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祁黄羊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并规范书写本课生字,结合具体语境,对比体会“举荐和推荐”、“慎重和郑重”的意义和区别;联系上下文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和“出以公心”等词语的意思,试着复述故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巩固运用“要素概括法”给课文分段,利用故事中主要人物关系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对话中的提示语,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文中对话,重点揣摩体会两次对话,领悟祁黄羊一心为公的高贵品质。
3.以两次对话为例,领会剧本及对话的特点。根据课后题要求,发挥想象,尝试学写两个对话。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比体会“举荐和推荐”、“慎重和郑重”的意义和区别;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特别是两次对话的揣摩体会,领悟祁黄羊一心为公的高贵品质。 难点:以两次对话为例,领会剧本及对话的特点。根据课后题要求,发挥想象,写两个对话,达到会写各种形式的对话之目的。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设计预习单;2.制作教学课件;3.课前查看预习单,了解学情,调整教案。4.熟读课文,查阅与本课相关课程资源;5.对话“下水文” 学生准备:完成预习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历史人物,有求贤若渴的的( );有卧薪尝胆的( );还有(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历史人物——祁黄羊(板书,提醒学生“祁”是“示”字旁,并比较记忆“祈求”的“祈”)。祁黄羊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重臣。因为他具有一种高尚的品德而千古流芳。大家想知道他具有哪种高尚的品德吗?好,就让我们走进精彩故事。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 检查生字词
教师逐步出示四组词语:
(1)中军尉、职责重大、安危
(2)祁黄羊、悼公、解狐、祁午
(3)举荐、推荐、慎重、郑重
(4)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教师引导学生逐组朗读:(1)先理解“中军尉”:课文中找一找?(学生找)这一职务有三项职责:负责训练士兵;保卫国君和国都安全;帅位空缺时,可以替代元帅指挥军队。再读,引导学生连起来说几句话。
(2)注意悼的右边写法;解,是多音字,用作姓时,读xiè; 它还有其它读音吗? jiě(解开)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
再读,你有什么发现?(这篇文章的几个人物)联系课文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以此了解事件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悼公,是晋国的国君,也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他14岁即位,26岁称霸中原,29岁逝世,后人为了纪念他,称他为“悼公”。(让学生看课本的插图,认一认哪一个是悼公,哪一个是祁黄羊?);
解狐,是晋国的一位大臣,曾经杀了祁黄羊的父亲,祁黄羊与他有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祁午,是祁黄羊的儿子。
(3)这是两组近义词,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呢,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过会儿联系课文来说一说。
(4)这是大圣人孔子对祁黄羊的称赞。好,过会儿,我们到课文中去理解。
2. 检查课文朗读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及时正音,重点指导读好对话
(2)自由练读难读部分。
3. 复习“要素概括法”,说说主要内容
(1)学生快速读文,找出本文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2)把各项要素组合在一起,说出完整的话。
本文主要写 ,(时间)晋国中军尉 (人物)为了国家利益, 故事,
人们称“”。(事件)
4.学习利用“主要人物关系”,概括主要内容
(1)课文一共有几个重要人物?(祁黄羊、悼公、解狐、祁午)
(2)我们试着把几个主要人物串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师点拨指导)
5. 理清课文脉络
如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将课文分三部分,你打算怎么分?说说你的理由?
(1)默读课文,讨论划分方法。
(2)交流板书: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因病辞职。
第二段(第3-12自然段):两次荐贤。
第三段(第 13 自然段 ):大家称赞。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教“活”词语,体会“举荐和推荐”等词的巧妙
要求不看课本,在以下的括号里填上准确的词语
1.春秋时代,几个大国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经常出兵( )别的国家。
学生可能填写:征伐、侵犯、侵略、霸占。通过比较、琢磨,“征伐”最合适。理由是:为争得霸主地位,大国出兵的目的是征服别的国家,并不是侵犯、侵略、霸占别的国家。
2. 悼公深感意外,说:“解狐不是杀你父亲的仇人吗?你怎么会( )他呢?”
