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所有教材版本及特点

(一)人教版小学语文特色:

一、教材编排

努力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依据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编写低、中、高年级教材,体现阶段性和连续性,在整体推进中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低年级

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兼顾阅读、口语交际等。根据课标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构想,解决多认字、写好字的主要问题。

一上:汉语拼音

认70个常见字 105个

识字(一) 识字(二)

10篇课文 10篇课文

225个

每组之后设‚语文园地‛

口语交际

共认400个,写100个。400个常用字,可覆盖日常用字的50%。

一下~二上以专题组织单元,每个专题第一课为韵语形式的识字课(一下8课认99个字,二上8课认81个字)一下共认550个字,二上共认450个字。集中识字占有一定比重。韵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

每组构成:导语→识字课→课文→语文园地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口语交际

展示台

所有教材内容、各项语文活动都是围绕专题编排的。综合性学习采取渗透的办法。 从二年级上册开始不再全文注音,二年级下册开始完全随文识字。教给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要求学生有初步识字能力。识字教学要更加放手,与前三册有很大不同。前两年共认1800个常用字(覆盖90%以上),会写1000个。

在学生认一定量的字以后,适时提倡和指导课外阅读──阅读是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开始重视写句子、写话──写话是巩固用字的最好办法。

中年级

继续以专题组织教材,加强阅读,开始习作,重视综合性学习,根据年段目标加强‚导学‛功能。

三年级教材改进之处:1. 增设略读课文,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提示语;2. 改进‚思考? 练习‛设计,进一步体现‚导学‛;3. 在语文园地中,把‚口语交际‛‚习作‛提前,并作比较详细的提示;4. 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栏目,由引导发现识字规律,到引导对词、句、标点等用法的探究发现。5. 园地中增加‚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给出相关资料,引导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6. 每册各有两组,结合专题编排了‚综合性学习‛,以全面体现‚课标‛倡导的理念,落实学习目标责。

四年级教材又有一些改进:1. 在有的课文之后,增设‚阅读链接‛(如,在《猫》之后,链接另两位作家写猫的片段);2. 每组教材之后,增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之中的词语要求会写;‚读读记记‛要求会读记住。3. 语文园地在‚我的发现‛栏目中,重视对读写规律的探究发现。

高年级

尽管仍然按专题组织教材,在编排上又有一些新的变化。每册八组,有六组由‚导语‛‚课文‛‚口语交际? 习作‛‚回顾? 拓展‛四部分组成。有一组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即小综合,以五年级上册‚我爱读书‛单元为例)。有一组改变了编排方法,采取任务驱动式,用一项项语文实践活动推动体验、探究的学习,在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上得到提高。

设计专题的内容、角度更加灵活多样。除了从思想内容设计专题以外,还有从人物角度设计的,如‚走近毛泽东‛‚初识鲁迅‛;有从了解和阅读中外名篇、名著角度设计的,如,‚中国名著之旅‛‚外国名篇名著‛;有从文章写法角度设计的,如,‚可爱的动物‚单元(四年级上册,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有直接从学语文的角度组织单元或设计综合性学习的,如‚语言的艺术‛‚遨游汉字王国‛‚走进故事长廊‛‚我爱读书‛。

以‚回顾? 拓展‛取代‚语文园地‛。其中新设‚交流平台‛栏目,引导学生回顾、交流本组学习在理解内容、陶冶情感、读法写法等方面的收获,体现导学功能的深化。新设‚课外书屋‛体现对课外读整本书的引导。

二、教材特色

1.教材内容:既富有时代气息,又注重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编选的文章力求做到文质兼美。

大幅度更新课文,新课文一半以上。有表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的;有反映祖国新貌和建设成就的;有反映日新月异科技成就的;有喜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关注环境问题的;

有歌颂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呼吁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有表现现代儿童自强自立、诚实守信、关爱他人、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的;有启发想象、鼓励创造的;有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

教材重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除了选编相当数量的古诗词、少量文言文以及介绍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的课文以外,在‚语文园地‛‚日积月累‛等栏目里,有计划地编入古诗词名句、句言警句、古今诗歌、对联、谚语、歇后语等;在‚成语故事‛栏目里,选编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了解并积淀优秀文化。

审查意见:积极开发新课文,坚持选文的高品位和典范性,是该教材一贯追求。选文文化内涵丰富,时代特征鲜明,儿童情趣浓厚,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组合颇具匠心。如五年级上册第八组所选4篇课文,不单有表现毛泽东领袖风采的,也有表现其他普通人的情怀和诗人风采的。不少选文富有感染力,可读性强,如《触摸春天》《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

2.识字写字:采取多种形式,注意利用汉字自身特点,注重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较好地体现了‚课标‛倡导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尽早阅读‚的主张。

一上:归类识字与随文识字结合。重视利用汉字自身特点(如,象形、会意)及在与事物联系中识字,把识字、学词结合起来。同时渗透识字知识、写字方法。

一下~二上:韵语识字与随文识字结合。重视在语文一半中识字,同时注意体现汉字、汉语特点(如,集中认形声字,一下识字4;利用对仗特点识字,一下识字3;借助数量词歌识字,一下识字6)

识字采取‚两条腿走路‛:课内认字重视复习巩固,课外提倡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写字:起步缓,写简单字,写得少,写得好,逐渐增加难度和数量,体现写字规律。 到二下,学生应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铅笔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喜欢阅读,能借助图画阅读。

审查意见:识字编排有新意。精心选择,精心编排,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一方面为学生识字提供了语境,使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另一方面,加强了字词句的综合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也利于积累语言。

3.教材编排:加强整合,精心构建导学系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围绕专题及阶段语文学习目标编排每一组教材,将语文知识能力,兴趣、方法、习惯,情感、价值观融为一体,追求语文学习整体效应。

(2)根据年段学习目标和儿童认知特点,构建导学系统,强化语文本体,引导发现语文学习规律,形成‚导学‛特色。

低年级

①在课后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大量的‚我会认‛‚我会读‛‚我会说‛‚我会写‛‚我会填‛‚我会连‛等图标,激发兴趣,引导实践。

②在文中、文后用‚吐泡泡‛的形式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既灵活,又实用,对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投身实践,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如,《春雨的色彩》之后问:‚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回声》之后问:‚你听到过回声吗?是在哪儿听到的?‛《最大的‚书‛》课题下,问:‚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③在‚我的发现‛中,引导发现识字方法,发现字、词、句中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以便做到举一反三。开始,引导发现汉字形声、会意等特点,利用加、减、换偏旁(部件)等方法识字;接着,引导发现字词多音、多义、反义、褒贬义以及词的不同结构方式等。

如,发现每组两个词字相同,义不同。

词语中含有反义词(舍近求远 异口同声 积少成多 里应外合)。

加了一个字,词性变了(照相 照相机;集邮 集邮册)。

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字义不同。(回头一看 回族 有一回)。

中年级

①在引导、指导学习上,有比较系统的设计。如,借助单元前‚导语‛来导向;凭借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的‚泡泡‛导思;利用课后题目导学、导练;凭借语文园地引导发现,鼓励展示课内外语文学习成果。

②文中、文末的‚泡泡‛,课后思考题,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还有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了解文章写法及引导合作学习的。

如,三上《赵州桥》在‚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旁边问:‚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

三下《太阳》,在打比方的句子旁边提示:‚我知道这样比较的好处。‛

四上《白鹅》一文第二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旁边引导:‚联系上下文,我体会到了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三上《灰雀》课后设计这样一道题:‚我发现列宁非常喜欢灰雀,你发现了什么?我们都来说一说。‛提倡同学之间交流感兴趣的内容。

③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进一步引导发现遣词造句的规律、标点用法,特别是读写方面的特点。

如,三上‚语文园地二‛,结合三个句子,引导发现了‚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三下‚语文园地三‛,结合两组句子,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四上‚语文园地三‛,用对话形式引导发现童话的特点。

四下‚语文园地五‛,发现句子的深层意思或言外之意。

‚语文园地八‛,交流怎样把课文主要内容说清楚。

高年级

①课后‚思考? 练习‛兼顾理解和表达。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之后,提出‚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外貌、语言描写,仔细体会。

②凸现语文学习重点,将导思、导学、导练贯穿在每组教材的始终。如,五上第七组,语文学习重点是搜集、整理、运用资料。除了在‚导语‛和‚思考? 练习‛中有所体现外,在‚资料袋‛中提供有关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在‚口语交际? 习作‛中,引导在写读后感和演讲中用上搜集的资料;在‚回顾? 拓展‛中,交流搜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收获等等。

③‚交流平台‛是低中年级‚我的发现‛的发展。引导学生在学习一组教材之后,交流收获、体会,侧重在阅读? 习惯培养的某一方面。

如,五上第二组,侧重交流本组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考之情的,还可以说说自己的习作是怎么表达感情的。

第三组,阅读一组说明性文章之后,交流从中了解到的一些说明的基本方法,并填写表格。

第八组‚走近毛泽东‛,学习之后从‚对毛泽东有了哪些了解‛‚和学习场面描写、人物描写等方面,引导回顾与交流。

审查意见:教材在导学上有特点。低中年级导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尤其是课文中的导学设计有新意。高年级着力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培养学习兴趣,参与语文实践,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贯穿一体,形成导学整体效应。单元后的‚回顾与拓展‛,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总结学习收获,反思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从内容到形式,较好地体现了‚课标‛倡导的学习理念。

4.综合性学习:由隐到显,由小到大,突出语文本体,富有新意。

低年级

结合课文或专题,安排少量活动,特别是语文实践活动,以体现学习语文同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科间的沟通与融合。

如,实践体验──植树;

观察发现──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

调查了解──周围的垃圾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了?

