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形象的悲剧效果云得煜

文学自由谈

XINWENAIHAOZHE·20113(下半月)

《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形象的悲剧效果

□云得煜

摘要:奥菲利亚是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的小角色,然而没有她的存在,《哈姆雷特》的悲剧因素便有了逻辑漏洞。她作为一个小角色在剧中起支点作用。本文将从情感悲剧、理想悲剧、境遇悲剧、性格悲剧四个方面阐述这个作用。

关键词:奥菲利亚

哈姆雷特

悲剧支点

悲剧效果

哈姆雷特的悲剧不全在于奥菲利亚,因为奥菲利亚的作用“看上去”没有那么明显。在《哈姆雷特》剧中奥菲利亚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角色,但这一形象也是《哈姆雷特》诸多悲剧因素之一。她的眼睛清澈得如一泓潭水,她没有如苔丝狄梦娜那样爱的澎湃,但她却以淳朴又天然的魅力征服了哈姆雷特王子,使他难以自拔地爱上了她。可她仍然是藏在家长身后的雏儿,既向往爱情,又害怕父兄的责备。当剧中许多矛盾、隔阂产生的时候她是如何发挥支点作用的,笔者将从情感、理想、境遇、性格四个方面分析。

情感悲剧支点

纠结的感情。哈姆雷特王子在情感上是脆弱的,奥菲利亚的离开和死亡使他几近疯癫。哈姆雷特的装疯卖傻伺机报仇行为是理智的,复仇的压抑使他必须保持冷静,以至于后来奥菲利亚的误会使他更加“理智”。奥菲利亚对哈姆雷特失望了,心灰意冷了,她听从了父亲、兄长、王后、国王的“事实”,她相信“殿下,您的爱”已经随着王子的疯癫逝去了。可是谁知道哈姆雷特此时的痛苦,他爱奥菲利亚,“我爱奥菲利亚:四万个兄弟的爱合起来,还抵不过我对她的爱”。但他决不能暴露他是装疯的事实。可怜的王子内心积满了压抑,他开始发狂,他大声向奥菲利亚喊叫。可爱的奥菲利亚一直使王子心神荡漾着清波,如今却沉到了死亡的深渊。

爱情不能同复仇同盟。什么是爱情,是,这是一个问题,这个永恒的主题,说不完,道不尽。爱情,是一切激情中最高尚、最常胜的。但是,她征服世界的力量正在于她无限的宽宏大度中,在于她几乎不可思议的大公无私中,在于她热衷献身的轻生藐世中。她没有昨天,她也想不到明天……失望的爱情也会与死亡同盟。死亡是剥夺身心存在意义的刽子手。①对于奥菲利亚,哈姆雷特的疯令她失望,父亲的死使她疯,这些让她身心依靠的人离开了,她趋于死亡。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合理的矛盾冲突,读者和观众的感情波动了起伏了悲剧效果也就出来了。

哈姆雷特的负罪感。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灵魂》里是这样写的:

灵魂是存在的吗?

自我的永恒是人类的渴求,如果没有永恒的自我,造物主的全部成果,对他来说不过是个巨大的“有何用处”的问号。

借用此诗是为了说明灵魂可能存在于《哈姆雷特》中,当然这里的灵魂是指一种精神上的暗示,老国王对王子的暗示。《哈姆雷特》是莎剧第一大悲剧的原因就在于哈姆雷特的罪恶感被提升到了最高地步。一系列的惨剧在上演,然而最直接的悲剧感是:他间接或是直接地杀死了自己的情人奥菲利亚、岳父、大舅哥、叔父甚至是母亲。这些死者与主人公形成的是必然的伦理圈箍(亲情、友情、爱情),他们之间所发生的这一切直接支撑了《哈姆雷特》的悲剧效果。

