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逍遥游

教师招聘考试:《逍遥游》说课稿

一、 说教材

《逍遥游》是第四册,第六单元的文章。第六单元由两篇古代散文和两篇古代小说组成,

单元要求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并领略文言文在叙事和抒

情中的艺术魅力。《逍遥游》是表现庄子思想的重要篇章,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

的理想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篇中,它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它的奇特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风格。

根据本文的特色,现将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1、教学目标

结合课文注释即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初

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化说理的风格。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气势磅礴、汪洋恣肆

的特点。

能一分为二的适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

待”论证,最后给予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2、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赏析本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

3、教学难点

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 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

二、说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明扼要。

3、讨论法。对有难度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教学课时: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将本课题安排为:导入文本——感知文

本——理解文本——走出文本四大板块,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一)情感激发,导入文本

1、利用《列御寇》中庄子临死前的小故事,初步感知庄子的思想,引入课文

2、多媒体展示庄子的简介、主要哲学思想及写作的主要特色。《逍遥游》全文共分为两

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中世间万物都因有所待而不自由,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

高境界。第二部分则是通过一系列的语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的境界,通过无为来达到。而本文选自第一部分。解题“逍遥。”

(二)诵读品析,感知文本

1、在听读问记中疏通文意,积累文学常识。

2、重读文章,整体感知,概括每段的大意。

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

第二段:小大之辨

第三段:提出无可待的观点

(三)合作探究,理解文本

a 在这部分中,细读每段,这部分主要采取问答的方式进行。

1、课文举例说明世界万物都有所待的时候,所涉及到的人和事物有哪些?哪些是作者赞

美的,哪些是作者嘲讽合法否定的?

2、第一段中,庄子说万物都有所待都不自由,第二段为什么还要讨论“小大之辨”,为

了把这个问题说明白,作者举了哪些例子? 强调小大之辨,一方面强调人在认识上的大小区别,说明以小及大的困年,另一方面,

也反映庄子认识世间事物时,并不能完全地“无己”,他是肯定事物有差别的。文字间充满了

对鲲鹏的热爱和对蜩与学鸠的鄙夷。

3、课文第三段写了那三种不同层次的人,作者怎样得出最后的结论?

4、《史记》说庄子“汪洋恣肆以适己”,在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特点? 首先是全文的构思。鲲鹏的雄伟与细微者的对比 其次,是作者描绘的鲲鹏形象 b文中出现了几个“笑”,各笑什么?为什么笑?庄子对这种笑是赞成还是反对? 全文可以说,由三个“笑”组成,“蜩与学鸠笑之”“斥鷃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三个

之,是笑的对象。

全文基本上是否定,是从反面论证,最后才用几句话提出正面主张。

(四)拓展延伸 、走出文本

如何看待庄子的“无所待”思想? 庄子对人的精神的肯定是对的,但这种“绝对自由”的超现实性,恰恰表现了他对现实

的不满和无奈,想借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现实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有待和无待以为着

人生的两个层面,物质形体活动都是有待的,而无形的精神活动可以是无待的。人生世间,

难免神为形累,心为物役,应该通过“无用”、“无己”的道德修养,使精神突破有待的束缚,

达到无待的自由。

课文总结: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才,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

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

庄子的眼里,客观显示中的万物都是对立和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

凭,就得无己。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

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篇二:逍遥游说课稿 《逍遥游》说课稿

一、说教材:

《逍遥游》是庄子的作品,文本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为我们揭示了庄子思想

的精髓:逍遥游。这篇课文是编排在鲁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属

于讲读课文。

二、说目标:

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

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据此,我设置了一课时内容,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的实虚词、句式、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2、理解《逍遥游》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

诵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目标:

了解庄子及《逍遥游》的基本哲学思想,并且辩证的看待这种思想。

三、说重、难点:

重点: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本的思想感情。 难点:辩证看待庄子在《逍遥游》中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

四、说教法:

1、诵读法。古文,必须通过诵读才能培养出一种古文的语感,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

生才能愈来愈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2、梳理法。对于文本的文言现象,采用分组重点突破,讨论归纳整理的方法进行教学。

3、研讨法。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哲学思想,可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独立

思考,分组研讨进行分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往深一层想。

五、说学法:

1、预习法。学习一篇课文,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知识量大,所需掌握的内容多,

不经预习直接听课,学生很可能会不知老师所云者何,听课效果大打折扣。反之,做好课前

预习工作,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听课时对文章重难点的把握就会事半功倍。

2、诵读法。“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学文言文,实际上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

自己读懂文言文。《逍遥游》气势磅礴,寓意丰富,想象奇特,比喻生动,通过阅读可以提高

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通过诵读、思考、讨论、探究归纳

文言知识现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3分钟) 马叙伦曾经说过:“开宗不解?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足见《逍遥游》之魅力。今

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近庄子,走近《逍遥游》,去解读一下“逍遥” 的内涵。 (设计依据:《课标》与“教学大纲要求”中提出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阅读和鉴

赏,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媒体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奠定学习散文的

感情基调。)

(二)一读文本(学生朗读),疏通字词,整体感知文本。(约5分钟) 明确:

给下面的字注音。

鲲鹏 抟 坳堂 夭阏 蜩 榆枋 蟪蛄 斥鴳 泠然 数数然 (设计依据:课标指出,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应反复诵读,

品味语言,把握文体知识。通过诵读突破知识目标。)

(三)再读文章(学生自由读),积累并梳理文言知识,归纳总结重点字词句式:(约10

分钟)

由于预习充分,在课堂上可给学生少许时间(2分钟左右),整理一下思路,提出难以理

解的词句,学生之间分组讨论、交流、补充、订正,相互答疑,老师从旁予以纠正。 明

确:

重点实词:志 适 穷 绝 待 重点虚词:其 之 斯 恶 重点句式:

(1)判断句(南冥者,天池也。)

(2)倒装句(彼且奚适也?)

