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周测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周测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5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杨时字中立,南剑①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

杜门不仕者十年,久之,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张舜民在谏垣,荐之,得荆州教授。时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召为秘书郎,迁著作郎。 李纲之罢,太学生伏阙②上书,乞留纲,军民集□数十万,朝廷欲防禁之。吴敏乞用 时以靖太学,时得召对,言:“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钦宗曰:“无逾于卿。”遂以时兼国子祭酒。

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陛对言:“自古圣贤之君,未有不以典学为务。”除兼侍读。连章丐外,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已而告老,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卒年八十三,谥文靖。

时在东郡,□交皆天下士,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事时。暨渡江,东南学者推时为程氏正宗。晚居谏省,仅九十日,凡所论列皆切于世道。凡绍兴初崇尚元祐学术,而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

【注】①南剑:今属福建省。②伏阙: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程深推服之 推:推行 .

B.杜门不仕者十年 杜:阻塞,关闭 .

C.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事时 事:侍奉 .

D.凡所论列皆切于世道 切:切合 .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而□书赴告同学者

②军民集□数十万

③时在东郡,□交皆天下士

A.①于 ②然 ③所 B.①以 ②然 ③则

C.①于 ②者 ③则 D.①以 ②者 ③所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B.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C.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D.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时用心于经史,他弃官不做,到颍昌拜程颐为师,师生相处很是快乐。

B.杨时任浏阳、余杭、萧山等地的地方官,都有好的政绩,民众对他始终不忘。

C.杨时任州县官职从不寻求闻达显贵,各地士大夫都乐意和他交游,称他龟山先生。

D.杨时对李纲被免引发的太学生伏阙事件的处理方式,获得钦宗皇帝的赞赏。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3分)

②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4分)

(2)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吾道东矣”的佳话,思想家程颢望着自己学生杨时远去

的背影又说出“吾道南矣”的名言。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程颢说这句话的心情和根据。(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牛虻就义①

(爱尔兰)伏尼契

星期三早晨,①太阳刚升起,他们就把他押到院子里来了。这时他的腿瘸得比往常格外显著,走起路来显然十分痛楚、艰难,身体很重地靠在军曹的臂膀上;但他脸上那种疲 惫驯服的表情已经完全没有了。那些曾在空虚寂静之中将他压服了的幽灵似的恐怖,那些阴影世界的幻象和梦境,都已随着产生它们的黑夜一同消逝了。②太阳一旦放光,他的敌人一经当面鼓起他的战斗精神,他就什么都不怕了。

那奉命执行死刑的六名掮马枪的士兵,沿着布满常青藤的墙壁排了队。就是这百孔千疮正在坍塌的墙壁,那不幸的越狱的一晚,牛虻曾从那上面爬下来。六个士兵各人拿着一支枪,好容易熬住眼泪才排成了队。他们被派来枪毙牛虻,在他们是一种难以想象的恐怖。牛虻和他那种尖刻的对答的才能,那种无穷无尽的狂笑,那种光明磊落的、能够感染人的勇气,曾经像阳光一般直透到他们的麻木而悲惨的生活中去;这样的一个人竟不得不死去,而且是死在他们的手里,那在他们说来,简直就等于去扑灭天上皎洁的明星了。

在院子里那棵硕大的无花果树下,他的坟墓在那儿等着他。那是昨天夜里由一些很不愿意的人用手掘成的;泪水曾经落在铁铲上。当他经过那儿,他向下望了一望,对那黑沉沉的土坑以及周围正在枯萎的野草微笑着;闻着那新翻泥土的香味,他深深吸了一口气。

简短的准备工作迅速完成了,牛虻自动站在指定的位置,只是微微转过头来,向③初升的朝阳那一片红黄交融的美景望了一会。他再一次提出不要蒙住眼睛的要求,那一脸挑战的神色,直逼得上校只有勉强答应。双方都忘记了这会使得士兵们十分难受。

他面对着士兵站着,脸上在微笑,马枪在士兵的手里不住地抖动。

“我已经完全准备好了。”他说。

上校向前跨了一步,也激动得有点颤抖了。他从来还没有发过执行死刑的口令。 “预备——瞄准——放!”

牛虻稍稍摇晃了一下,随即恢复了平衡。一颗没有定准的子弹擦破了他的面颊,一滴滴血滴在他的白领结上。另外一枪打在他的膝盖上边。火药的烟雾消散之后,士兵望着他,看见他仍旧在微笑,用残缺的手抹去脸上的血。

“枪法坏透了呢,伙计们!”他说着;那响亮而清晰的声音,把那些可怜的士兵的目瞪

口呆的窘态打断了。“再试一下看。”

士兵们发出一阵共同的呻吟。原先每个人都故意向旁边瞄准,暗中希望那致命的一弹不是从自己手里而是从旁人手里发出去的。现在呢,牛虻仍旧站在那儿,对他们微笑;他们只不过把行刑变成了屠宰,那可怕的一套又得从头做一遍。他们都吓得不知怎么办才好,把枪口垂下来,无可奈何地听着军官狠声的咒骂和斥责,用麻木的惶恐的眼光瞠视着那个已被他们枪杀但又还没有死的人。