语文活动──学了有关春天、秋天的课文,收集词语、句子;

学了成语串形式的识字课,鼓励找成语故事读;

学了谚语形式的识字课,引导收集谚语;

学了‚拍手歌‛,鼓励试编拍手歌;

学了《雷雨》一课,引导观察天气变化,写在日记里;

展示台──鼓励学生从写(日记)、画、歌、舞、查(资料)、编

(小诗、顺口溜)、讲(故事)、做(贺卡)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中年级

在上述作法的基础上,进了一步,每册各有两组,结合专题开展比较丰富

的综合性学习。教材中一般做法是:

‚导语‚中明确提出这一安排;

一两篇课文后设‚综合性学习‛栏目,内容包括:提示学习内容,提出学

习要求;

再学习两三篇课文后,设一个提示,主要起督促、检查、把学习引深的作用。

‚口语交际‛‚习作‛围绕专题交流并用习作等方式反映学习成果;

‚展示台‛引导用多种方式展示此次综合学习的成果。

高年级

‚综合性学习‛一般每册安排两次,一大一小。

如五上小综合在第一组‚我爱读书‚。类似于中年级的综合性学习单元,活

动内容更丰富,学生的自由度及选择性进一步加强。‚口语交际? 习作‛设计更加灵活,读写结合更加紧密,实用性更强。

大综合单元完全是另一种编法,较好地体现‚课标‛的思想。采取激趣并明确学习要求、提出活动建议、给出阅读材料、用适合的方式表达学习成果、交流与展示学习收获等编排程序,围绕专题,放手让学生订计划、搞活动、表达学习成果、展示学习收获。第五组‚遨游汉字王国‛,通过综合性学习,在了解汉字的基础上,激发对汉字的热爱,同时培养查找、搜集资料的能力,增强写规范字的意识,并为纯洁祖国的文字做点实事。

审查意见:‚综合性学习‛融探究、实践、体验和应用于语文活动之中,是教材的一个亮点。学习活动设计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项能力。内容上具有开放性,既有规定的内容,又有弹性安排,给学生留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更大空间。

(二)人教版小学数学的特点

1、题材源于生活. 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生活

2 突出解决问题. 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

3、给予足够空间.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4 精心设计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5、体现算法多样. 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人教版小学英语的特点

首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小学生兴趣的需求。例如数字、颜色、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家庭、学校、朋友、文体等,以及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这些鲜活的话题,教材采用儿童喜爱的表现形式,如韵律诗歌、寓言故事、会话表演、游戏等,呈现给学生,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语言功能、结构、话题、任务有机结合。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和结构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为目标安排各单元或各课的教学。学生通过用中学、学中用,‚习得‛与‚学得‛结合,学生模仿,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拼读的习惯,逐步培养起初步的语感。

第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法、视听法、结构法、功能法、全身反应法、沉浸法等,创设情景,促进相互交流,如创设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野餐、旅游、问路、看病等栩栩如生的情景,开展互动式、合作式学习。当孩子们扮演角色,成功地做成一件事时,他们会喜形于色,兴趣倍增、信心加强,受到很大激励。

第四,练习和活动的形式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征。手、脑、口、耳、眼、肢、体并用,动态、静态结合,基本功操练与自由练习结合,注意发展多元智能。

第五,注意利用多种媒体,提供配套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臵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优化教学过程。

第六,注意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提供评价手段。

第七,具有与之相衔接的中学英语教材。

(四)人教版初中语文的特点

一、 改革教科书的编排体系。

这套教科书的体系和结构,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科书的基础上作了三个改革:一是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分编;二是破除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和比较复杂的议论“三阶段”模式;三是编写与教科书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学生用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科书中,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易混合编排。优点是便于阅读与表达结合,但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1)一方面,阅读为了照顾到写,尽管编排了大量课文,但用力最多的是文体特点、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偏偏丧失了阅读自身。(2)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有各自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一般来说,阅读、听话是理解、吸收信息,写作、说话是把已有的语言材料加工为语言作品,二者的心理机制是不一样的(3)。应该提倡阅读与写作的“远距离结合”,就是在阅读中积累思想、语言、结构,领悟写作规律,培养语感,为写作打基础。

2.高中语文教科书按照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和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编排,由来已久。这种编排的长处,是便于学生掌握最基本、最常用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三种文章样式。但它的弊端似乎比长处更为突出:(1)初中教科书中已编排了大量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高中在初中的基础上来一个循环,教材内容陷于低层次上的重复,学生三年读下来感到枯燥乏味、所获不多。(2)明明编排了不少文学作品,但其中相当部分不得不划进记叙、说明、议论的圈子,当作一般文章来处理,把文学教育摒弃在外,致使文章教育与文学教育两败俱伤。(3)记叙、说明、议论三类文章固然需要依次教学,但三类文章的共同规律在当前讲究各体文章相互渗透的大趋势下,应该说更有教学的价值,“三阶段”编排的模式恰恰对这一点无能为力。由于上述原因,“三编排”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3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科书,也配有语文课外读物,然而这套与新编高中语

二、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重视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素养。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和创新精神。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人教版初中数学的特点

1、‚数与代数‛领域中主要是最基本的数、式、方程(及不等式)和函数的内容。 ⑴在顾及知识的纵向逻辑结构的前提下,突出重点,适当精简整合。

⑵螺旋上升地呈现重要的概念和思想,不断深化对它们的认识,例如:使方程和函数交替出现,即按一次方程‚组‛,一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顺序螺旋上升。 ⑶联系实际,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突出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2、‚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包括了‚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推理‛等。⑴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体现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⑵循序渐进地培养推理能力,做好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对于推理能力的培养,按照‚说点

儿理‛‚说理‛简单推理‚符号表示推理‛等不同层次分阶段逐步加深地安排。⑶从感性到理性,从静到动提高对图形的认识能力。

3、‚统计与概率‛的内容。⑴侧重于统计和概率中蕴涵的基本思想。⑵注重实际发挥案例的典型。⑶注意与前面各段衔接、持续地发展提高。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与前三个领域有密切联系,又具有综合性。‚实践与综合应用‛不作为独立的一块内容,而是与最接近的知识内容相结合,以‚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多种形式分散地编排于各章之中,使实践与应用能以多种形式进行,化整为零,经常化和生活化。

(六)人教版初中英语的特点

一、系列配套,易教易学

二、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三、结合特点,渗透德育

四、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五、创设情景,突出交际

六、循环编排、螺旋上升

七、保证基础,区别要求

八、全面训练,培养能力

九、教材教法,配合默契

十、扩大输入,量中求质

(七)湘教版初中地理的特点

1. 新教材重新调整了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和结构

2. 课文中的小标题紧扣教材,醒目突出

3. 图象丰富多彩,更贴近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

4. 练习编写有新意,富有启发性

(八)人教版初中生物的特点

1. 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新教材都是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为依据的基础上编写的,充分体现了生物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指导思想。

新教材在全面落实新《课标》倡导的课程理念方面: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与旧教材相比,它们的教学内容都有所减少,克服了过去那种‚偏‛‚难‛‚旧‛‚繁‛的弊病。编写过程中都非常注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人与生物圈

的关系和强调学生在生物学知识、科学探究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维品质以及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认识等领域的全面发展。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2. 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探究是指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以及进行的实验。它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探究是学生能动地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新教材对探究式学习都特别重视。例如人教版《生物学》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科学探究活动多达57个。这些探究活动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 构建全新的教材体系

传统的生物学教材是把植物学、动物学和人体解剖生理学分开编排的,然后以生物进化的顺序为线索,强调生物体与环境统一的观点来安排章节具体内容的。这样的编排虽然具有系统性强、基础知识扎实等优点,但它会造成学科间知识不易衔接、内容重复和学生整体感知困难的结果。

新教材的编写严格遵守新《课标》精神,打破原有的教材编排体系,重新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新体系。如北师大版《生物学》各单元的编排体系是:一. 认识生命、

