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1、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I

(1)

(3)C、H、O、N在生物体内含量达95%以上,其中

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2葡萄糖:生命的燃料。

纤维素:不能提供能量,是植物体组成细胞壁的主要元素。

糖类: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I 贮能---------脂肪

元素组成:主要:C H O 有的还有:N P 包括:油脂、磷脂、固醇、植物蜡等

分子结构:甘油+3 甘油三酯(油脂)+3H2O 油脂的种类:

油:植物体内,液态,不饱和 油脂脂:动物体内,固态,饱和

固醇:组成元素:C、H、O;小分子物质 4、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 II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R基的不同决定了氨基

酸的种类不同。

(2)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形成肽键,见下图:

氨基:-NH2; 羧基:-COOH;肽键:-CO-NH- (3)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 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同;

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4) ①组成功能:肌肉;②催化功能:酶;③运输功能:血红蛋白;

④调节功能:生长激素;⑤免疫功能:抗体

(5)蛋白质的变性:变性不可逆;变性的本质是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 (6)假设有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条链,则:

①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m-n ; ②至少有n个氨基,n个羧基游离;

③蛋白质分子量=

5、核酸的种类和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核酸的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核酸的分布: ①脱氧核糖核酸(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DNA

②核糖核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包括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原性糖的鉴定原理:还原性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等)与本尼迪特试剂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红黄色沉淀。 ②油脂的鉴定原理:油脂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橙黄色。 ③蛋白质鉴定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紫色的络合物。 (先加NaOH,再加CuSO4)

1-2 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I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施旺、菲尔肖。 1、英国:胡克发明显微镜,看到细胞。

2、德国:施莱登、施旺、菲尔肖提出细胞学说。

内容:①细胞是生物体(除病毒)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意义: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细胞的大小、数目及种类: (一)、大小 最小的:细菌类的支原体细胞 最大的:鸵鸟蛋的卵黄 (二)、数目:生物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多 (三)、种类:

1、依据:细胞结构中是否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植物、动物、真菌

动物细胞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显微结构 动物细胞能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亚显微结构 2、细胞膜及细胞的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I

细胞膜的功能是: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① 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流动镶嵌模型: ② 蛋白质分子镶嵌、覆盖、贯穿于脂双层中。

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有一层糖蛋白,叫糖被。

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即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 功能特点:细胞膜和其它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的化学成分糖蛋白或结构:糖被。 细胞质概念:由细胞膜包被的细胞内的大部分物质。

结构 细胞溶胶

定义:真核细胞中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种类: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质体、液泡、中心体、细胞骨架。

3、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I

(1)线粒体: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中心①分布:动植物细胞,代谢旺盛的细胞含量多(如:心肌细胞); ②结构: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意义:增大膜面积有利于生化反应地进行),含呼吸酶、少量DNA和核糖体; ③功能: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注意:蛔虫的体细胞内不含线粒体)。 (2)叶绿体:①分布:植物绿色部位;

②结构:双层膜,内含基粒、基质、色素、酶和少量DNA ③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注:植物的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

(3)内质网:能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分为粗面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加工和运输的通道)和光面内质网(参与糖类和

脂质的合成,运输)。

①分布:动植物细胞;并与核膜及细胞膜有联系②形态结构:由一系列单位膜构成的囊腔和细管组成的网状结构;③功能:种类及功能:

粗面内质网(有核糖体):蛋白质运输通道

光面内质网(没核糖体):膜上有酶,与多种重要化合物的合成有关,如:糖类和脂质合成 (4)高尔基体:

①分布:动植物细胞;细胞核附近 ②形态结构:单层膜,由扁平囊和囊泡构成(其中扁平囊是判断高尔基体的依据)③功能:和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是物质运输系统,承担着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拣和发送的任务;和植物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5)核糖体:细胞内生产蛋白质(多肽链)的机器。——最小的细胞器

①分布:动植物细胞;真核、原核细胞中、一部分附着在粗面内质网上,一部分游离在细胞质基质。 ②结构:不具膜,呈颗粒状;③功能: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附着型:产生各种分泌蛋白:膜蛋白;溶酶体内的酶;消化酶

游离型:产生存在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呼吸酶

(6)中心体:①分布: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②结构:不具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组成 ③功能: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7)液泡:①分布:主要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 ②结构:单层膜(液泡膜),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色素,无机盐,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 ③功能:与细胞渗透吸水相关,使花、果实和叶呈颜色。

*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器是叶绿体、液泡。

动物细胞特有细胞器是中心体,但少数低等植物也会有中心体。如果一种生物同时有叶绿体、液泡、中心体等结构,则为低等植物细胞。 *掌握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分辨细胞器并了解各细胞器的功能。

