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教案

综合课《春天在哪里》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歌曲的第五、六句(第二乐段的一、二句)。

教学准备:钢琴、彩色大歌片、录音机、磁带、多媒体。

学生情况:

经过调查,歌曲《春天在哪里》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在校园广播、校园艺术节、以及一些VCD 光盘上经常能欣赏到这首歌曲。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能哼唱这首歌曲,但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能完全唱对,出错最多的地方是歌曲的第五、六句,所以教师把歌曲的第五、六句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来设计。

设计思路:

设计本课前,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查,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和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屏弃原来的教学模式,大胆改革,本着少讲精讲,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并给学生提供想像的环境和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

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3分钟)

游戏《照镜子》

(设计说明:1、通过欢快、活泼的音乐和简单有趣的动作,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了浓浓的音乐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音乐为歌曲《春天在哪里》的伴奏音乐。通过伴奏音乐给学生以暗示,也使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综合训练(7分钟)

(一)、解决难点: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礼物,请看:屏幕显示风景,两只小黄鹂飞入,向学生问好并作自我介绍。

2、师:小黄鹂不仅有礼貌,它还会唱歌呢,你听:(屏幕显示两只小黄鹂唱歌,并随唱在小黄鹂的一侧出现节奏和歌词。即歌曲的第五句和第六句。)

3、教师引导学生学唱这两句。要求声音轻巧、有弹性,咬字吐字清晰,两句在力度上形成对比。

(设计说明:动画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尤其让小鸟教孩子们唱歌,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里,教师把歌曲的难点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在小黄鹂一问一答的对唱中,学生兴趣高涨、精神专注,不知不觉中歌曲的难点就解决了。)

(二)、发声练习:

用歌曲的五、六句做发声练习。

(设计说明:既进行了发声练习,又巩固了刚刚学习的内容。)

三、学习歌曲(20分钟)

师:小黄鹂教会了大家唱歌,它还有问题要问大家呢?你听:(屏幕显示:小黄鹂问:“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样发现的?”)

1、欣赏范唱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小草变绿了,花儿开了,说明春天来到了。春天还有哪

些景色呢?春天还在哪里呢?请认真看看,仔细听。(多媒体展示歌曲《春天在哪里》的MTV )

2、演唱第一段

师:春天在哪里呢?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在湖水的倒映里,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刚才我们在欣赏范唱的时候,老师就发现一些同学忍不住唱了起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教师出示大歌片)。

(设计说明:在这里教师没有按照常规先学谱后学词,因为大多数学生对这首歌曲较为熟悉,加之在欣赏MTV 时很多学生已经忍不住唱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想唱歌想展示自己的的欲望非常强烈,教师强行压制这种欲望也就是压制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这里干脆让孩子们唱起来,一则顺应他们的心理,二则便于教师从孩子们的演唱中找出不足,便于教师下一步的教学。)

3、提出要求,进一步巩固。

师:歌曲的速度是怎么的?歌曲的情绪呢?那么应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呢?对,应用活泼、明亮、有弹性的声音,就像小黄鹂的歌声一样。师范唱后,学生演唱。(设计说明:在第一遍演唱的时候,依然有几个学生把前十六分音符唱成了后十六分音符。所以在这里教师再进一步的范唱提示,同时也通过此句范唱来引导学生如何用活泼、明亮、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4、揭示歌名

师: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呢?你能为它起个名字吗?

学生讨论:(在这里教师应尽量的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我们经常在一些光盘和磁带上看到如:《嘀哩哩》《嘀里嘀哩 》《春天在哪里》这样的歌名,它们都是指的同一首歌曲,还有刚才同学们起的一些很好听的名字都可以作为这首歌曲的名字,我们课本上把这首歌的名字定为《春天在哪里》。(教师把“花形”的歌名贴在大歌片上)

(设计说明:因为这首歌的版本很多,而且歌名也不少,所以在这里教师设计了让学生为歌曲取名字,既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作能力。)

5、学习歌谱

师:这首歌曲的歌谱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不太一样,区别在哪里?对,高音谱号后面多了一个降记号,这首歌曲的调号就成了F 大调,do 在第一间,请同学们在手指五线谱上找出其他的各音。(学生找出F 大调各音的位置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并唱一唱。)

师:请同学们自己在心里默唱前四句歌谱,同时找出哪两句是完全一样的呀? 学生分小组自己学唱前四句歌谱。

师:老师来唱后面这一部分,请你找出哪一句刚才我们已经唱过了?学生找出后,分组学唱后半部分歌谱。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谱。

(设计说明:学生已经较好的演唱了歌曲的第一段,旋律线比较明晰,这为学生学习歌谱降低了难度;加之在大歌片上,每两小节教师在歌谱上标记上第一个音的唱名,便于学生快速的识谱。在手指五线谱上找出F 大调的音阶后,鼓励学生自己识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6、完整演唱歌曲

请同学打开课本第25页,自读第二、三段歌词,找找哪些地方和第一段不同。教师提问后,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背过这几句歌词。

完整演唱歌曲。老师提两个小小的要求:①演唱时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②用什么样的表情?

