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

在《哲学常识》教材第一课“物质”的概念中,第一课“意识的本质”中分别提到了“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的概念.。这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不可回避,是学生常常发问也难以区分的知识点。,教师应把握其区别和联系,给学生释疑解惑。

二者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二者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可以通过以下故事讲清两者关系。

第一个故事的题目叫“量体裁衣”。 明朝嘉靖年间,京城里有一家裁缝铺子,专门给官员订制服装。掌柜的姓朱,手艺精湛,他设计和缝制的衣服,无论是什么级别的官员,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穿在身上无不合体,而且能把不同的身份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位御史,不久前通过殿试被破格委以重任。在同僚的介绍下,御史也到朱师傅的裁缝铺订制衣服。朱师傅精心测量了御史的身材,详细地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御史转身准备走时,不料被跪在面前的朱师傅挡住了去路。

“大人且慢。麻烦您告诉我一些必要的情况,要不然您的衣服我做不好。”

“什么?俗话说量体裁衣,你不是已经给我量过了吗?”御史大惑不解,“你想要知道什么,问吧。”

“请问大人,您升迁了吧?”

“衣服与升迁或贬谪有什么关系啊?我当然是升迁。”

“回大人的话,关系大着呢。升迁了的官员,意气风发,谈笑风生,身体略往后仰,衣服就要做得前面长一点后面短一点;被贬谪了的官员,垂头丧气,弓着腰身,衣服嘛,就要做得前面短一点后面长一点。”御史面露惊讶之色,微微点了点头。

“大人现在为官,是新任还是连任?或者是久任?”

“你问这个干什么?”

“禀告大人,新任的官员,雄心壮志,昂首挺胸,衣服要做得前面长一点后面短一点;连任的官员,心态平和,身体保持自然的姿势,衣服的长短就该前后一致;久任的官员,随时梦想升迁,具有谦卑之心,身体略向前倾,衣服就要做得前面短一点后面长一点。”

御史开始浑身冒汗:“哦,我知道了。你还有什么要说吗?”

“大人现在就当大官,真是年轻有为,前途无量。根据您的情况,我给您缝制三套衣服。在上级面前请穿前短后长的;在平级面前,请穿前后一致的;在下级面前请穿前长后短的。您的主打衣服嘛,该穿前长后短的!”

御史弯腰扶起朱师傅,感慨良深:“奇人,奇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读完这一故事,在这里“量体裁衣”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很明显体现了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么在这里“量体裁衣”中的“体”,也就是“客观”指的是什么呢?大家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说它是指人的身体或者身体的形态。这样回答没有错。但再仔细地想一想,又不是完全如此,还应该包括人的年龄、境遇、内心活动、精神状态。这里的“人的身体或者身体的形态,人的年龄、境遇”都是既不依赖于做衣人的意识也不依赖于裁缝的意识而存在的,即不依赖于所有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属于客观实在。而做衣人的“意气风发”或“心气不足”等内心活动、精神状态,对于做衣人而言是主观的,不依赖于做衣人的意识;但对于裁缝来说,却在他的意识之外存在着,是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这种客观属于客观存在,却不能叫客观实在。

简而言之,不依赖于任何人的意志而存在的现象叫客观实在,即是物质。而不依赖于具体的认识者、实践者的意志而存在的东西可以统称为客观存在。

第二个故事的题目叫“空城计”。 话说三国时期魏蜀交战,由于蜀国大将马谡不听丞相诸葛亮的安排和副将王平的劝阻,撇开街亭这个交通要塞不守,擅自在山上安营扎寨,结果被魏国大将司马懿率大军将山头团团围住。蜀军得不到水源供应,又被魏军放火烧山,纷纷下山逃命。街亭一失,诸葛亮镇守的西城整个就暴露在司马懿大军面前。而这时的西城内只有几名老军和两个侍候丞相的童子,所以西城几乎就是一座空城。但诸葛丞相却不慌不忙,先让老军打开城门,把街道打扫干净。然后率领两名童子登上城楼,抚琴吟唱。司马懿大军来到城下,本来探马已经报知西城是空城一座,但司马懿一见诸葛亮城门大开不由得大吃一惊。因为司马懿素知诸葛亮平生非常谨慎,从不冒险,再看诸葛亮神情非常的镇定安详,听他的琴声又非常平稳。于是,司马懿开始怀疑探马情报的准确性。为了保险起见,司马懿下令说:“大军后撤四十里!”司马懿大军一撤,诸葛亮立刻大汗淋漓,瘫坐在椅子上。等司马懿回过神来,大军再次杀回西城时,诸葛亮的援军已到,魏军大败而归。

分析诸葛亮能够化险为夷的原因,我们不能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实际上他算得最准的还是司马懿的心理活动。诸葛亮知道司马懿生性多疑,况且司马懿深知自己从不冒险的性格。越是城门大开,毫不设防,司马懿越怀疑自己是在引他上钩。司马懿略一迟疑,就为自己援兵的到来争取到时间。果不其然,司马懿大军再度攻城时,诸葛亮的援兵已经赶到,司马懿痛失了歼灭诸葛亮的最好战机。