理想悲剧支点

王子的理想悲剧。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历来的评论家也一个个在各自的心目中塑造着不同面貌的哈姆雷特的形象。弗洛伊德学派用他们的性心理学说来给哈姆雷特作心理诊断,在他所尊敬、所崇拜的父王身上,哈姆雷特看到了人的仪态品德最高贵的一面。当他在寝宫里毫不留情地责问再婚的母后时,指给她看父王的画像,再一次热烈赞美道:

你瞧这一个人的容颜,多高雅庄重,长着太阳神的卷发,天帝的前额;叱咤风云的战神的威武的双眼……十全十美,就仿佛每一位天神都亲手打下印记,向全世界昭示:这才是男子汉!

哈姆雷特本是一个感情丰富的青年,更是陶醉在一个美丽的梦想中:有那么一天,他也将成为一个成熟、完美的男子汉,像他的父王那样,而且将继承他父亲的大业,也将成为丹麦英明威武的国王。那时候,他温柔纯洁的情人奥菲利亚就是他的美丽的王后。他们俩将像父王和母后那样相亲相爱、形影不离。在他美好的梦幻中,他把自己和他所崇拜的父王合二为一,而在母后的娇小的形象里,他看到了自己的恋人的倩影。谁想到父亲暴死,紧接着这晴天霹雳,母亲又随即再嫁,这天旋地转般的人生变故,把他震得心都碎了,美好的、温馨的青春梦想全部破灭了,只剩下辛酸的回忆不断地在他脑海里翻腾着:

短短一个月,她直哭得泪人一般,给我那可怜的父亲去送葬,她脚下穿的那双鞋还一点都没旧呢———哎吆,她就———老天呀,哪怕无知的畜生也不会这么就忘了悲痛……她就改嫁了———无耻啊,迫不及待!急匆匆地,一下子钻进看乱伦的被子!

他跟好友霍拉旭提到这回事,那讽刺的尖酸辛辣,已近乎现代的“黑色幽默”了:“葬礼上吃剩的凉了的烤猪肉,就端上了吃喜酒的筵席。”葬礼,婚礼,前后相隔只短短两个月,已

144

XINWENAIHAOZHE·20113(下半月)

文学自由谈

怕世事的难测。她有着和哈姆雷特一样犹疑的毛病。

叫人寒心了,经过他的“剪接”,呈现出葬礼和婚礼,双双同时进行的一幅荒诞的画面!

奥菲利亚的理想悲剧,她心中总有期望的白马王子的。人生中美好的事情没有出现,却是一连串的噩耗,这些变故的发生使她蒙了、呆了、手足无措,以致当池中的水湿了她的裙子她都不知道。最终,奥菲利亚也疯癫了,她的疯癫不像哈姆雷特的疯癫那样黑暗、那样忧郁阴沉,它飘忽不定,仿佛在抚慰着她,她生病的头脑周围荡漾着甜美的歌曲,她柔和的声音完全融化在歌曲里,花朵接着花朵穿插在她全部的思想中。她吟唱着,编织着花冠装饰她的前额,笑着她那灿烂的微笑,可怜的孩子啊!……

“她到了那里,爬上横跨的枝丫,去套上花冠,邪恶的枝条折断了,把她连人带花,一块儿抛到呜咽的溪流里,她的衣服张开了,把她美人鱼一样地托在水面上,她还断续地唱些古老的曲调,一会儿她的衣裳泡水泡重了,把她从轻妙的歌唱中拖下泥浆里死了。(第四场,第七场)⑤