(8) .溶酶体——单位膜包被的小泡

分解衰老的、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分布: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细胞 结构:单位膜 各种水解酶 来源:高尔基体断裂后形成的

功能:对外界吞入的颗粒和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进行消化 意义:保证细胞中其他结构的完整性。

有关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的小结: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分泌所用的实验方法为同位素示踪法。 小泡的结构为单层膜结构,其功能为运输作用。转化中心为高尔基体。

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过程证明各种细胞器在结构上密切联系,在功能上既有分工,又密切联系。 在不同结构的膜之间相互转化时,以“膜泡”或“囊泡”形式转化的是间接相连的生物膜。

4、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II (1)细胞核的结构: ①核膜(双层):将核内物质和细胞质分开;核孔: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②核仁: 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③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分裂间期呈细丝状,分裂期缩短,变粗而形成染色体。④核基质:核内代谢场所。

(2)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哺乳动物红细胞和维管植物的筛管细胞无细胞核。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功能、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其行使各项功能的前提是保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4)根据细胞核有无核膜包被,可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主要是细菌,如蓝细菌(蓝藻)、乳酸菌、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真核细胞包括植物、动物和真菌(霉菌、食用菌、酵母菌)等。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具有细胞壁,但化学成分与植物细胞壁不同。原核细胞虽然没有线粒体、叶绿体等,但质膜上有多种酶,能进行需氧呼吸和光合作用。

结构——以细菌为例

细胞壁:主要成分肽聚糖,有保护和维持细胞形态的功能 基本结构 细胞膜:与真核细胞相似(是细膜呼吸的场所) 拟核:有DNA分子,控制主要的遗传现状

细胞质:含核糖体

鞭毛:与细菌运动有关

特殊结构 荚膜:有一定保护作用

芽孢:细菌休眠题,增强抗性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核糖体,遗传物质DNA

(注:细、线、支、蓝、衣分别指细菌、放线体、支原体、蓝藻、衣原体)

1-3 细胞的代谢

1、ATP(能量通货, 直接能源)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II

(1)ATP的结构简式:A—P~P~P(A:腺苷;P:磷酸;~:高能磷酸键); (2)1个ATP分子中含有:A:1个;P:3个;~:2个;

(3)ATP中远离腺苷(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发生ATP的水解,形成ADP和Pi,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和ADP之间的转化非常的迅速,其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4)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在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细胞内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在绿色植物细胞内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5)ATP断裂高能磷酸键释放的化学能能迅速转化为光能,电能,渗透能,热能,机械能供细胞代谢直接利用(即供各项生命活动);

(6)生物体内与能量有关的物质总结如下:

a.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b. 储能物质:油脂(动物还有糖元,植物还有淀粉) c.直接能源物质:ATP d.最终能源物质:光能 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II (1)简单扩散

①特点: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 ②实例:O2、CO2、水、乙醇、、尿素、脂质;

(2)易化扩散①特点: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扩散;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②实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被动转运: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转运;

(4)主动转运①特点:从低浓度向低高浓度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消耗能量;②实例: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③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5) 胞吞或胞吐: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消耗能量);

(6)

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细胞因渗透失水导致质膜连同以内的部分收缩而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将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重新放入清水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此过程中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如右图为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

3、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II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的酶是RNA; (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④高温,强酸,强碱均会使酶变性失活(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失去催化活性;(低温只是降低酶的活性)。 4、细胞呼吸 II

(1)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 (2)细胞呼吸的本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细胞呼吸的类型: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3)需氧呼吸:①需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②主要场所:线粒体; ③最常利用的物质:葡萄糖; 第一阶段:糖酵解 场所:细胞溶胶

过程:1、六碳的链(葡萄糖)被分为2个三碳的链(丙酮酸)

2、释放的能量中,有2个ATP生成,其余以热能散失 3、葡萄糖中的一部分氢原子变成还原型辅酶(NADH)。

辅酶:辅酶是辅助酶起作用的分子,不是蛋白质,是属于维生素或维生素的一部分,也可是离子等 NADH:是一种特殊的核苷酸。其携带一个氢原子(含电子)将在电子传递链中被利用

反应式: C6H+

2CH3+ 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 场所:线粒体基质

过程:C-C-C C-C CO2

产物: 1个CO2、个NADH 2个CO2、1个ATP

个NADH 、 1个FADH 分步反应:

第一步: C酸(丙酮酸)+ NAD+ [C]+CO+NADH + H+

3

2

2

+第二步:[C2]+FAD+3NAD+ +ADP+Pi+3H22+3NADH+3H+ATP+FADH2

++总反应式:CH3COCOOH+3H22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

场所:线粒体内膜上

原因:电子传递体与ATP合成酶在线粒体内膜上

电子传递体:有3种蛋白质复合体构成电子传递链,每种复合体中又有一种以上的电子传递体。

+-反应式: 2H+2e+1/2HO

2

2

需氧呼吸总反应: 能量

⑤总反应式:C6H12O6 + 6*O2 + 6H2O—→ 6 CO2 + 12H2*O + 能量 [注意:产物H2O中的O全部来自O2,H来自C6H12O6和H2O;CO2中的O来自C6H12O6和H2O,C来自C6H12O6;] ⑥相关小结:①需氧呼吸CO2的生成在第二阶段,O2参与反应在第三阶段;

②需氧呼吸大量能量的释放在第三阶段;

(4)厌氧呼吸 ①场所:细胞溶胶;最常利用的物质:葡萄糖; ②过程:第一阶段: 与需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第二阶段:2丙酮酸—→ 2C3H6O3 + 少量能量

2丙酮酸—→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③总反应式: C6H12O6 —→2C2H5OH + 2CO2 + 能量或C6H12O6—→2C3H6O3 + 能量

酶 酶

(5)厌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典型生物类群:酵母菌和绿色植物;

(6)厌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典型生物类群:人和高等动物及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等;

意义: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应用:例如:①农业生产中适时的露田、疏松土壤等措施的实质就是为了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以增强根系的细胞呼吸,促进根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

②粮食储藏时,要注意降低温度和保持干燥;果蔬储藏时,采用降低氧浓度、充氮气或降低温度等方法,以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存期限。

③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有氧呼吸。

④酵母菌酿酒:先通气,后密封。先让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厌氧呼吸产生酒精。 ⑤稻田定期排水:抑制厌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9)

综合O2,释放CO2 只进行厌氧呼吸

酒精量等于CO2量 只进行厌氧呼吸 CO2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 只进行有氧呼吸

CO2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 既有氧呼吸,又厌氧呼吸;多余CO2来自厌氧呼吸 酒精量小于CO2量 既有氧呼吸,又厌氧呼吸,多余的CO2来自有有氧呼吸

(10).酵母菌是兼性生物,即可进行需氧呼吸也可进行厌氧呼吸。

如图:从B到A随O2浓度降低,酵母菌进行乙醇发酵越旺盛。从B到C随O2浓度升高,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越旺盛。要储存农产品,最好将氧气浓度调节至B点。

细胞呼吸是细胞的代谢中心

I脂肪(甘油三酯)的氧化

1、脂肪 甘油 + 脂肪酸

糖酵解 分解生成二碳化合物→柠檬酸循环 II蛋白质氧化分解

1、蛋白质 氨基酸 + H2O 2、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3+有机物

在肝脏转化为尿素排出 进入柠檬酸循环→细胞呼吸

小结:细胞中各种物质代谢是相互联系的,以细胞呼吸为中心

细胞呼吸的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ATP,为各种合成反应提供碳骨架。 影响因素:

1、生物自身因素 2、外界环境因素

C6H12O6+6H2O+6O2 6CO2+2H2O

反应物 条件 生成物

适当升温 适量增加水

适当提高氧气浓度

1. O2浓度:

2.CO2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氧气浓度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4.

水分

农产品储存和保鲜:低温 低湿 低氧

5、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II (1) 叶绿素a (类囊体薄膜) 叶绿素 叶绿素b 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 叶绿体中色素

主要吸收蓝紫光

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 (2)

场所:类囊体薄膜

产物:NADPH、ATP和O2

光能 —

过程:H2O ——→2e—→光系统Ⅱ(光使低能电子激发到高能电子,随后从水中光

合补充;高能电子+ADP+Pi—→ATP+低能电子)—→光系统Ⅰ(光使低能作—

电子激发到高能电子,随后从光系统Ⅱ中补充;2e+H++NADP+—→用

的NADPH。)该过程中最初电子供体是H2O,最终电子受体是NADP+。 过

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程 碳反应阶段 场所:叶绿体基质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1)CO2的固定: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3

(2)C3的还原:C3在NADPH 和ATP作用下,生成三碳糖,一部分三碳糖

继续合成淀粉、蛋白质、脂质,一部分三碳糖又形成C5,一部分三碳糖运出叶绿体,合成蔗糖,供所有细胞利用。

光反应阶段与碳反应阶段既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H]和ATP,碳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 NADP+。

(3)光合作用总反应式:6CO2 + 12H2O* 叶绿体——→ C6H12O6 + 6 H2O + 6O2*

(4)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扩散最快---胡萝卜素;扩散最慢---叶绿素b;含量最多---叶绿素a;含量最少---胡萝卜素;

