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弄清追及和相遇问题的求解方法

高三物理知识点复习二:直线运动(2)

问题8:注意弄清追及和相遇问题的求解方法。

1. 追及和相遇问题的特点

追及和相遇问题是一类常见的运动学问题,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讲,相遇是指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可见,相遇的物体必然存在以下两个关系:一是相遇位置与各物体的初始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位移关系。若同地出发,相遇时位移相等为空间条件。二是相遇物体的运动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若物体同时出发,运动时间相等;若甲比乙早出发Δt,则运动时间关系为t 甲=t乙+Δt。要使物体相遇就必须同时满足位移关系和运动时间关系。

2. 追及和相遇问题的求解方法

首先分析各个物体的运动特点,形成清晰的运动图景;再根据相遇位置建立物体间的位移关系方程;最后根据各物体的运动特点找出运动时间的关系。

方法1:利用不等式求解。利用不等式求解,思路有二:其一是先求出在任意时刻t ,两物体间的距离y=f(t ),若对任何t ,均存在y=f(t )>0,则这两个物体永远不能相遇;若存在某个时刻t ,使得y=f(t )≤0,则这两个物体可能相遇。其二是设在t 时刻两物体相遇,然后根据几何关系列出关于t 的方程f (t )=0,若方程f (t )=0无正实数解,则说明这两物体不可能相遇;若方程f (t )=0存在正实数解,则说明这两个物体可能相遇。

方法2:利用图象法求解。利用图象法求解,其思路是用位移图象求解,分别作出两个物体的位移图象,如果两个物体的位移图象相交,则说明两物体相遇。

[例15] 火车以速率V 1向前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在前方同一轨道上距车为S 处有另一辆火车,它正沿相同的方向以较小的速率V 2作匀速运动,于是司机立即使车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要使两车不致相撞,求出a 应满足关式。

分析与解:设经过t 时刻两车相遇,则有V 2t +S =V 1t -12at 2,整理得:

at 2+2(V 2-V 1) t +2S =0

要使两车不致相撞,则上述方程无解,即∆=b -4ac =4(V 2-V 1) -8aS

(V 1-V 2) 2

a >2S 解得。

[例16] 在地面上以初速度2V 0竖直上抛一物体A 后,又以初速V 0同地点竖直上抛另一物体B ,若要使两物体能在空中相遇,则两物体抛出的时间间隔∆t 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不计空气阻力)

分析与解:如按通常情况,可依据题意用运动学知识列方程求解,这是比较麻烦的。如换换思路,依据s=V0t -gt 2/2作s -t 图象,则可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如图10所示,显然,两条图线的相交点表示A 、B 相遇时刻,纵坐标对应位移S A =SB 。由图10可直接看出Δt 满2V 04V

g 时, B 可在空中相遇。 足关系式g

00图10

问题9:注意弄清极值问题和临界问题的求解方法。

[例17] 如图11所示,一平直的传送带以速度V=2m/s做匀速运动,传送带把A 处的工件运送到B 处,A 、B 相距L=10m。从A 处把工件无初速地放到传送带上,经过时间t=6s,能传送到B 处,欲用最短的时间把工件从A 处传送到B 处,求传送带的运行速度至少多大?

图11

L V >2,所以工件在6s 内先匀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 分析与解:因t

V S 1=t , S 2=Vt 2有

t 1+t2=t, S 1+S2=L

解上述四式得t 1=2s,a=V/t1=1m/s2。

若要工件最短时间传送到B ,工件加速度仍为a ,设传送带速度为V ,工件先加速后匀V 2V V L =t 1+Vt 2L =+V (t -) 22a a ,化简得:速,同上理有:又因为t 1=V/a,t 2=t-t 1,所以

t =L V L V L +⨯==常量V 2a ,因为V 2a 2a , L V =2a ,即V =2aL 时,t 有最小值,V =2aL =2m /s 。 所以当V

表明工件一直加速到B 所用时间最短。

[例18] 摩托车在平直公路上从静止开始起动,a 1=1.6m/s2,稍后匀速运动,然后减速,a 2=6.4m/s2,直到停止,共历时130s ,行程1600m 。试求:

(1)摩托车行驶的最大速度V m 。

(2)若摩托车从静止起动,a 1、a 2不变,直到停止,行程不变,所需最短时间为多少? 分析与解:(1)整个运动过程分三个阶段:匀加速运动;匀速运动;匀减速运动。可借

