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形象分析

人人都是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多重形象分析

就算你没有阅读过《哈姆雷特》原文,那么你一定听说过“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俗语。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理解的一个哈姆雷特形象,的确,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将哈姆雷特这个形象塑造的十分饱满,诸个角色展现的也淋漓尽致。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是能在不知不觉间将读者带入到文章所描写的境界中去,《哈姆雷特》亦是,复仇者、思考者、恋爱者、悲伤者、责任者„„读者总能从他身上找到契合自己性格的某点特征。

哀悼者

我们每天都在被形形色色的困难绊住脚步,有些人称此为“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而在戏剧中冲突需要被放大,于是哀悼者的形象就这样独立凸显出来。

命运带给哈姆莱特的创伤是致命且逐步的。父亲的突然死去是年轻的丹麦王子哀痛的开端,而更让他失望的是母亲竟然“这样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乱伦的衾被”(第一幕第二场),这么快走进了叔父的怀抱。这时的哈姆雷特虽然哀伤失望,但还未流露出对命运的怨恨,与鬼魂的对话将王子的愤怒带到最顶峰。鬼魂极力向他描述了地狱的恐怖煎熬,并且告知了事情的真相。这时的哈姆雷特才恍然大悟命运给了他当头一棒。命运的不公使他充满义愤,"去,去,你娼妇一样的命运!天上的诸神啊!剥去她的权力,不要让她僭窃神明的宝座",借伶人之口,哈姆雷特对命运进行了有力的控诉。

但变故带来的并不只有义愤,内心的空虚与艰难大概只有王子自己知道。“在这一种抑郁的心境之下,仿佛负载万物的大地,这一座美好的框架,只是一个不毛的荒岬;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篷,这一个点缀着金黄色的火球的庄严的屋宇,只是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心境决定眼界,内心充满哀伤的哈姆雷特王子已经看不到任何美好的事物。在悲伤气氛的笼罩之下,王子强有力的心境叙述不仅是对死者的哀悼,更是对不公命运的哀悼。哀悼我曾经美好的生活,哀悼我失去的天真品行。

当你感怀春秋时,哈姆雷特的台词无疑是你心灵的写照,明明是那么痛彻心扉,却万万不能抵抗,只有那酣畅淋漓批判不公的台词才也许能真正契合你的心灵。

恋爱者

在一部以复仇为主体的悲剧中,如果缺少了悲伤的爱情,就像大河没有了分支,还是那么壮阔却多了些单调。

在剧本的前两幕中,作者并没有直接描述作为恋爱者的哈姆雷特的感情,而是通过雷欧提斯和波洛涅斯分别与奥菲利亚的对话中,展现了一个真诚、热烈、专一的恋爱者形象。“父亲,他最近曾经屡次向我表示他的爱情。”“他差不多用尽一切指天誓日的神圣的盟约,证实他的言语。”(第一幕 第三场),如果一切都没有发生,哈姆雷特的爱会依然那么纯净。在一场波洛涅斯刻意安排的会面中,多疑的哈姆雷特确定他们的谈话正在被人监听,但当他问波洛涅斯在哪时,奥菲利亚的回答使哈姆雷特真正失望。“在家里,殿下。”(第三幕第一场),多么讽刺,生命里最重要的两个女人,一个背叛父亲不顾伦理,一个虚伪无情不顾往昔,“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被背叛的痛苦和必须报仇的现实不得不逼迫哈姆雷特隐藏爱情,“我没有爱过你。”,“进尼姑庵去吧!”,狠心地说出无情的语言,谁说王子的内心没有流血呢?感情不是闸刀,怎能说关就关,但在责任面前,但在复仇面前,王子选择了隐忍。可谁料奥菲利亚终究是成为了复仇的牺牲者,明镜的水流成了美丽姑娘的最后归宿。爱人的死使哈姆雷特终于正视自己的感情,“我爱奥菲利亚。四万个兄弟的爱合起来也抵不过我对她的爱。”他们原本纯洁的爱情由于时事的逼迫,人性弱点的暴露而凋零,