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时色素被破坏。

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和用棉塞塞紧试管口的原因是因为层析液中的丙酮是一种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的原因:防止滤液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

光反应阶段:类囊体膜上

物质变化:

①水的裂解:2 H+

2O ――→4 H+ 4e-+ O2 ②ATP的形成: ADP+Pi+能量――→酶

ATP

③NADPH的形成: NADP+

+2e-++

H――→ NADPH(还原剂)

能量变化:光能―→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 碳反应阶段:叶绿体基质

物质变化:CO+RuBP(C酶

2的固定:CO25)――→2三碳酸(C3)

ATP、酶

C3的还原:C3 (三碳酸)――→三碳糖(最初光合产物) RuBP的再生:5三碳糖――→3RuBP(C5)

NADPH

能量变化: 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6、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II

1、光照强度

原理:直接影响光反应的速度,光反应产物NADPH与ATP的数量多少会影响碳反应的速度,这是最主要的因素。

总光合:真正光合

净光合:表观光合

真正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光补偿点、光饱和点 : 阳生植物>阴生植物 应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性因地制宜地种植植物。

2.CO2的浓度 在生产上应用: 1)、施用农家肥(有机肥) 2)、温室栽培可以适当使用二氧化碳生发器,施用干冰,或混养家禽、家畜等,提高室内CO2浓度; 3)、大田生产“正其行,通其风”,

3、温度

原理:温度影响光合作用的过程,特别是碳反应中酶的催化效率,从而影响光合速率。 在生产上的应用: 1)、适时播种; 2)、温室栽培时,白天可以适当提高温度; 3)、适当增加昼夜温差 光合速率的日变化

夏季:因为温度升高,水的蒸腾作用增强,气孔关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光合速率下降,生物体进入“午休”。 4、矿质元素

N:是合成叶绿素、酶等含N物质的必需元素。缺N时就会影响它们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P:是合成ATP的必需元素。缺P时就会影响ATP等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Mg: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因此缺Mg时就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K:能够促进糖类等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施肥;氮肥可以促进叶片的生长。 5、水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水分还能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O2

进入植物体,所

以,水对光合作用有影响。

第四章 细胞的增值与分化

1-4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I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 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间期又包括G1、S(发生DNA的复制)、G2。如到乙代表一个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的特点: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先间期后分裂期;分裂间期长,分裂期短。 连续有丝分裂有细胞周期的细胞:分生区、形成层、受精卵、癌细胞、部分干细胞、生发层。 2、细胞的有丝分裂 II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加倍。一条染色体含有

两个姐妹染色单体。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缍体及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质中。

有丝分裂 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分裂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拉向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缍体,染色体逐渐消失。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图:从乙

(2)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

(3)

11

3、细胞的分化 II

(1)程,它是一种持久性变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2)细胞分化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并没丢失)。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癌症的防治 I 能够无限增殖

癌细胞特征 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

癌症防治:远离致癌因子,进行CT,核磁共振及癌基因检测;也可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 5、细胞的全能性 II

(1)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组织培养 因为细胞(细胞核)具有该生物生长发育 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所需的遗传信息 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细胞的全能性逐渐的减少。

一般情况下: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不同生物的全能性高低为: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2)干细胞:一类可以分化成为各种细胞的未分化细胞。

分类:按来源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按分化潜能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 特点:进行不对称分裂。 应用:细胞移植,器官移植。 6、细胞的衰老、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I

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细胞内酶活性降低 (1)细胞衰老特征 细胞内色素积累

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 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2)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

12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1、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I

(1)

(3)C、H、O、N在生物体内含量达95%以上,其中

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2葡萄糖:生命的燃料。

纤维素:不能提供能量,是植物体组成细胞壁的主要元素。

糖类: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I 贮能---------脂肪

元素组成:主要:C H O 有的还有:N P 包括:油脂、磷脂、固醇、植物蜡等

分子结构:甘油+3 甘油三酯(油脂)+3H2O 油脂的种类:

油:植物体内,液态,不饱和 油脂脂:动物体内,固态,饱和

固醇:组成元素:C、H、O;小分子物质 4、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 II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R基的不同决定了氨基

酸的种类不同。

(2)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形成肽键,见下图:

氨基:-NH2; 羧基:-COOH;肽键:-CO-NH- (3)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 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同;

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4) ①组成功能:肌肉;②催化功能:酶;③运输功能:血红蛋白;

④调节功能:生长激素;⑤免疫功能:抗体

(5)蛋白质的变性:变性不可逆;变性的本质是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 (6)假设有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条链,则:

①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m-n ; ②至少有n个氨基,n个羧基游离;

③蛋白质分子量=

5、核酸的种类和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核酸的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核酸的分布: ①脱氧核糖核酸(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DNA