22V =V +2aS 有: t 0助V -t 图表示,如图12所示。利用推论

2V n 2V m V m V m +(130--) V m +=16002a 1a 1a 22a 2

解得:V m =12.8m/s(另一根舍去)

V 图12

(2)首先要回答摩托车以什么样的方式运动可使得时间最短。借助V -t 图象可以证明:当摩托车先以a 1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V m /时,紧接着以a 2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时,行程不变,而时间最短,如图13所示,设最短时间为t min ,

则t min ///2/2V m V m V m V m =++=1600a 1a 2 2a 12a 2

由上述二式解得:V m /=64m/s,故t min =50s,即最短时间为50s 。

V

问题10:注意弄清联系实际问题的分析求解。

[例19] 图14(a )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时间差,测出汽车的速度。图14(b )中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 1、n 2分别是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 1、、p 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 =1.0s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 =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

14(b )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 1、、p 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 m ,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m/s

图13

图14a

图14b B

分析与解:本题由阅读图14(b )后,无法让人在大脑中直接形成测速仪发射和接受超声波以及两个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量值关系形象的物理图象。只有仔细地分析图14(b )各符号的要素,深刻地思考才会在大脑中形成测速仪在P 1时刻发出的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经过t 1=0.4S接收到信号,在P 2时刻发出的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经过t 2=0.3S接收到信号的形象的物理情景图象。根据这些信息很容易给出如下解答:

汽车在接收到p 1、、p 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

S=V(t 1-t 2)/2=17m,汽车通过这一位移所用的时间t=Δt -(t 1-t 2)/2=0.95S。所以汽车的速度是V 1=S /t =17. 9m /S 。

[例20] 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滴流出,在下方放一盘子,调节盘子高度,使一滴水滴碰到盘子时,恰有另一滴水滴开始下落,而空中还有一滴正在下落中的水滴,测出水龙头到盘子的距离为h ,从第一滴开始下落时计时,到第n 滴水滴落在盘子中,共用去时间t ,则此时第(n+1)滴水滴与盘子的距离为多少?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多少?

分析与解:设两个水滴间的时间为T ,如图15所示,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得: h 1=gT 2

42 2h +(n -1) T =t g

3h

所以求得:此时第(n+1)滴水滴与盘子的距离为4

(n +

1) 2

h 22t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图15

二. 警示易错试题

典型错误之一:盲目地套用公式计算“汽车”刹车的位移。

[例1] 飞机着陆做匀减速运动可获得a=6m/s2的加速度,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为V 0=60m/s,求它着陆后t=12s内滑行的距离。

错解:将t=12s代入位移公式得:S =V 0t -121at =(60⨯12-⨯6⨯122) m =22288m. 分析纠错:解决本问题时应先计算飞机能运动多长时间,才能判断着陆后t=12s内的运动情况。

设飞机停止时所需时间为t 0,由速度公式V t =V0-at 0得t 0=10s。

可见,飞机在t=12s内的前10s 内做匀减速运动,后2s 内保持静止。所以有:

S =V 0t 0-

12at 0=300m 2

典型错误之二:错误理解追碰问题的临界条件。

[例2] 经检测汽车A 的制动性能:以标准速度20m/s在平直公路上行使时,制动后40s 停下来。现A 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使发现前方180m 处有一货车B 以6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使,司机立即制动,能否发生撞车事故?

错解: 设汽车A 制动后40s 的位移为S 1,货车B 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S 2。据 a =V t -V 0

t 有A 车的加速度为:a=-0.5m/s2。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

1S 1=V 0t +at 2=400m 2

而S 2=V2t=6×40=240(m ),两车位移差为400-240=160(m ),因为两车刚开始相距180m >160m ,所以两车不相撞。

分析纠错:这是典型的追击问题。关键是要弄清不相撞的条件。汽车A 与货车B 同速时,两车位移差和初始时刻两车距离关系是判断两车能否相撞的依据。当两车同速时,两车位移差大于初始时刻的距离时,两车相撞;小于、等于时,则不相撞。而错解中的判据条件错误导致错解。

本题也可以用不等式求解:设在t 时刻两物体相遇,则有:

120t -⨯0. 5t 2=180+6t 22,即:t -56t +720=0。

2因为∆=56-4⨯720=256>0,所以两车相撞。

典型错误之三:参考系的选择不明确。

[例3] 航空母舰以一定的速度航行,以保证飞机能安全起飞,某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起飞时的最大加速度是a=5.0m/s2,速度须达V=50m/s才能起飞,该航空母舰甲板长L=160m,为了使飞机能安全起飞,航空母舰应以多大的速度V 0向什么方向航行?

