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张掖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论文提纲]:

一、张掖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史演变

第一阶段是1979年-1995年,非公有制经济从“资本主义的尾巴”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第二阶段是1996年-2002年,非公有制经济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阶段是2003年至今,非公有制经济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平等享受“国民待遇”的市场主体。

二、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一是经济总量有所增加,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二是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及各行业中所占份额与日俱增。

三是经营领域不断拓展,形成了颇具区域特色的产业带。

四是规模不断壮大,竞争力有所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明显增强。 五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非公知名企业异军突起,规模效益显著。

六是经济社会效益巨大,成为城乡就业、增收的主渠道。

七是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协作分工,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

八是促进了专业市场繁荣。

九是改善了社会投资环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思想观念滞后的问题仍很突出。

(二)自身竞争优势不明显,转变经营方式难度不小。

(三)非公有制经济贷款、融资、担保难。

(四)政策不落实,协调服务不到位。

(五)违法经营和不正当竞争影响公平公正市场环境的营造。

(六)自身素质低,内部管理不善。

四、立足区域优势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一)观念指导发展。

(二)政策促进发展。

[论文摘要]: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推动地区经济结构转型、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张掖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的历史演变、现状与特点两个方面全面而客观地分析了全市非公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深入探讨了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立足区域优势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历史演变、现状、特点、问题、困难、对策。

[正文]: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①,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推动地区经济结构转型、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掖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史演变

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是非公有制经济不断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内到外发展壮大的历史。张掖市②非公有制经济伴随着思想的解放和理论的飞跃,不断壮大提高,逐步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了三次飞跃。

第一阶段是1979年-1995年,非公有制经济从“资本主义的尾巴”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这个阶段城乡个体工商户③的发展,从缝隙中发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个体工商户由1979年的55户增加到1995年的18883户,从业人员由55人增加至30218人,注册资金达到了8506万元。私营企业④从“0”起步,逐步发展,至1995年户数、注册资本和从业人

员分别达到257户、6143万元和4099人。至1995年个体工商户实现产值427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341万元,私营企业实现产值2257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72万元。

第二阶段是1996年-2002年,非公有制经济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亮点,大批国有企业⑤,集体企业⑥和乡镇企业⑦改制为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从数量到质量都实现了大的提高。1996年全面清理假集体和无资金、无场地、无人员的“三无”企业121家。是年,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297户和20718户,注册资金达分别达到6715万元和1.02亿元,从业人员分别达到4546人和33384人。到2002年,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1162户和21337户,注册资金分别达到12.2亿元和2.4亿元,从业人员分别达到31156人和34775人。与1996年相比,私营企业数增长2.9倍,从业人员增长5.9倍,注册资金增长17.2倍;个体工商户户数增长3%,从业人员增长4%,注册资金增长135%。有1700多户个体私营业主租赁国有企业闲置厂房、设备和门店进行经营,增强了企业活力,助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工商部门简化办事手续,引导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2500名下岗职工从事非公经济,投资兴办私营企业260户,个体工商户吸纳下岗职工就业1800多人,私营企业吸纳下岗职工就业700多人,减免登记费和工商管理费7.6万元,减免集贸市场管理费11万元。商品市场成交额达11.4亿元,个私经济消费品市场零售额达到11.35亿元,已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1亿元的45%。

第三阶段是2003年至今,非公有制经济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平等享受“国民待遇”的市场主体。“两个毫不动摇”标志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7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从以工业强市、产业富民、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等“三大战略”,到“发挥比较优势,依靠后发优势,拓宽三条路子、实施十大工程,全面推进三大战略”统揽工作全局,市委市政府把加快非公有制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突破口,放手放胆放开发展,不断营造政策、办事和舆论环境,为非公有制经济大踏步的发展开辟绿色通道。农民专业合作社⑧、新型农村经合组织、经纪人⑨、“执照农民”、“六类人员就业”成为这一阶段的时髦话题。促进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截止2003年底年,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户数分别达到1259户和22379户,注册资金分别达到17.4亿元和2.7亿元,从业人员分别达到35686人和37015人。2008年底私营企业户数、注册资金和从业人员分别达到2912户、40.5亿元和45264人,个体工商户户数、注册资金和从业人员分别达到25783户、4.4亿元和48327人。与2003年相比,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户数分别增长130%和15%,从业人员增长27%和31%,注册资金分别增长130%和63%。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已发展至254户,成员总数达2051人,注册资金达16049.1万元,全市有经纪人344户,执业经纪人357人。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产值17.3亿元,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达到42.2亿元。非公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33.4亿元。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一是经济总量有所增加,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8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6689户,新增注册资金16887.5万元,新增从业人员12335人,个体工商户户数、资金和从业人员分别比上年底增长8%、18.7%和19%。新发展私营企业460户,注册资金50328.6万元,新增从业人员4779人,私营企业户数、资金分别比上年增长了8.2%、23.4%。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23户,成员总数新增2321人,新增注册资金14594.8万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了7.1倍、7.0倍和10.0倍,非公经济发展指标增幅巨大。2008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产值17.3亿元,比2007年增加3.2亿元,增长了18.5%,占是年全市GDP169亿元的10.2%。私营企业税后利润1.3亿元,资产总额23.3万元。经过连续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了突破性增长。

二是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及各行业中所占份额与日俱增。非公有制经济的涉足领域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商业、餐饮业、工业、建筑业迅速拓展到除少数垄断行业之外的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并在一些行业挑大梁、唱主角,已初步形成了农、

林、牧业、采矿业、建筑建材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等十大行业,构筑起了张掖非公经济的基本框架。2008年,非公有制经济占据了全市房地产业126户的77%、建筑业180户的88%、住宿餐饮业3596户的98.7%、交通运输业和仓储业163户的41.5%、批发零售业18202户的96%、工业3046户的91.8%、服务业4127户的97.1%。非公经济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达到42.2亿元,占到全市经济群体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71.46亿元的59.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33.4亿元,占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7.5亿元的70.3% ,非公经济贡献得以充分体现,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涌现出了“有年集团”“新世纪集团”“诚信集团”“银龙建筑”“新乐超市”等一些在全市甚至在全省实力和影响较大的龙头企业。

三是经营领域不断拓展,形成了颇具区域特色的产业带。2008年,在全市个体工商户中,一、二、三产业户数的比例为0.1:9.1:90.8,第一产业31户,第二产业户数2331户,所占比重与去年底相比有所增加,第三产业比重仍然最大,户数23421户,全市个体工商户在三产领域处于领军地位。在私营企业中,

一、二、三产业户数的比例为7:24:69,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208户,比去年底增加了49户;第二产业691户,比去年底增加了121户;第三产业2013户,比去年底增加了52户。全市个私经济参与一二产业的比重逐年增加,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十大工程”的贯彻实施,利用自然资源和地域优势,投资承包荒山、荒地、池塘,大搞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农业综合开发,发展制种现代肉牛产业农业,使农村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逐步向多元化、合理化方面调整。尤其是随着“工业强区”和“产业富民”战略和“十大工程项目建设”的实施,我市草畜、制种、果蔬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展壮大,增强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实力,同时也带动了非公有制经济内部结构的调整。立足草畜、制种、马铃薯、番茄、大蒜、花卉、啤酒大麦、菊芋、林果、特色养殖等种养殖资源和轻工原料优势,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农副产品产业带,从而带动了产业链条延伸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立足水能、煤炭、矿产、风能、钨钼资源优势,大力扶持水力风力火力发电、钨钼开采、有色冶炼、建筑建材、循环经济等项目发展,形成工业经济产业带。立足城市经济圈,帮扶做强房地产业、商贸物流业、旅游业、中介行业、高新科技产业、零售批发