3. 祁黄羊说:“主公让( )我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
第2题填“举荐”,第3题填“推荐”,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查字典得知,“举
荐”的意思是“向上级推荐”。悼公是祁黄羊的上级,在他看来,祁黄羊的言行的性质叫“举荐”,而不是推荐。
4.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 )地说。
放在句子中,比较可知:“郑重”形容的是语气;“慎重”形容的是态度。
第2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读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通过读课文,你能说一说祁黄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一心为公)
是的,他的这种美好品德就体现在对话中,就让我们仔细品味揣摩这些对话,看看一共有几次对话?(两次)
1.第一次对话,体会“外举不避仇”
是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什么的?大家默读,找一找,想一想。
回答预设:3~7自然段;主要写了祁黄羊举荐仇人解狐为中军尉;理解“外举不避仇”的意思。
(2)找一找哪些词语最能体会人物品质?
抓住:很不错、想了想、郑重地说等词语,体会出祁黄羊是慎重考虑之后,向悼公举荐的最合适人选是解狐。
(3)指导有感情读:(入情入境想画面)比一比,谁读悼公最像?谁读祁黄羊最像?注意体会揣摩人物表情、动作、语气。
(2)汇报学习成果
汇报预设:
①写什么:主要写了祁黄羊又举荐儿子祁午做中军尉。理解“内举不避亲”。 ②找一找,哪些词语最能体会人物品质?(运用“去词法”,比较体会)
男女生分别读原句和去词后的句子,体会比较。
通过比较体会到:从“只有”这个词可以看出,祁午是除了解狐之外担当中军尉的第二合适人选。又从“想了想”“ 郑重”这些词语,可以看出这句话是祁黄羊慎重考虑的。
男女生分别读原句和去词后的句子,体会比较。
通过比较体会到:从“压根儿”这个词可以看出,祁黄羊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心,真正做到了“一心为公”。
③有感情读:
学生练读,分角色读,教师分别采访“悼公”和“祁黄羊”,体会揣摩人物表情、动作、语气。
师生共演,入情入境。
汇报预设:
①写什么:主要写了祁黄羊又举荐儿子祁午做中军尉。理解“内举不避亲”。 ②找一找,哪些词语最能体会人物品质?(运用“去词法”,比较体会)
男女生分别读原句和去词后的句子,体会比较。
通过比较体会到:从“只有”这个词可以看出,祁午是除了解狐之外担当中军尉的第二合适人选。又从“想了想”“ 郑重”这些词语,可以看出这句话是祁黄羊慎重考虑的。
男女生分别读原句和去词后的句子,体会比较。
通过比较体会到:从“压根儿”这个词可以看出,祁黄羊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心,真正做到了“一心为公”。
③有感情读:
学生练读,分角色读,教师分别采访“悼公”和“祁黄羊”,体会揣摩人物表情、动作、语气。
师生共演,入情入境。
同桌分角色,注意表情、语气,带上动作。
同桌互换角色,最好能背下来,为下一步复述课文做好准备。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总结对话特点,结合课后题“小练笔”
1. 观察、总结对话特点
本课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两次对话,下面让我们仔细观察、体会对话特点。依次呈现下面的句子,注意观察、体会:说话人位置、提示语和标点符号。
学生观察、总结对话特点,预设如下:
第一句话:说话人在后;提示语是“想了想,郑重地说”(表示动作、神态);标点符号是先用双引号,后面用逗号和句号。
第二句话:说话人在前;提示语是“深感意外”(表示神情);标点符号是先用逗号,后用冒号、双引号。
2. 迁移运用,根据要求写对话
(1)出示课后题5
提出要求:说话人要在不同位置;要用恰当的提示语。
(1) 学生思考,独立完成。(学生分组练习,一组写解狐,一组写祁午)
(2) 交流、展示、评价;最后教师交流自己写的“下水文”。
(六)总结人物特点,积累成语
(1)祁黄羊是一个 的人。(一心为公)
让我们积累近义的成语: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光明磊落
(2)晋悼公是一个 的人。(贤明)
让我们积累近义的成语:从善如流、从谏如流、任人唯贤
(七)创意“合作讲故事”或演课本剧
前后四个同学合作讲这个故事,你们认为可以怎么分工讲?并说说这样分工的理由。
(八)作业布置
1.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 搜集和祁黄羊具有一样品质的人的故事,下次开一个故事会。
六、板书设计
祁黄羊
外举----解狐----不避仇
一心为公
内举----祁午----不避亲
对话:说话人位置、提示语和标点符号
9 祁黄羊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并规范书写本课生字,结合具体语境,对比体会“举荐和推荐”、“慎重和郑重”的意义和区别;联系上下文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和“出以公心”等词语的意思,试着复述故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巩固运用“要素概括法”给课文分段,利用故事中主要人物关系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对话中的提示语,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文中对话,重点揣摩体会两次对话,领悟祁黄羊一心为公的高贵品质。
