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形势6.02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位,进出口贸易上升为世界第二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均提升到世界第一位,国际旅游出入境人数居世界前列,吸引外资和外汇储备步入世界前列,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我们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实现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但是,有专家提醒,市场自发回升的动力尚显不足的情况下,我国整体经济回升的基础依然不稳固。这些问题显示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就和存在问题

(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就 2009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国民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长8.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上升0.8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2.4%。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4%,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6.7%,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9%。农产品生产价格下降2.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

1.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1.3%,二手住宅价格上涨2.4%;房屋租赁价格下降0.6%。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9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1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

31120万人,增加910万人,新增加110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比上年末上升0.1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89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17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95万公顷,减少80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60万公顷,增加76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88万公顷,减少11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3082万吨,比上年增加211万吨,增产0.4%。其中,夏粮产量12335万吨,增产2.2%;早稻产量3327万吨,增产5.3%;秋粮产量37420万吨,减产0.6%。全年棉花产量640万吨,比上年减产14.6%。油料产量3100万吨,增产5.0%。糖料产量12200万吨,减产9.1%。烤烟产量280万吨,增产6.7%。茶叶产量135万吨,增产7.1%。全年肉类总产量7642万吨,比上年增长5.0%。其中,猪肉产量4889万吨,增长5.8%;牛肉产量636万吨,增长3.6%;羊肉产量389万吨,增长2.4%。生猪年末存栏46985万头,增长1.5%;生猪出栏64507万头,增长5.7%。牛奶产量3518万吨,下降1.1%;禽蛋产量2741万吨,增长1.4%。全年水产品产量5120万吨,增长4.6%。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3635万吨,增长6.5%;捕捞水产品产量1485万吨,增长0.1%。全年木材产量6938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4.4%。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7.1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2.6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34625亿元,比上年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9%;集体企业增长10.2%,股份制企业增长13.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2%;私营企业增长18.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9.7%,重工业增长11.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4.8%;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5.9%;纺织业增长8.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8.4%,其中汽车制造增长20.3%,船舶制造增长20.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2.0%。6大高载能行业比上年增长10.6%,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4.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2.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9.9%,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5.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分城乡看,城镇投资194139亿元,增长30.5%;农村投资30707亿元,增长27.5%。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95653亿元,比上年增长23.0%;中部地区投资49846亿元,增长35.8%;西部地区投资49662亿元,增长38.1%;东北地区投资23733亿元,增长26.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5619亿元,增长14.2%;办公楼投资1378亿元,增长18.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172亿元,增长24.4%。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5133亿元,增长15.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0210亿元,增长15.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05413亿元,增长15.6%;住宿和餐

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2.0万亿元,增长32.4%;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

3.8万亿元,增长11.8%。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1.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3.2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9.8万亿元,增加13.1万亿元。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2.6万亿元,增加10.5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0.0万亿元,增加9.6万亿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2009年的经济回升很大程度还是依靠政府力量推动,必须尽快转向主要依靠市场力量支持的增长。培育市场力量,就需要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统筹考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考虑企业生存发展能力的提高,考虑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等问题。此外还需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问题。

1、经济转变方式比较慢

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以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内容的进一步转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针。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其实质在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即主要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包括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2. 经济体制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下,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进一步凸显

从发展方式来看,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偏低,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物质资源的大量投入,加剧了土地和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创新激励机制还不完善,科技研发投入偏低,我国的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刚刚超过1.5%,欧美国家一般为2.5%-3%。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在产业结构上,突出表现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盲目重复建设,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都存在这类问题,有的新兴行业出现了一哄而上的苗头。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如全面复苏缓慢而复杂,原有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孕育着新的突破,国际环境存在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这对我国经济结构