统领向他们的脸上挥着拳头,发狂似的嚷着,叫他们立正,举枪,赶快把事情结束。他也已跟他们一样完全丧失“士气”了,再也不敢去看那个可怕的形象老是那么站着、站着,不肯倒下去。等到牛虻对他说话,那嘲弄的声音使他吓了一跳,而且簌簌发抖。

“今天早晨你派的这一队人真不行,上校!让我来试试看,看能不能使他们搞得像样些。来吧,伙计们!把你们的家伙举高一点,向左边移一移。啊呀,朋友,你手里拿的是马枪不是油锅呀!都对准了吗?那么来吧!预备——瞄准——”

“放!”上校向前一冲,抢先发出了最后一声口令。要是竟让犯人发口令去枪毙自己,那还像什么话呢!

又一阵紊乱而无组织的排枪,随即那队士兵乱做一堆,大家簌簌发抖,睁着发狂似的眼睛瞪视前面。其中一个士兵甚至没有发射,把家伙往地下一扔,就蹲下去低声哼起来:“我可不行——我可不行!”

硝烟慢慢散了,漂浮到空中和④晨曦融成一片;他们看见牛虻已经倒下去了,可是也看出他仍旧没有死。最初一刹那间,士兵和军官们都呆呆站在那儿,好像变成了石像,眼睁睁注视着那可怕的东西在地上扭动、挣扎。然后医生和上校同时叫了一声,冲上前来。因为牛虻已经拖着一条腿跪起来,而且仍旧面对着士兵在发笑。

“又打歪了!试试——再来一下看,孩子们——看——看成不成„„”

他突然摇晃起来,随后就向一旁倒在草地上。

(节选自伏尼契《牛虻》,李俍民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年版)

【注】①小说《牛虻》取材于十九世纪意大利民族运动产生的很多爱国志士的故事,通过塑造牛虻等人物形象,表现了仁人志士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热情,全书闪耀着革命的英雄主义之光。

6、文中有四处写到阳光,除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之外,还有什么作用? (4分)\

7.文中第三段写行刑手“泪水曾经落在铁铲上”,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5分)

8.牛虻这个人物形象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这一点为什么最吸引你?(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小题。

“怪人”龚自珍 陈益

正当万马齐喑、异常烦闷的暴风雨来临前夕,晚年龚自珍自京城南下,居住在昆山羽琌山馆。好友魏源在扬州仓巷有一座絜园,每次经过扬州,便寓居于絜园秋实轩。龚自珍为絜园题写过一副对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总一代典,成一家言。”从中可以读出很多含义。有一次,龚自珍与客人在秋实轩高谈阔论,手舞足蹈间,竟然将靴子踢飞了。送客时到处寻找靴子,怎么也找不到。几天后,才发现靴子在帐子顶上。

魏源的孙子魏季子,写有《羽琌山民逸事》,记载了龚自珍许多奇闻逸事,“飞靴”就是其中一则。 龚自珍一直渴望能有经世济民、安邦定国的机会。他投身于科举,固然这是读书人的唯一途径,但更为了藉此进入国家权力的核心,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清道光三年,叔父龚守正任会试同考官,龚自珍照例回避,不能参加会试,母亲段训还专门写诗,以“会见天街汝遍看”(《珍儿不予会试,试以慰之》)来劝慰他。己丑年四月二十八日,龚自珍应廷试,第一个交卷出场,友人恭维他“君定大魁”。他却嗤鼻说道:“看伊家国运何如。”自己能否夺魁,却是关乎清王朝国运的事。可见龚自珍抱负之大、自视之高。

对于科举,龚自珍有自己的看法。有一次,他去拜访身为礼部尚书的叔父龚守正。叔侄尚未寒暄几句,就有人通报,有一位门生求见。来人新近点了翰林,正春风得意呢。龚自珍只好暂去耳房回避,外间的交谈倒是听得很清楚。尚书问门生最近忙些什么,门生回答,也没啥要紧的事,平日只是临摹字帖,在书法上用点工夫。尚书夸奖道:“朝考无论

大小,首要的是字体端庄,墨迹浓厚,点画工稳。若是书法一流,博得功名直如探囊取物!”门生正恭聆教诲,龚自珍却忍不住在隔壁哂笑道:“翰林学问,不过如此!”听到这话,那位门生很是窘迫,慌忙告辞。尚书勃然大怒,将龚自珍训斥了一番,叔侄间闹翻了脸。 龚自珍未入翰苑,抑郁不平,他干脆让女儿、媳妇、小妾、婢女都每天临池,专练馆阁体。若是有人说翰林如何了不起,他便嗤之以鼻:“如今的翰林还值得一提吗?我家的女流之辈,没有一人不可入翰林。不凭别的,单凭那手馆阁体的毛笔字,就绝对够格!”