(设计说明:在学生较好的演唱第一段歌词,歌谱也掌握的不错的情况下,教师再教唱第二、三段歌词已显多余,所以在这里教师要求学生快速背过二、三段与

第一段歌词中不一样的地方,然后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实际上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比一比谁最聪明,记得快,唱得好。)

四、教学延伸:创编歌词(9分钟)

1、师:春天在„„,下面让我们走进春天,找一找还有哪些景色是歌曲里没有描绘到的?(多媒体演示春天的配乐风光片)

2、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你在屏幕上看到的春天的景色或你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色,编成歌词唱一唱。下面我们分组讨论,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创编的歌词最动听。

3、分组表演,展示成果。

请部分同学演唱自己创编的歌词。

4、学生讨论,选出三组比较好的歌词,用他们创编的歌词替换下原来的三段歌词。请三个同学分别来演唱创编的部分,其它部分由同学们齐唱。

(设计说明:如何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歌曲,我认为仅仅学会歌曲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更深层的东西。这首歌曲中三段歌词类比性的写法,便于学生对歌词的创编,加之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也不少,教师更是把精心搜集到的素材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声、画并茂,强烈的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激发着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教师的肯定、鼓励性的语言以及优点卡的发放,学生能体会到创作的乐趣,体会到自豪感,成就感。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五、教师小结(1分钟)

春天里处处有美景,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你会在春天里发现更多更多更美好的东西。下面让我们踏着春天的脚步到校园、到田野、到大自然去寻找更美的景色吧!随音乐出教室。

木瓜恰恰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能力目标:能够听辨歌曲的情绪,准确地掌握弱起小节,切分节奏,能够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歌曲。

情感与态度:

1.了解印度尼西亚的风土人情,热带水果,加深学生对印度尼西亚音乐的印象。

2. 让学生在音乐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苦,同时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

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并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节奏。

【教学准备】自制沙锤、课件、钢琴

【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走进音乐世界花城版三年级第六册第七课。《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它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舞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生活情趣。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担去城里卖瓜的过程。有介绍瓜的品种和吆喝声,富有情趣,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是这首歌曲最富有情趣的亮点,同时也表现了卖瓜人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经过以往音乐课的学习,已经具备和掌握了一些音乐的基本常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想象力丰富,大部分同学喜欢音乐,喜欢唱歌,其中,部分同学爱好表现,能大胆表现自我。学生对知识的迁移有过体会和感受,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本课目标的达成。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调动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是本课的关键所在。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节奏。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

1.在教学中设计情景,将学生的角色定位于一个水果商人,以“卖水果”贯穿始终,同学们现场表演“介绍水果”,“吆喝客人”“夸赞水果”,让孩子们在表演、游戏和歌唱中体会到卖瓜人喜悦和自豪的心情,同时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2.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表演,培养孩子们团结合作和集体主义的精神。

3.见缝插针的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把情感作为主线,通过情境表演折射生活的本质,告诉孩子们,艺术来源与生活,只要用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你就会发现美,表现美,并且创造美。

4.通过唱、跳、奏,创等多种表现形式表现歌曲,将孩子们带入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活泼开朗乐观的心理。

【教学策略】

1.自主探究,体验学习

本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思想,组织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在设计本课前,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和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充当一名卖水果的商贩,尝试着去进行介绍和推销水果,吆喝招揽生意的表演,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环境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以获取情感体验,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

2.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示范法、合作探究法,快乐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律动入境

1、随着《木瓜恰恰恰》的音乐旋律,学生拍手进教室。

教师:刚才伴着我们进教室的音乐能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音乐是欢快、活泼、高兴的。

2、再次感受音乐

师:听听有什么特点?

生:在每一句的末尾,有听到沙沙沙的声音,

师:那这个声音是轻快的还是笨重的?

生:轻快的。

师:请大家用轻快的声音回答我。你们发现了吗,在轻快的地方我做了什么动作?(扭跨)请同学们一起来试试吧!

3、再次感受音乐,加上扭胯的动作,一起律动。

师:那你听到沙沙沙的声音像哪种乐器的声音啊?(沙锤)拿出你们自制的沙锤,就在沙沙沙的地方用沙锤为它伴奏。

4、师生一起律动

师:接下来请大家仔细听,我在什么地方加入了恰恰恰的声音。师示范。

学生:在末尾的地方,在沙沙沙的地方。

师:那我们一起加上好吗?再加上你的动作,我们一起来!

(设计意图:学生随着歌曲进教室,让学生音乐在“恰恰恰”处扭胯,感受欢快的情绪,随着音乐跳一段“恰恰舞”,一起感受《木瓜恰恰恰》。通过欢快、活泼的音乐和简单有趣的动作,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了浓浓的音乐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热烈欢快的情绪律动丰富课堂,为后面的教学做一点铺垫,调节课堂气氛。背景音乐为歌曲《木瓜恰恰恰》的伴奏音乐,通过伴奏音乐给学生以暗示,也使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体验模仿、学唱歌曲

1、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1)师出示木瓜,并给大家闻一闻,摸一摸。

教师:这么好听的音乐让我们非常高兴!今天老师啊给你们带来了一种水果,想不想看? 问:它的味道怎样?价格呢?就请大家在歌声中寻找答案。

(2)师播放歌曲,请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乐。

师:木瓜味道怎样?(味道很好)价格呢?(两毛六)

那你知道歌曲中的人在干什么呢?(卖水果)卖水果的水果品种非常丰富,但主打的产品是木瓜。今天啊,我们就要在这首好听的歌曲中去卖水果。那么,这首好听的歌叫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揭示课题《木瓜恰恰恰》)

设计意图:在视听之前先设计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全身心的去听,引导学生了解歌词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去听。)

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下:木瓜恰恰恰

师:那这个恰恰恰表达了我们卖水果时什么样的心情呢?(高兴的心情)

(3)师生合作演唱歌曲,加深印象

师:我们来合作一下,我唱木瓜,你们唱恰恰恰(要求用轻巧的声音演唱)

仔细听听老师唱的旋律中有没有相同的部分?