作为爱情者的哈姆雷特是失败的,在爱情与复仇面前他犹豫过矛盾过,最终敌不过仇恨的力量。你是否也曾如哈姆雷特般激情过、憧憬过、失望过„„这是爱情带给我们的感受。

复仇者

一个以复仇为主线的故事,主人公不仅是复仇者。遭遇变故后的哈姆雷特,一方面坚定信念要报仇,一方面却平凡抱怨着命运的不公。“丹麦是一所牢狱。”它锁住了生活的轨迹,成为了命运的侩子手。然而,背负着复仇大任的哈姆雷特显然不适合拥有这样的情绪,人类不能使他发生兴趣,“却像一个下流的女人似的,只会用空言发发牢骚。”。于是,他开始变的激进了,“生存还是毁灭”,对于命运哈姆雷特选择了最极端的两种方式,非此即彼完全没有调和的可能。在现实的摧毁下,哈姆雷特陷入了近似疯狂的自我世界中,命运已使他失去耐心,在一定程度上讲,哈姆雷特的复仇行动就是反抗命运,反抗那个给他、给世界上带来苦难的、不可抗拒的命运。如若将全文的基调定为对命运的反抗,哈姆雷特的悲剧就是注定的,而事实也如此。

借装疯和演戏,哈姆雷特开始了他的复仇之旅。不可怀疑装疯是一种很好伪装自己的方式,疯疯癫癫的哈姆雷特不仅将自己遭遇打击后悲伤的形象突显出来,更是向世人暗示公共政治的舞台上自己已构不成任何威胁,由此打消敌人的戒心。可坏就坏在“疯过了头”,也许藏在内心的悲愤已抵挡不住外表的伪装,反而引起了敌人的警惕。装疯失败,但戏中戏的完美演绎成功刺激了克劳狄斯,哈姆雷特迎来他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哈姆雷特终究又败给了命运,他认为上天无法判清善恶,骨子里犹豫清高的人文主义思想使他错失良机。

在剧目最后一场,命运终究是青睐了我们的主人公。哈姆雷特无意中发现克劳狄斯要谋害他的阴谋诡计,愤怒的王子终于报仇成功了么?也许是的,克劳狄斯终于死在了自己的剑下;也许不是,母亲和自己也一并死去了。思想为大的哈姆雷特终究是没有“逃”过命运,海上之旅消除了他的愤世嫉俗,但他认为自己的重生是命运使然,一切皆在天命。“准备好就是了。”王子也许预想过他的结局,准备好,剩下的就是听天由命了。从这种悲观的情绪中我们不难发现,哈姆雷特已对自己彻底绝望,只能听任天命。

我们也曾想过拔剑直指慷慨激昂,我们也曾想过乘风破浪挥斥方遒,当内心的火焰被现实无情熄灭时,当高昂的斗志被冰冷的海水狠狠拍打,听天有命成了我们最后的希望。

无疑,在哈姆雷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都是负面的自己,情绪低落哀悼生活、感情受挫绝望现实、斗志失败归结命运„„他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了人性的灰色面,当我们面对这面镜子,当我们批判镜子里的哈姆雷特时,我们会豁然清醒,看,这不也是我自己?知荣辱,明得失,哈姆雷特告诉我们这才是真正的自己。

人人都是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多重形象分析

就算你没有阅读过《哈姆雷特》原文,那么你一定听说过“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俗语。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理解的一个哈姆雷特形象,的确,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将哈姆雷特这个形象塑造的十分饱满,诸个角色展现的也淋漓尽致。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是能在不知不觉间将读者带入到文章所描写的境界中去,《哈姆雷特》亦是,复仇者、思考者、恋爱者、悲伤者、责任者„„读者总能从他身上找到契合自己性格的某点特征。

哀悼者

我们每天都在被形形色色的困难绊住脚步,有些人称此为“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而在戏剧中冲突需要被放大,于是哀悼者的形象就这样独立凸显出来。

命运带给哈姆莱特的创伤是致命且逐步的。父亲的突然死去是年轻的丹麦王子哀痛的开端,而更让他失望的是母亲竟然“这样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乱伦的衾被”(第一幕第二场),这么快走进了叔父的怀抱。这时的哈姆雷特虽然哀伤失望,但还未流露出对命运的怨恨,与鬼魂的对话将王子的愤怒带到最顶峰。鬼魂极力向他描述了地狱的恐怖煎熬,并且告知了事情的真相。这时的哈姆雷特才恍然大悟命运给了他当头一棒。命运的不公使他充满义愤,"去,去,你娼妇一样的命运!天上的诸神啊!剥去她的权力,不要让她僭窃神明的宝座",借伶人之口,哈姆雷特对命运进行了有力的控诉。