222V =-2aL =30m /s V =V +2aL 00错解:据得。

分析纠错:上述错解的原因是没有明确指出参考系,速度、位移不是在同一参考系中得到的量。若以地面为参考系,则飞机的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50m/s,飞机的位移为

222V =V +2aS =V +2a (L +V 0t ) ,V=V0+at。00S=L+V0t ,则根据匀变速直线的规律可得:

代入数据求得:V 0=10m/s.

即航空母舰应与飞机起飞方向相同至少以10m/s的速度航行。

若以航空母舰为参考系,则飞机的初速度为零,位移为L ,设末速度为V 1,则据匀变速直线的规律可得:V 1=2aL =40m /s 。

所以V 0=V-V 1=10m/s。即航空母舰应与飞机起飞方向相同至少以10m/s的速度航行。

典型错误之四:对由公式求得“结果”不能正确取舍。

[例4] 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某时刻关闭发动机而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它关闭发动机后通过s=37.5m所需的时间为( )

A. 3s B. 4s C. 5s D. 6s

错解:设汽车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即V 0=20m/s,a=-5m/s2,s=37.5m. 则由位移公式s =V 0t +121at 20t -⨯5t 2=37. 522得:

解得:t 1=3s,t 2=5s。即A 、C 二选项正确。

0-V 0=4s a 分析纠错:因为汽车经过t 0=已经停止运动,4s 后位移公式已不适用,故

t 2=5s应舍去。即正确答案为A 。

典型错误之五:忽视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性。

[例5] 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已知其出手时的速度是5m/s,经过3s ,该物体落到抛出点下某处,速度为25m/s,已知该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不变,求该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错解:由题意知V 0=5m/s,V t =25m/s,所以加速度a=(V t -V 0)/t=6.67m/s2。

分析纠错:由于速度是矢量,处理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必须先选定正方向,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取向上为正方向,由题意知:V 0=5m/s,V t =-25m/s,所以加速度a=(V t -V 0)/t=-10m/s2。 加速度为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即a 的方向竖直向下。

典型错误之六:不能正确理解运动图象。

[例6] 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1s 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变方向

B. 第2s 末质点的位移改变方向

C. 第4s 末质点的位移为零

D. 第3s 末和第5s

2

错解:选B 、C

分析纠错:速度图线中,速度可以直接从纵坐标轴上读出,其正、负就表示速度方向,位移为速度图线下的“面积”,在坐标轴下方的“面积”为负。

由图16中可直接看出,速度方向发生变化的时刻是第2s 末、第4s 末,而位移始终为正值,前2s 内位移逐渐增大,第3s 、第4s 内又逐渐减小。第4s 末位移为零,以后又如此变化。第3s 末与第5s 末的位移均为0.5m 。故选项CD 正确。

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C 、D 。

【模拟试题】

1. 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同向驶向同一目的地,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1做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2做匀速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1做匀速运动,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2做匀速运动,且V 1≠V 2 ,则( )

A. 甲先到达 B. 乙先到达

C. 甲、乙同时到达 D. 无法比较

2. 一球由空中自由下落,碰到桌面立刻反弹,则V -t 图象为图1中的(取向上为正)

图1

3. 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率V 0在水平地面上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乙车先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当速率减小到0时,甲车也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为了避免碰车,在乙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时,甲、乙两车的距离至少应为( ) V 0V 03V 02V 0

A. 2a B. a C. 2a D. a

4. 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 、B 、C 三点,位移S AB =SBC ,已知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3 m/s,在BC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 m/s,那么物体在B 点时的即时速度的大小为( )

A. 4 m/s B. 4.5 m/s C. 5 m/s D. 5.5 m/s

5. 物体以速度V 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 、B 两点间,需时为t 。现在物体由A 点静止出发,匀加速(加速度为a 1)到某一最大速度V m 后立即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a 2)至B 点停下,历时仍为t ,则物体的( )

A. Vm 只能为2V ,无论a 1 、a 2为何值

B. Vm 可为许多值,与a 1 a 2的大小有关

C. a 1、a 2值必须是一定的 2222

a 1⋅a 22V =t 。 D. D. a 1、a 2必须满足a 1+a 2

6. 作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A 、B 两点的速度分别为V A 和V B ,经过A 和B 的中点的速

