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单元集体备课的指导意见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索,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单元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探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那么如何真正开展集体备课呢?集体备课又有什么要求呢?有没有可操作的程序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市的教育教学、备课开展的实践,谈谈集体备课的要求和备课程序
一、单元集体备课的内容及要求
(一)单元备课的内容及要求
(二)学期备课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二、单元集体备课基本程序
基本程序为:人人钻研,做好铺垫——一人主讲,集体商讨——形成个案,课堂实践——课后评议,交流反思。
(1) 教师人人钻研,做好铺垫。由备课组长提前一周确定备课内容和集体备课的时间,然后每个教师进行认真钻研,充分准备;一定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其他相关材料,切实做到《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中关于备课的要求,即备课应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现代技术与学科整合、备教具、备教学过程、备学法指导、备练习、备板书设计、备德育渗透等。
①要抓住“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教师都要逐步提高具备轻而易举地驾驭教材的能力。这就要求明确知识关联,一方面要求教师了解本学科内知识的关联,另一方面要求了解与之相关知识的关联,这对于提高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所说的,“轻而易举地掌握教材,甚至胜过教材,这是对优秀教师的起码要求。”
②课堂教学的设计,不仅要求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要针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从教学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基本过程完成
后,再回头审视自己的教学得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来总结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③每个备课组成员必须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初备时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注意超前备课,这样有利于把握全局,扫清障碍,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因为超前预习而提出的问题,集体备课时要带好提前一周的教案。
(2)一人主讲,集体商讨。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主发言人首先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学目标、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课时分配、单元过关测试题)
然后进行商榷和探讨,主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大家各抒己见,观点上相互碰撞,激烈争论,最后比较、切磋和完善,确定最佳方案。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但教案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则就没有创新精神。(即所谓的教师参加集体备课,带着自由、经验和问题而来,带着感悟和启发而归)。
①整体备课,纵横联系,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也可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采用“说课”形式,进行比较,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②要做到“四个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作业。这“四个统一”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3)形成个案,课堂实践。每个教师根据集体达成的共识,具体设计教学方案,并写出教学设计。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学设计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4)课后评议,交流反思。
教师个人根据实际执教情况,认真思考,深刻反思,并写出教后札记或教后感。课后反思,就是对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三、集体备课基本要求
1、备课组要发挥三种功能。
⑴发挥备课组的桥梁和纽带功能,做到上传下达,把市教育局、学校和教研组的教学计划、方针、政策和措施落实到备课组教学工作中。 ⑵发挥骨干教师等优质资源的辐射功能,由他们带出一支重合作,讲奉献,齐发展,共荣辱的备课组。
⑶发挥备课组是青年教师成长基地和摇篮的功能,让更多的青年教师有机会施展才华,崭露头角。
2、备课组成员要树立四种意识。
⑴强化目标意识,确保备课组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落实措施。 ⑵强化过程意识,通过自查自纠来促进对教学常规和教学过程的管理。
⑶强化合作意识,细化和实化集体备课和教科研活动。
⑷强化学习意识,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3、中心校领导、业务部门要加强管理与指导。
⑴中心校、学校领导、教务处、要为形成良好备课组教研氛围创造条件,在待遇及应有的图书室等基础设施上给予保证。
⑵各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联合起来开展旨在激励的“优秀学科备课组”评比活动,学校也应采取可行的促进备课组建设的有力措施。
4、集体备课不能取代每个人的独立备课。
⑴从量上来看,过去,每个教师都要备整本书,但现在,只要重点备某一个或几个单元,工作量好像少了很多。但是从质上看,却不然。集体备课,是更注重了教师个性化的劳动。它对教师的个体劳动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它要求教师从过去不分轻重缓急备
整册教材,转变为现在集中精力,深入钻研,精心备好一个或者几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更加突出了,关键也能把握了。从这个意义上说,集体备课,是把教师从大量而泛泛的备课劳动中解脱出来,专注于备课的本质研究和实践。
⑵对于不是自己分配内容的单元,我们同样要去认真思考,否则,就达不到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共同提高的目的。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根据实践对经集体备课讨论好的教学详案、课件,进行反复修改。因此,切不可以为有了集体备课,个人就不用努力了。
5、智慧和资源共享不等于上课克隆。
⑴当我们拿到经集体备课讨论好的教学详案、课件的时候,脑子里可千万不能有这样一个念头,那就是“拿来主义”——这些东西都是好的,就是我的,我可以“依葫芦画瓢”,把设计程序看一下,每天轻松上阵。这样的想法是很危险的,因为新课程是新鲜事物,才刚起步,对于如何上好一节课,没有人能直接告诉你;没有谁敢断言:某一个的设计是最好的,不需要修改了。因为,针对不同时间、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一份教学设计都可以修改,而且必须进行修改,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适应你的学生,才能使你轻松驾驭课堂。
⑵备课,其核心是课堂教学设计。如果缺乏创新,克隆课堂教学,全校上下都用统一模式,没有教师个性化的创造,那么,必然就会导致备课与教学实际的脱节,从而彻底丧失集体备课的意义,集体备课就成了一个“泡沫”。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备课改革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是,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单元集体备课就是适应这项改革的产物。单元集体备课虽然好,然而,也需要留一点时间,留一点空间给教师,让他们品味其中的作法和不足之处。只有这样,它才能真正对教师的成长起作用,才能真正从整体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汾阳市教科局教研室
2016年3月