从青少年时代起,龚自珍就随从父亲奔走南北,与硕学名士、潦倒文人、草野侠客、山林隐士、市井小民、勾栏歌妓都有往来。他挥金如土,待等囊中羞涩,又向友人告贷。在扬州,不但吃喝都在好友魏源的絜园,甚至连身上的衣服,脚上的靴子,也是魏源的。有一次,他从金陵回扬州,身上的白狐裘上半部挺新,下半截却都是泥污。原来,这两天雪雨交加,寒风彻骨,朋友送给他白狐裘御寒。他身材短小,又不知裁改,拖在泥水中竟浑然不觉。 魏季子还记述了这样一则故事,羽琌山民龚自珍“有异表,四顶中凹,额罄下而颏上卬,短矮精悍,两目炯炯,语言多滑稽,面常数日弗盥沐”。这位思想家、大诗人是不喜欢盥洗的,甚至一连几天都不洗脸。魏源让仆人端了脸盆恭伺,他竟大发雷霆,说我一向不喜欢盥洗,你让仆人这样做,不是轻侮我吗?魏源只好赔着笑脸道歉。

龚自珍爱读书。每天早晨,“仆人置槃香一,淡巴姑一,巨罂旁置一烟筒而计甚巨,山民日坐其间,无他事焉”。看书看得倦了,即沉沉睡去。虽穿衣戴帽,仍不管不顾。仆人如果要为他解脱,反而被他呵斥驱赶。这才真正是手不释卷。

龚自珍作文写诗时嬉笑怒骂,纵横恣肆,字里行间洋溢激情,在生活中也是“性不喜修饰,故衣残履,十年不更”,被称为龚呆子,更有人说他是狂士、怪物。然而他怪得有理而有节。众所周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龚自珍的名句。假如他始终拘拘谨谨,能在近代中国“大变忽开”之际,写出如此振聋发聩的诗句吗?

(选自2014年11月14日《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9.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怪人”龚自珍之“怪”的具体表现。 (4分)

10.文中说,龚自珍为絜园题写的对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总一代典,成一家言”,可以读出很多含义。请说说你从中读出了哪些含义。(5分)

11.文章标题中的引号可否去掉?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6分)

高一语文周测卷 答案

1、 实词 (A ) 推:尊崇,称誉

2、 文言虚词 (D) ①句“而以书赴告同学者”,此处用介词“以”,“用”的意思。②句“军民集者数十万”中“者”为定语后置的用法。③句“所交皆天下士”为以“皆”为标志的判断句,“所”与“交”形成“所”字结构,意为“所交往的人”,作主语;句中没有因果关系,用“则”不妥。

3、 断句 (B ) 本句断句可从句意判断,“各位太学生纷纷俯伏于宫阙之前,是忠于朝廷,并没有别的用意,只要选择老成持重而有行谊的人担任将帅,那么这件事就会自然平息。”

4、 分析概括 (A )杨时当时到颍昌拜的老师是程颢,不是程颐;拜程颐是在洛地。

5.翻译(10分)

(1)①杨时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醒来之后,就发现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评分标准:去,离开;觉,睡醒。各1分。 句意1分。)

②正逢有使节出使高丽,高丽国主询问龟山先生在哪里,使者回来后把这个情况(高丽国主询问杨时情况的事)向皇上禀报。

(评分标准:会,正逢,恰逢,正赶上;安在,在哪里,倒装句;闻,使动,使之闻,翻译为“告诉”“禀报”即可,各1分。句意1分。)

(2)“心情”包括两个方面:

①程颢对自己理论的自信;②对自己的思想能薪火相传的欣慰。

(“自信”与“欣慰”答出一个点即可得1分)

“自信”的根据有二:

①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表示从者之众。②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表示影响之深广。

(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自己概括。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

“欣慰”的根据有四(从杨时的德、才这两个角度)分析:

①杨时的求学态度“诚心正意”(可靠);

②师生关系融洽(“相得甚欢”);

③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

④弃官不做,专心向学。(“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

⑤学术发展史间接证明他讲这个话是有根据的。(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 脉络皆出于时)

(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答出“可靠”即得1分。)

(附:《后汉书•郑玄传》 “﹝玄﹞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后因用为感叹己之学术东流或同道东去的语典。)

6.(4分)

(1)象征革命事业的光明前途;

(2)象征牛虻的英雄主义之光,衬托英雄就义的悲壮;

(3)突出人物形象的精神亮度,增强艺术感染力。

(答出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7.(5分)

“泪水曾经落在铁铲上”这个细节描写,借行刑手面对杀死牛虻所产生的敬畏、感动的复杂心理感受,从侧面烘托写出英雄牛虻从容、无惧的形象;更写出了人性的丰富与复杂,超越了阶级情感。

(“细节描写”“侧面烘托”1分,分析牛虻形象2分,分析人性复杂2分)

8.(6分)

(1)从容、乐观;舍生取义;笑傲生死;超越人性的神性。

(答对一点得2分,解说合理得3分,语言组织1分)

9.(4分)

怪在有异表,有异言,有异形。(答一点得1分,两点得2分;三点并具体分析得满分)

10.(5分)

①第一层含义:上联含读书和实践的道理;下联有做学问的追求; (3分)