②核糖核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包括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原性糖的鉴定原理:还原性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等)与本尼迪特试剂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红黄色沉淀。 ②油脂的鉴定原理:油脂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橙黄色。 ③蛋白质鉴定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紫色的络合物。 (先加NaOH,再加CuSO4)

1-2 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I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施旺、菲尔肖。 1、英国:胡克发明显微镜,看到细胞。

2、德国:施莱登、施旺、菲尔肖提出细胞学说。

内容:①细胞是生物体(除病毒)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意义: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细胞的大小、数目及种类: (一)、大小 最小的:细菌类的支原体细胞 最大的:鸵鸟蛋的卵黄 (二)、数目:生物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多 (三)、种类:

1、依据:细胞结构中是否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植物、动物、真菌

动物细胞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显微结构 动物细胞能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亚显微结构 2、细胞膜及细胞的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I

细胞膜的功能是: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① 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流动镶嵌模型: ② 蛋白质分子镶嵌、覆盖、贯穿于脂双层中。

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有一层糖蛋白,叫糖被。

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即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 功能特点:细胞膜和其它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的化学成分糖蛋白或结构:糖被。 细胞质概念:由细胞膜包被的细胞内的大部分物质。

结构 细胞溶胶

定义:真核细胞中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种类: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质体、液泡、中心体、细胞骨架。

3、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I

(1)线粒体: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中心①分布:动植物细胞,代谢旺盛的细胞含量多(如:心肌细胞); ②结构: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意义:增大膜面积有利于生化反应地进行),含呼吸酶、少量DNA和核糖体; ③功能: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注意:蛔虫的体细胞内不含线粒体)。 (2)叶绿体:①分布:植物绿色部位;

②结构:双层膜,内含基粒、基质、色素、酶和少量DNA ③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注:植物的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

(3)内质网:能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分为粗面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加工和运输的通道)和光面内质网(参与糖类和

脂质的合成,运输)。

①分布:动植物细胞;并与核膜及细胞膜有联系②形态结构:由一系列单位膜构成的囊腔和细管组成的网状结构;③功能:种类及功能:

粗面内质网(有核糖体):蛋白质运输通道

光面内质网(没核糖体):膜上有酶,与多种重要化合物的合成有关,如:糖类和脂质合成 (4)高尔基体:

①分布:动植物细胞;细胞核附近 ②形态结构:单层膜,由扁平囊和囊泡构成(其中扁平囊是判断高尔基体的依据)③功能:和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是物质运输系统,承担着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拣和发送的任务;和植物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5)核糖体:细胞内生产蛋白质(多肽链)的机器。——最小的细胞器

①分布:动植物细胞;真核、原核细胞中、一部分附着在粗面内质网上,一部分游离在细胞质基质。 ②结构:不具膜,呈颗粒状;③功能: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附着型:产生各种分泌蛋白:膜蛋白;溶酶体内的酶;消化酶

游离型:产生存在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呼吸酶

(6)中心体:①分布: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②结构:不具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组成 ③功能: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7)液泡:①分布:主要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 ②结构:单层膜(液泡膜),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色素,无机盐,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 ③功能:与细胞渗透吸水相关,使花、果实和叶呈颜色。

*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器是叶绿体、液泡。

动物细胞特有细胞器是中心体,但少数低等植物也会有中心体。如果一种生物同时有叶绿体、液泡、中心体等结构,则为低等植物细胞。 *掌握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分辨细胞器并了解各细胞器的功能。

(8) .溶酶体——单位膜包被的小泡

分解衰老的、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分布: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细胞 结构:单位膜 各种水解酶 来源:高尔基体断裂后形成的

功能:对外界吞入的颗粒和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进行消化 意义:保证细胞中其他结构的完整性。

有关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的小结: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分泌所用的实验方法为同位素示踪法。 小泡的结构为单层膜结构,其功能为运输作用。转化中心为高尔基体。

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过程证明各种细胞器在结构上密切联系,在功能上既有分工,又密切联系。 在不同结构的膜之间相互转化时,以“膜泡”或“囊泡”形式转化的是间接相连的生物膜。

4、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II (1)细胞核的结构: ①核膜(双层):将核内物质和细胞质分开;核孔: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②核仁: 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③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分裂间期呈细丝状,分裂期缩短,变粗而形成染色体。④核基质:核内代谢场所。

(2)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哺乳动物红细胞和维管植物的筛管细胞无细胞核。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功能、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其行使各项功能的前提是保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4)根据细胞核有无核膜包被,可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主要是细菌,如蓝细菌(蓝藻)、乳酸菌、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真核细胞包括植物、动物和真菌(霉菌、食用菌、酵母菌)等。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具有细胞壁,但化学成分与植物细胞壁不同。原核细胞虽然没有线粒体、叶绿体等,但质膜上有多种酶,能进行需氧呼吸和光合作用。