学生自主发现歌曲结构:a+b+a

2、简介印度尼西亚

师;你们知道木瓜生长在什么地方吗?它的主要产地在哪吗?

生:印度尼西亚

师:这是一首印度尼西亚的歌曲,上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了印度尼西亚的资料,谁来把你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生:略)

师播放课件,简单介绍印度尼西亚的地理及风土人情。

教师总结介绍: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由上万个大小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国家,人们称它为“千岛之国”。它的首都是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的城市。印度尼西亚有“歌舞之邦”的美称,生活在各岛上的100多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舞蹈和乐器,各族人民都非常热爱音乐,尤其在印度尼西亚的著名旅游胜地——巴厘岛,舞蹈已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印度尼西亚的歌曲优美动听,其中一些歌曲,如《梭罗河》、《哎哟,妈妈》《星星索》在我们中国流传很广。

3、读一读,唱一唱

这首歌唱出了印度尼西亚的果农们边唱着歌边卖水果时的愉快情景,同学们,我们也来当回水果商,说说咱们今天要卖的水果吧。

教师敲击节奏,学生按照老师的节奏读歌词。

XX︱X.X XX XX︱X

木瓜 芒 果 香蕉 番石 榴

菠萝 榴 莲 都古 和桔 子

学生随琴演唱歌曲的第一乐段第。

这么多水果怎样才能卖个好价钱呢?(夸夸它)

引导学生用赞美的声音和情绪学唱第二段歌词。

(设计意图:读一读,唱一唱水果。尤其让孩子们通过扮演水果商熟悉歌词和歌曲旋律,对理解歌词内容起了很大的帮助,既加深了对歌曲的感受和认识,又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唱一唱,演一演

(1)请两个同学现场表演叫卖水果。

师:想想,如果这个时候如果没人搭理你,你该怎么办?(吆喝客人,招呼客人)

(设计意图:通过水果商的现场表演,使学生更能体会水果商人急切的心情,更好的表现歌曲第二乐段的情绪。)

(2)师按切分节奏示范的读歌词,学生跟读两次:

有潘石榴有菠萝有芒果有香蕉有榴莲还有都古嗨,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再不买就卖完了。

请同学们加上动作念一遍。

生随琴学唱第二乐段。

(3)分组表演

把同学分两组,一组同学“介绍水果”,一组同学“招揽生意”,合作表演。

卖水果还真不容易!又要吆喝又要叫卖,真辛苦。如果是你,这时的你会怎样? 生:吃上一个。

师:是啊,辛勤劳动后吃上一个自己亲手栽的木瓜心里是怎样的?(美滋滋的) 请同学们随伴奏自学第三乐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劳动后的快乐)

5、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6、歌曲的处理

教师: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呢?

生:(高兴、自豪的声音)

我们用歌声来表现卖瓜人的自豪、高兴的心情好吗?

引导学生用欢快、喜悦的心情演唱歌曲。

7、合作表演

同学们唱得真棒!水果市场有了你们的歌声就更热闹了,老师有个建议,我们来个合作表演。请部分同学唱轻巧的“恰恰恰”,另部分同学唱卖水果的,中间第二乐段全班一起唱。一起来试试!

师:大家合作的真不错!

三、表现与创造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表演。

(乐器组,演唱组,律动组,念白组)

念白组:是在“恰恰恰”的地方加上不同的叫卖声,如过来看,快来看,快来买,真甜啊,真好吃等等。

2.表演展示,交流评议

编一编,创一创

3.展示成果,评一评。

(设计意图:通过分工合作表演,让孩子尝试改编成叫卖声等等,激发着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教师的肯定、鼓励性的语言,学生能体会到创作的乐趣,体会到自豪感,成就感。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教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拓展升华

师:水果摊好热闹,你们想不想听听集市里其他的声音,

生听《卖报歌》、《卖汤圆》

师:听了刚才的两首歌曲和今天我们学的《木瓜恰恰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他们都在卖东西。

师:这就是我们要了解的歌曲的一种新体裁----叫卖歌。

(设计意图:如何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歌曲,我认为仅仅学会歌曲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更深层的东西。生活本身就是音乐的源泉,同学们欣赏市场的其他叫卖歌《卖报歌》和《卖汤圆》,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出“叫卖歌”这一歌曲的新体裁,这样学生更能了解歌曲的特性,同时,让学生明白,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五、小结下课

师:同学们,歌曲的创作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发现我们生活中的美,并能表现美、创造美。

学生在《木瓜恰恰恰》的音乐声中拍手走出教室。

《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充满印尼风味的作品。它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段落清晰,意境优美,很有感染力,非常适合三年级学生。这是一堂以学唱歌曲为主的综合音乐课。下面我就谈谈教后的一些感受:一、 本节课我通过带领学生对音乐的直接聆听、感受、体验、参与、表演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歌曲,并能有表情的演唱。这堂课的突出特点就是通过变换多种教学方式、多种途径,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实现教学目标的。二、遵循了音乐是音响艺术、听觉艺术的原则, 歌曲是听会的,因此教学中我采用了多次聆听的方式,如听歌曲的情绪、歌曲的内容及随着衬词拍节奏等,都是为了增加学生聆听歌曲的遍数,歌曲就是在数

