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芦苇]教学设计 1

《故乡的芦苇》教学设计

勃利县抢垦乡明德小学 葛秀军

教学内容:教育科学出版社《语文》教科书5年级上册11课。

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篇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抒情散文。文章采用了先叙述后抒情的写法,首先用清丽脱俗的语言描写了故乡朴实无华的芦苇多而美的特点;接着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对儿时与芦苇有关趣事的回忆,通过吹芦叶哨、折芦叶船、捉纺织娘等往事,抒发了对儿时生活的追忆之情以及对自己家乡的怀念之情。全文用轻松细腻的笔法娓娓叙说着童年的欢乐生活,生动感人,主题鲜明。同时文中生动优美的词句也是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感的好材料。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去体会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积累与文本进行对话,在自主学习中提升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见解,在文本阅读中激发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在朗读和品读中感受课文准确、形象的语言和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比喻、拟人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教学策略:

1、采取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读书。

2、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充分的,多种形式的读中去想像、去思考、去表达。通过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表达方法,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师:对于每个人来说故乡都是一个亲切又温馨的字眼。

2、你们见过故乡中的芦苇吗?(生答) 芦苇什么样?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些关于芦苇的图片,你们想看吗?

师(出示课件)芦苇。指名读旁读。

3、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感受?生汇报。

师:是啊,芦苇虽然没有鲜花那样炫烂多彩,但是它的朴实飘逸洒脱,朴实无华却深深的吸引了我们。作者樊发稼曾这样说:想到故乡,就想起芦苇。我爱故乡,我爱故乡的芦苇。作者为什么这样喜欢故乡的芦苇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故乡,去看看那故乡的芦苇。板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激情谈话导入,引领学生进入阅读情境】

二、回顾预习方案:(课件出示)

1、认真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依据预习方案进行检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开小火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归纳(板书:美景 趣事)

【设计意图:把握好预习内况,做好新课的理解品读铺垫。】

四、品读课文

(一)巧用衬托 引出最爱。(1—2自然段)

1、师:作者的故乡在哪里呢?生:汇报。

师:由于工作原因,作者离开故乡已经二十多年了,但依然对故乡非常的怀念,他曾这样感慨:

生:接读(生我养我的故乡啊„„„.)。

2、师:作者缤纷记忆中,梦幻般的故乡什么样呢?我们来学习(3---7)自然段。

出示 [ 学习提示(一)]时间3分钟

1)自由读(3-7)自然段。

2)作者记忆了哪几种景物?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3)画出喜欢的词语读一读,要求:读得字正腔圆。

4)省略号表明什么?

方法:自学——交流——展示

3、小组讨论。(组长组织好分工)

4、小组汇报展示:

5、如果将3—7自然段改为“生我养我的故乡啊,你给我留下多少梦幻般的、缤纷的记忆——那小河、那野花、那油菜花、那棉花„„”这样的句式好不好?能说说理由吗?(课件出示)

师:这些词语值得大家积累,如果运用到写作中就更好了。

6、指导朗读、师:四种景物各有各的特点,四种景物都那样缤纷绚丽,你们想不想走进作者的故乡亲眼去看一看呢?(放课件,配乐读课文)

师:同学们,作者的故乡美吗?你们谁想像老师一样美美的读一读?

生:读文。(找两个学生读——齐读)

7、师:多么美的景色啊!可这一切的一切是作者最难忘的吗?

生:不是

师:他最爱的是什么?

生齐说:芦苇

师: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生读:然而,最„„朴实无华的芦苇

8、师:既然作者最爱芦苇,为什么却不惜笔墨的写其他的美景呢?写小河、野花、油菜花和棉花的部分可否删除吗?

预设:不能 说明他的回忆很多 说明家乡美丽如画 反衬出对芦苇的喜爱

【设计意图:巧用衬托,引出最爱。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出作者家乡美景如此缤纷,自然引出作者的最爱。】

(二)分析美、趣 体会快乐

1、赏芦苇美景(学习8—10自然段)。

过渡:作者在这里一方面写出了家乡的美景如画,更主要的是运用反衬写法衬托出对芦苇的情有独钟。作者为什么对这朴实无华的芦苇最为难忘呢?先让我们走进芦苇的美景中吧!