业和服务业,形成了城乡双向流通、资源循环利用、物流连锁配送、电子商务、商住娱购旅游饮食一体化服务体系。在抓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同时,一批以当蔬菜、辣椒、食用菌、油菜籽、豆类、洋芋、牛羊肉、葡萄、花卉、大蒜、红枣等为主的农产品龙头企业正在建成,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是规模不断壮大,竞争力有所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明显增强。自2000年启动了以“动产权、转机制、变身份、增效益、”为总体要求的企业改革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明显增强。就工业企业而言,全市143户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102.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0.9亿元,非公经济户均注册资本达到139.07万元,注册资金在100-500万元的企业398户, 500-1000万元的企业有101户,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81户,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4户,出现了马铃薯全粉,甘绿脱水菜、环保建材等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五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非公知名企业异军突起,规模效益显著。2007年以来,张掖市工商系统出台了《关于实施商标带动战略服务全市产业发展的意见》,市委市政府做了批转,全市系统实施商标带动战略,建立了政府部门联席会议机制,着力打造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建立知名商标、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储备库,培育发展了“金张掖红提葡萄”等知名品牌,“金象”、“祁尔康”等全省著名商标,“临泽小枣”地理商标、“滨河”全国驰名商标,有效发挥了品牌在开拓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非公企业品牌实力大幅提升,成为我市品牌经济的亮点。目前,我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件,全省著名商标23件,评选地方知名商标企业8家,其中有近80%来自非公企业。全市注册商标640件,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群体占到578件,份额占到全市注册商标总量的90.3%。

六是经济社会效益巨大,成为城乡就业、增收的主渠道。2008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群体上缴各项地方税收3.8亿元,占全市地方税收收入8.2亿元的46.3%,其中私营企业上缴地方税收1716万元,个体工商户上缴地方税收8763万元,两项占到全市非公经济群体上缴各项地方税收3.8亿元的27%;非公经济上缴各项国家税收4.8亿元,占全市国家税收收入总额5.8亿元的82.8%,其中私营企业上缴国家税收957万元,个体工商户上缴税收9445万元,两项占到全市非公经济群体上缴各项国家税收4.8亿元的21.7%。个体私营企业合计上缴各

项税金2.1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财源建设和中央财政收入。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盘活了企业资产存量,安置了企业职工,使一批困难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城镇无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城镇退役士兵、未就业大学生、残疾人、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剩余劳力就业的主要渠道。截止目前,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体安置下岗职工6978人从事就业,鼓励引导3048名下岗职工、30名城镇退役士兵、5户零就业家庭、114名未就业大学生、164户残疾人、30名返乡农民工参与自主创业。至目前,全市从业人员中,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已达95943人,比上年新增19435人,占全市社会劳动者人数79.95万人的12%,成为我市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七是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协作分工,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参加“中博会”、“兰洽会、“西洽会”、“乡洽会”等大型商贸活动,广泛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对外拓宽市场,实现知名品牌的外销和地产商品的转化升值,引进了以荷兰“爱为客”“德农”“ 普莱德”“西兴能源”等360户非公企业落户张掖。省外来张资者持续增加,2008年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96项,总投资48.28亿元,开工建设86项,占签约项目的89.6%,到位资金24.03亿元。工商部门引进项目36个,引进外来非公经济资金达7.8亿元,其中省外引资5.6亿元,省内引资2.4亿元,领域涉及水电、资源开发、建材业、房地产、农畜产品加工等行业,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经济注入了发展活力。

八是促进了专业市场繁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目前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经营方式正在走向专业化、社会化。各级政府部门和市场主办方逐步发展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48个,打造地方产品集散的“旱码头”,建立市场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帮助非公企业敏锐捕捉市场信息,引进区域外大型物流、商务企业,为地方产品走出去搭桥铺路。目前,南关蔬菜果品批发市场、高台巷道蔬菜批发市场和鸿宇商贸广场等已发展成为我市农副产品和零售商品的集散地。专业市场的发育使生产要素得以集中,既方便了城乡居民生活,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档次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九是改善了社会投资环境。非公有制经济投资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

量,非公经济投资量占全市投资的比重逐年上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2008年全市非公经济投资46.9亿元,非公经济随着民营经济的较快发展和民间资本的注入,投资及比重越来越大,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9.7%。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新格局,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成为民间投资的主要力量。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据统计资料显示,非公经济投资已遍布于全市国民经济的10个行业。2008年,全市开工非公有制经济建设项目151项,其中,新建项目113项,技改扩建项目38项。投资上千万元、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66项,完成投资11.4亿元。项目数、完成投资额分别占全市的25%和16%。张掖市把示范园区作为发展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主战场,整合示范园区各类资源,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完善基础条件,配套服务设施,不断提升示范园区服务功能。有5个工业园区被国家发改委列入省级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园的孵化功能大大加强,园区内企业增加值、利润、税金等增长速度大幅度提升。市、县区财政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市财政扶持资金400万元,县区财政扶持资金900万元,企业入股资金6000万元,建立张掖市甘霖公司等7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新增担保企业38户,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亿元。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纵向对比,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令人鼓舞,横向比较,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却总量少,占全市GDP份量较低;规模小、参与一二产业经营的龙头企业少;企业发展优势不明显、结构不协调等。

(一)思想观念滞后的问题仍很突出。思想认识存在误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特别是非公经济群体围绕“发挥比较优势,依靠后发优势,拓宽三条路子、实施十大工程,全面推进三大战略”战略思路,科学发展的思路拓的不宽,企业自身缺乏长远发展规划,相当一部分企业主存在着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干一番大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在市场开放、行业准入和资源信息的获取、投资机会等方面,不能获得一视同仁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行政审批程序过于繁琐,造成民营企业创业时间成本过高。导致“门难进、脸难看、话

难说、事难办”的现象久禁不绝。各行政部门主动为企业服务意识较差,存在政策够用不管用,政策优惠没有用的问题。

(二)自身竞争优势不明显,转变经营方式难度不小。一是总体上尚处于逐步完成原始积累阶段。虽然不少非公有制企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一些企业也已基本完成了原始积累,开始进入再次创业阶段。但从总体来看,非公有制企业仍处于企业规模较小、产业层次较低的原始积累阶段,参与一二产业分工协作和经营的意识不强。二是经营理念的转变任重道远。多数非公有制企业缺乏对技术标准工作的足够重视,企业发展缺乏长期战略规划,短期化的经营理念明显。

(三)非公有制经济贷款、融资、担保难。这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金融机构信贷服务限制多、条款多、门槛高、程序繁、难度大;二是部分企业诚信度较低,拖欠银行债务,贷款更加困难;三是融资渠道狭窄。四是银企交流合作机制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出来,银企之间相互交流少、互信度低,影响了信贷服务。