次听辩中不知不觉学会的,减轻了学生学习新歌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对比聆听也是本课的重要方法,音乐具有对比性,如聆听《卖报歌》《卖汤圆》等等。三、体验式的学习是本课的中心,体验式的学习是音乐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体验是在音乐实践中的体验,音乐实践活动是体验的一个重要渠道,如在教学歌曲这一重点环节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体验,通过情景式的解析歌词,使学生不仅了解歌词内容,更明白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并把音乐知识的教学灵活渗透到歌曲的情绪表现中,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歌曲。四、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教学活动多样化、趣味化,(水果图片、风光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的重难点在趣味化的活动中解决了,双基在审美体验中得到了渗透,学生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审美能力,课堂中的提问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想象、求异思维的空间,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创造思维。

总体说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基本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并顺利完成。存在的不足:由于一些客观的因素如自身驾驭课堂能力欠缺、学生的不熟悉等,这节课也有一些遗憾,如在进行第二乐段旋律的拓展练习时,由于经验的不足,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显得过于活跃,从而导致有部分学生音准把握不好。再如在对待课堂的动态生成时,还应更成熟,智慧些,还要更多的关注学生,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

乐。当听到音乐中出现小鸟歌唱或电闪雷鸣时做出相应的动作

(5)教师弹钢琴带领学生唱熟主题旋律。

主题:

1 | 3 33 2 15 . 54 | 3 33 2 15 . 54 | 3 454 32 75|

(6)复听全曲。指导学生倾听主题旋律,教师要求学生用举手的方法,让学生听到主题旋律时举起右手,计算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

2、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这首曲子原是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师用看彩图、听故事的形式导入课题。教师一幅百鸟为凤凰庆祝生日的图画,边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入课题。用形象的语言、美妙动听的音乐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动物, 保持生态平衡)

鼓励学生模仿音乐中的动物形象或听音乐做律动。

3、通过欣赏了《春》和《百鸟朝凤》两首乐曲,请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两首乐曲有什么区别?

(2)、“一年之计在于春”请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出自己的学习计划。

三、拓展:思考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什么?为什么要爱护它?学生回答。

四、总结

五、下课

《春》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第一乐章

主题:

1 | 3 33 2 15 . 54 | 3 33 2 15 . 54 | 3 454 32 75|

《百鸟朝凤》

唢呐独奏曲

一年之计在于春

教学反思: 了解了《春》和《百鸟朝凤》的“春意”,同学们更加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义;运用诗导入欣赏课,是将文学与音乐知识相结合进行教学,符号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也能使学生在学科综合的学习后,更加理解和体验音乐的内涵。

第二课听听、唱唱、跳跳

教学内容:

一、欣赏乐曲《瑶族舞曲》

二、学唱歌曲《瑶山乐》

三、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欣赏《G 大调小步舞曲》

四、玩乐器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乐曲《瑶族舞曲》、学唱歌曲《瑶山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可创造性,学会举一反三。

二.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感知3/4拍起伏流畅的旋律特点,能用身体语言表现歌曲、感受音乐,并进行歌曲的创作活动。旋律中跳进和级进是本课需掌握的知识点。

三.通过认识音名在键盘上的位

《那不勒斯舞曲》 本课教学有以下反思:

一、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在认识小号这一教学环节里,我打破以往强硬灌输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学生自主观察学习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出示小号图片,我打破了知识灌输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并结合过往的印象为大家介绍小号,如果不能介绍可以向老师提问,第二步引导学生听辩,并提供了圆号进行对比,明显的对比让学生更容易记住小号的音色。

2、在新课改理念的支配下,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学习模式,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在欣赏这首曲子的舞蹈实况录象后,我做了一个小调查,了解一下班里学习芭蕾舞的情况,之后请一名学生来教老师和同学们有关芭蕾舞手形及手位的知识,就这样,教师变成了他们熟知的同学。因此,他们学的非常认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充分地给调动起来了。接着,我再次播放了这首曲子的舞蹈录象,让学生边看边模仿,出人意料的是所有的学生都动了起来,有的同学的动作还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这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二、改以往欣赏教学中单一的听赏为多种方式去感悟,促进学生对音乐的认识理解。

1、让学生模唱主题音乐时加入不同的动作为音乐增效,

2、讲故事,让学生了解音乐的由来,记住塔兰泰拉这一舞曲形式和风格。

3、引用色彩,让学生为主题音乐选择色彩,这一设计让学生学会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艺术,拓宽学生对艺术的理解。

4、学完三段主题音乐后,我请了几名学生到台前舞蹈,最后全班舞动起来。目的是让学生在动的同时,再次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另外,在后面的教学中,通过学习芭蕾舞手位、模仿芭蕾舞、学习主题音乐及分组表现音乐等,使所学内容一次次地在耳边响起,最后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三、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学生的知识来源不仅仅是从课内,课外的获取也极为重要。针对本课,我设计了拓展知识和课外作业的设置这两部分。在拓展知识这块,我特意给学生准备了芭蕾舞艺术的介绍录音《四小天鹅》的舞蹈实况录象。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重温学过的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二是弥补以前纯音乐的欣赏,三是增加学生对芭蕾舞这一音乐的姐妹艺术产生喜爱的情感,给学生以视听完美结合的感受。最后课外作业的设置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不足之处:

1、介绍小号这一环节与课堂的导入衔接时略显突兀,可以直接介绍小号演奏的《那不勒色舞曲》导入。

2、学生随音乐自由模仿表现舞蹈视频跳舞时,秩序略显混乱,可以在平时课堂中加强训练孩子如何调整座位,拓宽空间,安全的进行活动。提高孩子们的课堂安全意识。

综合课《春天在哪里》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歌曲的第五、六句(第二乐段的一、二句)。

