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集镇规划纲要

一、现状概况

新集镇位于三河市东南部,距市区16.25公里。其东部、北部隔河与蓟县相望,南与宝坻、香河县为邻,西与皇庄镇接壤。氵句河、鲍邱河和武河交汇于此,另有引氵句入潮河道纵贯全境,该镇四面环水,在全市地势最低。

该镇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季升温快,少雨多风,气候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气晴朗,气温下降迅速,日差较大;冬季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气温11.3℃,多年平均雨量620.9毫米,雨量集中在七、八月份,平均相对湿度60.4%,最大冻土深度70cm;最大风速4.9米/秒;日照年平均2870小时;无霜期183天。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

新集镇现辖38个行政村,总人口43476人,其中农业人口42738人,非农业人口738人,总面积6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5615亩。1998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为1117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7806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0894万元,农业总产值75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2元。全镇人均耕地1.28亩。

新集镇政府位于镇域中北部,1998年末,镇区总人口6956人,其中农业人口6218人,非农业人口738人。

二、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一)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坚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依据,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和小城镇的纽带作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综合配套,促进全镇经济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二)规划原则

1、准确定位城镇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努力探寻城镇发展的内在规律,立足本地优势,促进城镇和区域的协调发展。

2、坚持土地制度改革第一的原则。土地是人赖以生存之本,因而,合理

支配土地资源,更好地解决土地与人的关系是首要任务。

3、坚持多业并举,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原则。土地流转制度的实施,为发展经济提供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地制宜,多业并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道路。

4、坚持节约土地,改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区域的观点、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新集镇在三河市的经济地位和作用及其本身发展条件和机遇,科学预测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发展指标,使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同步、健康发展。

5、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基础设施是城镇建设发展的基本条件,完善基础设施是提高镇区载体功能、加快镇区发展的先决条件。

6、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因此规划将把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做为一个重点。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3、《河北省村镇规划技术规定》;

4、《三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 5、《三河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88-1998年)》;

6、《三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7、新集镇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

三、规划期限

近期:1999-2005年;远期:1999年-2010年。

四、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

(一)发展条件

1、区位条件较好,交通较便利

由于新集镇地处香河、宝坻、三河县交界处,可直接受到城市的经济辐

射作用。域内有皇新公路、新庞公路可通往宝坻、天津市,便捷的交通为该镇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商贸较发达

该镇地处三河、宝坻、香河交界处,商业和集市贸易发达,是三河市联系天津宝坻的纽带及三河市经济开发的重点城镇。

3、具有一定的农业经济基础

氵句河、鲍邱河环抱该镇,水资源条件好,为该镇的农业生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该镇为三河市的产粮区。

(二)制约因素

1、资金缺乏,技术水平低。

2、基础设施差,投资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在道路交通、给排水、环卫、绿化等方面需加强建设。

(三)社会发展战略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努力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农业市场化、工业产业化、乡村城市化、人民生活小康化的奋斗目标,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预测

根据新集镇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其经济发展条件及潜力,依据《三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新集镇经济发展计划,预测新集镇社会发展指标(见下表)。

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表

五、镇域生产力布局

(一)第一产业

以任庄为中心发展蔬菜种植业,巩固发展张庄蛋鸡、行仁庄肉鸡、桥头养猪专业村,其余均以粮食种植为主。

(二)第二产业

以凿岩机为立镇产业,形成以机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 (三)第三产业

凭借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集市贸易,促进城镇经济发展。

六、村镇体系规划

(一)镇域总人口预测

1998年末,全镇总人口为43476人,其中农业人口42738人。多年来,新集镇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今后一定时期内,无重大工矿建设项目,规划期内机械人口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根据新集镇人口历年增长情况,遵照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考虑农村实际情况,确定全镇人口平均综合增长率近期为13‟,远期为11‟,其中自然增长率近期应控制在7.5‟,远期控制在7‟,到2005年及2010年全镇人口为:

近期:43476×(1+13‟)7=47589人,取4.8万人; 远期:48000×(1+11‟)5=50698人,取5.1万人。 (二)村镇等级、规模及职能

根据新集镇经济发展水平,村镇分布现状、生产力布局的要求,在充分分析研究本镇地域环境、自然条件、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有重点、有步骤、有层次的完善村镇体系,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形成以建制镇为中心,以重点中心村为主要龙头,以中心村为骨干,以基层村为基础的四级村镇体系网络,带动和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

本次规划将全镇分为一个中心镇,六个重点中心村,六个中心村,六个基层村四个等级(详见村镇等级、人口规模、职能一览表)。

1、中心镇

中心镇指新集镇区。它由邢元、胡元、回民队、西门外、大王村、小王村、菜元、陈庄8个行政村及镇直单位组成,镇区1998年末总人口为6956人。

镇区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以加工业为主,另外镇区内集市贸易活跃,设有全镇最大的集贸市场,村民经商意识浓。以今后发展看,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增强经济发展的后续能力,使其成为带动全镇经济发展中心城镇。

2、重点中心村

规划重点中心村六个,它们为:埝头村(孙安屯村、孟辛庄村)、南庄(胡庄、王庄、刘苑庄)、张庄(李庄、刁庄)、达屯(大罗村)、中营(西营、东营)、行仁庄,规划将其确定为镇域的副中心。

3、中心村

中心村的发展充分考虑村庄的经济实力、区位条件、人口规模及公共设施的配套等因素。

规划中心村六个,包括东罗、姚营(二郎庙)、桥头、刘白塔、大掠马(小掠马)、荣村。中心村人口规模均在1000人以上,以便形成一定范围内的公共服务中心、就中心村的职能来看,它作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聚集地,又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接纳站,其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根据村庄现状情况和镇域生产力布局要求,规划将中心村的经济职能分为二种类型:第一种以种植业为主,第二种以养殖业为主。

4、基层村

基层村是农业人口的聚集地和定居场所,是从事农副业活动的基本单位,职能较为单一,以种植业为主。

规划设6个基层村。包括:西罗、龙湾、杜庄、芮庄、粟屯、任庄。

村镇等级、人口规模、职能一览表

(三)公共建筑项目位置

公共建筑项目的配置,主要是依据村镇的类别和层次,并充分发挥其地位职能的需要而定。公共建筑项目共设行政管理、教育机构、文体科技、医疗保健、商业金融和集贸设施6个类别,23个项目。由于基层村一般不设或只设简单的公共建筑,因此,除村委会外,对基层村不作应设项目的具体规定(见公共建筑项目设置一览表)。

村镇公共建筑项目配置一览表

注:表中—应设的级别;—可设的级别。

七、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基础设施是促进城镇经济腾飞,基础设施直接影响到区域投资环境,因此,应搞好区域内的交通运输、供电、邮电、通讯、给水、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一)公路 1、公路现状

镇域内现有四级公路两条:皇新路和新庞路,各村之间基本有村级道路相通,且多为土路,镇域内公路网尚不完善,道路等级较低,路况差。

2、公路规划

规划对皇新路和新庞路提高到三级公路标准,行车道宽度拓至7米。加强各村间的交通联系,实现村村通公路,等级为四级,路基宽度7m,行车道宽3.5m。

(二)给水、排水

逐步完善各村的供水管网,提高各村用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生活用水指标为:基层村90升/人·日,中心村100升/人·日,镇区和重点中心村综合用水指标取0.6万m3/万人·日。

