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南民居的建筑形态

论江南民居的建筑形态

黄帅锋

摘要

民居是一个宏大的传统建筑体系,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地域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表现。江南水乡的民居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建筑形式丰富多样,大多依水势而建,错落有致,白墙、黑瓦,优雅别致、不追求对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由于江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在建筑形态上与北方有很大不同。本文通过对江南民居的建筑特色、形成原因、传统文化以及对现代及未来建筑的影响等几方面对江南民居进行深刻的剖析解读,总结得出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在建筑形态上的独特之处,从传统民居中提炼出符合现代人居住及审美要求的建筑元素、艺术形象和建筑理念。

关键词:民居、建筑形态、文化底蕴、影响

1、引言

江南地区因为温暖的环境,充沛的降水,江河湖泊星罗棋布,历来是中国最富足的鱼米之乡,形成了不同于北方的“江南水乡”风韵,尤其是在建筑上,形成了以前街后河、四水归堂的独特风格。

江南民居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迎面正房为大厅,后面院内常建二层楼房。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天井,仅作采光和排水用,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要学习和了解江南地区的建筑形态,就必须要走进江南民居,将感情融入其中,从而得出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在建筑形态上的独特之处,从传统民居中提炼出符合现代人居住及审美要求的建筑元素、艺术形象和建筑理念。

2、建筑特色

江南民居的结构多为穿斗式木构架,不用梁,而以柱直接承檩,外围砌较薄的空斗墙或编竹抹灰墙,墙面多粉刷白色。屋顶结构也比北方住宅为薄。墙底部常砌片石,室内地面也铺石板,以起到防潮的作用。厅堂内部随着使用目的的不同,用传统的罩、木鬲扇、屏门等自由分隔。梁架仅加少量精致的雕刻,涂栗、褐、灰等色,不施彩绘。房屋外部的木构部分用褐、黑、墨绿等颜色,与白墙、灰瓦相映,色调雅素明净,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形成景色如画的水乡风貌。四水归堂式住宅的个体建筑以传统的“间”为基本单元,房屋开间多

为奇数,一般三间或五间。每间面阔3~4米,进深五檩到九檩,每檩1~1.5米.各单体建筑之间以廊相连,和院墙一起,围成封闭式院落。不过为了利于通风,多在院墙上开漏窗,房屋也前后开窗。这类适应地形地势,充分利用空间,布置灵活,体型美观、合理使用材料的住宅,表现出清新活泼的面貌。

3、追溯历史

江南水乡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传承着一切居住、生活方式。商代,这里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民居聚落。从汉代起,这里开始居住官吏,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战乱局面使大批人向南迁徙,这一趋势使南方的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经济重心从此南移。唐代,这里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官宅,在宋代绘画《千里江山图》、《平江图》中,对江南民居的建筑布局已有具体生动的描绘。随着南宋建都杭州,江南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到了明清,江南已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达官显贵、地主富商、文人雅士纷纷选择此地建宅,山庄别墅,亭台楼阁,处处皆是,各具特色。由于人口众多,土地珍贵,江南的建筑极节省空间,而在层高上下功夫,其建筑艺术也因此显得精巧有余,气派不足。但经过能工巧匠的双手,安置在潺潺流水中的一座座房宅,仍是令人倾倒。

4、形成原因

提及江南民居的形成原因,不得不提起南方的气候。南方气候的炎热潮湿特点对建筑有非常大的影响,比如居室墙壁高,开间大;前后门贯通,便于通风换气;为便于防潮,建二层楼房多,底层是砖结构,上层是木结构。同时南方一年四季花红柳绿,环境颜色丰富多彩,民居建筑外墙多用白色,利于反射阳光,南方建筑粉墙黛瓦,房子的颜色素雅一些,特别是夏季给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觉。地理环境而言,在南方,房屋的山墙多是形似马头的墙,在古代人口密集的南方一些城市,这种高出屋顶的山墙,确实能起到放火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一种很好的装饰效果。而且南方地形复杂,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房屋组合比较灵活,适于起伏不平的地形。最重要的一点,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小河从门前屋后轻轻流过,取水非常方便,直接用来饮用、洗涤。水又是中国南方民居特有的景致,水围绕着民居,民居因水有了灵气。水路又是运输的主动脉,人们走南闯北,漂洋过海开创新天地,建立新家园。