(3)固定句式(天之苍苍,其„„?其„„?) 通假字:冥—溟 反—返 知—智 辩—辨 而—能 辩—办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合作探究,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自觉归纳整理文言知识,

从而实现知识目标,达到掌握一定文言现象的目的。)

(四)三读文本(学生诵读),涵咏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庄子思想及写作手法。(约

20分钟)

1、 请一位朗诵水平较好的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完成一项任务:在文本

中找出作者所阐释的“逍遥”的含义的段落,理解其字面含义。 学生思考、圈画、交流、讨论,然后小组发言,其他小组补充,教师从旁予以点拨,引

导学生明确作者的思想情感。

明确:《逍遥游》最后一自然段。

2、怎样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五)四读文本,巩固文言知识,深切体悟作者的思想,获得审美体验。(3分钟)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充分把握本文的教学内容,深刻体悟作者的情

感,了解作者的哲学思想,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六)小结:(2分钟) 《逍遥游》是作者哲学思想的一种体现。通过这节课的品读分析,我们发现庄子思想的

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正像于丹所说:孔子负责八小时之内,教我们

敬业;庄子负责八小时之外,教我们静心。我们应该辩证的学习庄子的“逍遥游”思想。绝

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但它可以叫我们学会审视。

(七)作业:(2分钟)

写作练习:假如庄子生活在现在„„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味庄子“逍遥”的思想,在写作的过程中更辩证地看待作者的思

想,同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逍遥游

庄子

鲲鹏 —— 蜩 学鸠 野马 尘埃

朝菌 蟪蛄 —— 冥灵 大椿 有所待,不逍遥。 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

以 彭祖—— 众人 游于无穷,无所待,逍遥。 宋荣子 列子—— 知效一官者篇三:2014江西国编考试面试指导:《逍遥游》说课稿 2014江西国编考试面试指导:《逍遥游》说课稿 更多信息请登入中公江西教师网 (本文由中公江西教师网提供) 2014江西国编考试面试指导:《逍遥游》说课稿

一、 说教材《逍遥游》是第四册,第六单元的文章。第六单元由两篇古代散文和两篇古

代小说组成,单元要求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并领略文言

文在叙事和抒情中的艺术魅力。《逍遥游》是表现庄子思想的重要篇章,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

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篇中,它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它的奇特的想象力和浪

漫主义风格。根据本文的特色,现将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1、教学目标

结合课文注释即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初

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化说理的风格。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气势磅礴、汪洋恣肆

的特点。

能一分为二的适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

待”论证,最后给予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2、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赏析本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

3、教学难点

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 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

二、说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明扼要。

3、讨论法。对有难度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教学课时: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将本课题安排为:导入文本——感知文

本——理解文本——走出文本四大板块,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一)情感激发,导入文本

1、利用《列御寇》中庄子临死前的小故事,初步感知庄子的思想,引入课文

2、多媒体展示庄子的简介、主要哲学思想及写作的主要特色。《逍遥游》全文共分为两

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中世间万物都因有所待而不自由,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

高境界。第二部分则是通过一系列的语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的境界,通过无为来达到。而本文选自第一部分。解题“逍遥。”

(二)诵读品析,感知文本

1、在听读问记中疏通文意,积累文学常识。

2、重读文章,整体感知,概括每段的大意。

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

第二段:小大之辨

第三段:提出无可待的观点

(三)合作探究,理解文本

a 在这部分中,细读每段,这部分主要采取问答的方式进行。

1、课文举例说明世界万物都有所待的时候,所涉及到的人和事物有哪些?哪些是作者赞

美的,哪些是作者嘲讽合法否定的?

2、第一段中,庄子说万物都有所待都不自由,第二段为什么还要讨论“小大之辨”,为

了把这个问题说明白,作者举了哪些例子? 强调小大之辨,一方面强调人在认识上的大小区别,说明以小及大的困年,另一方面,

也反映庄子认识世间事物时,并不能完全地“无己”,他是肯定事物有差别的。文字间充满了

对鲲鹏的热爱和对蜩与学鸠的鄙夷。

3、课文第三段写了那三种不同层次的人,作者怎样得出最后的结论?

4、《史记》说庄子“汪洋恣肆以适己”,在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特点? 首先是全文的构思。鲲鹏的雄伟与细微者的对比 其次,是作者描绘的鲲鹏形象 b文中出现了几个“笑”,各笑什么?为什么笑?庄子对这种笑是赞成还是反对? 全文

可以说,由三个“笑”组成,“蜩与学鸠笑之”“斥鷃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三个之,是笑

的对象。

全文基本上是否定,是从反面论证,最后才用几句话提出正面主张。

(四)拓展延伸 、走出文本

如何看待庄子的“无所待”思想? 庄子对人的精神的肯定是对的,但这种“绝对自由”的超现实性,恰恰表现了他对现实

的不满和无奈,想借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现实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有待和无待以为着

人生的两个层面,物质形体活动都是有待的,而无形的精神活动可以是无待的。人生世间,

难免神为形累,心为物役,应该通过“无用”、“无己”的道德修养,使精神突破有待的束缚,

达到无待的自由。

课文总结: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才,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

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

庄子的眼里,客观显示中的万物都是对立和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

凭,就得无己。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

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在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变化中,语词的作用( )。 a.越来越小 b.越来越大 c.始终很大 d.

始终很小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儿童思维的发展的阶段是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

象逻辑思维,直觉行动思维主要依靠动作,具体形象思维依靠表象,抽象逻辑思维依靠语言,

所以语言的作用越来越大。 篇四:《逍遥游》说课稿 《逍遥游》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逍遥游》。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 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逍遥游》是人教版必修五教材第二单元第六课。本单元学习的主要是古代 抒情散文。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归去来兮辞》和《滕王阁序》,这为 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学习在整个教材中起着 承上启下的作用。

就课题本身的意义来讲,《逍遥游》作为《庄子? 内篇》的第一篇,具有开宗 明义的价值。更关键的是,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就集中体现 在这一篇中,它是作者批判现实的理论依据和深层动力。 本单元要求学生加强自学,掌握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和句式,借助 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欣赏作品的情节、形象和 语言。欣赏中要展开想象,进入作品创造的艺术天地。 据此本文的教学目标及 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相关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现象,能口头疏通全 文,并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了解庄子其人,并通过反复诵读课文,感受庄子文章善用寓言 说理,想象奇特,采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写作特色和浪漫主义色 彩。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合作探讨,加深对庄子“逍遥至境”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体会庄子文章风格特点。 难点:对“逍遥至境”的深入认识和评判。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的选择是要看对象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 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实际,采用以下方法教学:

1.教师提示诵读要领;

2.介绍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点的方法,主要采取故事导入法,讲解法。 学法根据教法而定:

1、自学法:根据课文注释和自学提纲中所设问题,自由朗读,疏通文意,初步 感知内容。

2、知人论世法:联系对庄子的旧有认识,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

3、合作探讨法(以小组为单位):以“笑”为线索,概括文中“逍遥”的四种层 次境界。并联系现实,对这样的理想境界作出探讨评价。

五、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课前安排学生利用工具书及课文注解进行预习,力求初步熟悉课文,扫除生 字障碍,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 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 2、复习回顾 导入新课: 庄子其人:

1、回顾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庄子的认识,试概括其思想核心词。

2、初步理解“逍遥”二字的含义

3、讲授新课:

(1)、齐读全文,回顾文意。 思考:何为“悠然自得,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

(2)、听读课文,找出文中三“笑”。

(3)、合作探究一:以“笑”为线索,找出“笑”与“被笑”的对象,原因。并 推测作者对每个对象的态度。 解答:

笑 被笑 原因 作者态度

1、蜩与学鸠 笑 之(指代鲲鹏) 高飞要借助风力 反驳,均有所待

2、 斥鴳 笑 之(指代鲲鹏) 鲲鹏追求高度, 反驳,均有所待, 自己无所求,较自由 小大之辩也

3、宋荣子犹然 笑 之(指代知效一官, 其自视也, 反驳,虽然, 行比一乡, 亦若此矣 犹有未树也(自我满足) 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者)

(4)、合作探究二:

经过推断,庄子认为,如何才能达到“逍遥”境界?要达到这样的“逍遥至 境”,作者在最后一个自然段列举了前面几种人所达到的哪几个层次? 解答: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无己:忘掉自我,失掉自我意识。 无功:去除功名利禄之心,不热衷于身外之物,不求建功立业。 无名:忘掉荣辱得失,褒贬由人。

2、生命境界的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有 功,有

名,有己。

第二个层次:宋荣子。无功无名,有己(对第一层次的人犹然笑之) 第三个层次:列子。无功无名无己,但仍有待于风。 第四个层次:至人,神人,圣人。 超脱一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5)、拓展讨论:

联系现实,评价庄子论述的“理想的逍遥至境”。

(6)、当堂检测:

? 1、在《逍遥游》一文中,“逍遥”的意是 。作者善 用 ,展开丰富的 和一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开阔意 境。告诉世人,要达到“逍遥至境”,就要做 到 、 、 。 ? 2、拓展创作:在“合作探究三”的基础上,将你对庄子“逍遥观”的评 判形诸文字,写成一篇200字的小作文。

六、板书设计:

笑 被笑 原因 作者态度

1、蜩与学鸠 笑 之(指代鲲鹏) 高飞要借助风力 反驳,均有所待

2、 斥鴳 笑 之(指代鲲鹏) 鲲鹏追求高度, 反驳,均有所待, 自己无所求,较自由 小大之辩也

3、宋荣子犹然 笑 之(指代知效一官, 其自视也, 反驳,虽然, 行比一乡, 亦若此矣 犹有未树也(自我满足) 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者)

七、结束语

各位老师们,这就是我今天对《逍遥游》这篇课文的全部说课内容,本节课 我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进行设计,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 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我的说课完毕,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篇五:

逍遥游说课稿 逍遥游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编排在语文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神游物外》的第 一篇文章,属于讲读课文。《神游物外》由两篇文章组成,即《逍遥游》和《秋水》,都

为庄子的文章。教材要求,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并领悟文

言文在叙事和抒情中的艺术魅力,《逍遥游》是表现庄子思想的重要篇章,庄子所追求的超然

物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篇中,它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它的奇特想象和浪漫

主义风格。

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

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据此,我设置了一课时内容,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的实虚词、句式、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2、理解《逍遥游》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

诵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目标:

了解庄子及《逍遥游》的基本哲学思想,并且辩证的看待这种思想。 在以上这三个教学目标中有重、难点,这样更方便学生掌握理解文章,讲课 也有一定的层次感。

本课的重点在于: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本的思想感情。 难点在于:辩证看待庄子在《逍遥游》中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小大 之辩,和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

二、说学生

根据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将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

1、 学生的基础差,文言知识底子薄

2、 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

3、 学生对一些课外知识兴趣广泛,喜爱奇闻异事

三、说教法:

1、诵读法。古文,必须通过诵读才能培养出一种古文的语感,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

生才能愈来愈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2、梳理法。对于文本的文言现象,采用分组重点突破,讨论归纳整理的方法进行教学。

3、研讨法。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哲学思想,可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独立

思考,分组研讨进行分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往深一层想。

四、说学法:

1、预习法。学习一篇课文,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知识量大,所需掌握的内容多,

不经预习直接听课,学生很可能会不知老师所云者何,听课效果 大打折扣。反之,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听课时对文章重难点的把握

就会事半功倍。根据所制定的导学案,将本文的基础知识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预习的时候

就能够掌握一部分文言知识。

2、诵读法。“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学文言文,实际上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

自己读懂文言文。《逍遥游》气势磅礴,寓意丰富,想象奇特,比喻生动,通过阅读可以提高

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自主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通过诵读、思考、 讨论、探究归纳文言知识现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促成学生

的有效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课程 将安排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为预习指导课,第二课时为自主探究、点拨指导课,第三

课时为拓展延伸、反思总结课 。 第一课时

(一)导入:(约3分钟)

马叙伦曾经说过:“开宗不解‘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足见《逍遥游》 之魅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近庄子,走近《逍遥游》,去解读一下“逍遥” 的内涵。

(设计依据:《课标》与“教学大纲要求”中提出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阅读和鉴赏,

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媒体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奠定学习散文的感情

基调。)

(二)一读文本(学生朗读),疏通字词,整体感知文本。(约5分钟)朗读的方法有:

单个读,集体读。

(三)学生自读文章,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做导学案中预习部分。导学案中这部分

的设计紧贴课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生字词注音

鲲鹏 抟 坳堂 夭阏 蜩 榆枋 蟪蛄 斥鴳 泠然 数数然 这部分的设计依据是,课标指出,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应反

复诵读,品味语言,把握文体知识。通过诵读突破知识目标。

2、积累并梳理文言知识,归纳总结重点字、词、句式

3、整体感知,概括本文段落大意

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

第二段、小大之辨

第三段、提出无可待的观点

导学案中这部分,学生可以在课前独自提前完成,也可在课堂上独自完成, 大概需要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独自完成的这段时间,即学生独学阶段。

(四)学生完成基础预习部分之后,进行讨论,即群学,针对自己在做题过程 中所遇到的难点进行讨论,而在这个阶段,教师则要在班级进行巡视,进行指导和监督。

(五)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即展示阶段。这个阶段,需要学生的板 书以及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老师的点拨和指导,尤其

是一些重点难点。

(六)教师总结重难点 重点实词:志 适 穷 绝 待 重点虚词:其 之 斯 恶 重点句式:

(1)判断句(南冥者,天池也。)

(2)倒装句(彼且奚适也?)