她的那些理想随着她一起沉到了水底。爱人都去了,对哈姆雷特来说他的理想也不可能实现了。

境遇悲剧支点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者的典型。此前的哈姆雷特是一个在人文主义思想策源地的威登堡大学学习的快乐王子,他对人类充满了理性的信念:“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能力!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⑥可是世界倏然改观,使他甚至左右不了生存和死亡。人世的苦难已经使哈姆雷特深深地陷入悲凉、忧郁中,谁知还有更加残酷的谋杀阴谋,使哈姆雷特的信念受到致命一击,巨大的震惊和愤怒,使忧郁的王子从个人的痛苦中转到了更加深广的范围,使他意识到了“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在严峻的现实中,他自觉地担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哈姆雷特的复仇,不仅仅是遵照父命去杀死国王克劳狄斯的肉体,而是要消灭克劳狄斯所代表的黑暗社会。哈姆雷特的认识更加深广,但却陷入思考的怪圈中。在一个和自己的理想信念相背谬的社会里,“生存还是死亡”,这真是一个难以抉择的人生命题。他在沉思这个问题时主要有两点顾虑:其一,上帝禁止人类自杀;其二,人死之后并非“万事皆休”,也许会有“噩梦”出现。他面临的是空前的无奈感,以至于连生死都无法抉择了。

性格悲剧支点

德国人诺瓦利斯说过“性格就是命运”。角色的性格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性格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成功性格的人,一类是具有失败性格的人。但奥菲利亚介于二者之间,她默默地跟在父兄的身后,没有做出太大的举动去让别人发现她,然而看见她的人还是被她影响了。哈姆雷特在奥菲利亚身上看到了希望,但又不得不亲手捻灭这点希望。奥菲利亚原来只是笼中的黄莺,渴望放飞却又害

在哈姆雷特的眼里,奥菲利亚被分离出了两个化身,刚开始是一个十分娇小的、焕发着人性光芒的年轻单纯的人,这是王子认为最理想的女性。哈姆雷特,这个曾经以信仰为第一生命、爱情为第二生命的王子,深感人性的堕落使世界已经失去了光明,因此对爱情闭上了眼睛。从此,奥菲利亚在他眼里有了第二个化身,只是从感情的挫折中他放大了这个化身的缺点,“美丽可以使贞洁变得淫荡,贞洁却未必使美丽受它自己的感化”,“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

哈姆

雷特的这些话与其说是讲给奥菲利亚听的,不如说是讲给自己听的。他是在宣泄,将内心那么多对恶势力的僧恶、对人生的困惑、对人类的悲哀,一下子宣泄出来。

终于,在外界的众多压力下,奥菲利亚也疯了。尽管奥菲利亚美丽、天真、善良,但是封闭的生活使她失去了智慧和力量,甚至成了帮凶和刽子手。全剧中,莎士比亚做了一个很好的艺术安排,让受理智支配的王子装疯,使他陷入一个更为黑暗、更为阴郁的现实世界,而让完全丧失了理智的奥菲利亚真疯,使她借着疯癫逃避罪恶的现实世界,以及人文主义的嘲讽,在她虚无缥缈的迷宫中得到安慰、找到平衡,她似乎找到了现实中找不到的东西,然后含着微笑,唱着古老的爱情歌谣,从容、坦荡地走向了永恒。“永恒”是一条唯一和最后的路———死亡。

综上可知,奥菲利亚在全剧中的作用和地位可见一斑,虽然她本身不崇高,也不悲壮,但是她的出现却加剧了全剧的悲壮感。她从情感、理想、境遇、性格方面给哈姆雷特一个支点,从而使得哈姆雷特这一人物形象得以丰满,使得整个剧情多了扣人心弦的波纹和色彩,悲剧效果表现得相当淋漓。莎士比亚自身极爱这一角色,所以他用极其浪漫的笔墨,为她的死点缀上绚丽的鲜花、摇曳的垂柳、轻柔的歌声……但这一切无法掩盖死亡的阴影,反而更令人感到泪水的冰冷。

注年。

释:

①邢莉君:《莎士比亚四部悲剧中的死亡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9②维克多·雨果[法]:《威廉·莎士比亚》,团结出版社,2001年版,第190页。

③张沛:《哈姆雷特的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9页。④方平:《欧美文学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4页。⑤海因里希·海涅[德]:《莎士比亚的少女和妇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119~121页。

