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政府应对当前信任危机的措施

贵州财经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县级政府如何应对当前的信任危机 ——以瓮安县为例

院 (系):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级行政管理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致谢

在夏花盛开时节,这篇论文的修改完善也接近尾声。然而这并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喜悦,反而浓浓的忧伤因此汹涌澎湃,因为随着论文最后一个句号的敲定,离别就已经悄然到了。突然感觉大学仿佛只有一瞬间,当我回首,已然留下太多遗憾,但是它尽管短暂,我也学到了受用一生的东西。在这载着我美丽回忆的校园,有许多我一生都会铭记和感谢的人! 感谢您!尊敬的廖小东老师。感谢您对我的指导,感谢您从论文的选题,到撰写过程中的解惑,再到初稿的修改,直至最终定稿的整个过程中对我的细心指导及教诲。廖老师认真做每一件事的态度,让我深感羞愧,因为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我都不太认真,然而廖老师却将我论文中的每一处错误都指了出来,大到整篇文章的结构,小到一句话,甚至一个标点的错误。是的!廖老师对我的指导,对我而言,不只是论文,更多的是以后如何对待生活。从廖老师身上学到的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是我在大学期间学到的最宝贵的知识之一。衷心感谢廖老师的关心、指导!谢谢您!

感谢您们!在大学期间教导过我的尊敬的老师们!感谢您们传授我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感谢您们为我们而付出青春!感谢您们为我们而风雨兼程!正是您们的付出,我们才能健康的成长,正是您们的付出,我们才能无惧前程艰辛,正是您们的付出,我们的生活才更加绚丽。谢谢您们!

谢谢你们!08级行政管理专业的全体同学,与你们相识、相聚、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使我拥有了美好的大学时光。这段情,我会牢牢铭记,好好珍惜,它将在我的灵魂深处珍藏一生,给我欢喜、慰藉。人生,能有你们真好!

2012年5月

浅谈县级政府如何应对当前的信任危机

——以瓮安县为例

摘要

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以及其存在的合法性所必须的一种社会资源,对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非常重要,它是经济增长、民主发展和社会稳定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和调节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部分的经济交易是以相互的信任为基础的,而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作为信任机制的核心部分,它的缺位必不可少的会增加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增加政府行政过程中的运行成本,减弱政府的合法性基础,甚至会严重地阻碍国家法治建设和民主化进程。

我国正处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或多或少地给社会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过分的追求经济利益让很多国民背弃了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文化,社会信任的下滑就是最好的表现。本文就是以这样的社会现实为基础的,本人试图通过这篇文章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引起他人的共鸣,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更好的办法。

关键词:信任;政府合法性;信任危机

Abstract

The public trust in government is a government management of social public affairs, public service and the legitimacy of existence to a social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the whole society is very important, it is the economic growth,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and social stability indispensable lubricant and regulato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the vast majority of economic transaction is based on mutual trust based, while the public confidence in the government as the core part of the trust mechanism, and its absence essential will increase the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transaction costs, increase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on cost, weaken the government legitimacy foundation, or even seriously impede national legal construction and democratic process.

Our country is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long-term since taking economic construction as the center of thought more or less to the society has caused some adverse effects, excessive pursuit of economic interests of many national back on the history of several thousand years of culture, social trust in the fall is the best performance. This article is in this social reality as the foundation, I try to pass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hoping to attract others' sympathy, to solve this one problem to suggest better ways.

Key words: Trust; The government legitimacy; Trust crisis

目录

第1章导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2 选题意义............................................................................................................................ 2

1.3 国内研究现状 .................................................................................................................... 3

第2章信任危机的基本理论 ........................................................................................................... 4

2.1 信任的一般含义 ................................................................................................................ 4

2.2 信任危机的定义 ................................................................................................................ 4

2.3 信任在政府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 5

第3章瓮安县的信任危机现状分析 ............................................................................................... 6

3.1 瓮安县的信任危机现状 .................................................................................................... 6

3.2 瓮安县政府面临信任危机的表现 .................................................................................... 7

第4章瓮安县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 7

4.1行政效率低下 ..................................................................................................................... 7

4.2 问责机制缺失 .................................................................................................................... 8

4.3 腐败问题凸出 .................................................................................................................... 8

第5章瓮安县应对当前信任危机的措施 ....................................................................................... 9

5.1加强政府管理能力建设 .................................................................................................... 9

5.2完善行政问责机制 ........................................................................................................... 10

5.3强化监督机制 ................................................................................................................... 11

结语 ................................................................................................................................................ 12

参考文献......................................................................................................................................... 13

目录

第1章导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2 选题意义............................................................................................................................ 2

1.3 国内研究现状 .................................................................................................................... 3

第2章信任危机的基本理论 ........................................................................................................... 4

2.1 信任的一般含义 ................................................................................................................ 4

2.2 信任危机的定义 ................................................................................................................ 4

2.3 信任在政府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 5

第3章瓮安县的信任危机现状分析 ............................................................................................... 6

3.1 瓮安县的信任危机现状 .................................................................................................... 6

3.2 瓮安县政府面临信任危机的表现 .................................................................................... 7

第4章瓮安县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 7

4.1行政效率低下 ..................................................................................................................... 7

4.2 问责机制缺失 .................................................................................................................... 8

4.3 腐败问题凸出 .................................................................................................................... 8

第5章瓮安县应对当前信任危机的措施 ....................................................................................... 9

5.1加强政府管理能力建设 .................................................................................................... 9

5.2完善行政问责机制 ........................................................................................................... 10

5.3强化监督机制 ................................................................................................................... 11

结语 ................................................................................................................................................ 12

参考文献......................................................................................................................................... 13

“信任恰如润滑剂,它能使任何一个群体或组织的运转变得更加有效。”

——弗朗西斯·福山

“没有信任这样东西,人类社会就根本不会存在,就此而言,信任是社会生活一个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米尔恩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在危机治理中是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一个由信任建构的社会网络和一个有着很高信用的政府,将有效实现危机中的社会动员和资源配给,而社会在危机治理中自觉的组织能力发挥,也将在信任网络中降低社会救治的成本。”

——蔡志强

321

1 [美]弗朗西斯·福山著.刘榜离等译.《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2 年,第 18 页

2英]A.J.M.米尔恩著,夏勇、张志铭译.《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 出版社,1995 年,第 45 页

3蔡志强.认同、信任和宽容:危机治理的重要社会资本[J].科学社会主义,2006.5

第1章导论

目前社会公众逐渐对政府失去了信任,各种对抗政府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且规模不小,影响范围较大。如何重塑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提高公民对政府的满意度是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那么民众对政府不信任到底缘于什么原因呢?政府又将如何应对这种信任危机呢?

无论是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社会,政府是社会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机构,对于缓解社会矛盾,消除社会对立,协调各种利益纠纷起决定作用。如果政府在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没有把民众关心的问题解决好,行政过程有失公平、公正,那么,政府与民众就会逐渐地走向对立面,从而就导致各种社会系统运行的不协调,社会问题频发,甚至影响国家政治、社会经济以及国家稳定。因此,研究政府如何应对当前的信任危机,关系到我国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本文将探讨以贵州瓮安县为例的县级政府如何面对当前的信任危机,重塑政府形象,从而获得民众的普遍信任和支持。

1.1 选题背景

随着信息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的社会意识不断地加强,社会生活的节奏变化,经济发展全球化,以及政治的相互影响和交融,给当前的中国政府带来了改革的机遇,但同时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方针也提出新的要求。

在我国政治体制或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许多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以至于一些问题凸显。尤其是近些年来各地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无论是近几年前的孟连事件、瓮安事件、增城事件、织里事件等都有着类似特点:原本只涉及相关部门的单体事件,却发展成当事人与非利益关系者共同参与的群体性对抗。尽管其对抗的形式不同,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区别。但毫无疑问,这些问题背后的诱因,往往是群众对当地政府的执政能力或执政的方式缺乏信任。

这类似的事件在逐步的增多,发生频率视乎也在增加。以往这种由区域波及全国的事件很少发生,但近些年来,这类似的确实屡见不鲜。这其中固然有社会信息化的“功劳”,但是究其原因还是政府在执政的过程中出现了与社会要求不相协调的一面——这套行政体系