(四)政策不落实,协调服务不到位。近年来,中、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但在执行过程中,打折扣和无法落实的现象依然存在。一是现行非公有制经济行政管理机构不明确,自上而下体制不顺,职能交叉,主体责任不明。如省委批准省工商局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委,而地方则挂靠组织部门,各县区还曾成立过非公经济局,但目前都又挂靠到各级商务局,实际发挥作用不大,工商部门和个私行业协会按照职责还有管理非公经济的大量任务和职责,可是逐级工商联好像也在履行着重复工作,因此,存在职能交叉、权责不明、多头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二是缺乏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有效协调机构和机制,难以形成众多政府职能服务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五)违法经营和不正当竞争影响公平公正市场环境的营造。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无序竞争、低价倾销、仿冒伪劣、环境污染、就业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全然不顾产品质量。有的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逃避监督管理,偷税漏税。一些企业还存在损害竞争对象和消费者利益等不正当竞争手段。

(六)自身素质低,内部管理不善。一是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普遍缺

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知识,在资本运营、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上往往力不从心。二是企业经营管理较为粗放,质量、营销、成本、资金、财务管理等方面大部分还处于较低水平。三是专业人才缺乏。企业家族式管理已经成为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不少企业主自身文化程度较低,主要靠经验管理,靠运气发财,使企业的投资经营决策存在较大的风险。企业普遍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引进、留用和培养机制,人才队伍不稳定。四是劳动用工制度不够规范。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不为员工缴纳“三金”(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企业员工享受不到法定的劳动保护。

立足区域优势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一)观念指导发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敢闯敢试是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其最根本的经验之一。一是牢固树立发展至上的观念,紧密围绕实施“十大工程”,按照“坚持四个统一”的要求,“一切围绕经济发展、一切服务经济发展,一切服从经济发展”,发挥整体工商职能,全力融入服务张掖经济发展大格局,主动做好谋划和服务工作,在全市系统上下形成了共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共识和合力。二是建议由政府主导,在全市《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的引导下,形成对部门工作的整体合力,搭建非公经济发展的协作联络平台,制定联席会议机制,共同扶持非公经济发展。三是优化舆论环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解放思想上求新突破。积极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四是要典型引路促发展。积极创办宣传专栏,让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企业主在电视台、报刊上现身说法,典型引路。鼓励、引导有技术、有门路、善经营、会管理的外出务工的经济能人回乡创业,创大业,掀起全民创业,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热潮。

(二)政策促进发展。在政策助推方面,建议各级政府,设立扶持非公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制定部门招商引资优化环境的政策措施,不断吸引外来投资。在工业用地方面,重视土地收储、置换,通过产权置换或出售满足新建企业的用地之需。在人员流动、就业选择、职业培训、劳保福利等方面,为劳动者创造平等

的竞争机会。在市场准入、生产要素获取、投资核准、融资服务、享受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要与其他企业一样,享受同等待遇,做到一视同仁。

(三)环境助推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一是在优化政策环境上狠下功夫。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局《关于服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实施意见》和全市《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推行服务经济发展三个“绿色通道”(服务大项目、大企业“绿色通道”;服务特殊群体“绿色通道”;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绿色通道”),合理设置市场准入条件,落实全民创业“非禁即准、非限即许”的政策,放宽企业注册资本的限制,放宽经营范围,打破所有制界限和部门垄断,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形成“洼地经济”。

二是在创优工商办事环境上下功夫。推行“首问首办责任机制”、“全程服务机制”,“零距离服务机制”等服务机制,支持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大型流通企业等优先发展,让市场主体“优生”、“快生”。认真落实省工商局下发的首问首办责任制度、企业登记一次性告知制度、企业登记一审一核管理制度、企业登记管理疑难问题会商制度、企业工商联络员制度等五项制度。完善“一站式”服务方式,让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的效率真真体现到办事群众身上。

三是在优化市场环境上狠下功夫。整顿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强化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取缔非法经营,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在税收、土地、投资政策、审批手续等方面给与平等对待,实行阳光税费政策。严惩制假售假、合同欺诈、偷税漏税等非法行为,依法保障全民创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是在优化部门服务环境上狠下功夫。彻底转变政府服务职能,健全行政办事承诺制,精简办事程序,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公示制,在市政府成立的便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调高各部门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简化和规范行政审批,要多服务、少干预,多设路标、少设路障,为创业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商会、行业协会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为创业者提供行业规划、市场开拓、资源配置、技术服务、信息指导、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五是在完善体制机上下功夫。建议政府组建统筹城乡非公经济发展的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机制,各级政府部门设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工商部门有着管理非公经济30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可以作为牵头单位参与到协调工作当中,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非公经济党工委可以设在工商部门,在逐级组织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抓好企业党团基层组织和工会等群团工作,切实理顺对非公经济群体的管理机制和体制,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六是在优化法制环境上狠下功夫。建议在监察局成立监督办,建立督查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投诉责任追究制,切实减轻非公有制企业负担,有效制止 “三乱”,凡被投诉经查证属实的,第一次予以通报批评,第二次建议工作单位调离岗位,情节严重者予以党纪政纪处分。凡违反规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一经查出,要给予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理,直至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四)引导扶持发展。一是要提出发展指标,明确目标指导发展。张掖市工商系统制订了每年15%的个体工商户发展指标、每年20%的私营企业发展指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在现有基数上增长30%和10户农村经纪人发展的净增目标、每年15%的“六类人员”创业就业指标等“四项指标”体系,全面落实各项扶持优惠政策,将培育目标量化到所,具体到人,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在全面培育市场主体,积极促进全民创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建议政府从宏观经济决策方面制定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统筹各部门协调各项工作。二是群策群力促进全民创业。建立“六个数据库”,储备创业项目引导非公经济群体发展,鼓励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城镇籍退役士兵、返乡农民工、零就业家庭以及普通高校毕业生等“六类人员”兴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实现自主创业和就业。三是服务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大工程”和各大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开展服务,主动加强与发改委、商务局、招商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积极参与各级政府组织的重大招商活动,同频共振,同策同力,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四是充分发挥个私协会、行业协会的引导、管理作用,加强从业人员三自教育和动态管理。积极开展生产经营者维权工作,为会员开展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活动,切实帮助生产、生活中有困难的个私会员。五是实施“就业培训工程”,提高创业就业水平。配合市政府“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积极与劳动局、总工会、妇联、团委加强协作,建立再就业和自主创业培训基地,从省市有关部门争取资

金,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牵头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经纪人培训班,切实提高农民企业家闯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六是实施“农超(企)对接工程”, 牵线搭桥促发展。围绕蔬菜瓜果、玉米种子、脱毒马铃薯、脱水蔬菜、番茄酱、设施葡萄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和产品,积极为有供销意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超市牵线搭桥,帮助供求双方签订特色农产品供销意向性协议,实现农产品与超市的直接对接,解决卖难卖难问题。七是围绕兴业创业的主旨,深入开展帮扶工作。各级工商部门应当逐级成立帮扶办公室,确立红盾联络员全程代理服务机制,对新建项目、困难企业和困难个体工商户进行点对点的帮扶引导。与劳动部门联合创建创业基地(园区),扩大项目孵化和就业创业承载能力,确定红盾联络员开展深入细致的帮扶工作。八是实施商标带动战略,全面提升非公经济群体利用商标开拓市场的积极性。做好商标注册工作、搞好商标培育服务,培植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组织开展地方性商标评选活动,引导企业参与全省全国性商标评选活动,争创著名、驰名商标,加大注册商标保护力度,从源头上遏制假冒侵权行为的发生。九是建立经济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市场主体服务。各县局(分局)要办好一份面向四套班子的工商动态要情载体,对市场动态、维权热点、工商系统重点工作、服务发展的成效以及有关调研报告,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服务。利用红盾信息网、光彩之星网、消保维权网等网络平台,适时公布登记信息、监管执法信息、维权警示、不良信用公示、政务公开制度、办证指南等信息资料,为市场主体做好参谋和咨询服务。利用电子监察网或者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对办事指南、政策咨询进行及时准确的行政指导,对网上意见建议进行及时沟通答复。