(1)品读重点句子,感情诵读。

出示 [ 学习提示(二)]时间3—5分钟

1)、默读8—10自然段。

2)、画出相关语句说一说芦苇有哪些特点呢?(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

3)、春天的芦苇是什么样子的?讨论出理解的收获。

4)、小组内比赛有感情的读读喜欢的句子。

方法:自学——交流——展示

(2)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展示。

出示句子:“一片片,一簇簇,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碧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漂浮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板书)

生:多(一片片,一簇簇 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绿(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碧玉似的秀枝)

柔(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漂浮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②谁愿意读一读再现这美景?

③师生评价

师:故乡的芦苇多美啊,老师真想来感受感受,让我读一次,好吗? (配乐读)你们认

为老师读得怎么样?那么大家都来试一试吧!

④指名读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找出重点词句,分析、感受。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去体会课文内容。以读代讲。】

2、忆童年趣事(学习11—13自然段)。

过渡:芦苇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还有它生机勃勃的一面,就在这一片片的苇荡中又发生了哪些趣事呢?

学习提示(三)时间3—5分钟(课件出示)

1)、快速浏览课文11-13自然段。

2)看一看作者说了哪几件趣事?给这些小事起个名字吧!(加小标题)

3)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呢?和小组的伙伴讲一讲。并说说为什么?

4)用喜欢的符号把最能体现作者快乐的句子读一读。看谁能读出“童趣”来。

生汇报自学情况

板书: 吹芦叶哨 折芦叶船 捉纺织娘)

生:我喜欢„„

全班交流,师随机出示句子,指导(配乐)朗读。

①“孩子们为这美们妙的音乐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呼唤着„„ ”

指名读

②师:听过美妙的音乐,你还想说说哪件事感兴趣。

出示重点句子:(放芦叶的心情)

“开船啰!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生自由读 表演读

3、师:放走充满幻想的芦叶船,就让我们一起去捉纺织娘。

师:纺织娘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请找到课文中的语句读一读。(课件展示纺织娘,帮助学生理解)

4、三件趣事作者都以省略号结束,可不可以换成句号呢?

师:省略号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让人意犹未尽,让人去想像去回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处方学习中提升理解,朗读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见解,在文本阅读中激发兴趣。】

(三)体味情感 升华主题

过渡:对童年的欢乐做了一系列回忆后,作者情不自禁的抒发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啊!故乡的芦苇,„„生接读后面。

师:这段点出了作者对芦苇难以忘怀的根本原因是:„„

生接:故乡的芦苇给“我”带来不少童年的欢乐。

师:这欢乐来自于芦苇的美景,这欢乐来自于芦苇中发生的趣事,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课件出示)

生:想起故乡就想起芦苇。我爱故乡我爱故乡的芦苇!

师:芦苇在作者的记忆中成了故乡的象征,芦苇与故乡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故乡的怀念,就是对芦苇的怀念:对芦苇的热爱就是对故乡的热爱。所以作者发出感慨

生:想起故乡就想起芦苇。我爱故乡我爱故乡的芦苇!

五、拓展

师启发: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的意境、丝一样的的情节在字里行间展现着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洋溢着一缕缕真挚的感情,寄托着对故乡的怀念和热爱。我希望同学们永远把这颗热爱故乡的心收藏.