但变故带来的并不只有义愤,内心的空虚与艰难大概只有王子自己知道。“在这一种抑郁的心境之下,仿佛负载万物的大地,这一座美好的框架,只是一个不毛的荒岬;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篷,这一个点缀着金黄色的火球的庄严的屋宇,只是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心境决定眼界,内心充满哀伤的哈姆雷特王子已经看不到任何美好的事物。在悲伤气氛的笼罩之下,王子强有力的心境叙述不仅是对死者的哀悼,更是对不公命运的哀悼。哀悼我曾经美好的生活,哀悼我失去的天真品行。

当你感怀春秋时,哈姆雷特的台词无疑是你心灵的写照,明明是那么痛彻心扉,却万万不能抵抗,只有那酣畅淋漓批判不公的台词才也许能真正契合你的心灵。

恋爱者

在一部以复仇为主体的悲剧中,如果缺少了悲伤的爱情,就像大河没有了分支,还是那么壮阔却多了些单调。

在剧本的前两幕中,作者并没有直接描述作为恋爱者的哈姆雷特的感情,而是通过雷欧提斯和波洛涅斯分别与奥菲利亚的对话中,展现了一个真诚、热烈、专一的恋爱者形象。“父亲,他最近曾经屡次向我表示他的爱情。”“他差不多用尽一切指天誓日的神圣的盟约,证实他的言语。”(第一幕 第三场),如果一切都没有发生,哈姆雷特的爱会依然那么纯净。在一场波洛涅斯刻意安排的会面中,多疑的哈姆雷特确定他们的谈话正在被人监听,但当他问波洛涅斯在哪时,奥菲利亚的回答使哈姆雷特真正失望。“在家里,殿下。”(第三幕第一场),多么讽刺,生命里最重要的两个女人,一个背叛父亲不顾伦理,一个虚伪无情不顾往昔,“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被背叛的痛苦和必须报仇的现实不得不逼迫哈姆雷特隐藏爱情,“我没有爱过你。”,“进尼姑庵去吧!”,狠心地说出无情的语言,谁说王子的内心没有流血呢?感情不是闸刀,怎能说关就关,但在责任面前,但在复仇面前,王子选择了隐忍。可谁料奥菲利亚终究是成为了复仇的牺牲者,明镜的水流成了美丽姑娘的最后归宿。爱人的死使哈姆雷特终于正视自己的感情,“我爱奥菲利亚。四万个兄弟的爱合起来也抵不过我对她的爱。”他们原本纯洁的爱情由于时事的逼迫,人性弱点的暴露而凋零,

作为爱情者的哈姆雷特是失败的,在爱情与复仇面前他犹豫过矛盾过,最终敌不过仇恨的力量。你是否也曾如哈姆雷特般激情过、憧憬过、失望过„„这是爱情带给我们的感受。

复仇者

一个以复仇为主线的故事,主人公不仅是复仇者。遭遇变故后的哈姆雷特,一方面坚定信念要报仇,一方面却平凡抱怨着命运的不公。“丹麦是一所牢狱。”它锁住了生活的轨迹,成为了命运的侩子手。然而,背负着复仇大任的哈姆雷特显然不适合拥有这样的情绪,人类不能使他发生兴趣,“却像一个下流的女人似的,只会用空言发发牢骚。”。于是,他开始变的激进了,“生存还是毁灭”,对于命运哈姆雷特选择了最极端的两种方式,非此即彼完全没有调和的可能。在现实的摧毁下,哈姆雷特陷入了近似疯狂的自我世界中,命运已使他失去耐心,在一定程度上讲,哈姆雷特的复仇行动就是反抗命运,反抗那个给他、给世界上带来苦难的、不可抗拒的命运。如若将全文的基调定为对命运的反抗,哈姆雷特的悲剧就是注定的,而事实也如此。

借装疯和演戏,哈姆雷特开始了他的复仇之旅。不可怀疑装疯是一种很好伪装自己的方式,疯疯癫癫的哈姆雷特不仅将自己遭遇打击后悲伤的形象突显出来,更是向世人暗示公共政治的舞台上自己已构不成任何威胁,由此打消敌人的戒心。可坏就坏在“疯过了头”,也许藏在内心的悲愤已抵挡不住外表的伪装,反而引起了敌人的警惕。装疯失败,但戏中戏的完美演绎成功刺激了克劳狄斯,哈姆雷特迎来他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哈姆雷特终究又败给了命运,他认为上天无法判清善恶,骨子里犹豫清高的人文主义思想使他错失良机。

