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向涛[诗四首]归园田居学案

《诗四首》学案

焦桥中学 杜向涛

学习目标导航

⑴背诵四首诗,体会诗的意境,把握诗的主旨。 ⑵品味、赏析诗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⑶体会诗歌的写作特色。

《归园田居(其三)》

一、语言积累 1.字词积累 荒秽( ) .2.易读错字

带月荷锄归( ) 道狭草木长( ) .. 3.易写错字

晨兴理荒秽 夕露沾我衣 ...4.重点词意

⑴荒秽: ⑵荷锄: ⑶草木长: 5.名句积累

⑴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⑵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二、初步感知

1.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2。体会全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四、写作借鉴(请结合每一联分析说明) 这首诗以景传情,情景交融。

《使至塞上》

一、语言积累 1.字词积累 属国 都护 ..2.易读错字

都护( ) 燕然( ) .. 3.易写错字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萧关逢候骑 ...4.重点词意

⑴属国: ⑵猴骑: 5.名句积累

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初步感知

1.本诗中哪个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

2.单” “孤” “征蓬”“归雁”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3.诗人在颈联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色?

2. “草盛豆苗稀”一句表明了什么?

4.最后一联诗人流露出怎样的感情?整首诗诗人3.请想象“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写出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4. “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陶渊明有怎样的愿望?

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品味语言(根据提示)

1.“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品味语言(根据提示)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的理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5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1.请用自己的话描绘这句诗优美的意美。 2。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四、写作借鉴(请结合诗歌分析说明) 1。这首诗巧妙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 2。 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

《渡荆门送别》

一、语言积累 1.字词积累 荆门 ( ) .

2.易写错字

江入大荒流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3.重点词意

⑴大荒: ⑵海楼: ⑶怜: 4.名句积累

⑴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⑵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⑶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二、初步感知

1.这首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赏析加点的词语。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此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四、写作借鉴(请结合诗歌分析说明) 1.化静为动,动静结合。

2.写景由远及近。

3.借景抒情的方法。

《登岳阳楼(其一)》

一、语言积累 1.字词积累

帘旌( ) 徙倚( ) ...2.易读错字

登临吴蜀横分地 ( ) 徙倚( ) .. 3.易写错字 帘旌 徙倚 ...4.重点词意

⑴帘旌:

⑵横分:

⑶凭危:

2.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

⑷沧波:

角度来写景的?

5.名句积累

⑴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3.颈联则变换视角,从什么角度描写长江之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⑵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二、初步感知 4.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尾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

5.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品味语言(根据提示)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1.“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么?怎么写的?

2.“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诗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3.颔联是怎样抒情的,抒发怎样的情?

其一 4.颈联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经历?

5.“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怎样理........解尾联中加点的词语?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品味语言(根据提示)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

加点词语说明了什么?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白头吊古”“老木沧波”语意双关,这样理解? 2.联系全诗说说"悲"在何处?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

四、写作借鉴(请结合诗歌分析说明) 1.写景、叙事、抒情有机融为一体。

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2.这首诗运用了对偶、双关等修辞手法。 五、链接资料库

1.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归园田居》五首

他能诗能画,精通音律。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丽,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之时,所作的诗歌大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 。后人称他“诗佛”。

没无复余。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2。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少有才华,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被贬。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诗人,

下楼”之誉。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著有《 简斋集》。

写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 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六、链接中考

1.诗词填空

(1)(2013上海)晨兴理荒秽, 。 (2)(2013绍兴)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2012黄石)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大漠景象的两句诗是

“ , ”。

(4)(2013泉州) (5)《渡荆门送别》中的

“ , 。”,写得生动逼真,用语贴切,使静止的山岭更加灵动,使流动的江水更加辽阔。

(6)(2012衢州市) ,老木

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犒赏三军,并留作军队判官。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庭。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3.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 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李白和杜甫并称“大李杜”。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论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4.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

沧波无限悲。

2.诗词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

(2012西宁)

⑴诗中表现诗人辛勤劳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是什么?