(五)市场带动发展。参与全市各级市场规划工作,提升市场管理水平。支持、配合各级政府和市场主办方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进行改造升级,支持乡村、经纪人和有关公司法人、个体工商户兴办各类市场,形成多方办市场的格局,提升市场层次,完善市场服务功能,搭建销售平台,方便经营者和消费者购买和交易。进一步简化市场主办方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围绕产业链培育各类市场主体,形成市场+农户(基地);市场+农户(基地)+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经纪人;市场+农户(基地)+经纪人+龙头企业的产销一条龙模式。

(六)融资支持发展。通过对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监管、企业分层分类监管、主要市场信用分层分类监管的实施,逐步扩大政府在构建全社会信用体系方面的

牵头作用,积极协调与市场监管和经济管理有关的税务、商务、工商、质监、农业、金融、劳动、环保、畜牧、药监、消协、个私协等各个部门,充分整合相关信用信息和诚信记录,提高信用体系的动态性和权威性,从而服务企业项目签约、融资贷款、商务合作、荣誉评审等。一是建立企业诚信体系,依靠信用登记信息,与邮政、农行、合作银行等金融企业进行协商,通过牵线搭桥,促成银企协作,着力解决融资难等实际问题。二是发挥工商部门职能,搞好动产抵押登记和股权出质登记,拓宽贷款渠道。三是动员一定范围内的经营者依托行业协会或者自律组织,建立互助金,互帮互助促进发展。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做大做强政策性担保机构,充分发挥政府政策性担保公司“四两拨千金”的引导作用。同时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出台相关政策,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信用担保领域,建立民营融资担保公司和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并支持非公有制企业采用会员制形式组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互助担保机构,逐步建立由区政府全资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互助会员担保机构组成的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对各类担保机构的监管,防范担保风险,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五是建议市政府协调区内各金融机构制订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办法,扩大信贷投放量,开发适应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信贷服务项目和信贷品种,优化、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效率,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六是进一步完善银政、银企交流合作机制。定期召开银政、银企座谈会和项目推荐会,及时向金融机构推荐优势产业项目,协同考察论证,予以信贷支持,实现互利双赢。七是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加快制定信用评级指标实施细则,增强信用评级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评信质量和可信度。加快培育信用评级评估机构,通过人才培训,提高信用评估机构的水平和影响力,同时加强与市县区各类信用评级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尽快实现基本信息的联网共享

(七)产业带动发展。市县区工商所三级全面吃透辖区经济规模现状、交通位置、市场分布、优势特色产业、重大项目进展、各类市场主体基本情况等实际情况。特别是围绕工业经济主攻方向、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城市经济发展重点以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侧重点、摸清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各类工业园区(开发区)的优惠政策等,从四个方面把握服务工作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围绕产业发展促进非公经济群体的培育。首先是立足草畜、制种、马铃薯、番茄、大蒜等种、养殖

资源和轻工原料优势和逐步形成的特色鲜明农副产品产业带。围绕农业产业带,延伸服务链,做好市场主体培育。其次是立足水能、煤炭、矿产、风能、钨钼资源优势,大力扶持水力风力火力发电、钨钼开采、有色冶炼、建筑建材、循环经济等重点项目发展,围绕工业经济产业带,延伸服务链,做好市场主体培育。第三是立足城市经济圈,做强房地产业、商贸物流业、旅游业、中介行业、高新产业、零售批发业和服务业,围绕城乡双向流通、资源循环利用、物流连锁配送、电子商务、商住娱购旅游饮食领域,延伸服务链,做好市场主体培育。第四是在园区建设上,制定财税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吸引中小企业进园入驻,租用或购买。对入园企业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的管理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以典型示范带动,做大做强产业规模。与农业、畜牧、农机等部门协调配合,重点培育涉农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骨干企业,引导辐射带动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做大做强产业规模,促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八)提质强素规范发展。一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建议市委市政要将培养民营企业家纳入全市人才战略规划,安排一定经费,制定培训计划,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日常业务培训,并依托党校等院校,定期对全市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分批进行轮训,不定期组织有潜力的民营企业家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现代企业运作模式,努力建设一支思路新、有魄力、有闯劲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特别要教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加强自律,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推行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促进家族式、作坊式私营企业引入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加快制定“招才引智”的政策措施,建立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的新机制。政府应继续选派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才到重点非公有制企业挂职,施展才华,同时鼓励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工作或创办企业。非公企业更应以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留住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服务企业发展,并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注释]:

① 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产生的一个名词。它是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形式以外的

所有经济结构形式。它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② 张掖,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其环境优越,物阜民丰,有诗赞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张掖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辖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126万。

③ 个体工商户,是从事工商业经营的自然人或家庭。自然人或以个人为单位,或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工商业经营,均为个体工商户。根据法律有关政策,可以申请个体工商户经营的主要是城镇待业青年、社会闲散人员和农村村民。国家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不能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

④ 私营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1998年8月28日,国统字〔1998〕200号)第九条规定:“私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包括按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

⑤ 国有企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资产的投入主体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就是国有企业。

⑥ 集体企业,是指财产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经济组织。

⑦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

⑧ 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⑨ 经纪人,是指从事国家允许公开交易的商品交易的中间商。经纪人可划分为一般经纪人和特殊行业经纪人。特殊行业经纪人是指从事金融、保险、证券、期货、科技、房地产等行业的专业经纪人,必须通过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获得专业经纪人员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

[参考文献]:

[1] 徐业滨《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的思考》。

[2] 阎占定《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几次跨跃性发展》。

[3] 苗菱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4] 胡康生 《 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5] 刘凤岐、武忠远《充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发展西部经济的关键点》。

张掖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论文提纲]:

一、张掖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史演变

第一阶段是1979年-1995年,非公有制经济从“资本主义的尾巴”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第二阶段是1996年-2002年,非公有制经济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阶段是2003年至今,非公有制经济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平等享受“国民待遇”的市场主体。

二、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一是经济总量有所增加,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二是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及各行业中所占份额与日俱增。

三是经营领域不断拓展,形成了颇具区域特色的产业带。

四是规模不断壮大,竞争力有所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明显增强。 五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非公知名企业异军突起,规模效益显著。

六是经济社会效益巨大,成为城乡就业、增收的主渠道。

七是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协作分工,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