1

度为V C ,且V C =2(V A +VB );在AC 段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1,CB 段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2 ,则( )

A. a1=a2 B. a1>a 2 C. a1<a 2 D. 不能确定

7. 一物体在AB 两点的中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设AB 长度足够长),其加速度如图2所示随时间变化。设向A 的加速度为正向,从t=0开始,则物体的运动情况( )

A. 先向A 后向B ,再向A 、向B 、4s 末静止在原位置

B. 先向A 后向B ,再向A 、向B 、4s 末静止在偏A 侧的某点

C. 先向A 后向B ,再向A 、向B 、4s 末静止在偏B 侧的某点

D. 一直向A 运动,4s 末静止在偏向A 侧的某点

图18

图2

8. 从离地H高处自由下落小球a ,同时在它正下方H 处以速度V0竖直上抛另一小球b ,不计空气阻力,有( )

(1)若V0>gH ,小球b 在上升过程中与a 球相遇

(2)若V0<gH ,小球b 在下落过程中肯定与a 球相遇

gH

(3)若V0=,小球b 和a 不会在空中相遇

(4)若V0=gH ,两球在空中相遇时b 球速度为零

A. 只有(2)是正确的 B. (1)(2)(3)是正确的

C. (1)(3)(4)正确的 D. (2)(4)是正确的

9. 在平直轨道上有两辆长为L 的汽车,中心相距为S 。开始时,A 车以初速度V 0、加速度大小为2a 正对B 车做匀减速运动,而B 车同时以加速度大小为a 由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则V 0应满足的关系式为 。

10. 一根细杆长3m ,用短绳悬挂(绳长不计),悬点下有一个2m 高的窗门,门顶在悬点下8m 处,今将绳剪断,让杆自由下落,则杆从门旁通过的时间是 s (g 取10m/s2 )

11. 将一个粉笔头轻放在2 m/s的恒定速度运动的水平传送带上后,传送带上留下一条长度为4m 的划线;若使该传送带改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1.5 m/s2),并且在传送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的同时,将另一支粉笔头放在传送带上,该粉笔头在传送带上能留下一条多长的划线? (g 取10 m/s2)

12. 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面224m 水平飞行时,运动员离开飞机在竖直方向作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12.5 m /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 m/s。 g=10 m /s2。求:

(1)运动员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着地时相当于从多高处自由落下?

(2)运动员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13. 如图3所示,声源S 和观察者A 都沿x 轴正方向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分别为V s 和V A 。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率为V p ,设V s

(1)若声源相继发出两个声信号。时间间隔为Δt ,请根据发出的这两个声信号从声源传播到观察者的过程。确定观察者接收到这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Δt ' 。

(2)请利用(1)的结果,推导此情形下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与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间的关系式。

S

图3

【试题答案】

1. A 2. A 3. D 4. C 5. AD 6. C 7. D 8. C 9. V 0≤a (s -L ) 10. (2-1) 11. 1m 12. (1)99m ,1.25m (2)8.6s

∆t '=

13. (1)

(2)略

V P -V S ∆t V P -V A

高三物理知识点复习二:直线运动(2)

问题8:注意弄清追及和相遇问题的求解方法。

1. 追及和相遇问题的特点

追及和相遇问题是一类常见的运动学问题,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讲,相遇是指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可见,相遇的物体必然存在以下两个关系:一是相遇位置与各物体的初始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位移关系。若同地出发,相遇时位移相等为空间条件。二是相遇物体的运动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若物体同时出发,运动时间相等;若甲比乙早出发Δt,则运动时间关系为t 甲=t乙+Δt。要使物体相遇就必须同时满足位移关系和运动时间关系。

2. 追及和相遇问题的求解方法

首先分析各个物体的运动特点,形成清晰的运动图景;再根据相遇位置建立物体间的位移关系方程;最后根据各物体的运动特点找出运动时间的关系。

方法1:利用不等式求解。利用不等式求解,思路有二:其一是先求出在任意时刻t ,两物体间的距离y=f(t ),若对任何t ,均存在y=f(t )>0,则这两个物体永远不能相遇;若存在某个时刻t ,使得y=f(t )≤0,则这两个物体可能相遇。其二是设在t 时刻两物体相遇,然后根据几何关系列出关于t 的方程f (t )=0,若方程f (t )=0无正实数解,则说明这两物体不可能相遇;若方程f (t )=0存在正实数解,则说明这两个物体可能相遇。