使至塞上

(2010年百色市)

⑴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

B、颈联描绘了 "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D、这首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描绘出长江中下游一带数千里的山势与水势,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登岳阳楼(其一)

(2009柳州)

1.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 和 融于一体。

2.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七、中考预测

使至塞上

⑴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 分)

⑵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渡荆门送别

⑴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3 分)

⑵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2 分)

了 的感情。

⑵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

有 美。 ②美的具体表

现: 。 (2012长沙)

⑴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

⑵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渡荆门送别 (2010曲靖)

⑴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1分)

⑵“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2分)

⑶选出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它好比电影摄像镜头摄下的一组图画,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入"则力透纸背,写出了大江的气势。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⑴诗歌以“ ”和“ ”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⑵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

C.“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 后的憔悴悲愁之绪。

参考答案:(1)、夕阳迟 欲暮时(2分) (2)、B(2分)

八、参考答案 (一)链接中考 1.诗词填空 (略) 2.诗词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

(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是指诗人辞官归隐田园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1分) 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迷失自我。(1分)

使至塞上

(2012西宁)

⑴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 诗人孤独、思乡

⑵(考生能选一个角度答题,赏析合理,即给3分,否则酌情扣分)

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1分)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2分)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1分) 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2分)

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1分) 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2分)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1分)

(2009柳州)

⑴家国之恨 身世之悲 ⑵ A (二)中考预测

使至塞上

⑴(2 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⑵(3 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 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 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1 分)(意思对即可)

渡荆门送别

⑴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⑵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 (2010曲靖)

⑴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⑵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④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3) D

登岳阳楼(其一)

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2分) (2012长沙)

⑴使:出使(1分); 征蓬:飘飞的蓬草(1分)

⑵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1分);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1分);表现了孤寂的情感(1分)。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其一)

⑴夕阳迟 欲暮时 ⑵ B

《诗四首》学案

焦桥中学 杜向涛

学习目标导航

⑴背诵四首诗,体会诗的意境,把握诗的主旨。 ⑵品味、赏析诗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⑶体会诗歌的写作特色。

《归园田居(其三)》

一、语言积累 1.字词积累 荒秽( ) .2.易读错字

带月荷锄归( ) 道狭草木长( ) .. 3.易写错字

晨兴理荒秽 夕露沾我衣 ...4.重点词意

⑴荒秽: ⑵荷锄: ⑶草木长: 5.名句积累

⑴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⑵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二、初步感知

1.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2。体会全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四、写作借鉴(请结合每一联分析说明) 这首诗以景传情,情景交融。

《使至塞上》

一、语言积累 1.字词积累 属国 都护 ..2.易读错字

都护( ) 燕然( ) .. 3.易写错字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萧关逢候骑 ...4.重点词意

⑴属国: ⑵猴骑: 5.名句积累

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初步感知

1.本诗中哪个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

2.单” “孤” “征蓬”“归雁”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3.诗人在颈联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色?

2. “草盛豆苗稀”一句表明了什么?

4.最后一联诗人流露出怎样的感情?整首诗诗人3.请想象“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写出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4. “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陶渊明有怎样的愿望?

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品味语言(根据提示)

1.“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品味语言(根据提示)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的理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5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1.请用自己的话描绘这句诗优美的意美。 2。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四、写作借鉴(请结合诗歌分析说明) 1。这首诗巧妙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 2。 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

《渡荆门送别》

一、语言积累 1.字词积累 荆门 ( ) .

2.易写错字

江入大荒流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3.重点词意

⑴大荒: ⑵海楼: ⑶怜: 4.名句积累

⑴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⑵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⑶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二、初步感知

1.这首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赏析加点的词语。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此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四、写作借鉴(请结合诗歌分析说明) 1.化静为动,动静结合。

2.写景由远及近。

3.借景抒情的方法。

《登岳阳楼(其一)》

一、语言积累 1.字词积累

帘旌( ) 徙倚( ) ...2.易读错字

登临吴蜀横分地 ( ) 徙倚( ) .. 3.易写错字 帘旌 徙倚 ...4.重点词意

⑴帘旌:

⑵横分:

⑶凭危:

2.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

⑷沧波:

角度来写景的?

5.名句积累

⑴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3.颈联则变换视角,从什么角度描写长江之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⑵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二、初步感知 4.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尾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

5.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品味语言(根据提示)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1.“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么?怎么写的?

2.“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诗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3.颔联是怎样抒情的,抒发怎样的情?

其一 4.颈联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经历?