在一些方面已经落后,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了。

从目前来看,在一定程度上,政府与群众的距离正逐步的拉远,政府的执政脱离开了群众。群众对政府总是持怀疑态度,而政府似乎对这种现象视而不见,用一种冷漠的态度对待,不积极去解释,不主动去沟通。而且这种现象正在愈演愈烈,为了缓解或解决这一危机,政府就要在其行政过程中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问题。

1.2 选题意义

政府是社会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机构,在整个社会信任系统当中,如果民众失去对政府的信任,社会系统就失去了中心枢纽,失去了调控机制,社会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行。而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是社会稳定的一道防线,同时这种信任也是相当的脆弱的,只有靠以政府机构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全心经营,认真处理好各种社会事务才能得以维系。

如今影响民众对政府信任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方式,在其行政过程中,政府要承担巨大的政治风险。社会公共事务的处理是否成功,直接影响民众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的怀疑和对政府管理公共事务能力的认同。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正是“非稳定状态”时期,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公平等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比较容易造成社会失序、经济失调、心里失衡等社会问题。而很多的社会问题已经渐渐显现,这是转型期中国的一个明显特征。因此,探讨和研究社会民众对政府信任机制的建立,是我国保持长期的社会稳定和快速的经济发展的必要要求。

另外,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严重的可能影响政府的合法地位,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对于增强民众对政府机关执政合法性的认同,提高政府的服务形象与权威,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推进政府在实施管理,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高绩效水平运作,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和社会运行成本,实现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具有一定实践意义。信任是一种可以减少社会运行成本的机制,社会民众对政府是否信任以及信任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提供服务时行政效率的高低以及成本的大小。

再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任的作用是无庸赘述的。虽然市场经济是一种新的社会运行方式,但它的本质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契约化经济关系。这种契约关系是社会各阶层、各经济主体、各社会团体之间彼此信任建立起来的。如买卖双方的信任、借贷双方的信任、生产与消费双方的信任等等。而这些社会信任必须要有一个具有权威和能力的机构来制定规

则和标准,这个机构只能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也就是说,社会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稳定。

所以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使政府认清其在社会信任机制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改善目前社会民众与政府逐渐背离的现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降低或消除信任危机所带来的社会危机事件增长的频率。

1.3国内研究现状

在过去几年,我国关于政府与公民之间信任关系的研究较少,但是随着信任危机问题的日益凸显,这方面的研究也随之发展了起来,但是相比信任危机的现状而言,现在的研究还比较滞后,对于作为整个社会信任系统基石的群众对政府的信任问题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虽然部分学者研究并提出了应对危机的措施,但大部分学者还是只注重研究信任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一些学者把当前中国地方政府信任危机问题分为负面特征的信任危机、不当行为的信任危机和制度不公的信任危机这三类。它们认为产生当前信任危机的大部分原因源于传统的治理理念和政府绩效与民众期望的反差,并提出要加快政府转型,建立服务性政府,并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确保公共服务供给绩效。如邹育根在他的《当前中国地方政府信任危机事件的型态类别、形成机理与治理思路》一文中就提出了解决当下信任危机的一些建议。

其次,一种研究是从历史的角度看政府信任,对政府信任问题进行事实性描述和经验总结。如张康之在他的《在历史的坐标中看信任—信任的三种历史类型》中提出将信任分为“习俗型信任”、“契约型信任”和“合作型信任”三种类型。但他只分析了政府信任的类型,没有就当前如何因对危机而提出对策,他着重研究信任问题。

再次,一些研究人员从另一角度研究了信任问题,即把政府信任看成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一种交互关系,它们认为民众是把个人对未来的某种期望作为一种赌注押在了政府的身上,具体来说包括对政府公职人员的信任、政府机构及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信任等。比如姜晓秋的《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信任及其理论探究》就是从这方面入手的。但是他同样也只研究信任问题,而没有提出任何对策,也没有去细述我国信任危机的现状。

第2章信任危机的基本概念界定

2.1 信任的一般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将“信任”一词解释为相信、信赖对方而敢于托付。它是一种信赖、相信的关系,它不一定需要成文的规范文件或条例来保障,是一种建立在对彼此的人格、价值观、以及能力和承担责任的勇气等方面综合评价得出的主观反应。当然,在社会的运行过程中,相互信任的双方也会通过一些成文的东西来保障自己的权利,如合同、借条、欠条等,但这些也是以信任为基础的。

尽管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提升与拓展,信任的涵义也逐渐呈现出多角度、多涵义的趋势。但是其核心内容没有改变,其作用也没有减弱,不管在人类发展历程的那个阶段,它都具有其它东西无法取代的作用,是一种人们渴望相互履行和拥有的社会规范,属于心理的范畴。

2.2 信任危机的定义

信任危机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如对商品和服务的不信任而产生的危机,简单的说就是人们在市场交易的活动中,人们往往不相互信任,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人担心商品和服务是假的,它逐渐扩大,演变成一种普遍现象,就成了信任危机。还有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人与服务对象的相互不信任而产生的危机、对法规制度的不信任产生的危机、对基本价值观的不信任产生的危机等,因此信任危机的外延很广泛,所以需要对本文所研究的信任危机的概念进行界定。

本文在研究信任危机问题的过程中,所指的信任危机主要是一种对制度不信任而产生的危机(当然这里的制度包括政府的政策、制度、行政人员等方面的内容),即政府在处理社会公共事务时,在取信于民、执政为民、行使权力等方面出现了问题,使民众对政府的执政能力产生怀疑,对政府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产生质疑,从而影响政府的合法性地位。也或者说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掌握着公共权力的政府机构在面对社会差异和利益分配时,没有通过公正的、高效的、廉洁的、民主的、负责的等途径来获得公众普遍的信任和支持。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信任危机主要研究的是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而不是政府与民众之间双向的互动信任(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包括民众对政府部门整体的信任,以及对政府官员个体的信任)。尽管在社会事务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政府与民众之间双向的互动信任,但

在当前形势下,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如何无疑是影响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更多的是注重从民众对政府机构信任与否的视角进行分析,研究民众为什么不信任政府,要如何才会信任政府,政府要如何做才能“讨好”民众。

2.3 信任在政府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信任与信任危机可以看成是对立的两个面,也即当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就引发了信任危机,而在采取措施后,消除了信任危机,政府又获得了信任。因此探讨信任的作用无疑能够更好的说明信任危机的所带来后果的严重性。

信任无疑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本,它对于整个社会有极强的整合功能,而且在诸多信任中,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作为整个社会信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而言它无疑是最重要的信任,其他社会信任的形成、稳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众对于政府的信任来推动和发展的。因此增进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是非常必要的。一般而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在政府的管理活动中主要有以下功能:

一是它能够维护政治稳定。这种信任的本质体现在政府的合法性上。从政治学的角度来分析,合法性即是群众在心理上承认并且自愿接受来自政治权威的正当性,并且都愿意履行政治义务。近代的“社会契约论”以人民对政府的这种认同作为政府合法性地位的依据。当民众对政府的各种行为感到不满,并且不愿意相信政府时,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就会因为缺少民众的认同和支持而受到削弱。这时,民众就会逐渐对政府的合法性产生质疑,甚至进一步对整个政治体制的合法性产生怀疑,进而形成政治冷漠和政治失语,严重的可能还会出现非法抗争、政治暴力等危及政治稳定的情况。

二是它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在信任度较低的社会中,人们需要凭借许多繁琐复杂的契约、监督手段以及法律等来确保交换的正常进行,这也就导致了交易成本较高,而在信任度较高的社会中,人们对控制机制的需求就会相对减少,因此,交易成本也会有效地降低。所以,信任在提高微观经济组织的运作效率的同时,可能还会促进宏观经济的增长。

三是它能够提升社会信任。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作为整个社会信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而言它无疑是最重要的信任,其他社会信任的形成、稳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众对于政府的信任来推动和发展的。

四是它能够提高政府绩效。民众对政府信任与政府的绩效之间存在着辨证的关系,这种

信任程度的高低会影响和制约政府绩效的高低,反过来也一样,政府绩效的高低也会影响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程度。