八是促进了专业市场繁荣。

九是改善了社会投资环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思想观念滞后的问题仍很突出。

(二)自身竞争优势不明显,转变经营方式难度不小。

(三)非公有制经济贷款、融资、担保难。

(四)政策不落实,协调服务不到位。

(五)违法经营和不正当竞争影响公平公正市场环境的营造。

(六)自身素质低,内部管理不善。

四、立足区域优势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一)观念指导发展。

(二)政策促进发展。

[论文摘要]: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推动地区经济结构转型、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张掖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的历史演变、现状与特点两个方面全面而客观地分析了全市非公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深入探讨了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立足区域优势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历史演变、现状、特点、问题、困难、对策。

[正文]: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①,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推动地区经济结构转型、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掖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史演变

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是非公有制经济不断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内到外发展壮大的历史。张掖市②非公有制经济伴随着思想的解放和理论的飞跃,不断壮大提高,逐步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了三次飞跃。

第一阶段是1979年-1995年,非公有制经济从“资本主义的尾巴”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这个阶段城乡个体工商户③的发展,从缝隙中发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个体工商户由1979年的55户增加到1995年的18883户,从业人员由55人增加至30218人,注册资金达到了8506万元。私营企业④从“0”起步,逐步发展,至1995年户数、注册资本和从业人

员分别达到257户、6143万元和4099人。至1995年个体工商户实现产值427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341万元,私营企业实现产值2257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72万元。

第二阶段是1996年-2002年,非公有制经济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亮点,大批国有企业⑤,集体企业⑥和乡镇企业⑦改制为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从数量到质量都实现了大的提高。1996年全面清理假集体和无资金、无场地、无人员的“三无”企业121家。是年,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297户和20718户,注册资金达分别达到6715万元和1.02亿元,从业人员分别达到4546人和33384人。到2002年,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1162户和21337户,注册资金分别达到12.2亿元和2.4亿元,从业人员分别达到31156人和34775人。与1996年相比,私营企业数增长2.9倍,从业人员增长5.9倍,注册资金增长17.2倍;个体工商户户数增长3%,从业人员增长4%,注册资金增长135%。有1700多户个体私营业主租赁国有企业闲置厂房、设备和门店进行经营,增强了企业活力,助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工商部门简化办事手续,引导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2500名下岗职工从事非公经济,投资兴办私营企业260户,个体工商户吸纳下岗职工就业1800多人,私营企业吸纳下岗职工就业700多人,减免登记费和工商管理费7.6万元,减免集贸市场管理费11万元。商品市场成交额达11.4亿元,个私经济消费品市场零售额达到11.35亿元,已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1亿元的45%。

第三阶段是2003年至今,非公有制经济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平等享受“国民待遇”的市场主体。“两个毫不动摇”标志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7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从以工业强市、产业富民、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等“三大战略”,到“发挥比较优势,依靠后发优势,拓宽三条路子、实施十大工程,全面推进三大战略”统揽工作全局,市委市政府把加快非公有制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突破口,放手放胆放开发展,不断营造政策、办事和舆论环境,为非公有制经济大踏步的发展开辟绿色通道。农民专业合作社⑧、新型农村经合组织、经纪人⑨、“执照农民”、“六类人员就业”成为这一阶段的时髦话题。促进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截止2003年底年,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户数分别达到1259户和22379户,注册资金分别达到17.4亿元和2.7亿元,从业人员分别达到35686人和37015人。2008年底私营企业户数、注册资金和从业人员分别达到2912户、40.5亿元和45264人,个体工商户户数、注册资金和从业人员分别达到25783户、4.4亿元和48327人。与2003年相比,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户数分别增长130%和15%,从业人员增长27%和31%,注册资金分别增长130%和63%。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已发展至254户,成员总数达2051人,注册资金达16049.1万元,全市有经纪人344户,执业经纪人357人。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产值17.3亿元,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达到42.2亿元。非公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33.4亿元。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一是经济总量有所增加,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8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6689户,新增注册资金16887.5万元,新增从业人员12335人,个体工商户户数、资金和从业人员分别比上年底增长8%、18.7%和19%。新发展私营企业460户,注册资金50328.6万元,新增从业人员4779人,私营企业户数、资金分别比上年增长了8.2%、23.4%。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23户,成员总数新增2321人,新增注册资金14594.8万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了7.1倍、7.0倍和10.0倍,非公经济发展指标增幅巨大。2008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产值17.3亿元,比2007年增加3.2亿元,增长了18.5%,占是年全市GDP169亿元的10.2%。私营企业税后利润1.3亿元,资产总额23.3万元。经过连续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了突破性增长。

二是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及各行业中所占份额与日俱增。非公有制经济的涉足领域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商业、餐饮业、工业、建筑业迅速拓展到除少数垄断行业之外的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并在一些行业挑大梁、唱主角,已初步形成了农、

林、牧业、采矿业、建筑建材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等十大行业,构筑起了张掖非公经济的基本框架。2008年,非公有制经济占据了全市房地产业126户的77%、建筑业180户的88%、住宿餐饮业3596户的98.7%、交通运输业和仓储业163户的41.5%、批发零售业18202户的96%、工业3046户的91.8%、服务业4127户的97.1%。非公经济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达到42.2亿元,占到全市经济群体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71.46亿元的59.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33.4亿元,占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7.5亿元的70.3% ,非公经济贡献得以充分体现,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涌现出了“有年集团”“新世纪集团”“诚信集团”“银龙建筑”“新乐超市”等一些在全市甚至在全省实力和影响较大的龙头企业。

三是经营领域不断拓展,形成了颇具区域特色的产业带。2008年,在全市个体工商户中,一、二、三产业户数的比例为0.1:9.1:90.8,第一产业31户,第二产业户数2331户,所占比重与去年底相比有所增加,第三产业比重仍然最大,户数23421户,全市个体工商户在三产领域处于领军地位。在私营企业中,

一、二、三产业户数的比例为7:24:69,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208户,比去年底增加了49户;第二产业691户,比去年底增加了121户;第三产业2013户,比去年底增加了52户。全市个私经济参与一二产业的比重逐年增加,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十大工程”的贯彻实施,利用自然资源和地域优势,投资承包荒山、荒地、池塘,大搞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农业综合开发,发展制种现代肉牛产业农业,使农村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逐步向多元化、合理化方面调整。尤其是随着“工业强区”和“产业富民”战略和“十大工程项目建设”的实施,我市草畜、制种、果蔬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展壮大,增强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实力,同时也带动了非公有制经济内部结构的调整。立足草畜、制种、马铃薯、番茄、大蒜、花卉、啤酒大麦、菊芋、林果、特色养殖等种养殖资源和轻工原料优势,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农副产品产业带,从而带动了产业链条延伸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立足水能、煤炭、矿产、风能、钨钼资源优势,大力扶持水力风力火力发电、钨钼开采、有色冶炼、建筑建材、循环经济等项目发展,形成工业经济产业带。立足城市经济圈,帮扶做强房地产业、商贸物流业、旅游业、中介行业、高新科技产业、零售批发