在这里,“司马懿的心理活动”对于司马懿来说是主观的,是一种意识活动,是依赖于司马懿的意识而存在的,不能属于客观实在:但“司马懿的心理活动”对于诸葛亮来说在没有了解它的时候,它是在诸葛亮意识之外存在着的,即使在诸葛亮了解了它之后,它仍然是在诸葛亮的意识之外存在着。所以“司马懿的心理活动”对于诸葛亮来说,始终是客观存在的。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具有客观实在性的就是物质。客观存在除了包括物质现象还应该包括“我”之外的意识现象。所以,客观存在比客观实在的外延要大。例如,我们想要了解的他人的心理活动,我们要吸收借鉴的他人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我们必须执行的党在某一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我们必须遵守的国家的法律、法令和学校、机关的规章制度等。这些尽管是人为的,不属于客观实在,但它们都不依赖于具体的认识者、实践者的意志而存在,是不能随意改变的,所以对于具体的认识者、实践者来说是客观存在的。

人类所进行的所有活动不外乎两类,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认识和改造客观实在的物质世界,而且还应该认识和改造存在“我”之外的精神世界。所以,明确“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的关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

在《哲学常识》教材第一课“物质”的概念中,第一课“意识的本质”中分别提到了“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的概念.。这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不可回避,是学生常常发问也难以区分的知识点。,教师应把握其区别和联系,给学生释疑解惑。

二者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二者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可以通过以下故事讲清两者关系。

第一个故事的题目叫“量体裁衣”。 明朝嘉靖年间,京城里有一家裁缝铺子,专门给官员订制服装。掌柜的姓朱,手艺精湛,他设计和缝制的衣服,无论是什么级别的官员,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穿在身上无不合体,而且能把不同的身份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位御史,不久前通过殿试被破格委以重任。在同僚的介绍下,御史也到朱师傅的裁缝铺订制衣服。朱师傅精心测量了御史的身材,详细地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御史转身准备走时,不料被跪在面前的朱师傅挡住了去路。

“大人且慢。麻烦您告诉我一些必要的情况,要不然您的衣服我做不好。”

“什么?俗话说量体裁衣,你不是已经给我量过了吗?”御史大惑不解,“你想要知道什么,问吧。”

“请问大人,您升迁了吧?”

“衣服与升迁或贬谪有什么关系啊?我当然是升迁。”

“回大人的话,关系大着呢。升迁了的官员,意气风发,谈笑风生,身体略往后仰,衣服就要做得前面长一点后面短一点;被贬谪了的官员,垂头丧气,弓着腰身,衣服嘛,就要做得前面短一点后面长一点。”御史面露惊讶之色,微微点了点头。

“大人现在为官,是新任还是连任?或者是久任?”

“你问这个干什么?”

“禀告大人,新任的官员,雄心壮志,昂首挺胸,衣服要做得前面长一点后面短一点;连任的官员,心态平和,身体保持自然的姿势,衣服的长短就该前后一致;久任的官员,随时梦想升迁,具有谦卑之心,身体略向前倾,衣服就要做得前面短一点后面长一点。”

御史开始浑身冒汗:“哦,我知道了。你还有什么要说吗?”

“大人现在就当大官,真是年轻有为,前途无量。根据您的情况,我给您缝制三套衣服。在上级面前请穿前短后长的;在平级面前,请穿前后一致的;在下级面前请穿前长后短的。您的主打衣服嘛,该穿前长后短的!”

御史弯腰扶起朱师傅,感慨良深:“奇人,奇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读完这一故事,在这里“量体裁衣”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很明显体现了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么在这里“量体裁衣”中的“体”,也就是“客观”指的是什么呢?大家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说它是指人的身体或者身体的形态。这样回答没有错。但再仔细地想一想,又不是完全如此,还应该包括人的年龄、境遇、内心活动、精神状态。这里的“人的身体或者身体的形态,人的年龄、境遇”都是既不依赖于做衣人的意识也不依赖于裁缝的意识而存在的,即不依赖于所有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属于客观实在。而做衣人的“意气风发”或“心气不足”等内心活动、精神状态,对于做衣人而言是主观的,不依赖于做衣人的意识;但对于裁缝来说,却在他的意识之外存在着,是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这种客观属于客观存在,却不能叫客观实在。