加强各村排水设施建设,各村主要道路应修建排水管沟,采用雨污合流、重力自流排水。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镇域内的几条河道。

(三)电力 1、现状

镇域西中部荣村有35KV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9450KVA,现状电网供电可靠性差,10KV线路布局不合理,迂回线路多,导线截面小,供电不安全。

2、规划

改造35KV变电站,容量达到2×6300KVA,对10KV线路进行改造,各10KV分支加装断路器,减小停电面积,缩短停电时间。

(四)邮电通讯 1、现状

镇区现有邮政支局、电讯支局各一所。邮政局办理包裹、信件、汇兑业务。电讯局现交换机容量1000门,实装电话900门,电话普及率为2.1部/百人(镇域),邮电设备较落后,通信能力不足,影响对外通讯联系。

2、规划

逐步增加邮政支局业务范围和业务量。到规划期末,镇区和重点中心村电话普及率不低于20部/百人,中心村不低于15部/百人,基层村不低于10部/百人,,交换机容量达到11000门左右。

八、镇区建设规划

(一)现状概况及存在主要问题 1、自然条件

新集镇区位于镇域中部偏北,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氵句河从镇区北部流过,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春夏季主导风向偏东南风。

2、社会经济

新集镇区1998年在册人口6956人,其中农业人口6218人,非农业人口738人。镇区企业有三河市风动机械厂,风动工具厂、砂布厂、面粉加工厂等,已基本形成加工工业体系。

3、镇区现状建设情况

府前街及新庞路为镇区两条主轴线,一些公共设施均布置在路两侧。如镇政府及所属机构、供销社、小学、银行、农贸市场等及邮电支局、加油站等公用工程设施。镇区内坑塘较多,雨水靠自然地形排入坑塘、河渠,生产及生活污水排入沟、河。

4、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道路建设滞后城镇的经济发展,宅基地面积超标。

(2)穿过镇区的新庞公路宽度窄,两侧建设犬牙交错,影响城镇景观。 (3)基础设施缺口较大,给排水设施缺乏。

(4)绿地及环卫设施欠帐多,镇区环境质量较差,亟待改善。 (二)性质与规模 1、性质

镇区是镇政府所在地,镇域内行政机构、主要工业企业、商业网点、医

疗设施、文化教育等部门均设于此。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类设施的完善,其镇域中心作用将更加突出。

加工业是镇区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现已初步形成了加工工业体系。 新集镇地处香河、宝坻、三河交界处,交通较便利,区位条件较好,历史上人们经商意识较强。几年来,镇区围绕市场做文章,加强市场及商业服务设施建设,镇区的商贸职能日益增强。

综合上述分析,将镇区性质确定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加工工业和商贸为主的小城镇。

2、人口规模

1998年末,新集镇区人口6956人,其中农业人口6218人,非农业人口738人。考虑到今后劳动力的调整,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涌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及镇内工副业发展等因素,按照增长指数法,预测镇区人口:

镇区人口=现状人口×(1+平均综合增长率)规划年限

2005年近期规划人口=6956×(1+35‟)7=8880人,取9000人。 2010年远期规划人口=9000×(1+30‟)5=10433人,取11000人。 3、用地规模

镇区规划范围现状建设用地96.98公顷,人均139.4平方米。本着节约用地、合理使用土地,有利镇区发展的原则,根据《河北省村镇规划技术规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不超过140平方米,即建设用地不应超过154公顷。

(三)镇区用地发展方向分析

1、镇区北部及东北部有氵句河流过,形成自然门槛。

2、西部空地多,耕地少,本着节约用地、合理使用土地原则,西部具有开发潜力。

3、南部耕地多,因此控制向南发展。

综上所述,镇区的用地发展方向为:老镇区填空补齐,同时加强老镇区改造;重点向西发展新区。

(四)镇区主要用地规划

1、居住建筑用地

镇区现状居住建筑用地53.19公顷,占建设用地的51.3%,人均76.5平方米,住宅多为一层平房,住宅建设年代大多为70年代,质量一般。居住建筑用地院落占地面积大,浪费土地资源,配套设施缺乏,生活环境质量较差。

本期规划采取插建、成片改造和新区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力求创造布局合理、优美宜人的生活环境。针对不同地段情况采用不同建设方式:

(1)拆除现状建筑质量较差建筑,统一规划、统一设计。

(2)新建或质量较好建筑尽量保留,根据道路开通及用地布局,对其院落进行适当调整,并应符合河北省对村民宅基地的控制标准。

(3)新建村民住宅,宅基地应严格执行2.5分/户的标准,鼓励建设二层以上住宅。

(4)在镇区西部规划一片4-5层多层住宅用地,满足部分居民的需要。

2、公共建筑用地

(1)行政管理用地

现状行政管理机构有镇政府、税务所、派出所、法院等,主要分布在府前街两侧。现状行政办公用地1.23公顷,大约1.8平方米。

行政办公用地在保留现状基础上,将镇政府搬迁至镇区西部(府前街延伸段西侧),原用地仍为行政办公用地。规划建设时应注意体现行政办公建筑严谨、决策的形象。规划行政办公用地1.82公顷,人均1.7平方米。

(2)教育机构用地

镇区现有中、小学各一所,规划原则不增加中、小学数量,建议对中、小学进行改造,改为多层建筑,并在现新集小学内增加6班幼儿园。

(3)文体科技用地

镇区现状无文体科技用地。镇区西部规划集青少年之家、电影院为一体

的文体活动中心和集灯光球场、运动场、游泳池等设施的体育活动中心,丰富村民的文化娱乐和体育生活。

规划文体科技用地2.45公顷,人均2.22平方米。

(4)医疗保健用地

镇区现有医院一所,床位数20张,职工人数18人,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规划建议其提高医疗设施标准,其用地规模不变。另外,在镇区西部增设卫生所一处,占地0.2公顷。

(5)商业金融用地

现状商业金融用地多设在新庞路、府前街两侧,建筑质量及景观较差。规划在拓宽道路的基础上,继续保留并完善其商业中心职能。规划总用地7.86公顷,人均7.15平方米。

(6)集贸设施用地

镇区现有集贸市场一处,位于镇区西北部,以日杂品交易为主。规划将在原基础上扩大其用地规模并完善其市场设施。规划总用地3.68公顷,人均

3.35平方米。

3、工业用地

镇区内现状工业企业基本布置在新庞路两侧,总用地为5.84公顷,人均

8.4平方米。规划工业用地依托现状工业用地向西发展,形成西部工业组团,规划工业用地10.69公顷,人均9.7平方米。

4、仓储用地

镇区现有粮站一座,位于新庞路北侧,规划予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向西拓宽,扩大其用地规模。规划总用地1.89公顷在,人均1.7平方米。

5、对外交通用地

新庞公路是新集镇对外主要道路,为缓解交通压力,规划将红线宽度拓至16米,并新辟西环路、南环路,将其对外交通线路外引,以减少对外交通对内部的干扰。

规划在邮电局南侧建一座汽车站,占地0.3公顷。

6、道路广场用地

(1)道路规划

规划道路以现状为基础,本着满足交通,方便出行,减少拆迁的原则布置。

规划道路分四级。一级路为镇区主要道路,构成镇区路网的基本骨架,红线宽度24米;二级路为镇区次要路,沟通镇区各主要功能区,红线宽度16米;三级路为各街坊之间联系的通道,红线宽度为10米;四级路为入户路,宽度按6~8米控制。