因此,研究当前政府如何获得民众的信任非常有必要。

第3章瓮安县的信任危机现状分析

3.1瓮安县的信任危机现状

瓮安县本是一个位于贵州高原中部,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总面积1974平方公里,辖8镇15乡,247个行政村,只有43万人口的一个无名小镇,然而2008年的“6·28事件”却让它成为中国的焦点。直到现在,人们说起瓮安县,第一想到的总是“6·28事件”。

信任这种东西的一大特性就是它的脆弱性,瓮安县发生的6.28事件遗留下来的问题就在最好的证明。尼古拉斯·卢曼著说;“个体事件对整体而言它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一个谬误就可能使信任全然无效,根据它们的符号值,相当小的错误和表达不当,都可以揭开某人或某事的‘真面目’,经常带有冷酷无情的严格。”4

瓮安6.28事件的原型本来只是一个普通刑事案件,然而由于涉及的对象相对特殊,再加上政府的处理不当,最后演化成了影响广泛的社会案例。在这一事件中民众对某些政府官员做出的解释存有疑虑也是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

6.28事件早已经结束,然而它并没有因此而淡出人们的事件,特别是在近几年来相继发生了许多影响较广社会案件,人们也在积极的去思考和寻找答案,希望能从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山西疫苗事件、云南孟连的警民冲突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凤凰少女跳楼事件、件钓鱼执法事件等。

尽管这些有影响力的社会案件很多,但相比较而,瓮安的6.28事件更值得我们思考,并且,这一事件所导致的信任问题直到今天依然没有消除,当地的民族对瓮安县政府的信任程度依然较低。当然,这种结果并不是完全由6.28事件引起的,6.28事件不过只是一个导火索,它只是激发了民众潜藏的对政府的怀疑和不满。 4 [德」尼古拉斯·卢曼著,瞿铁鹏,李强译.信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8.

3.2 瓮安县政府面临信任危机的表现

在网络媒体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政府在行政过程中的一些秘密已经无法掩盖了,每个细节出现纰漏,网民都有可能从中找出问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也从原来的“全信”逐渐转变成了“疑信”,不管政府怎样做,民众都会怀有疑问,这种现象虽然体现了民众民主、监督意识的觉醒,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是一种危机,信任的危机。

就目前而言,瓮安县政府部门面临的信任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众对官员不信任而产生的危机。其实民众对官员的不信任不是瓮安所特有,如《小康》研究中心做过一次调查,即“信用最差的五个职业群体”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政府官员以百分之八十的“绝对多数优势”被网民们选为信用最差的群体,而另外的超过百分之六十的人回答是“很不信任”。当然不可否认可能调查手段不够完善而导致不能够完全客观地、有效地采集信息,可这一调查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民众对政府确实不太信任。

二是民众对制度、政策的不信任所产生的信任危机。一般而言,民众在对待地方的政策、制度时,大多都有一种倾向,即认为中央在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时是对的,很对事情错在地方政府的执行上,如在房屋的拆迁问题上,民众普遍存在怀疑,怀疑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官员私吞了部分补贴款项。不管真相是不是这样,但民众情愿这样来看待问题,其实这不能怪民众“目光的短浅”,它有来自体制自身的原因,也有传统政治文化的原因。

在当前的瓮安县,尽管在其他社会信任方面和全国各地区的基本相差无几,但总体来说,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表现的更为突出。

第4章瓮安县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4.1行政效率低下

首先,我们回到瓮安县2008年6.28事件;受害者李树芬的尸体从6月22日凌晨到6月28日一直停在河边,这段时间是6.28时间“发酵期”。受害人的家属之所以不愿将尸体搬离那里,是因为他们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他们的诉求没得到瓮安县政府的回应。

在民众与政府之间其实存在着一种契约关系,存在着一种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民众将人民的权利赋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就是希望他们确实能够代表民众的利益。民众是行政权里的委托人,政府则是行政权里的代理人。政府部门是在民众的委托下来行使公共权力

的。这种关系的成立是以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作为基础的,是建立在民众相信政府会在行政权力的代理过程中不断地满足而且实现其利益的需求。

而在瓮安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明显,受害人家属的诉求并没有及时得到实现。不可否认,他们的要求可能确实超出了政府的能力范围,但是在长达六天的时间内都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就让人深思了。民众在将权利委托给政府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明白,不是所有的诉求都能得到及时的回应的,因此只要能够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释,一个明确的答复,我想这一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因此,这只有一种解释,即政府行政效率的低下,甚至不作为,这种情况无疑是引起民众对政府不信任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仅是瓮安县如此,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的行政效率都已经不适发展的需要了。

4.2 问责机制缺失

在瓮安6.28事件中,相关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最后演变成一件从事件聚集、围观、参与人数,事件的剧烈、破坏程度,都可称为近年来的“典型群体性事件”。除了行政效率的低下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问责机制的缺失。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行政问责视野普遍比较狭窄,主要是行政体系内部的等级问责,也就是上级对下级问责。等级问责制虽在效力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具体的社会事务管理过程中,到底哪些事情应该由谁负责却不是界定得很清楚。这就造成了责任体系中这一环节的缺失,工作人员也就找到其中的漏洞,打擦边球,尽量避免一切不利于自己的工作,因为管理好了可能不是自己的功劳,如果管理不好,就一定是自己的责任,这是目前我国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问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的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使很多本可以及时得到处理的问题被搁置,民众的正当诉求和利益的表达就得不到满足。这个时候,民众就会对政府产生不满,从而逐渐影响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如果这种情况持续的发生,它就会慢慢演化成为一种信任的危机。

4.3 腐败问题凸出

在瓮安6.28的事件中,民众之所以会聚众对县政府进行打、砸、抢、烧,一个原因是当时死者的家属称政府的官员包庇那些嫌疑人,并说那些人全是官家子弟。这一说法立即引

起当地民众的关注,同时很多人向政府求证,但当时政府却没有给出相应的回答。民众对这件事的认识是比较简单,他们认为政府里的官员相互勾结,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政府不正面回答这一问题的原因,最后以至于事件愈演愈烈。同时,在这一事件中确实查出了党员属黑帮“玉山帮”的事情,这证明了当地政府确实存在腐败问题。

其实相对于政府来说,在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过程中,民众处于劣势地位的,民众的利益得失,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政府部门以及行政人员在行政过程中是否诚信、公正。在我国这种民主社会,公众信任政府,也就意味着民众把自己的大部分权益托付给了政府,因而民众失去了管理的主动权。因此,民众非常的憎恨官员的腐败行为,因为他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利谋取私利。这就是民众在认为官员腐败时经常采取各种极端手段来表达自己的不满的原因。

在瓮安6.28的事件中,参与打、砸、抢、烧的人不在少数,这其中也许会有些人的目的不在此,他可能有其他目的,但是我们宁愿相信绝大部分的人是理性的,他们只想通过这个途径表达自己的不满,表达一种对政府腐败行为的抗议。

第5章瓮安县应对当前信任危机的措施

5.1加强政府管理能力建设

应对政府在处理社会事务过程中效率低下的问题,当地政府应该加强政府管理能力的建设,提高行政效率。

首先,在社会突发事件的管理中,注重效率原则。社会危机事件的产生,要求政府首先做到的就是迅速控制事态的发展,分析并评估危机进一步扩大或升级的可能性,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然而,在这方面,瓮安县甚至全国的许多地方政府的工作都做的不到位,往往不能将这些可能引发更大事态的导火索抹灭在萌芽中。

在瓮安6.28事件中,事情被搁置六天都没有得到解决,这就是政府行政的低效率,政府也会因此错过了最佳的决策时期,使这一事件的危害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进一步增加。政府不可能意识不到这类事情得不到及时处理会带来的后果,但却一直没有处理,这就值得我们深思了。

其次、加强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要注重应急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我国目前在应急机制的建立方面较少,特别是应急预案的建立相当缺乏,甚至很多地方的应急预案只是为作为应

付上级检查的文件,实际上却“应不了急”。同时,地方干部对应急预案的认同程度较低,认为发挥不了作用,因此缺乏科学的应急预案。如果瓮安县在此次事件之前制度有较为完善的应急预案,可能在这起群体事件中损失会小很多。

