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成因的一点思考

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成因的一点思考

□常志永

要: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民本思想当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思

衰落,民本思想和反专制暴政的思想紧密结合,并焕发出新的时代特点,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高扬“民本主义”的大旗,对现实政治中的专制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

民本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始末,传承力极强,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也最为持久。为什么民本思想有着如此坚韧的传承力?笔者认为,这主要基于下述三个原因。

一是王权天下。就中国古代社会而言,王权天下与民本思想有着极深的渊源,二者相辅相成、合为一体,共同构筑成君主专制坚实的社会基础。首先,从民本思想的内涵来看,它所要强调的是君与民互相制约以及如何处理好君民之间的关系;其次,从专制主义的特征来看,它所要强调的是君主对土地和人民的占有支配以及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最后,从王权的存在效果来看,它在最大限度上为民本思想的延伸提供了强制保障。上述三个方面其实说明的都是一个道理,即王权天下是民本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理由如下:第一,王权天下思想的推行必然需要发扬民本思想,并以此来不断强化君主的

权力,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无疑

想之一。文章认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之所以有着坚韧的传承力,恰恰基于民本思想的三个成因:王权天下、宗法制度以及重农抑商。

关键词:民本思想王权天下重农抑商宗法制度

简言之,中国传统社会所倡导的民本思想的基本内容是贵民、爱民、养民。这一思想始于殷周之际,大概成形于春秋战国,以后虽有所发展,但总体上并没有突破先秦的思想框架。商代尚神,统治者认为自己的统治是天神所赐,因而横行无道,重神轻民,结果失掉天下;代殷而起的周总结了商灭亡的历史教训,对传统的天命神权观念进行修正,逐渐由重天转变到重民上来,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思想;到了群雄并起的春秋时期,民心向背成为支配国家政权的绝对力量,思想家们进一步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深化了敬德保民的民本思想。如孟子提出:“民

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则从多方面论证君民之间的关②系,他认为:“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董仲舒把儒家的重民思想与他的天人合一观念联系起来,在他

③看来,天“任德不任刑”,权力来自天的君王就要理所当然遵循

天道治国,推行仁政,否则天就会收回权力,通过将民意述说成天的意愿来限制君王权力。明清之际,中国封建制度逐渐走向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民本思想从根本上说同样受制于王权,王权的代代相沿无疑使古代的民本思想具有了坚韧的传承

(上接27页)

形学、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传感器等计算机领域的最新技术,也需要力学、数学、光学、机构运动学等各学科的综合应用,故其技术成本普遍较高,往往不是一家企业或机构所能承担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定数量的个人创业者、中小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参与,他们可以丰富和壮大市场并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数字动画传播的技术条件也不像艺术效果那样可以通过个人的天赋和努力得以改善,而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硬件设施。在这种情况下,构建能够向社会提供数字技术的公共服务平台就显得十分必要。这样不仅可以帮助相关机构或企业突破发展的技术瓶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整合技术人才、研发机构、社会资金、技术成果等社会资源向平台汇集,促进相关技术的创新,进而为楚文化遗产的数字动画传播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我们也应注意,技术是把“双刃剑”,必须处理好它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做到既要忠于事实,利用高新的数字技术最大程度的还原文化遗产,又要大胆突破,给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时代精神,以启示后人。

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我们走得越远,对家园的眷恋之情就越浓烈。在保护和传播楚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尽管会有诸多的困难和挫折,但还有什么能比用现

代的科技手段传播中华文明,让更多的人了解楚文化的魅力所在更激动人心、荣耀的事呢?我们期盼着楚文化遗产数字动画复原能早日成为口衔春泥的云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去滋润和抚慰更多的心灵。

注释:

①刘勰.文心雕龙·辨骚.