规划道路红线要严格控制。路面可采用分期建设,先建车行道,其余可搞绿化或保留现状,街需要时拓宽。

(2)广场规划

规划在镇政府对面开辟一处广场,广场占地2100m2,以绿化、雕塑为主,供居民社交游憩之用。

7、绿化用地

绿地是体现城镇建设水平、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根据本镇的建设现状及自然条件,结合本镇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绿地规划,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互惠互利的共同空间——良好的绿地生态系统。

绿地规划主要利用现状坑塘,结合公共建筑用地和居住建筑用地布置。规划绿地面积为6.16公顷,人均绿地面积5.6平方米。

(1)规划结合氵句河进行泊河绿荫带建设,形成杨柳依依清水倒影的优美环境。

(2)在镇区西部及东部各建一座公园,占地分别为1.52公顷和1.04公顷。

(3)均匀布置了9处小游园,方便村民使用。

(4)生产防护绿地沿过境公路布置,工业小区与居住建筑用地间设置防

护绿带。

(五)镇区景观规划

城镇景观反映城镇的形象与特色,体现城镇的气质,反映了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及精神文明程度。城镇景观规划应抓住景观主体,着重从建筑物、构筑物、绿化建设入手,遵循历史延续的原则,个性表现原则,视觉和谐原则,追求人与自然共生,创造一个持续发展,环境优美,生机勃勃的生活空间。

1、氵句河景观带

该景观带以软质景观为主,强调流水、绿化、建筑小品、道路的有机协调,形成杨柳依依,倒影清清的优美风景带,成为人们闲暇之余游玩的好去处。

2、镇区主要轴线景观

新庞路和府前街是镇区主要景观轴线,也是该镇的对外窗口和景观规划的重点,这些地段规划设计从点到线到面均应充分考虑景观的要求,两侧建筑物在建筑高度、形式、色彩等方面应与道路、绿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错落有致,虚实对比的空间特征。

3、广场

广场是城镇居民公共交往的主要场所,也是城镇开敞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设计时应结合对面镇政府及其它行政办公用地,设计构思应主题明确,特色鲜明,将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融于其中,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交氛围。

4、标志性建筑物

对能代表镇区建设水平,在人们心目中形成鲜明印象的标志性建筑物如体育、文化设施、商业中心建筑、汽车站等,是人们定位、定向参照物,应具有个性和可识别性,建筑设计在形式、色彩等方面根据其功能特点,体现出不同风格,如体育建筑应体现刚劲挺拔,流畅,蓬勃向上的轻快明朗的印象。文化娱乐建筑要求色彩丰富,造型活泼,给人以欢乐气氛。

5、小品、市政设施、广告牌设计

路灯、垃圾桶、广告牌、公厕、宣传橱窗是镇区中心必不可少的,而且都布置在人流较集中地段,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其选址、建筑设计、色彩等要精心设计,达到既实用又美观的效果。给居民树立一个良好印象。小品设置应结合居民文化层次、受好、空间特征选有和适合的材料,小品的形式与内容应与周围环境协调,相得益彰形成有机整体。

6、环境

沿主要道路两侧围墙应全部采用透空式,建筑应至少退后红线3米。结合公共建筑的布局,应多设置小型绿地等游憩设施,以创造丰富的街道空间。

九、镇区专项规划

(一)环境保护

镇区污染源主要有污水、噪声和粉尘。污水订由镇区二、三类工业排放的污水和居住生活污水,噪声主要是过境车辆穿越镇区产生。

1、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控制环境污染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

2、治理目标

(1)噪声白天控制在55分贝以下,夜间控制在45分贝以下;

(2)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GB3095-96);

(3)生活饮用水标准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96)。

3、治理措施

(1)开辟新环路,将过境交通引出。

(2)改进生产工艺,优先发展无污染和少污染工业。

(3)提倡集中供热,减少高污染燃料用量。

(4)加强镇区绿化,工业小区与居住组团之间设置防护绿带。

(5)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

(二)环卫设施

1、在镇区设置两座封闭式垃圾转运站,每处占地100平方米,与周围建筑物间距不小于5米。居住建筑用地内应设置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

2、镇区主要道路、广场、市场用地等应设置公共厕所。主要道路和繁华地段设置间距为300~500米,一般道路设置间距700~800米。

3、主要道路设置果皮箱。繁华地段设置间中工业区50米,一般地段设置间距为50~80米。

(三)抗震防灾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河北省地区)新集镇属Ⅶ度区。 规划措施:

1、镇区内各类设施的建设应按Ⅶ度设防,镇政府、医院、通讯、交通供水等生命线工程应提高一级,按Ⅷ度设防。

2、主要疏散道路的宽度应满足抗震要求,大型的公共建筑要留出一定集散场地。

3、镇区内绿地、广场、学校操场、停车场等是震时居民避难主要场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占用。避难所按国家规划取2.5m2/人,共需2.75公顷,镇区绿地面积即可满足要求。

4、应加强震时次生灾害源的管理。

5、加强宣传教育,普及抗震知识,增强防灾意识和能力。

(四)防洪

1、主要河流概况

氵句河在镇区北部流过,氵句河河底纵坡1:7000,平均河槽宽度50-70米,年平均流量11.9立方米/秒,但由于河道多年未疏竣,两侧树木丛生,水流不畅,存有险工地段,洪水对沿岸仍有一定威胁。

2、防洪规划

防洪依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防洪标准:防洪标准采用20年一遇设防,50年一遇校核。

3、工程措施

(1)完善镇区排水体系。

(2)加强河流治理,严禁向河内倾倒垃圾。

(3)加强河、沟、渠的建设。

十、镇区工程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供水现状

新集镇现状供水采用水源井直供。给水系统不完善,缺乏统一设计。水质、水量、水压均不能够完全保证。用水高峰时,给居民生活造成不便。同时,地下水的开采也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集中管理。

考虑到镇区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给水系统,满足居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用水量预测

镇区用水量预测分为四部分,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消防用水量、未预见及管网漏失量。用水量预测见下表。

3、给水系统规划

(1)配水厂规划

规划建配水厂一座,供水规模6000m3/d,占地0.6公顷,位于镇区西部,水源取自地下水,水源地待进一步勘测后再确定具体位置及出水规模。

(2)供水管网规划

本次规划管网布置采用环枝结合,中心区主要地区采用环状网,局部边缘地区辅以枝状管。考虑到本镇的经济条件,管网建设可分期完成,近期先敷设主干管,随着发展的需要经济条件的成熟,再逐步连接成环状。管网应满足最不利点自由水压不低于24米。

4、原则及建议

(1)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适当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对于农业牲畜用水以及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应优先考虑地表水。

(2)加强地下水资源补给,严防水源污染,限制发展重污染企业,水源

防护要严格执行GB5749-85关于水源卫生防护要求。

(3)增强节水意识,加强用水管理,尤其注意农业节水。

(二)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现状

镇区内现状多坑塘,北侧有氵句河流过,为镇区排水提供了方便。镇区内现状基本无排水设施,排水多沿地形自然排放,污废水的乱排放给镇区环境及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2、排水体制