在危机管理中,要求政府在极其有限的时间、信息、资源、人力等条件下快速的控制事态,如果缺少应急预案,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浪费很多事件,错过时机。尽管应急预案并不一定能够决定管理的结果,但是好的预案无疑会在关键时候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再次,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政府可以效仿企业,适当引进奖惩制度。完善奖惩体系,虽然绩效管理是政府一直在做的事,但是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奖惩体系的建设进度依然缓慢,政府机构中有的方面奖惩不对称,如政府里面,管理部分事务时,做好了没有奖励,作不好要被惩罚,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而企业的奖惩制度一般是对称的,它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甚至在某些方面奖励大于惩罚,这样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创造性。由于县一级的政府工作绝大部分直接与民众的生产生活相关,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必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从而提高行政绩效。

5.2完善行政问责机制

针对在社会事务的管理过程中,政府部门责权模糊以及现有行政问责机制存在的缺陷,造成政府各部之间经常出现的相互扯皮推诿问题,就当前来讲主要是强化党政以外的问责体系,以弥补现行的行政问责机制的缺失。这样行政问责就会更具有公正性和可行性。具体可以强化以下这些问责机制:

首先,可以强化民主党派问责机制。我国实行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国家政权,政治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的方针、法律、政策、法规的制定执行。它是行政问责体制中的重要主体之一,不过在现实的管理活动中,民主党派的问责制还处于缺位状态,没有发挥其应有的问责作用。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以便能够在节约资源和成本的条件下建立起更为完善的问责机制。尽管在瓮安县各民主党派人士所占比例很小,人数很少,但若是能够有效整合,也能为完善行政问责机制做出贡献。

其次,保持新闻媒体的独立性。新闻媒体被称为 “第四权力”,它在行政问责中应该发挥其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的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的,新闻媒体机构多具有半官方的性质,这就导致了它进行问责时受到了限制,很难独立发挥监督权力。所以,我们应加强新闻媒体的

独立性,使其在行使行政问责权利时不受政党系统权利的影响和干涉,这样有利益问责的有效进行。

再次,建立社会公众问责的有偿奖励机制。随着社会进步发展,民众的政治思想素质逐步提高,他们的民主意识也越来越强,已经认识到权力意识以及问责意识的重要性。但在公民行政问责的建设过程中,公民参与热情和参与度都比较低,这主要是没有建立一套社会公众问责的有偿奖励机制,不能调动公众对政治的关注。因此,应该通过利益导向的作用,促使公众参与到对政府工作人员问责及对国家机构的问责过程中来,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和监督热情,逐步形成全体社会成员能够自觉进行监督,同时利用社会公众的人数优势,能对国家机关及其政府工作人员进行最大范围的监督,从而提高问责效能。并且对监督有功者进行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与肯定,在全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监督环境。

5.3强化监督机制

面对当前政府存在的腐败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强化监督机制,加强监督力度,同时这也能防止腐败现象扩散,建设廉洁政府。加快建立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能有效地避免政府以及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负面特征和不当行为,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可能引起信任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首先,建立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即是相互制约又是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和权力结构。我国实行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是我国最高的权力机关,它有权对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进行监督,但在我国的行政体制编制中,很多权力都得不到有效的监督。这一方面主要是地方政府监督的法律体系系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监督体系存在着明显的漏洞。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责任主体不明确,这严重削弱了法律监督的效力。因此建立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即是相互制约又是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和权力结构是地方政府解决当前信任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

其次,完善政务公开机制,也即政府的行政过程要公开、透明。在现实的社会中,很多的误解和不信任是由于信息的不透明、不对称和不完全造成的。而且实践也已经证明,地方政府对一些事情越是遮掩,则越会引起民众猜测和造成紧张的气氛。民众也因此断定政府一定是在隐藏真相,其实民众关心的不是事情的真相,而是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县级的地方政府要做到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民众关心的不涉及国家机密的事情等都要向社会尽可能的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如每年的预算,县级政府的预算基本不涉及国家机

密,然而我们却并没有公开,使预算的执行实施结果得不到有效监督,许多贪污腐败问题因此而产生。

再次,健全民主参与机制。在政府实施管理活动过程中,要适时创新执政理念,形成民众参与的心中文化。公众与政府存在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广泛的民众参与无疑会增加公民对政府的认同和支持。因而,一个理性的政府就应该选择与公众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以促进“官与民”的感情。而建立起良好关系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从理念上做出转变,也就是要从“官本位”转变成“民本位”,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及其官员要对手中公共权力的来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对自身的定位有明确的界定。要充分的意识到国家和政府的权力都属于人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真正是国家权力的拥有者,要明白官员只是公民的‘公仆’。而政府也只是人民的‘代理’机构。

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西方政治文化思想对我国原有的政治思想形成激烈的冲击,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交融,相应的,我们也在积极的寻找适应时代变迁的政治体制,以求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然而,无可否认,在政治体制的改革中需要当局者的具有大魄力,不然改革难于推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正是“非稳定状态”时期,更多不可控的、复杂的、不稳定的因素增加,再加上利益分化的加剧,全社会都弥 漫着一种互不信任的气氛,而最主要的就是民众对于政府以及是政府官员的信任危机。这方面的信任缺失已经成我国当前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信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它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社会各团体之间、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

本文在总结瓮安县政府信任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当地民众对政府不信任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当地政府重获信任的措施。但是由于本人的知识储备不足,对一些问题的研究还是不够深入,也是研究存在遗憾。一是在对信任危机的研究分析中,理论部分分析不够系统、全面,理论的分析还比较浅显。二是在提出的对策方面,仅能与现有的知识进行对照,对其可行性的分析还缺乏实践的证实,因此我提出的方法缺乏深度。 但就历史来看,只有民众、政府以及环境三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才能实现民众与政府的双赢,这样才可能建立起诚信政府。

参考文献

[1]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2] 王风斌、李东;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3] 洪威雷、芦文龙;行政文化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4] 孙关宏、胡雨春、任军峰;政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02月 [5] 杨加陆:公共关系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6] 费勒尔、海迪:比较公共行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7] 张永理、李程伟:公共危机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8] 杨光斌、李月军: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9] 尹钢、梁丽芝:行政组织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10] 王晓琳; 当前我国政府信任问题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8月

[11]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2006年6月

[12] 周平:当代中国地方政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

[13] 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M].东方出版社,2007年7月

[14] 施雪华:政治科学原理[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15] [美]泰勒著,郑也夫等编译.组织中的信任[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6月 [16] [美」马克·E·沃伦著,吴辉译:民主与信任[M].华夏出版社,2004年4月 [17] 郑也夫,彭泅清:中国社会中的信任[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11月 [18] 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7月

[19] 张康之:在历史的坐标中看信任——论信任的三种历史类型[J].社会科学研究,2005

年第一期

[20] 董才生:社会信任:一种制度的解释[J]. 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四期

[21] 张成福,孟庆存:重建政府与公民的信任关系——西方国家的经验[J].国家行政学院

学报,2003年第三期

贵州财经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县级政府如何应对当前的信任危机 ——以瓮安县为例

院 (系):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级行政管理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致谢

在夏花盛开时节,这篇论文的修改完善也接近尾声。然而这并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喜悦,反而浓浓的忧伤因此汹涌澎湃,因为随着论文最后一个句号的敲定,离别就已经悄然到了。突然感觉大学仿佛只有一瞬间,当我回首,已然留下太多遗憾,但是它尽管短暂,我也学到了受用一生的东西。在这载着我美丽回忆的校园,有许多我一生都会铭记和感谢的人! 感谢您!尊敬的廖小东老师。感谢您对我的指导,感谢您从论文的选题,到撰写过程中的解惑,再到初稿的修改,直至最终定稿的整个过程中对我的细心指导及教诲。廖老师认真做每一件事的态度,让我深感羞愧,因为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我都不太认真,然而廖老师却将我论文中的每一处错误都指了出来,大到整篇文章的结构,小到一句话,甚至一个标点的错误。是的!廖老师对我的指导,对我而言,不只是论文,更多的是以后如何对待生活。从廖老师身上学到的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是我在大学期间学到的最宝贵的知识之一。衷心感谢廖老师的关心、指导!谢谢您!

