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的税收成本分析

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的税收成本分析

在对外贸易中,进料和来料是加工贸易的两种主要经营方式,出口货物分别享受退(免)税与免税政策,由于贸易方式与税收政策密切相关,是进料还是来料,是退税还是免税,税负低是主要影响因素。

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的区别

一是贸易。进料加工是出口企业用外汇从国外购进原材料,经生产加工后复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而来料加工是由外商提供一定的原材料或技术设备,出口企业根据要求进行加工装配,将成品出口收取加工费的一种贸易方式。二是风险。进料加工使用外汇占用周转资金,承担着出口货物质量与国外销售的风险;来料加工不占用资金,也不考虑销售存在的风险。三是物权。进料加工拥有产品的所有权,出口企业与外商是买入与卖出的交易关系。来料加工不拥有产品的所有权,出口企业与外商之间是受托与委托的协议关系。四是税收。进料加工自营或委托代理出口的货物生产企业增值税执行“免、抵、退”税办法,其应税消费品免征消费税。外贸企业增值税执行“免、退”税办法,其应税消费品退还消费税。来料加工出口货物实行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办法,加工企业取得的工缴费收入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所耗用国内原料支付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转入生产成本,其国内配套的原材料已征税款也不予退税。

税收政策比较与分析

在加工贸易中,进口料件的占比、征退税率之差的大小以及出口价格的高低,都会影响出口企业对进料还是来料加工方式的选择,在同等条件下,看点就是税负的差异(不考虑所得税因素)。

(一)征、退税率之差的大小

按照税法规定,外销收入乘以征、退税率之差的积要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如果在外销收入一定的前提下,征、退税率之差越大,出口企业所要承担的成本税负就越高。

例如:某生产型出口企业A为国外客商B加工一批货物,进口保税料件组成计税换算为人民币的价格为2000万元,加工后复出口的货物换算为人民币的总价格为3500万元(单证收齐)。假设货物全部出口无内销发生,其加工所耗国内购进的料件及其他费用进项税额为70万元人民币,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出口退税率为13%,试分析出口企业选择进料还是来料加工较为合适。

1.采用来料加工方式:3500万元的出口货物免税,70万元进项税额不予抵扣成本自行负担,其应纳税额为70万元。

2.采用进料加工方式:3500万元的出口货物执行“免、抵、退”税政策,进口料件2000万元所计算的免税税额不予办理退税,

应在计算的“免、抵、退”税额中抵减。

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退税率差-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退税率差=(3500-2000)×(17%-13%)=60(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0-(70-60)=-10(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单证收齐)×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3500-2000)×13%=195(万元)

则退税为10万元,免抵税额为185万元。如果考虑免抵税额参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以下简称税费)计算,那么,其税费为18.5万元。

从以上假设的条件看,采用进料加工方式出口企业应纳税额为零,只缴纳了18.5万元的税费,税负小于来料加工应缴纳的税款。

再假设,如果将原退税率13%下调为5%,采用进料加工方式,那么:

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3500-2000)×(17%-5%)=180(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0-(70-180)=110(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3500-2000)×5%=75(万元)

则免抵税额为75万元,其缴纳税费为7.5万元。如果采用来料加工,在税负上要少于进料加工方式。

(二)进口料件占比的多少

在进料加工方式下,国内耗料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大小直接影响税额的计算。

延用上例,如将国内耗料的进项税额调增为90万元,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调减为1500万元,则:

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3500-1500)×(17%-13%)=80(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0-(90-80)=-10(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3500-1500)×13%=260(万元)

其退税为10万元,免抵税额为250万元,缴纳税费为25万元。如在来料加工方式下,则应纳税额70万元,税负大于进料加工缴纳的25万元税费。

相反,如将国内耗料的进项税额调减为10万元,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调增为3000万元,则:

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3500-3000)×(17%-13%)=20(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0-(10-20)=10(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3500-3000)×13%=65(万元)

其免抵税额为65万元,缴纳的税费为6.5万元。如在来料加工方式下,应纳税额为10万元,税负小于进料加工的16.5万元应缴税款。

(三)出口货物价格的高低

延用上述案例,在进料加工方式下,如将出口价格上调为5000万元,则:

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5000-2000)×(17%

-13%)=120(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0-(70-120)=50(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5000-2000)×13%=390(万元)

其免抵税额为390万元,缴纳的税费为39万元。如在来料加工方式下,应纳税额为70万元,税负小于进料加工89万元的应缴税款。

相反,如将出口价格下调为2500万元,则:

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2500-2000)×(17%-13%)=20(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0-(70-20)=-50(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2500-2000)×13%=65(万元)