二.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四. 生物圈中的人、五.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六. 生命的延续、七. 生命的演化、八. 生物与环境、九. 生物技术,各单元又分为若干个章节。这种学科内综合的编排体系彻底打破了植物学、动物学和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分块编排模式。采用这种综合式的知识体系,不仅能把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串联起来考虑,还能把生物学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起来,体现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华东师大版《科学》的编排体系变化更大,它是将初中生物学与地理、化学、地球科学安排在一起编写的。这种大综合的编排体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与加强学生的技能,而且还能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帮助他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渗透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

新教材在减少传统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还不忘给生物科学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如人教版《生物学》新教材的七年级上册《科学•技术•社会(STS )》内容包括:生物圈II 号,从古老的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脱缰之马‛——癌细胞,朊病毒、疯牛病、克雅氏病无土栽培,节水农业,现代化温室,热带雨林——地球的‚肺‛。上述内容都是现代最新的研究成果或应用了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在教材中渗透这些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成果,有助于他们正确看待生物学的发展和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与影响,为将来承担起社会发展的责任打下基础。

5. 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教材在内容选择和编排上还力求做到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力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5.1引人入胜的序言

人教版《生物学》新教材开篇从‚致同学们‛入手,通过向学生介绍绿色果蔬、杂交稻、生态面临的问题、试管婴儿、克隆动物、转基因食品、人类基因组计划、DNA 侦破技术等当今的前沿科学技术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5.2精致的彩图

人教版的《生物学》新教材每册彩图约有200幅,这些彩图不仅新颖、美观,而且图文并茂对学生极具吸引力,可有效地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5.3优美的语言

新教材的又一巨大变化就是枯燥的说明文字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生动的描述。如教材中有‚‘梁上双燕,翩翩雄与雌......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如巢中饥。’唐代诗人白居易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描写了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反映了生物繁衍后代的本领。‛‚曾记否?跋涉于青山绿水,宿营于溪畔林间,在大自然中锻炼,在篝火旁倾诉心曲——夏令营,多么美好的回忆。‛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生物课的学习就要结束了,然而生物科学仍在迅猛发展着,我们对生物学的学习远没有结束。‛亲爱的同学们,此时此刻或许你们又提出了很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许同学们希望能够对生命世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类似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这些优美的语言不仅是科学与文学的交融,还体现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更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这门学科的喜爱之情。

6. 明确的学习目标

6.1人教版《生物学》通过单元或章的提示,来让学生知道章节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6.2用了不同的字体和颜色来表示各级标题,使学生翻开教材就知道目前所学的课题内容。

6.3在各单元或各章的后面都有小结,便于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也有利于开展正常的教学评价。

7. 高度重视实验

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许多探究性活动都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新教材在重视实验方面具体表现为:

7.1实验形式多样化,如教材的实验种类有探究、进一步探究、演示实验、调查、设计、课外实验、模拟制作等类型。

7.2实验数量上升化,如教材的实验数量都占总课时数的50%以上,并且有的课一节需要做两个以上实验。还有一个新特点就是探究性实验多于验证性实验。

7.3实验操作更加规范化,如教材的实验过程中,在醒目的位臵多设有‚注意‛符号,便于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和提高他们实验成功的技巧。

8. 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8.1各章节的开头多采用观察与生物学有关的日常生活现象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特征象父亲,哪些特征象母亲,哪些特征与父母亲都不象?为什么会同父母既象又不象呢?...... 你已经进入遗传和变异的探究了。‛

8.2把学过的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去,如学习血液后,让学生分析血液化验单的数据;学完尿的形成后,让学生解释‚人一天饮水量多余排放量‛的原因;学完反射弧的结构后,让学生测试‚握手——握手‛反应要用多少时间等。

8.3学习材料与生活联系紧密,为了使各地区的学生都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正常开展实验,教材中不但提供多种方法供学生探究,还尽量给学生列出各种身边易得的材料供学生选用。如湿土、塑料袋、纸盒、纸板、棉花纤维、小刀、药品盒等。这些简单的实验材料学生都唾手可得,便于开展实验。

(九)人教版初中历史的特点

一、切实注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注重教材的启发性

三、转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四、注重历史知识多方位、多层次的联系和知识的延伸

(十)人教版初中物理的特点 第一,注重科学探究

(1).注重对未知事物的探究。为了还原科学探究的本来面貌,教材尽量避免直接给出结论,甚至根本不给出结论。

(2).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二,注重方法训练

第三,充分体现了STS 的思想,将人文精神渗透

(十一)人教版初中化学的特点

教科书重视以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和合理弹性的呈现方式把基础化学知识和技能展示出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构建学生的科学物质观

彩色纸张和彩色图片的大量运用,为教师形象讲解提供素材,有些图片形象生动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让学生对化学产生亲近感

教材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用大量详实的资料让学生明白‚化学与社会‛、‚化学与人类的生活与健康‛、‚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化学与材料‛密切相关,让学生感到自己的生活需要懂得一些化学知识、有了化学知识可帮助自己具备更敏锐的辨别力,从中体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如燃烧与灭火(影片放映) 、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化学肥料,合成材料,营养素的来源等等。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的化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感觉到学习化学很有用,能够解决自己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教材亮点----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强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力求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鼓励学生自己去探求、去发现。这使得‚探究性学习‛洋溢着浓郁的人文色彩,处处体现出尊重人、善待人的人本思想,以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人性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十二)人教版高中语文的特点

1. 首先,是指导思想上的“守正出新”,考虑和以往教学的衔接,不能做颠覆性的大变动。以前教材的选文保留下来的也比较多。在几种新的教材中,人教版的教学体例是比较稳定的。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采用人教版,还是比较快能上手的。

2. 选文比较重视经典性和适合教学。做一点比较:南方某种新课标高中语文5册所选当代的文章数高达45篇,有许多出自不见经传的作者,甚至出自高中生。这大概体现所谓时代性。所选文章比较活,好读,学生也可能有兴趣,但经典性显然不够,有的还不太适合教学。而人教版选选用当代只有14篇,都是名家之作。人教版是比较看重经典性的。我觉得课文的经典性非常重要。那些沉淀下来、得到广泛认可的作品,才有资格进入课文,因为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对文化的尊严感。有些传统的选文,虽然经典,可是不太适合中学生学习,还是落选了。比如鲁迅,只选了比较适合阅读的3篇(纪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祝福)。

3. 人教版必修课教材的结构也充分考虑到教学规律,各个单元重点突出,单元与单元之间衔接也注意由浅入深,不断积累提升,反复落实基本训练。每册内容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这4部分,前3部分纳入课内教学计划,第四部分课外安排。阅读鉴赏是教学的主体。每个单元每一课都有基本训练的要求。比如讲到小说,不是满天星斗,而是有重点,比如这一课主要是领会情节描写,下一课重点是人物刻画;这些还都和写作、表达结合起来。人教版注意到“基本口粮”问题。我们教学中应当理直气壮坚定不移地抓住“基本口粮”,抓住基本的语文能力训练,做到“心中不慌”。可以说所有新出的教材,现在都往人文素质教育靠拢,有的靠拢并没有脱离语文教学规律,有的可能就走得过远,多少就把语文的含量稀释了,甚至把语文教学秩序打乱了。比如,有的教材干脆就按照人文教育的命题来安排课程板块,这样是“活”了,但不一定适合语文教学规律。当然这也是一种试验。而人教社的教材相对是比较“保守”的,和以往的教材衔接较多,也比较注重教学规律。此外,人教版非常重视写作教学,每一册都设计了几个写作的练习板块,包括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等等。和以往教材比较,这方面改革力度也是比较大的。

人教版教材比较适合大多数中学使用。当初我们编写的定位就是考虑普通中学。必修课虽然设计了几种教学板块,强调思想感情价值观教育,但空间很大,不同的学校和老师可以有自己的发挥。新课标给了学生空间,同时也给了老师和不同学校空间。大家不必紧张,特别是人教版教材,和以往教材衔接是比较多的,充分考虑到不同学校的使用情况。

(十三)人教版高中数学的特点

(1)充分体现了一个“新”字面向全体,重发现,在内容上增加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素材,众多的研究性学习。为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突出一个“动”字动手实践,重探索,是新教材的又一特色。新课改要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而新的教材设计正是为学生这种良好的数学学习方式和活动提供了有益的蓝本。例如,增加了大量的数学阅读材料,以学生的发

展为本,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和发现,以学生自己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许多问题具有可实践操作性,这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探索、思考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注重一个“用”字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又是新教材的特色之一。例如: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一册(上)中涉及到的研究性学习——数列在分期够从实际出发,自己去探究,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研究,在解题过程中获得学习心得体会,从而使学生建立起符合个人知识特点的认知水平。

(4)力求一个“活”字初中时,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往往是单一的,在解题时,思路打不开,而进入高中,我们根据《大纲》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双基”的同时,更要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力求一体多解、一体多变,强调知识运用的灵活性,解题时注重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从而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十四)人教版高中英语的特点