结构——以细菌为例

细胞壁:主要成分肽聚糖,有保护和维持细胞形态的功能 基本结构 细胞膜:与真核细胞相似(是细膜呼吸的场所) 拟核:有DNA分子,控制主要的遗传现状

细胞质:含核糖体

鞭毛:与细菌运动有关

特殊结构 荚膜:有一定保护作用

芽孢:细菌休眠题,增强抗性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核糖体,遗传物质DNA

(注:细、线、支、蓝、衣分别指细菌、放线体、支原体、蓝藻、衣原体)

1-3 细胞的代谢

1、ATP(能量通货, 直接能源)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II

(1)ATP的结构简式:A—P~P~P(A:腺苷;P:磷酸;~:高能磷酸键); (2)1个ATP分子中含有:A:1个;P:3个;~:2个;

(3)ATP中远离腺苷(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发生ATP的水解,形成ADP和Pi,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和ADP之间的转化非常的迅速,其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4)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在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细胞内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在绿色植物细胞内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5)ATP断裂高能磷酸键释放的化学能能迅速转化为光能,电能,渗透能,热能,机械能供细胞代谢直接利用(即供各项生命活动);

(6)生物体内与能量有关的物质总结如下:

a.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b. 储能物质:油脂(动物还有糖元,植物还有淀粉) c.直接能源物质:ATP d.最终能源物质:光能 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II (1)简单扩散

①特点: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 ②实例:O2、CO2、水、乙醇、、尿素、脂质;

(2)易化扩散①特点: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扩散;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②实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被动转运: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转运;

(4)主动转运①特点:从低浓度向低高浓度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消耗能量;②实例: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③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5) 胞吞或胞吐: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消耗能量);

(6)

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细胞因渗透失水导致质膜连同以内的部分收缩而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将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重新放入清水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此过程中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如右图为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

3、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II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的酶是RNA; (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④高温,强酸,强碱均会使酶变性失活(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失去催化活性;(低温只是降低酶的活性)。 4、细胞呼吸 II

(1)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 (2)细胞呼吸的本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细胞呼吸的类型: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3)需氧呼吸:①需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②主要场所:线粒体; ③最常利用的物质:葡萄糖; 第一阶段:糖酵解 场所:细胞溶胶

过程:1、六碳的链(葡萄糖)被分为2个三碳的链(丙酮酸)

2、释放的能量中,有2个ATP生成,其余以热能散失 3、葡萄糖中的一部分氢原子变成还原型辅酶(NADH)。

辅酶:辅酶是辅助酶起作用的分子,不是蛋白质,是属于维生素或维生素的一部分,也可是离子等 NADH:是一种特殊的核苷酸。其携带一个氢原子(含电子)将在电子传递链中被利用

反应式: C6H+

2CH3+ 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 场所:线粒体基质

过程:C-C-C C-C CO2

产物: 1个CO2、个NADH 2个CO2、1个ATP

个NADH 、 1个FADH 分步反应:

第一步: C酸(丙酮酸)+ NAD+ [C]+CO+NADH + H+

3

2

2

+第二步:[C2]+FAD+3NAD+ +ADP+Pi+3H22+3NADH+3H+ATP+FADH2

++总反应式:CH3COCOOH+3H22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

场所:线粒体内膜上

原因:电子传递体与ATP合成酶在线粒体内膜上

电子传递体:有3种蛋白质复合体构成电子传递链,每种复合体中又有一种以上的电子传递体。

+-反应式: 2H+2e+1/2HO

2

2

需氧呼吸总反应: 能量

⑤总反应式:C6H12O6 + 6*O2 + 6H2O—→ 6 CO2 + 12H2*O + 能量 [注意:产物H2O中的O全部来自O2,H来自C6H12O6和H2O;CO2中的O来自C6H12O6和H2O,C来自C6H12O6;] ⑥相关小结:①需氧呼吸CO2的生成在第二阶段,O2参与反应在第三阶段;

②需氧呼吸大量能量的释放在第三阶段;

(4)厌氧呼吸 ①场所:细胞溶胶;最常利用的物质:葡萄糖; ②过程:第一阶段: 与需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第二阶段:2丙酮酸—→ 2C3H6O3 + 少量能量

2丙酮酸—→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③总反应式: C6H12O6 —→2C2H5OH + 2CO2 + 能量或C6H12O6—→2C3H6O3 + 能量

酶 酶

(5)厌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典型生物类群:酵母菌和绿色植物;

(6)厌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典型生物类群:人和高等动物及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等;