其退税为50万元,免抵税额为15万元,税费为1.5万元。如在来料加工方式下,则应纳税额为70,税负大于进料加工1.5万元的应缴税款。

选择与效益

综上分析,加工贸易的选择必须要考虑以上三种条件,找出一个最佳的经营方式。

(一)当出口货物耗用进口料件较小,且征退税率之差较小时,选择进料加工方式较为合适。因为在退税额中要抵减的进口料件不予退税额相对较少,应办理退税的实际数额就大。另外,征、退税率之差较小,则进项税转出的就少,相比之下容易形成留抵税额带来退税。

(二)当出口货物耗用进口料件较大,且征退税率之差较大时,选择来料加工方式较为合适。因为来料加工免税与征、退税之差大小无关,并且进口料件较大则说明国内耗料较少,进项税额不予抵扣部分相对变小,所承担的税负相对变少,又不动用资金购买进口料件。相比之下,进料加工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就会变大,有时在无内销的前提下也能形成倒缴税现象。

来源:中国税务报

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的税收成本分析

在对外贸易中,进料和来料是加工贸易的两种主要经营方式,出口货物分别享受退(免)税与免税政策,由于贸易方式与税收政策密切相关,是进料还是来料,是退税还是免税,税负低是主要影响因素。

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的区别

一是贸易。进料加工是出口企业用外汇从国外购进原材料,经生产加工后复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而来料加工是由外商提供一定的原材料或技术设备,出口企业根据要求进行加工装配,将成品出口收取加工费的一种贸易方式。二是风险。进料加工使用外汇占用周转资金,承担着出口货物质量与国外销售的风险;来料加工不占用资金,也不考虑销售存在的风险。三是物权。进料加工拥有产品的所有权,出口企业与外商是买入与卖出的交易关系。来料加工不拥有产品的所有权,出口企业与外商之间是受托与委托的协议关系。四是税收。进料加工自营或委托代理出口的货物生产企业增值税执行“免、抵、退”税办法,其应税消费品免征消费税。外贸企业增值税执行“免、退”税办法,其应税消费品退还消费税。来料加工出口货物实行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办法,加工企业取得的工缴费收入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所耗用国内原料支付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转入生产成本,其国内配套的原材料已征税款也不予退税。

税收政策比较与分析

在加工贸易中,进口料件的占比、征退税率之差的大小以及出口价格的高低,都会影响出口企业对进料还是来料加工方式的选择,在同等条件下,看点就是税负的差异(不考虑所得税因素)。

(一)征、退税率之差的大小

按照税法规定,外销收入乘以征、退税率之差的积要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如果在外销收入一定的前提下,征、退税率之差越大,出口企业所要承担的成本税负就越高。

例如:某生产型出口企业A为国外客商B加工一批货物,进口保税料件组成计税换算为人民币的价格为2000万元,加工后复出口的货物换算为人民币的总价格为3500万元(单证收齐)。假设货物全部出口无内销发生,其加工所耗国内购进的料件及其他费用进项税额为70万元人民币,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出口退税率为13%,试分析出口企业选择进料还是来料加工较为合适。

1.采用来料加工方式:3500万元的出口货物免税,70万元进项税额不予抵扣成本自行负担,其应纳税额为70万元。

2.采用进料加工方式:3500万元的出口货物执行“免、抵、退”税政策,进口料件2000万元所计算的免税税额不予办理退税,

应在计算的“免、抵、退”税额中抵减。

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退税率差-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退税率差=(3500-2000)×(17%-13%)=60(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0-(70-60)=-10(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单证收齐)×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3500-2000)×13%=195(万元)

则退税为10万元,免抵税额为185万元。如果考虑免抵税额参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以下简称税费)计算,那么,其税费为18.5万元。

从以上假设的条件看,采用进料加工方式出口企业应纳税额为零,只缴纳了18.5万元的税费,税负小于来料加工应缴纳的税款。

再假设,如果将原退税率13%下调为5%,采用进料加工方式,那么:

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3500-2000)×(17%-5%)=180(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0-(70-180)=110(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3500-2000)×5%=75(万元)

则免抵税额为75万元,其缴纳税费为7.5万元。如果采用来料加工,在税负上要少于进料加工方式。

(二)进口料件占比的多少

在进料加工方式下,国内耗料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大小直接影响税额的计算。

延用上例,如将国内耗料的进项税额调增为90万元,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调减为1500万元,则:

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3500-1500)×(17%-13%)=80(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0-(90-80)=-10(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3500-1500)×13%=260(万元)

其退税为10万元,免抵税额为250万元,缴纳税费为25万元。如在来料加工方式下,则应纳税额70万元,税负大于进料加工缴纳的25万元税费。

相反,如将国内耗料的进项税额调减为10万元,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调增为3000万元,则:

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3500-3000)×(17%-13%)=20(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0-(10-20)=10(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3500-3000)×13%=65(万元)

其免抵税额为65万元,缴纳的税费为6.5万元。如在来料加工方式下,应纳税额为10万元,税负小于进料加工的16.5万元应缴税款。

(三)出口货物价格的高低

延用上述案例,在进料加工方式下,如将出口价格上调为5000万元,则:

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5000-2000)×(17%

-13%)=120(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0-(70-120)=50(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5000-2000)×13%=390(万元)

其免抵税额为390万元,缴纳的税费为39万元。如在来料加工方式下,应纳税额为70万元,税负小于进料加工89万元的应缴税款。

相反,如将出口价格下调为2500万元,则:

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2500-2000)×(17%-13%)=20(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0-(70-20)=-50(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2500-2000)×13%=65(万元)

其退税为50万元,免抵税额为15万元,税费为1.5万元。如在来料加工方式下,则应纳税额为70,税负大于进料加工1.5万元的应缴税款。

选择与效益

综上分析,加工贸易的选择必须要考虑以上三种条件,找出一个最佳的经营方式。

(一)当出口货物耗用进口料件较小,且征退税率之差较小时,选择进料加工方式较为合适。因为在退税额中要抵减的进口料件不予退税额相对较少,应办理退税的实际数额就大。另外,征、退税率之差较小,则进项税转出的就少,相比之下容易形成留抵税额带来退税。

(二)当出口货物耗用进口料件较大,且征退税率之差较大时,选择来料加工方式较为合适。因为来料加工免税与征、退税之差大小无关,并且进口料件较大则说明国内耗料较少,进项税额不予抵扣部分相对变小,所承担的税负相对变少,又不动用资金购买进口料件。相比之下,进料加工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就会变大,有时在无内销的前提下也能形成倒缴税现象。

来源:中国税务报


相关文章

  • 茶叶生产企业的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 纳税筹划 晖洪 国家取消农业特产税后,茶叶生产企业主要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由于茶叶生产企业类型较多,涉及的纳税计算问题比较复杂,纳税筹划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适用的税收政策来进行.现就不同类型的茶叶生产企业分析如下: 基地型茶园适用税收政 ...查看


  • 行业纳税评估模型
  • 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模型 一.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建立的基本理念---------- ----税收风险管理和行业管理的相互结合 1.实行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必 要性 (1)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 可使税收管理更具效率性和针对性 ...查看


  • 让利谋双赢:卷烟生产方式的税收筹划
  • 让利谋双赢:卷烟生产方式的税收筹划案例详解 聂德明 [税收筹划典型案例] 某市城区A 卷烟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 卷烟厂)2015年6月8日接到卷烟批发企业C 的一笔甲类卷烟4 000箱,共计9 000万元的生产订单.如何生产这批卷烟,总经 ...查看


  • 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模型
  • 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模型 一.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建立的基本理念--------------税收风险管理和行业管理的相互结合1.实行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1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可使税收管理更具效率性和针对性.2实施税收风险 ...查看


  • 休闲膨化食品市场营销调研
  • 休闲膨化食品市场营销调研宏观市场研究市场容量与潜力行业营销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市场优势市场劣势发展趋势休闲膨化食品市场调研休闲膨化食品市场基础调研品牌休闲膨化食品在功能特点上的优劣势品牌休闲膨化食品印象(包括功能.特点.价格.包装等)休闲膨化食 ...查看


  • 财务总监面试命题
  • 参加**房地产有限公司招财务总监面试做主考官命题,供大家参考! 一.如果你是某集团公司总部的财务总监,你对集团分公司的财务如何实行监管? 健全内控制度.规范账务处理.财务人员统一管理.分公司财务负责人由集团公司实行委派等 二.对于房地产开发 ...查看


  • 纳税筹划的基本方法与案例分析选择判断
  • 纳税筹划的基本方法与案例分析 1.经营项目跨行业,选择有利的兴业纳税,这是(运用行业的税负差异实施的纳税筹划). 2.甲公司生产化妆品A.B.C各1000盒.800盒.200盒,单价分别为50元.60元.90元.当月以500盒三种化妆品直接 ...查看


  • 领导关心的管理指标
  • 企业管理指标 财务指标 一.企业变现能力指标: 说明:该类指标企业产生现金能力的财务指标.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可以反映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适合企业之间以及本企业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 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 ...查看


  • 食品行业税务筹划
  • 制酒行业纳税筹划案例 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实际,我国先后对制酒行业的消费税进行了多次补充和完善,2001年5月11日国家对酒类消费税政策的调整,使酒业大受影响,但仔细研究,其消费税也有筹划的空间. 一.制酒行业有关消费税的税收规定 ; 根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