5、文化内涵

江南民居以艺术的真实情感叩击人们的心扉,抒发自己的情怀,表露出复杂,细腻,深刻和具体的思想感情,体现出了别样的文化内涵,诱导人们产生某种共鸣,委婉地流露出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与民族精神。民居取材与自然,立足于自然。民间住宅与自然的相互渗入以及民居的适量尺度与人本身的密切联系,这两个因素构成民间住宅的亲切感。用心去感受,不论是鸟鸣清幽深深巷的清晨,亦或是细雨朦

胧小桥边的午后,又或是朦胧月下寂静沉睡的午夜,怎能不为这诗一般的悠悠江南倾心。无论你身处任何一处,纵目远眺,都是一片秀美的风光。江南水乡密集的河网、复杂的地貌造就了水乡民居错落有致、灵活多变的形式,也孕育了水乡民居礼乐相承、相融多趣的人本精神。今天的江南水乡的民居正在以其古朴的建筑形式,崭新的建筑风貌,续写着水乡的历史文件,记载着水乡的风土人情。当我们远离了喧嚣的城市,踏上斑驳的石板路,追寻水乡民居千百年的历史沉积,我们的心中将会复归一片宁静,陶醉在水乡旖旎的美景中。

6、对现代及未来建筑的影响

江南民居对现代以及未来建筑也有深刻的影响,它不仅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民族文化沉淀的结果,更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所留下的居住环境痕迹。现代建筑形态规划的最高境界是和谐,是人与物的和谐,物与物的和谐,是在追求现代化的前提下,不失去对传统建筑保护与规划的和谐。这种和谐是人居环境的和谐,是城市文化的地域性、历史性的和谐,是城市形态在现代化城市规划中的审美文化的和谐,也是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

江南民居的建筑特色离不开水,同时水也是自然规律的产物,是本源,是人类生存之源,人类利用水,形成了水文化,由于大自然的作用,河流成了江南城市的水系文化特色,也是江南城市特色,河流以线性“带”状形式影响了江南城市布局。河道两岸低层的古民居建筑群与现代城市高楼大厦、绿地、街道及广场,呈现鲜明的对比,主题突出,

使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变相辉映,形成江南城市独具一格的美丽风景线。科学的、合理的、人性化的江南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充分体现了江南城市水乡特色,也是现代化城市与水资源、水文化的对话,也是古代文明上与现代文明的对话。

参考文献

【1】 丁俊清,江南民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 老房子,江南水乡民居,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

【3】林峰,江南水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论江南民居的建筑形态

黄帅锋

摘要

民居是一个宏大的传统建筑体系,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地域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表现。江南水乡的民居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建筑形式丰富多样,大多依水势而建,错落有致,白墙、黑瓦,优雅别致、不追求对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由于江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在建筑形态上与北方有很大不同。本文通过对江南民居的建筑特色、形成原因、传统文化以及对现代及未来建筑的影响等几方面对江南民居进行深刻的剖析解读,总结得出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在建筑形态上的独特之处,从传统民居中提炼出符合现代人居住及审美要求的建筑元素、艺术形象和建筑理念。

关键词:民居、建筑形态、文化底蕴、影响

1、引言

江南地区因为温暖的环境,充沛的降水,江河湖泊星罗棋布,历来是中国最富足的鱼米之乡,形成了不同于北方的“江南水乡”风韵,尤其是在建筑上,形成了以前街后河、四水归堂的独特风格。

江南民居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迎面正房为大厅,后面院内常建二层楼房。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天井,仅作采光和排水用,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要学习和了解江南地区的建筑形态,就必须要走进江南民居,将感情融入其中,从而得出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在建筑形态上的独特之处,从传统民居中提炼出符合现代人居住及审美要求的建筑元素、艺术形象和建筑理念。