作业:用自己的语言创作一首热爱故乡的小诗。

【设计意图:通过激情导读,让学生再次感受出作者热爱芦苇,热爱家乡的强烈情感来结束课堂。让学生体会出意犹未尽之感。】

板书设计:

11、故乡的芦苇

美景:(芦苇):多、绿、柔

趣事:吹芦叶哨 折芦叶船 抓纺织娘

教学反思:

《故乡的芦苇》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内容大致上分为两层。第一层“写物”,描写了故乡朴实无华的芦苇多而美。文章再从“故乡的芦苇”这个“点”上引入第二层——“忆趣”,通过回忆用芦叶吹歌,折芦叶船,在芦苇丛中捉纺织娘等往事,抒发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追忆之情以及对自己家乡的怀念之情。

本文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本单元以“热爱家乡”为主题,文章都具有语言美和情感美的特点,学生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对家乡真挚的情感就会被激发起来并得到升华。因此教学的整体思路是“带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一个来回儿,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运用的。即“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下面我就教学的过程进行一下反思。

(一)美读悟情------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环节

本文语言准确、形象、优美。全文突出一个“美”和一个“趣”字。如何让学生感受美,体验到趣呢?除了让他们直抒胸臆的谈感受外,就是通过多样的美读来加以体会。怎样读好呢?利用画面、音乐进行情境营造和教师的适时范读无疑是让学生生情,进而引发、强化课文所产生的情感的好方法。 以读促讲、以读代讲。

因为后面的“趣”读可能比“美”读更贴近学生生活吧,所以不论学生“表演”是否到位,情感是否都抒发出来但课堂气氛的确因此而变得轻松愉悦了。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激发兴趣。

(二)品读悟情-----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

本文是一篇文笔亮丽的抒情类写法的文章,加上已具备一定读、说、写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再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必须要进行写法的渗透。如何让学生体会写法是教学的难点。课上我采用 “句式对比”和“积累好词”“体会反衬手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写法。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以品读为基础,提出问题在进行感悟。使学生的理解是依据当时的语言环境有感而发,而不是条分缕析的生硬总结。

(三)习作拓展 情感延伸

本环节让学生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一写你最爱故乡的什么?是学生通过情感沉淀后的释放,是整节课“人文性”与“工具性”最有效结合的体现。

(四)自主合作,方法适当

本文我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用自已的理解去体会文章的内容,在自主学习中提升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见解,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全员参与,收获有佳。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有感触。认为自身还需加以改正之处有两点:

1、由于个人噪音元素,在朗读情境教学中效果美感稍差,但我会用心去让学生体会,用心去创设情境,做到我的最大努力。(继续增强自身的朗读水准)

2、在教学纺织娘一部分时,学生对它陌生,我只是让学生结合图片,把书中描写它的语句读出来。此时我认为如能再引导学生说一说它类似于我们接触到的哪种昆虫,这样就会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它了,效果会更好些。

总之:教师讲课,不仅要从教师立场出发,努力完成教学任务,还要从学生角度考虑,看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是否能够更大程度地挖掘他们自身的潜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本身素质。让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活动,并且使思维在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等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我爱我的语文教学,我爱我的每一名学生,我爱我的教育事业。为之,我会奋力拼博。

《故乡的芦苇》教学设计

勃利县抢垦乡明德小学 葛秀军

教学内容:教育科学出版社《语文》教科书5年级上册11课。

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篇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抒情散文。文章采用了先叙述后抒情的写法,首先用清丽脱俗的语言描写了故乡朴实无华的芦苇多而美的特点;接着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对儿时与芦苇有关趣事的回忆,通过吹芦叶哨、折芦叶船、捉纺织娘等往事,抒发了对儿时生活的追忆之情以及对自己家乡的怀念之情。全文用轻松细腻的笔法娓娓叙说着童年的欢乐生活,生动感人,主题鲜明。同时文中生动优美的词句也是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感的好材料。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去体会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积累与文本进行对话,在自主学习中提升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见解,在文本阅读中激发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在朗读和品读中感受课文准确、形象的语言和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比喻、拟人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教学策略:

1、采取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读书。

2、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充分的,多种形式的读中去想像、去思考、去表达。通过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表达方法,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师:对于每个人来说故乡都是一个亲切又温馨的字眼。

2、你们见过故乡中的芦苇吗?(生答) 芦苇什么样?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些关于芦苇的图片,你们想看吗?