②张正明.楚艺术探源.艺术与时代,1990(3).③屈原.楚辞·湘君.④屈原.楚辞·湘夫人.参考文献:

[1]张正明.楚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2]皮道坚.楚艺术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3]陈崇山,孙五三.媒介·人·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4](美)约翰·S ·道格拉斯,等.技术的艺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第一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第二单位:湖北大学艺术学院)

28

人文研究

ART EDUCATION RESEARCH

力。第二,历代统治者虽然强调统治要以民为重,然而,王权的核心是忠君,而忠君思想的实现对象就是臣民,所以,王权天下需要臣民的维护,这也是历代统治阶级强调“以民为本”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说到底,古代社会的民本不是要使民成为政治生活中自由的人,而是君主能否权衡利弊,给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这就完全取决于君主是否英明,是否有仁爱之心。于是,以民为重就成了以君为重,这是一个简单的哲学命题,也恰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君民关系的实际状况。第三,古代社会民本思想往往依附在等级制度的土壤之上。要发扬民本,必先坚持等级制度,而王权为等级制度的牢固提供了最肥沃的养分,等级制度同样又牢牢地巩固了王权,并使广大人民处在等级制度的严格控制之下。也就是说,王权天下在这个意义上也同样使民本思想具有了坚韧的传承力。道理很简单,君主要实现对全民的有效统治,就必须建立等级制度;同时,在等级制度之下的民本思想才能够拥有真正的政权保障。例如,孔子认为治国之道就在于划分等级,别立名份,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荀子也同样主张:“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

⑤皆有称者也。”一言以蔽之,古代社会的王权天下给予民本思

统治的社会中,不是经济力量决定权力分配,而是权力分配决定着社会经济分配,因此经济利益问题主要是通过政治方式来解决的,这具体表现为中国传统社会重农抑商的经济特点。一方面,打击和限制独立的商品经济,一切工商业都归官营。中国古代的工商业,占主导地位的是官商,主要为皇族官僚们立威、奢侈以及征战服务,不是作为民众的一种必需的生存方式存在,而少数个体手工业者和商贾,仅局限于为官府和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拾遗补缺,是一种依附性经济,没有自己的独立性,即使民商发展起来,也会被官府吸纳或摧毁。这种不平衡必然导致官家购买工商业者的商品时不等价交换比比皆是,而实现等价交换才是平等、民主的真实经济基础,不等价交换显然不可能形成以平等为前提的民主政治。另一方面,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民的劳动完全以各自家庭为单位分散地进行生产劳动,彼此间缺乏由商品交换而形成的经济联系,很难组成目标一致的政治组织。因此,小农经济使农民对君权顶礼膜拜,不去主动争取自己应得的权利,而是企盼君主为他们做主,在以小农为主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不可能产生民主思想,只能产生家长主义,而家长主义是王权主义的最好伴侣。同样的事实是,农业在中国古代社会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夫食为民

田,民非食不生亦,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而自给自足的

想以强大的推动力,而民本思想又是巩固王权天下最有效的思想武器之一。

二是宗法制度。中国古代社会家天下的宗法制度具有很强的社会规范力和渗透力。所谓宗法制度,它实际上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标榜共同祖先维系亲情,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宗族成员各自所承担的不同权利和义务的法则。概括来说,宗法制度的主要特征大致有三,即以孝友治国平天下为其一,以尊君尊亲尊尊为其二,以孝德合一为其三。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尊敬孝顺自己

自然经济也同样使农业的重要性提高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这就使重农抑商政策有了很大的实施必然性。此外,历代统治阶级在强调重本以生民的同时,也大都清醒地认识到务本生民是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在逻辑上完全可以这样说:民众是专制国家之本,而衣食又是民众的生存条件,满足了民众最起码的生存条件,也就加固了专制主义国家的统治基础。因此,历代统治者都积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而求得天下的稳固和统治的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讲,重农抑商政策是民本思想形成的又一个重要的原因。

综上所述,在中国古代社会,以民为本的思想的三个成因就是王权天下、宗法制度和重农抑商。正是因为这三个因素对民本思想强大的巩固、限制和推动,使得民本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最具有生命力的思想之一,且影响极为深远。

注释:

①孟子·梁惠王下.②荀子·王制.③汉书·董仲舒传.

④诗经.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⑤荀子·富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⑥孟子·梁惠王.⑦颜氏家训·涉务篇.