3.以两次对话为例,领会剧本及对话的特点。根据课后题要求,发挥想象,尝试学写两个对话。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比体会“举荐和推荐”、“慎重和郑重”的意义和区别;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特别是两次对话的揣摩体会,领悟祁黄羊一心为公的高贵品质。 难点:以两次对话为例,领会剧本及对话的特点。根据课后题要求,发挥想象,写两个对话,达到会写各种形式的对话之目的。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设计预习单;2.制作教学课件;3.课前查看预习单,了解学情,调整教案。4.熟读课文,查阅与本课相关课程资源;5.对话“下水文” 学生准备:完成预习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历史人物,有求贤若渴的的( );有卧薪尝胆的( );还有(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历史人物——祁黄羊(板书,提醒学生“祁”是“示”字旁,并比较记忆“祈求”的“祈”)。祁黄羊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重臣。因为他具有一种高尚的品德而千古流芳。大家想知道他具有哪种高尚的品德吗?好,就让我们走进精彩故事。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 检查生字词
教师逐步出示四组词语:
(1)中军尉、职责重大、安危
(2)祁黄羊、悼公、解狐、祁午
(3)举荐、推荐、慎重、郑重
(4)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教师引导学生逐组朗读:(1)先理解“中军尉”:课文中找一找?(学生找)这一职务有三项职责:负责训练士兵;保卫国君和国都安全;帅位空缺时,可以替代元帅指挥军队。再读,引导学生连起来说几句话。
(2)注意悼的右边写法;解,是多音字,用作姓时,读xiè; 它还有其它读音吗? jiě(解开)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
再读,你有什么发现?(这篇文章的几个人物)联系课文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以此了解事件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悼公,是晋国的国君,也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他14岁即位,26岁称霸中原,29岁逝世,后人为了纪念他,称他为“悼公”。(让学生看课本的插图,认一认哪一个是悼公,哪一个是祁黄羊?);
解狐,是晋国的一位大臣,曾经杀了祁黄羊的父亲,祁黄羊与他有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祁午,是祁黄羊的儿子。
(3)这是两组近义词,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呢,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过会儿联系课文来说一说。
(4)这是大圣人孔子对祁黄羊的称赞。好,过会儿,我们到课文中去理解。
2. 检查课文朗读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及时正音,重点指导读好对话
(2)自由练读难读部分。
3. 复习“要素概括法”,说说主要内容
(1)学生快速读文,找出本文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2)把各项要素组合在一起,说出完整的话。
本文主要写 ,(时间)晋国中军尉 (人物)为了国家利益, 故事,
人们称“”。(事件)
4.学习利用“主要人物关系”,概括主要内容
(1)课文一共有几个重要人物?(祁黄羊、悼公、解狐、祁午)
(2)我们试着把几个主要人物串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师点拨指导)
5. 理清课文脉络
如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将课文分三部分,你打算怎么分?说说你的理由?
(1)默读课文,讨论划分方法。
(2)交流板书: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因病辞职。
第二段(第3-12自然段):两次荐贤。
第三段(第 13 自然段 ):大家称赞。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教“活”词语,体会“举荐和推荐”等词的巧妙
要求不看课本,在以下的括号里填上准确的词语
1.春秋时代,几个大国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经常出兵( )别的国家。
学生可能填写:征伐、侵犯、侵略、霸占。通过比较、琢磨,“征伐”最合适。理由是:为争得霸主地位,大国出兵的目的是征服别的国家,并不是侵犯、侵略、霸占别的国家。
2. 悼公深感意外,说:“解狐不是杀你父亲的仇人吗?你怎么会( )他呢?”