⑥莎士比亚[英]:《莎士比亚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33页。

——兼论哈姆雷特⑦罗文敏:《综观哈姆雷特性格延宕批评之得失—延宕之因》,《兰州交大学报》,2004(2)。

⑧莎士比亚[英]著,林兆华译:《哈姆雷特》剧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参考文献:

1.尼采[德]:《悲剧的诞生》,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年版。

——论哈姆雷特与奥菲利亚的爱情悲剧》,《外语教2.司微:《凋零的爱—学》,2004(25)。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

编校:赵

145

文学自由谈

XINWENAIHAOZHE·20113(下半月)

《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形象的悲剧效果

□云得煜

摘要:奥菲利亚是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的小角色,然而没有她的存在,《哈姆雷特》的悲剧因素便有了逻辑漏洞。她作为一个小角色在剧中起支点作用。本文将从情感悲剧、理想悲剧、境遇悲剧、性格悲剧四个方面阐述这个作用。

关键词:奥菲利亚

哈姆雷特

悲剧支点

悲剧效果

哈姆雷特的悲剧不全在于奥菲利亚,因为奥菲利亚的作用“看上去”没有那么明显。在《哈姆雷特》剧中奥菲利亚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角色,但这一形象也是《哈姆雷特》诸多悲剧因素之一。她的眼睛清澈得如一泓潭水,她没有如苔丝狄梦娜那样爱的澎湃,但她却以淳朴又天然的魅力征服了哈姆雷特王子,使他难以自拔地爱上了她。可她仍然是藏在家长身后的雏儿,既向往爱情,又害怕父兄的责备。当剧中许多矛盾、隔阂产生的时候她是如何发挥支点作用的,笔者将从情感、理想、境遇、性格四个方面分析。

情感悲剧支点

纠结的感情。哈姆雷特王子在情感上是脆弱的,奥菲利亚的离开和死亡使他几近疯癫。哈姆雷特的装疯卖傻伺机报仇行为是理智的,复仇的压抑使他必须保持冷静,以至于后来奥菲利亚的误会使他更加“理智”。奥菲利亚对哈姆雷特失望了,心灰意冷了,她听从了父亲、兄长、王后、国王的“事实”,她相信“殿下,您的爱”已经随着王子的疯癫逝去了。可是谁知道哈姆雷特此时的痛苦,他爱奥菲利亚,“我爱奥菲利亚:四万个兄弟的爱合起来,还抵不过我对她的爱”。但他决不能暴露他是装疯的事实。可怜的王子内心积满了压抑,他开始发狂,他大声向奥菲利亚喊叫。可爱的奥菲利亚一直使王子心神荡漾着清波,如今却沉到了死亡的深渊。

爱情不能同复仇同盟。什么是爱情,是,这是一个问题,这个永恒的主题,说不完,道不尽。爱情,是一切激情中最高尚、最常胜的。但是,她征服世界的力量正在于她无限的宽宏大度中,在于她几乎不可思议的大公无私中,在于她热衷献身的轻生藐世中。她没有昨天,她也想不到明天……失望的爱情也会与死亡同盟。死亡是剥夺身心存在意义的刽子手。①对于奥菲利亚,哈姆雷特的疯令她失望,父亲的死使她疯,这些让她身心依靠的人离开了,她趋于死亡。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合理的矛盾冲突,读者和观众的感情波动了起伏了悲剧效果也就出来了。

哈姆雷特的负罪感。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灵魂》里是这样写的:

灵魂是存在的吗?

