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思考

关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思考

班级:铁车

姓名:邓粮玉

学号: 2班 20137581

摘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提高,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为中国铁路“走出去”站略的意义和总体形势,从知识产权和推出中国标准,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方式和资金来源,以及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方面,探讨中国铁路“走出去”面临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铁路;走出去;人才队伍

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的不断实施, 是我国铁路产业链竞争能力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内在要求. 在竞争力理论分析基础上, 重点对国家协调能力、铁路工程建造能力、装备制造能力、运营管理能力、投融资能力、国际项目运作能力等六大能力进行了剖析, 认为我国铁路“硬能力”增长速度高于“软能力”增长速度, 需不断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提出了我国铁路“走出去”战略遵循多元化增长型战略模式, 重点拓展亚非拉国家的铁路市场业务, 有力推动我国铁路产业链的拓展升级.

8月26日, 中铁建东南亚公司总经理朱锡均在曼谷表示, 中泰铁路合作至今已举行六轮会谈, 双方拟于9月上旬签署中泰铁路合作的政府间框架协议, 预计10月底开工,3年之内完成建设。我们认为, 中泰铁路项目成功敲定, 标志“走出去”战略取得实质性推进, 带动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服务全球共同发展, 对我国轨道交通产业或将产生重大影响。

府主导“走出去”

作为一个在铁路建设上有悠久历史的大国,中国铁路输出在国际上早有口碑。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曾创造坦赞铁路这样的典范。但在此后一段时间里,其发展有所停滞,直到中国掀起高铁建设热潮,这一战略同时再次被提高到重要位置。

前述知情人士介绍,铁路输出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轨道交通装备的出口,属于单纯的货物贸易;第二个层次是铁路系统的出口,即不仅仅提供机车、车厢、信号系统等设备,而且铺设整条铁路,属于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结合。

在后一种形式上,过去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的方式,主要是由一些跨国公司总承包,我国企业承担一些土建工程、提供劳务或出口装备。国内企业不仅获利较低,还存在一些恶性竞争情况,无论是形象还是经济利益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走出去”将持续升温

高铁也是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体现。近年来,中国铁路不断飞速发展,中国高铁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高铁的崛起,让我国的高铁技术和设备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日趋增强。在国外,中国高铁面对的是西门子、日立和阿尔斯通等已经在英国“生根发芽”的大厂商,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技术支持和开拓创新才有可能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脱颖而出。实现“线上线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不断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国高铁只有“走出去”,打开国外市场,吸收多元化的精髓,培养创新型人才力量、技术力量,才能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正如西方媒体所说:“铁路改革令中国经济腾飞”,高铁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火车头。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高铁工作的鞭策和鼓励,为高铁发展提供了最为强大的动力。

“显然,高铁输出已经成为具有上下共识的重要战略。”知情人士称,在中国铁路发展历程中,政府高层领导如此频密的“营销”尚属首次,这已经能够说明这一战略的重要地位。他判断,2014年将是“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年份,且热度不会降低。

关于海外铁路建设由中国标准修建,这样的工作信息可以说是已经不足为奇了,一方面是中国修建技术受到了国际的认可,另一方面是自身发展长期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之中,自然能够在国际市场立柱脚跟。 正如文中所述,在肯尼亚修建的工程项目的轨道铺设工作正在稳步有序地进行当中,而且通过整体的计算,当前已经完成了一半的工作任务量,这样的发展速度着实体现出中国铁路高超的业务技能。 再者,这项工程是第一个海外全部由中国标准修建的铁路项目,无论对于中国本身,还是对肯尼亚的发展,甚至是对国际的铁路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不仅会受到多方关注,对于提升中国铁路品牌也有着极为关键的促进作用。

除了国家安全和外交的目的外,世界高铁的发展正在加速,中国应尽早参与市场抢占。而目前,除了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不少国家都正在加快高铁建设步伐。

“中国高铁无论在技术和人力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优势,随着国内网络的不断完善和国外市场的扩大,目前可以说是走出去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上述知情人

士称。

尽管不是最早涉足高铁的国家,发展快速的中国高铁实力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中国南车一名人士此前表示,中国所拥有的许多头衔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赢得了很大的优势。例如,中国已是当今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最快、运营里程最长、运营时速最高、在建规模最大、拥有系统技术最全的国家。这些运营发展规模、积累的经验是别的国家难以比拟的。

在接下来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中,业内也普遍看好中国高铁的表现。中金公司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泰国1800公里4条高铁项目、印尼30公里城轨、马来西亚354公里高铁项目招标在即。在双方政府的支持下,中国企业中标或者参与部分建设的概率较大。

铁路特别是高铁乃大国之重器,中国铁路“走去出”作为国家重大战略,迎来了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但要真正实现中国铁路“走出去”必须依靠国家强有力的支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积小胜为大胜.