规划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3、排水量估算

(1)污水量

污水量采用给水水量的80%,为0.46万m3/d。

(2)雨水量

雨水量计算采用北京市暴雨强度公式:

2001(1+0.811LgP) q=————————— (t+8)0.711

Q=ΨqF(升/秒)

式中:

P——重现期,取0.5年

Ψ——径流系数,取0.5

F——管道汇水面积(ha)

q——暴雨强度(L/s·d)

Q——雨水流量(L/s)

t——汇水时间(min)

4、排水系统规划

(1)污水系统

(升/公顷·秒)

本次规划拟在镇区东北沿河建污水处理厂一座,处理规模5000m3/d,占地0.5ha。

污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管道布置力求简捷,避免递坡,以减少管道埋深。

(2)雨水系统

雨水管布置应结合地形,按照就近排放的原则布置。对镇内河流、坑塘等受水体进行清挖疏通,保证排水顺畅。雨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

(三)电力工程规划

1、供电负荷预测

镇区人均综合用电指标取800W/人,2010年规划人口11000人,则总用电负荷0.88万KW。

2、10KV线路设置

10KV线路沿道路敷设,设在人行道上,主要道路采用埋地电缆,次要道路可采用架空线路。(位置见图)

3、配电变压器及低压线路的设置

用电负荷较大的用户可设专用变压器,负荷不大的用户由公用变电器供电。公用变压器由供电部门统一规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公用变电器可设在室内。

为了供电安全,低压线路应逐步推广使用单相三线或三相五线制。

(四)邮电、通信工程规划

1、邮电通信现状

新集镇区同有邮政支局及邮电支局各一座。邮政支局功能包括函、包、汇,交换机容量1000门,实装电话900门,全镇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电话。

2、邮电发展规划

(1)用户预测

规划2010年电话普及率达到20部/百人,实装按80%计,交换机容量为

4500门。

(2)邮电工程规划

①增加交换机容量,远期规划镇区交换机容量达到5000门。

②完善用户线路,新建、扩建道路两侧的主干电缆和配电线路,采用地下电缆敷设,对主要道路及对环境要求高的街区采用电缆敷设。

③新建邮政网点四处,在繁华地段设置一定数量的报刊亭、信箱、信筒等以方便居民生活。

④完善镇区有线电视系统,大力发展有线用户,实现有线电视信号传输光缆化,远期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0%。

(五)燃气工程规划 1、供气原则

(1)优先满足城镇居民生活用气。

(2)尽量满足供气范围内各类公建用户用气需要。 (3)工业用户自行解决。 2、气源

现状本镇居民用气为瓶装液化石油气,规划气源仍采用液化石油气。 3、耗气定额及供应规模 (1)居民耗气定额

本规划中居民用户的液化气定额取15公斤/户·月。 (2)公共建筑用户的耗气定额 本次规划取居民生活耗气的15%。 (3)气量分配

因公建占居民用气的15%,所以居民生活用气/公建用气=87/13 (4)气化率

综合种种因素,取气化率为90%。 (5)供应户数

2010年,本镇规划人口11000人,每户按3.5人计算,则气化户数为:(11000×90%)/3.5=2828户。

(6)供气规模 ①②年耗气量

G=15×2828(1+15%)×12=585396kg/年=585吨/年。 日供气量

G日=G(ψ1k1+ψ2k2)/365 ψ1=87% ψ2=13%

k1=1.3 k2=1.2

G日=2.06吨/日 4、供应系统

规划建立两处液化石油气瓶站,其占地约200m2左右,供周围用户灌瓶,方便居民生活。

(六)管线综合规划

本次规划共涉及五种管线,分别为给水管线、污水管线、雨水管线、电力管线、电信管线。其中给水、污水、雨水采用管道敷设,电力、电信线在主要道路下采用地下电缆敷设,在次要道路及对环境要求不高的街道可采用架空布设。按从建筑物到道路中心线的方向,各管线布道路上位置为

西北

东南

①电信线 ②给水管

①电力线 ②污水管 ③雨水管

各管线应尽量布置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管线位置发生矛盾时,应按下列原则处理:

①压力管线让动力自流管线; ②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

③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④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十一、镇区规划区界定

根据《河北省建委关于界定城市规划区的意见(1990年5月20日)》精神,镇区规划区的界定应满足远景需要,兼顾乡、村行政区划界线的完整,重要的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均应划入镇区规划区界定范围内。

据此,将新集镇区所辖的八个行政村划为镇区规划区范围。

十二、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一)近期建设规划原则

1、以远期规划为目标,考虑近期建设的现实性和可能性,为实现远期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集中、紧凑地滚动发展。做到既节约建设投资,又保证镇区建设的完整性。

3、正确处理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的关系,注意挖潜改造,提高土地利用率。

4、搞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改善环境质量和居住条件。 (二)近期建设重点 1、道路

(1)拓宽新庞路至16米,拓宽府前街至24米,并向西延伸。 (2)开辟西环路、南环路及打通政府西侧道路。 2、新建镇区西部多层住宅。改造镇区中部村民住宅。 3、改造府前街及新庞路两侧商业服务建筑。 4、改造小学,建设文体设施。 5、建设西部工业小区。

6、结合坑塘、水面建设中部和西部公园。 7、建设集贸市场。

镇区用地计算平衡表

附表1

注:镇区现状人口6956人,2010年规划人口11000人。

主要用地构成比例表

目 录

一、现状概况„„„„„„„„„„„„„„„„„„„„„„1 二、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1 三、规划期限„„„„„„„„„„„„„„„„„„„„„„2 四、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2 五、镇域生产力布局„„„„„„„„„„„„„„„„„„„4 六、村镇体系规划„„„„„„„„„„„„„„„„„„„„4 七、镇域基础设施规划„„„„„„„„„„„„„„„„„„7 八、镇区建设规划„„„„„„„„„„„„„„„„„„„„9 九、镇区专项规划„„„„„„„„„„„„„„„„„„„„15 十、镇区工程规划„„„„„„„„„„„„„„„„„„„„17 十一、镇区规划区界定„„„„„„„„„„„„„„„„„„23 十二、镇区近期建设规划„„„„„„„„„„„„„„„„„23

附表1 镇区用地计算平衡表 附表2 主要用地构成比例表

三河市安平镇村镇规划

纲 要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

一、现状概况

新集镇位于三河市东南部,距市区16.25公里。其东部、北部隔河与蓟县相望,南与宝坻、香河县为邻,西与皇庄镇接壤。氵句河、鲍邱河和武河交汇于此,另有引氵句入潮河道纵贯全境,该镇四面环水,在全市地势最低。

该镇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季升温快,少雨多风,气候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气晴朗,气温下降迅速,日差较大;冬季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气温11.3℃,多年平均雨量620.9毫米,雨量集中在七、八月份,平均相对湿度60.4%,最大冻土深度70cm;最大风速4.9米/秒;日照年平均2870小时;无霜期183天。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

新集镇现辖38个行政村,总人口43476人,其中农业人口42738人,非农业人口738人,总面积6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5615亩。1998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为1117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7806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0894万元,农业总产值75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2元。全镇人均耕地1.28亩。

