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资料

答谢中书书

一、作者介绍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

二、重点字词解释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三、补充词义 1、山川之美 山川:山河 之:的 美:美景

2.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3.青林翠竹 青林:青葱的林木 翠竹:翠绿的竹林

4.四时俱备:一年四季。 四时,四季;俱,都

5.晓雾将歇 晓:清晨。 将:将要。 歇:消散。

6.乱:此起彼伏。

7.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8.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竞跃:竞相跳跃。

9.实:确实。

10.是:表判断动词。

11.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2.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

13.自:从。

14.未:没有。

15.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19.奇:指奇妙。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重点句翻译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文章内容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总领全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具体描绘 仰视:高峰入云 山之高

俯视:清流见底 水之净

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 “实是欲界之仙都”

主题: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的得意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

一、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

二、写作背景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任职。本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三、重点字词解释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一词多义

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桃花源记》

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寻:寻张怀民。(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五、文章内容理解

前三句叙事:赏月缘由

第四句写景:庭下月景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句解:“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后三句抒情:愉悦苦闷 点睛之笔

主旨句:“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句解: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

主题: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达的人生观。

六、如何理解文中的“闲人”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答谢中书书

一、作者介绍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

二、重点字词解释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三、补充词义 1、山川之美 山川:山河 之:的 美:美景

2.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3.青林翠竹 青林:青葱的林木 翠竹:翠绿的竹林

4.四时俱备:一年四季。 四时,四季;俱,都

5.晓雾将歇 晓:清晨。 将:将要。 歇:消散。

6.乱:此起彼伏。

7.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8.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竞跃:竞相跳跃。

9.实:确实。

10.是:表判断动词。

11.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2.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

13.自:从。

14.未:没有。

15.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19.奇:指奇妙。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重点句翻译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文章内容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总领全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具体描绘 仰视:高峰入云 山之高

俯视:清流见底 水之净

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 “实是欲界之仙都”

主题: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的得意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

一、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

二、写作背景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任职。本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三、重点字词解释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一词多义

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桃花源记》

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寻:寻张怀民。(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五、文章内容理解

前三句叙事:赏月缘由

第四句写景:庭下月景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句解:“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后三句抒情:愉悦苦闷 点睛之笔

主旨句:“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句解: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

主题: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达的人生观。

六、如何理解文中的“闲人”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相关文章

  •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译文
  •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山川的美丽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高高的山峰直入云霄,清澈的河流可以见底. 俱备. 交相辉映 四季 两岸的石壁五颜六色交相辉映.青翠的树林和竹林,四季都有. 消散 ...查看


  •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译文
  • 答谢中书书 [南朝·梁]陶弘景 山 川 之 美 , 古 来 共 谈 . 高 峰 入 云 , 清 流 的 耸入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 见 底 . 两 岸 石 壁 ,五 色 交 辉 . 青 ...查看


  •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 27.<短文两篇>阅读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 , : ,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 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查看


  •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一
  •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演练 1.注音 颓( )鳞( )遂( )荇( )与( )奇者 藻.( ) 荇( ) 2.根据课文填空并解释字词. 两岸石壁,五色( ):________ ________ 晓雾将( ):____ ...查看


  •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月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___,_______.怀民亦未寝,____,_____,___.___,___.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苏轼,__著名的__,唐宋八大家之 ...查看


  •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PDF
  •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二)(11 分)[甲]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 1.台州市(09 浙江省)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查看


  •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第27课 短文两篇
  • 第27课  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颓tuí  鳞lín  藻zǎo  荇xìng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3)晓雾将歇.  歇:消 ...查看


  • 答谢中书书教案 1
  • 答谢中书书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了解思想内容. 4.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 ...查看


  • [记承天寺夜游]译文
  • <答谢中书书>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