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点。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初步形成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积极投入,背诵诗歌并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其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精神品格。 【学习重点】:背诵诗歌,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诗歌中所应用的表现手法,如白描。
生活的向往和喜爱,表达一种远离世俗、闲适恬淡的情感。语言大多清新明丽。 【信息链接】
1、白描: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2、以动衬静:以动衬静是写作的一种手法是一种对比的方式。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
四、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注意抓住诗中关键的表现情感的词句,迅速把握诗歌的主旨。
2《归园田居》(其一)可以分为三层,请简单划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层意。
3说一说你心中的陶渊明。
【预习案】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借助“教材助读”加深对这首诗的认识和理解,能对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初步的认识。2扫清文字障碍,对默写中易出错的字词要重点突破。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欣赏诗歌的语言艺术。3完成“整体感知”和“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书面完成。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或放到后面“我的疑惑”处,以便向老师请教或小组内合作探究。5限时高质完成,可以用双色笔作修改补充。
I教材助读
一、走近作者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主要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桃花源诗并记》等。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得不可胜数了。
二、了解背景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的是第一首。
三、文体知识
田园诗:古代的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
II.预习自测
1、常识填空
陶渊明:(365—427),又名_____,字______,自号 ,谥号 。 (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开创 诗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2、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1)羁鸟( )(2)守拙( )(3)荫( ) ...(4)暧暧( )(5)墟里( )(6)樊笼(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少无适俗韵 误落尘网中 ....羁鸟恋旧林 守拙归园田 ...榆柳荫后檐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
?我的疑问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探究案】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告诉了我们那些信息? 2、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离开官场生活而回归田园?
3、《归园田居(其一)》作者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田园风光?
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2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训练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3题。
归园田居其一(节选) 归园田居(三)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解释诗中加点的字。
荫:_______________罗:______________兴:______________ 带:_______________荷:______________荒秽:____________
2.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项是( )。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陶渊明对官场生活持什么样的态度。
探究点二 找出诗中描写田园风光的句子。说一说诗人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写的那么美?
探究点三 诗中最后四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探究点四 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一下本节课的板书。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暖暖”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3.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4.“但使愿无违”中“愿”是什么愿望?
【检测案】
课下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之欲遗谁 遗:赠送 B.羁鸟恋旧林 羁鸟:笼中鸟 C.依依墟里烟 依依:不舍的样子 D.但为君故 但:只 2L阅读唐诗,回答问题。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文本拓展积累素材:
人生的爱好者:陶渊明(节选)
他是一个谦逊、简朴、自立的人,交友极为谨慎。判(刺)史王弘非常钦仰他,要和他做朋友,可是觉得很难碰见他。他很自然地说:“我性不狎世,因疾守用,幸非洁志慕声。”王弘只好跟一个朋友设计去会见他,这个朋友约他出门喝酒,当他走到半路,停在一个野亭的时候,朋友便把酒拿出来。陶渊明欣然坐下来喝酒,王弘早已隐藏在附近的地方,便在这时候走出来和他相见了。他非常高兴,欢宴穷日,连朋友的地方也忘记去了。王弘看见陶渊明无履,就叫左右为他造履。当王弘的左右请度履的时候,陶渊明便伸出脚来使他们量一量。此后王弘要和他见面的时候,常常在林泽间等候他。有一次,他的朋友们在煮酒,他们拿他头上的葛巾来漉酒,用完还给他,他又把葛巾着在头上。
他就这样过着一生,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心地坦白的、谦逊的田园诗人,做一个智慧而 快活的老人。可是在他那部关于喝酒和田园生活的小诗集,三四篇偶然写出来的文章,一封给他儿子的信,三篇祭文(其中有一篇是自祭文)和遗留给后代子孙的一些话里,我们看见一种造成和谐的生活的情感与天才;这种和谐的生活已经达到完全自然的境地,没有一个人能超越过他。他在《归去来辞》里所表现的就是这种酷爱人生的情感。这篇名作是他在公历405年11月决定辞掉县令的职务时写的。
有人也许会把陶渊明看做“逃避主义者”,然而事实上他并不是。他想要逃避的是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如果他是逻辑家的话,他也许会决定出家去做和尚,彻底逃避人生。可是陶渊明是酷爱人生的,他不愿完全逃避人生。在他看来,他的妻儿是太真实了,他的花园,伸过他的庭院的树枝,和他所抚爱的孤松是太可爱了;他因为是一个近情的人,而不是逻辑家,所以他要跟周遭的人物在一起。他就是这样酷爱人生的,他由这种积极的、合理的人生态度而获得他所特有的与生和谐的感觉。这种生之和谐产生了中国最伟大的诗歌。他是尘世所生的,是属于尘世的,所以他的结论不是要逃避人生,而是要“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陶渊明仅是回到他的田园和他的家庭的怀抱里去,结果是和谐而不是叛逆。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点。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初步形成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积极投入,背诵诗歌并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其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精神品格。 【学习重点】:背诵诗歌,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诗歌中所应用的表现手法,如白描。