新集镇政府位于镇域中北部,1998年末,镇区总人口6956人,其中农业人口6218人,非农业人口738人。

二、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一)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坚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依据,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和小城镇的纽带作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综合配套,促进全镇经济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二)规划原则

1、准确定位城镇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努力探寻城镇发展的内在规律,立足本地优势,促进城镇和区域的协调发展。

2、坚持土地制度改革第一的原则。土地是人赖以生存之本,因而,合理

支配土地资源,更好地解决土地与人的关系是首要任务。

3、坚持多业并举,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原则。土地流转制度的实施,为发展经济提供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地制宜,多业并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道路。

4、坚持节约土地,改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区域的观点、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新集镇在三河市的经济地位和作用及其本身发展条件和机遇,科学预测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发展指标,使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同步、健康发展。

5、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基础设施是城镇建设发展的基本条件,完善基础设施是提高镇区载体功能、加快镇区发展的先决条件。

6、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因此规划将把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做为一个重点。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3、《河北省村镇规划技术规定》;

4、《三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 5、《三河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88-1998年)》;

6、《三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7、新集镇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

三、规划期限

近期:1999-2005年;远期:1999年-2010年。

四、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

(一)发展条件

1、区位条件较好,交通较便利

由于新集镇地处香河、宝坻、三河县交界处,可直接受到城市的经济辐

射作用。域内有皇新公路、新庞公路可通往宝坻、天津市,便捷的交通为该镇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商贸较发达

该镇地处三河、宝坻、香河交界处,商业和集市贸易发达,是三河市联系天津宝坻的纽带及三河市经济开发的重点城镇。

3、具有一定的农业经济基础

氵句河、鲍邱河环抱该镇,水资源条件好,为该镇的农业生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该镇为三河市的产粮区。

(二)制约因素

1、资金缺乏,技术水平低。

2、基础设施差,投资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在道路交通、给排水、环卫、绿化等方面需加强建设。

(三)社会发展战略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努力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农业市场化、工业产业化、乡村城市化、人民生活小康化的奋斗目标,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预测

根据新集镇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其经济发展条件及潜力,依据《三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新集镇经济发展计划,预测新集镇社会发展指标(见下表)。

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表

五、镇域生产力布局

(一)第一产业

以任庄为中心发展蔬菜种植业,巩固发展张庄蛋鸡、行仁庄肉鸡、桥头养猪专业村,其余均以粮食种植为主。

(二)第二产业

以凿岩机为立镇产业,形成以机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 (三)第三产业

凭借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集市贸易,促进城镇经济发展。

六、村镇体系规划

(一)镇域总人口预测

1998年末,全镇总人口为43476人,其中农业人口42738人。多年来,新集镇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今后一定时期内,无重大工矿建设项目,规划期内机械人口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根据新集镇人口历年增长情况,遵照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考虑农村实际情况,确定全镇人口平均综合增长率近期为13‟,远期为11‟,其中自然增长率近期应控制在7.5‟,远期控制在7‟,到2005年及2010年全镇人口为:

近期:43476×(1+13‟)7=47589人,取4.8万人; 远期:48000×(1+11‟)5=50698人,取5.1万人。 (二)村镇等级、规模及职能

根据新集镇经济发展水平,村镇分布现状、生产力布局的要求,在充分分析研究本镇地域环境、自然条件、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有重点、有步骤、有层次的完善村镇体系,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形成以建制镇为中心,以重点中心村为主要龙头,以中心村为骨干,以基层村为基础的四级村镇体系网络,带动和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

本次规划将全镇分为一个中心镇,六个重点中心村,六个中心村,六个基层村四个等级(详见村镇等级、人口规模、职能一览表)。

1、中心镇

中心镇指新集镇区。它由邢元、胡元、回民队、西门外、大王村、小王村、菜元、陈庄8个行政村及镇直单位组成,镇区1998年末总人口为6956人。

镇区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以加工业为主,另外镇区内集市贸易活跃,设有全镇最大的集贸市场,村民经商意识浓。以今后发展看,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增强经济发展的后续能力,使其成为带动全镇经济发展中心城镇。

2、重点中心村

规划重点中心村六个,它们为:埝头村(孙安屯村、孟辛庄村)、南庄(胡庄、王庄、刘苑庄)、张庄(李庄、刁庄)、达屯(大罗村)、中营(西营、东营)、行仁庄,规划将其确定为镇域的副中心。

3、中心村

中心村的发展充分考虑村庄的经济实力、区位条件、人口规模及公共设施的配套等因素。

规划中心村六个,包括东罗、姚营(二郎庙)、桥头、刘白塔、大掠马(小掠马)、荣村。中心村人口规模均在1000人以上,以便形成一定范围内的公共服务中心、就中心村的职能来看,它作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聚集地,又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接纳站,其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根据村庄现状情况和镇域生产力布局要求,规划将中心村的经济职能分为二种类型:第一种以种植业为主,第二种以养殖业为主。

4、基层村

基层村是农业人口的聚集地和定居场所,是从事农副业活动的基本单位,职能较为单一,以种植业为主。

规划设6个基层村。包括:西罗、龙湾、杜庄、芮庄、粟屯、任庄。

村镇等级、人口规模、职能一览表

(三)公共建筑项目位置

公共建筑项目的配置,主要是依据村镇的类别和层次,并充分发挥其地位职能的需要而定。公共建筑项目共设行政管理、教育机构、文体科技、医疗保健、商业金融和集贸设施6个类别,23个项目。由于基层村一般不设或只设简单的公共建筑,因此,除村委会外,对基层村不作应设项目的具体规定(见公共建筑项目设置一览表)。

村镇公共建筑项目配置一览表

注:表中—应设的级别;—可设的级别。

七、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基础设施是促进城镇经济腾飞,基础设施直接影响到区域投资环境,因此,应搞好区域内的交通运输、供电、邮电、通讯、给水、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一)公路 1、公路现状

镇域内现有四级公路两条:皇新路和新庞路,各村之间基本有村级道路相通,且多为土路,镇域内公路网尚不完善,道路等级较低,路况差。

2、公路规划

规划对皇新路和新庞路提高到三级公路标准,行车道宽度拓至7米。加强各村间的交通联系,实现村村通公路,等级为四级,路基宽度7m,行车道宽3.5m。

(二)给水、排水

逐步完善各村的供水管网,提高各村用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生活用水指标为:基层村90升/人·日,中心村100升/人·日,镇区和重点中心村综合用水指标取0.6万m3/万人·日。

加强各村排水设施建设,各村主要道路应修建排水管沟,采用雨污合流、重力自流排水。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镇域内的几条河道。

(三)电力 1、现状

镇域西中部荣村有35KV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9450KVA,现状电网供电可靠性差,10KV线路布局不合理,迂回线路多,导线截面小,供电不安全。

2、规划

改造35KV变电站,容量达到2×6300KVA,对10KV线路进行改造,各10KV分支加装断路器,减小停电面积,缩短停电时间。

(四)邮电通讯 1、现状

镇区现有邮政支局、电讯支局各一所。邮政局办理包裹、信件、汇兑业务。电讯局现交换机容量1000门,实装电话900门,电话普及率为2.1部/百人(镇域),邮电设备较落后,通信能力不足,影响对外通讯联系。