自我的永恒是人类的渴求,如果没有永恒的自我,造物主的全部成果,对他来说不过是个巨大的“有何用处”的问号。

借用此诗是为了说明灵魂可能存在于《哈姆雷特》中,当然这里的灵魂是指一种精神上的暗示,老国王对王子的暗示。《哈姆雷特》是莎剧第一大悲剧的原因就在于哈姆雷特的罪恶感被提升到了最高地步。一系列的惨剧在上演,然而最直接的悲剧感是:他间接或是直接地杀死了自己的情人奥菲利亚、岳父、大舅哥、叔父甚至是母亲。这些死者与主人公形成的是必然的伦理圈箍(亲情、友情、爱情),他们之间所发生的这一切直接支撑了《哈姆雷特》的悲剧效果。

理想悲剧支点

王子的理想悲剧。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历来的评论家也一个个在各自的心目中塑造着不同面貌的哈姆雷特的形象。弗洛伊德学派用他们的性心理学说来给哈姆雷特作心理诊断,在他所尊敬、所崇拜的父王身上,哈姆雷特看到了人的仪态品德最高贵的一面。当他在寝宫里毫不留情地责问再婚的母后时,指给她看父王的画像,再一次热烈赞美道:

你瞧这一个人的容颜,多高雅庄重,长着太阳神的卷发,天帝的前额;叱咤风云的战神的威武的双眼……十全十美,就仿佛每一位天神都亲手打下印记,向全世界昭示:这才是男子汉!

哈姆雷特本是一个感情丰富的青年,更是陶醉在一个美丽的梦想中:有那么一天,他也将成为一个成熟、完美的男子汉,像他的父王那样,而且将继承他父亲的大业,也将成为丹麦英明威武的国王。那时候,他温柔纯洁的情人奥菲利亚就是他的美丽的王后。他们俩将像父王和母后那样相亲相爱、形影不离。在他美好的梦幻中,他把自己和他所崇拜的父王合二为一,而在母后的娇小的形象里,他看到了自己的恋人的倩影。谁想到父亲暴死,紧接着这晴天霹雳,母亲又随即再嫁,这天旋地转般的人生变故,把他震得心都碎了,美好的、温馨的青春梦想全部破灭了,只剩下辛酸的回忆不断地在他脑海里翻腾着:

短短一个月,她直哭得泪人一般,给我那可怜的父亲去送葬,她脚下穿的那双鞋还一点都没旧呢———哎吆,她就———老天呀,哪怕无知的畜生也不会这么就忘了悲痛……她就改嫁了———无耻啊,迫不及待!急匆匆地,一下子钻进看乱伦的被子!

他跟好友霍拉旭提到这回事,那讽刺的尖酸辛辣,已近乎现代的“黑色幽默”了:“葬礼上吃剩的凉了的烤猪肉,就端上了吃喜酒的筵席。”葬礼,婚礼,前后相隔只短短两个月,已

144

XINWENAIHAOZHE·20113(下半月)

文学自由谈

怕世事的难测。她有着和哈姆雷特一样犹疑的毛病。

叫人寒心了,经过他的“剪接”,呈现出葬礼和婚礼,双双同时进行的一幅荒诞的画面!

奥菲利亚的理想悲剧,她心中总有期望的白马王子的。人生中美好的事情没有出现,却是一连串的噩耗,这些变故的发生使她蒙了、呆了、手足无措,以致当池中的水湿了她的裙子她都不知道。最终,奥菲利亚也疯癫了,她的疯癫不像哈姆雷特的疯癫那样黑暗、那样忧郁阴沉,它飘忽不定,仿佛在抚慰着她,她生病的头脑周围荡漾着甜美的歌曲,她柔和的声音完全融化在歌曲里,花朵接着花朵穿插在她全部的思想中。她吟唱着,编织着花冠装饰她的前额,笑着她那灿烂的微笑,可怜的孩子啊!……

“她到了那里,爬上横跨的枝丫,去套上花冠,邪恶的枝条折断了,把她连人带花,一块儿抛到呜咽的溪流里,她的衣服张开了,把她美人鱼一样地托在水面上,她还断续地唱些古老的曲调,一会儿她的衣裳泡水泡重了,把她从轻妙的歌唱中拖下泥浆里死了。(第四场,第七场)⑤