调整既形成巨大压力和倒逼机制,又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所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的根本举措,也是巩固当前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迫切需要。那么,我们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做什么?简要说,就是有保有压、有促有控的,既有利于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加有效供给,又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防止重复建设。这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管理好通胀预期,可以起到重要的平衡和调节作用。另外,经济结构层次低,高层次人才就业岗位就少,从而导致中等收入者偏少,形成了低收入者和过高收入者两头大的哑铃型收入分配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又会影响投资与消费结构以及内外需结构:居民收入水平低,必然伴生消费能力不足,导致投资与消费失衡;国内消费不足,就要靠国际市场来消化大量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导致内外需失衡;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参与国际竞争,缺乏自主品牌、核心技术、营销能力,就会被整合到别人的产业链中去,进而强化经济结构硬、重、散、弱的局面。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雄厚的潜力所在,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是二元结构。这个“二元”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社会经济结构的“二元”,一个是地区发展的“二元”。现实的中国,地区差异在加大,城乡差异在加大,贫富差异也在加大。缩小差距、城乡统筹均衡发展问题,已成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结构调整的冲击。长期以来, 数量扩张,忽视质量和效益的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 产生了产业趋同、产品雷同、生产能力过剩的苦果。为此, 近年来, 我们主动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 消化过剩能力, 淘汰落后能力, 促进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 会通过预期或计划产量的改变, 通过投资加速原理的负向传导, 而影响投资增长。

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结合有所欠缺

第一,将面临“低碳革命”的严峻挑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技术革命”,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来促进经济复苏与高涨。低碳技术与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中国来说是个巨大压力与挑战。因为我国“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以高碳能源的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进一步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今

明两年的经济形势为资源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利契机,宜把握机会,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理顺煤、电价格,完善天然气定价机制,提高非农业用水价格。尽快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加快研究开征环境税的方案。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研发的支持,积极引进节能环保先进适用技术。继续通过金融、财税、产业、技术方面的政策引导企业节能减排活动。可见,我国经济正面临着“低碳革命”的严峻挑战。

从国内情况看,中国是资源环境问题比较突出、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既有重要性也有紧迫性。与此同时,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消除贫困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能源需求还在继续增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国际社会对中国也有较高的预期。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面临诸多困难。中国减少碳排放,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经济结构调整。就目前而言, 中国同时面对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和国际经济结构失衡,发展低碳经济既具有必要性,又有紧迫性。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率先迈步的情况下, 中国绿色突围之路只有多头并进,才能奋起直追。

4.缺乏对经济金融外交不足的重视

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除了某些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有所抬头,还有一些片面的认识和做法。如有的地区对加快经济发展的热情很高,对可能引发的经济过热警惕性不够;对加大投资力度研究得多,对启动消费需求考虑得少;对发展城市经济的对策多,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少;对增加经济总量比较关心,对调整经济结构关注较少;对经济发展态势的正面效应认识充分,对可能产生的负面滞后效应估计不足。这些新的情况和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警惕。

5、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凸显不足,内需增长空间的需进一步拓展。

继续强力推进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始终把民生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重要内容。集中财力,着力解决全区各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问题,优化保障基本公共服务需要,切实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不断增强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调整支出结构,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加大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一是坚持积极有为,量力而行,努力增加民生领域的投入,集中财力办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实事。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努力稳定现有就业岗位,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解决就业、生计问题。二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工伤保险制度,加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好社会的“安全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薄弱学校辐射,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四是进一步健全和规范房地产市场。针对房价上涨过快,普通群众承受能力弱的突出问题,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测调控,加大对中央调控政策的落实力度,采取必要的限价措施,严格控制无序涨价、投机抄房的现象;同时加大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比重,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体现到广大群众安居乐业上。

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发展社会事业。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抓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提高统筹层级和保障水平;全面发展教育、医药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保八”成功,扩大内需功不可没。未来中国经济继续走向复苏,仍然离不开扩内需。扩大内需的前提是要解决好两大问题,第一是收入,第二是社会保障体系。让百姓有钱花,敢花钱。所以,必须先解决好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 上学难这几大难题,内需的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如何解决就业难呢?当前形势下,一要发挥中小企业的吸纳作用,二要促进创业。要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在“蚁族”蜗居各大城市的今天.尤其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