1. 人教版每单元标题简洁清楚,对所涉及话题有明确指向。(北师大版较为模糊)

2. Reading 部分文章话题选材较全面,但文章稍显过长。

3. 课文语言规范,对于中学生可读性较强。

4. 文后活动设计比较合理,即有针对文章阅读理解检验情况所设臵的由易到难的活动,

(先有根据课文内容设臵的判断题,再回答有关课文信息的问答题,问答题亦是由易到难,明显的信息到个人观点)也有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所设计的其他类型活动,体现了选择性,科学性。方便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使用。

5. 较北师大版而言,人教版每一单元语法项目设臵较为单一,一单元一项,且由浅入深,

分配的细致具体,较具科学性,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知识的巩固需要。如必修二的2,3,4单元语法分别为将来时被动语态,将来完成时被动语态和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定语从句的语法分类分别在必修一的4,5单元,必修二的1,5单元分四次学习。但也正因为此,在1-5五个必修模块中人教版缺少一些重要语法项目的专门呈现,比如不定式的用法,时态的具体用法等。而有些语法项目重复出现。

6. 某些单元的语法项目以课文内容导入,语法练习或例句为学生刚学的课文内容,文章

内容再次呈现同时引出语法。如,必修二P29. ,2。

7. 语法练习题量丰富,可让学生多次反复练习巩固。但语法项目的指导性不强。

8. Reading 部分课文用黑体字突显文中生词,关键词。(若能另外在文章前专门列出会

更直观,方便教师教学,学生导入或复习)

9. Reading 部分的课文有标注行数,教学,使用更为方便。

10. Learning Tips 板块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浅显易读。

(十五)人教版高中政治的特点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特点: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1. 在内容上, 新教材以‚生活为中心‛取代旧教材‚理论为中心‛,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旧教材关注的是学科概念、原理与观点表述得是否全面、是否严谨、是否符合逻辑、是否权威; 新教材关注的是能否为学生提供思维的途径与空间, 学生能否据此自己得出结论并在生活中运用结论。因此, 新教材是对旧教材的革命性变革, 是对它的辩证否定, 在内容上有增有减。它保留了旧教材中符合当前需要的知识, 大胆剔除了那些生涩、繁难、过时的定义,

把学生生活及他们关心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作为教材内容, 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的主题中, 从而达到用生活支撑政治教学、增强政治学科生命力、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2. 在知识呈现上, 新教材以‚探究性‛取代旧教材‚接受性‛, 符合认识规律。

旧教材是先给出相关结论, 再对其进行一系列的理论证明, 走的是‚演绎‛路线, 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新教材每框题均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问题、具体情景入手(教材辅文部分), 诱导学生对其分析, 自己得出相关理论结论, 再以综合探究活动来检验、反思、丰富相关知识与技能。这种从具体到抽象, 再从抽象到实践的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认识路线, 有利于学生完成由知到行的飞跃,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3. 在版面上, 新教材以‚生动活泼‛取代旧教材‚单一呆板‛, 提高学习情趣。

在字体排版上, 新教材改变了旧教材中大段宋体和楷体的排印现象, 采用黑体、宋体、楷体有机结合的方式, 黑体字是本课的中心、纲要, 宋体字是对黑体字的阐述, 楷体则是辅文, 三种字体交替使用、合理排版、活化版面; 在‚辅文‛中, 大量采用了图文并茂的亮丽说明材料, 如‚货币的基本职能‛, 画出了自行车、彩电、电脑, 人们买菜、买衣服的过程, 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 并降低了学生理解难度; 设臵了专门的‚名词点击‛栏目介绍生活中常用的专业术语; ‚专家点评‛栏目明确提出了情感、觉悟要求; ‚知识链接‛栏目拓宽了学生视野, 增长了学生见识。这给学生带来立体视觉效果的同时, 亦有效维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六)人教版高中历史的特点

一、 导入新课:采用情景问题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组

照片,可以是历史的真实照片、或是反映历史的一组邮票、或是选取人民英雄

纪念碑的几幅浮雕, 还可以用教材中比较典型的图片等素材。然后提出问题1:

你从每一幅画面中,分别解读到哪些信息?在学生回答出了五四运动、共产党

成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图片信息后,设臵

问题2:如果将这一组图片作为整体进行解读,我们又可以获取什么信息?从而

以此导入新课标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在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归纳补充的基

础上,对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作出解释。同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事件用图

示法进行板书。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对第3、4课有一个全局的把握和整

体印象

二、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五四运动、北伐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年)等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整和在一起成为一个背景小专题,既要显示他们的共性,也要区别个性,还要突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现状开始分析,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主力军、思想指导、领导核心、革命目标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与区别

(十七)人教版高中生物的特点

一、将数学方法引入生物课的教学中来解决比较抽象的问题

《分子与细胞》模块侧重物理模型和概念模型的构建,如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和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遗传与进化》模块侧重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构建,如DNA 分

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模型、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充分利用能将生物课中许多抽象复杂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二、加强内容的引导性和开放性,促进探究性学习

为促进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写法,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播和引导。课本中有许多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好素材,例如“细胞膜结构特性”、“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什么”、“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等等。

三、追踪生物科学的历史轨迹,犹如臵身其中,使学习得心应手

教材中较多地介绍了生物科学史的内容,特别是生物科学史的经典案例。例如,通过分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体会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路和数学方法的应用;通过分析萨顿的假说,体会类比推理的方法;通过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的侵染实验再次体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的重要性。细心推敲经典案例,使我们的教学能让学生感觉身临其中。

四、让模型、课件服务于生物学教学

在模块2中减数分裂虽然是细胞水平上的内容,但很抽象,可以说是难点和重点。在课前我发动学生用硬纸板剪出两对同源染色体,一对大的、一对小的,每对染色体分别用红黄两种颜色来代表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这部分内容概念特别多,为了能将减数分裂的过程一气呵成,我将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提在最前面。这个概念本身也很抽象,我从人的发育起点──受精卵开始引入,受精卵是由精子与卵细胞结合而来,精子带着父亲的染色体、卵细胞带着母亲的染色体,通过受精作用父亲与母亲的染色体汇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的每个细胞(包括精原、卵原细胞,他们也是由体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父亲,另一半染色体来自母亲。减数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出现在第一次分裂,在中期四分体的排列方式决定了将来形成的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怎样能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我让同桌的一个学生摆出四分体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方式,另一位学生摆出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在赤道板上的排列。在这种直观的比较中领会二者的区别。在操作中学生能提出四分体的不同排列方式,这为学习配子的多样性埋下了伏笔,化解了难点。在全部学完了减数分裂的内容后,利用课件重新展示了减数分裂的全过程,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模块2中伴性遗传一节的内容教学难度不是很大。我是这样进行课堂教学的:先用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引导学生分析此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紧接着让学生写出人群中男性、女性各种色觉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在此得出人群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这一特点;回过头来继续分析资料得出交叉遗传、隔代遗传这两个特点。仅仅用了课本中的一个资料分析引导学生完成了上述工作。抗维生素D 佝偻病的遗传特点是在与红绿色盲的比较中由学生自己完成的

(十八)人教版高中化学的特点

1 .保证基础性,突出时代性,体现选择性

2 .合理构建教科书的体系结构

3 .重视科学探究活动,注重科学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4 .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5 .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恰当的教科书呈现方式

(十九)人教版高中物理的特点

一、在打好基础的同时兼顾差异

二、联系实际,突出STS 的思想

三、关注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四、注意开放性,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实施。

(二十)湘教版高中地理的特点

一、 突出地理素养的培育,促进课程理念的落实

二、注重递进式探究,形成环环相扣的问题系列。

三、注重地理理性思维的培养,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思维空间。

四、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行为。

五、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六、注重自然与人文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人教版小学语文特色:

一、教材编排

努力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依据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编写低、中、高年级教材,体现阶段性和连续性,在整体推进中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低年级

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兼顾阅读、口语交际等。根据课标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构想,解决多认字、写好字的主要问题。

一上:汉语拼音

认70个常见字 105个

识字(一) 识字(二)

10篇课文 10篇课文

225个

每组之后设‚语文园地‛

口语交际

共认400个,写100个。400个常用字,可覆盖日常用字的50%。

一下~二上以专题组织单元,每个专题第一课为韵语形式的识字课(一下8课认99个字,二上8课认81个字)一下共认550个字,二上共认450个字。集中识字占有一定比重。韵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

每组构成:导语→识字课→课文→语文园地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口语交际

展示台

所有教材内容、各项语文活动都是围绕专题编排的。综合性学习采取渗透的办法。 从二年级上册开始不再全文注音,二年级下册开始完全随文识字。教给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要求学生有初步识字能力。识字教学要更加放手,与前三册有很大不同。前两年共认1800个常用字(覆盖90%以上),会写1000个。