②第二层含义:包含了龚自珍的人生理想:读书、游历,立言; (1分)

③第三层含义:自我期许,自我写照。 (1分)

11.(6分)

回答思路:不可以,用引号表明其“不怪”(1分)“怪”是以当时世俗的标准来看;“不怪”是以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怪”是以表面的言行来看;“不怪”是从思想的影响来看。)

分析:

①他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等思想超越时代,契合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内在需要。(符合未来强国梦的需要)。

②龚自珍渴望能有经世济民、安邦定国的机会。他投身于科举,想进入国家权力的核心,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大抱负、自视之高。这些在别人眼里是狂士、怪物。

③他处在近代中国大变忽开之际,他的行为和思想是时代所造成的;他也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想,怪得有理有节。

(评分标准:答出第①点可以直接给4分,在此基础上再答出②③任一点,可得满分6分;如果学生答出第①点并有括号内“强国梦”的内容,可直接给5分;没答出第①点,只答出②③ ,最高只5分。)

附录:文言文译文:

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县人。幼年时特别聪明,能做文章,稍长大以后,潜心于经典史书。熙宁九年(1076),考中进士。河南人程颢与弟弟程颐讲授孔子、孟子绝学于熙宁、元丰之际,河、洛一带的读书人都集结那里拜他们为师。杨时被选调官职却不赴任,以学生拜见老师的礼仪在颍昌谒见程颢,师生相处很是快乐。到他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时说:“我的道学思想现在向南传播了。”四年以后程颢去世,杨时知道这件事后,就在寝门设灵位哭祭,并又用书信转告他的同学们。到这时,又到洛阳拜见程颐,杨时大概已有四十岁了。有一天去见程颐,程颐偶然闭目休息而坐,杨时侍立门外一直没有离开,程颐醒来后,就发现门外下雪已深至一尺了。关西张载曾经写作《西铭》,二程很推崇(称誉)它,杨时怀疑它近于(墨家的)兼爱之论,与他的老师程颐多次辩论,才豁然开朗没有疑问。

杨时闭门读书不去做官有十年,很久以后,才历任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知县,都有好的政绩,民众思念他始终不忘。张舜民在谏司,推荐他做了荆州教授职。杨时安心在州县任职,从没有想到寻求闻达显贵,而他的品德越来越好,声望越来越高,四方各地的士大夫们不远

千里都来跟着他学习,称他“龟山先生”。正逢有使节出使高丽,高丽国主询问龟山先生在哪里,使者回来后把这个情况(高丽国主询问杨时情况的事)向皇上禀报。杨时因此被召任为秘书郎,迁任著作郎。

李纲被罢免之后,太学生跪伏于宫廷前上书,请求留任李纲,集合在一起的军民有几十万,朝廷想禁止他们集中。吴敏请求任命用杨时来平息太学生的集结事件,杨时得以被召到朝廷谈论对策,他说:“各位太学生纷纷俯伏在宫阙之前,这是忠于朝廷,并没有其他的用意,只要选择老成持重而有品行、道义的人担任主帅,那么这件事就会自然平息。”钦宗皇帝说:“大臣中没有谁比你说的更有道理。”于是任命杨时兼任国子祭酒。

高宗即位,杨时担任工部侍郎。他与陛下论对时说道:“自古圣贤的君王,没有不以致力于圣贤之学为首要任务的。”授命兼任侍读。杨时连续上章请求外任,以龙图阁直学士职提举杭州洞霄宫。不久告老,以本官辞职家居,优游于山林名胜之地,把著书讲学当作自己的主要事务。去世时八十三岁,谥号“文靖”。

杨时在东郡,交往的人都是天下的名士,先贤显达之士陈瓘、邹浩都以老师的礼仪事奉杨时。宋室南渡长江以后,东南的学者都推举杨时为程氏的学问正统传人。晚年居任谏省,才九十天,他所论说列举的都切中时弊世道。并且南宋绍兴初年崇尚元祐时期的学术,而朱熹、张栻的学问之所以能够得到程氏的正统之传,它的源委脉络相承都是出于杨时。

高一语文周测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5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杨时字中立,南剑①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

杜门不仕者十年,久之,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张舜民在谏垣,荐之,得荆州教授。时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召为秘书郎,迁著作郎。 李纲之罢,太学生伏阙②上书,乞留纲,军民集□数十万,朝廷欲防禁之。吴敏乞用 时以靖太学,时得召对,言:“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钦宗曰:“无逾于卿。”遂以时兼国子祭酒。

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陛对言:“自古圣贤之君,未有不以典学为务。”除兼侍读。连章丐外,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已而告老,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卒年八十三,谥文靖。

时在东郡,□交皆天下士,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事时。暨渡江,东南学者推时为程氏正宗。晚居谏省,仅九十日,凡所论列皆切于世道。凡绍兴初崇尚元祐学术,而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

【注】①南剑:今属福建省。②伏阙: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程深推服之 推:推行 .

B.杜门不仕者十年 杜:阻塞,关闭 .

C.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事时 事:侍奉 .