方法2:利用图象法求解。利用图象法求解,其思路是用位移图象求解,分别作出两个物体的位移图象,如果两个物体的位移图象相交,则说明两物体相遇。

[例15] 火车以速率V 1向前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在前方同一轨道上距车为S 处有另一辆火车,它正沿相同的方向以较小的速率V 2作匀速运动,于是司机立即使车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要使两车不致相撞,求出a 应满足关式。

分析与解:设经过t 时刻两车相遇,则有V 2t +S =V 1t -12at 2,整理得:

at 2+2(V 2-V 1) t +2S =0

要使两车不致相撞,则上述方程无解,即∆=b -4ac =4(V 2-V 1) -8aS

(V 1-V 2) 2

a >2S 解得。

[例16] 在地面上以初速度2V 0竖直上抛一物体A 后,又以初速V 0同地点竖直上抛另一物体B ,若要使两物体能在空中相遇,则两物体抛出的时间间隔∆t 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不计空气阻力)

分析与解:如按通常情况,可依据题意用运动学知识列方程求解,这是比较麻烦的。如换换思路,依据s=V0t -gt 2/2作s -t 图象,则可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如图10所示,显然,两条图线的相交点表示A 、B 相遇时刻,纵坐标对应位移S A =SB 。由图10可直接看出Δt 满2V 04V

g 时, B 可在空中相遇。 足关系式g

00图10

问题9:注意弄清极值问题和临界问题的求解方法。

[例17] 如图11所示,一平直的传送带以速度V=2m/s做匀速运动,传送带把A 处的工件运送到B 处,A 、B 相距L=10m。从A 处把工件无初速地放到传送带上,经过时间t=6s,能传送到B 处,欲用最短的时间把工件从A 处传送到B 处,求传送带的运行速度至少多大?

图11

L V >2,所以工件在6s 内先匀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 分析与解:因t

V S 1=t , S 2=Vt 2有

t 1+t2=t, S 1+S2=L

解上述四式得t 1=2s,a=V/t1=1m/s2。

若要工件最短时间传送到B ,工件加速度仍为a ,设传送带速度为V ,工件先加速后匀V 2V V L =t 1+Vt 2L =+V (t -) 22a a ,化简得:速,同上理有:又因为t 1=V/a,t 2=t-t 1,所以

t =L V L V L +⨯==常量V 2a ,因为V 2a 2a , L V =2a ,即V =2aL 时,t 有最小值,V =2aL =2m /s 。 所以当V

表明工件一直加速到B 所用时间最短。

[例18] 摩托车在平直公路上从静止开始起动,a 1=1.6m/s2,稍后匀速运动,然后减速,a 2=6.4m/s2,直到停止,共历时130s ,行程1600m 。试求:

(1)摩托车行驶的最大速度V m 。

(2)若摩托车从静止起动,a 1、a 2不变,直到停止,行程不变,所需最短时间为多少? 分析与解:(1)整个运动过程分三个阶段:匀加速运动;匀速运动;匀减速运动。可借

22V =V +2aS 有: t 0助V -t 图表示,如图12所示。利用推论

2V n 2V m V m V m +(130--) V m +=16002a 1a 1a 22a 2

解得:V m =12.8m/s(另一根舍去)

V 图12

(2)首先要回答摩托车以什么样的方式运动可使得时间最短。借助V -t 图象可以证明:当摩托车先以a 1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V m /时,紧接着以a 2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时,行程不变,而时间最短,如图13所示,设最短时间为t min ,

则t min ///2/2V m V m V m V m =++=1600a 1a 2 2a 12a 2

由上述二式解得:V m /=64m/s,故t min =50s,即最短时间为50s 。

V

问题10:注意弄清联系实际问题的分析求解。

[例19] 图14(a )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时间差,测出汽车的速度。图14(b )中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 1、n 2分别是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 1、、p 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 =1.0s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 =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

14(b )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 1、、p 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 m ,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m/s

图13

图14a

图14b B

分析与解:本题由阅读图14(b )后,无法让人在大脑中直接形成测速仪发射和接受超声波以及两个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量值关系形象的物理图象。只有仔细地分析图14(b )各符号的要素,深刻地思考才会在大脑中形成测速仪在P 1时刻发出的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经过t 1=0.4S接收到信号,在P 2时刻发出的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经过t 2=0.3S接收到信号的形象的物理情景图象。根据这些信息很容易给出如下解答:

汽车在接收到p 1、、p 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

S=V(t 1-t 2)/2=17m,汽车通过这一位移所用的时间t=Δt -(t 1-t 2)/2=0.95S。所以汽车的速度是V 1=S /t =17. 9m /S 。

[例20] 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滴流出,在下方放一盘子,调节盘子高度,使一滴水滴碰到盘子时,恰有另一滴水滴开始下落,而空中还有一滴正在下落中的水滴,测出水龙头到盘子的距离为h ,从第一滴开始下落时计时,到第n 滴水滴落在盘子中,共用去时间t ,则此时第(n+1)滴水滴与盘子的距离为多少?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多少?

分析与解:设两个水滴间的时间为T ,如图15所示,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得: h 1=gT 2

42 2h +(n -1) T =t g

3h

所以求得:此时第(n+1)滴水滴与盘子的距离为4

(n +

1) 2

h 22t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图15

二. 警示易错试题

典型错误之一:盲目地套用公式计算“汽车”刹车的位移。

[例1] 飞机着陆做匀减速运动可获得a=6m/s2的加速度,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为V 0=60m/s,求它着陆后t=12s内滑行的距离。

错解:将t=12s代入位移公式得:S =V 0t -121at =(60⨯12-⨯6⨯122) m =22288m. 分析纠错:解决本问题时应先计算飞机能运动多长时间,才能判断着陆后t=12s内的运动情况。

设飞机停止时所需时间为t 0,由速度公式V t =V0-at 0得t 0=10s。

可见,飞机在t=12s内的前10s 内做匀减速运动,后2s 内保持静止。所以有:

S =V 0t 0-

12at 0=300m 2

典型错误之二:错误理解追碰问题的临界条件。

[例2] 经检测汽车A 的制动性能:以标准速度20m/s在平直公路上行使时,制动后40s 停下来。现A 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使发现前方180m 处有一货车B 以6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使,司机立即制动,能否发生撞车事故?

错解: 设汽车A 制动后40s 的位移为S 1,货车B 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S 2。据 a =V t -V 0

t 有A 车的加速度为:a=-0.5m/s2。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

1S 1=V 0t +at 2=400m 2

而S 2=V2t=6×40=240(m ),两车位移差为400-240=160(m ),因为两车刚开始相距180m >160m ,所以两车不相撞。

分析纠错:这是典型的追击问题。关键是要弄清不相撞的条件。汽车A 与货车B 同速时,两车位移差和初始时刻两车距离关系是判断两车能否相撞的依据。当两车同速时,两车位移差大于初始时刻的距离时,两车相撞;小于、等于时,则不相撞。而错解中的判据条件错误导致错解。

本题也可以用不等式求解:设在t 时刻两物体相遇,则有:

120t -⨯0. 5t 2=180+6t 22,即:t -56t +720=0。

2因为∆=56-4⨯720=256>0,所以两车相撞。

典型错误之三:参考系的选择不明确。

[例3] 航空母舰以一定的速度航行,以保证飞机能安全起飞,某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起飞时的最大加速度是a=5.0m/s2,速度须达V=50m/s才能起飞,该航空母舰甲板长L=160m,为了使飞机能安全起飞,航空母舰应以多大的速度V 0向什么方向航行?

222V =-2aL =30m /s V =V +2aL 00错解:据得。

分析纠错:上述错解的原因是没有明确指出参考系,速度、位移不是在同一参考系中得到的量。若以地面为参考系,则飞机的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50m/s,飞机的位移为

222V =V +2aS =V +2a (L +V 0t ) ,V=V0+at。00S=L+V0t ,则根据匀变速直线的规律可得:

代入数据求得:V 0=10m/s.

即航空母舰应与飞机起飞方向相同至少以10m/s的速度航行。

若以航空母舰为参考系,则飞机的初速度为零,位移为L ,设末速度为V 1,则据匀变速直线的规律可得:V 1=2aL =40m /s 。

所以V 0=V-V 1=10m/s。即航空母舰应与飞机起飞方向相同至少以10m/s的速度航行。

典型错误之四:对由公式求得“结果”不能正确取舍。

[例4] 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某时刻关闭发动机而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它关闭发动机后通过s=37.5m所需的时间为( )

A. 3s B. 4s C. 5s D. 6s

错解:设汽车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即V 0=20m/s,a=-5m/s2,s=37.5m. 则由位移公式s =V 0t +121at 20t -⨯5t 2=37. 522得:

解得:t 1=3s,t 2=5s。即A 、C 二选项正确。

0-V 0=4s a 分析纠错:因为汽车经过t 0=已经停止运动,4s 后位移公式已不适用,故

t 2=5s应舍去。即正确答案为A 。

典型错误之五:忽视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性。

[例5] 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已知其出手时的速度是5m/s,经过3s ,该物体落到抛出点下某处,速度为25m/s,已知该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不变,求该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错解:由题意知V 0=5m/s,V t =25m/s,所以加速度a=(V t -V 0)/t=6.67m/s2。

分析纠错:由于速度是矢量,处理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必须先选定正方向,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取向上为正方向,由题意知:V 0=5m/s,V t =-25m/s,所以加速度a=(V t -V 0)/t=-10m/s2。 加速度为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即a 的方向竖直向下。

典型错误之六:不能正确理解运动图象。

[例6] 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1s 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变方向

B. 第2s 末质点的位移改变方向

C. 第4s 末质点的位移为零

D. 第3s 末和第5s

2

错解:选B 、C

分析纠错:速度图线中,速度可以直接从纵坐标轴上读出,其正、负就表示速度方向,位移为速度图线下的“面积”,在坐标轴下方的“面积”为负。

由图16中可直接看出,速度方向发生变化的时刻是第2s 末、第4s 末,而位移始终为正值,前2s 内位移逐渐增大,第3s 、第4s 内又逐渐减小。第4s 末位移为零,以后又如此变化。第3s 末与第5s 末的位移均为0.5m 。故选项CD 正确。

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C 、D 。

【模拟试题】

1. 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同向驶向同一目的地,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1做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2做匀速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1做匀速运动,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2做匀速运动,且V 1≠V 2 ,则( )

A. 甲先到达 B. 乙先到达

C. 甲、乙同时到达 D. 无法比较

2. 一球由空中自由下落,碰到桌面立刻反弹,则V -t 图象为图1中的(取向上为正)

图1

3. 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率V 0在水平地面上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乙车先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当速率减小到0时,甲车也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为了避免碰车,在乙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时,甲、乙两车的距离至少应为( ) V 0V 03V 02V 0

A. 2a B. a C. 2a D. a

4. 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 、B 、C 三点,位移S AB =SBC ,已知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3 m/s,在BC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 m/s,那么物体在B 点时的即时速度的大小为( )

A. 4 m/s B. 4.5 m/s C. 5 m/s D. 5.5 m/s

5. 物体以速度V 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 、B 两点间,需时为t 。现在物体由A 点静止出发,匀加速(加速度为a 1)到某一最大速度V m 后立即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a 2)至B 点停下,历时仍为t ,则物体的( )

A. Vm 只能为2V ,无论a 1 、a 2为何值

B. Vm 可为许多值,与a 1 a 2的大小有关

C. a 1、a 2值必须是一定的 2222

a 1⋅a 22V =t 。 D. D. a 1、a 2必须满足a 1+a 2

6. 作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A 、B 两点的速度分别为V A 和V B ,经过A 和B 的中点的速

1

度为V C ,且V C =2(V A +VB );在AC 段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1,CB 段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2 ,则( )

A. a1=a2 B. a1>a 2 C. a1<a 2 D. 不能确定

7. 一物体在AB 两点的中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设AB 长度足够长),其加速度如图2所示随时间变化。设向A 的加速度为正向,从t=0开始,则物体的运动情况( )

A. 先向A 后向B ,再向A 、向B 、4s 末静止在原位置

B. 先向A 后向B ,再向A 、向B 、4s 末静止在偏A 侧的某点

C. 先向A 后向B ,再向A 、向B 、4s 末静止在偏B 侧的某点

D. 一直向A 运动,4s 末静止在偏向A 侧的某点

图18

图2

8. 从离地H高处自由下落小球a ,同时在它正下方H 处以速度V0竖直上抛另一小球b ,不计空气阻力,有( )

(1)若V0>gH ,小球b 在上升过程中与a 球相遇

(2)若V0<gH ,小球b 在下落过程中肯定与a 球相遇

gH

(3)若V0=,小球b 和a 不会在空中相遇

(4)若V0=gH ,两球在空中相遇时b 球速度为零

A. 只有(2)是正确的 B. (1)(2)(3)是正确的

C. (1)(3)(4)正确的 D. (2)(4)是正确的

9. 在平直轨道上有两辆长为L 的汽车,中心相距为S 。开始时,A 车以初速度V 0、加速度大小为2a 正对B 车做匀减速运动,而B 车同时以加速度大小为a 由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则V 0应满足的关系式为 。