教研组单元集体备课的指导意见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索,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单元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探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那么如何真正开展集体备课呢?集体备课又有什么要求呢?有没有可操作的程序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市的教育教学、备课开展的实践,谈谈集体备课的要求和备课程序
一、单元集体备课的内容及要求
(一)单元备课的内容及要求
(二)学期备课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二、单元集体备课基本程序
基本程序为:人人钻研,做好铺垫——一人主讲,集体商讨——形成个案,课堂实践——课后评议,交流反思。
(1) 教师人人钻研,做好铺垫。由备课组长提前一周确定备课内容和集体备课的时间,然后每个教师进行认真钻研,充分准备;一定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其他相关材料,切实做到《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中关于备课的要求,即备课应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现代技术与学科整合、备教具、备教学过程、备学法指导、备练习、备板书设计、备德育渗透等。
①要抓住“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教师都要逐步提高具备轻而易举地驾驭教材的能力。这就要求明确知识关联,一方面要求教师了解本学科内知识的关联,另一方面要求了解与之相关知识的关联,这对于提高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所说的,“轻而易举地掌握教材,甚至胜过教材,这是对优秀教师的起码要求。”
②课堂教学的设计,不仅要求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要针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从教学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基本过程完成
后,再回头审视自己的教学得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来总结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③每个备课组成员必须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初备时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注意超前备课,这样有利于把握全局,扫清障碍,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因为超前预习而提出的问题,集体备课时要带好提前一周的教案。
(2)一人主讲,集体商讨。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主发言人首先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学目标、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课时分配、单元过关测试题)
然后进行商榷和探讨,主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大家各抒己见,观点上相互碰撞,激烈争论,最后比较、切磋和完善,确定最佳方案。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但教案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则就没有创新精神。(即所谓的教师参加集体备课,带着自由、经验和问题而来,带着感悟和启发而归)。
①整体备课,纵横联系,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也可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采用“说课”形式,进行比较,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②要做到“四个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作业。这“四个统一”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3)形成个案,课堂实践。每个教师根据集体达成的共识,具体设计教学方案,并写出教学设计。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学设计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4)课后评议,交流反思。
教师个人根据实际执教情况,认真思考,深刻反思,并写出教后札记或教后感。课后反思,就是对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三、集体备课基本要求
1、备课组要发挥三种功能。
⑴发挥备课组的桥梁和纽带功能,做到上传下达,把市教育局、学校和教研组的教学计划、方针、政策和措施落实到备课组教学工作中。 ⑵发挥骨干教师等优质资源的辐射功能,由他们带出一支重合作,讲奉献,齐发展,共荣辱的备课组。
⑶发挥备课组是青年教师成长基地和摇篮的功能,让更多的青年教师有机会施展才华,崭露头角。
2、备课组成员要树立四种意识。
⑴强化目标意识,确保备课组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落实措施。 ⑵强化过程意识,通过自查自纠来促进对教学常规和教学过程的管理。
⑶强化合作意识,细化和实化集体备课和教科研活动。
⑷强化学习意识,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3、中心校领导、业务部门要加强管理与指导。
⑴中心校、学校领导、教务处、要为形成良好备课组教研氛围创造条件,在待遇及应有的图书室等基础设施上给予保证。
⑵各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联合起来开展旨在激励的“优秀学科备课组”评比活动,学校也应采取可行的促进备课组建设的有力措施。
4、集体备课不能取代每个人的独立备课。
⑴从量上来看,过去,每个教师都要备整本书,但现在,只要重点备某一个或几个单元,工作量好像少了很多。但是从质上看,却不然。集体备课,是更注重了教师个性化的劳动。它对教师的个体劳动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它要求教师从过去不分轻重缓急备
整册教材,转变为现在集中精力,深入钻研,精心备好一个或者几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更加突出了,关键也能把握了。从这个意义上说,集体备课,是把教师从大量而泛泛的备课劳动中解脱出来,专注于备课的本质研究和实践。
⑵对于不是自己分配内容的单元,我们同样要去认真思考,否则,就达不到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共同提高的目的。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根据实践对经集体备课讨论好的教学详案、课件,进行反复修改。因此,切不可以为有了集体备课,个人就不用努力了。
5、智慧和资源共享不等于上课克隆。
⑴当我们拿到经集体备课讨论好的教学详案、课件的时候,脑子里可千万不能有这样一个念头,那就是“拿来主义”——这些东西都是好的,就是我的,我可以“依葫芦画瓢”,把设计程序看一下,每天轻松上阵。这样的想法是很危险的,因为新课程是新鲜事物,才刚起步,对于如何上好一节课,没有人能直接告诉你;没有谁敢断言:某一个的设计是最好的,不需要修改了。因为,针对不同时间、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一份教学设计都可以修改,而且必须进行修改,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适应你的学生,才能使你轻松驾驭课堂。
⑵备课,其核心是课堂教学设计。如果缺乏创新,克隆课堂教学,全校上下都用统一模式,没有教师个性化的创造,那么,必然就会导致备课与教学实际的脱节,从而彻底丧失集体备课的意义,集体备课就成了一个“泡沫”。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备课改革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是,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单元集体备课就是适应这项改革的产物。单元集体备课虽然好,然而,也需要留一点时间,留一点空间给教师,让他们品味其中的作法和不足之处。只有这样,它才能真正对教师的成长起作用,才能真正从整体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汾阳市教科局教研室
201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