(3)固定句式(天之苍苍,其???其???) 通假字:冥—溟 反—返 知—智 辩—辨 而—能 辩—办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分组合作探究,运用独学——群学——展示——教师点拨总

结四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自觉归纳整理文言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目标,达到掌

握一定文言现象的目的。

(七)布置作业

1、翻译本篇课文

2、尝试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以提问的形式导入,可以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学生朗读课文, 探讨问题,并将问题在导学案中呈现

1、 课文举例说明世界万物都有所待的时候,所涉及到的人和事物有哪些?哪些是作者

赞美的,哪些是作者嘲讽合法否定的?

2、第一段中,庄子说万物都有所待都不自由,第二段为什么还要讨论“小大之辨”,为

了把这个问题说明白,作者举了哪些例子? 强调小大之辨,一方面强调人在认识上的大小区别,说明以小及大的困年,另一方面,

也反映庄子认识世间事物时,并不能完全地“无己”,他是肯定事物有差别的。文字间充满了

对鲲鹏的热爱和对蜩与学鸠的鄙夷

3、课文第三段写了那三种不同层次的人的,作者怎样得出最后的结论?

4、文中出现了几个“笑”,各笑什么?为什么笑?庄子对这种笑是赞成还是反对? 全文可以说,由三个“笑”组成,“蜩与学鸠笑之”“斥yan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三

个之,是笑的对象。全文基本上是否定,是从反面论证,最后才用几句话提出正面主张。

5、《史记》说庄子“汪洋恣肆以适己”,在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特点? 首先是全文的构思。鲲鹏的雄伟与细微者的对比 其次,是作者描绘的鲲鹏形象 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是按照四个步骤,即独学——群学——展示——教师点 拨补充来进行,尤其应注意的是,在点拨总结的时候,注意本课的难点部分,小大之辩

的理解。心理学家认为,合作与交流,可以使学生的大脑活跃,有利于互相启发,能够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开启学生的探究思维。本节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 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做辅导资料相关习题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以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导入,复习旧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二)依据导学案第三部分——拓展延伸

1、 学生诵读课文,思考问题 如何看待庄子的“无所待”思想? 庄子对人的精神的肯定是对的,但这种“绝对自由”的超现实性,恰恰表现了他对现实

的不满和无奈,想借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显示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有待和无待以为着

人生的两个层面,物质形体活动都是有待的,而无形的精神活动可以是无待的。人生世间,

难免神为形累,心为物役,应该通过“无用”、“无己”的道德修养,使精神突破有待的束缚,

达到无待的自由。

2、结合时事“占中”问题,谈论一下庄子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可行吗?你觉得我们学习

《逍遥游》的现实意义在哪里? 这个问题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社会

之中。

(三)再读文本,巩固文言知识,深切体悟作者的思想,获得审美体验。(3分钟)

(四)总结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才,寓说理于 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

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显示中的万物都是对立和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

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

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这种思想既有积

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正像于丹所说:孔子负责八小时之内,教我

们敬业;庄子负责八小时之外,教我们静心。我们应该辩证的学习庄子的“逍遥游”思想。

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但它可以叫我们学会审视。

(五)作业

写作练习:假如庄子生活在现在??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味庄子“逍遥”的思想,在写作的过程中更辩证地看待 作者的思想,同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

一、万物皆有所待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 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 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 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二、小大之辩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春秋; 冥灵春秋五百岁,大椿春秋八千岁;

彭祖——众人 鹏鸟——斥鴳

三、这些有才有智有修养的人都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游”,更何况那些普 通人呢?——无可待的观点 能够“效、比、合、征”的四种人,有才智修养,但都被世俗所累; 宋荣子置世人的赞誉与诽谤于度外,但他的修养“犹有未树” 列子御风而行,逍遥自在,但“犹有所待者”。

七、预期效果和问题:

1、 本课以探究为主,在学生的合作交流研讨中,让学生充分解读文本,深 刻把握庄子的思想,了解庄子的追求,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修养,得到美的熏陶和愉

悦。同时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和学生预习的程度的限定,以及 学生自身解读文本的能力的高低不齐,可能对作者思想的把握不太准确,不太到位,因

此需要教师给以积极、正确的点拨和引导。

教师招聘考试:《逍遥游》说课稿

一、 说教材

《逍遥游》是第四册,第六单元的文章。第六单元由两篇古代散文和两篇古代小说组成,

单元要求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并领略文言文在叙事和抒

情中的艺术魅力。《逍遥游》是表现庄子思想的重要篇章,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

的理想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篇中,它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它的奇特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风格。

根据本文的特色,现将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1、教学目标

结合课文注释即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初

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化说理的风格。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气势磅礴、汪洋恣肆

的特点。

能一分为二的适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

待”论证,最后给予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2、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赏析本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

3、教学难点

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 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

二、说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明扼要。

3、讨论法。对有难度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教学课时: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将本课题安排为:导入文本——感知文

本——理解文本——走出文本四大板块,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一)情感激发,导入文本

1、利用《列御寇》中庄子临死前的小故事,初步感知庄子的思想,引入课文

2、多媒体展示庄子的简介、主要哲学思想及写作的主要特色。《逍遥游》全文共分为两

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中世间万物都因有所待而不自由,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

高境界。第二部分则是通过一系列的语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的境界,通过无为来达到。而本文选自第一部分。解题“逍遥。”

(二)诵读品析,感知文本

1、在听读问记中疏通文意,积累文学常识。

2、重读文章,整体感知,概括每段的大意。

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

第二段:小大之辨

第三段:提出无可待的观点

(三)合作探究,理解文本

a 在这部分中,细读每段,这部分主要采取问答的方式进行。

1、课文举例说明世界万物都有所待的时候,所涉及到的人和事物有哪些?哪些是作者赞

美的,哪些是作者嘲讽合法否定的?