2、规划

逐步增加邮政支局业务范围和业务量。到规划期末,镇区和重点中心村电话普及率不低于20部/百人,中心村不低于15部/百人,基层村不低于10部/百人,,交换机容量达到11000门左右。

八、镇区建设规划

(一)现状概况及存在主要问题 1、自然条件

新集镇区位于镇域中部偏北,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氵句河从镇区北部流过,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春夏季主导风向偏东南风。

2、社会经济

新集镇区1998年在册人口6956人,其中农业人口6218人,非农业人口738人。镇区企业有三河市风动机械厂,风动工具厂、砂布厂、面粉加工厂等,已基本形成加工工业体系。

3、镇区现状建设情况

府前街及新庞路为镇区两条主轴线,一些公共设施均布置在路两侧。如镇政府及所属机构、供销社、小学、银行、农贸市场等及邮电支局、加油站等公用工程设施。镇区内坑塘较多,雨水靠自然地形排入坑塘、河渠,生产及生活污水排入沟、河。

4、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道路建设滞后城镇的经济发展,宅基地面积超标。

(2)穿过镇区的新庞公路宽度窄,两侧建设犬牙交错,影响城镇景观。 (3)基础设施缺口较大,给排水设施缺乏。

(4)绿地及环卫设施欠帐多,镇区环境质量较差,亟待改善。 (二)性质与规模 1、性质

镇区是镇政府所在地,镇域内行政机构、主要工业企业、商业网点、医

疗设施、文化教育等部门均设于此。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类设施的完善,其镇域中心作用将更加突出。

加工业是镇区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现已初步形成了加工工业体系。 新集镇地处香河、宝坻、三河交界处,交通较便利,区位条件较好,历史上人们经商意识较强。几年来,镇区围绕市场做文章,加强市场及商业服务设施建设,镇区的商贸职能日益增强。

综合上述分析,将镇区性质确定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加工工业和商贸为主的小城镇。

2、人口规模

1998年末,新集镇区人口6956人,其中农业人口6218人,非农业人口738人。考虑到今后劳动力的调整,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涌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及镇内工副业发展等因素,按照增长指数法,预测镇区人口:

镇区人口=现状人口×(1+平均综合增长率)规划年限

2005年近期规划人口=6956×(1+35‟)7=8880人,取9000人。 2010年远期规划人口=9000×(1+30‟)5=10433人,取11000人。 3、用地规模

镇区规划范围现状建设用地96.98公顷,人均139.4平方米。本着节约用地、合理使用土地,有利镇区发展的原则,根据《河北省村镇规划技术规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不超过140平方米,即建设用地不应超过154公顷。

(三)镇区用地发展方向分析

1、镇区北部及东北部有氵句河流过,形成自然门槛。

2、西部空地多,耕地少,本着节约用地、合理使用土地原则,西部具有开发潜力。

3、南部耕地多,因此控制向南发展。

综上所述,镇区的用地发展方向为:老镇区填空补齐,同时加强老镇区改造;重点向西发展新区。

(四)镇区主要用地规划

1、居住建筑用地

镇区现状居住建筑用地53.19公顷,占建设用地的51.3%,人均76.5平方米,住宅多为一层平房,住宅建设年代大多为70年代,质量一般。居住建筑用地院落占地面积大,浪费土地资源,配套设施缺乏,生活环境质量较差。

本期规划采取插建、成片改造和新区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力求创造布局合理、优美宜人的生活环境。针对不同地段情况采用不同建设方式:

(1)拆除现状建筑质量较差建筑,统一规划、统一设计。

(2)新建或质量较好建筑尽量保留,根据道路开通及用地布局,对其院落进行适当调整,并应符合河北省对村民宅基地的控制标准。

(3)新建村民住宅,宅基地应严格执行2.5分/户的标准,鼓励建设二层以上住宅。

(4)在镇区西部规划一片4-5层多层住宅用地,满足部分居民的需要。

2、公共建筑用地

(1)行政管理用地

现状行政管理机构有镇政府、税务所、派出所、法院等,主要分布在府前街两侧。现状行政办公用地1.23公顷,大约1.8平方米。

行政办公用地在保留现状基础上,将镇政府搬迁至镇区西部(府前街延伸段西侧),原用地仍为行政办公用地。规划建设时应注意体现行政办公建筑严谨、决策的形象。规划行政办公用地1.82公顷,人均1.7平方米。

(2)教育机构用地

镇区现有中、小学各一所,规划原则不增加中、小学数量,建议对中、小学进行改造,改为多层建筑,并在现新集小学内增加6班幼儿园。

(3)文体科技用地

镇区现状无文体科技用地。镇区西部规划集青少年之家、电影院为一体

的文体活动中心和集灯光球场、运动场、游泳池等设施的体育活动中心,丰富村民的文化娱乐和体育生活。

规划文体科技用地2.45公顷,人均2.22平方米。

(4)医疗保健用地

镇区现有医院一所,床位数20张,职工人数18人,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规划建议其提高医疗设施标准,其用地规模不变。另外,在镇区西部增设卫生所一处,占地0.2公顷。

(5)商业金融用地

现状商业金融用地多设在新庞路、府前街两侧,建筑质量及景观较差。规划在拓宽道路的基础上,继续保留并完善其商业中心职能。规划总用地7.86公顷,人均7.15平方米。

(6)集贸设施用地

镇区现有集贸市场一处,位于镇区西北部,以日杂品交易为主。规划将在原基础上扩大其用地规模并完善其市场设施。规划总用地3.68公顷,人均

3.35平方米。

3、工业用地

镇区内现状工业企业基本布置在新庞路两侧,总用地为5.84公顷,人均

8.4平方米。规划工业用地依托现状工业用地向西发展,形成西部工业组团,规划工业用地10.69公顷,人均9.7平方米。

4、仓储用地

镇区现有粮站一座,位于新庞路北侧,规划予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向西拓宽,扩大其用地规模。规划总用地1.89公顷在,人均1.7平方米。

5、对外交通用地

新庞公路是新集镇对外主要道路,为缓解交通压力,规划将红线宽度拓至16米,并新辟西环路、南环路,将其对外交通线路外引,以减少对外交通对内部的干扰。

规划在邮电局南侧建一座汽车站,占地0.3公顷。

6、道路广场用地

(1)道路规划

规划道路以现状为基础,本着满足交通,方便出行,减少拆迁的原则布置。

规划道路分四级。一级路为镇区主要道路,构成镇区路网的基本骨架,红线宽度24米;二级路为镇区次要路,沟通镇区各主要功能区,红线宽度16米;三级路为各街坊之间联系的通道,红线宽度为10米;四级路为入户路,宽度按6~8米控制。

规划道路红线要严格控制。路面可采用分期建设,先建车行道,其余可搞绿化或保留现状,街需要时拓宽。

(2)广场规划

规划在镇政府对面开辟一处广场,广场占地2100m2,以绿化、雕塑为主,供居民社交游憩之用。

7、绿化用地

绿地是体现城镇建设水平、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根据本镇的建设现状及自然条件,结合本镇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绿地规划,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互惠互利的共同空间——良好的绿地生态系统。