感谢您们!在大学期间教导过我的尊敬的老师们!感谢您们传授我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感谢您们为我们而付出青春!感谢您们为我们而风雨兼程!正是您们的付出,我们才能健康的成长,正是您们的付出,我们才能无惧前程艰辛,正是您们的付出,我们的生活才更加绚丽。谢谢您们!

谢谢你们!08级行政管理专业的全体同学,与你们相识、相聚、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使我拥有了美好的大学时光。这段情,我会牢牢铭记,好好珍惜,它将在我的灵魂深处珍藏一生,给我欢喜、慰藉。人生,能有你们真好!

2012年5月

浅谈县级政府如何应对当前的信任危机

——以瓮安县为例

摘要

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以及其存在的合法性所必须的一种社会资源,对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非常重要,它是经济增长、民主发展和社会稳定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和调节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部分的经济交易是以相互的信任为基础的,而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作为信任机制的核心部分,它的缺位必不可少的会增加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增加政府行政过程中的运行成本,减弱政府的合法性基础,甚至会严重地阻碍国家法治建设和民主化进程。

我国正处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或多或少地给社会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过分的追求经济利益让很多国民背弃了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文化,社会信任的下滑就是最好的表现。本文就是以这样的社会现实为基础的,本人试图通过这篇文章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引起他人的共鸣,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更好的办法。

关键词:信任;政府合法性;信任危机

Abstract

The public trust in government is a government management of social public affairs, public service and the legitimacy of existence to a social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the whole society is very important, it is the economic growth,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and social stability indispensable lubricant and regulato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the vast majority of economic transaction is based on mutual trust based, while the public confidence in the government as the core part of the trust mechanism, and its absence essential will increase the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transaction costs, increase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on cost, weaken the government legitimacy foundation, or even seriously impede national legal construction and democratic process.

Our country is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long-term since taking economic construction as the center of thought more or less to the society has caused some adverse effects, excessive pursuit of economic interests of many national back on the history of several thousand years of culture, social trust in the fall is the best performance. This article is in this social reality as the foundation, I try to pass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hoping to attract others' sympathy, to solve this one problem to suggest better ways.

Key words: Trust; The government legitimacy; Trust crisis

目录

第1章导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2 选题意义............................................................................................................................ 2

1.3 国内研究现状 .................................................................................................................... 3

第2章信任危机的基本理论 ........................................................................................................... 4

2.1 信任的一般含义 ................................................................................................................ 4

2.2 信任危机的定义 ................................................................................................................ 4

2.3 信任在政府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 5

第3章瓮安县的信任危机现状分析 ............................................................................................... 6

3.1 瓮安县的信任危机现状 .................................................................................................... 6

3.2 瓮安县政府面临信任危机的表现 .................................................................................... 7

第4章瓮安县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 7

4.1行政效率低下 ..................................................................................................................... 7

4.2 问责机制缺失 .................................................................................................................... 8

4.3 腐败问题凸出 .................................................................................................................... 8

第5章瓮安县应对当前信任危机的措施 ....................................................................................... 9

5.1加强政府管理能力建设 .................................................................................................... 9

5.2完善行政问责机制 ........................................................................................................... 10

5.3强化监督机制 ................................................................................................................... 11

结语 ................................................................................................................................................ 12

参考文献......................................................................................................................................... 13

目录

第1章导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2 选题意义............................................................................................................................ 2

1.3 国内研究现状 .................................................................................................................... 3

第2章信任危机的基本理论 ........................................................................................................... 4

2.1 信任的一般含义 ................................................................................................................ 4

2.2 信任危机的定义 ................................................................................................................ 4

2.3 信任在政府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 5

第3章瓮安县的信任危机现状分析 ............................................................................................... 6

3.1 瓮安县的信任危机现状 .................................................................................................... 6

3.2 瓮安县政府面临信任危机的表现 .................................................................................... 7

第4章瓮安县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 7

4.1行政效率低下 ..................................................................................................................... 7

4.2 问责机制缺失 .................................................................................................................... 8

4.3 腐败问题凸出 .................................................................................................................... 8

第5章瓮安县应对当前信任危机的措施 ....................................................................................... 9

5.1加强政府管理能力建设 .................................................................................................... 9

5.2完善行政问责机制 ........................................................................................................... 10

5.3强化监督机制 ................................................................................................................... 11

结语 ................................................................................................................................................ 12

参考文献......................................................................................................................................... 13

“信任恰如润滑剂,它能使任何一个群体或组织的运转变得更加有效。”

——弗朗西斯·福山

“没有信任这样东西,人类社会就根本不会存在,就此而言,信任是社会生活一个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米尔恩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在危机治理中是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一个由信任建构的社会网络和一个有着很高信用的政府,将有效实现危机中的社会动员和资源配给,而社会在危机治理中自觉的组织能力发挥,也将在信任网络中降低社会救治的成本。”

——蔡志强

321

1 [美]弗朗西斯·福山著.刘榜离等译.《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2 年,第 18 页

2英]A.J.M.米尔恩著,夏勇、张志铭译.《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 出版社,1995 年,第 45 页

3蔡志强.认同、信任和宽容:危机治理的重要社会资本[J].科学社会主义,2006.5

第1章导论

目前社会公众逐渐对政府失去了信任,各种对抗政府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且规模不小,影响范围较大。如何重塑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提高公民对政府的满意度是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那么民众对政府不信任到底缘于什么原因呢?政府又将如何应对这种信任危机呢?

无论是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社会,政府是社会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机构,对于缓解社会矛盾,消除社会对立,协调各种利益纠纷起决定作用。如果政府在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没有把民众关心的问题解决好,行政过程有失公平、公正,那么,政府与民众就会逐渐地走向对立面,从而就导致各种社会系统运行的不协调,社会问题频发,甚至影响国家政治、社会经济以及国家稳定。因此,研究政府如何应对当前的信任危机,关系到我国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本文将探讨以贵州瓮安县为例的县级政府如何面对当前的信任危机,重塑政府形象,从而获得民众的普遍信任和支持。

1.1 选题背景

随着信息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的社会意识不断地加强,社会生活的节奏变化,经济发展全球化,以及政治的相互影响和交融,给当前的中国政府带来了改革的机遇,但同时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方针也提出新的要求。

在我国政治体制或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许多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以至于一些问题凸显。尤其是近些年来各地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无论是近几年前的孟连事件、瓮安事件、增城事件、织里事件等都有着类似特点:原本只涉及相关部门的单体事件,却发展成当事人与非利益关系者共同参与的群体性对抗。尽管其对抗的形式不同,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区别。但毫无疑问,这些问题背后的诱因,往往是群众对当地政府的执政能力或执政的方式缺乏信任。

这类似的事件在逐步的增多,发生频率视乎也在增加。以往这种由区域波及全国的事件很少发生,但近些年来,这类似的确实屡见不鲜。这其中固然有社会信息化的“功劳”,但是究其原因还是政府在执政的过程中出现了与社会要求不相协调的一面——这套行政体系

在一些方面已经落后,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了。

从目前来看,在一定程度上,政府与群众的距离正逐步的拉远,政府的执政脱离开了群众。群众对政府总是持怀疑态度,而政府似乎对这种现象视而不见,用一种冷漠的态度对待,不积极去解释,不主动去沟通。而且这种现象正在愈演愈烈,为了缓解或解决这一危机,政府就要在其行政过程中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问题。

1.2 选题意义

政府是社会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机构,在整个社会信任系统当中,如果民众失去对政府的信任,社会系统就失去了中心枢纽,失去了调控机制,社会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行。而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是社会稳定的一道防线,同时这种信任也是相当的脆弱的,只有靠以政府机构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全心经营,认真处理好各种社会事务才能得以维系。

如今影响民众对政府信任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方式,在其行政过程中,政府要承担巨大的政治风险。社会公共事务的处理是否成功,直接影响民众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的怀疑和对政府管理公共事务能力的认同。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正是“非稳定状态”时期,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公平等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比较容易造成社会失序、经济失调、心里失衡等社会问题。而很多的社会问题已经渐渐显现,这是转型期中国的一个明显特征。因此,探讨和研究社会民众对政府信任机制的建立,是我国保持长期的社会稳定和快速的经济发展的必要要求。