2、第一段中,庄子说万物都有所待都不自由,第二段为什么还要讨论“小大之辨”,为

了把这个问题说明白,作者举了哪些例子? 强调小大之辨,一方面强调人在认识上的大小区别,说明以小及大的困年,另一方面,

也反映庄子认识世间事物时,并不能完全地“无己”,他是肯定事物有差别的。文字间充满了

对鲲鹏的热爱和对蜩与学鸠的鄙夷。

3、课文第三段写了那三种不同层次的人,作者怎样得出最后的结论?

4、《史记》说庄子“汪洋恣肆以适己”,在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特点? 首先是全文的构思。鲲鹏的雄伟与细微者的对比 其次,是作者描绘的鲲鹏形象 b文中出现了几个“笑”,各笑什么?为什么笑?庄子对这种笑是赞成还是反对? 全文可以说,由三个“笑”组成,“蜩与学鸠笑之”“斥鷃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三个

之,是笑的对象。

全文基本上是否定,是从反面论证,最后才用几句话提出正面主张。

(四)拓展延伸 、走出文本

如何看待庄子的“无所待”思想? 庄子对人的精神的肯定是对的,但这种“绝对自由”的超现实性,恰恰表现了他对现实

的不满和无奈,想借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现实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有待和无待以为着

人生的两个层面,物质形体活动都是有待的,而无形的精神活动可以是无待的。人生世间,

难免神为形累,心为物役,应该通过“无用”、“无己”的道德修养,使精神突破有待的束缚,

达到无待的自由。

课文总结: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才,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

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

庄子的眼里,客观显示中的万物都是对立和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

凭,就得无己。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

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篇二:逍遥游说课稿 《逍遥游》说课稿

一、说教材:

《逍遥游》是庄子的作品,文本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为我们揭示了庄子思想

的精髓:逍遥游。这篇课文是编排在鲁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属

于讲读课文。

二、说目标:

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

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据此,我设置了一课时内容,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的实虚词、句式、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2、理解《逍遥游》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

诵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目标:

了解庄子及《逍遥游》的基本哲学思想,并且辩证的看待这种思想。

三、说重、难点:

重点: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本的思想感情。 难点:辩证看待庄子在《逍遥游》中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

四、说教法:

1、诵读法。古文,必须通过诵读才能培养出一种古文的语感,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

生才能愈来愈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2、梳理法。对于文本的文言现象,采用分组重点突破,讨论归纳整理的方法进行教学。

3、研讨法。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哲学思想,可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独立

思考,分组研讨进行分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往深一层想。

五、说学法:

1、预习法。学习一篇课文,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知识量大,所需掌握的内容多,

不经预习直接听课,学生很可能会不知老师所云者何,听课效果大打折扣。反之,做好课前

预习工作,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听课时对文章重难点的把握就会事半功倍。

2、诵读法。“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学文言文,实际上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

自己读懂文言文。《逍遥游》气势磅礴,寓意丰富,想象奇特,比喻生动,通过阅读可以提高

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通过诵读、思考、讨论、探究归纳

文言知识现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3分钟) 马叙伦曾经说过:“开宗不解?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足见《逍遥游》之魅力。今

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近庄子,走近《逍遥游》,去解读一下“逍遥” 的内涵。 (设计依据:《课标》与“教学大纲要求”中提出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阅读和鉴

赏,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媒体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奠定学习散文的

感情基调。)

(二)一读文本(学生朗读),疏通字词,整体感知文本。(约5分钟) 明确:

给下面的字注音。

鲲鹏 抟 坳堂 夭阏 蜩 榆枋 蟪蛄 斥鴳 泠然 数数然 (设计依据:课标指出,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应反复诵读,

品味语言,把握文体知识。通过诵读突破知识目标。)

(三)再读文章(学生自由读),积累并梳理文言知识,归纳总结重点字词句式:(约10

分钟)

由于预习充分,在课堂上可给学生少许时间(2分钟左右),整理一下思路,提出难以理

解的词句,学生之间分组讨论、交流、补充、订正,相互答疑,老师从旁予以纠正。 明

确:

重点实词:志 适 穷 绝 待 重点虚词:其 之 斯 恶 重点句式:

(1)判断句(南冥者,天池也。)

(2)倒装句(彼且奚适也?)

(3)固定句式(天之苍苍,其„„?其„„?) 通假字:冥—溟 反—返 知—智 辩—辨 而—能 辩—办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合作探究,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自觉归纳整理文言知识,

从而实现知识目标,达到掌握一定文言现象的目的。)

(四)三读文本(学生诵读),涵咏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庄子思想及写作手法。(约

20分钟)

1、 请一位朗诵水平较好的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完成一项任务:在文本

中找出作者所阐释的“逍遥”的含义的段落,理解其字面含义。 学生思考、圈画、交流、讨论,然后小组发言,其他小组补充,教师从旁予以点拨,引

导学生明确作者的思想情感。

明确:《逍遥游》最后一自然段。

2、怎样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五)四读文本,巩固文言知识,深切体悟作者的思想,获得审美体验。(3分钟)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充分把握本文的教学内容,深刻体悟作者的情

感,了解作者的哲学思想,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六)小结:(2分钟) 《逍遥游》是作者哲学思想的一种体现。通过这节课的品读分析,我们发现庄子思想的

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正像于丹所说:孔子负责八小时之内,教我们

敬业;庄子负责八小时之外,教我们静心。我们应该辩证的学习庄子的“逍遥游”思想。绝

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但它可以叫我们学会审视。

(七)作业:(2分钟)

写作练习:假如庄子生活在现在„„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味庄子“逍遥”的思想,在写作的过程中更辩证地看待作者的思