师(出示课件)芦苇。指名读旁读。

3、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感受?生汇报。

师:是啊,芦苇虽然没有鲜花那样炫烂多彩,但是它的朴实飘逸洒脱,朴实无华却深深的吸引了我们。作者樊发稼曾这样说:想到故乡,就想起芦苇。我爱故乡,我爱故乡的芦苇。作者为什么这样喜欢故乡的芦苇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故乡,去看看那故乡的芦苇。板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激情谈话导入,引领学生进入阅读情境】

二、回顾预习方案:(课件出示)

1、认真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依据预习方案进行检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开小火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归纳(板书:美景 趣事)

【设计意图:把握好预习内况,做好新课的理解品读铺垫。】

四、品读课文

(一)巧用衬托 引出最爱。(1—2自然段)

1、师:作者的故乡在哪里呢?生:汇报。

师:由于工作原因,作者离开故乡已经二十多年了,但依然对故乡非常的怀念,他曾这样感慨:

生:接读(生我养我的故乡啊„„„.)。

2、师:作者缤纷记忆中,梦幻般的故乡什么样呢?我们来学习(3---7)自然段。

出示 [ 学习提示(一)]时间3分钟

1)自由读(3-7)自然段。

2)作者记忆了哪几种景物?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3)画出喜欢的词语读一读,要求:读得字正腔圆。

4)省略号表明什么?

方法:自学——交流——展示

3、小组讨论。(组长组织好分工)

4、小组汇报展示:

5、如果将3—7自然段改为“生我养我的故乡啊,你给我留下多少梦幻般的、缤纷的记忆——那小河、那野花、那油菜花、那棉花„„”这样的句式好不好?能说说理由吗?(课件出示)

师:这些词语值得大家积累,如果运用到写作中就更好了。

6、指导朗读、师:四种景物各有各的特点,四种景物都那样缤纷绚丽,你们想不想走进作者的故乡亲眼去看一看呢?(放课件,配乐读课文)

师:同学们,作者的故乡美吗?你们谁想像老师一样美美的读一读?

生:读文。(找两个学生读——齐读)

7、师:多么美的景色啊!可这一切的一切是作者最难忘的吗?

生:不是

师:他最爱的是什么?

生齐说:芦苇

师: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生读:然而,最„„朴实无华的芦苇

8、师:既然作者最爱芦苇,为什么却不惜笔墨的写其他的美景呢?写小河、野花、油菜花和棉花的部分可否删除吗?

预设:不能 说明他的回忆很多 说明家乡美丽如画 反衬出对芦苇的喜爱

【设计意图:巧用衬托,引出最爱。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出作者家乡美景如此缤纷,自然引出作者的最爱。】

(二)分析美、趣 体会快乐

1、赏芦苇美景(学习8—10自然段)。

过渡:作者在这里一方面写出了家乡的美景如画,更主要的是运用反衬写法衬托出对芦苇的情有独钟。作者为什么对这朴实无华的芦苇最为难忘呢?先让我们走进芦苇的美景中吧!

(1)品读重点句子,感情诵读。

出示 [ 学习提示(二)]时间3—5分钟

1)、默读8—10自然段。

2)、画出相关语句说一说芦苇有哪些特点呢?(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

3)、春天的芦苇是什么样子的?讨论出理解的收获。

4)、小组内比赛有感情的读读喜欢的句子。

方法:自学——交流——展示

(2)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展示。

出示句子:“一片片,一簇簇,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碧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漂浮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板书)

生:多(一片片,一簇簇 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绿(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碧玉似的秀枝)

柔(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漂浮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②谁愿意读一读再现这美景?

③师生评价

师:故乡的芦苇多美啊,老师真想来感受感受,让我读一次,好吗? (配乐读)你们认

为老师读得怎么样?那么大家都来试一试吧!

④指名读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找出重点词句,分析、感受。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去体会课文内容。以读代讲。】

2、忆童年趣事(学习11—13自然段)。

过渡:芦苇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还有它生机勃勃的一面,就在这一片片的苇荡中又发生了哪些趣事呢?

学习提示(三)时间3—5分钟(课件出示)

1)、快速浏览课文11-13自然段。

2)看一看作者说了哪几件趣事?给这些小事起个名字吧!(加小标题)

3)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呢?和小组的伙伴讲一讲。并说说为什么?