在学生认一定量的字以后,适时提倡和指导课外阅读──阅读是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开始重视写句子、写话──写话是巩固用字的最好办法。

中年级

继续以专题组织教材,加强阅读,开始习作,重视综合性学习,根据年段目标加强‚导学‛功能。

三年级教材改进之处:1. 增设略读课文,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提示语;2. 改进‚思考? 练习‛设计,进一步体现‚导学‛;3. 在语文园地中,把‚口语交际‛‚习作‛提前,并作比较详细的提示;4. 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栏目,由引导发现识字规律,到引导对词、句、标点等用法的探究发现。5. 园地中增加‚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给出相关资料,引导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6. 每册各有两组,结合专题编排了‚综合性学习‛,以全面体现‚课标‛倡导的理念,落实学习目标责。

四年级教材又有一些改进:1. 在有的课文之后,增设‚阅读链接‛(如,在《猫》之后,链接另两位作家写猫的片段);2. 每组教材之后,增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之中的词语要求会写;‚读读记记‛要求会读记住。3. 语文园地在‚我的发现‛栏目中,重视对读写规律的探究发现。

高年级

尽管仍然按专题组织教材,在编排上又有一些新的变化。每册八组,有六组由‚导语‛‚课文‛‚口语交际? 习作‛‚回顾? 拓展‛四部分组成。有一组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即小综合,以五年级上册‚我爱读书‛单元为例)。有一组改变了编排方法,采取任务驱动式,用一项项语文实践活动推动体验、探究的学习,在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上得到提高。

设计专题的内容、角度更加灵活多样。除了从思想内容设计专题以外,还有从人物角度设计的,如‚走近毛泽东‛‚初识鲁迅‛;有从了解和阅读中外名篇、名著角度设计的,如,‚中国名著之旅‛‚外国名篇名著‛;有从文章写法角度设计的,如,‚可爱的动物‚单元(四年级上册,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有直接从学语文的角度组织单元或设计综合性学习的,如‚语言的艺术‛‚遨游汉字王国‛‚走进故事长廊‛‚我爱读书‛。

以‚回顾? 拓展‛取代‚语文园地‛。其中新设‚交流平台‛栏目,引导学生回顾、交流本组学习在理解内容、陶冶情感、读法写法等方面的收获,体现导学功能的深化。新设‚课外书屋‛体现对课外读整本书的引导。

二、教材特色

1.教材内容:既富有时代气息,又注重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编选的文章力求做到文质兼美。

大幅度更新课文,新课文一半以上。有表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的;有反映祖国新貌和建设成就的;有反映日新月异科技成就的;有喜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关注环境问题的;

有歌颂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呼吁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有表现现代儿童自强自立、诚实守信、关爱他人、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的;有启发想象、鼓励创造的;有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

教材重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除了选编相当数量的古诗词、少量文言文以及介绍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的课文以外,在‚语文园地‛‚日积月累‛等栏目里,有计划地编入古诗词名句、句言警句、古今诗歌、对联、谚语、歇后语等;在‚成语故事‛栏目里,选编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了解并积淀优秀文化。

审查意见:积极开发新课文,坚持选文的高品位和典范性,是该教材一贯追求。选文文化内涵丰富,时代特征鲜明,儿童情趣浓厚,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组合颇具匠心。如五年级上册第八组所选4篇课文,不单有表现毛泽东领袖风采的,也有表现其他普通人的情怀和诗人风采的。不少选文富有感染力,可读性强,如《触摸春天》《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

2.识字写字:采取多种形式,注意利用汉字自身特点,注重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较好地体现了‚课标‛倡导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尽早阅读‚的主张。

一上:归类识字与随文识字结合。重视利用汉字自身特点(如,象形、会意)及在与事物联系中识字,把识字、学词结合起来。同时渗透识字知识、写字方法。

一下~二上:韵语识字与随文识字结合。重视在语文一半中识字,同时注意体现汉字、汉语特点(如,集中认形声字,一下识字4;利用对仗特点识字,一下识字3;借助数量词歌识字,一下识字6)

识字采取‚两条腿走路‛:课内认字重视复习巩固,课外提倡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写字:起步缓,写简单字,写得少,写得好,逐渐增加难度和数量,体现写字规律。 到二下,学生应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铅笔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喜欢阅读,能借助图画阅读。

审查意见:识字编排有新意。精心选择,精心编排,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一方面为学生识字提供了语境,使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另一方面,加强了字词句的综合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也利于积累语言。

3.教材编排:加强整合,精心构建导学系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围绕专题及阶段语文学习目标编排每一组教材,将语文知识能力,兴趣、方法、习惯,情感、价值观融为一体,追求语文学习整体效应。

(2)根据年段学习目标和儿童认知特点,构建导学系统,强化语文本体,引导发现语文学习规律,形成‚导学‛特色。

低年级

①在课后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大量的‚我会认‛‚我会读‛‚我会说‛‚我会写‛‚我会填‛‚我会连‛等图标,激发兴趣,引导实践。

②在文中、文后用‚吐泡泡‛的形式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既灵活,又实用,对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投身实践,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如,《春雨的色彩》之后问:‚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回声》之后问:‚你听到过回声吗?是在哪儿听到的?‛《最大的‚书‛》课题下,问:‚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③在‚我的发现‛中,引导发现识字方法,发现字、词、句中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以便做到举一反三。开始,引导发现汉字形声、会意等特点,利用加、减、换偏旁(部件)等方法识字;接着,引导发现字词多音、多义、反义、褒贬义以及词的不同结构方式等。

如,发现每组两个词字相同,义不同。

词语中含有反义词(舍近求远 异口同声 积少成多 里应外合)。

加了一个字,词性变了(照相 照相机;集邮 集邮册)。

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字义不同。(回头一看 回族 有一回)。

中年级

①在引导、指导学习上,有比较系统的设计。如,借助单元前‚导语‛来导向;凭借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的‚泡泡‛导思;利用课后题目导学、导练;凭借语文园地引导发现,鼓励展示课内外语文学习成果。

②文中、文末的‚泡泡‛,课后思考题,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还有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了解文章写法及引导合作学习的。

如,三上《赵州桥》在‚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旁边问:‚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

三下《太阳》,在打比方的句子旁边提示:‚我知道这样比较的好处。‛

四上《白鹅》一文第二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旁边引导:‚联系上下文,我体会到了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三上《灰雀》课后设计这样一道题:‚我发现列宁非常喜欢灰雀,你发现了什么?我们都来说一说。‛提倡同学之间交流感兴趣的内容。

③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进一步引导发现遣词造句的规律、标点用法,特别是读写方面的特点。

如,三上‚语文园地二‛,结合三个句子,引导发现了‚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三下‚语文园地三‛,结合两组句子,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四上‚语文园地三‛,用对话形式引导发现童话的特点。

四下‚语文园地五‛,发现句子的深层意思或言外之意。

‚语文园地八‛,交流怎样把课文主要内容说清楚。

高年级

①课后‚思考? 练习‛兼顾理解和表达。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之后,提出‚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外貌、语言描写,仔细体会。

②凸现语文学习重点,将导思、导学、导练贯穿在每组教材的始终。如,五上第七组,语文学习重点是搜集、整理、运用资料。除了在‚导语‛和‚思考? 练习‛中有所体现外,在‚资料袋‛中提供有关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在‚口语交际? 习作‛中,引导在写读后感和演讲中用上搜集的资料;在‚回顾? 拓展‛中,交流搜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收获等等。

③‚交流平台‛是低中年级‚我的发现‛的发展。引导学生在学习一组教材之后,交流收获、体会,侧重在阅读? 习惯培养的某一方面。

如,五上第二组,侧重交流本组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考之情的,还可以说说自己的习作是怎么表达感情的。

第三组,阅读一组说明性文章之后,交流从中了解到的一些说明的基本方法,并填写表格。

第八组‚走近毛泽东‛,学习之后从‚对毛泽东有了哪些了解‛‚和学习场面描写、人物描写等方面,引导回顾与交流。

审查意见:教材在导学上有特点。低中年级导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尤其是课文中的导学设计有新意。高年级着力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培养学习兴趣,参与语文实践,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贯穿一体,形成导学整体效应。单元后的‚回顾与拓展‛,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总结学习收获,反思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从内容到形式,较好地体现了‚课标‛倡导的学习理念。

4.综合性学习:由隐到显,由小到大,突出语文本体,富有新意。

低年级

结合课文或专题,安排少量活动,特别是语文实践活动,以体现学习语文同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科间的沟通与融合。

如,实践体验──植树;

观察发现──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

调查了解──周围的垃圾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了?

