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实践活动开题报告]德育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中山街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一) 几个契机1、适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颁布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德育实践活动开题报告。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2、赶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德育工作带来的深刻嬗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予了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评价等方面新的内涵。在这一背景下重新思考学校的德育,积极探索新的德育工作方式,应该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项迫切工作。3、基于我校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给德育工作奠定的良好基础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的进步与发展,确定了今后发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效性的发展方向,同时获得了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初步经验。(二) 面临的问题1、应式教育的烙痕仍在对德育实践活动的认识深度不够,应式教育仍在学生身上打下了很深的烙痕,他们的时间、精力都用于学习,而根本无暇顾及其他。2、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过分溺爱;疏于管理;重知识轻德育。
3、德育教育实践性的不足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道德教育习惯于采取灌输、说教和强迫方式,达不到学生的自主参与,没有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4、我校面临的实际问题我校的前身是一所厂矿子弟学校,因工厂破产,教师人心涣散,队伍极不稳定。面临着全国性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明显滞后。为了使我校尽快适应新形势、快速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李学军校长提出以德育工作为龙头,振兴我校教育教学的学校战略发展思想。鉴于如上情况,我们提出德育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二、课题的界定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活动是德育的生命。德育活动课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就是对学生德育过程施加外在的影响,使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内在结构发生变化。通过内外的交流互动而起到积极有效的教育作用。基于上述思考, 我们把德育实践活动研究与实践界定为:以体验活动为基本活动形式,在德育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情趣,形成健康人格,在优化体验教育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意大利教育家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可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兴则民族兴。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管理者,乃至领导者。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青少年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之际,我校要以新课程为标准,探索德育工作新思路.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并以德育工作为突破口,使我校进入健康、和谐的发展轨道。四、研究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一) 原则:1、主体性原则主体间既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又能形成合力,发挥主体效益。2、方向性原则以活动为中心,在活动中认知、体验、养成习惯、促进德育发展。3、科学性原则根据不同的德育内容,选择不同的德育途径,对应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德育方法。科学进行,不断创新。4、操作性原则方法一定要适合中学生发展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二) 内容:1、倚重社会资源,创建德育良好环境。我校周边有着得天独厚的德育实践活动环境。永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名胜古迹星罗密布,如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盛唐铁牛、普救寺、五老峰、柳宗元故里、司马迁墓等,展现并代表着中华五千年的人类文明,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有效基地。我校所处铝电社区,驻有关铝集团、北化公司、永济发电厂等企业,是对学生进行改革开放成果教育的生动场所,开题报告《德育实践活动开题报告》。还有社区离退休办、运城烈士陵园等都可作为学校的德育基地。定期邀请关公委老干部、部队退休老干部、我校有成就的校
友等作主题报告,感召、引导师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民,发展自己,树立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2、增强家校联系,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 可见,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学校,更重要的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为此,一定要做好以下3个坚持:坚持每学年至少召开两次家长会、坚持每学年2次发放家长评价老师意见表、坚持每周填写家校联系卡。3、占领学校主阵地,唱好教育主角戏。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卫生习惯、节约意识、劳动意识、尊师意识、遵纪意识等。首先做好建章立制工作,我校设有在党支部领导下的政教处,负责起草制订《文明礼貌五十条》、《学生一日常规》,班级考核制度、评比制度、学生干部值周制度等。从升旗、上操、卫生、纪律等方面对班级进行量化考核,做到日查、周结、月评比。其次做好舆论引导,行动示范。4、重视各项德育实践活动,以活动促发展、长才干、提素质。坚持一年一度的庆祝六一、开学典礼、国庆美展、秋季运动会等校园活动。班级搞好主题班会、元旦联欢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级书、画、写、演讲等创作大赛和学科竞赛以及各级运动会,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思想教育。在此基础上还要继续创新,开辟德育实践活动新领域。5、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正确激励和引导。形成综合多元的的指标体系,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运动健康、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等综合素质的考查,在评价标准上注重个体差异与个性化发展的评价。如集体荣誉上,不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对个人评价,多设单项奖,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三) 方法:在活动的策划、设计上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在活动的参与、认知、体验、锻炼、自我评价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坚持教育引导与严格管理并举,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长才干,以活动提素质,综合多元的评价体系,倚重社会力量,增强家校联系的三结合。具体方法是:经验总结法、社会实践法、分析辩论法榜样示范法、自主管理法、综合比较法五、德育活动实践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的基础与条件(一)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宏观要求。(二) 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三) 我校多年来对德育活动非常重视,有一定的经验。我校前身是一所军工厂子弟学校,30年里,一直秉承着艰苦创业的军工精神,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一直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重的办学思想,设有主抓德育工作的政教处,有专职或兼职的政教工作教师,各项制度健全。六、课题研究管理负责人:李学军(校长) ,负责课题组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合作者:刘卫云(教科研主任) ,负责方案计划的制定等开题工作。陈爱芳(教务主任) ,负责课题研究结果的的总结和交流陈岭(政教副主任) ,负责研究过程中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李红(思品教师) ,负责过程性评价工作。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师配合。七、研究过程和预期效果(一) 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04年1月--2005年1月) 制定德育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做好开题报告。2、实施阶段:(2005年2月--2008年12月) 按计划进行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注意同时积累过程性资料,做出各阶段的总结评价。3、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2月) 整理、分析材料,总结、提炼材料内容,形成研究成果,写出研究报告。(二) 预期效果1、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2、校园活动更加丰富多彩。3、绝大多数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优良校风。4、德育实践活动的课题研究带动激活学校教科研工作。5、争创德育先进集体。八、成果体现形式文字性资料、影像资料。