4)用喜欢的符号把最能体现作者快乐的句子读一读。看谁能读出“童趣”来。

生汇报自学情况

板书: 吹芦叶哨 折芦叶船 捉纺织娘)

生:我喜欢„„

全班交流,师随机出示句子,指导(配乐)朗读。

①“孩子们为这美们妙的音乐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呼唤着„„ ”

指名读

②师:听过美妙的音乐,你还想说说哪件事感兴趣。

出示重点句子:(放芦叶的心情)

“开船啰!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生自由读 表演读

3、师:放走充满幻想的芦叶船,就让我们一起去捉纺织娘。

师:纺织娘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请找到课文中的语句读一读。(课件展示纺织娘,帮助学生理解)

4、三件趣事作者都以省略号结束,可不可以换成句号呢?

师:省略号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让人意犹未尽,让人去想像去回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处方学习中提升理解,朗读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见解,在文本阅读中激发兴趣。】

(三)体味情感 升华主题

过渡:对童年的欢乐做了一系列回忆后,作者情不自禁的抒发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啊!故乡的芦苇,„„生接读后面。

师:这段点出了作者对芦苇难以忘怀的根本原因是:„„

生接:故乡的芦苇给“我”带来不少童年的欢乐。

师:这欢乐来自于芦苇的美景,这欢乐来自于芦苇中发生的趣事,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课件出示)

生:想起故乡就想起芦苇。我爱故乡我爱故乡的芦苇!

师:芦苇在作者的记忆中成了故乡的象征,芦苇与故乡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故乡的怀念,就是对芦苇的怀念:对芦苇的热爱就是对故乡的热爱。所以作者发出感慨

生:想起故乡就想起芦苇。我爱故乡我爱故乡的芦苇!

五、拓展

师启发: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的意境、丝一样的的情节在字里行间展现着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洋溢着一缕缕真挚的感情,寄托着对故乡的怀念和热爱。我希望同学们永远把这颗热爱故乡的心收藏.

作业:用自己的语言创作一首热爱故乡的小诗。

【设计意图:通过激情导读,让学生再次感受出作者热爱芦苇,热爱家乡的强烈情感来结束课堂。让学生体会出意犹未尽之感。】

板书设计:

11、故乡的芦苇

美景:(芦苇):多、绿、柔

趣事:吹芦叶哨 折芦叶船 抓纺织娘

教学反思:

《故乡的芦苇》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内容大致上分为两层。第一层“写物”,描写了故乡朴实无华的芦苇多而美。文章再从“故乡的芦苇”这个“点”上引入第二层——“忆趣”,通过回忆用芦叶吹歌,折芦叶船,在芦苇丛中捉纺织娘等往事,抒发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追忆之情以及对自己家乡的怀念之情。

本文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本单元以“热爱家乡”为主题,文章都具有语言美和情感美的特点,学生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对家乡真挚的情感就会被激发起来并得到升华。因此教学的整体思路是“带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一个来回儿,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运用的。即“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下面我就教学的过程进行一下反思。

(一)美读悟情------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环节

本文语言准确、形象、优美。全文突出一个“美”和一个“趣”字。如何让学生感受美,体验到趣呢?除了让他们直抒胸臆的谈感受外,就是通过多样的美读来加以体会。怎样读好呢?利用画面、音乐进行情境营造和教师的适时范读无疑是让学生生情,进而引发、强化课文所产生的情感的好方法。 以读促讲、以读代讲。

因为后面的“趣”读可能比“美”读更贴近学生生活吧,所以不论学生“表演”是否到位,情感是否都抒发出来但课堂气氛的确因此而变得轻松愉悦了。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激发兴趣。

(二)品读悟情-----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

本文是一篇文笔亮丽的抒情类写法的文章,加上已具备一定读、说、写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再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必须要进行写法的渗透。如何让学生体会写法是教学的难点。课上我采用 “句式对比”和“积累好词”“体会反衬手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写法。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以品读为基础,提出问题在进行感悟。使学生的理解是依据当时的语言环境有感而发,而不是条分缕析的生硬总结。