D.凡所论列皆切于世道 切:切合 .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而□书赴告同学者

②军民集□数十万

③时在东郡,□交皆天下士

A.①于 ②然 ③所 B.①以 ②然 ③则

C.①于 ②者 ③则 D.①以 ②者 ③所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B.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C.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D.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时用心于经史,他弃官不做,到颍昌拜程颐为师,师生相处很是快乐。

B.杨时任浏阳、余杭、萧山等地的地方官,都有好的政绩,民众对他始终不忘。

C.杨时任州县官职从不寻求闻达显贵,各地士大夫都乐意和他交游,称他龟山先生。

D.杨时对李纲被免引发的太学生伏阙事件的处理方式,获得钦宗皇帝的赞赏。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3分)

②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4分)

(2)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吾道东矣”的佳话,思想家程颢望着自己学生杨时远去

的背影又说出“吾道南矣”的名言。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程颢说这句话的心情和根据。(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牛虻就义①

(爱尔兰)伏尼契

星期三早晨,①太阳刚升起,他们就把他押到院子里来了。这时他的腿瘸得比往常格外显著,走起路来显然十分痛楚、艰难,身体很重地靠在军曹的臂膀上;但他脸上那种疲 惫驯服的表情已经完全没有了。那些曾在空虚寂静之中将他压服了的幽灵似的恐怖,那些阴影世界的幻象和梦境,都已随着产生它们的黑夜一同消逝了。②太阳一旦放光,他的敌人一经当面鼓起他的战斗精神,他就什么都不怕了。

那奉命执行死刑的六名掮马枪的士兵,沿着布满常青藤的墙壁排了队。就是这百孔千疮正在坍塌的墙壁,那不幸的越狱的一晚,牛虻曾从那上面爬下来。六个士兵各人拿着一支枪,好容易熬住眼泪才排成了队。他们被派来枪毙牛虻,在他们是一种难以想象的恐怖。牛虻和他那种尖刻的对答的才能,那种无穷无尽的狂笑,那种光明磊落的、能够感染人的勇气,曾经像阳光一般直透到他们的麻木而悲惨的生活中去;这样的一个人竟不得不死去,而且是死在他们的手里,那在他们说来,简直就等于去扑灭天上皎洁的明星了。

在院子里那棵硕大的无花果树下,他的坟墓在那儿等着他。那是昨天夜里由一些很不愿意的人用手掘成的;泪水曾经落在铁铲上。当他经过那儿,他向下望了一望,对那黑沉沉的土坑以及周围正在枯萎的野草微笑着;闻着那新翻泥土的香味,他深深吸了一口气。

简短的准备工作迅速完成了,牛虻自动站在指定的位置,只是微微转过头来,向③初升的朝阳那一片红黄交融的美景望了一会。他再一次提出不要蒙住眼睛的要求,那一脸挑战的神色,直逼得上校只有勉强答应。双方都忘记了这会使得士兵们十分难受。

他面对着士兵站着,脸上在微笑,马枪在士兵的手里不住地抖动。

“我已经完全准备好了。”他说。

上校向前跨了一步,也激动得有点颤抖了。他从来还没有发过执行死刑的口令。 “预备——瞄准——放!”

牛虻稍稍摇晃了一下,随即恢复了平衡。一颗没有定准的子弹擦破了他的面颊,一滴滴血滴在他的白领结上。另外一枪打在他的膝盖上边。火药的烟雾消散之后,士兵望着他,看见他仍旧在微笑,用残缺的手抹去脸上的血。

“枪法坏透了呢,伙计们!”他说着;那响亮而清晰的声音,把那些可怜的士兵的目瞪

口呆的窘态打断了。“再试一下看。”

士兵们发出一阵共同的呻吟。原先每个人都故意向旁边瞄准,暗中希望那致命的一弹不是从自己手里而是从旁人手里发出去的。现在呢,牛虻仍旧站在那儿,对他们微笑;他们只不过把行刑变成了屠宰,那可怕的一套又得从头做一遍。他们都吓得不知怎么办才好,把枪口垂下来,无可奈何地听着军官狠声的咒骂和斥责,用麻木的惶恐的眼光瞠视着那个已被他们枪杀但又还没有死的人。

统领向他们的脸上挥着拳头,发狂似的嚷着,叫他们立正,举枪,赶快把事情结束。他也已跟他们一样完全丧失“士气”了,再也不敢去看那个可怕的形象老是那么站着、站着,不肯倒下去。等到牛虻对他说话,那嘲弄的声音使他吓了一跳,而且簌簌发抖。

“今天早晨你派的这一队人真不行,上校!让我来试试看,看能不能使他们搞得像样些。来吧,伙计们!把你们的家伙举高一点,向左边移一移。啊呀,朋友,你手里拿的是马枪不是油锅呀!都对准了吗?那么来吧!预备——瞄准——”

“放!”上校向前一冲,抢先发出了最后一声口令。要是竟让犯人发口令去枪毙自己,那还像什么话呢!

又一阵紊乱而无组织的排枪,随即那队士兵乱做一堆,大家簌簌发抖,睁着发狂似的眼睛瞪视前面。其中一个士兵甚至没有发射,把家伙往地下一扔,就蹲下去低声哼起来:“我可不行——我可不行!”