生活的向往和喜爱,表达一种远离世俗、闲适恬淡的情感。语言大多清新明丽。 【信息链接】
1、白描: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2、以动衬静:以动衬静是写作的一种手法是一种对比的方式。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
四、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注意抓住诗中关键的表现情感的词句,迅速把握诗歌的主旨。
2《归园田居》(其一)可以分为三层,请简单划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层意。
3说一说你心中的陶渊明。
【预习案】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借助“教材助读”加深对这首诗的认识和理解,能对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初步的认识。2扫清文字障碍,对默写中易出错的字词要重点突破。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欣赏诗歌的语言艺术。3完成“整体感知”和“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书面完成。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或放到后面“我的疑惑”处,以便向老师请教或小组内合作探究。5限时高质完成,可以用双色笔作修改补充。
I教材助读
一、走近作者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主要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桃花源诗并记》等。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得不可胜数了。
二、了解背景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的是第一首。
三、文体知识
田园诗:古代的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
II.预习自测
1、常识填空
陶渊明:(365—427),又名_____,字______,自号 ,谥号 。 (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开创 诗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2、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1)羁鸟( )(2)守拙( )(3)荫( ) ...(4)暧暧( )(5)墟里( )(6)樊笼(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少无适俗韵 误落尘网中 ....羁鸟恋旧林 守拙归园田 ...榆柳荫后檐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
?我的疑问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探究案】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告诉了我们那些信息? 2、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离开官场生活而回归田园?
3、《归园田居(其一)》作者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田园风光?
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2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训练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3题。
归园田居其一(节选) 归园田居(三)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解释诗中加点的字。
荫:_______________罗:______________兴:______________ 带:_______________荷:______________荒秽:____________
2.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项是( )。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陶渊明对官场生活持什么样的态度。
探究点二 找出诗中描写田园风光的句子。说一说诗人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写的那么美?
探究点三 诗中最后四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探究点四 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一下本节课的板书。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暖暖”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3.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4.“但使愿无违”中“愿”是什么愿望?
【检测案】
课下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之欲遗谁 遗:赠送 B.羁鸟恋旧林 羁鸟:笼中鸟 C.依依墟里烟 依依:不舍的样子 D.但为君故 但:只 2L阅读唐诗,回答问题。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文本拓展积累素材:
人生的爱好者:陶渊明(节选)
他是一个谦逊、简朴、自立的人,交友极为谨慎。判(刺)史王弘非常钦仰他,要和他做朋友,可是觉得很难碰见他。他很自然地说:“我性不狎世,因疾守用,幸非洁志慕声。”王弘只好跟一个朋友设计去会见他,这个朋友约他出门喝酒,当他走到半路,停在一个野亭的时候,朋友便把酒拿出来。陶渊明欣然坐下来喝酒,王弘早已隐藏在附近的地方,便在这时候走出来和他相见了。他非常高兴,欢宴穷日,连朋友的地方也忘记去了。王弘看见陶渊明无履,就叫左右为他造履。当王弘的左右请度履的时候,陶渊明便伸出脚来使他们量一量。此后王弘要和他见面的时候,常常在林泽间等候他。有一次,他的朋友们在煮酒,他们拿他头上的葛巾来漉酒,用完还给他,他又把葛巾着在头上。
他就这样过着一生,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心地坦白的、谦逊的田园诗人,做一个智慧而 快活的老人。可是在他那部关于喝酒和田园生活的小诗集,三四篇偶然写出来的文章,一封给他儿子的信,三篇祭文(其中有一篇是自祭文)和遗留给后代子孙的一些话里,我们看见一种造成和谐的生活的情感与天才;这种和谐的生活已经达到完全自然的境地,没有一个人能超越过他。他在《归去来辞》里所表现的就是这种酷爱人生的情感。这篇名作是他在公历405年11月决定辞掉县令的职务时写的。
有人也许会把陶渊明看做“逃避主义者”,然而事实上他并不是。他想要逃避的是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如果他是逻辑家的话,他也许会决定出家去做和尚,彻底逃避人生。可是陶渊明是酷爱人生的,他不愿完全逃避人生。在他看来,他的妻儿是太真实了,他的花园,伸过他的庭院的树枝,和他所抚爱的孤松是太可爱了;他因为是一个近情的人,而不是逻辑家,所以他要跟周遭的人物在一起。他就是这样酷爱人生的,他由这种积极的、合理的人生态度而获得他所特有的与生和谐的感觉。这种生之和谐产生了中国最伟大的诗歌。他是尘世所生的,是属于尘世的,所以他的结论不是要逃避人生,而是要“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陶渊明仅是回到他的田园和他的家庭的怀抱里去,结果是和谐而不是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