业和服务业,形成了城乡双向流通、资源循环利用、物流连锁配送、电子商务、商住娱购旅游饮食一体化服务体系。在抓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同时,一批以当蔬菜、辣椒、食用菌、油菜籽、豆类、洋芋、牛羊肉、葡萄、花卉、大蒜、红枣等为主的农产品龙头企业正在建成,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是规模不断壮大,竞争力有所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明显增强。自2000年启动了以“动产权、转机制、变身份、增效益、”为总体要求的企业改革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明显增强。就工业企业而言,全市143户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102.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0.9亿元,非公经济户均注册资本达到139.07万元,注册资金在100-500万元的企业398户, 500-1000万元的企业有101户,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81户,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4户,出现了马铃薯全粉,甘绿脱水菜、环保建材等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五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非公知名企业异军突起,规模效益显著。2007年以来,张掖市工商系统出台了《关于实施商标带动战略服务全市产业发展的意见》,市委市政府做了批转,全市系统实施商标带动战略,建立了政府部门联席会议机制,着力打造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建立知名商标、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储备库,培育发展了“金张掖红提葡萄”等知名品牌,“金象”、“祁尔康”等全省著名商标,“临泽小枣”地理商标、“滨河”全国驰名商标,有效发挥了品牌在开拓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非公企业品牌实力大幅提升,成为我市品牌经济的亮点。目前,我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件,全省著名商标23件,评选地方知名商标企业8家,其中有近80%来自非公企业。全市注册商标640件,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群体占到578件,份额占到全市注册商标总量的90.3%。

六是经济社会效益巨大,成为城乡就业、增收的主渠道。2008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群体上缴各项地方税收3.8亿元,占全市地方税收收入8.2亿元的46.3%,其中私营企业上缴地方税收1716万元,个体工商户上缴地方税收8763万元,两项占到全市非公经济群体上缴各项地方税收3.8亿元的27%;非公经济上缴各项国家税收4.8亿元,占全市国家税收收入总额5.8亿元的82.8%,其中私营企业上缴国家税收957万元,个体工商户上缴税收9445万元,两项占到全市非公经济群体上缴各项国家税收4.8亿元的21.7%。个体私营企业合计上缴各

项税金2.1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财源建设和中央财政收入。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盘活了企业资产存量,安置了企业职工,使一批困难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城镇无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城镇退役士兵、未就业大学生、残疾人、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剩余劳力就业的主要渠道。截止目前,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体安置下岗职工6978人从事就业,鼓励引导3048名下岗职工、30名城镇退役士兵、5户零就业家庭、114名未就业大学生、164户残疾人、30名返乡农民工参与自主创业。至目前,全市从业人员中,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已达95943人,比上年新增19435人,占全市社会劳动者人数79.95万人的12%,成为我市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七是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协作分工,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参加“中博会”、“兰洽会、“西洽会”、“乡洽会”等大型商贸活动,广泛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对外拓宽市场,实现知名品牌的外销和地产商品的转化升值,引进了以荷兰“爱为客”“德农”“ 普莱德”“西兴能源”等360户非公企业落户张掖。省外来张资者持续增加,2008年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96项,总投资48.28亿元,开工建设86项,占签约项目的89.6%,到位资金24.03亿元。工商部门引进项目36个,引进外来非公经济资金达7.8亿元,其中省外引资5.6亿元,省内引资2.4亿元,领域涉及水电、资源开发、建材业、房地产、农畜产品加工等行业,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经济注入了发展活力。

八是促进了专业市场繁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目前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经营方式正在走向专业化、社会化。各级政府部门和市场主办方逐步发展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48个,打造地方产品集散的“旱码头”,建立市场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帮助非公企业敏锐捕捉市场信息,引进区域外大型物流、商务企业,为地方产品走出去搭桥铺路。目前,南关蔬菜果品批发市场、高台巷道蔬菜批发市场和鸿宇商贸广场等已发展成为我市农副产品和零售商品的集散地。专业市场的发育使生产要素得以集中,既方便了城乡居民生活,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档次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九是改善了社会投资环境。非公有制经济投资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

量,非公经济投资量占全市投资的比重逐年上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2008年全市非公经济投资46.9亿元,非公经济随着民营经济的较快发展和民间资本的注入,投资及比重越来越大,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9.7%。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新格局,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成为民间投资的主要力量。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据统计资料显示,非公经济投资已遍布于全市国民经济的10个行业。2008年,全市开工非公有制经济建设项目151项,其中,新建项目113项,技改扩建项目38项。投资上千万元、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66项,完成投资11.4亿元。项目数、完成投资额分别占全市的25%和16%。张掖市把示范园区作为发展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主战场,整合示范园区各类资源,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完善基础条件,配套服务设施,不断提升示范园区服务功能。有5个工业园区被国家发改委列入省级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园的孵化功能大大加强,园区内企业增加值、利润、税金等增长速度大幅度提升。市、县区财政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市财政扶持资金400万元,县区财政扶持资金900万元,企业入股资金6000万元,建立张掖市甘霖公司等7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新增担保企业38户,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亿元。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纵向对比,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令人鼓舞,横向比较,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却总量少,占全市GDP份量较低;规模小、参与一二产业经营的龙头企业少;企业发展优势不明显、结构不协调等。

(一)思想观念滞后的问题仍很突出。思想认识存在误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特别是非公经济群体围绕“发挥比较优势,依靠后发优势,拓宽三条路子、实施十大工程,全面推进三大战略”战略思路,科学发展的思路拓的不宽,企业自身缺乏长远发展规划,相当一部分企业主存在着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干一番大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在市场开放、行业准入和资源信息的获取、投资机会等方面,不能获得一视同仁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行政审批程序过于繁琐,造成民营企业创业时间成本过高。导致“门难进、脸难看、话

难说、事难办”的现象久禁不绝。各行政部门主动为企业服务意识较差,存在政策够用不管用,政策优惠没有用的问题。

(二)自身竞争优势不明显,转变经营方式难度不小。一是总体上尚处于逐步完成原始积累阶段。虽然不少非公有制企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一些企业也已基本完成了原始积累,开始进入再次创业阶段。但从总体来看,非公有制企业仍处于企业规模较小、产业层次较低的原始积累阶段,参与一二产业分工协作和经营的意识不强。二是经营理念的转变任重道远。多数非公有制企业缺乏对技术标准工作的足够重视,企业发展缺乏长期战略规划,短期化的经营理念明显。

(三)非公有制经济贷款、融资、担保难。这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金融机构信贷服务限制多、条款多、门槛高、程序繁、难度大;二是部分企业诚信度较低,拖欠银行债务,贷款更加困难;三是融资渠道狭窄。四是银企交流合作机制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出来,银企之间相互交流少、互信度低,影响了信贷服务。

(四)政策不落实,协调服务不到位。近年来,中、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但在执行过程中,打折扣和无法落实的现象依然存在。一是现行非公有制经济行政管理机构不明确,自上而下体制不顺,职能交叉,主体责任不明。如省委批准省工商局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委,而地方则挂靠组织部门,各县区还曾成立过非公经济局,但目前都又挂靠到各级商务局,实际发挥作用不大,工商部门和个私行业协会按照职责还有管理非公经济的大量任务和职责,可是逐级工商联好像也在履行着重复工作,因此,存在职能交叉、权责不明、多头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二是缺乏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有效协调机构和机制,难以形成众多政府职能服务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五)违法经营和不正当竞争影响公平公正市场环境的营造。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无序竞争、低价倾销、仿冒伪劣、环境污染、就业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全然不顾产品质量。有的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逃避监督管理,偷税漏税。一些企业还存在损害竞争对象和消费者利益等不正当竞争手段。