总结:可以这样讲,中国铁路行业整体的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国家的“一路一带”战略也为中国的铁路装备出口提供了助力。笔者相信,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下,中国铁路能走出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之路,在加快中国铁路行业“走出去”步伐的同时,也会为整个铁路行业的发展送上一份完美的答卷,我们期待中铁发展倍道而进,更期待在世界舞台上会绽放出更大的光彩!

参考文献:

(1)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铁道部动车组主要技术条件

(3)邓雪涛.UgH 型200km/h动车牵引系统

(4)香港九广铁路车辆概况. 铁道车辆

关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思考

班级:铁车

姓名:邓粮玉

学号: 2班 20137581

摘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提高,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为中国铁路“走出去”站略的意义和总体形势,从知识产权和推出中国标准,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方式和资金来源,以及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方面,探讨中国铁路“走出去”面临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铁路;走出去;人才队伍

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的不断实施, 是我国铁路产业链竞争能力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内在要求. 在竞争力理论分析基础上, 重点对国家协调能力、铁路工程建造能力、装备制造能力、运营管理能力、投融资能力、国际项目运作能力等六大能力进行了剖析, 认为我国铁路“硬能力”增长速度高于“软能力”增长速度, 需不断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提出了我国铁路“走出去”战略遵循多元化增长型战略模式, 重点拓展亚非拉国家的铁路市场业务, 有力推动我国铁路产业链的拓展升级.

8月26日, 中铁建东南亚公司总经理朱锡均在曼谷表示, 中泰铁路合作至今已举行六轮会谈, 双方拟于9月上旬签署中泰铁路合作的政府间框架协议, 预计10月底开工,3年之内完成建设。我们认为, 中泰铁路项目成功敲定, 标志“走出去”战略取得实质性推进, 带动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服务全球共同发展, 对我国轨道交通产业或将产生重大影响。

府主导“走出去”

作为一个在铁路建设上有悠久历史的大国,中国铁路输出在国际上早有口碑。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曾创造坦赞铁路这样的典范。但在此后一段时间里,其发展有所停滞,直到中国掀起高铁建设热潮,这一战略同时再次被提高到重要位置。

前述知情人士介绍,铁路输出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轨道交通装备的出口,属于单纯的货物贸易;第二个层次是铁路系统的出口,即不仅仅提供机车、车厢、信号系统等设备,而且铺设整条铁路,属于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结合。

在后一种形式上,过去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的方式,主要是由一些跨国公司总承包,我国企业承担一些土建工程、提供劳务或出口装备。国内企业不仅获利较低,还存在一些恶性竞争情况,无论是形象还是经济利益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走出去”将持续升温

高铁也是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体现。近年来,中国铁路不断飞速发展,中国高铁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高铁的崛起,让我国的高铁技术和设备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日趋增强。在国外,中国高铁面对的是西门子、日立和阿尔斯通等已经在英国“生根发芽”的大厂商,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技术支持和开拓创新才有可能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脱颖而出。实现“线上线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不断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国高铁只有“走出去”,打开国外市场,吸收多元化的精髓,培养创新型人才力量、技术力量,才能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正如西方媒体所说:“铁路改革令中国经济腾飞”,高铁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火车头。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高铁工作的鞭策和鼓励,为高铁发展提供了最为强大的动力。

“显然,高铁输出已经成为具有上下共识的重要战略。”知情人士称,在中国铁路发展历程中,政府高层领导如此频密的“营销”尚属首次,这已经能够说明这一战略的重要地位。他判断,2014年将是“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年份,且热度不会降低。