参考文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 》2004年3月1日msn 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德育实践活动开题报告]德育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中山街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一) 几个契机1、适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颁布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德育实践活动开题报告。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2、赶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德育工作带来的深刻嬗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予了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评价等方面新的内涵。在这一背景下重新思考学校的德育,积极探索新的德育工作方式,应该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项迫切工作。3、基于我校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给德育工作奠定的良好基础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的进步与发展,确定了今后发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效性的发展方向,同时获得了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初步经验。(二) 面临的问题1、应式教育的烙痕仍在对德育实践活动的认识深度不够,应式教育仍在学生身上打下了很深的烙痕,他们的时间、精力都用于学习,而根本无暇顾及其他。2、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过分溺爱;疏于管理;重知识轻德育。
3、德育教育实践性的不足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道德教育习惯于采取灌输、说教和强迫方式,达不到学生的自主参与,没有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4、我校面临的实际问题我校的前身是一所厂矿子弟学校,因工厂破产,教师人心涣散,队伍极不稳定。面临着全国性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明显滞后。为了使我校尽快适应新形势、快速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李学军校长提出以德育工作为龙头,振兴我校教育教学的学校战略发展思想。鉴于如上情况,我们提出德育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二、课题的界定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活动是德育的生命。德育活动课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就是对学生德育过程施加外在的影响,使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内在结构发生变化。通过内外的交流互动而起到积极有效的教育作用。基于上述思考, 我们把德育实践活动研究与实践界定为:以体验活动为基本活动形式,在德育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情趣,形成健康人格,在优化体验教育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意大利教育家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可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兴则民族兴。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管理者,乃至领导者。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青少年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之际,我校要以新课程为标准,探索德育工作新思路.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并以德育工作为突破口,使我校进入健康、和谐的发展轨道。四、研究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一) 原则:1、主体性原则主体间既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又能形成合力,发挥主体效益。2、方向性原则以活动为中心,在活动中认知、体验、养成习惯、促进德育发展。3、科学性原则根据不同的德育内容,选择不同的德育途径,对应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德育方法。科学进行,不断创新。4、操作性原则方法一定要适合中学生发展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二) 内容:1、倚重社会资源,创建德育良好环境。我校周边有着得天独厚的德育实践活动环境。永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名胜古迹星罗密布,如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盛唐铁牛、普救寺、五老峰、柳宗元故里、司马迁墓等,展现并代表着中华五千年的人类文明,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有效基地。我校所处铝电社区,驻有关铝集团、北化公司、永济发电厂等企业,是对学生进行改革开放成果教育的生动场所,开题报告《德育实践活动开题报告》。还有社区离退休办、运城烈士陵园等都可作为学校的德育基地。定期邀请关公委老干部、部队退休老干部、我校有成就的校
友等作主题报告,感召、引导师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民,发展自己,树立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2、增强家校联系,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 可见,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学校,更重要的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为此,一定要做好以下3个坚持:坚持每学年至少召开两次家长会、坚持每学年2次发放家长评价老师意见表、坚持每周填写家校联系卡。3、占领学校主阵地,唱好教育主角戏。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卫生习惯、节约意识、劳动意识、尊师意识、遵纪意识等。首先做好建章立制工作,我校设有在党支部领导下的政教处,负责起草制订《文明礼貌五十条》、《学生一日常规》,班级考核制度、评比制度、学生干部值周制度等。从升旗、上操、卫生、纪律等方面对班级进行量化考核,做到日查、周结、月评比。其次做好舆论引导,行动示范。4、重视各项德育实践活动,以活动促发展、长才干、提素质。坚持一年一度的庆祝六一、开学典礼、国庆美展、秋季运动会等校园活动。班级搞好主题班会、元旦联欢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级书、画、写、演讲等创作大赛和学科竞赛以及各级运动会,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思想教育。在此基础上还要继续创新,开辟德育实践活动新领域。5、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正确激励和引导。形成综合多元的的指标体系,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运动健康、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等综合素质的考查,在评价标准上注重个体差异与个性化发展的评价。如集体荣誉上,不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对个人评价,多设单项奖,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三) 方法:在活动的策划、设计上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在活动的参与、认知、体验、锻炼、自我评价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坚持教育引导与严格管理并举,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长才干,以活动提素质,综合多元的评价体系,倚重社会力量,增强家校联系的三结合。具体方法是:经验总结法、社会实践法、分析辩论法榜样示范法、自主管理法、综合比较法五、德育活动实践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的基础与条件(一)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宏观要求。(二) 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三) 我校多年来对德育活动非常重视,有一定的经验。我校前身是一所军工厂子弟学校,30年里,一直秉承着艰苦创业的军工精神,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一直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重的办学思想,设有主抓德育工作的政教处,有专职或兼职的政教工作教师,各项制度健全。六、课题研究管理负责人:李学军(校长) ,负责课题组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合作者:刘卫云(教科研主任) ,负责方案计划的制定等开题工作。陈爱芳(教务主任) ,负责课题研究结果的的总结和交流陈岭(政教副主任) ,负责研究过程中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李红(思品教师) ,负责过程性评价工作。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师配合。七、研究过程和预期效果(一) 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04年1月--2005年1月) 制定德育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做好开题报告。2、实施阶段:(2005年2月--2008年12月) 按计划进行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注意同时积累过程性资料,做出各阶段的总结评价。3、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2月) 整理、分析材料,总结、提炼材料内容,形成研究成果,写出研究报告。(二) 预期效果1、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2、校园活动更加丰富多彩。3、绝大多数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优良校风。4、德育实践活动的课题研究带动激活学校教科研工作。5、争创德育先进集体。八、成果体现形式文字性资料、影像资料。参考文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 》2004年3月1日msn 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