2、建筑特色

江南民居的结构多为穿斗式木构架,不用梁,而以柱直接承檩,外围砌较薄的空斗墙或编竹抹灰墙,墙面多粉刷白色。屋顶结构也比北方住宅为薄。墙底部常砌片石,室内地面也铺石板,以起到防潮的作用。厅堂内部随着使用目的的不同,用传统的罩、木鬲扇、屏门等自由分隔。梁架仅加少量精致的雕刻,涂栗、褐、灰等色,不施彩绘。房屋外部的木构部分用褐、黑、墨绿等颜色,与白墙、灰瓦相映,色调雅素明净,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形成景色如画的水乡风貌。四水归堂式住宅的个体建筑以传统的“间”为基本单元,房屋开间多

为奇数,一般三间或五间。每间面阔3~4米,进深五檩到九檩,每檩1~1.5米.各单体建筑之间以廊相连,和院墙一起,围成封闭式院落。不过为了利于通风,多在院墙上开漏窗,房屋也前后开窗。这类适应地形地势,充分利用空间,布置灵活,体型美观、合理使用材料的住宅,表现出清新活泼的面貌。

3、追溯历史

江南水乡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传承着一切居住、生活方式。商代,这里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民居聚落。从汉代起,这里开始居住官吏,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战乱局面使大批人向南迁徙,这一趋势使南方的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经济重心从此南移。唐代,这里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官宅,在宋代绘画《千里江山图》、《平江图》中,对江南民居的建筑布局已有具体生动的描绘。随着南宋建都杭州,江南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到了明清,江南已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达官显贵、地主富商、文人雅士纷纷选择此地建宅,山庄别墅,亭台楼阁,处处皆是,各具特色。由于人口众多,土地珍贵,江南的建筑极节省空间,而在层高上下功夫,其建筑艺术也因此显得精巧有余,气派不足。但经过能工巧匠的双手,安置在潺潺流水中的一座座房宅,仍是令人倾倒。

4、形成原因

提及江南民居的形成原因,不得不提起南方的气候。南方气候的炎热潮湿特点对建筑有非常大的影响,比如居室墙壁高,开间大;前后门贯通,便于通风换气;为便于防潮,建二层楼房多,底层是砖结构,上层是木结构。同时南方一年四季花红柳绿,环境颜色丰富多彩,民居建筑外墙多用白色,利于反射阳光,南方建筑粉墙黛瓦,房子的颜色素雅一些,特别是夏季给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觉。地理环境而言,在南方,房屋的山墙多是形似马头的墙,在古代人口密集的南方一些城市,这种高出屋顶的山墙,确实能起到放火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一种很好的装饰效果。而且南方地形复杂,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房屋组合比较灵活,适于起伏不平的地形。最重要的一点,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小河从门前屋后轻轻流过,取水非常方便,直接用来饮用、洗涤。水又是中国南方民居特有的景致,水围绕着民居,民居因水有了灵气。水路又是运输的主动脉,人们走南闯北,漂洋过海开创新天地,建立新家园。

5、文化内涵

江南民居以艺术的真实情感叩击人们的心扉,抒发自己的情怀,表露出复杂,细腻,深刻和具体的思想感情,体现出了别样的文化内涵,诱导人们产生某种共鸣,委婉地流露出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与民族精神。民居取材与自然,立足于自然。民间住宅与自然的相互渗入以及民居的适量尺度与人本身的密切联系,这两个因素构成民间住宅的亲切感。用心去感受,不论是鸟鸣清幽深深巷的清晨,亦或是细雨朦

胧小桥边的午后,又或是朦胧月下寂静沉睡的午夜,怎能不为这诗一般的悠悠江南倾心。无论你身处任何一处,纵目远眺,都是一片秀美的风光。江南水乡密集的河网、复杂的地貌造就了水乡民居错落有致、灵活多变的形式,也孕育了水乡民居礼乐相承、相融多趣的人本精神。今天的江南水乡的民居正在以其古朴的建筑形式,崭新的建筑风貌,续写着水乡的历史文件,记载着水乡的风土人情。当我们远离了喧嚣的城市,踏上斑驳的石板路,追寻水乡民居千百年的历史沉积,我们的心中将会复归一片宁静,陶醉在水乡旖旎的美景中。