教学准备:钢琴、彩色大歌片、录音机、磁带、多媒体。

学生情况:

经过调查,歌曲《春天在哪里》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在校园广播、校园艺术节、以及一些VCD 光盘上经常能欣赏到这首歌曲。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能哼唱这首歌曲,但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能完全唱对,出错最多的地方是歌曲的第五、六句,所以教师把歌曲的第五、六句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来设计。

设计思路:

设计本课前,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查,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和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屏弃原来的教学模式,大胆改革,本着少讲精讲,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并给学生提供想像的环境和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

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3分钟)

游戏《照镜子》

(设计说明:1、通过欢快、活泼的音乐和简单有趣的动作,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了浓浓的音乐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音乐为歌曲《春天在哪里》的伴奏音乐。通过伴奏音乐给学生以暗示,也使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综合训练(7分钟)

(一)、解决难点: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礼物,请看:屏幕显示风景,两只小黄鹂飞入,向学生问好并作自我介绍。

2、师:小黄鹂不仅有礼貌,它还会唱歌呢,你听:(屏幕显示两只小黄鹂唱歌,并随唱在小黄鹂的一侧出现节奏和歌词。即歌曲的第五句和第六句。)

3、教师引导学生学唱这两句。要求声音轻巧、有弹性,咬字吐字清晰,两句在力度上形成对比。

(设计说明:动画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尤其让小鸟教孩子们唱歌,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里,教师把歌曲的难点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在小黄鹂一问一答的对唱中,学生兴趣高涨、精神专注,不知不觉中歌曲的难点就解决了。)

(二)、发声练习:

用歌曲的五、六句做发声练习。

(设计说明:既进行了发声练习,又巩固了刚刚学习的内容。)

三、学习歌曲(20分钟)

师:小黄鹂教会了大家唱歌,它还有问题要问大家呢?你听:(屏幕显示:小黄鹂问:“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样发现的?”)

1、欣赏范唱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小草变绿了,花儿开了,说明春天来到了。春天还有哪

些景色呢?春天还在哪里呢?请认真看看,仔细听。(多媒体展示歌曲《春天在哪里》的MTV )

2、演唱第一段

师:春天在哪里呢?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在湖水的倒映里,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刚才我们在欣赏范唱的时候,老师就发现一些同学忍不住唱了起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教师出示大歌片)。

(设计说明:在这里教师没有按照常规先学谱后学词,因为大多数学生对这首歌曲较为熟悉,加之在欣赏MTV 时很多学生已经忍不住唱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想唱歌想展示自己的的欲望非常强烈,教师强行压制这种欲望也就是压制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这里干脆让孩子们唱起来,一则顺应他们的心理,二则便于教师从孩子们的演唱中找出不足,便于教师下一步的教学。)

3、提出要求,进一步巩固。

师:歌曲的速度是怎么的?歌曲的情绪呢?那么应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呢?对,应用活泼、明亮、有弹性的声音,就像小黄鹂的歌声一样。师范唱后,学生演唱。(设计说明:在第一遍演唱的时候,依然有几个学生把前十六分音符唱成了后十六分音符。所以在这里教师再进一步的范唱提示,同时也通过此句范唱来引导学生如何用活泼、明亮、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4、揭示歌名

师: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呢?你能为它起个名字吗?

学生讨论:(在这里教师应尽量的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我们经常在一些光盘和磁带上看到如:《嘀哩哩》《嘀里嘀哩 》《春天在哪里》这样的歌名,它们都是指的同一首歌曲,还有刚才同学们起的一些很好听的名字都可以作为这首歌曲的名字,我们课本上把这首歌的名字定为《春天在哪里》。(教师把“花形”的歌名贴在大歌片上)

(设计说明:因为这首歌的版本很多,而且歌名也不少,所以在这里教师设计了让学生为歌曲取名字,既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作能力。)

5、学习歌谱

师:这首歌曲的歌谱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不太一样,区别在哪里?对,高音谱号后面多了一个降记号,这首歌曲的调号就成了F 大调,do 在第一间,请同学们在手指五线谱上找出其他的各音。(学生找出F 大调各音的位置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并唱一唱。)

师:请同学们自己在心里默唱前四句歌谱,同时找出哪两句是完全一样的呀? 学生分小组自己学唱前四句歌谱。

师:老师来唱后面这一部分,请你找出哪一句刚才我们已经唱过了?学生找出后,分组学唱后半部分歌谱。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谱。

(设计说明:学生已经较好的演唱了歌曲的第一段,旋律线比较明晰,这为学生学习歌谱降低了难度;加之在大歌片上,每两小节教师在歌谱上标记上第一个音的唱名,便于学生快速的识谱。在手指五线谱上找出F 大调的音阶后,鼓励学生自己识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6、完整演唱歌曲

请同学打开课本第25页,自读第二、三段歌词,找找哪些地方和第一段不同。教师提问后,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背过这几句歌词。

完整演唱歌曲。老师提两个小小的要求:①演唱时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②用什么样的表情?