家的长辈老人并兼及到其他人家长辈老人,关怀爱护自己家的子孙并兼及到其他人家的子孙,天下就可以治好了。汉代成书的《礼记·大学》也说:“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这里把事君、事长的政治伦理用孝、悌(友)来代表,充分说明孝的重要性。至于孝德合一,《诗经》说“有孝有德”,强调做人要达到孝与德的统一。宗法制度的上述三个主要特征深深地规范了民本思想,使民本思想在古代宗法社会之下获得了强大的传承力量。这是因为,以民为本,正面强调的是贵民、爱民和养民,但在具体的实施中也同样强调了民应该遵守的社会礼仪和制度,宗法制度的上述特点无疑对民本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从根本上说,古代社会的宗法制度的不断延续必然会强化民本思想的延续和扩展。

三是重农抑商。总括起来看,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和肯定君主专制主义,其对于王权的制衡主要侧重于道义方面,制衡的实践效果则取决于君主的态度,这就注定了民本思想不可能对君王进行有效的制约。总体而言,中国传统社会的最大特点就是王权支配社会,在依靠武力形成的王权

(作者单位:宁夏师范学院)

29

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成因的一点思考

□常志永

要: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民本思想当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思

衰落,民本思想和反专制暴政的思想紧密结合,并焕发出新的时代特点,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高扬“民本主义”的大旗,对现实政治中的专制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

民本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始末,传承力极强,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也最为持久。为什么民本思想有着如此坚韧的传承力?笔者认为,这主要基于下述三个原因。

一是王权天下。就中国古代社会而言,王权天下与民本思想有着极深的渊源,二者相辅相成、合为一体,共同构筑成君主专制坚实的社会基础。首先,从民本思想的内涵来看,它所要强调的是君与民互相制约以及如何处理好君民之间的关系;其次,从专制主义的特征来看,它所要强调的是君主对土地和人民的占有支配以及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最后,从王权的存在效果来看,它在最大限度上为民本思想的延伸提供了强制保障。上述三个方面其实说明的都是一个道理,即王权天下是民本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理由如下:第一,王权天下思想的推行必然需要发扬民本思想,并以此来不断强化君主的

权力,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无疑

想之一。文章认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之所以有着坚韧的传承力,恰恰基于民本思想的三个成因:王权天下、宗法制度以及重农抑商。

关键词:民本思想王权天下重农抑商宗法制度

简言之,中国传统社会所倡导的民本思想的基本内容是贵民、爱民、养民。这一思想始于殷周之际,大概成形于春秋战国,以后虽有所发展,但总体上并没有突破先秦的思想框架。商代尚神,统治者认为自己的统治是天神所赐,因而横行无道,重神轻民,结果失掉天下;代殷而起的周总结了商灭亡的历史教训,对传统的天命神权观念进行修正,逐渐由重天转变到重民上来,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思想;到了群雄并起的春秋时期,民心向背成为支配国家政权的绝对力量,思想家们进一步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深化了敬德保民的民本思想。如孟子提出:“民

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则从多方面论证君民之间的关②系,他认为:“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董仲舒把儒家的重民思想与他的天人合一观念联系起来,在他

③看来,天“任德不任刑”,权力来自天的君王就要理所当然遵循

天道治国,推行仁政,否则天就会收回权力,通过将民意述说成天的意愿来限制君王权力。明清之际,中国封建制度逐渐走向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民本思想从根本上说同样受制于王权,王权的代代相沿无疑使古代的民本思想具有了坚韧的传承

(上接27页)

形学、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传感器等计算机领域的最新技术,也需要力学、数学、光学、机构运动学等各学科的综合应用,故其技术成本普遍较高,往往不是一家企业或机构所能承担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定数量的个人创业者、中小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参与,他们可以丰富和壮大市场并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数字动画传播的技术条件也不像艺术效果那样可以通过个人的天赋和努力得以改善,而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硬件设施。在这种情况下,构建能够向社会提供数字技术的公共服务平台就显得十分必要。这样不仅可以帮助相关机构或企业突破发展的技术瓶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整合技术人才、研发机构、社会资金、技术成果等社会资源向平台汇集,促进相关技术的创新,进而为楚文化遗产的数字动画传播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我们也应注意,技术是把“双刃剑”,必须处理好它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做到既要忠于事实,利用高新的数字技术最大程度的还原文化遗产,又要大胆突破,给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时代精神,以启示后人。

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我们走得越远,对家园的眷恋之情就越浓烈。在保护和传播楚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尽管会有诸多的困难和挫折,但还有什么能比用现

代的科技手段传播中华文明,让更多的人了解楚文化的魅力所在更激动人心、荣耀的事呢?我们期盼着楚文化遗产数字动画复原能早日成为口衔春泥的云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去滋润和抚慰更多的心灵。

注释:

①刘勰.文心雕龙·辨骚.