硝烟慢慢散了,漂浮到空中和④晨曦融成一片;他们看见牛虻已经倒下去了,可是也看出他仍旧没有死。最初一刹那间,士兵和军官们都呆呆站在那儿,好像变成了石像,眼睁睁注视着那可怕的东西在地上扭动、挣扎。然后医生和上校同时叫了一声,冲上前来。因为牛虻已经拖着一条腿跪起来,而且仍旧面对着士兵在发笑。

“又打歪了!试试——再来一下看,孩子们——看——看成不成„„”

他突然摇晃起来,随后就向一旁倒在草地上。

(节选自伏尼契《牛虻》,李俍民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年版)

【注】①小说《牛虻》取材于十九世纪意大利民族运动产生的很多爱国志士的故事,通过塑造牛虻等人物形象,表现了仁人志士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热情,全书闪耀着革命的英雄主义之光。

6、文中有四处写到阳光,除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之外,还有什么作用? (4分)\

7.文中第三段写行刑手“泪水曾经落在铁铲上”,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5分)

8.牛虻这个人物形象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这一点为什么最吸引你?(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小题。

“怪人”龚自珍 陈益

正当万马齐喑、异常烦闷的暴风雨来临前夕,晚年龚自珍自京城南下,居住在昆山羽琌山馆。好友魏源在扬州仓巷有一座絜园,每次经过扬州,便寓居于絜园秋实轩。龚自珍为絜园题写过一副对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总一代典,成一家言。”从中可以读出很多含义。有一次,龚自珍与客人在秋实轩高谈阔论,手舞足蹈间,竟然将靴子踢飞了。送客时到处寻找靴子,怎么也找不到。几天后,才发现靴子在帐子顶上。

魏源的孙子魏季子,写有《羽琌山民逸事》,记载了龚自珍许多奇闻逸事,“飞靴”就是其中一则。 龚自珍一直渴望能有经世济民、安邦定国的机会。他投身于科举,固然这是读书人的唯一途径,但更为了藉此进入国家权力的核心,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清道光三年,叔父龚守正任会试同考官,龚自珍照例回避,不能参加会试,母亲段训还专门写诗,以“会见天街汝遍看”(《珍儿不予会试,试以慰之》)来劝慰他。己丑年四月二十八日,龚自珍应廷试,第一个交卷出场,友人恭维他“君定大魁”。他却嗤鼻说道:“看伊家国运何如。”自己能否夺魁,却是关乎清王朝国运的事。可见龚自珍抱负之大、自视之高。

对于科举,龚自珍有自己的看法。有一次,他去拜访身为礼部尚书的叔父龚守正。叔侄尚未寒暄几句,就有人通报,有一位门生求见。来人新近点了翰林,正春风得意呢。龚自珍只好暂去耳房回避,外间的交谈倒是听得很清楚。尚书问门生最近忙些什么,门生回答,也没啥要紧的事,平日只是临摹字帖,在书法上用点工夫。尚书夸奖道:“朝考无论

大小,首要的是字体端庄,墨迹浓厚,点画工稳。若是书法一流,博得功名直如探囊取物!”门生正恭聆教诲,龚自珍却忍不住在隔壁哂笑道:“翰林学问,不过如此!”听到这话,那位门生很是窘迫,慌忙告辞。尚书勃然大怒,将龚自珍训斥了一番,叔侄间闹翻了脸。 龚自珍未入翰苑,抑郁不平,他干脆让女儿、媳妇、小妾、婢女都每天临池,专练馆阁体。若是有人说翰林如何了不起,他便嗤之以鼻:“如今的翰林还值得一提吗?我家的女流之辈,没有一人不可入翰林。不凭别的,单凭那手馆阁体的毛笔字,就绝对够格!”

从青少年时代起,龚自珍就随从父亲奔走南北,与硕学名士、潦倒文人、草野侠客、山林隐士、市井小民、勾栏歌妓都有往来。他挥金如土,待等囊中羞涩,又向友人告贷。在扬州,不但吃喝都在好友魏源的絜园,甚至连身上的衣服,脚上的靴子,也是魏源的。有一次,他从金陵回扬州,身上的白狐裘上半部挺新,下半截却都是泥污。原来,这两天雪雨交加,寒风彻骨,朋友送给他白狐裘御寒。他身材短小,又不知裁改,拖在泥水中竟浑然不觉。 魏季子还记述了这样一则故事,羽琌山民龚自珍“有异表,四顶中凹,额罄下而颏上卬,短矮精悍,两目炯炯,语言多滑稽,面常数日弗盥沐”。这位思想家、大诗人是不喜欢盥洗的,甚至一连几天都不洗脸。魏源让仆人端了脸盆恭伺,他竟大发雷霆,说我一向不喜欢盥洗,你让仆人这样做,不是轻侮我吗?魏源只好赔着笑脸道歉。

龚自珍爱读书。每天早晨,“仆人置槃香一,淡巴姑一,巨罂旁置一烟筒而计甚巨,山民日坐其间,无他事焉”。看书看得倦了,即沉沉睡去。虽穿衣戴帽,仍不管不顾。仆人如果要为他解脱,反而被他呵斥驱赶。这才真正是手不释卷。

龚自珍作文写诗时嬉笑怒骂,纵横恣肆,字里行间洋溢激情,在生活中也是“性不喜修饰,故衣残履,十年不更”,被称为龚呆子,更有人说他是狂士、怪物。然而他怪得有理而有节。众所周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龚自珍的名句。假如他始终拘拘谨谨,能在近代中国“大变忽开”之际,写出如此振聋发聩的诗句吗?