想,同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逍遥游

庄子

鲲鹏 —— 蜩 学鸠 野马 尘埃

朝菌 蟪蛄 —— 冥灵 大椿 有所待,不逍遥。 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

以 彭祖—— 众人 游于无穷,无所待,逍遥。 宋荣子 列子—— 知效一官者篇三:2014江西国编考试面试指导:《逍遥游》说课稿 2014江西国编考试面试指导:《逍遥游》说课稿 更多信息请登入中公江西教师网 (本文由中公江西教师网提供) 2014江西国编考试面试指导:《逍遥游》说课稿

一、 说教材《逍遥游》是第四册,第六单元的文章。第六单元由两篇古代散文和两篇古

代小说组成,单元要求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并领略文言

文在叙事和抒情中的艺术魅力。《逍遥游》是表现庄子思想的重要篇章,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

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篇中,它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它的奇特的想象力和浪

漫主义风格。根据本文的特色,现将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1、教学目标

结合课文注释即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初

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化说理的风格。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气势磅礴、汪洋恣肆

的特点。

能一分为二的适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

待”论证,最后给予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2、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赏析本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

3、教学难点

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 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

二、说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明扼要。

3、讨论法。对有难度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教学课时: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将本课题安排为:导入文本——感知文

本——理解文本——走出文本四大板块,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一)情感激发,导入文本

1、利用《列御寇》中庄子临死前的小故事,初步感知庄子的思想,引入课文

2、多媒体展示庄子的简介、主要哲学思想及写作的主要特色。《逍遥游》全文共分为两

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中世间万物都因有所待而不自由,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

高境界。第二部分则是通过一系列的语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的境界,通过无为来达到。而本文选自第一部分。解题“逍遥。”

(二)诵读品析,感知文本

1、在听读问记中疏通文意,积累文学常识。

2、重读文章,整体感知,概括每段的大意。

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

第二段:小大之辨

第三段:提出无可待的观点

(三)合作探究,理解文本

a 在这部分中,细读每段,这部分主要采取问答的方式进行。

1、课文举例说明世界万物都有所待的时候,所涉及到的人和事物有哪些?哪些是作者赞

美的,哪些是作者嘲讽合法否定的?

2、第一段中,庄子说万物都有所待都不自由,第二段为什么还要讨论“小大之辨”,为

了把这个问题说明白,作者举了哪些例子? 强调小大之辨,一方面强调人在认识上的大小区别,说明以小及大的困年,另一方面,

也反映庄子认识世间事物时,并不能完全地“无己”,他是肯定事物有差别的。文字间充满了

对鲲鹏的热爱和对蜩与学鸠的鄙夷。

3、课文第三段写了那三种不同层次的人,作者怎样得出最后的结论?

4、《史记》说庄子“汪洋恣肆以适己”,在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特点? 首先是全文的构思。鲲鹏的雄伟与细微者的对比 其次,是作者描绘的鲲鹏形象 b文中出现了几个“笑”,各笑什么?为什么笑?庄子对这种笑是赞成还是反对? 全文

可以说,由三个“笑”组成,“蜩与学鸠笑之”“斥鷃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三个之,是笑

的对象。

全文基本上是否定,是从反面论证,最后才用几句话提出正面主张。

(四)拓展延伸 、走出文本

如何看待庄子的“无所待”思想? 庄子对人的精神的肯定是对的,但这种“绝对自由”的超现实性,恰恰表现了他对现实

的不满和无奈,想借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现实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有待和无待以为着

人生的两个层面,物质形体活动都是有待的,而无形的精神活动可以是无待的。人生世间,

难免神为形累,心为物役,应该通过“无用”、“无己”的道德修养,使精神突破有待的束缚,

达到无待的自由。

课文总结: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才,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

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

庄子的眼里,客观显示中的万物都是对立和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

凭,就得无己。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

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在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变化中,语词的作用( )。 a.越来越小 b.越来越大 c.始终很大 d.

始终很小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儿童思维的发展的阶段是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

象逻辑思维,直觉行动思维主要依靠动作,具体形象思维依靠表象,抽象逻辑思维依靠语言,

所以语言的作用越来越大。 篇四:《逍遥游》说课稿 《逍遥游》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逍遥游》。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 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逍遥游》是人教版必修五教材第二单元第六课。本单元学习的主要是古代 抒情散文。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归去来兮辞》和《滕王阁序》,这为 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学习在整个教材中起着 承上启下的作用。

就课题本身的意义来讲,《逍遥游》作为《庄子? 内篇》的第一篇,具有开宗 明义的价值。更关键的是,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就集中体现 在这一篇中,它是作者批判现实的理论依据和深层动力。 本单元要求学生加强自学,掌握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和句式,借助 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欣赏作品的情节、形象和 语言。欣赏中要展开想象,进入作品创造的艺术天地。 据此本文的教学目标及 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相关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现象,能口头疏通全 文,并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了解庄子其人,并通过反复诵读课文,感受庄子文章善用寓言 说理,想象奇特,采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写作特色和浪漫主义色 彩。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合作探讨,加深对庄子“逍遥至境”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体会庄子文章风格特点。 难点:对“逍遥至境”的深入认识和评判。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的选择是要看对象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 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实际,采用以下方法教学:

1.教师提示诵读要领;

2.介绍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点的方法,主要采取故事导入法,讲解法。 学法根据教法而定:

1、自学法:根据课文注释和自学提纲中所设问题,自由朗读,疏通文意,初步 感知内容。

2、知人论世法:联系对庄子的旧有认识,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

3、合作探讨法(以小组为单位):以“笑”为线索,概括文中“逍遥”的四种层 次境界。并联系现实,对这样的理想境界作出探讨评价。

五、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课前安排学生利用工具书及课文注解进行预习,力求初步熟悉课文,扫除生 字障碍,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 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 2、复习回顾 导入新课: 庄子其人:

1、回顾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庄子的认识,试概括其思想核心词。

2、初步理解“逍遥”二字的含义

3、讲授新课:

(1)、齐读全文,回顾文意。 思考:何为“悠然自得,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

(2)、听读课文,找出文中三“笑”。

(3)、合作探究一:以“笑”为线索,找出“笑”与“被笑”的对象,原因。并 推测作者对每个对象的态度。 解答:

笑 被笑 原因 作者态度

1、蜩与学鸠 笑 之(指代鲲鹏) 高飞要借助风力 反驳,均有所待

2、 斥鴳 笑 之(指代鲲鹏) 鲲鹏追求高度, 反驳,均有所待, 自己无所求,较自由 小大之辩也

3、宋荣子犹然 笑 之(指代知效一官, 其自视也, 反驳,虽然, 行比一乡, 亦若此矣 犹有未树也(自我满足) 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者)

(4)、合作探究二:

经过推断,庄子认为,如何才能达到“逍遥”境界?要达到这样的“逍遥至 境”,作者在最后一个自然段列举了前面几种人所达到的哪几个层次? 解答: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无己:忘掉自我,失掉自我意识。 无功:去除功名利禄之心,不热衷于身外之物,不求建功立业。 无名:忘掉荣辱得失,褒贬由人。

2、生命境界的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有 功,有

名,有己。

第二个层次:宋荣子。无功无名,有己(对第一层次的人犹然笑之) 第三个层次:列子。无功无名无己,但仍有待于风。 第四个层次:至人,神人,圣人。 超脱一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5)、拓展讨论:

联系现实,评价庄子论述的“理想的逍遥至境”。

(6)、当堂检测:

? 1、在《逍遥游》一文中,“逍遥”的意是 。作者善 用 ,展开丰富的 和一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开阔意 境。告诉世人,要达到“逍遥至境”,就要做 到 、 、 。 ? 2、拓展创作:在“合作探究三”的基础上,将你对庄子“逍遥观”的评 判形诸文字,写成一篇200字的小作文。

六、板书设计:

笑 被笑 原因 作者态度

1、蜩与学鸠 笑 之(指代鲲鹏) 高飞要借助风力 反驳,均有所待

2、 斥鴳 笑 之(指代鲲鹏) 鲲鹏追求高度, 反驳,均有所待, 自己无所求,较自由 小大之辩也

3、宋荣子犹然 笑 之(指代知效一官, 其自视也, 反驳,虽然, 行比一乡, 亦若此矣 犹有未树也(自我满足) 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者)

七、结束语

各位老师们,这就是我今天对《逍遥游》这篇课文的全部说课内容,本节课 我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进行设计,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 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我的说课完毕,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篇五:

逍遥游说课稿 逍遥游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编排在语文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神游物外》的第 一篇文章,属于讲读课文。《神游物外》由两篇文章组成,即《逍遥游》和《秋水》,都

为庄子的文章。教材要求,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并领悟文

言文在叙事和抒情中的艺术魅力,《逍遥游》是表现庄子思想的重要篇章,庄子所追求的超然

物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篇中,它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它的奇特想象和浪漫

主义风格。

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

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据此,我设置了一课时内容,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的实虚词、句式、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2、理解《逍遥游》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

诵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目标:

了解庄子及《逍遥游》的基本哲学思想,并且辩证的看待这种思想。 在以上这三个教学目标中有重、难点,这样更方便学生掌握理解文章,讲课 也有一定的层次感。

本课的重点在于: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本的思想感情。 难点在于:辩证看待庄子在《逍遥游》中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小大 之辩,和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

二、说学生

根据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将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

1、 学生的基础差,文言知识底子薄

2、 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

3、 学生对一些课外知识兴趣广泛,喜爱奇闻异事

三、说教法:

1、诵读法。古文,必须通过诵读才能培养出一种古文的语感,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

生才能愈来愈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2、梳理法。对于文本的文言现象,采用分组重点突破,讨论归纳整理的方法进行教学。

3、研讨法。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哲学思想,可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独立

思考,分组研讨进行分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往深一层想。

四、说学法:

1、预习法。学习一篇课文,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知识量大,所需掌握的内容多,

不经预习直接听课,学生很可能会不知老师所云者何,听课效果 大打折扣。反之,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听课时对文章重难点的把握

就会事半功倍。根据所制定的导学案,将本文的基础知识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预习的时候

就能够掌握一部分文言知识。

2、诵读法。“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学文言文,实际上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

自己读懂文言文。《逍遥游》气势磅礴,寓意丰富,想象奇特,比喻生动,通过阅读可以提高

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自主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通过诵读、思考、 讨论、探究归纳文言知识现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促成学生

的有效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课程 将安排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为预习指导课,第二课时为自主探究、点拨指导课,第三

课时为拓展延伸、反思总结课 。 第一课时

(一)导入:(约3分钟)

马叙伦曾经说过:“开宗不解‘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足见《逍遥游》 之魅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近庄子,走近《逍遥游》,去解读一下“逍遥” 的内涵。

(设计依据:《课标》与“教学大纲要求”中提出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阅读和鉴赏,

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媒体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奠定学习散文的感情

基调。)

(二)一读文本(学生朗读),疏通字词,整体感知文本。(约5分钟)朗读的方法有:

单个读,集体读。

(三)学生自读文章,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做导学案中预习部分。导学案中这部分

的设计紧贴课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生字词注音

鲲鹏 抟 坳堂 夭阏 蜩 榆枋 蟪蛄 斥鴳 泠然 数数然 这部分的设计依据是,课标指出,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应反

复诵读,品味语言,把握文体知识。通过诵读突破知识目标。

2、积累并梳理文言知识,归纳总结重点字、词、句式

3、整体感知,概括本文段落大意

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

第二段、小大之辨

第三段、提出无可待的观点

导学案中这部分,学生可以在课前独自提前完成,也可在课堂上独自完成, 大概需要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独自完成的这段时间,即学生独学阶段。

(四)学生完成基础预习部分之后,进行讨论,即群学,针对自己在做题过程 中所遇到的难点进行讨论,而在这个阶段,教师则要在班级进行巡视,进行指导和监督。

(五)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即展示阶段。这个阶段,需要学生的板 书以及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老师的点拨和指导,尤其

是一些重点难点。

(六)教师总结重难点 重点实词:志 适 穷 绝 待 重点虚词:其 之 斯 恶 重点句式:

(1)判断句(南冥者,天池也。)

(2)倒装句(彼且奚适也?)

