 课 时 教 案: 沈 家 湖 小 学 课 时 教 案 沈 家 湖 小 学 课 时 教 案 沈 家 湖 小 ...查看


  • 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1教案浙教版
  • (浙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4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 3. 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 教学目标: 1. 态度和情感:培养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由衷热爱之情. 2. 行为和习惯:在尝试从各种途径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关心家乡.关注家乡变化的习 ...查看


  •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乘务员辛苦了1教案 冀教版
  • (冀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四通八达的交通 第二课 乘务员辛苦了 教学目标 1. 态度:通过感受乘务员给我们带来的帮助,树立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积极参与争做文明小乘客的队伍中来. 2. 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 ...查看


  •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蔚蓝色的地球教案
  •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蔚蓝色的地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们在认识地球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激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动手 ...查看


  •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可爱的祖国第28节
  •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可爱的祖国第28节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 2.教育学生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3.让学生体会到祖国就象妈妈一样可亲可爱.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有关祖国的知识,感受到祖国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