(三)习作拓展 情感延伸

本环节让学生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一写你最爱故乡的什么?是学生通过情感沉淀后的释放,是整节课“人文性”与“工具性”最有效结合的体现。

(四)自主合作,方法适当

本文我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用自已的理解去体会文章的内容,在自主学习中提升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见解,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全员参与,收获有佳。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有感触。认为自身还需加以改正之处有两点:

1、由于个人噪音元素,在朗读情境教学中效果美感稍差,但我会用心去让学生体会,用心去创设情境,做到我的最大努力。(继续增强自身的朗读水准)

2、在教学纺织娘一部分时,学生对它陌生,我只是让学生结合图片,把书中描写它的语句读出来。此时我认为如能再引导学生说一说它类似于我们接触到的哪种昆虫,这样就会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它了,效果会更好些。

总之:教师讲课,不仅要从教师立场出发,努力完成教学任务,还要从学生角度考虑,看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是否能够更大程度地挖掘他们自身的潜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本身素质。让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活动,并且使思维在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等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我爱我的语文教学,我爱我的每一名学生,我爱我的教育事业。为之,我会奋力拼博。


相关文章

  • [故乡的芦苇]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格式模版)
  • <故乡的芦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芦丛美景和童年. 2.在朗读和品读中感受课文准确.形象的语言和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 ...查看


  • [故乡的芦苇]教学设计
  • <故乡的芦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课文形象.准确的语言,领悟作者表达情意的方法. 3.通过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 教学过程: ...查看


  • 9故乡教案鲁迅
  • 9故乡教案鲁迅 教学目的 1 通过小说人物的分析探讨主题. 2.把握文章对比的写法. 3.理解小说的细节描写. 4.把握小说中议论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 (1)通过人物的分析探讨主题. (2)把握文章对比的写法. 2.难点: (1) ...查看


  • 故乡的芦苇
  • 故乡的芦苇 我生长在渤海湾边的一个小村庄.离家数载,故乡的倩影经常闯入我的脑海--那清澈的河,碧蓝的海,挺拔的白杨,阿娜的垂柳.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春天一片翠绿,秋天一片金黄.然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故乡的青青芦苇. 说来,芦苇是极其平凡的. ...查看


  • [芦叶船]_教学设计1
  • <芦叶船> 教学设计 扈云雾 教材分析 玩是儿童的天性.但是玩什么却千差万别.在孩子的眼里,蓝天.大海.山.水.花.草,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孩子的玩具.吴成笔下的童年欢乐则来自于芦叶.他们用芦叶做成一只只芦叶船,这种快乐是一种自然 ...查看


  • 会思想的芦苇
  • 最近回到我曾经"插队落户"的故乡,一下船,就看到了在江堤上迎风摇曳的芦苇.久违了,朋友! 芦苇,曾经被人认为是荒凉的象征.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却代表着美丽自由的生命,它们伴随我度过了艰辛的岁月. 从前, ...查看


  • [故乡的榕树]教案
  •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借"榕树"所抒发的浓浓的乡思.乡恋: 2.借鉴回忆性散文"寄情于物"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黄河浪先生的一篇散文--<故乡的榕树>.从文章的标题可 ...查看


  • 误入城市草坪里的玉米苗
  • 一辆牛车驮着高高的麦秸垛 我的臂膀总是不够强壮有力 无法把整个村庄揽入怀里 只能搂紧一株正在拔节的玉米 或者与一棵秧苗合二为一 共同组成母亲年成里 那些最生动感人的瞬间 甚至 我的心胸也不足够大 关注不了天涯海角的事情 仅仅只够关注故乡江淮 ...查看


  •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暑假作业(八)
  • 一.积累运用:(40分) 1.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8分) pǔ tōng chuán xián bō làng shōu gòu ( ) ( ) ( ) ( ) huàn xiǎng jǐng chá yán sè jí cù ( )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