另外,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严重的可能影响政府的合法地位,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对于增强民众对政府机关执政合法性的认同,提高政府的服务形象与权威,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推进政府在实施管理,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高绩效水平运作,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和社会运行成本,实现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具有一定实践意义。信任是一种可以减少社会运行成本的机制,社会民众对政府是否信任以及信任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提供服务时行政效率的高低以及成本的大小。

再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任的作用是无庸赘述的。虽然市场经济是一种新的社会运行方式,但它的本质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契约化经济关系。这种契约关系是社会各阶层、各经济主体、各社会团体之间彼此信任建立起来的。如买卖双方的信任、借贷双方的信任、生产与消费双方的信任等等。而这些社会信任必须要有一个具有权威和能力的机构来制定规

则和标准,这个机构只能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也就是说,社会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稳定。

所以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使政府认清其在社会信任机制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改善目前社会民众与政府逐渐背离的现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降低或消除信任危机所带来的社会危机事件增长的频率。

1.3国内研究现状

在过去几年,我国关于政府与公民之间信任关系的研究较少,但是随着信任危机问题的日益凸显,这方面的研究也随之发展了起来,但是相比信任危机的现状而言,现在的研究还比较滞后,对于作为整个社会信任系统基石的群众对政府的信任问题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虽然部分学者研究并提出了应对危机的措施,但大部分学者还是只注重研究信任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一些学者把当前中国地方政府信任危机问题分为负面特征的信任危机、不当行为的信任危机和制度不公的信任危机这三类。它们认为产生当前信任危机的大部分原因源于传统的治理理念和政府绩效与民众期望的反差,并提出要加快政府转型,建立服务性政府,并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确保公共服务供给绩效。如邹育根在他的《当前中国地方政府信任危机事件的型态类别、形成机理与治理思路》一文中就提出了解决当下信任危机的一些建议。

其次,一种研究是从历史的角度看政府信任,对政府信任问题进行事实性描述和经验总结。如张康之在他的《在历史的坐标中看信任—信任的三种历史类型》中提出将信任分为“习俗型信任”、“契约型信任”和“合作型信任”三种类型。但他只分析了政府信任的类型,没有就当前如何因对危机而提出对策,他着重研究信任问题。

再次,一些研究人员从另一角度研究了信任问题,即把政府信任看成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一种交互关系,它们认为民众是把个人对未来的某种期望作为一种赌注押在了政府的身上,具体来说包括对政府公职人员的信任、政府机构及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信任等。比如姜晓秋的《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信任及其理论探究》就是从这方面入手的。但是他同样也只研究信任问题,而没有提出任何对策,也没有去细述我国信任危机的现状。

第2章信任危机的基本概念界定

2.1 信任的一般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将“信任”一词解释为相信、信赖对方而敢于托付。它是一种信赖、相信的关系,它不一定需要成文的规范文件或条例来保障,是一种建立在对彼此的人格、价值观、以及能力和承担责任的勇气等方面综合评价得出的主观反应。当然,在社会的运行过程中,相互信任的双方也会通过一些成文的东西来保障自己的权利,如合同、借条、欠条等,但这些也是以信任为基础的。

尽管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提升与拓展,信任的涵义也逐渐呈现出多角度、多涵义的趋势。但是其核心内容没有改变,其作用也没有减弱,不管在人类发展历程的那个阶段,它都具有其它东西无法取代的作用,是一种人们渴望相互履行和拥有的社会规范,属于心理的范畴。

2.2 信任危机的定义

信任危机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如对商品和服务的不信任而产生的危机,简单的说就是人们在市场交易的活动中,人们往往不相互信任,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人担心商品和服务是假的,它逐渐扩大,演变成一种普遍现象,就成了信任危机。还有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人与服务对象的相互不信任而产生的危机、对法规制度的不信任产生的危机、对基本价值观的不信任产生的危机等,因此信任危机的外延很广泛,所以需要对本文所研究的信任危机的概念进行界定。

本文在研究信任危机问题的过程中,所指的信任危机主要是一种对制度不信任而产生的危机(当然这里的制度包括政府的政策、制度、行政人员等方面的内容),即政府在处理社会公共事务时,在取信于民、执政为民、行使权力等方面出现了问题,使民众对政府的执政能力产生怀疑,对政府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产生质疑,从而影响政府的合法性地位。也或者说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掌握着公共权力的政府机构在面对社会差异和利益分配时,没有通过公正的、高效的、廉洁的、民主的、负责的等途径来获得公众普遍的信任和支持。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信任危机主要研究的是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而不是政府与民众之间双向的互动信任(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包括民众对政府部门整体的信任,以及对政府官员个体的信任)。尽管在社会事务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政府与民众之间双向的互动信任,但

在当前形势下,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如何无疑是影响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更多的是注重从民众对政府机构信任与否的视角进行分析,研究民众为什么不信任政府,要如何才会信任政府,政府要如何做才能“讨好”民众。

2.3 信任在政府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信任与信任危机可以看成是对立的两个面,也即当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就引发了信任危机,而在采取措施后,消除了信任危机,政府又获得了信任。因此探讨信任的作用无疑能够更好的说明信任危机的所带来后果的严重性。

信任无疑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本,它对于整个社会有极强的整合功能,而且在诸多信任中,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作为整个社会信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而言它无疑是最重要的信任,其他社会信任的形成、稳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众对于政府的信任来推动和发展的。因此增进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是非常必要的。一般而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在政府的管理活动中主要有以下功能:

一是它能够维护政治稳定。这种信任的本质体现在政府的合法性上。从政治学的角度来分析,合法性即是群众在心理上承认并且自愿接受来自政治权威的正当性,并且都愿意履行政治义务。近代的“社会契约论”以人民对政府的这种认同作为政府合法性地位的依据。当民众对政府的各种行为感到不满,并且不愿意相信政府时,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就会因为缺少民众的认同和支持而受到削弱。这时,民众就会逐渐对政府的合法性产生质疑,甚至进一步对整个政治体制的合法性产生怀疑,进而形成政治冷漠和政治失语,严重的可能还会出现非法抗争、政治暴力等危及政治稳定的情况。

二是它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在信任度较低的社会中,人们需要凭借许多繁琐复杂的契约、监督手段以及法律等来确保交换的正常进行,这也就导致了交易成本较高,而在信任度较高的社会中,人们对控制机制的需求就会相对减少,因此,交易成本也会有效地降低。所以,信任在提高微观经济组织的运作效率的同时,可能还会促进宏观经济的增长。

三是它能够提升社会信任。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作为整个社会信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而言它无疑是最重要的信任,其他社会信任的形成、稳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众对于政府的信任来推动和发展的。

四是它能够提高政府绩效。民众对政府信任与政府的绩效之间存在着辨证的关系,这种

信任程度的高低会影响和制约政府绩效的高低,反过来也一样,政府绩效的高低也会影响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程度。

因此,研究当前政府如何获得民众的信任非常有必要。

第3章瓮安县的信任危机现状分析

3.1瓮安县的信任危机现状

瓮安县本是一个位于贵州高原中部,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总面积1974平方公里,辖8镇15乡,247个行政村,只有43万人口的一个无名小镇,然而2008年的“6·28事件”却让它成为中国的焦点。直到现在,人们说起瓮安县,第一想到的总是“6·28事件”。

信任这种东西的一大特性就是它的脆弱性,瓮安县发生的6.28事件遗留下来的问题就在最好的证明。尼古拉斯·卢曼著说;“个体事件对整体而言它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一个谬误就可能使信任全然无效,根据它们的符号值,相当小的错误和表达不当,都可以揭开某人或某事的‘真面目’,经常带有冷酷无情的严格。”4

瓮安6.28事件的原型本来只是一个普通刑事案件,然而由于涉及的对象相对特殊,再加上政府的处理不当,最后演化成了影响广泛的社会案例。在这一事件中民众对某些政府官员做出的解释存有疑虑也是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

6.28事件早已经结束,然而它并没有因此而淡出人们的事件,特别是在近几年来相继发生了许多影响较广社会案件,人们也在积极的去思考和寻找答案,希望能从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山西疫苗事件、云南孟连的警民冲突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凤凰少女跳楼事件、件钓鱼执法事件等。

尽管这些有影响力的社会案件很多,但相比较而,瓮安的6.28事件更值得我们思考,并且,这一事件所导致的信任问题直到今天依然没有消除,当地的民族对瓮安县政府的信任程度依然较低。当然,这种结果并不是完全由6.28事件引起的,6.28事件不过只是一个导火索,它只是激发了民众潜藏的对政府的怀疑和不满。 4 [德」尼古拉斯·卢曼著,瞿铁鹏,李强译.信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8.