(六)自身素质低,内部管理不善。一是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普遍缺

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知识,在资本运营、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上往往力不从心。二是企业经营管理较为粗放,质量、营销、成本、资金、财务管理等方面大部分还处于较低水平。三是专业人才缺乏。企业家族式管理已经成为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不少企业主自身文化程度较低,主要靠经验管理,靠运气发财,使企业的投资经营决策存在较大的风险。企业普遍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引进、留用和培养机制,人才队伍不稳定。四是劳动用工制度不够规范。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不为员工缴纳“三金”(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企业员工享受不到法定的劳动保护。

立足区域优势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一)观念指导发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敢闯敢试是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其最根本的经验之一。一是牢固树立发展至上的观念,紧密围绕实施“十大工程”,按照“坚持四个统一”的要求,“一切围绕经济发展、一切服务经济发展,一切服从经济发展”,发挥整体工商职能,全力融入服务张掖经济发展大格局,主动做好谋划和服务工作,在全市系统上下形成了共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共识和合力。二是建议由政府主导,在全市《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的引导下,形成对部门工作的整体合力,搭建非公经济发展的协作联络平台,制定联席会议机制,共同扶持非公经济发展。三是优化舆论环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解放思想上求新突破。积极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四是要典型引路促发展。积极创办宣传专栏,让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企业主在电视台、报刊上现身说法,典型引路。鼓励、引导有技术、有门路、善经营、会管理的外出务工的经济能人回乡创业,创大业,掀起全民创业,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热潮。

(二)政策促进发展。在政策助推方面,建议各级政府,设立扶持非公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制定部门招商引资优化环境的政策措施,不断吸引外来投资。在工业用地方面,重视土地收储、置换,通过产权置换或出售满足新建企业的用地之需。在人员流动、就业选择、职业培训、劳保福利等方面,为劳动者创造平等

的竞争机会。在市场准入、生产要素获取、投资核准、融资服务、享受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要与其他企业一样,享受同等待遇,做到一视同仁。

(三)环境助推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一是在优化政策环境上狠下功夫。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局《关于服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实施意见》和全市《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推行服务经济发展三个“绿色通道”(服务大项目、大企业“绿色通道”;服务特殊群体“绿色通道”;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绿色通道”),合理设置市场准入条件,落实全民创业“非禁即准、非限即许”的政策,放宽企业注册资本的限制,放宽经营范围,打破所有制界限和部门垄断,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形成“洼地经济”。

二是在创优工商办事环境上下功夫。推行“首问首办责任机制”、“全程服务机制”,“零距离服务机制”等服务机制,支持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大型流通企业等优先发展,让市场主体“优生”、“快生”。认真落实省工商局下发的首问首办责任制度、企业登记一次性告知制度、企业登记一审一核管理制度、企业登记管理疑难问题会商制度、企业工商联络员制度等五项制度。完善“一站式”服务方式,让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的效率真真体现到办事群众身上。

三是在优化市场环境上狠下功夫。整顿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强化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取缔非法经营,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在税收、土地、投资政策、审批手续等方面给与平等对待,实行阳光税费政策。严惩制假售假、合同欺诈、偷税漏税等非法行为,依法保障全民创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是在优化部门服务环境上狠下功夫。彻底转变政府服务职能,健全行政办事承诺制,精简办事程序,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公示制,在市政府成立的便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调高各部门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简化和规范行政审批,要多服务、少干预,多设路标、少设路障,为创业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商会、行业协会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为创业者提供行业规划、市场开拓、资源配置、技术服务、信息指导、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五是在完善体制机上下功夫。建议政府组建统筹城乡非公经济发展的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机制,各级政府部门设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工商部门有着管理非公经济30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可以作为牵头单位参与到协调工作当中,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非公经济党工委可以设在工商部门,在逐级组织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抓好企业党团基层组织和工会等群团工作,切实理顺对非公经济群体的管理机制和体制,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六是在优化法制环境上狠下功夫。建议在监察局成立监督办,建立督查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投诉责任追究制,切实减轻非公有制企业负担,有效制止 “三乱”,凡被投诉经查证属实的,第一次予以通报批评,第二次建议工作单位调离岗位,情节严重者予以党纪政纪处分。凡违反规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一经查出,要给予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理,直至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四)引导扶持发展。一是要提出发展指标,明确目标指导发展。张掖市工商系统制订了每年15%的个体工商户发展指标、每年20%的私营企业发展指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在现有基数上增长30%和10户农村经纪人发展的净增目标、每年15%的“六类人员”创业就业指标等“四项指标”体系,全面落实各项扶持优惠政策,将培育目标量化到所,具体到人,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在全面培育市场主体,积极促进全民创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建议政府从宏观经济决策方面制定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统筹各部门协调各项工作。二是群策群力促进全民创业。建立“六个数据库”,储备创业项目引导非公经济群体发展,鼓励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城镇籍退役士兵、返乡农民工、零就业家庭以及普通高校毕业生等“六类人员”兴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实现自主创业和就业。三是服务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大工程”和各大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开展服务,主动加强与发改委、商务局、招商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积极参与各级政府组织的重大招商活动,同频共振,同策同力,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四是充分发挥个私协会、行业协会的引导、管理作用,加强从业人员三自教育和动态管理。积极开展生产经营者维权工作,为会员开展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活动,切实帮助生产、生活中有困难的个私会员。五是实施“就业培训工程”,提高创业就业水平。配合市政府“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积极与劳动局、总工会、妇联、团委加强协作,建立再就业和自主创业培训基地,从省市有关部门争取资

金,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牵头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经纪人培训班,切实提高农民企业家闯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六是实施“农超(企)对接工程”, 牵线搭桥促发展。围绕蔬菜瓜果、玉米种子、脱毒马铃薯、脱水蔬菜、番茄酱、设施葡萄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和产品,积极为有供销意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超市牵线搭桥,帮助供求双方签订特色农产品供销意向性协议,实现农产品与超市的直接对接,解决卖难卖难问题。七是围绕兴业创业的主旨,深入开展帮扶工作。各级工商部门应当逐级成立帮扶办公室,确立红盾联络员全程代理服务机制,对新建项目、困难企业和困难个体工商户进行点对点的帮扶引导。与劳动部门联合创建创业基地(园区),扩大项目孵化和就业创业承载能力,确定红盾联络员开展深入细致的帮扶工作。八是实施商标带动战略,全面提升非公经济群体利用商标开拓市场的积极性。做好商标注册工作、搞好商标培育服务,培植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组织开展地方性商标评选活动,引导企业参与全省全国性商标评选活动,争创著名、驰名商标,加大注册商标保护力度,从源头上遏制假冒侵权行为的发生。九是建立经济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市场主体服务。各县局(分局)要办好一份面向四套班子的工商动态要情载体,对市场动态、维权热点、工商系统重点工作、服务发展的成效以及有关调研报告,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服务。利用红盾信息网、光彩之星网、消保维权网等网络平台,适时公布登记信息、监管执法信息、维权警示、不良信用公示、政务公开制度、办证指南等信息资料,为市场主体做好参谋和咨询服务。利用电子监察网或者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对办事指南、政策咨询进行及时准确的行政指导,对网上意见建议进行及时沟通答复。