(设计说明:在学生较好的演唱第一段歌词,歌谱也掌握的不错的情况下,教师再教唱第二、三段歌词已显多余,所以在这里教师要求学生快速背过二、三段与

第一段歌词中不一样的地方,然后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实际上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比一比谁最聪明,记得快,唱得好。)

四、教学延伸:创编歌词(9分钟)

1、师:春天在„„,下面让我们走进春天,找一找还有哪些景色是歌曲里没有描绘到的?(多媒体演示春天的配乐风光片)

2、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你在屏幕上看到的春天的景色或你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色,编成歌词唱一唱。下面我们分组讨论,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创编的歌词最动听。

3、分组表演,展示成果。

请部分同学演唱自己创编的歌词。

4、学生讨论,选出三组比较好的歌词,用他们创编的歌词替换下原来的三段歌词。请三个同学分别来演唱创编的部分,其它部分由同学们齐唱。

(设计说明:如何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歌曲,我认为仅仅学会歌曲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更深层的东西。这首歌曲中三段歌词类比性的写法,便于学生对歌词的创编,加之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也不少,教师更是把精心搜集到的素材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声、画并茂,强烈的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激发着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教师的肯定、鼓励性的语言以及优点卡的发放,学生能体会到创作的乐趣,体会到自豪感,成就感。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五、教师小结(1分钟)

春天里处处有美景,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你会在春天里发现更多更多更美好的东西。下面让我们踏着春天的脚步到校园、到田野、到大自然去寻找更美的景色吧!随音乐出教室。

木瓜恰恰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能力目标:能够听辨歌曲的情绪,准确地掌握弱起小节,切分节奏,能够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歌曲。

情感与态度:

1.了解印度尼西亚的风土人情,热带水果,加深学生对印度尼西亚音乐的印象。

2. 让学生在音乐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苦,同时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

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并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节奏。

【教学准备】自制沙锤、课件、钢琴

【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走进音乐世界花城版三年级第六册第七课。《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它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舞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生活情趣。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担去城里卖瓜的过程。有介绍瓜的品种和吆喝声,富有情趣,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是这首歌曲最富有情趣的亮点,同时也表现了卖瓜人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经过以往音乐课的学习,已经具备和掌握了一些音乐的基本常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想象力丰富,大部分同学喜欢音乐,喜欢唱歌,其中,部分同学爱好表现,能大胆表现自我。学生对知识的迁移有过体会和感受,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本课目标的达成。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调动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是本课的关键所在。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节奏。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

1.在教学中设计情景,将学生的角色定位于一个水果商人,以“卖水果”贯穿始终,同学们现场表演“介绍水果”,“吆喝客人”“夸赞水果”,让孩子们在表演、游戏和歌唱中体会到卖瓜人喜悦和自豪的心情,同时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2.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表演,培养孩子们团结合作和集体主义的精神。

3.见缝插针的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把情感作为主线,通过情境表演折射生活的本质,告诉孩子们,艺术来源与生活,只要用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你就会发现美,表现美,并且创造美。

4.通过唱、跳、奏,创等多种表现形式表现歌曲,将孩子们带入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活泼开朗乐观的心理。

【教学策略】

1.自主探究,体验学习

本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思想,组织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在设计本课前,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和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充当一名卖水果的商贩,尝试着去进行介绍和推销水果,吆喝招揽生意的表演,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环境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以获取情感体验,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

2.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示范法、合作探究法,快乐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律动入境

1、随着《木瓜恰恰恰》的音乐旋律,学生拍手进教室。

教师:刚才伴着我们进教室的音乐能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音乐是欢快、活泼、高兴的。

2、再次感受音乐

师:听听有什么特点?

生:在每一句的末尾,有听到沙沙沙的声音,

师:那这个声音是轻快的还是笨重的?

生:轻快的。

师:请大家用轻快的声音回答我。你们发现了吗,在轻快的地方我做了什么动作?(扭跨)请同学们一起来试试吧!

3、再次感受音乐,加上扭胯的动作,一起律动。

师:那你听到沙沙沙的声音像哪种乐器的声音啊?(沙锤)拿出你们自制的沙锤,就在沙沙沙的地方用沙锤为它伴奏。

4、师生一起律动

师:接下来请大家仔细听,我在什么地方加入了恰恰恰的声音。师示范。

学生:在末尾的地方,在沙沙沙的地方。

师:那我们一起加上好吗?再加上你的动作,我们一起来!

(设计意图:学生随着歌曲进教室,让学生音乐在“恰恰恰”处扭胯,感受欢快的情绪,随着音乐跳一段“恰恰舞”,一起感受《木瓜恰恰恰》。通过欢快、活泼的音乐和简单有趣的动作,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了浓浓的音乐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热烈欢快的情绪律动丰富课堂,为后面的教学做一点铺垫,调节课堂气氛。背景音乐为歌曲《木瓜恰恰恰》的伴奏音乐,通过伴奏音乐给学生以暗示,也使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体验模仿、学唱歌曲

1、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1)师出示木瓜,并给大家闻一闻,摸一摸。

教师:这么好听的音乐让我们非常高兴!今天老师啊给你们带来了一种水果,想不想看? 问:它的味道怎样?价格呢?就请大家在歌声中寻找答案。

(2)师播放歌曲,请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乐。

师:木瓜味道怎样?(味道很好)价格呢?(两毛六)

那你知道歌曲中的人在干什么呢?(卖水果)卖水果的水果品种非常丰富,但主打的产品是木瓜。今天啊,我们就要在这首好听的歌曲中去卖水果。那么,这首好听的歌叫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揭示课题《木瓜恰恰恰》)

设计意图:在视听之前先设计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全身心的去听,引导学生了解歌词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去听。)

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下:木瓜恰恰恰

师:那这个恰恰恰表达了我们卖水果时什么样的心情呢?(高兴的心情)

(3)师生合作演唱歌曲,加深印象

师:我们来合作一下,我唱木瓜,你们唱恰恰恰(要求用轻巧的声音演唱)

仔细听听老师唱的旋律中有没有相同的部分?