10. 一根细杆长3m ,用短绳悬挂(绳长不计),悬点下有一个2m 高的窗门,门顶在悬点下8m 处,今将绳剪断,让杆自由下落,则杆从门旁通过的时间是 s (g 取10m/s2 )

11. 将一个粉笔头轻放在2 m/s的恒定速度运动的水平传送带上后,传送带上留下一条长度为4m 的划线;若使该传送带改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1.5 m/s2),并且在传送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的同时,将另一支粉笔头放在传送带上,该粉笔头在传送带上能留下一条多长的划线? (g 取10 m/s2)

12. 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面224m 水平飞行时,运动员离开飞机在竖直方向作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12.5 m /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 m/s。 g=10 m /s2。求:

(1)运动员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着地时相当于从多高处自由落下?

(2)运动员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13. 如图3所示,声源S 和观察者A 都沿x 轴正方向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分别为V s 和V A 。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率为V p ,设V s

(1)若声源相继发出两个声信号。时间间隔为Δt ,请根据发出的这两个声信号从声源传播到观察者的过程。确定观察者接收到这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Δt ' 。

(2)请利用(1)的结果,推导此情形下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与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间的关系式。

S

图3

【试题答案】

1. A 2. A 3. D 4. C 5. AD 6. C 7. D 8. C 9. V 0≤a (s -L ) 10. (2-1) 11. 1m 12. (1)99m ,1.25m (2)8.6s

∆t '=

13. (1)

(2)略

V P -V S ∆t V P -V A


相关文章

  • 一元一次方程讲解
  • 知识梳理 §5.1 一元一次方程 概念: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分母中不含未知数),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并且a0). ...查看


  • 2016年中考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专项汇总训练题
  • 一元一次方程专项汇总训练题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3春•遂宁期末)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个数为( ) (1)﹣4﹣3=﹣7:(2)3x ﹣5=2x+1:(3)2x+6:(4)x ﹣y=v:(5)a+b>3:(6)a 2+ ...查看


  • 小学各年级奥数学习参考目录
  • 小学各年级奥数学习参考目录 伴你童行 2016-12-04 17:28 一年级知识精华总结 (一) 数与计算 一. 简单的数的认识 第1周数数有多少 物体的个数不仅可以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数,还可以从小到大几个几个地数. 第2周比多比少 比较 ...查看


  • 高中物理知识点和方法总结
  • 2012物理高考方法总结 解物理计算题一般步骤 思维方法篇 1.平均速度的求解及其方法应用 ① 用定义式:v = 一 ∆s 普遍适用于各种运动:② v =V 0∆t +V t 2 只适用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变 速直线运动 2.巧选参考系求解运动 ...查看


  • 追及.相遇问题常见类型及求解方法
  • 一.引探导航'方沽点教 . ,≯ ★ 鼙≥ ,一 日目园 追及.相遇是运动学中同一直线上两个物体运动时常常涉及到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一些情况. ①匀速 匀 追者速度大于被追者速度,一定追上,反之则一定追不上 速 追 追者速度大于被追者初速 ...查看


  • 高考物理:解析12种常见题型[值得收藏]
  • 1.直线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 直线运动问题是高中物理考试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 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 ...查看


  •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的总结和解题方法
  • [建议收藏保存]高中物理常考题型的总结和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考试常见的类型无非包括以下16种, 祥龙教育的老师们总结整理了这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还介绍了高考各类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供各类试题的答题模版,飞速提升你的解题能力 ...查看


  • 追及与相遇问题的几种不同求解方法论文
  • 追和相遇问题专题分析 一.追及和相遇问题的情景分析: 1.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同向匀速运动的物体: 只要时间足够长,追赶者一定能追上被追赶者发生碰撞.当二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2. 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同向匀速运动物体: 若二 ...查看


  • 追及与相遇
  • 追及与相遇问题 追及问题是运动学中较为综合且有实践意义的一类习题,它往往涉及两个以上物体的运动过程,每个物体的运动规律又不尽相同. 对此类问题的求解,除了要透彻理解基本物理概念,熟练运用运动学公式外,还应仔细审题,挖掘题文中隐含着的重要条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