语文活动──学了有关春天、秋天的课文,收集词语、句子;

学了成语串形式的识字课,鼓励找成语故事读;

学了谚语形式的识字课,引导收集谚语;

学了‚拍手歌‛,鼓励试编拍手歌;

学了《雷雨》一课,引导观察天气变化,写在日记里;

展示台──鼓励学生从写(日记)、画、歌、舞、查(资料)、编

(小诗、顺口溜)、讲(故事)、做(贺卡)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中年级

在上述作法的基础上,进了一步,每册各有两组,结合专题开展比较丰富

的综合性学习。教材中一般做法是:

‚导语‚中明确提出这一安排;

一两篇课文后设‚综合性学习‛栏目,内容包括:提示学习内容,提出学

习要求;

再学习两三篇课文后,设一个提示,主要起督促、检查、把学习引深的作用。

‚口语交际‛‚习作‛围绕专题交流并用习作等方式反映学习成果;

‚展示台‛引导用多种方式展示此次综合学习的成果。

高年级

‚综合性学习‛一般每册安排两次,一大一小。

如五上小综合在第一组‚我爱读书‚。类似于中年级的综合性学习单元,活

动内容更丰富,学生的自由度及选择性进一步加强。‚口语交际? 习作‛设计更加灵活,读写结合更加紧密,实用性更强。

大综合单元完全是另一种编法,较好地体现‚课标‛的思想。采取激趣并明确学习要求、提出活动建议、给出阅读材料、用适合的方式表达学习成果、交流与展示学习收获等编排程序,围绕专题,放手让学生订计划、搞活动、表达学习成果、展示学习收获。第五组‚遨游汉字王国‛,通过综合性学习,在了解汉字的基础上,激发对汉字的热爱,同时培养查找、搜集资料的能力,增强写规范字的意识,并为纯洁祖国的文字做点实事。

审查意见:‚综合性学习‛融探究、实践、体验和应用于语文活动之中,是教材的一个亮点。学习活动设计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项能力。内容上具有开放性,既有规定的内容,又有弹性安排,给学生留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更大空间。

(二)人教版小学数学的特点

1、题材源于生活. 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生活

2 突出解决问题. 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

3、给予足够空间.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4 精心设计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5、体现算法多样. 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人教版小学英语的特点

首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小学生兴趣的需求。例如数字、颜色、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家庭、学校、朋友、文体等,以及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这些鲜活的话题,教材采用儿童喜爱的表现形式,如韵律诗歌、寓言故事、会话表演、游戏等,呈现给学生,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语言功能、结构、话题、任务有机结合。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和结构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为目标安排各单元或各课的教学。学生通过用中学、学中用,‚习得‛与‚学得‛结合,学生模仿,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拼读的习惯,逐步培养起初步的语感。

第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法、视听法、结构法、功能法、全身反应法、沉浸法等,创设情景,促进相互交流,如创设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野餐、旅游、问路、看病等栩栩如生的情景,开展互动式、合作式学习。当孩子们扮演角色,成功地做成一件事时,他们会喜形于色,兴趣倍增、信心加强,受到很大激励。

第四,练习和活动的形式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征。手、脑、口、耳、眼、肢、体并用,动态、静态结合,基本功操练与自由练习结合,注意发展多元智能。

第五,注意利用多种媒体,提供配套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臵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优化教学过程。

第六,注意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提供评价手段。

第七,具有与之相衔接的中学英语教材。

(四)人教版初中语文的特点

一、 改革教科书的编排体系。

这套教科书的体系和结构,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科书的基础上作了三个改革:一是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分编;二是破除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和比较复杂的议论“三阶段”模式;三是编写与教科书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学生用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科书中,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易混合编排。优点是便于阅读与表达结合,但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1)一方面,阅读为了照顾到写,尽管编排了大量课文,但用力最多的是文体特点、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偏偏丧失了阅读自身。(2)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有各自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一般来说,阅读、听话是理解、吸收信息,写作、说话是把已有的语言材料加工为语言作品,二者的心理机制是不一样的(3)。应该提倡阅读与写作的“远距离结合”,就是在阅读中积累思想、语言、结构,领悟写作规律,培养语感,为写作打基础。

2.高中语文教科书按照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和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编排,由来已久。这种编排的长处,是便于学生掌握最基本、最常用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三种文章样式。但它的弊端似乎比长处更为突出:(1)初中教科书中已编排了大量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高中在初中的基础上来一个循环,教材内容陷于低层次上的重复,学生三年读下来感到枯燥乏味、所获不多。(2)明明编排了不少文学作品,但其中相当部分不得不划进记叙、说明、议论的圈子,当作一般文章来处理,把文学教育摒弃在外,致使文章教育与文学教育两败俱伤。(3)记叙、说明、议论三类文章固然需要依次教学,但三类文章的共同规律在当前讲究各体文章相互渗透的大趋势下,应该说更有教学的价值,“三阶段”编排的模式恰恰对这一点无能为力。由于上述原因,“三编排”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3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科书,也配有语文课外读物,然而这套与新编高中语

二、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重视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素养。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和创新精神。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人教版初中数学的特点

1、‚数与代数‛领域中主要是最基本的数、式、方程(及不等式)和函数的内容。 ⑴在顾及知识的纵向逻辑结构的前提下,突出重点,适当精简整合。

⑵螺旋上升地呈现重要的概念和思想,不断深化对它们的认识,例如:使方程和函数交替出现,即按一次方程‚组‛,一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顺序螺旋上升。 ⑶联系实际,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突出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2、‚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包括了‚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推理‛等。⑴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体现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⑵循序渐进地培养推理能力,做好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对于推理能力的培养,按照‚说点

儿理‛‚说理‛简单推理‚符号表示推理‛等不同层次分阶段逐步加深地安排。⑶从感性到理性,从静到动提高对图形的认识能力。

3、‚统计与概率‛的内容。⑴侧重于统计和概率中蕴涵的基本思想。⑵注重实际发挥案例的典型。⑶注意与前面各段衔接、持续地发展提高。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与前三个领域有密切联系,又具有综合性。‚实践与综合应用‛不作为独立的一块内容,而是与最接近的知识内容相结合,以‚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多种形式分散地编排于各章之中,使实践与应用能以多种形式进行,化整为零,经常化和生活化。

(六)人教版初中英语的特点

一、系列配套,易教易学

二、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三、结合特点,渗透德育

四、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五、创设情景,突出交际

六、循环编排、螺旋上升

七、保证基础,区别要求

八、全面训练,培养能力

九、教材教法,配合默契

十、扩大输入,量中求质

(七)湘教版初中地理的特点

1. 新教材重新调整了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和结构

2. 课文中的小标题紧扣教材,醒目突出

3. 图象丰富多彩,更贴近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

4. 练习编写有新意,富有启发性

(八)人教版初中生物的特点

1. 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新教材都是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为依据的基础上编写的,充分体现了生物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指导思想。

新教材在全面落实新《课标》倡导的课程理念方面: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与旧教材相比,它们的教学内容都有所减少,克服了过去那种‚偏‛‚难‛‚旧‛‚繁‛的弊病。编写过程中都非常注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人与生物圈

的关系和强调学生在生物学知识、科学探究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维品质以及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认识等领域的全面发展。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2. 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探究是指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以及进行的实验。它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探究是学生能动地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新教材对探究式学习都特别重视。例如人教版《生物学》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科学探究活动多达57个。这些探究活动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 构建全新的教材体系

传统的生物学教材是把植物学、动物学和人体解剖生理学分开编排的,然后以生物进化的顺序为线索,强调生物体与环境统一的观点来安排章节具体内容的。这样的编排虽然具有系统性强、基础知识扎实等优点,但它会造成学科间知识不易衔接、内容重复和学生整体感知困难的结果。

新教材的编写严格遵守新《课标》精神,打破原有的教材编排体系,重新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新体系。如北师大版《生物学》各单元的编排体系是:一. 认识生命、

二.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四. 生物圈中的人、五.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六. 生命的延续、七. 生命的演化、八. 生物与环境、九. 生物技术,各单元又分为若干个章节。这种学科内综合的编排体系彻底打破了植物学、动物学和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分块编排模式。采用这种综合式的知识体系,不仅能把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串联起来考虑,还能把生物学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起来,体现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华东师大版《科学》的编排体系变化更大,它是将初中生物学与地理、化学、地球科学安排在一起编写的。这种大综合的编排体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与加强学生的技能,而且还能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帮助他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渗透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

新教材在减少传统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还不忘给生物科学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如人教版《生物学》新教材的七年级上册《科学•技术•社会(STS )》内容包括:生物圈II 号,从古老的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脱缰之马‛——癌细胞,朊病毒、疯牛病、克雅氏病无土栽培,节水农业,现代化温室,热带雨林——地球的‚肺‛。上述内容都是现代最新的研究成果或应用了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在教材中渗透这些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成果,有助于他们正确看待生物学的发展和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与影响,为将来承担起社会发展的责任打下基础。