3.2 瓮安县政府面临信任危机的表现

在网络媒体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政府在行政过程中的一些秘密已经无法掩盖了,每个细节出现纰漏,网民都有可能从中找出问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也从原来的“全信”逐渐转变成了“疑信”,不管政府怎样做,民众都会怀有疑问,这种现象虽然体现了民众民主、监督意识的觉醒,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是一种危机,信任的危机。

就目前而言,瓮安县政府部门面临的信任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众对官员不信任而产生的危机。其实民众对官员的不信任不是瓮安所特有,如《小康》研究中心做过一次调查,即“信用最差的五个职业群体”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政府官员以百分之八十的“绝对多数优势”被网民们选为信用最差的群体,而另外的超过百分之六十的人回答是“很不信任”。当然不可否认可能调查手段不够完善而导致不能够完全客观地、有效地采集信息,可这一调查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民众对政府确实不太信任。

二是民众对制度、政策的不信任所产生的信任危机。一般而言,民众在对待地方的政策、制度时,大多都有一种倾向,即认为中央在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时是对的,很对事情错在地方政府的执行上,如在房屋的拆迁问题上,民众普遍存在怀疑,怀疑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官员私吞了部分补贴款项。不管真相是不是这样,但民众情愿这样来看待问题,其实这不能怪民众“目光的短浅”,它有来自体制自身的原因,也有传统政治文化的原因。

在当前的瓮安县,尽管在其他社会信任方面和全国各地区的基本相差无几,但总体来说,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表现的更为突出。

第4章瓮安县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4.1行政效率低下

首先,我们回到瓮安县2008年6.28事件;受害者李树芬的尸体从6月22日凌晨到6月28日一直停在河边,这段时间是6.28时间“发酵期”。受害人的家属之所以不愿将尸体搬离那里,是因为他们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他们的诉求没得到瓮安县政府的回应。

在民众与政府之间其实存在着一种契约关系,存在着一种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民众将人民的权利赋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就是希望他们确实能够代表民众的利益。民众是行政权里的委托人,政府则是行政权里的代理人。政府部门是在民众的委托下来行使公共权力

的。这种关系的成立是以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作为基础的,是建立在民众相信政府会在行政权力的代理过程中不断地满足而且实现其利益的需求。

而在瓮安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明显,受害人家属的诉求并没有及时得到实现。不可否认,他们的要求可能确实超出了政府的能力范围,但是在长达六天的时间内都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就让人深思了。民众在将权利委托给政府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明白,不是所有的诉求都能得到及时的回应的,因此只要能够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释,一个明确的答复,我想这一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因此,这只有一种解释,即政府行政效率的低下,甚至不作为,这种情况无疑是引起民众对政府不信任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仅是瓮安县如此,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的行政效率都已经不适发展的需要了。

4.2 问责机制缺失

在瓮安6.28事件中,相关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最后演变成一件从事件聚集、围观、参与人数,事件的剧烈、破坏程度,都可称为近年来的“典型群体性事件”。除了行政效率的低下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问责机制的缺失。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行政问责视野普遍比较狭窄,主要是行政体系内部的等级问责,也就是上级对下级问责。等级问责制虽在效力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具体的社会事务管理过程中,到底哪些事情应该由谁负责却不是界定得很清楚。这就造成了责任体系中这一环节的缺失,工作人员也就找到其中的漏洞,打擦边球,尽量避免一切不利于自己的工作,因为管理好了可能不是自己的功劳,如果管理不好,就一定是自己的责任,这是目前我国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问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的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使很多本可以及时得到处理的问题被搁置,民众的正当诉求和利益的表达就得不到满足。这个时候,民众就会对政府产生不满,从而逐渐影响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如果这种情况持续的发生,它就会慢慢演化成为一种信任的危机。

4.3 腐败问题凸出

在瓮安6.28的事件中,民众之所以会聚众对县政府进行打、砸、抢、烧,一个原因是当时死者的家属称政府的官员包庇那些嫌疑人,并说那些人全是官家子弟。这一说法立即引

起当地民众的关注,同时很多人向政府求证,但当时政府却没有给出相应的回答。民众对这件事的认识是比较简单,他们认为政府里的官员相互勾结,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政府不正面回答这一问题的原因,最后以至于事件愈演愈烈。同时,在这一事件中确实查出了党员属黑帮“玉山帮”的事情,这证明了当地政府确实存在腐败问题。

其实相对于政府来说,在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过程中,民众处于劣势地位的,民众的利益得失,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政府部门以及行政人员在行政过程中是否诚信、公正。在我国这种民主社会,公众信任政府,也就意味着民众把自己的大部分权益托付给了政府,因而民众失去了管理的主动权。因此,民众非常的憎恨官员的腐败行为,因为他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利谋取私利。这就是民众在认为官员腐败时经常采取各种极端手段来表达自己的不满的原因。

在瓮安6.28的事件中,参与打、砸、抢、烧的人不在少数,这其中也许会有些人的目的不在此,他可能有其他目的,但是我们宁愿相信绝大部分的人是理性的,他们只想通过这个途径表达自己的不满,表达一种对政府腐败行为的抗议。

第5章瓮安县应对当前信任危机的措施

5.1加强政府管理能力建设

应对政府在处理社会事务过程中效率低下的问题,当地政府应该加强政府管理能力的建设,提高行政效率。

首先,在社会突发事件的管理中,注重效率原则。社会危机事件的产生,要求政府首先做到的就是迅速控制事态的发展,分析并评估危机进一步扩大或升级的可能性,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然而,在这方面,瓮安县甚至全国的许多地方政府的工作都做的不到位,往往不能将这些可能引发更大事态的导火索抹灭在萌芽中。

在瓮安6.28事件中,事情被搁置六天都没有得到解决,这就是政府行政的低效率,政府也会因此错过了最佳的决策时期,使这一事件的危害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进一步增加。政府不可能意识不到这类事情得不到及时处理会带来的后果,但却一直没有处理,这就值得我们深思了。

其次、加强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要注重应急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我国目前在应急机制的建立方面较少,特别是应急预案的建立相当缺乏,甚至很多地方的应急预案只是为作为应

付上级检查的文件,实际上却“应不了急”。同时,地方干部对应急预案的认同程度较低,认为发挥不了作用,因此缺乏科学的应急预案。如果瓮安县在此次事件之前制度有较为完善的应急预案,可能在这起群体事件中损失会小很多。

在危机管理中,要求政府在极其有限的时间、信息、资源、人力等条件下快速的控制事态,如果缺少应急预案,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浪费很多事件,错过时机。尽管应急预案并不一定能够决定管理的结果,但是好的预案无疑会在关键时候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再次,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政府可以效仿企业,适当引进奖惩制度。完善奖惩体系,虽然绩效管理是政府一直在做的事,但是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奖惩体系的建设进度依然缓慢,政府机构中有的方面奖惩不对称,如政府里面,管理部分事务时,做好了没有奖励,作不好要被惩罚,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而企业的奖惩制度一般是对称的,它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甚至在某些方面奖励大于惩罚,这样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创造性。由于县一级的政府工作绝大部分直接与民众的生产生活相关,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必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从而提高行政绩效。

5.2完善行政问责机制

针对在社会事务的管理过程中,政府部门责权模糊以及现有行政问责机制存在的缺陷,造成政府各部之间经常出现的相互扯皮推诿问题,就当前来讲主要是强化党政以外的问责体系,以弥补现行的行政问责机制的缺失。这样行政问责就会更具有公正性和可行性。具体可以强化以下这些问责机制:

首先,可以强化民主党派问责机制。我国实行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国家政权,政治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的方针、法律、政策、法规的制定执行。它是行政问责体制中的重要主体之一,不过在现实的管理活动中,民主党派的问责制还处于缺位状态,没有发挥其应有的问责作用。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以便能够在节约资源和成本的条件下建立起更为完善的问责机制。尽管在瓮安县各民主党派人士所占比例很小,人数很少,但若是能够有效整合,也能为完善行政问责机制做出贡献。

其次,保持新闻媒体的独立性。新闻媒体被称为 “第四权力”,它在行政问责中应该发挥其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的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的,新闻媒体机构多具有半官方的性质,这就导致了它进行问责时受到了限制,很难独立发挥监督权力。所以,我们应加强新闻媒体的

独立性,使其在行使行政问责权利时不受政党系统权利的影响和干涉,这样有利益问责的有效进行。

再次,建立社会公众问责的有偿奖励机制。随着社会进步发展,民众的政治思想素质逐步提高,他们的民主意识也越来越强,已经认识到权力意识以及问责意识的重要性。但在公民行政问责的建设过程中,公民参与热情和参与度都比较低,这主要是没有建立一套社会公众问责的有偿奖励机制,不能调动公众对政治的关注。因此,应该通过利益导向的作用,促使公众参与到对政府工作人员问责及对国家机构的问责过程中来,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和监督热情,逐步形成全体社会成员能够自觉进行监督,同时利用社会公众的人数优势,能对国家机关及其政府工作人员进行最大范围的监督,从而提高问责效能。并且对监督有功者进行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与肯定,在全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监督环境。

5.3强化监督机制

面对当前政府存在的腐败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强化监督机制,加强监督力度,同时这也能防止腐败现象扩散,建设廉洁政府。加快建立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能有效地避免政府以及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负面特征和不当行为,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可能引起信任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首先,建立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即是相互制约又是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和权力结构。我国实行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是我国最高的权力机关,它有权对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进行监督,但在我国的行政体制编制中,很多权力都得不到有效的监督。这一方面主要是地方政府监督的法律体系系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监督体系存在着明显的漏洞。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责任主体不明确,这严重削弱了法律监督的效力。因此建立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即是相互制约又是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和权力结构是地方政府解决当前信任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

其次,完善政务公开机制,也即政府的行政过程要公开、透明。在现实的社会中,很多的误解和不信任是由于信息的不透明、不对称和不完全造成的。而且实践也已经证明,地方政府对一些事情越是遮掩,则越会引起民众猜测和造成紧张的气氛。民众也因此断定政府一定是在隐藏真相,其实民众关心的不是事情的真相,而是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县级的地方政府要做到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民众关心的不涉及国家机密的事情等都要向社会尽可能的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如每年的预算,县级政府的预算基本不涉及国家机

密,然而我们却并没有公开,使预算的执行实施结果得不到有效监督,许多贪污腐败问题因此而产生。

再次,健全民主参与机制。在政府实施管理活动过程中,要适时创新执政理念,形成民众参与的心中文化。公众与政府存在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广泛的民众参与无疑会增加公民对政府的认同和支持。因而,一个理性的政府就应该选择与公众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以促进“官与民”的感情。而建立起良好关系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从理念上做出转变,也就是要从“官本位”转变成“民本位”,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及其官员要对手中公共权力的来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对自身的定位有明确的界定。要充分的意识到国家和政府的权力都属于人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真正是国家权力的拥有者,要明白官员只是公民的‘公仆’。而政府也只是人民的‘代理’机构。

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西方政治文化思想对我国原有的政治思想形成激烈的冲击,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交融,相应的,我们也在积极的寻找适应时代变迁的政治体制,以求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然而,无可否认,在政治体制的改革中需要当局者的具有大魄力,不然改革难于推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正是“非稳定状态”时期,更多不可控的、复杂的、不稳定的因素增加,再加上利益分化的加剧,全社会都弥 漫着一种互不信任的气氛,而最主要的就是民众对于政府以及是政府官员的信任危机。这方面的信任缺失已经成我国当前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信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它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社会各团体之间、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

本文在总结瓮安县政府信任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当地民众对政府不信任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当地政府重获信任的措施。但是由于本人的知识储备不足,对一些问题的研究还是不够深入,也是研究存在遗憾。一是在对信任危机的研究分析中,理论部分分析不够系统、全面,理论的分析还比较浅显。二是在提出的对策方面,仅能与现有的知识进行对照,对其可行性的分析还缺乏实践的证实,因此我提出的方法缺乏深度。 但就历史来看,只有民众、政府以及环境三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才能实现民众与政府的双赢,这样才可能建立起诚信政府。

参考文献

[1]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2] 王风斌、李东;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3] 洪威雷、芦文龙;行政文化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4] 孙关宏、胡雨春、任军峰;政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02月 [5] 杨加陆:公共关系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6] 费勒尔、海迪:比较公共行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7] 张永理、李程伟:公共危机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8] 杨光斌、李月军: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9] 尹钢、梁丽芝:行政组织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10] 王晓琳; 当前我国政府信任问题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8月

[11]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2006年6月

[12] 周平:当代中国地方政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

[13] 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M].东方出版社,2007年7月

[14] 施雪华:政治科学原理[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15] [美]泰勒著,郑也夫等编译.组织中的信任[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6月 [16] [美」马克·E·沃伦著,吴辉译:民主与信任[M].华夏出版社,2004年4月 [17] 郑也夫,彭泅清:中国社会中的信任[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11月 [18] 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7月

[19] 张康之:在历史的坐标中看信任——论信任的三种历史类型[J].社会科学研究,2005

年第一期

[20] 董才生:社会信任:一种制度的解释[J]. 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四期

[21] 张成福,孟庆存:重建政府与公民的信任关系——西方国家的经验[J].国家行政学院

学报,2003年第三期


相关文章

  • 政府应急管理作业
  • 2010级政府应急管理作业题 1.政府应急管理职能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政府应急管理职能,是指政府针对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所 应做的全部工作,其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的应对措施与方法,构成政府应急管理机制. 依据应急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 ...查看


  • 政府针对突发性事件的舆情应对策略
  • 危机管理 政府针对突发性事件的舆情应对策略 杨青山 李志军 [摘 要]当前, 我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面临着如何迅速妥善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巨大挑战, 而在加强制度完善的 基础上, 对于舆情应对策略的研究也不容忽视.本文以对新近发生的突发性典型事 ...查看


  • 直面非典-浅析中国政府的危机传播管理
  • 公共关系学 直面非典-浅析中国政府的危机传播管理 政治与历史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08-3 顾益侨 08070085 直面非典-浅析中国政府的危机传播管理 [摘 要]非典事件毫无疑问不是一场阵痛,它不但拷问着一个城市的承受力,一个民族的承 ...查看


  • 突发事件应对法复习题
  • <突发事件应对法>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我国第一部应急管理的专门法律是:( B ) A<国家自然灾害救助预案> B<突发事件应对法> C<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D<突发公共卫生 ...查看


  • 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 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2009年9月28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既是新调整的县级领导干部与大家的见面会,也是统一思想,严明纪律,凝聚合力,冲刺第四季度,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动员会.刚 ...查看


  • 突发事件应对法2017.12.2
  • <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答案(全) <突发事件应对法>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我国第一部应急管理的专门法律是:( B ) A<国家自然灾害救助预案> B <突发事件应对法> C <国家突发公 ...查看


  • 行政危机中的领导力
  • [内容提要] 领导力是领导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复杂,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如何提高行政危机中的领导力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就新时期提高行政领导力的重要性.行政处理危机事件中的不足和如何提升行政危机中的领导 ...查看


  • 行政管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德法同构"在现代中国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顾客关系管理"理念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方法论 ...查看


  • 政府公共关系工作
  • 有效的政府公共关系工作,对于危机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缺少专门的政府危机公关机构,政府公关人员素质低下,与媒体及公众的沟通不畅等原因,不能很好的发挥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作用.为此,必须通过设立专职危机公关中心,切实转变政府公关理念,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