关于海外铁路建设由中国标准修建,这样的工作信息可以说是已经不足为奇了,一方面是中国修建技术受到了国际的认可,另一方面是自身发展长期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之中,自然能够在国际市场立柱脚跟。 正如文中所述,在肯尼亚修建的工程项目的轨道铺设工作正在稳步有序地进行当中,而且通过整体的计算,当前已经完成了一半的工作任务量,这样的发展速度着实体现出中国铁路高超的业务技能。 再者,这项工程是第一个海外全部由中国标准修建的铁路项目,无论对于中国本身,还是对肯尼亚的发展,甚至是对国际的铁路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不仅会受到多方关注,对于提升中国铁路品牌也有着极为关键的促进作用。

除了国家安全和外交的目的外,世界高铁的发展正在加速,中国应尽早参与市场抢占。而目前,除了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不少国家都正在加快高铁建设步伐。

“中国高铁无论在技术和人力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优势,随着国内网络的不断完善和国外市场的扩大,目前可以说是走出去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上述知情人

士称。

尽管不是最早涉足高铁的国家,发展快速的中国高铁实力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中国南车一名人士此前表示,中国所拥有的许多头衔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赢得了很大的优势。例如,中国已是当今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最快、运营里程最长、运营时速最高、在建规模最大、拥有系统技术最全的国家。这些运营发展规模、积累的经验是别的国家难以比拟的。

在接下来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中,业内也普遍看好中国高铁的表现。中金公司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泰国1800公里4条高铁项目、印尼30公里城轨、马来西亚354公里高铁项目招标在即。在双方政府的支持下,中国企业中标或者参与部分建设的概率较大。

铁路特别是高铁乃大国之重器,中国铁路“走去出”作为国家重大战略,迎来了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但要真正实现中国铁路“走出去”必须依靠国家强有力的支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积小胜为大胜.

总结:可以这样讲,中国铁路行业整体的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国家的“一路一带”战略也为中国的铁路装备出口提供了助力。笔者相信,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下,中国铁路能走出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之路,在加快中国铁路行业“走出去”步伐的同时,也会为整个铁路行业的发展送上一份完美的答卷,我们期待中铁发展倍道而进,更期待在世界舞台上会绽放出更大的光彩!

参考文献:

(1)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铁道部动车组主要技术条件

(3)邓雪涛.UgH 型200km/h动车牵引系统

(4)香港九广铁路车辆概况. 铁道车辆


相关文章

  • 你的形象,中国的名片|海外中国企业员工剪影
  • 第十二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 倒计时28天 ★ 这些年,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硬实力有目共睹,而软实力却常常莫衷一是.如何做硬软实力,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是一定有参考答案.今日延续此前的话题,谈谈企业形象这个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软实力. 关于中 ...查看


  • 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比较优势分析(论文)
  • DOI编码:10.3969 / j.issn.1006-9607.2015.06.004 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比较优势分析 Analysi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Chinese High-speed Ra ...查看


  • 加强高速铁路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第10卷第1期 加强高速铁路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阮文兴 [摘 "管理集成.要]郑西高铁的开通运营标志着西安铁路局已经跨步迈入世界铁路先进行列,机务段牢固树立作业规范.手 人才一流"的思想,紧盯安 ...查看


  • 高校课堂论文
  •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行为探究 初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比较薄弱,对地理现象不清楚,对地理课缺乏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很难展开,课堂效率低. 如何做到向45分钟要效率是我们教师所需要思考的.可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如课时安 ...查看


  • 巫溪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巫溪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论文选题题目 巫溪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企业|税收| ...查看


  • 四年级爱路护路主题班会
  • 四年级爱路护路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学生掌握一些铁路安全常识,同时也增强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 活动过程: 一. 学生课前搜集关于铁路交通事故的案例 课上 ...查看


  • 一带一路 要警惕官场秀
  • 文/于东辉 本报上期发表了学者雪珥的调查式报道--<风景与风险中国企业如何安全走上一带一路>,文章发表后,读者反响热烈.雪珥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一带一路我们必须去,但要考虑好怎么去的问题.他在文中鲜明地提出了不回避. ...查看


  • 詹天佑的教学设计
  • 詹天佑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一)走出家门,放眼望世界,湍流上架桥,险山上凿路,地底下通车,在如今已不是什么稀罕事,而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哪怕是造一条普通的铁路都被外国人垄断着,更何况要在险峻的山间造一条铁路.(学 ...查看


  • 盛光祖在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 以创新发展为主线 主动适应新常态 努力开创铁路改革发展新局面 --盛光祖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2015-1-29 一.2014年铁路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14年,全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对铁路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