5. 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教材在内容选择和编排上还力求做到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力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5.1引人入胜的序言

人教版《生物学》新教材开篇从‚致同学们‛入手,通过向学生介绍绿色果蔬、杂交稻、生态面临的问题、试管婴儿、克隆动物、转基因食品、人类基因组计划、DNA 侦破技术等当今的前沿科学技术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5.2精致的彩图

人教版的《生物学》新教材每册彩图约有200幅,这些彩图不仅新颖、美观,而且图文并茂对学生极具吸引力,可有效地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5.3优美的语言

新教材的又一巨大变化就是枯燥的说明文字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生动的描述。如教材中有‚‘梁上双燕,翩翩雄与雌......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如巢中饥。’唐代诗人白居易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描写了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反映了生物繁衍后代的本领。‛‚曾记否?跋涉于青山绿水,宿营于溪畔林间,在大自然中锻炼,在篝火旁倾诉心曲——夏令营,多么美好的回忆。‛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生物课的学习就要结束了,然而生物科学仍在迅猛发展着,我们对生物学的学习远没有结束。‛亲爱的同学们,此时此刻或许你们又提出了很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许同学们希望能够对生命世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类似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这些优美的语言不仅是科学与文学的交融,还体现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更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这门学科的喜爱之情。

6. 明确的学习目标

6.1人教版《生物学》通过单元或章的提示,来让学生知道章节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6.2用了不同的字体和颜色来表示各级标题,使学生翻开教材就知道目前所学的课题内容。

6.3在各单元或各章的后面都有小结,便于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也有利于开展正常的教学评价。

7. 高度重视实验

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许多探究性活动都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新教材在重视实验方面具体表现为:

7.1实验形式多样化,如教材的实验种类有探究、进一步探究、演示实验、调查、设计、课外实验、模拟制作等类型。

7.2实验数量上升化,如教材的实验数量都占总课时数的50%以上,并且有的课一节需要做两个以上实验。还有一个新特点就是探究性实验多于验证性实验。

7.3实验操作更加规范化,如教材的实验过程中,在醒目的位臵多设有‚注意‛符号,便于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和提高他们实验成功的技巧。

8. 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8.1各章节的开头多采用观察与生物学有关的日常生活现象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特征象父亲,哪些特征象母亲,哪些特征与父母亲都不象?为什么会同父母既象又不象呢?...... 你已经进入遗传和变异的探究了。‛

8.2把学过的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去,如学习血液后,让学生分析血液化验单的数据;学完尿的形成后,让学生解释‚人一天饮水量多余排放量‛的原因;学完反射弧的结构后,让学生测试‚握手——握手‛反应要用多少时间等。

8.3学习材料与生活联系紧密,为了使各地区的学生都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正常开展实验,教材中不但提供多种方法供学生探究,还尽量给学生列出各种身边易得的材料供学生选用。如湿土、塑料袋、纸盒、纸板、棉花纤维、小刀、药品盒等。这些简单的实验材料学生都唾手可得,便于开展实验。

(九)人教版初中历史的特点

一、切实注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注重教材的启发性

三、转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四、注重历史知识多方位、多层次的联系和知识的延伸

(十)人教版初中物理的特点 第一,注重科学探究

(1).注重对未知事物的探究。为了还原科学探究的本来面貌,教材尽量避免直接给出结论,甚至根本不给出结论。

(2).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二,注重方法训练

第三,充分体现了STS 的思想,将人文精神渗透

(十一)人教版初中化学的特点

教科书重视以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和合理弹性的呈现方式把基础化学知识和技能展示出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构建学生的科学物质观

彩色纸张和彩色图片的大量运用,为教师形象讲解提供素材,有些图片形象生动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让学生对化学产生亲近感

教材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用大量详实的资料让学生明白‚化学与社会‛、‚化学与人类的生活与健康‛、‚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化学与材料‛密切相关,让学生感到自己的生活需要懂得一些化学知识、有了化学知识可帮助自己具备更敏锐的辨别力,从中体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如燃烧与灭火(影片放映) 、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化学肥料,合成材料,营养素的来源等等。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的化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感觉到学习化学很有用,能够解决自己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教材亮点----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强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力求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鼓励学生自己去探求、去发现。这使得‚探究性学习‛洋溢着浓郁的人文色彩,处处体现出尊重人、善待人的人本思想,以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人性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十二)人教版高中语文的特点

1. 首先,是指导思想上的“守正出新”,考虑和以往教学的衔接,不能做颠覆性的大变动。以前教材的选文保留下来的也比较多。在几种新的教材中,人教版的教学体例是比较稳定的。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采用人教版,还是比较快能上手的。

2. 选文比较重视经典性和适合教学。做一点比较:南方某种新课标高中语文5册所选当代的文章数高达45篇,有许多出自不见经传的作者,甚至出自高中生。这大概体现所谓时代性。所选文章比较活,好读,学生也可能有兴趣,但经典性显然不够,有的还不太适合教学。而人教版选选用当代只有14篇,都是名家之作。人教版是比较看重经典性的。我觉得课文的经典性非常重要。那些沉淀下来、得到广泛认可的作品,才有资格进入课文,因为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对文化的尊严感。有些传统的选文,虽然经典,可是不太适合中学生学习,还是落选了。比如鲁迅,只选了比较适合阅读的3篇(纪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祝福)。

3. 人教版必修课教材的结构也充分考虑到教学规律,各个单元重点突出,单元与单元之间衔接也注意由浅入深,不断积累提升,反复落实基本训练。每册内容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这4部分,前3部分纳入课内教学计划,第四部分课外安排。阅读鉴赏是教学的主体。每个单元每一课都有基本训练的要求。比如讲到小说,不是满天星斗,而是有重点,比如这一课主要是领会情节描写,下一课重点是人物刻画;这些还都和写作、表达结合起来。人教版注意到“基本口粮”问题。我们教学中应当理直气壮坚定不移地抓住“基本口粮”,抓住基本的语文能力训练,做到“心中不慌”。可以说所有新出的教材,现在都往人文素质教育靠拢,有的靠拢并没有脱离语文教学规律,有的可能就走得过远,多少就把语文的含量稀释了,甚至把语文教学秩序打乱了。比如,有的教材干脆就按照人文教育的命题来安排课程板块,这样是“活”了,但不一定适合语文教学规律。当然这也是一种试验。而人教社的教材相对是比较“保守”的,和以往的教材衔接较多,也比较注重教学规律。此外,人教版非常重视写作教学,每一册都设计了几个写作的练习板块,包括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等等。和以往教材比较,这方面改革力度也是比较大的。

人教版教材比较适合大多数中学使用。当初我们编写的定位就是考虑普通中学。必修课虽然设计了几种教学板块,强调思想感情价值观教育,但空间很大,不同的学校和老师可以有自己的发挥。新课标给了学生空间,同时也给了老师和不同学校空间。大家不必紧张,特别是人教版教材,和以往教材衔接是比较多的,充分考虑到不同学校的使用情况。

(十三)人教版高中数学的特点

(1)充分体现了一个“新”字面向全体,重发现,在内容上增加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素材,众多的研究性学习。为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突出一个“动”字动手实践,重探索,是新教材的又一特色。新课改要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而新的教材设计正是为学生这种良好的数学学习方式和活动提供了有益的蓝本。例如,增加了大量的数学阅读材料,以学生的发

展为本,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和发现,以学生自己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许多问题具有可实践操作性,这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探索、思考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注重一个“用”字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又是新教材的特色之一。例如: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一册(上)中涉及到的研究性学习——数列在分期够从实际出发,自己去探究,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研究,在解题过程中获得学习心得体会,从而使学生建立起符合个人知识特点的认知水平。

(4)力求一个“活”字初中时,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往往是单一的,在解题时,思路打不开,而进入高中,我们根据《大纲》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双基”的同时,更要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力求一体多解、一体多变,强调知识运用的灵活性,解题时注重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从而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十四)人教版高中英语的特点

1. 人教版每单元标题简洁清楚,对所涉及话题有明确指向。(北师大版较为模糊)

2. Reading 部分文章话题选材较全面,但文章稍显过长。

3. 课文语言规范,对于中学生可读性较强。

4. 文后活动设计比较合理,即有针对文章阅读理解检验情况所设臵的由易到难的活动,

(先有根据课文内容设臵的判断题,再回答有关课文信息的问答题,问答题亦是由易到难,明显的信息到个人观点)也有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所设计的其他类型活动,体现了选择性,科学性。方便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使用。

5. 较北师大版而言,人教版每一单元语法项目设臵较为单一,一单元一项,且由浅入深,

分配的细致具体,较具科学性,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知识的巩固需要。如必修二的2,3,4单元语法分别为将来时被动语态,将来完成时被动语态和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定语从句的语法分类分别在必修一的4,5单元,必修二的1,5单元分四次学习。但也正因为此,在1-5五个必修模块中人教版缺少一些重要语法项目的专门呈现,比如不定式的用法,时态的具体用法等。而有些语法项目重复出现。