在剧目最后一场,命运终究是青睐了我们的主人公。哈姆雷特无意中发现克劳狄斯要谋害他的阴谋诡计,愤怒的王子终于报仇成功了么?也许是的,克劳狄斯终于死在了自己的剑下;也许不是,母亲和自己也一并死去了。思想为大的哈姆雷特终究是没有“逃”过命运,海上之旅消除了他的愤世嫉俗,但他认为自己的重生是命运使然,一切皆在天命。“准备好就是了。”王子也许预想过他的结局,准备好,剩下的就是听天由命了。从这种悲观的情绪中我们不难发现,哈姆雷特已对自己彻底绝望,只能听任天命。

我们也曾想过拔剑直指慷慨激昂,我们也曾想过乘风破浪挥斥方遒,当内心的火焰被现实无情熄灭时,当高昂的斗志被冰冷的海水狠狠拍打,听天有命成了我们最后的希望。

无疑,在哈姆雷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都是负面的自己,情绪低落哀悼生活、感情受挫绝望现实、斗志失败归结命运„„他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了人性的灰色面,当我们面对这面镜子,当我们批判镜子里的哈姆雷特时,我们会豁然清醒,看,这不也是我自己?知荣辱,明得失,哈姆雷特告诉我们这才是真正的自己。


相关文章

  • 马兰:论莎士比亚研究的基本方法
  • 莎士比亚研究在整个外国文学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就研究成果的数量而言,它在作家作品研究中几乎是首屈一指的.纵看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在数以百计的论文著作中,虽有一些精品上品,但从整体上看,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尚嫌不足.莎士比亚研究的深度开挖和 ...查看


  •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
  • 内蒙古科技大学 外国文学史作业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 张文 0969150202 2011/11/6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代表剧作,创作于1601年.剧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对谋杀他的父亲.骗娶 ...查看


  • 外国文学人物形象
  • 1.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 一.堂吉诃德是一个脱离现实.耽于幻想.行动盲目的这样一个人.他因读骑士小说入了迷而想入非非,丧失了基本的理性.他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无视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时代. 二.堂吉诃德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痛恨 ...查看


  • 哈姆雷特在我心目中始终是一个英雄
  • 哈姆雷特在我心目中始终是一个英雄,一个充满了悲剧美的英雄. 悲剧具有一种深刻的美,悲剧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不只是为了赢得人们一掬同情的眼泪,而是要通过悲剧产生.发展.结局的整个过程唤起人们对生命意义的严肃思索. 悲剧的前提是人的巨大痛苦.不 ...查看


  • [西方文学经典]
  • 第二讲 古代希伯来文学--<圣经·旧约>与宗教人本意识 --通过<圣经>对西方文化影响最大的东方文学 第一节 古代希伯来历史文化 第二节 <旧约>--古代希伯来文学代表 第三节 "两希" ...查看


  • 编导艺考影视作品分析
  • 编导艺考影视作品分析范文(1) --<哈姆雷特> 在西方文学史上,只有很个别的作家有资格被这样评论:如果没有他,整个文学将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莎士比亚无疑是其中最有资格的一个. 历史剧(共10部) :<约翰王>.< ...查看


  • 外国文学史考试题
  • ?考试必备 第一章 古代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荷马史诗"两部作品的篇名是( ). A.<伊利昂纪>.<俄底浦斯王> B.<美狄亚>.<奥德修纪> C.<伊利昂 ...查看


  •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解读奥菲利亚
  • 摘 要:奥菲利亚在<哈姆雷特>中基本上被认为是一个没有声音的人物,她一直在父亲严格的要求下,保持着温顺的一面,从不懂得反抗.然而,她的死亡却向我们揭示她所不为人知的一面,她的反抗性.本文以佛洛依德的人格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奥菲利 ...查看


  • 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形象的悲剧效果云得煜
  • 文学自由谈 XINWENAIHAOZHE·20113(下半月) <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形象的悲剧效果 □云得煜 摘要:奥菲利亚是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的小角色,然而没有她的存在,<哈姆雷特>的悲剧因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