绿地规划主要利用现状坑塘,结合公共建筑用地和居住建筑用地布置。规划绿地面积为6.16公顷,人均绿地面积5.6平方米。

(1)规划结合氵句河进行泊河绿荫带建设,形成杨柳依依清水倒影的优美环境。

(2)在镇区西部及东部各建一座公园,占地分别为1.52公顷和1.04公顷。

(3)均匀布置了9处小游园,方便村民使用。

(4)生产防护绿地沿过境公路布置,工业小区与居住建筑用地间设置防

护绿带。

(五)镇区景观规划

城镇景观反映城镇的形象与特色,体现城镇的气质,反映了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及精神文明程度。城镇景观规划应抓住景观主体,着重从建筑物、构筑物、绿化建设入手,遵循历史延续的原则,个性表现原则,视觉和谐原则,追求人与自然共生,创造一个持续发展,环境优美,生机勃勃的生活空间。

1、氵句河景观带

该景观带以软质景观为主,强调流水、绿化、建筑小品、道路的有机协调,形成杨柳依依,倒影清清的优美风景带,成为人们闲暇之余游玩的好去处。

2、镇区主要轴线景观

新庞路和府前街是镇区主要景观轴线,也是该镇的对外窗口和景观规划的重点,这些地段规划设计从点到线到面均应充分考虑景观的要求,两侧建筑物在建筑高度、形式、色彩等方面应与道路、绿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错落有致,虚实对比的空间特征。

3、广场

广场是城镇居民公共交往的主要场所,也是城镇开敞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设计时应结合对面镇政府及其它行政办公用地,设计构思应主题明确,特色鲜明,将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融于其中,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交氛围。

4、标志性建筑物

对能代表镇区建设水平,在人们心目中形成鲜明印象的标志性建筑物如体育、文化设施、商业中心建筑、汽车站等,是人们定位、定向参照物,应具有个性和可识别性,建筑设计在形式、色彩等方面根据其功能特点,体现出不同风格,如体育建筑应体现刚劲挺拔,流畅,蓬勃向上的轻快明朗的印象。文化娱乐建筑要求色彩丰富,造型活泼,给人以欢乐气氛。

5、小品、市政设施、广告牌设计

路灯、垃圾桶、广告牌、公厕、宣传橱窗是镇区中心必不可少的,而且都布置在人流较集中地段,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其选址、建筑设计、色彩等要精心设计,达到既实用又美观的效果。给居民树立一个良好印象。小品设置应结合居民文化层次、受好、空间特征选有和适合的材料,小品的形式与内容应与周围环境协调,相得益彰形成有机整体。

6、环境

沿主要道路两侧围墙应全部采用透空式,建筑应至少退后红线3米。结合公共建筑的布局,应多设置小型绿地等游憩设施,以创造丰富的街道空间。

九、镇区专项规划

(一)环境保护

镇区污染源主要有污水、噪声和粉尘。污水订由镇区二、三类工业排放的污水和居住生活污水,噪声主要是过境车辆穿越镇区产生。

1、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控制环境污染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

2、治理目标

(1)噪声白天控制在55分贝以下,夜间控制在45分贝以下;

(2)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GB3095-96);

(3)生活饮用水标准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96)。

3、治理措施

(1)开辟新环路,将过境交通引出。

(2)改进生产工艺,优先发展无污染和少污染工业。

(3)提倡集中供热,减少高污染燃料用量。

(4)加强镇区绿化,工业小区与居住组团之间设置防护绿带。

(5)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

(二)环卫设施

1、在镇区设置两座封闭式垃圾转运站,每处占地100平方米,与周围建筑物间距不小于5米。居住建筑用地内应设置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

2、镇区主要道路、广场、市场用地等应设置公共厕所。主要道路和繁华地段设置间距为300~500米,一般道路设置间距700~800米。

3、主要道路设置果皮箱。繁华地段设置间中工业区50米,一般地段设置间距为50~80米。

(三)抗震防灾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河北省地区)新集镇属Ⅶ度区。 规划措施:

1、镇区内各类设施的建设应按Ⅶ度设防,镇政府、医院、通讯、交通供水等生命线工程应提高一级,按Ⅷ度设防。

2、主要疏散道路的宽度应满足抗震要求,大型的公共建筑要留出一定集散场地。

3、镇区内绿地、广场、学校操场、停车场等是震时居民避难主要场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占用。避难所按国家规划取2.5m2/人,共需2.75公顷,镇区绿地面积即可满足要求。

4、应加强震时次生灾害源的管理。

5、加强宣传教育,普及抗震知识,增强防灾意识和能力。

(四)防洪

1、主要河流概况

氵句河在镇区北部流过,氵句河河底纵坡1:7000,平均河槽宽度50-70米,年平均流量11.9立方米/秒,但由于河道多年未疏竣,两侧树木丛生,水流不畅,存有险工地段,洪水对沿岸仍有一定威胁。

2、防洪规划

防洪依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防洪标准:防洪标准采用20年一遇设防,50年一遇校核。

3、工程措施

(1)完善镇区排水体系。

(2)加强河流治理,严禁向河内倾倒垃圾。

(3)加强河、沟、渠的建设。

十、镇区工程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供水现状

新集镇现状供水采用水源井直供。给水系统不完善,缺乏统一设计。水质、水量、水压均不能够完全保证。用水高峰时,给居民生活造成不便。同时,地下水的开采也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集中管理。

考虑到镇区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给水系统,满足居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用水量预测

镇区用水量预测分为四部分,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消防用水量、未预见及管网漏失量。用水量预测见下表。

3、给水系统规划

(1)配水厂规划

规划建配水厂一座,供水规模6000m3/d,占地0.6公顷,位于镇区西部,水源取自地下水,水源地待进一步勘测后再确定具体位置及出水规模。

(2)供水管网规划

本次规划管网布置采用环枝结合,中心区主要地区采用环状网,局部边缘地区辅以枝状管。考虑到本镇的经济条件,管网建设可分期完成,近期先敷设主干管,随着发展的需要经济条件的成熟,再逐步连接成环状。管网应满足最不利点自由水压不低于24米。

4、原则及建议

(1)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适当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对于农业牲畜用水以及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应优先考虑地表水。

(2)加强地下水资源补给,严防水源污染,限制发展重污染企业,水源

防护要严格执行GB5749-85关于水源卫生防护要求。

(3)增强节水意识,加强用水管理,尤其注意农业节水。

(二)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现状

镇区内现状多坑塘,北侧有氵句河流过,为镇区排水提供了方便。镇区内现状基本无排水设施,排水多沿地形自然排放,污废水的乱排放给镇区环境及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2、排水体制

规划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3、排水量估算

(1)污水量

污水量采用给水水量的80%,为0.46万m3/d。

(2)雨水量

雨水量计算采用北京市暴雨强度公式:

2001(1+0.811LgP) q=————————— (t+8)0.711

Q=ΨqF(升/秒)

式中:

P——重现期,取0.5年

Ψ——径流系数,取0.5

F——管道汇水面积(ha)

q——暴雨强度(L/s·d)

Q——雨水流量(L/s)

t——汇水时间(min)

4、排水系统规划

(1)污水系统

(升/公顷·秒)