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同时,要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发挥好返乡农民工的作用。返乡农民工其实是财富不是包袱。他们是最早走出农村的,最早从有限的耕地中洗脚上岸,最早走向城市、走向企业。用鲁迅小说中的人物阿Q的话讲,“他们都是见过世面的”,在观念上已经率先和市济接轨,在资金、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经验,他们的生活方式、方式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是新一轮就近创业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刘树成,樊明太.中国经济波动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0,3.

张立群.2009-2010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0,2. 庄贵阳,张磊.后哥本哈根时代的低碳经济形势.[J].中国经济报告,2010,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温家宝,《人民日报》2010年2月5日。

马中勇.2009年全区宏观经济形势及2010年走势展望.[J].统计与经济,2010,1. 毛林根,毛隽.应对危机后时代新挑战的一点思考.[J].学理论,2010,3.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位,进出口贸易上升为世界第二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均提升到世界第一位,国际旅游出入境人数居世界前列,吸引外资和外汇储备步入世界前列,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我们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实现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但是,有专家提醒,市场自发回升的动力尚显不足的情况下,我国整体经济回升的基础依然不稳固。这些问题显示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就和存在问题

(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就 2009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国民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长8.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上升0.8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2.4%。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4%,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6.7%,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9%。农产品生产价格下降2.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

1.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1.3%,二手住宅价格上涨2.4%;房屋租赁价格下降0.6%。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9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1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

31120万人,增加910万人,新增加110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比上年末上升0.1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89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17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95万公顷,减少80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60万公顷,增加76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88万公顷,减少11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3082万吨,比上年增加211万吨,增产0.4%。其中,夏粮产量12335万吨,增产2.2%;早稻产量3327万吨,增产5.3%;秋粮产量37420万吨,减产0.6%。全年棉花产量640万吨,比上年减产14.6%。油料产量3100万吨,增产5.0%。糖料产量12200万吨,减产9.1%。烤烟产量280万吨,增产6.7%。茶叶产量135万吨,增产7.1%。全年肉类总产量7642万吨,比上年增长5.0%。其中,猪肉产量4889万吨,增长5.8%;牛肉产量636万吨,增长3.6%;羊肉产量389万吨,增长2.4%。生猪年末存栏46985万头,增长1.5%;生猪出栏64507万头,增长5.7%。牛奶产量3518万吨,下降1.1%;禽蛋产量2741万吨,增长1.4%。全年水产品产量5120万吨,增长4.6%。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3635万吨,增长6.5%;捕捞水产品产量1485万吨,增长0.1%。全年木材产量6938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4.4%。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7.1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2.6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34625亿元,比上年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9%;集体企业增长10.2%,股份制企业增长13.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2%;私营企业增长18.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9.7%,重工业增长11.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4.8%;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5.9%;纺织业增长8.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8.4%,其中汽车制造增长20.3%,船舶制造增长20.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2.0%。6大高载能行业比上年增长10.6%,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4.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2.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9.9%,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5.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分城乡看,城镇投资194139亿元,增长30.5%;农村投资30707亿元,增长27.5%。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95653亿元,比上年增长23.0%;中部地区投资49846亿元,增长35.8%;西部地区投资49662亿元,增长38.1%;东北地区投资23733亿元,增长26.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5619亿元,增长14.2%;办公楼投资1378亿元,增长18.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172亿元,增长24.4%。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5133亿元,增长15.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0210亿元,增长15.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05413亿元,增长15.6%;住宿和餐

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2.0万亿元,增长32.4%;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

3.8万亿元,增长11.8%。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1.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3.2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9.8万亿元,增加13.1万亿元。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2.6万亿元,增加10.5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0.0万亿元,增加9.6万亿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2009年的经济回升很大程度还是依靠政府力量推动,必须尽快转向主要依靠市场力量支持的增长。培育市场力量,就需要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统筹考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考虑企业生存发展能力的提高,考虑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等问题。此外还需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问题。

