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一、社会历史观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方法论】1、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实际情况出发。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表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动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2、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落后于或超前于社会存在。

【原理内容】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2、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反对唯心史观。

注意: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体现。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地位: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生产关系一定要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原理内容】1、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性质。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4、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原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注意:如果材料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如果材料涉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途径: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通过改革加以解决。(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社会主义改革是改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性质吗?

结论 人类 实践 ( 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推动) 社会发展。

6、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其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1、要求我们树立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2、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

注意: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观点,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价值观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以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人的价值: 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人的价值就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 个人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享受价值)

3、 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1)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2)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3)在今天,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同时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目标和归属,属于从属地位)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4、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5、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记忆)

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

主体性——社会地位不同、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

6、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记忆)

(1)坚持真理,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7、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关系?

(1)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要紧、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2)利益发生冲突时,怎么办?

当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3)利益没有冲突时,怎么办?

把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三、人生观

1、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原理内容】人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方法论】要求我们热爱劳动,勇于奉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埋头苦干,要有顽强奋斗精神,提高个人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

2、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①理想来源于现实。②理想高于现实。③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一、社会历史观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方法论】1、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实际情况出发。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表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动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2、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落后于或超前于社会存在。

【原理内容】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2、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反对唯心史观。

注意: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体现。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地位: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生产关系一定要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原理内容】1、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性质。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4、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原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注意:如果材料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如果材料涉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途径: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通过改革加以解决。(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社会主义改革是改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性质吗?

结论 人类 实践 ( 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推动) 社会发展。

6、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其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1、要求我们树立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2、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

注意: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观点,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价值观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以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人的价值: 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人的价值就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 个人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享受价值)

3、 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1)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2)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3)在今天,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同时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目标和归属,属于从属地位)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4、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5、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记忆)

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

主体性——社会地位不同、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

6、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记忆)

(1)坚持真理,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7、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关系?

(1)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要紧、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2)利益发生冲突时,怎么办?

当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3)利益没有冲突时,怎么办?

把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三、人生观

1、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原理内容】人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方法论】要求我们热爱劳动,勇于奉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埋头苦干,要有顽强奋斗精神,提高个人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

2、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①理想来源于现实。②理想高于现实。③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


相关文章

  • 2013-2014学年高三政治备课组教学计划
  • 2013-2014学年高三政治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为指导,以高三年级组的复习计划目标为统领,以高考考纲为纲,以教材为本,以社会热点.重大实际问题为素材,根据本学科高考的特点与要求进行复习,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 ...查看


  • 第一课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教案
  •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和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二框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和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二框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本框题结构: 人与自然的关系 认识世界 人都有两项基本的活动 处理 人与社会的关 ...查看


  • 2014年高考政治总结与反思
  • 2014年高考政治总结与反思 (2014-06-27 09:23:46) 转载▼ 2014年高考刚刚结束,回顾紧张而充实的复习过程,复习的总体方向上把握的还比较好但也有一些遗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取之处 1.认真研读考试说明 ...查看


  • 哲学说课稿
  • 哈尔滨女子职业技术学校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说课稿 姓名:牛永宁 职务:政治教师 单位:哈尔滨女子职业技术学校 时间:2011年6月21日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地位及作用 我所选用的教材是 ...查看


  •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生活与哲学的关系是什么? 2.哲学是怎么产生的? 3.哲学的本义是什么? 4.哲学的功能和任务是什么? 5.什么是哲学? 6.什么是世界观?世界观与哲学二者关系是什么? 7.什么是方法论?世 ...查看


  • 基于高中政治学科的教材分析
  • 摘 要: 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工具和指南,是师生教与学的依据.教师应正确.熟练使用教材,而正确.熟练使用教材必须以正确分析研究教材为基础.教材分析的方法很多,本文主要利用教材构成要素分析法谈如何分析教材. 关键词: 高中政治学科 教材分 ...查看


  • 说课稿逍遥游
  • 教师招聘考试:<逍遥游>说课稿 一. 说教材 <逍遥游>是第四册,第六单元的文章.第六单元由两篇古代散文和两篇古代小说组成, 单元要求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并领略文言文在叙事和抒 情中的艺 ...查看


  • 哲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题(一)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哲学和我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是( ) ①哲学和我们的生活的关系不大 ②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③人人都懂哲学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 ...查看


  • 高中政治必修四重要知识点
  •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 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和追求智慧. 在汉语中,哲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