(3)固定句式(天之苍苍,其???其???) 通假字:冥—溟 反—返 知—智 辩—辨 而—能 辩—办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分组合作探究,运用独学——群学——展示——教师点拨总

结四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自觉归纳整理文言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目标,达到掌

握一定文言现象的目的。

(七)布置作业

1、翻译本篇课文

2、尝试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以提问的形式导入,可以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学生朗读课文, 探讨问题,并将问题在导学案中呈现

1、 课文举例说明世界万物都有所待的时候,所涉及到的人和事物有哪些?哪些是作者

赞美的,哪些是作者嘲讽合法否定的?

2、第一段中,庄子说万物都有所待都不自由,第二段为什么还要讨论“小大之辨”,为

了把这个问题说明白,作者举了哪些例子? 强调小大之辨,一方面强调人在认识上的大小区别,说明以小及大的困年,另一方面,

也反映庄子认识世间事物时,并不能完全地“无己”,他是肯定事物有差别的。文字间充满了

对鲲鹏的热爱和对蜩与学鸠的鄙夷

3、课文第三段写了那三种不同层次的人的,作者怎样得出最后的结论?

4、文中出现了几个“笑”,各笑什么?为什么笑?庄子对这种笑是赞成还是反对? 全文可以说,由三个“笑”组成,“蜩与学鸠笑之”“斥yan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三

个之,是笑的对象。全文基本上是否定,是从反面论证,最后才用几句话提出正面主张。

5、《史记》说庄子“汪洋恣肆以适己”,在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特点? 首先是全文的构思。鲲鹏的雄伟与细微者的对比 其次,是作者描绘的鲲鹏形象 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是按照四个步骤,即独学——群学——展示——教师点 拨补充来进行,尤其应注意的是,在点拨总结的时候,注意本课的难点部分,小大之辩

的理解。心理学家认为,合作与交流,可以使学生的大脑活跃,有利于互相启发,能够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开启学生的探究思维。本节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 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做辅导资料相关习题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以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导入,复习旧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二)依据导学案第三部分——拓展延伸

1、 学生诵读课文,思考问题 如何看待庄子的“无所待”思想? 庄子对人的精神的肯定是对的,但这种“绝对自由”的超现实性,恰恰表现了他对现实

的不满和无奈,想借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显示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有待和无待以为着

人生的两个层面,物质形体活动都是有待的,而无形的精神活动可以是无待的。人生世间,

难免神为形累,心为物役,应该通过“无用”、“无己”的道德修养,使精神突破有待的束缚,

达到无待的自由。

2、结合时事“占中”问题,谈论一下庄子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可行吗?你觉得我们学习

《逍遥游》的现实意义在哪里? 这个问题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社会

之中。

(三)再读文本,巩固文言知识,深切体悟作者的思想,获得审美体验。(3分钟)

(四)总结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才,寓说理于 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

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显示中的万物都是对立和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

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

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这种思想既有积

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正像于丹所说:孔子负责八小时之内,教我

们敬业;庄子负责八小时之外,教我们静心。我们应该辩证的学习庄子的“逍遥游”思想。

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但它可以叫我们学会审视。

(五)作业

写作练习:假如庄子生活在现在??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味庄子“逍遥”的思想,在写作的过程中更辩证地看待 作者的思想,同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

一、万物皆有所待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 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 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 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二、小大之辩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春秋; 冥灵春秋五百岁,大椿春秋八千岁;

彭祖——众人 鹏鸟——斥鴳

三、这些有才有智有修养的人都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游”,更何况那些普 通人呢?——无可待的观点 能够“效、比、合、征”的四种人,有才智修养,但都被世俗所累; 宋荣子置世人的赞誉与诽谤于度外,但他的修养“犹有未树” 列子御风而行,逍遥自在,但“犹有所待者”。

七、预期效果和问题:

1、 本课以探究为主,在学生的合作交流研讨中,让学生充分解读文本,深 刻把握庄子的思想,了解庄子的追求,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修养,得到美的熏陶和愉

悦。同时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和学生预习的程度的限定,以及 学生自身解读文本的能力的高低不齐,可能对作者思想的把握不太准确,不太到位,因

此需要教师给以积极、正确的点拨和引导。


相关文章

  • 庄子的逍遥游实质是自由主义洒脱精神
  • 庄子的逍遥游实质是自由主义洒脱精神. 与西方的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相一致. 比黑格尔要强的是自由主义的实践论,也是我们中国人喜欢回归自然,对田园生活的那份农家情感,对返朴归真后心灵的那份宁静与轻松. 庄子并不是虚言于外表的语言争论(他与名家学派 ...查看


  • 浅谈庄子逍遥游
  • 浅谈庄子"逍遥游" <逍遥游>在<庄子>33篇中独列其首,是庄子精深思想的灵魂和精华,代表了庄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最足以表现他的人生态度和处世风格.在<逍遥游>中有许多的寓言故事 ...查看


  • 论庄子逍遥游之思想
  • 道家--庄子与<逍遥游> --以<逍遥游>中"游"为主论 指导老师:王华 学生:胡新明 学号:[1**********]4 专业:产品设计 摘要:逍遥游一词出自<庄子>三十三篇之第一篇 ...查看


  • 2014年浙江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教学实录
  • 2014年浙江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实录一等奖<逍遥游>课堂实录 (课前准备,小黑板上写好课文.) 上课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如果说预习的时候我们是"小扣柴扉久不开",那么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把扣变为推,轻轻地推 ...查看


  • 逍遥游读后感
  •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读庄子<逍遥游> "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读着这令人激情澎湃的文字,眼睛仍停留在书本上,心却已经随着庄周去那南溟逍遥的畅游一番了 ...查看


  • 逍遥游(新人教版必修5)素材(1)
  • 逍遥游(节选) 从容说课 本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像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 ...查看


  • 逍遥法外造句
  • 1.这个长期逍遥法外的歹徒,终于在今晨落网了,真是大快人心! 2.我们绝不能让这个大贪污犯长期逍遥法外. 3.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犯罪者绝无法一直逍遥法外. 4.其次,在有配偶的一方多处重婚的情况下,若赋予自诉人选择起诉权,其配偶可能通过各 ...查看


  • 庄子三稿1
  •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庄子对中国山水诗派的影响 系 别: 2009级文新系 姓 名: 周 小 玲 学 号: [1**********]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卢 劲 波 2013年 5 月 5 ...查看


  • [逍遥游]说课稿
  • <逍遥游>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逍遥游>.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 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逍遥游>是人教版必修五教材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