意义: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应用:例如:①农业生产中适时的露田、疏松土壤等措施的实质就是为了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以增强根系的细胞呼吸,促进根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

②粮食储藏时,要注意降低温度和保持干燥;果蔬储藏时,采用降低氧浓度、充氮气或降低温度等方法,以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存期限。

③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有氧呼吸。

④酵母菌酿酒:先通气,后密封。先让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厌氧呼吸产生酒精。 ⑤稻田定期排水:抑制厌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9)

综合O2,释放CO2 只进行厌氧呼吸

酒精量等于CO2量 只进行厌氧呼吸 CO2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 只进行有氧呼吸

CO2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 既有氧呼吸,又厌氧呼吸;多余CO2来自厌氧呼吸 酒精量小于CO2量 既有氧呼吸,又厌氧呼吸,多余的CO2来自有有氧呼吸

(10).酵母菌是兼性生物,即可进行需氧呼吸也可进行厌氧呼吸。

如图:从B到A随O2浓度降低,酵母菌进行乙醇发酵越旺盛。从B到C随O2浓度升高,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越旺盛。要储存农产品,最好将氧气浓度调节至B点。

细胞呼吸是细胞的代谢中心

I脂肪(甘油三酯)的氧化

1、脂肪 甘油 + 脂肪酸

糖酵解 分解生成二碳化合物→柠檬酸循环 II蛋白质氧化分解

1、蛋白质 氨基酸 + H2O 2、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3+有机物

在肝脏转化为尿素排出 进入柠檬酸循环→细胞呼吸

小结:细胞中各种物质代谢是相互联系的,以细胞呼吸为中心

细胞呼吸的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ATP,为各种合成反应提供碳骨架。 影响因素:

1、生物自身因素 2、外界环境因素

C6H12O6+6H2O+6O2 6CO2+2H2O

反应物 条件 生成物

适当升温 适量增加水

适当提高氧气浓度

1. O2浓度:

2.CO2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氧气浓度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4.

水分

农产品储存和保鲜:低温 低湿 低氧

5、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II (1) 叶绿素a (类囊体薄膜) 叶绿素 叶绿素b 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 叶绿体中色素

主要吸收蓝紫光

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 (2)

场所:类囊体薄膜

产物:NADPH、ATP和O2

光能 —

过程:H2O ——→2e—→光系统Ⅱ(光使低能电子激发到高能电子,随后从水中光

合补充;高能电子+ADP+Pi—→ATP+低能电子)—→光系统Ⅰ(光使低能作—

电子激发到高能电子,随后从光系统Ⅱ中补充;2e+H++NADP+—→用

的NADPH。)该过程中最初电子供体是H2O,最终电子受体是NADP+。 过

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程 碳反应阶段 场所:叶绿体基质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1)CO2的固定: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3

(2)C3的还原:C3在NADPH 和ATP作用下,生成三碳糖,一部分三碳糖

继续合成淀粉、蛋白质、脂质,一部分三碳糖又形成C5,一部分三碳糖运出叶绿体,合成蔗糖,供所有细胞利用。

光反应阶段与碳反应阶段既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H]和ATP,碳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 NADP+。

(3)光合作用总反应式:6CO2 + 12H2O* 叶绿体——→ C6H12O6 + 6 H2O + 6O2*

(4)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扩散最快---胡萝卜素;扩散最慢---叶绿素b;含量最多---叶绿素a;含量最少---胡萝卜素;

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时色素被破坏。

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和用棉塞塞紧试管口的原因是因为层析液中的丙酮是一种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的原因:防止滤液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

光反应阶段:类囊体膜上

物质变化:

①水的裂解:2 H+

2O ――→4 H+ 4e-+ O2 ②ATP的形成: ADP+Pi+能量――→酶

ATP

③NADPH的形成: NADP+

+2e-++

H――→ NADPH(还原剂)

能量变化:光能―→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 碳反应阶段:叶绿体基质

物质变化:CO+RuBP(C酶

2的固定:CO25)――→2三碳酸(C3)

ATP、酶

C3的还原:C3 (三碳酸)――→三碳糖(最初光合产物) RuBP的再生:5三碳糖――→3RuBP(C5)

NADPH

能量变化: 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6、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II

1、光照强度

原理:直接影响光反应的速度,光反应产物NADPH与ATP的数量多少会影响碳反应的速度,这是最主要的因素。

总光合:真正光合

净光合:表观光合

真正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光补偿点、光饱和点 : 阳生植物>阴生植物 应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性因地制宜地种植植物。

2.CO2的浓度 在生产上应用: 1)、施用农家肥(有机肥) 2)、温室栽培可以适当使用二氧化碳生发器,施用干冰,或混养家禽、家畜等,提高室内CO2浓度; 3)、大田生产“正其行,通其风”,