1、经济转变方式比较慢

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以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内容的进一步转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针。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其实质在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即主要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包括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2. 经济体制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下,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进一步凸显

从发展方式来看,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偏低,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物质资源的大量投入,加剧了土地和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创新激励机制还不完善,科技研发投入偏低,我国的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刚刚超过1.5%,欧美国家一般为2.5%-3%。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在产业结构上,突出表现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盲目重复建设,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都存在这类问题,有的新兴行业出现了一哄而上的苗头。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如全面复苏缓慢而复杂,原有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孕育着新的突破,国际环境存在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这对我国经济结构

调整既形成巨大压力和倒逼机制,又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所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的根本举措,也是巩固当前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迫切需要。那么,我们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做什么?简要说,就是有保有压、有促有控的,既有利于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加有效供给,又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防止重复建设。这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管理好通胀预期,可以起到重要的平衡和调节作用。另外,经济结构层次低,高层次人才就业岗位就少,从而导致中等收入者偏少,形成了低收入者和过高收入者两头大的哑铃型收入分配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又会影响投资与消费结构以及内外需结构:居民收入水平低,必然伴生消费能力不足,导致投资与消费失衡;国内消费不足,就要靠国际市场来消化大量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导致内外需失衡;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参与国际竞争,缺乏自主品牌、核心技术、营销能力,就会被整合到别人的产业链中去,进而强化经济结构硬、重、散、弱的局面。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雄厚的潜力所在,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是二元结构。这个“二元”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社会经济结构的“二元”,一个是地区发展的“二元”。现实的中国,地区差异在加大,城乡差异在加大,贫富差异也在加大。缩小差距、城乡统筹均衡发展问题,已成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结构调整的冲击。长期以来, 数量扩张,忽视质量和效益的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 产生了产业趋同、产品雷同、生产能力过剩的苦果。为此, 近年来, 我们主动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 消化过剩能力, 淘汰落后能力, 促进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 会通过预期或计划产量的改变, 通过投资加速原理的负向传导, 而影响投资增长。

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结合有所欠缺

第一,将面临“低碳革命”的严峻挑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技术革命”,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来促进经济复苏与高涨。低碳技术与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中国来说是个巨大压力与挑战。因为我国“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以高碳能源的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进一步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今

明两年的经济形势为资源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利契机,宜把握机会,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理顺煤、电价格,完善天然气定价机制,提高非农业用水价格。尽快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加快研究开征环境税的方案。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研发的支持,积极引进节能环保先进适用技术。继续通过金融、财税、产业、技术方面的政策引导企业节能减排活动。可见,我国经济正面临着“低碳革命”的严峻挑战。

从国内情况看,中国是资源环境问题比较突出、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既有重要性也有紧迫性。与此同时,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消除贫困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能源需求还在继续增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国际社会对中国也有较高的预期。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面临诸多困难。中国减少碳排放,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经济结构调整。就目前而言, 中国同时面对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和国际经济结构失衡,发展低碳经济既具有必要性,又有紧迫性。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率先迈步的情况下, 中国绿色突围之路只有多头并进,才能奋起直追。

4.缺乏对经济金融外交不足的重视

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除了某些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有所抬头,还有一些片面的认识和做法。如有的地区对加快经济发展的热情很高,对可能引发的经济过热警惕性不够;对加大投资力度研究得多,对启动消费需求考虑得少;对发展城市经济的对策多,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少;对增加经济总量比较关心,对调整经济结构关注较少;对经济发展态势的正面效应认识充分,对可能产生的负面滞后效应估计不足。这些新的情况和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警惕。