简而言之,不依赖于任何人的意志而存在的现象叫客观实在,即是物质。而不依赖于具体的认识者、实践者的意志而存在的东西可以统称为客观存在。

第二个故事的题目叫“空城计”。 话说三国时期魏蜀交战,由于蜀国大将马谡不听丞相诸葛亮的安排和副将王平的劝阻,撇开街亭这个交通要塞不守,擅自在山上安营扎寨,结果被魏国大将司马懿率大军将山头团团围住。蜀军得不到水源供应,又被魏军放火烧山,纷纷下山逃命。街亭一失,诸葛亮镇守的西城整个就暴露在司马懿大军面前。而这时的西城内只有几名老军和两个侍候丞相的童子,所以西城几乎就是一座空城。但诸葛丞相却不慌不忙,先让老军打开城门,把街道打扫干净。然后率领两名童子登上城楼,抚琴吟唱。司马懿大军来到城下,本来探马已经报知西城是空城一座,但司马懿一见诸葛亮城门大开不由得大吃一惊。因为司马懿素知诸葛亮平生非常谨慎,从不冒险,再看诸葛亮神情非常的镇定安详,听他的琴声又非常平稳。于是,司马懿开始怀疑探马情报的准确性。为了保险起见,司马懿下令说:“大军后撤四十里!”司马懿大军一撤,诸葛亮立刻大汗淋漓,瘫坐在椅子上。等司马懿回过神来,大军再次杀回西城时,诸葛亮的援军已到,魏军大败而归。

分析诸葛亮能够化险为夷的原因,我们不能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实际上他算得最准的还是司马懿的心理活动。诸葛亮知道司马懿生性多疑,况且司马懿深知自己从不冒险的性格。越是城门大开,毫不设防,司马懿越怀疑自己是在引他上钩。司马懿略一迟疑,就为自己援兵的到来争取到时间。果不其然,司马懿大军再度攻城时,诸葛亮的援兵已经赶到,司马懿痛失了歼灭诸葛亮的最好战机。

在这里,“司马懿的心理活动”对于司马懿来说是主观的,是一种意识活动,是依赖于司马懿的意识而存在的,不能属于客观实在:但“司马懿的心理活动”对于诸葛亮来说在没有了解它的时候,它是在诸葛亮意识之外存在着的,即使在诸葛亮了解了它之后,它仍然是在诸葛亮的意识之外存在着。所以“司马懿的心理活动”对于诸葛亮来说,始终是客观存在的。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具有客观实在性的就是物质。客观存在除了包括物质现象还应该包括“我”之外的意识现象。所以,客观存在比客观实在的外延要大。例如,我们想要了解的他人的心理活动,我们要吸收借鉴的他人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我们必须执行的党在某一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我们必须遵守的国家的法律、法令和学校、机关的规章制度等。这些尽管是人为的,不属于客观实在,但它们都不依赖于具体的认识者、实践者的意志而存在,是不能随意改变的,所以对于具体的认识者、实践者来说是客观存在的。

人类所进行的所有活动不外乎两类,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认识和改造客观实在的物质世界,而且还应该认识和改造存在“我”之外的精神世界。所以,明确“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的关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


相关文章

  • 物质概念的理解
  • 化解哲学物质概念的几个难点 在高中哲学教学中,关于物质概念,有不少不好化解的难点.这里从教学的角度,试图化解这些, 以便帮助学生理解. 一.世界"本原"的一元论下的"存在"二元论.世界的本原是一元的, ...查看


  • 认知的结构
  • 认知的结构 [标题注释]本文最初发表于季刊Continuum(卷2,1964年,秋季号).本文汉译已获作者财产信托人的授权.文章开头部分介绍作者应约写作本文的情况,翻译时从略:其余部分的翻译严格遵照原文.译者注 [作 者]伯纳德罗纳根 [作 ...查看


  • 客观性是科学的特采
  • 客观性是科学的特采 摘 要:本文认为,客观性是科学的特采,科学的客观性有三个维度--对象的客观性.方法的客观性和评价的客观性.在肯定科学具有和达到客观认识的可能性之后,从七个方面为科学客观性做了辩护. 关键词:客观性 科学 科学的客观性 辩 ...查看


  • 邬焜先生"信息进化论"质疑
  • [摘要]邬焜先生在"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信息进化论".行文的基本特点是:一是重复了以往的逻辑错误,使"实在"的物质成为没有实际认知内容 ...查看


  • 第四讲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 第四讲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观----物质的唯一特性 (二).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观[物质概念.意识概念.二者关系]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 (范畴---1.概括性最高的基本概念,如化合.分解是化学范畴,矛盾.质 ...查看


  • 客观存在的虚假世界
  • 客观存在的虚假世界 到底什么是客观存在?我们所说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客观实在的.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出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查看


  • 对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的分析
  •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考 核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对马克思物质概念的分析 论文小组组长:刘永旺 学号:11080229 论文小组组员:邹 强 学号:11080262 论文小组组员:曾长茂学号:110 ...查看


  • 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
  • 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 周雨迪 11530029 <提纲>写于1845年春,最早发表于1888年.对于这个<提纲>,恩格斯给予了高度地评价,认为这是一份"非常宝贵的".&q ...查看


  •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 第二节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主要内容: 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历程 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 四.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 (一)一元论与二元论 一元论: 哲学上的一元论坚持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