(五)市场带动发展。参与全市各级市场规划工作,提升市场管理水平。支持、配合各级政府和市场主办方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进行改造升级,支持乡村、经纪人和有关公司法人、个体工商户兴办各类市场,形成多方办市场的格局,提升市场层次,完善市场服务功能,搭建销售平台,方便经营者和消费者购买和交易。进一步简化市场主办方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围绕产业链培育各类市场主体,形成市场+农户(基地);市场+农户(基地)+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经纪人;市场+农户(基地)+经纪人+龙头企业的产销一条龙模式。

(六)融资支持发展。通过对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监管、企业分层分类监管、主要市场信用分层分类监管的实施,逐步扩大政府在构建全社会信用体系方面的

牵头作用,积极协调与市场监管和经济管理有关的税务、商务、工商、质监、农业、金融、劳动、环保、畜牧、药监、消协、个私协等各个部门,充分整合相关信用信息和诚信记录,提高信用体系的动态性和权威性,从而服务企业项目签约、融资贷款、商务合作、荣誉评审等。一是建立企业诚信体系,依靠信用登记信息,与邮政、农行、合作银行等金融企业进行协商,通过牵线搭桥,促成银企协作,着力解决融资难等实际问题。二是发挥工商部门职能,搞好动产抵押登记和股权出质登记,拓宽贷款渠道。三是动员一定范围内的经营者依托行业协会或者自律组织,建立互助金,互帮互助促进发展。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做大做强政策性担保机构,充分发挥政府政策性担保公司“四两拨千金”的引导作用。同时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出台相关政策,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信用担保领域,建立民营融资担保公司和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并支持非公有制企业采用会员制形式组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互助担保机构,逐步建立由区政府全资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互助会员担保机构组成的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对各类担保机构的监管,防范担保风险,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五是建议市政府协调区内各金融机构制订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办法,扩大信贷投放量,开发适应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信贷服务项目和信贷品种,优化、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效率,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六是进一步完善银政、银企交流合作机制。定期召开银政、银企座谈会和项目推荐会,及时向金融机构推荐优势产业项目,协同考察论证,予以信贷支持,实现互利双赢。七是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加快制定信用评级指标实施细则,增强信用评级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评信质量和可信度。加快培育信用评级评估机构,通过人才培训,提高信用评估机构的水平和影响力,同时加强与市县区各类信用评级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尽快实现基本信息的联网共享

(七)产业带动发展。市县区工商所三级全面吃透辖区经济规模现状、交通位置、市场分布、优势特色产业、重大项目进展、各类市场主体基本情况等实际情况。特别是围绕工业经济主攻方向、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城市经济发展重点以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侧重点、摸清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各类工业园区(开发区)的优惠政策等,从四个方面把握服务工作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围绕产业发展促进非公经济群体的培育。首先是立足草畜、制种、马铃薯、番茄、大蒜等种、养殖

资源和轻工原料优势和逐步形成的特色鲜明农副产品产业带。围绕农业产业带,延伸服务链,做好市场主体培育。其次是立足水能、煤炭、矿产、风能、钨钼资源优势,大力扶持水力风力火力发电、钨钼开采、有色冶炼、建筑建材、循环经济等重点项目发展,围绕工业经济产业带,延伸服务链,做好市场主体培育。第三是立足城市经济圈,做强房地产业、商贸物流业、旅游业、中介行业、高新产业、零售批发业和服务业,围绕城乡双向流通、资源循环利用、物流连锁配送、电子商务、商住娱购旅游饮食领域,延伸服务链,做好市场主体培育。第四是在园区建设上,制定财税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吸引中小企业进园入驻,租用或购买。对入园企业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的管理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以典型示范带动,做大做强产业规模。与农业、畜牧、农机等部门协调配合,重点培育涉农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骨干企业,引导辐射带动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做大做强产业规模,促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八)提质强素规范发展。一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建议市委市政要将培养民营企业家纳入全市人才战略规划,安排一定经费,制定培训计划,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日常业务培训,并依托党校等院校,定期对全市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分批进行轮训,不定期组织有潜力的民营企业家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现代企业运作模式,努力建设一支思路新、有魄力、有闯劲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特别要教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加强自律,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推行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促进家族式、作坊式私营企业引入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加快制定“招才引智”的政策措施,建立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的新机制。政府应继续选派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才到重点非公有制企业挂职,施展才华,同时鼓励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工作或创办企业。非公企业更应以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留住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服务企业发展,并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注释]:

① 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产生的一个名词。它是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形式以外的

所有经济结构形式。它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② 张掖,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其环境优越,物阜民丰,有诗赞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张掖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辖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126万。

③ 个体工商户,是从事工商业经营的自然人或家庭。自然人或以个人为单位,或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工商业经营,均为个体工商户。根据法律有关政策,可以申请个体工商户经营的主要是城镇待业青年、社会闲散人员和农村村民。国家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不能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

④ 私营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1998年8月28日,国统字〔1998〕200号)第九条规定:“私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包括按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

⑤ 国有企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资产的投入主体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就是国有企业。

⑥ 集体企业,是指财产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经济组织。

⑦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

⑧ 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⑨ 经纪人,是指从事国家允许公开交易的商品交易的中间商。经纪人可划分为一般经纪人和特殊行业经纪人。特殊行业经纪人是指从事金融、保险、证券、期货、科技、房地产等行业的专业经纪人,必须通过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获得专业经纪人员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

[参考文献]:

[1] 徐业滨《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的思考》。

[2] 阎占定《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几次跨跃性发展》。

[3] 苗菱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4] 胡康生 《 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5] 刘凤岐、武忠远《充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发展西部经济的关键点》。


相关文章

  • 毛概社会实践主题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选题参考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状况调查 百姓对党的四代领导集体的基本看法调查 某一地区.某一行业人群的政治思想动态调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知度调查 目前百 ...查看


  • 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 一.基本情况 (一)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数量明显增多 2012年末,12盟市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107360户,其中,个体工商户数达到963446户,私营企业户数达到142120户,外资企业户数达到1794户.与2011年末相比,增加 ...查看


  •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选题指南
  •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选题指南 本选题指南根据我校2012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教学的特点.要求和当前国家和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而确定.学生应按照学院.系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结合自身特点,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确定思 ...查看


  • 泉州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泉州中小企业发展曾经是福建省"乡镇企业一枝花"的代表,它与温州.苏州等的发展并称为"泉州模式"."温州模式"和"苏州模式",代表着一种经济发 ...查看


  • 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 2015年度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注:<指南>中加"*"号的为重点项目选题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哲学(15)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 2.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 ...查看


  • 经济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临近毕业了,大家的论文写好了吗,下文是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一.综合经济管理 1.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2.知识经济中管理方式的变革 3.知识经济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4.对国有企业资产大量流失原因与对策的探讨 5. ...查看


  • XX街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对策
  • XX街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现状及存在 问题和对策 新经济.新社团组织(简称‚两新‛组织)党建是夯实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保证,也是新时期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 ...查看


  • 对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的分析
  • [摘 要]民营企业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不仅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并且成为安排劳动就业的重要渠道,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大多民营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无法进一步发展壮大,本 ...查看


  • 现阶段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阶段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作者:周博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12期 摘要:我国现阶段混合所有制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改革中也出现了传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