②张正明.楚艺术探源.艺术与时代,1990(3).③屈原.楚辞·湘君.④屈原.楚辞·湘夫人.参考文献:

[1]张正明.楚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2]皮道坚.楚艺术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3]陈崇山,孙五三.媒介·人·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4](美)约翰·S ·道格拉斯,等.技术的艺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第一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第二单位:湖北大学艺术学院)

28

人文研究

ART EDUCATION RESEARCH

力。第二,历代统治者虽然强调统治要以民为重,然而,王权的核心是忠君,而忠君思想的实现对象就是臣民,所以,王权天下需要臣民的维护,这也是历代统治阶级强调“以民为本”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说到底,古代社会的民本不是要使民成为政治生活中自由的人,而是君主能否权衡利弊,给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这就完全取决于君主是否英明,是否有仁爱之心。于是,以民为重就成了以君为重,这是一个简单的哲学命题,也恰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君民关系的实际状况。第三,古代社会民本思想往往依附在等级制度的土壤之上。要发扬民本,必先坚持等级制度,而王权为等级制度的牢固提供了最肥沃的养分,等级制度同样又牢牢地巩固了王权,并使广大人民处在等级制度的严格控制之下。也就是说,王权天下在这个意义上也同样使民本思想具有了坚韧的传承力。道理很简单,君主要实现对全民的有效统治,就必须建立等级制度;同时,在等级制度之下的民本思想才能够拥有真正的政权保障。例如,孔子认为治国之道就在于划分等级,别立名份,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荀子也同样主张:“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

⑤皆有称者也。”一言以蔽之,古代社会的王权天下给予民本思

统治的社会中,不是经济力量决定权力分配,而是权力分配决定着社会经济分配,因此经济利益问题主要是通过政治方式来解决的,这具体表现为中国传统社会重农抑商的经济特点。一方面,打击和限制独立的商品经济,一切工商业都归官营。中国古代的工商业,占主导地位的是官商,主要为皇族官僚们立威、奢侈以及征战服务,不是作为民众的一种必需的生存方式存在,而少数个体手工业者和商贾,仅局限于为官府和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拾遗补缺,是一种依附性经济,没有自己的独立性,即使民商发展起来,也会被官府吸纳或摧毁。这种不平衡必然导致官家购买工商业者的商品时不等价交换比比皆是,而实现等价交换才是平等、民主的真实经济基础,不等价交换显然不可能形成以平等为前提的民主政治。另一方面,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民的劳动完全以各自家庭为单位分散地进行生产劳动,彼此间缺乏由商品交换而形成的经济联系,很难组成目标一致的政治组织。因此,小农经济使农民对君权顶礼膜拜,不去主动争取自己应得的权利,而是企盼君主为他们做主,在以小农为主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不可能产生民主思想,只能产生家长主义,而家长主义是王权主义的最好伴侣。同样的事实是,农业在中国古代社会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夫食为民

田,民非食不生亦,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而自给自足的

想以强大的推动力,而民本思想又是巩固王权天下最有效的思想武器之一。

二是宗法制度。中国古代社会家天下的宗法制度具有很强的社会规范力和渗透力。所谓宗法制度,它实际上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标榜共同祖先维系亲情,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宗族成员各自所承担的不同权利和义务的法则。概括来说,宗法制度的主要特征大致有三,即以孝友治国平天下为其一,以尊君尊亲尊尊为其二,以孝德合一为其三。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尊敬孝顺自己

自然经济也同样使农业的重要性提高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这就使重农抑商政策有了很大的实施必然性。此外,历代统治阶级在强调重本以生民的同时,也大都清醒地认识到务本生民是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在逻辑上完全可以这样说:民众是专制国家之本,而衣食又是民众的生存条件,满足了民众最起码的生存条件,也就加固了专制主义国家的统治基础。因此,历代统治者都积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而求得天下的稳固和统治的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讲,重农抑商政策是民本思想形成的又一个重要的原因。

综上所述,在中国古代社会,以民为本的思想的三个成因就是王权天下、宗法制度和重农抑商。正是因为这三个因素对民本思想强大的巩固、限制和推动,使得民本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最具有生命力的思想之一,且影响极为深远。

注释:

①孟子·梁惠王下.②荀子·王制.③汉书·董仲舒传.