5.“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怎样理........解尾联中加点的词语?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品味语言(根据提示)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

加点词语说明了什么?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白头吊古”“老木沧波”语意双关,这样理解? 2.联系全诗说说"悲"在何处?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

四、写作借鉴(请结合诗歌分析说明) 1.写景、叙事、抒情有机融为一体。

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2.这首诗运用了对偶、双关等修辞手法。 五、链接资料库

1.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归园田居》五首

他能诗能画,精通音律。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丽,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之时,所作的诗歌大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 。后人称他“诗佛”。

没无复余。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2。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少有才华,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被贬。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诗人,

下楼”之誉。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著有《 简斋集》。

写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 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六、链接中考

1.诗词填空

(1)(2013上海)晨兴理荒秽, 。 (2)(2013绍兴)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2012黄石)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大漠景象的两句诗是

“ , ”。

(4)(2013泉州) (5)《渡荆门送别》中的

“ , 。”,写得生动逼真,用语贴切,使静止的山岭更加灵动,使流动的江水更加辽阔。

(6)(2012衢州市) ,老木

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犒赏三军,并留作军队判官。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庭。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3.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 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李白和杜甫并称“大李杜”。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论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4.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

沧波无限悲。

2.诗词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

(2012西宁)

⑴诗中表现诗人辛勤劳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是什么?

使至塞上

(2010年百色市)

⑴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

B、颈联描绘了 "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D、这首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描绘出长江中下游一带数千里的山势与水势,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登岳阳楼(其一)

(2009柳州)

1.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 和 融于一体。

2.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七、中考预测

使至塞上

⑴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 分)

⑵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渡荆门送别

⑴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3 分)

⑵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2 分)

了 的感情。

⑵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

有 美。 ②美的具体表

现: 。 (2012长沙)

⑴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

⑵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渡荆门送别 (2010曲靖)

⑴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1分)

⑵“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2分)

⑶选出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它好比电影摄像镜头摄下的一组图画,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入"则力透纸背,写出了大江的气势。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⑴诗歌以“ ”和“ ”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⑵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

C.“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 后的憔悴悲愁之绪。

参考答案:(1)、夕阳迟 欲暮时(2分) (2)、B(2分)

八、参考答案 (一)链接中考 1.诗词填空 (略) 2.诗词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

(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是指诗人辞官归隐田园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1分) 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迷失自我。(1分)

使至塞上

(2012西宁)

⑴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 诗人孤独、思乡

⑵(考生能选一个角度答题,赏析合理,即给3分,否则酌情扣分)

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1分)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2分)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1分) 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2分)

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1分) 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2分)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1分)

(2009柳州)

⑴家国之恨 身世之悲 ⑵ A (二)中考预测

使至塞上

⑴(2 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⑵(3 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 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 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1 分)(意思对即可)

渡荆门送别

⑴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⑵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 (2010曲靖)

⑴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⑵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④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3) D

登岳阳楼(其一)

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2分) (2012长沙)

⑴使:出使(1分); 征蓬:飘飞的蓬草(1分)

⑵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1分);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1分);表现了孤寂的情感(1分)。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其一)

⑴夕阳迟 欲暮时 ⑵ B


相关文章

  • 精编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四首](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 第30课 诗四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掌握积累生字词. 2.了解背景常识,理解诗歌内容,品味精美的语言. 3.体会诗人的情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第一课时 归田园居(其三) 使至塞上 预习 ...查看


  • 七年级语文诗四首
  • 30 诗四首 (<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 ...查看


  • [诗四首]练习题
  • 一.填空: 1.陶渊明,名 , 字 ,号 , (朝 代)著名诗人. 2.李白,字 ,号 ,是 (朝代)最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3.王维, (朝代)著名的田园诗人:陈与义, (朝代)诗人. 二.诗词填空 1.种豆南山 下, . ,带月荷锄归. ...查看


  • 八上六单元30首诗四首
  •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30课 课题:诗四首 (主备: 复备: ) [课标分析]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 ...查看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0课[诗四首]
  • 30 课 诗四首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 ...查看


  • 30[诗四首]导学案
  • 30 <诗四首>导学案 [教师寄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孙洙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 ...查看


  • 八下第六单元30课诗四首导学案
  • 第六单元1 30 诗四首 设计:田显玉 审阅:八年级备课组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语 ...查看


  • 诗四首导学案
  • 总第 课时 <诗四首>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组 主备人:刘红军 备课组长:刘红军 审核人: 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并默写前两首诗: 2.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学习重点.难点: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资料联 ...查看


  • 归园田居·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
  • 归园田居·其五 (260人评分) 7.8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写翻译 写赏析 纠错 收藏 分享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