学生自主发现歌曲结构:a+b+a

2、简介印度尼西亚

师;你们知道木瓜生长在什么地方吗?它的主要产地在哪吗?

生:印度尼西亚

师:这是一首印度尼西亚的歌曲,上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了印度尼西亚的资料,谁来把你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生:略)

师播放课件,简单介绍印度尼西亚的地理及风土人情。

教师总结介绍: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由上万个大小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国家,人们称它为“千岛之国”。它的首都是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的城市。印度尼西亚有“歌舞之邦”的美称,生活在各岛上的100多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舞蹈和乐器,各族人民都非常热爱音乐,尤其在印度尼西亚的著名旅游胜地——巴厘岛,舞蹈已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印度尼西亚的歌曲优美动听,其中一些歌曲,如《梭罗河》、《哎哟,妈妈》《星星索》在我们中国流传很广。

3、读一读,唱一唱

这首歌唱出了印度尼西亚的果农们边唱着歌边卖水果时的愉快情景,同学们,我们也来当回水果商,说说咱们今天要卖的水果吧。

教师敲击节奏,学生按照老师的节奏读歌词。

XX︱X.X XX XX︱X

木瓜 芒 果 香蕉 番石 榴

菠萝 榴 莲 都古 和桔 子

学生随琴演唱歌曲的第一乐段第。

这么多水果怎样才能卖个好价钱呢?(夸夸它)

引导学生用赞美的声音和情绪学唱第二段歌词。

(设计意图:读一读,唱一唱水果。尤其让孩子们通过扮演水果商熟悉歌词和歌曲旋律,对理解歌词内容起了很大的帮助,既加深了对歌曲的感受和认识,又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唱一唱,演一演

(1)请两个同学现场表演叫卖水果。

师:想想,如果这个时候如果没人搭理你,你该怎么办?(吆喝客人,招呼客人)

(设计意图:通过水果商的现场表演,使学生更能体会水果商人急切的心情,更好的表现歌曲第二乐段的情绪。)

(2)师按切分节奏示范的读歌词,学生跟读两次:

有潘石榴有菠萝有芒果有香蕉有榴莲还有都古嗨,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再不买就卖完了。

请同学们加上动作念一遍。

生随琴学唱第二乐段。

(3)分组表演

把同学分两组,一组同学“介绍水果”,一组同学“招揽生意”,合作表演。

卖水果还真不容易!又要吆喝又要叫卖,真辛苦。如果是你,这时的你会怎样? 生:吃上一个。

师:是啊,辛勤劳动后吃上一个自己亲手栽的木瓜心里是怎样的?(美滋滋的) 请同学们随伴奏自学第三乐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劳动后的快乐)

5、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6、歌曲的处理

教师: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呢?

生:(高兴、自豪的声音)

我们用歌声来表现卖瓜人的自豪、高兴的心情好吗?

引导学生用欢快、喜悦的心情演唱歌曲。

7、合作表演

同学们唱得真棒!水果市场有了你们的歌声就更热闹了,老师有个建议,我们来个合作表演。请部分同学唱轻巧的“恰恰恰”,另部分同学唱卖水果的,中间第二乐段全班一起唱。一起来试试!

师:大家合作的真不错!

三、表现与创造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表演。

(乐器组,演唱组,律动组,念白组)

念白组:是在“恰恰恰”的地方加上不同的叫卖声,如过来看,快来看,快来买,真甜啊,真好吃等等。

2.表演展示,交流评议

编一编,创一创

3.展示成果,评一评。

(设计意图:通过分工合作表演,让孩子尝试改编成叫卖声等等,激发着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教师的肯定、鼓励性的语言,学生能体会到创作的乐趣,体会到自豪感,成就感。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教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拓展升华

师:水果摊好热闹,你们想不想听听集市里其他的声音,

生听《卖报歌》、《卖汤圆》

师:听了刚才的两首歌曲和今天我们学的《木瓜恰恰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他们都在卖东西。

师:这就是我们要了解的歌曲的一种新体裁----叫卖歌。

(设计意图:如何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歌曲,我认为仅仅学会歌曲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更深层的东西。生活本身就是音乐的源泉,同学们欣赏市场的其他叫卖歌《卖报歌》和《卖汤圆》,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出“叫卖歌”这一歌曲的新体裁,这样学生更能了解歌曲的特性,同时,让学生明白,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五、小结下课

师:同学们,歌曲的创作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发现我们生活中的美,并能表现美、创造美。

学生在《木瓜恰恰恰》的音乐声中拍手走出教室。

《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充满印尼风味的作品。它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段落清晰,意境优美,很有感染力,非常适合三年级学生。这是一堂以学唱歌曲为主的综合音乐课。下面我就谈谈教后的一些感受:一、 本节课我通过带领学生对音乐的直接聆听、感受、体验、参与、表演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歌曲,并能有表情的演唱。这堂课的突出特点就是通过变换多种教学方式、多种途径,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实现教学目标的。二、遵循了音乐是音响艺术、听觉艺术的原则, 歌曲是听会的,因此教学中我采用了多次聆听的方式,如听歌曲的情绪、歌曲的内容及随着衬词拍节奏等,都是为了增加学生聆听歌曲的遍数,歌曲就是在数

