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的内容是力和机械。第四节“杠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用性,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源于生活,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二是探究性,杠杆平衡条件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f1×l1=f2×l2这一结论。三是基础性,这一节是学习滑轮和其他机械以及机械效率的重要基础。本节内容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

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

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中的几个概念。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逐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难点:1.通过实验,理解力臂概念。

   2.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铁架台,木棍,砖块,绳子,弹簧测力计,钩码,杠杆原理演示器(教材图13.4-5),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用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导入;

2.出示砖块、铁架台、木棍、细绳等,请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调动学生激情。

二、认识杠杆

用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的实物,介绍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如下图)。

三、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用上图实物,演示并讲解什么叫杠杆平衡。

2.提出问题:如果将支点右移,观察l1、l2如何变化?f1又会如何变化?反之,又会怎样变化呢?(学生凭经验应该说能回答正确)。

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参照教材图13.4-5,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为什么要改变几次钩码重和位置(f1、f2以及l1、l2)?

(3)分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填写数据,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

(5)学生交流发言,最后总结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5.巩固与拓展

(1)在上面实验中,如果将两个钩码(质量均为50g)挂在右端8cm处,则在右端20cm处要用多大的力才能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方向如何?

(2)用弹簧测力计演示、验证。

(3)设问:如果将弹簧测力计改为斜向上拉,则读数会如何变化?

(4)学生猜想,教师演示,设问: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5)引导学生找出斜向上拉时,f1、f2以及l1、l2在哪里?f2与l2的乘积变了没有?比较l1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四、杠杆的应用

1.引导学生画出以下几个杠杆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1)羊角锤拔钉子     (2) 收渔网

(3) 天平

2、比较以上三种杠杆中的动力、动力臂的大小,学习三种类型的杠杆。

【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的内容是力和机械。第四节“杠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用性,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源于生活,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二是探究性,杠杆平衡条件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f1×l1=f2×l2这一结论。三是基础性,这一节是学习滑轮和其他机械以及机械效率的重要基础。本节内容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

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

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中的几个概念。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逐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难点:1.通过实验,理解力臂概念。

   2.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铁架台,木棍,砖块,绳子,弹簧测力计,钩码,杠杆原理演示器(教材图13.4-5),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用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导入;

2.出示砖块、铁架台、木棍、细绳等,请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调动学生激情。

二、认识杠杆

用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的实物,介绍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如下图)。

三、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用上图实物,演示并讲解什么叫杠杆平衡。

2.提出问题:如果将支点右移,观察l1、l2如何变化?f1又会如何变化?反之,又会怎样变化呢?(学生凭经验应该说能回答正确)。

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参照教材图13.4-5,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为什么要改变几次钩码重和位置(f1、f2以及l1、l2)?

(3)分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填写数据,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

(5)学生交流发言,最后总结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5.巩固与拓展

(1)在上面实验中,如果将两个钩码(质量均为50g)挂在右端8cm处,则在右端20cm处要用多大的力才能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方向如何?

(2)用弹簧测力计演示、验证。

(3)设问:如果将弹簧测力计改为斜向上拉,则读数会如何变化?

(4)学生猜想,教师演示,设问: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5)引导学生找出斜向上拉时,f1、f2以及l1、l2在哪里?f2与l2的乘积变了没有?比较l1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四、杠杆的应用

1.引导学生画出以下几个杠杆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1)羊角锤拔钉子     (2) 收渔网

(3) 天平

2、比较以上三种杠杆中的动力、动力臂的大小,学习三种类型的杠杆。


相关文章

  • 杠杆的教学设计
  • 存档日期: 存档编号: 连 云 港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论 姓 学 专 指 毕 业 论 文(设 计) 文 题 目: 杠杆的教学设计 名: 郑璇 院: 海洋港口学院 业 . 班 级: 12物理教育 导 教 师: 于志明 教授 连云 ...查看


  • 杠杆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 杠杆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3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杠杆的平衡状态,会用简单的实验来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并进一步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会判断杠杆的类型,知道 ...查看


  • 杠杆的科学
  •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花山镇中心学校 李庭梅 教材分析: <杠杆的科学>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中的第二 课时,本课分为两部分:1.杠杆的认识,2.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 ...查看


  •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杠杆及其平衡条件>,下面我分四部分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第12章分别各用一节介绍了力的作用效果 ...查看


  •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如果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对生活 ...查看


  • 杠杆的平衡条件
  • <杠杆平衡条件>说课稿 新城中学 屈东燕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杠杆是初中物理第十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学生之前学过了弹力. 重力.摩擦力等基本的力,已经对力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而本节将就力的应用之一杠杆进行学习.杠杆是最简单的一种 ...查看


  • 经营杠杆.财务杠杆的图形教学
  • 经营杠杆.财务杠杆的图形教学 [摘 要] 在企业财务管理学上有3个杠杆,一是经营杠杆,二是财务杠杆,两个杠杆对应的"支点"分别是固定成本和利息,三是复合杠杆.本文通过对3个杠杆支点运用图形教学,使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学习并 ...查看


  • 杠杆的教学反思
  • 杠杆的教学反思 杠杆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力的概念,以及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杠杆等,学生接受本节内容应该是轻而易举的. 开始授课通过演示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杠杆的兴趣..本节课重点是认识杠杆.杠杆的五要素,难点 ...查看


  •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1
  •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二.方法与过程 经历"探究 ...查看


  • 2.怎样移动重物
  • 2.怎 样 移 动 重 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单器材做杠杆平衡等观察实验,做实验记录,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2.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