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各知识点分析与答案

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考点一: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

考点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 末、4s 时、第5s 初……均为时刻;4s 内、第4s 、第2s 至第4s 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 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v =v 0+at (2) 位移—时间关系式:x =v 0t +

2

2

12at 2

(3) 位移—速度关系式:v -v 0=2ax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

1

(v 0+v ) 2

1

(v 0+v ) 2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t ==

2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v x =

2

2v 0+v 2

2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x =x m -x n =(m -n )aT 2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 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

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 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2) 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

程求解

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

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

线运动。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 =aT ,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求加速度 (1) 逐差法

2

a =

(x 6+x 5+x 4)-(x 3+x 2+x 1)

9T 2

(2)v —t 图象法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 —t 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考点一: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

考点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 末、4s 时、第5s 初……均为时刻;4s 内、第4s 、第2s 至第4s 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 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v =v 0+at (2) 位移—时间关系式:x =v 0t +

2

2

12at 2

(3) 位移—速度关系式:v -v 0=2ax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

1

(v 0+v ) 2

1

(v 0+v ) 2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t ==

2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v x =

2

2v 0+v 2

2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x =x m -x n =(m -n )aT 2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 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

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 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2) 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

程求解

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

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

线运动。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 =aT ,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求加速度 (1) 逐差法

2

a =

(x 6+x 5+x 4)-(x 3+x 2+x 1)

9T 2

(2)v —t 图象法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 —t 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相关文章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完整版)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高中生活的第一学年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的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将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崭新的起点,也可能是很多同学学习成效的另一分水岭.因此即将来临的暑假自主学习时间对于每位同 ...查看


  • 高一数学必修一课程安排表
  • 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数学部分 高一数学(新课标人教A 版必修一)课程安排表 课时 单元 内 容 重 点 难 点 第01次 第 一 章 集 合 与 函 数 的 概 念 1.1.1 ...查看


  • 高一物理必修一--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点及练习题
  • 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的本质就在于保证作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一个力的作用代替几个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等效力"(合力).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运用"等效"观点,通过实验 ...查看


  • 高一第二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 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的学期我们要积极学习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通过学习物理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使我们的物理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具体化.认真学习物理教学大纲,明确必修物理课和选修物理 ...查看


  • 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1
  •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为纲,以新编中学物理教材为本,在落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多下功夫.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以校备课组为主体,注重研究新教材教 学的特点和规 ...查看


  •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二章计算题
  • 计算题类型总结: 类型一:两段运动类 例一:一物体在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最初3s 内通过的位移是 4.5m ,最后3s 内通过的位移是10.5m ,求斜面的总长度. 例二:一火车沿平直轨道,由A 处运动到B 处,AB 相距S ,从A 处 ...查看


  • 必修二教学反思
  • 2013-2014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教学工作反思 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知识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的作用.通过一学期的 ...查看


  • 高一物理 必修一 系列专题之一图像法
  • 高一物理系列专题之一:图像法在物理题中的地位 出题人:隋淑峰 2011.12 例1.摩托车在平直公路上从静止开始起动,a 1=1.6m/s2, 稍后匀速运动,然后减速,a 2=6.4m/s2, 直到停止,共历时130s ,行程1600m. ...查看


  •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 第二章同步习题 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末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B .物体的位移必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 .物体速度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量与这段时间成正比 D .匀加速运动,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增加:匀减速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