(选自2014年11月14日《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9.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怪人”龚自珍之“怪”的具体表现。 (4分)

10.文中说,龚自珍为絜园题写的对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总一代典,成一家言”,可以读出很多含义。请说说你从中读出了哪些含义。(5分)

11.文章标题中的引号可否去掉?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6分)

高一语文周测卷 答案

1、 实词 (A ) 推:尊崇,称誉

2、 文言虚词 (D) ①句“而以书赴告同学者”,此处用介词“以”,“用”的意思。②句“军民集者数十万”中“者”为定语后置的用法。③句“所交皆天下士”为以“皆”为标志的判断句,“所”与“交”形成“所”字结构,意为“所交往的人”,作主语;句中没有因果关系,用“则”不妥。

3、 断句 (B ) 本句断句可从句意判断,“各位太学生纷纷俯伏于宫阙之前,是忠于朝廷,并没有别的用意,只要选择老成持重而有行谊的人担任将帅,那么这件事就会自然平息。”

4、 分析概括 (A )杨时当时到颍昌拜的老师是程颢,不是程颐;拜程颐是在洛地。

5.翻译(10分)

(1)①杨时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醒来之后,就发现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评分标准:去,离开;觉,睡醒。各1分。 句意1分。)

②正逢有使节出使高丽,高丽国主询问龟山先生在哪里,使者回来后把这个情况(高丽国主询问杨时情况的事)向皇上禀报。

(评分标准:会,正逢,恰逢,正赶上;安在,在哪里,倒装句;闻,使动,使之闻,翻译为“告诉”“禀报”即可,各1分。句意1分。)

(2)“心情”包括两个方面:

①程颢对自己理论的自信;②对自己的思想能薪火相传的欣慰。

(“自信”与“欣慰”答出一个点即可得1分)

“自信”的根据有二:

①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表示从者之众。②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表示影响之深广。

(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自己概括。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

“欣慰”的根据有四(从杨时的德、才这两个角度)分析:

①杨时的求学态度“诚心正意”(可靠);

②师生关系融洽(“相得甚欢”);

③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

④弃官不做,专心向学。(“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

⑤学术发展史间接证明他讲这个话是有根据的。(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 脉络皆出于时)

(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答出“可靠”即得1分。)

(附:《后汉书•郑玄传》 “﹝玄﹞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后因用为感叹己之学术东流或同道东去的语典。)

6.(4分)

(1)象征革命事业的光明前途;

(2)象征牛虻的英雄主义之光,衬托英雄就义的悲壮;

(3)突出人物形象的精神亮度,增强艺术感染力。

(答出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7.(5分)

“泪水曾经落在铁铲上”这个细节描写,借行刑手面对杀死牛虻所产生的敬畏、感动的复杂心理感受,从侧面烘托写出英雄牛虻从容、无惧的形象;更写出了人性的丰富与复杂,超越了阶级情感。

(“细节描写”“侧面烘托”1分,分析牛虻形象2分,分析人性复杂2分)

8.(6分)

(1)从容、乐观;舍生取义;笑傲生死;超越人性的神性。

(答对一点得2分,解说合理得3分,语言组织1分)

9.(4分)

怪在有异表,有异言,有异形。(答一点得1分,两点得2分;三点并具体分析得满分)

10.(5分)

①第一层含义:上联含读书和实践的道理;下联有做学问的追求; (3分)

②第二层含义:包含了龚自珍的人生理想:读书、游历,立言; (1分)

③第三层含义:自我期许,自我写照。 (1分)

11.(6分)

回答思路:不可以,用引号表明其“不怪”(1分)“怪”是以当时世俗的标准来看;“不怪”是以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怪”是以表面的言行来看;“不怪”是从思想的影响来看。)

分析:

①他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等思想超越时代,契合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内在需要。(符合未来强国梦的需要)。

②龚自珍渴望能有经世济民、安邦定国的机会。他投身于科举,想进入国家权力的核心,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大抱负、自视之高。这些在别人眼里是狂士、怪物。

③他处在近代中国大变忽开之际,他的行为和思想是时代所造成的;他也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想,怪得有理有节。

(评分标准:答出第①点可以直接给4分,在此基础上再答出②③任一点,可得满分6分;如果学生答出第①点并有括号内“强国梦”的内容,可直接给5分;没答出第①点,只答出②③ ,最高只5分。)

附录:文言文译文:

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县人。幼年时特别聪明,能做文章,稍长大以后,潜心于经典史书。熙宁九年(1076),考中进士。河南人程颢与弟弟程颐讲授孔子、孟子绝学于熙宁、元丰之际,河、洛一带的读书人都集结那里拜他们为师。杨时被选调官职却不赴任,以学生拜见老师的礼仪在颍昌谒见程颢,师生相处很是快乐。到他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时说:“我的道学思想现在向南传播了。”四年以后程颢去世,杨时知道这件事后,就在寝门设灵位哭祭,并又用书信转告他的同学们。到这时,又到洛阳拜见程颐,杨时大概已有四十岁了。有一天去见程颐,程颐偶然闭目休息而坐,杨时侍立门外一直没有离开,程颐醒来后,就发现门外下雪已深至一尺了。关西张载曾经写作《西铭》,二程很推崇(称誉)它,杨时怀疑它近于(墨家的)兼爱之论,与他的老师程颐多次辩论,才豁然开朗没有疑问。

杨时闭门读书不去做官有十年,很久以后,才历任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知县,都有好的政绩,民众思念他始终不忘。张舜民在谏司,推荐他做了荆州教授职。杨时安心在州县任职,从没有想到寻求闻达显贵,而他的品德越来越好,声望越来越高,四方各地的士大夫们不远

千里都来跟着他学习,称他“龟山先生”。正逢有使节出使高丽,高丽国主询问龟山先生在哪里,使者回来后把这个情况(高丽国主询问杨时情况的事)向皇上禀报。杨时因此被召任为秘书郎,迁任著作郎。

李纲被罢免之后,太学生跪伏于宫廷前上书,请求留任李纲,集合在一起的军民有几十万,朝廷想禁止他们集中。吴敏请求任命用杨时来平息太学生的集结事件,杨时得以被召到朝廷谈论对策,他说:“各位太学生纷纷俯伏在宫阙之前,这是忠于朝廷,并没有其他的用意,只要选择老成持重而有品行、道义的人担任主帅,那么这件事就会自然平息。”钦宗皇帝说:“大臣中没有谁比你说的更有道理。”于是任命杨时兼任国子祭酒。

高宗即位,杨时担任工部侍郎。他与陛下论对时说道:“自古圣贤的君王,没有不以致力于圣贤之学为首要任务的。”授命兼任侍读。杨时连续上章请求外任,以龙图阁直学士职提举杭州洞霄宫。不久告老,以本官辞职家居,优游于山林名胜之地,把著书讲学当作自己的主要事务。去世时八十三岁,谥号“文靖”。

杨时在东郡,交往的人都是天下的名士,先贤显达之士陈瓘、邹浩都以老师的礼仪事奉杨时。宋室南渡长江以后,东南的学者都推举杨时为程氏的学问正统传人。晚年居任谏省,才九十天,他所论说列举的都切中时弊世道。并且南宋绍兴初年崇尚元祐时期的学术,而朱熹、张栻的学问之所以能够得到程氏的正统之传,它的源委脉络相承都是出于杨时。


相关文章

  • 2015学年期末中职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 2015学年期末中职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 D.最后一句,是说莲子像刚出水一样清亮 一.基础部分30分 (1---5题各2分,第6题6分,第7.8题各2分,第9.10题每空0.5分) 1. ...查看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完整版)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高中生活的第一学年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的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将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崭新的起点,也可能是很多同学学习成效的另一分水岭.因此即将来临的暑假自主学习时间对于每位同 ...查看


  • 高一语文第一册[一点通]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新
  • 第一单元测试卷答案 第一卷 一.1. D 2. D 3. B 4C 5C 6D 7A 8D 9D 10 D 11D 12C 13 C 二1.D 2.D 3.C 4.C 5.D 6.C 7.B 8.D 9.C 10.B 11. B 12. D ...查看


  • 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 高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毛骨悚(sǒng)然:悚,害怕的样子. B.无动于衷(zhōng):衷,也做"中",在中间.(内心) C.不堪 ...查看


  • 高二第一节语文课
  • 同学们好,很高兴能够担任你们的语文老师.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杨",来自于重庆,与千里之遥的广东省揭西县棉湖中学高二××班的同学结成师生关系,这可真应了一句俗语"有缘千里来相会".既是有缘,就希望同 ...查看


  • 2015年春高一语文期末题目
  • 试卷类型:A 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统一检测题 高一语文 本试卷共6页,17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 ...查看


  • 高一语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 高一语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08年春) 任教班级:高一(3)一(5) 辛宗国 一.整体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总体情况不错,全年级语文平均分在98分以上.没有出现低分学生,低分率为零. 本试卷很好地体现了借课外文本考课内掌握 ...查看


  • 高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5
  • 2010学年第一学期任岩松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2010.10) 一.基础知识(共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给予(jǐ) 倔强(jué) 憎厌(zēng) 汗流浃背(ji á) ... ...查看


  •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单元测试
  •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潮阳区黄图盛中学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单元测试 命题人:姚惠华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 ...查看


  • 苏教版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
  • 苏教版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选择题(22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lào xiè chù pū mí pǔ B. zhì cǐ jiù C. jù t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