④诗经.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⑤荀子·富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⑥孟子·梁惠王.⑦颜氏家训·涉务篇.

家的长辈老人并兼及到其他人家长辈老人,关怀爱护自己家的子孙并兼及到其他人家的子孙,天下就可以治好了。汉代成书的《礼记·大学》也说:“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这里把事君、事长的政治伦理用孝、悌(友)来代表,充分说明孝的重要性。至于孝德合一,《诗经》说“有孝有德”,强调做人要达到孝与德的统一。宗法制度的上述三个主要特征深深地规范了民本思想,使民本思想在古代宗法社会之下获得了强大的传承力量。这是因为,以民为本,正面强调的是贵民、爱民和养民,但在具体的实施中也同样强调了民应该遵守的社会礼仪和制度,宗法制度的上述特点无疑对民本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从根本上说,古代社会的宗法制度的不断延续必然会强化民本思想的延续和扩展。

三是重农抑商。总括起来看,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和肯定君主专制主义,其对于王权的制衡主要侧重于道义方面,制衡的实践效果则取决于君主的态度,这就注定了民本思想不可能对君王进行有效的制约。总体而言,中国传统社会的最大特点就是王权支配社会,在依靠武力形成的王权

(作者单位:宁夏师范学院)

29


相关文章

  • 浅议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到以人为本思想的转化
  • 浅议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到以人为本思想的转化 [摘 要]:民本思想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它不仅是儒家思想的精粹,也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最具进步性的思想.民贵君轻,以民为本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主旨.民本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必然产物,对我国封建社会以 ...查看


  • 略论儒家民本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及现代意义
  • 第10卷・第2期2007年4月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SuzhouEducationInstitute Vol.10,No.2Apr.2007 略论儒家民本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及现代意义 丁艳平 (襄攀学院 [摘 湖北襄樊・ ...查看


  •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再认识
  •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再认识 庞绍堂 内容提要 经典现代化理论发端于帕森斯的结构 -功能分析框架 ,经诸多学者努力 ,形成为基于一系列理论假设的理论体系 .所有这些假设 ,与其说是理论性的 ,不如说是事实 (史实) 性的 ,其成立基础客观可靠 . ...查看


  • 第三讲中国文化特点
  • 第三讲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1学时)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伦理类型 任何一种文化类型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这就是在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下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简言之,从地理环境看,中国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的大陆性 ...查看


  •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精华
  • 第三章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精华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领导活动,有了领导活动,也就有了对领导活动的思考.虽然领导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时间还不到半个世纪,但对领导的思考却同领导活动的历史一样久远.古今中外,无数先哲们留下了丰富的有关领导的宝贵 ...查看


  • 第三章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精华
  • 第三章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精华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领导活动,有了领导活动,也就有了对领导活动的思考.虽然领导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时间还不到半个世纪,但对领导的思考却同领导活动的历史一样久远.古今中外,无数先哲们留下了丰富的有关领导的宝贵 ...查看


  • 谈中国文化的诗性特质
  • 楼主:飘如游云 时间:2002-05-06 15:34:00 点击:272 回复:8 脱水模式 给他打赏 只看楼主 阅读设置 中国文化是一种具有诗性特质的文化.它没有西方文化中那样强烈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求知态度,却具有十分浓厚的伦理主义和人 ...查看


  • 论传统儒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 论传统儒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在中国传统思想史上,民本思想十分丰富,它既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治国之术,又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传统哲学思想,而儒家的民本思想因其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对现实的正面反映成为中国民本思想的主流.对儒家民本思想的研究,不仅 ...查看


  • 解析先秦民本思想
  • 一 民本是什么 要想去解释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有何渊源和特色,那么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民本"?而最早对于"民本"一词的解释,可以追溯至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民本"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