6. 某些单元的语法项目以课文内容导入,语法练习或例句为学生刚学的课文内容,文章

内容再次呈现同时引出语法。如,必修二P29. ,2。

7. 语法练习题量丰富,可让学生多次反复练习巩固。但语法项目的指导性不强。

8. Reading 部分课文用黑体字突显文中生词,关键词。(若能另外在文章前专门列出会

更直观,方便教师教学,学生导入或复习)

9. Reading 部分的课文有标注行数,教学,使用更为方便。

10. Learning Tips 板块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浅显易读。

(十五)人教版高中政治的特点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特点: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1. 在内容上, 新教材以‚生活为中心‛取代旧教材‚理论为中心‛,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旧教材关注的是学科概念、原理与观点表述得是否全面、是否严谨、是否符合逻辑、是否权威; 新教材关注的是能否为学生提供思维的途径与空间, 学生能否据此自己得出结论并在生活中运用结论。因此, 新教材是对旧教材的革命性变革, 是对它的辩证否定, 在内容上有增有减。它保留了旧教材中符合当前需要的知识, 大胆剔除了那些生涩、繁难、过时的定义,

把学生生活及他们关心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作为教材内容, 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的主题中, 从而达到用生活支撑政治教学、增强政治学科生命力、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2. 在知识呈现上, 新教材以‚探究性‛取代旧教材‚接受性‛, 符合认识规律。

旧教材是先给出相关结论, 再对其进行一系列的理论证明, 走的是‚演绎‛路线, 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新教材每框题均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问题、具体情景入手(教材辅文部分), 诱导学生对其分析, 自己得出相关理论结论, 再以综合探究活动来检验、反思、丰富相关知识与技能。这种从具体到抽象, 再从抽象到实践的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认识路线, 有利于学生完成由知到行的飞跃,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3. 在版面上, 新教材以‚生动活泼‛取代旧教材‚单一呆板‛, 提高学习情趣。

在字体排版上, 新教材改变了旧教材中大段宋体和楷体的排印现象, 采用黑体、宋体、楷体有机结合的方式, 黑体字是本课的中心、纲要, 宋体字是对黑体字的阐述, 楷体则是辅文, 三种字体交替使用、合理排版、活化版面; 在‚辅文‛中, 大量采用了图文并茂的亮丽说明材料, 如‚货币的基本职能‛, 画出了自行车、彩电、电脑, 人们买菜、买衣服的过程, 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 并降低了学生理解难度; 设臵了专门的‚名词点击‛栏目介绍生活中常用的专业术语; ‚专家点评‛栏目明确提出了情感、觉悟要求; ‚知识链接‛栏目拓宽了学生视野, 增长了学生见识。这给学生带来立体视觉效果的同时, 亦有效维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六)人教版高中历史的特点

一、 导入新课:采用情景问题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组

照片,可以是历史的真实照片、或是反映历史的一组邮票、或是选取人民英雄

纪念碑的几幅浮雕, 还可以用教材中比较典型的图片等素材。然后提出问题1:

你从每一幅画面中,分别解读到哪些信息?在学生回答出了五四运动、共产党

成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图片信息后,设臵

问题2:如果将这一组图片作为整体进行解读,我们又可以获取什么信息?从而

以此导入新课标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在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归纳补充的基

础上,对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作出解释。同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事件用图

示法进行板书。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对第3、4课有一个全局的把握和整

体印象

二、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五四运动、北伐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年)等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整和在一起成为一个背景小专题,既要显示他们的共性,也要区别个性,还要突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现状开始分析,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主力军、思想指导、领导核心、革命目标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与区别

(十七)人教版高中生物的特点

一、将数学方法引入生物课的教学中来解决比较抽象的问题

《分子与细胞》模块侧重物理模型和概念模型的构建,如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和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遗传与进化》模块侧重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构建,如DNA 分

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模型、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充分利用能将生物课中许多抽象复杂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二、加强内容的引导性和开放性,促进探究性学习

为促进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写法,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播和引导。课本中有许多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好素材,例如“细胞膜结构特性”、“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什么”、“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等等。

三、追踪生物科学的历史轨迹,犹如臵身其中,使学习得心应手

教材中较多地介绍了生物科学史的内容,特别是生物科学史的经典案例。例如,通过分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体会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路和数学方法的应用;通过分析萨顿的假说,体会类比推理的方法;通过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的侵染实验再次体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的重要性。细心推敲经典案例,使我们的教学能让学生感觉身临其中。

四、让模型、课件服务于生物学教学

在模块2中减数分裂虽然是细胞水平上的内容,但很抽象,可以说是难点和重点。在课前我发动学生用硬纸板剪出两对同源染色体,一对大的、一对小的,每对染色体分别用红黄两种颜色来代表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这部分内容概念特别多,为了能将减数分裂的过程一气呵成,我将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提在最前面。这个概念本身也很抽象,我从人的发育起点──受精卵开始引入,受精卵是由精子与卵细胞结合而来,精子带着父亲的染色体、卵细胞带着母亲的染色体,通过受精作用父亲与母亲的染色体汇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的每个细胞(包括精原、卵原细胞,他们也是由体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父亲,另一半染色体来自母亲。减数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出现在第一次分裂,在中期四分体的排列方式决定了将来形成的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怎样能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我让同桌的一个学生摆出四分体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方式,另一位学生摆出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在赤道板上的排列。在这种直观的比较中领会二者的区别。在操作中学生能提出四分体的不同排列方式,这为学习配子的多样性埋下了伏笔,化解了难点。在全部学完了减数分裂的内容后,利用课件重新展示了减数分裂的全过程,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模块2中伴性遗传一节的内容教学难度不是很大。我是这样进行课堂教学的:先用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引导学生分析此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紧接着让学生写出人群中男性、女性各种色觉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在此得出人群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这一特点;回过头来继续分析资料得出交叉遗传、隔代遗传这两个特点。仅仅用了课本中的一个资料分析引导学生完成了上述工作。抗维生素D 佝偻病的遗传特点是在与红绿色盲的比较中由学生自己完成的

(十八)人教版高中化学的特点

1 .保证基础性,突出时代性,体现选择性

2 .合理构建教科书的体系结构

3 .重视科学探究活动,注重科学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4 .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5 .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恰当的教科书呈现方式

(十九)人教版高中物理的特点

一、在打好基础的同时兼顾差异

二、联系实际,突出STS 的思想

三、关注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四、注意开放性,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实施。

(二十)湘教版高中地理的特点

一、 突出地理素养的培育,促进课程理念的落实

二、注重递进式探究,形成环环相扣的问题系列。

三、注重地理理性思维的培养,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思维空间。

四、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行为。

五、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六、注重自然与人文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关文章

  • 农村学生家长的8大期盼
  • 农村学生家长的8大期盼„„ 教育必需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农村教育就是要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一专多能的新型劳动者. --题记 农村学生家长的8大期盼„„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薛耀康 一盼,撤点并校不要成为农村学校消失的休止符. 人去楼空的农村闲置 ...查看


  • 公共安全优质课比赛7
  • 重庆市万盛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举办首届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健康成长教育 优质课竞赛活动的通知 区各中小学.教师进修校: 按照市教委<关于开展首届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健康成长教育系列竞赛活动的通知>(渝教办„2011‟45号)的新要求,经研 ...查看


  • 日本基础教育教科书的出版与选用
  • 日本基础教育教科书的出版与选用 杨明博 黄燕云 韩晓荣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 100875) 摘要:日本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基础教育教科书的建设不仅是日本教育改革的大事,也是日本国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从义务教育教科书的编辑.审定 ...查看


  • 英语教材编写设计的原则
  • 英语教材编写设计的原则 孙蕊 罗 平 摘要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的作用在于规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这种教材观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内容 ...查看


  • 高中地理教学叙事 每篇3000字上
  •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我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 终处于主体地位和积极状态.新课程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协作下通过自我尝 试.自我体验.自我探究 ...查看


  • 软件工程2班第3组_需求管理实验报告
  •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软件项目管理 实验项目名称 需求管理 班级与班级代码 12软件工程2班 122511042 实验室名称(或课室) 3-809 专 业 软件工程 任课教师 贺卫国 学 号:[1**********] [1********* ...查看


  • 2015-2016年度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方案
  • 附件1 2015-2016年度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以下简称活动),进一步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 ...查看


  • 一师一优课方案
  • 内 部 明 电 签批 发往 见报头 盖章 宗向阳 附件: 郑州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实施方案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教 ...查看


  • "同课异构"还是"同文异构"?
  • 拜读<语文建设>2012年第五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课异构"的三篇教学设计时,一方面对三位老师的"五读法教学""主题式教学""非指示性教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