3. 祁黄羊说:“主公让( )我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
第2题填“举荐”,第3题填“推荐”,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查字典得知,“举
荐”的意思是“向上级推荐”。悼公是祁黄羊的上级,在他看来,祁黄羊的言行的性质叫“举荐”,而不是推荐。
4.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 )地说。
放在句子中,比较可知:“郑重”形容的是语气;“慎重”形容的是态度。
第2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读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通过读课文,你能说一说祁黄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一心为公)
是的,他的这种美好品德就体现在对话中,就让我们仔细品味揣摩这些对话,看看一共有几次对话?(两次)
1.第一次对话,体会“外举不避仇”
是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什么的?大家默读,找一找,想一想。
回答预设:3~7自然段;主要写了祁黄羊举荐仇人解狐为中军尉;理解“外举不避仇”的意思。
(2)找一找哪些词语最能体会人物品质?
抓住:很不错、想了想、郑重地说等词语,体会出祁黄羊是慎重考虑之后,向悼公举荐的最合适人选是解狐。
(3)指导有感情读:(入情入境想画面)比一比,谁读悼公最像?谁读祁黄羊最像?注意体会揣摩人物表情、动作、语气。
(2)汇报学习成果
汇报预设:
①写什么:主要写了祁黄羊又举荐儿子祁午做中军尉。理解“内举不避亲”。 ②找一找,哪些词语最能体会人物品质?(运用“去词法”,比较体会)
男女生分别读原句和去词后的句子,体会比较。
通过比较体会到:从“只有”这个词可以看出,祁午是除了解狐之外担当中军尉的第二合适人选。又从“想了想”“ 郑重”这些词语,可以看出这句话是祁黄羊慎重考虑的。
男女生分别读原句和去词后的句子,体会比较。
通过比较体会到:从“压根儿”这个词可以看出,祁黄羊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心,真正做到了“一心为公”。
③有感情读:
学生练读,分角色读,教师分别采访“悼公”和“祁黄羊”,体会揣摩人物表情、动作、语气。
师生共演,入情入境。
汇报预设:
①写什么:主要写了祁黄羊又举荐儿子祁午做中军尉。理解“内举不避亲”。 ②找一找,哪些词语最能体会人物品质?(运用“去词法”,比较体会)
男女生分别读原句和去词后的句子,体会比较。
通过比较体会到:从“只有”这个词可以看出,祁午是除了解狐之外担当中军尉的第二合适人选。又从“想了想”“ 郑重”这些词语,可以看出这句话是祁黄羊慎重考虑的。
男女生分别读原句和去词后的句子,体会比较。
通过比较体会到:从“压根儿”这个词可以看出,祁黄羊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心,真正做到了“一心为公”。
③有感情读:
学生练读,分角色读,教师分别采访“悼公”和“祁黄羊”,体会揣摩人物表情、动作、语气。
师生共演,入情入境。
同桌分角色,注意表情、语气,带上动作。
同桌互换角色,最好能背下来,为下一步复述课文做好准备。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总结对话特点,结合课后题“小练笔”
1. 观察、总结对话特点
本课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两次对话,下面让我们仔细观察、体会对话特点。依次呈现下面的句子,注意观察、体会:说话人位置、提示语和标点符号。
学生观察、总结对话特点,预设如下:
第一句话:说话人在后;提示语是“想了想,郑重地说”(表示动作、神态);标点符号是先用双引号,后面用逗号和句号。
第二句话:说话人在前;提示语是“深感意外”(表示神情);标点符号是先用逗号,后用冒号、双引号。
2. 迁移运用,根据要求写对话
(1)出示课后题5
提出要求:说话人要在不同位置;要用恰当的提示语。
(1) 学生思考,独立完成。(学生分组练习,一组写解狐,一组写祁午)
(2) 交流、展示、评价;最后教师交流自己写的“下水文”。
(六)总结人物特点,积累成语
(1)祁黄羊是一个 的人。(一心为公)
让我们积累近义的成语: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光明磊落
(2)晋悼公是一个 的人。(贤明)
让我们积累近义的成语:从善如流、从谏如流、任人唯贤
(七)创意“合作讲故事”或演课本剧
前后四个同学合作讲这个故事,你们认为可以怎么分工讲?并说说这样分工的理由。
(八)作业布置
1.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 搜集和祁黄羊具有一样品质的人的故事,下次开一个故事会。
六、板书设计
祁黄羊
外举----解狐----不避仇
一心为公
内举----祁午----不避亲
对话:说话人位置、提示语和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