3、温度

原理:温度影响光合作用的过程,特别是碳反应中酶的催化效率,从而影响光合速率。 在生产上的应用: 1)、适时播种; 2)、温室栽培时,白天可以适当提高温度; 3)、适当增加昼夜温差 光合速率的日变化

夏季:因为温度升高,水的蒸腾作用增强,气孔关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光合速率下降,生物体进入“午休”。 4、矿质元素

N:是合成叶绿素、酶等含N物质的必需元素。缺N时就会影响它们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P:是合成ATP的必需元素。缺P时就会影响ATP等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Mg: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因此缺Mg时就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K:能够促进糖类等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施肥;氮肥可以促进叶片的生长。 5、水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水分还能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O2

进入植物体,所

以,水对光合作用有影响。

第四章 细胞的增值与分化

1-4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I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 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间期又包括G1、S(发生DNA的复制)、G2。如到乙代表一个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的特点: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先间期后分裂期;分裂间期长,分裂期短。 连续有丝分裂有细胞周期的细胞:分生区、形成层、受精卵、癌细胞、部分干细胞、生发层。 2、细胞的有丝分裂 II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加倍。一条染色体含有

两个姐妹染色单体。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缍体及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质中。

有丝分裂 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分裂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拉向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缍体,染色体逐渐消失。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图:从乙

(2)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

(3)

11

3、细胞的分化 II

(1)程,它是一种持久性变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2)细胞分化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并没丢失)。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癌症的防治 I 能够无限增殖

癌细胞特征 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

癌症防治:远离致癌因子,进行CT,核磁共振及癌基因检测;也可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 5、细胞的全能性 II

(1)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组织培养 因为细胞(细胞核)具有该生物生长发育 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所需的遗传信息 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细胞的全能性逐渐的减少。

一般情况下: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不同生物的全能性高低为: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2)干细胞:一类可以分化成为各种细胞的未分化细胞。

分类:按来源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按分化潜能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 特点:进行不对称分裂。 应用:细胞移植,器官移植。 6、细胞的衰老、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I

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细胞内酶活性降低 (1)细胞衰老特征 细胞内色素积累

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 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2)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

12


相关文章

  • 高中全套课本清单-20140912
  • 高中全套课本清单 首先,高中有以下课程: 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高考科目,都有学分) 体育,美术(或音乐),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学分科目) 心理,自习,班会 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九门课共有课本(必修和选修)共111本,清单如下 书名 价 ...查看


  • 高中生物新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 高中生物新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摘要 自2009年我省开始了新课程改革,已经过了3年的实践.从起初对新课程的好奇懵懂,和经历了高考的洗礼,到如今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等等,更有了真切深刻的认识.且对于常规的教学及其方向的把握心里的 ...查看


  •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赵占良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实验已经三年.三年来,实验区不断扩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高度重视,广大教师积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式,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也遇到不少问题 ...查看


  •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1
  •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赵占良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实验已经三年.三年来,实验区不断扩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高度重视,广大教师积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式,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也遇到不少问题 ...查看


  • 同位素示踪法与生物高考
  • 摘 要: 高中生物教学中同位素示踪法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在历年生物高考试题中,它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清晰.据统计,近年来生物学高考,涉及同位素示踪这一内容的题目各个省份均有体现,且几乎每年都有,题型也逐渐多样化.作者就此相关内容对近年来高考部 ...查看


  • 高中生物必修1概念图汇编--人教版
  • 第1章 走进细胞 概念图汇编 -------人教版 一.本章核心概念 主要概念: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生命系 统及层次,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病毒,细胞学说 次要概念: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拟核,细胞核,细 ...查看


  • 小学.初中.高中所有教材版本及特点
  • (一)人教版小学语文特色: 一.教材编排 努力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依据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编写低.中.高年级教材,体现阶段性和连续性,在整体推进中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低年级 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兼顾阅读.口语交际等.根据课标提出的‚ ...查看


  • 初中生物和高中生物的衔接
  • 人教版初中生物和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衔接分析 2012级 学科教学 辛渭清 生物学科是一门很接近生活的自然科学,因此不管是初中生物授课还是高中生物授课都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初中和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及能力 ...查看


  • 对新旧版本高中生物教科书的初步比较
  • [摘 要]本文对新旧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稳态与环境"内容在编排顺序.教学内容及各自主要特色进行初步的比较. [关键词]稳态与环境 新课程 人教版 内容比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查看


  • 人教版必修一 细胞器 教学设计 彭庆
  •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陕西省丹凤中学生物组 彭庆 一.设计思想 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微观水平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因此教学过程既要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又要强调教师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