她的那些理想随着她一起沉到了水底。爱人都去了,对哈姆雷特来说他的理想也不可能实现了。

境遇悲剧支点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者的典型。此前的哈姆雷特是一个在人文主义思想策源地的威登堡大学学习的快乐王子,他对人类充满了理性的信念:“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能力!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⑥可是世界倏然改观,使他甚至左右不了生存和死亡。人世的苦难已经使哈姆雷特深深地陷入悲凉、忧郁中,谁知还有更加残酷的谋杀阴谋,使哈姆雷特的信念受到致命一击,巨大的震惊和愤怒,使忧郁的王子从个人的痛苦中转到了更加深广的范围,使他意识到了“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在严峻的现实中,他自觉地担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哈姆雷特的复仇,不仅仅是遵照父命去杀死国王克劳狄斯的肉体,而是要消灭克劳狄斯所代表的黑暗社会。哈姆雷特的认识更加深广,但却陷入思考的怪圈中。在一个和自己的理想信念相背谬的社会里,“生存还是死亡”,这真是一个难以抉择的人生命题。他在沉思这个问题时主要有两点顾虑:其一,上帝禁止人类自杀;其二,人死之后并非“万事皆休”,也许会有“噩梦”出现。他面临的是空前的无奈感,以至于连生死都无法抉择了。

性格悲剧支点

德国人诺瓦利斯说过“性格就是命运”。角色的性格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性格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成功性格的人,一类是具有失败性格的人。但奥菲利亚介于二者之间,她默默地跟在父兄的身后,没有做出太大的举动去让别人发现她,然而看见她的人还是被她影响了。哈姆雷特在奥菲利亚身上看到了希望,但又不得不亲手捻灭这点希望。奥菲利亚原来只是笼中的黄莺,渴望放飞却又害

在哈姆雷特的眼里,奥菲利亚被分离出了两个化身,刚开始是一个十分娇小的、焕发着人性光芒的年轻单纯的人,这是王子认为最理想的女性。哈姆雷特,这个曾经以信仰为第一生命、爱情为第二生命的王子,深感人性的堕落使世界已经失去了光明,因此对爱情闭上了眼睛。从此,奥菲利亚在他眼里有了第二个化身,只是从感情的挫折中他放大了这个化身的缺点,“美丽可以使贞洁变得淫荡,贞洁却未必使美丽受它自己的感化”,“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

哈姆

雷特的这些话与其说是讲给奥菲利亚听的,不如说是讲给自己听的。他是在宣泄,将内心那么多对恶势力的僧恶、对人生的困惑、对人类的悲哀,一下子宣泄出来。

终于,在外界的众多压力下,奥菲利亚也疯了。尽管奥菲利亚美丽、天真、善良,但是封闭的生活使她失去了智慧和力量,甚至成了帮凶和刽子手。全剧中,莎士比亚做了一个很好的艺术安排,让受理智支配的王子装疯,使他陷入一个更为黑暗、更为阴郁的现实世界,而让完全丧失了理智的奥菲利亚真疯,使她借着疯癫逃避罪恶的现实世界,以及人文主义的嘲讽,在她虚无缥缈的迷宫中得到安慰、找到平衡,她似乎找到了现实中找不到的东西,然后含着微笑,唱着古老的爱情歌谣,从容、坦荡地走向了永恒。“永恒”是一条唯一和最后的路———死亡。

综上可知,奥菲利亚在全剧中的作用和地位可见一斑,虽然她本身不崇高,也不悲壮,但是她的出现却加剧了全剧的悲壮感。她从情感、理想、境遇、性格方面给哈姆雷特一个支点,从而使得哈姆雷特这一人物形象得以丰满,使得整个剧情多了扣人心弦的波纹和色彩,悲剧效果表现得相当淋漓。莎士比亚自身极爱这一角色,所以他用极其浪漫的笔墨,为她的死点缀上绚丽的鲜花、摇曳的垂柳、轻柔的歌声……但这一切无法掩盖死亡的阴影,反而更令人感到泪水的冰冷。