本次规划拟在镇区东北沿河建污水处理厂一座,处理规模5000m3/d,占地0.5ha。

污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管道布置力求简捷,避免递坡,以减少管道埋深。

(2)雨水系统

雨水管布置应结合地形,按照就近排放的原则布置。对镇内河流、坑塘等受水体进行清挖疏通,保证排水顺畅。雨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

(三)电力工程规划

1、供电负荷预测

镇区人均综合用电指标取800W/人,2010年规划人口11000人,则总用电负荷0.88万KW。

2、10KV线路设置

10KV线路沿道路敷设,设在人行道上,主要道路采用埋地电缆,次要道路可采用架空线路。(位置见图)

3、配电变压器及低压线路的设置

用电负荷较大的用户可设专用变压器,负荷不大的用户由公用变电器供电。公用变压器由供电部门统一规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公用变电器可设在室内。

为了供电安全,低压线路应逐步推广使用单相三线或三相五线制。

(四)邮电、通信工程规划

1、邮电通信现状

新集镇区同有邮政支局及邮电支局各一座。邮政支局功能包括函、包、汇,交换机容量1000门,实装电话900门,全镇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电话。

2、邮电发展规划

(1)用户预测

规划2010年电话普及率达到20部/百人,实装按80%计,交换机容量为

4500门。

(2)邮电工程规划

①增加交换机容量,远期规划镇区交换机容量达到5000门。

②完善用户线路,新建、扩建道路两侧的主干电缆和配电线路,采用地下电缆敷设,对主要道路及对环境要求高的街区采用电缆敷设。

③新建邮政网点四处,在繁华地段设置一定数量的报刊亭、信箱、信筒等以方便居民生活。

④完善镇区有线电视系统,大力发展有线用户,实现有线电视信号传输光缆化,远期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0%。

(五)燃气工程规划 1、供气原则

(1)优先满足城镇居民生活用气。

(2)尽量满足供气范围内各类公建用户用气需要。 (3)工业用户自行解决。 2、气源

现状本镇居民用气为瓶装液化石油气,规划气源仍采用液化石油气。 3、耗气定额及供应规模 (1)居民耗气定额

本规划中居民用户的液化气定额取15公斤/户·月。 (2)公共建筑用户的耗气定额 本次规划取居民生活耗气的15%。 (3)气量分配

因公建占居民用气的15%,所以居民生活用气/公建用气=87/13 (4)气化率

综合种种因素,取气化率为90%。 (5)供应户数

2010年,本镇规划人口11000人,每户按3.5人计算,则气化户数为:(11000×90%)/3.5=2828户。

(6)供气规模 ①②年耗气量

G=15×2828(1+15%)×12=585396kg/年=585吨/年。 日供气量

G日=G(ψ1k1+ψ2k2)/365 ψ1=87% ψ2=13%

k1=1.3 k2=1.2

G日=2.06吨/日 4、供应系统

规划建立两处液化石油气瓶站,其占地约200m2左右,供周围用户灌瓶,方便居民生活。

(六)管线综合规划

本次规划共涉及五种管线,分别为给水管线、污水管线、雨水管线、电力管线、电信管线。其中给水、污水、雨水采用管道敷设,电力、电信线在主要道路下采用地下电缆敷设,在次要道路及对环境要求不高的街道可采用架空布设。按从建筑物到道路中心线的方向,各管线布道路上位置为

西北

东南

①电信线 ②给水管

①电力线 ②污水管 ③雨水管

各管线应尽量布置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管线位置发生矛盾时,应按下列原则处理:

①压力管线让动力自流管线; ②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

③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④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十一、镇区规划区界定

根据《河北省建委关于界定城市规划区的意见(1990年5月20日)》精神,镇区规划区的界定应满足远景需要,兼顾乡、村行政区划界线的完整,重要的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均应划入镇区规划区界定范围内。

据此,将新集镇区所辖的八个行政村划为镇区规划区范围。

十二、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一)近期建设规划原则

1、以远期规划为目标,考虑近期建设的现实性和可能性,为实现远期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集中、紧凑地滚动发展。做到既节约建设投资,又保证镇区建设的完整性。

3、正确处理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的关系,注意挖潜改造,提高土地利用率。

4、搞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改善环境质量和居住条件。 (二)近期建设重点 1、道路

(1)拓宽新庞路至16米,拓宽府前街至24米,并向西延伸。 (2)开辟西环路、南环路及打通政府西侧道路。 2、新建镇区西部多层住宅。改造镇区中部村民住宅。 3、改造府前街及新庞路两侧商业服务建筑。 4、改造小学,建设文体设施。 5、建设西部工业小区。

6、结合坑塘、水面建设中部和西部公园。 7、建设集贸市场。

镇区用地计算平衡表

附表1

注:镇区现状人口6956人,2010年规划人口11000人。

主要用地构成比例表

目 录

一、现状概况„„„„„„„„„„„„„„„„„„„„„„1 二、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1 三、规划期限„„„„„„„„„„„„„„„„„„„„„„2 四、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2 五、镇域生产力布局„„„„„„„„„„„„„„„„„„„4 六、村镇体系规划„„„„„„„„„„„„„„„„„„„„4 七、镇域基础设施规划„„„„„„„„„„„„„„„„„„7 八、镇区建设规划„„„„„„„„„„„„„„„„„„„„9 九、镇区专项规划„„„„„„„„„„„„„„„„„„„„15 十、镇区工程规划„„„„„„„„„„„„„„„„„„„„17 十一、镇区规划区界定„„„„„„„„„„„„„„„„„„23 十二、镇区近期建设规划„„„„„„„„„„„„„„„„„23

附表1 镇区用地计算平衡表 附表2 主要用地构成比例表

三河市安平镇村镇规划

纲 要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


相关文章

  •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关于发布<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的通知建村[2000]36号 日期:2006-04-2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小城镇健 ...查看


  •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情况的说明
  • 关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情况的说明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 (2011年1月5日) 同志们: 受县委常委会委托,我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纲 ...查看


  • 两碗乡的三大优势和三大资源
  • 迎接上级领导检查的汇报提纲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不辞辛劳来到我们两碗乡检查指导工作,我们感到无比的荣幸和光荣.机会难得,我把我乡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等向你们做一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两碗乡国土总面积122.28平方千 ...查看


  • 2011年诸暨市政府工作报告
  • 2011年2月15日在诸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钱三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同时市政府制定了<诸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各位代表对报告和纲要(草案 ...查看


  • 赵集镇中心小学体育活动课计划及实施方案
  • 赵集镇中心小学课外体育活动 计划及实施方案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 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贯彻"一切为了学生 ,健康第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 ...查看


  • 汉中城市总体规划
  • 汉中城市总体规划 前言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地建市,相应城市范围扩大,城市在市域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产也发生了变化.省委.省政府对汉中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十分重视?1996年时任陕西省省长程安东在汉中考 ...查看


  • 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
  • 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 1 总 则 1.0.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与<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查看


  • 乡镇科协工作计划
  • 篇一:乡镇科协工作计划 20XX年的科技工作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认真贯彻党的XX大.XX届X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全面进步.主要做好以上几项工作: ...查看


  • 县人大学前教育调研汇报材料
  • 县人大学前教育调研汇报材料 西营镇人民政府 (2012年4月1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你们好!欢迎你们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就全镇学前教育工作向各位领导.代表作以简要汇报,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西营镇共辖10个行政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