5、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凸显不足,内需增长空间的需进一步拓展。

继续强力推进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始终把民生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重要内容。集中财力,着力解决全区各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问题,优化保障基本公共服务需要,切实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不断增强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调整支出结构,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加大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一是坚持积极有为,量力而行,努力增加民生领域的投入,集中财力办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实事。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努力稳定现有就业岗位,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解决就业、生计问题。二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工伤保险制度,加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好社会的“安全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薄弱学校辐射,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四是进一步健全和规范房地产市场。针对房价上涨过快,普通群众承受能力弱的突出问题,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测调控,加大对中央调控政策的落实力度,采取必要的限价措施,严格控制无序涨价、投机抄房的现象;同时加大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比重,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体现到广大群众安居乐业上。

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发展社会事业。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抓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提高统筹层级和保障水平;全面发展教育、医药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保八”成功,扩大内需功不可没。未来中国经济继续走向复苏,仍然离不开扩内需。扩大内需的前提是要解决好两大问题,第一是收入,第二是社会保障体系。让百姓有钱花,敢花钱。所以,必须先解决好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 上学难这几大难题,内需的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如何解决就业难呢?当前形势下,一要发挥中小企业的吸纳作用,二要促进创业。要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在“蚁族”蜗居各大城市的今天.尤其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

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同时,要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发挥好返乡农民工的作用。返乡农民工其实是财富不是包袱。他们是最早走出农村的,最早从有限的耕地中洗脚上岸,最早走向城市、走向企业。用鲁迅小说中的人物阿Q的话讲,“他们都是见过世面的”,在观念上已经率先和市济接轨,在资金、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经验,他们的生活方式、方式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是新一轮就近创业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刘树成,樊明太.中国经济波动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0,3.

张立群.2009-2010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0,2. 庄贵阳,张磊.后哥本哈根时代的低碳经济形势.[J].中国经济报告,2010,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温家宝,《人民日报》2010年2月5日。

马中勇.2009年全区宏观经济形势及2010年走势展望.[J].统计与经济,2010,1. 毛林根,毛隽.应对危机后时代新挑战的一点思考.[J].学理论,2010,3.


相关文章

  • 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12g 碳所含的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阿伏加德罗常数没有单位 C ."物质的量"指物质的质量 D.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2.下列说法 ...查看


  •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质量
  • [分析]物质的量与质量长度一样,是一个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2)学生阅读课本第11页第三自然段,咀嚼其中的概念. 2.正式讲解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1)参考资料:国际计量大会的规定. ...查看


  •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中几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中几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物质的量是同学们在高中化学中遇到的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它又是高中化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全过程并应用于更高层次的化学研究及物理和生物等学科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比较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查看


  • 有关物质的量练习题和答案
  • 物质的量 1. 一袋重量为10Kg 的大米有多少粒米? 2. 给你一杯质量为18g 的水,请问这杯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 (学生讨论后提出建议――怎样知道10kg 大米的米粒数:但是对水分子数目问题无法解决) [师引出物质的量] 我们只能称量 ...查看


  •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练习题
  •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摩尔是( ) A.物质的数量单位 B.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 C.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 D.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 ...查看


  • [化学基础]PDF
  • 第一章 溶液 溶液在科研工作.工农业生产.医疗实践及日常生活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科研工作中,绝大多数化学反应均需在水溶液中进行:在工业生产中,利用发酵法制备乙醇需在水溶液中进行:在农业生产中,给农作物喷洒的农药往往需要配成溶液: ...查看


  •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 鲁科版必修1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1课时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赵颖 泰安第二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2. 使学生理解阿伏 ...查看


  •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单位-摩尔
  •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本节分四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第二课时:摩尔质量:第三课时: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第四课时: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配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 ...查看


  •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到阿伏伽德罗定律
  • 物质的量热身题 一.[判断正误] 1.摩尔是七个物理量之一 ( ) 2.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 ) 3.摩尔是物质的数量单位 ( ) 4.1摩尔小麦含有6.02 ×1023个麦粒 ( ) 5.3mol 氢 ( ) 6.4.5molNH 3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