6、对现代及未来建筑的影响

江南民居对现代以及未来建筑也有深刻的影响,它不仅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民族文化沉淀的结果,更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所留下的居住环境痕迹。现代建筑形态规划的最高境界是和谐,是人与物的和谐,物与物的和谐,是在追求现代化的前提下,不失去对传统建筑保护与规划的和谐。这种和谐是人居环境的和谐,是城市文化的地域性、历史性的和谐,是城市形态在现代化城市规划中的审美文化的和谐,也是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

江南民居的建筑特色离不开水,同时水也是自然规律的产物,是本源,是人类生存之源,人类利用水,形成了水文化,由于大自然的作用,河流成了江南城市的水系文化特色,也是江南城市特色,河流以线性“带”状形式影响了江南城市布局。河道两岸低层的古民居建筑群与现代城市高楼大厦、绿地、街道及广场,呈现鲜明的对比,主题突出,

使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变相辉映,形成江南城市独具一格的美丽风景线。科学的、合理的、人性化的江南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充分体现了江南城市水乡特色,也是现代化城市与水资源、水文化的对话,也是古代文明上与现代文明的对话。

参考文献

【1】 丁俊清,江南民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 老房子,江南水乡民居,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

【3】林峰,江南水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

  • 传统苏州建筑文化探析
  • 传统苏州建筑文化探析 --兼论苏州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 [摘要]通过分析传统苏州建筑的几种典型类型,探析其深层次方面的文化内涵,并将此作为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的重点,对古城建筑文化的保护和创新做了一些框架性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苏州 传 ...查看


  • 中国传统民居分类概述
  • 中国传统民居分类概述 武星宽 梁文桂 [摘要]: 由于自古受宗法礼制.风土民俗及气候.地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民居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想要涵盖所有的民居式样并非易事,因而也就出现了多角度的民居分类方法. [关键词]: 造型 构造方式 地域 ...查看


  • 浅析山东民居的多样性及其文化特色
  • 第33卷第1期 Vol.33No.12012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ofQindaoTechnoloicalUniversit ggy 浅析山东民居的多样性及其文化特色 陈磊刚,李 莹 ()菏泽市规划局,菏泽274002 摘 要:山 ...查看


  • 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及建筑特色
  • 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及建筑特色 食科0703 17号 陶晓晓 简介:所谓的四合院,就是以正房. 倒座.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其历史之悠久,分布之广泛,在中国民居中占据首位,堪称我国汉族居民传统住宅的正宗典型.早在 ...查看


  • 试论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1]
  • 2002年3月 第16卷第l期总47期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JoumalofBeijingUnionUniversity Mar,2002 V01.16No.1SumNo.47 ・迈向现代化的古都北京・ 试论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顾军,王立成 ...查看


  • 中国各地气候与建筑风格的关系
  • 外交学院 2008 - 2009 学年第 一 学期期末考试 论文题目 中国各地气候环境与建筑风格的关系 课程名称 文艺美学 课程号及课序号 11605006-0 学 号 200714015 姓 名 雁行 班 级 2007411 提交时间 2 ...查看


  • 古镇及历史街区旅游商业地产开发运营问题探讨
  • 古镇及历史街区旅游商业地产开发运营问题探讨 作者:俞昂(奇创旅游地产策划部总监) 自从江南六镇成功的实施旅游开发以来,古镇旅游方兴未哀.各地古镇纷纷抢滩登陆,具有代表性的有以江西婺源.皖南山区为代表的徽派古镇古村落.以黄龙溪.洛带为代表的川 ...查看


  • 家乡的建筑陈鹏飞
  • 家乡的建筑 --河北传统民居与北京四合 院建筑特色浅析 科目:中外建筑史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系 班级:环艺1101班 姓名: 陈鹏飞 河北位于华北平原,兼跨内蒙古高原.是中 华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被称为燕赵大地, 因位于黄河下游以北而 ...查看


  • 中国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改造
  • 中国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改造研究分析 The Protective Transformation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Chin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