注年。

释:

①邢莉君:《莎士比亚四部悲剧中的死亡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9②维克多·雨果[法]:《威廉·莎士比亚》,团结出版社,2001年版,第190页。

③张沛:《哈姆雷特的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9页。④方平:《欧美文学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4页。⑤海因里希·海涅[德]:《莎士比亚的少女和妇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119~121页。

⑥莎士比亚[英]:《莎士比亚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33页。

——兼论哈姆雷特⑦罗文敏:《综观哈姆雷特性格延宕批评之得失—延宕之因》,《兰州交大学报》,2004(2)。

⑧莎士比亚[英]著,林兆华译:《哈姆雷特》剧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参考文献:

1.尼采[德]:《悲剧的诞生》,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年版。

——论哈姆雷特与奥菲利亚的爱情悲剧》,《外语教2.司微:《凋零的爱—学》,2004(25)。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

编校:赵

145


相关文章

  • [千分之一的哈姆雷特]
  • 清华大学中文系文留92 <千分之一的哈姆雷特> <哈姆莱特>读后感 2009080188 朴先镐 20011年10月23日 欧美文学期中论文 2009080188朴先镐 <千分之一的哈姆雷特> <哈 ...查看


  • 浅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
  • 浅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 作者:张丹 作者简要: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08级3班,2008010341 内容摘要:哈姆莱特最显著的特点是真诚.机智和不事雕琢.他是丹麦的王子,也是哲学思索王国的王子.他"优柔寡断",但也不失自我 ...查看


  • 哈姆雷特的性格悲剧_莎士比亚的_哈姆雷特_
  • ·1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TaiYuanUrbanVocationalcollege 哈姆雷特的性格悲剧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陈玉虹,刘洪泉 (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摘 ...查看


  • 哈姆雷特读后感
  • 小编导语:他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位传奇人物,他是丹麦的一位王子,他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经典形象,他就是哈姆雷特.更多高中作文尽在巨人作文网. 有人说,他是一位孤军奋斗,忧郁跌宕,最后征服一切困难,具有萌芽和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精神面貌的王子. 有人 ...查看


  • 哈姆雷特形象的复杂性
  • 哈姆雷特形象的复杂性,复仇行为一再拖延的原因 优柔寡断 一个复仇计划就这样演绎成了一次痛苦的思想突围.在这个突围的过程中,哈姆雷特不断的看到社会的黑暗,力图让自己融入这种灰暗的世界中去,用敌人同样的手段来对付敌人;但是人道与正义的信仰却做着 ...查看


  • 哈姆雷特在我心目中始终是一个英雄
  • 哈姆雷特在我心目中始终是一个英雄,一个充满了悲剧美的英雄. 悲剧具有一种深刻的美,悲剧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不只是为了赢得人们一掬同情的眼泪,而是要通过悲剧产生.发展.结局的整个过程唤起人们对生命意义的严肃思索. 悲剧的前提是人的巨大痛苦.不 ...查看


  • 编导艺考影视作品分析
  • 编导艺考影视作品分析范文(1) --<哈姆雷特> 在西方文学史上,只有很个别的作家有资格被这样评论:如果没有他,整个文学将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莎士比亚无疑是其中最有资格的一个. 历史剧(共10部) :<约翰王>.< ...查看


  • 哈姆雷特形象分析
  • 人人都是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多重形象分析 就算你没有阅读过<哈姆雷特>原文,那么你一定听说过"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俗语.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理解的一个哈姆雷特形象,的确,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将 ...查看


  •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
  • 内蒙古科技大学 外国文学史作业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 张文 0969150202 2011/11/6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代表剧作,创作于1601年.剧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对谋杀他的父亲.骗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