次听辩中不知不觉学会的,减轻了学生学习新歌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对比聆听也是本课的重要方法,音乐具有对比性,如聆听《卖报歌》《卖汤圆》等等。三、体验式的学习是本课的中心,体验式的学习是音乐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体验是在音乐实践中的体验,音乐实践活动是体验的一个重要渠道,如在教学歌曲这一重点环节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体验,通过情景式的解析歌词,使学生不仅了解歌词内容,更明白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并把音乐知识的教学灵活渗透到歌曲的情绪表现中,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歌曲。四、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教学活动多样化、趣味化,(水果图片、风光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的重难点在趣味化的活动中解决了,双基在审美体验中得到了渗透,学生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审美能力,课堂中的提问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想象、求异思维的空间,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创造思维。

总体说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基本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并顺利完成。存在的不足:由于一些客观的因素如自身驾驭课堂能力欠缺、学生的不熟悉等,这节课也有一些遗憾,如在进行第二乐段旋律的拓展练习时,由于经验的不足,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显得过于活跃,从而导致有部分学生音准把握不好。再如在对待课堂的动态生成时,还应更成熟,智慧些,还要更多的关注学生,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

乐。当听到音乐中出现小鸟歌唱或电闪雷鸣时做出相应的动作

(5)教师弹钢琴带领学生唱熟主题旋律。

主题:

1 | 3 33 2 15 . 54 | 3 33 2 15 . 54 | 3 454 32 75|

(6)复听全曲。指导学生倾听主题旋律,教师要求学生用举手的方法,让学生听到主题旋律时举起右手,计算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

2、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这首曲子原是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师用看彩图、听故事的形式导入课题。教师一幅百鸟为凤凰庆祝生日的图画,边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入课题。用形象的语言、美妙动听的音乐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动物, 保持生态平衡)

鼓励学生模仿音乐中的动物形象或听音乐做律动。

3、通过欣赏了《春》和《百鸟朝凤》两首乐曲,请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两首乐曲有什么区别?

(2)、“一年之计在于春”请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出自己的学习计划。

三、拓展:思考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什么?为什么要爱护它?学生回答。

四、总结

五、下课

《春》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第一乐章

主题:

1 | 3 33 2 15 . 54 | 3 33 2 15 . 54 | 3 454 32 75|

《百鸟朝凤》

唢呐独奏曲

一年之计在于春

教学反思: 了解了《春》和《百鸟朝凤》的“春意”,同学们更加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义;运用诗导入欣赏课,是将文学与音乐知识相结合进行教学,符号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也能使学生在学科综合的学习后,更加理解和体验音乐的内涵。

第二课听听、唱唱、跳跳

教学内容:

一、欣赏乐曲《瑶族舞曲》

二、学唱歌曲《瑶山乐》

三、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欣赏《G 大调小步舞曲》

四、玩乐器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乐曲《瑶族舞曲》、学唱歌曲《瑶山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可创造性,学会举一反三。

二.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感知3/4拍起伏流畅的旋律特点,能用身体语言表现歌曲、感受音乐,并进行歌曲的创作活动。旋律中跳进和级进是本课需掌握的知识点。

三.通过认识音名在键盘上的位

《那不勒斯舞曲》 本课教学有以下反思:

一、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在认识小号这一教学环节里,我打破以往强硬灌输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学生自主观察学习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出示小号图片,我打破了知识灌输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并结合过往的印象为大家介绍小号,如果不能介绍可以向老师提问,第二步引导学生听辩,并提供了圆号进行对比,明显的对比让学生更容易记住小号的音色。

2、在新课改理念的支配下,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学习模式,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在欣赏这首曲子的舞蹈实况录象后,我做了一个小调查,了解一下班里学习芭蕾舞的情况,之后请一名学生来教老师和同学们有关芭蕾舞手形及手位的知识,就这样,教师变成了他们熟知的同学。因此,他们学的非常认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充分地给调动起来了。接着,我再次播放了这首曲子的舞蹈录象,让学生边看边模仿,出人意料的是所有的学生都动了起来,有的同学的动作还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这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二、改以往欣赏教学中单一的听赏为多种方式去感悟,促进学生对音乐的认识理解。

1、让学生模唱主题音乐时加入不同的动作为音乐增效,

2、讲故事,让学生了解音乐的由来,记住塔兰泰拉这一舞曲形式和风格。

3、引用色彩,让学生为主题音乐选择色彩,这一设计让学生学会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艺术,拓宽学生对艺术的理解。

4、学完三段主题音乐后,我请了几名学生到台前舞蹈,最后全班舞动起来。目的是让学生在动的同时,再次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另外,在后面的教学中,通过学习芭蕾舞手位、模仿芭蕾舞、学习主题音乐及分组表现音乐等,使所学内容一次次地在耳边响起,最后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三、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学生的知识来源不仅仅是从课内,课外的获取也极为重要。针对本课,我设计了拓展知识和课外作业的设置这两部分。在拓展知识这块,我特意给学生准备了芭蕾舞艺术的介绍录音《四小天鹅》的舞蹈实况录象。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重温学过的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二是弥补以前纯音乐的欣赏,三是增加学生对芭蕾舞这一音乐的姐妹艺术产生喜爱的情感,给学生以视听完美结合的感受。最后课外作业的设置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不足之处:

1、介绍小号这一环节与课堂的导入衔接时略显突兀,可以直接介绍小号演奏的《那不勒色舞曲》导入。

2、学生随音乐自由模仿表现舞蹈视频跳舞时,秩序略显混乱,可以在平时课堂中加强训练孩子如何调整座位,拓宽空间,安全的进行活动。提高孩子们的课堂安全意识。


相关文章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