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划分与管理

作者:杨亚兰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5年12期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很多。从学习时间上看,它并不局限于课堂内,往往要从课前开始收集资料、测量数据、讨论等,延伸到课堂内的展示、交流、归纳和总结,再延续到课后的报告、分析、得出结论等等;从学生参与的形式看,大多是以小组学习活动的形式完成的。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一直是我们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开展小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操作、思考、交流,既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又能在学生的全方位参与下,通过生生互动,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我们知道,学生参与小组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是不一样的,学生个体的能力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小组探究性学习中,如何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与教师对学生小组的划分及对小组的管理密切相关。本文将以郫县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为背景和素材,对学生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划分和管理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

  一、学生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划分

  在我县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对学生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分组方法很多:按座位就近分组、按学生寝室分组、按家庭地址分组、按学生的个性特征分组等等。无论采取什么方法来分组,根据的应是每个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师要求达到的教学效果,还有对探究性学习以及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理解。

  (一)按座位就近分组

  按座位就近分组,一般是前后排相邻的四个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这样分组的优点是有利于课堂的教学,前排两个学生一转身就可以互相进行讨论、交流,观察实物和参与实验也很方便。由于每个小组人少,每个学生动手的机会也多一些。问题在于:首先,学生的座位一般是按学生的身高排列的,由于学生发展的不平衡和学生性情的差异,有的小组就可能经常完成不好探究计划;其次,我们大多数学校的班额都比较大,这种分组的结果是组数多,给教师到小组指导和小组间的交流发言造成困难。采取这种分组方法的教师一定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照顾到全班每个小组。要通过调控,给每个小组一定的机会展示自己。

  (二)按学生寝室分组

  按学生寝室分组,适合于学生全部住校的学校和班级。我县有的中学对此进行了探索。实践证明,对于一些探究活动,例如,胸围差的测量、小麦种子萌发的观察、测量空气质量等效果非常好。在胸围差的测量中,每个寝室的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课前在寝室中测量、记载、统计,上课的时候,每个寝室派代表交流,同组的其他同学补充。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在探究过程中,男女生的思维得不到互补,并且在课堂内不能完成组内的讨论。由于这些原因,这种分组方法不适合所有的探究活动,必然要与其他分组的方法互补。

  (三)按学生家庭住址分组

  按学生家庭住址分组,是指把家庭住址较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在农村往往是把在一条上学路上的学生分在一个组内。由于组内学生的家庭住址接近,所以有共同的话题和自然资源,每个小组提出的问题也有自己的特色,还可以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这种方法在我县也有些学校进行了探索研究。这种划分常常适用于调查、测量数据等科学活动。例如,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时,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就可以完成,并且每个小组调查的植物种类都是不同的,各有特色,在这个基础上的交流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要进行这样的分组,就要求走出学校,了解全镇各村、街道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特点等基本情况。以我县友爱镇为例,全镇13个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广生彩色植物基地、迎凤贴梗海棠基地、百花无公害蔬菜基地、洄澜村艺兰基地等等,为师生进行调查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

  (四)按学生的个性特征分组

  按学生的个性特征分组,是根据学生的性别、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均衡地划分小组,力争每个小组都能完成探究计划。要进行这样的分组,首先要求学科教师对每个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其次要求学校有较好的教学条件。采取这种分组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打乱按身高编排的座位;2.同组的学生要坐在一起;3.一般是在实验室上课。教师应该要求在学习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分工要经常互换,使能力差一些的学生也能够得到锻炼,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各种划分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怎样划分学生小组,除了要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还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探究的内容。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分组方式,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班级的分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调控,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有所收获。

  二、学生探究性学习小组的管理

  为保证学生探究性学习小组活动的持久开展,教师必须要学会当好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这个环节中,核心问题是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小组的管理。笔者认为,管理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是学生,起引导和调节作用的是教师。

  (一)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管理

  人的素质高低和能力大小,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他对探索未知领域的态度。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博士的治学观是:“兴趣重于天才。”要让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感兴趣,就要从学生学习小组的建设开始抓。开学的时候,让每个组的学生自己选出小组长,讨论小组长的职责和每个同学在探究性活动中的责任,并为自己的小组取一个名字。通过学生的交流,建立融洽的组内合作关系,营造探究性学习开展的人文环境和氛围。只有学生感觉到这个小组是“自己的”,对它有兴趣,对它有感情,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组探究活动中去。

  建议学生自己设计并建立小组学习档案袋(夹),记录每次探究活动的过程、资料、报告、小组分工情况以及同学的表现等等。教师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给每个小组展示成果的机会,鼓励百花齐放,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教师的调控作用

  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小组活动调控时,还是应该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关注“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及小组评价标准,例如:(1)我很认真地参与了小组的探究活动。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施方案—记录、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过程中尽力发挥了我的创造力,敢于发表意见,同时也注意与同学交流合作,倾听别人的意见。我真实地记录了活动的结果,得出了合理的结论。对探究活动进行了反思,收获很大。(2)我能够参加到小组活动中去,能够参与同学间的合作,倾听别人的意见,对活动结果有记录,但是还不能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这需要一段时间。(3)我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但是有时还不知道如何解决发现的问题,我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

  相应地,教师也要建立对小组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标准,例如:(1)小组活动时,同学间友好地相处,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制定的方案科学、可行,实验设计巧妙,具有一定的创造性。(2)小组成员参与活动比较认真,能够相互合作,完成了探究活动。(3)小组成员基本能够进行探究活动,只是交流得不够,希望你们今后制定出更好的方案。

  教学实践证明,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中,通过对学生小组的合理划分和组织管理,提高了小组学习的效率,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发展。

作者介绍:杨亚兰 四川郫县教研室,611730

作者:杨亚兰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5年12期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很多。从学习时间上看,它并不局限于课堂内,往往要从课前开始收集资料、测量数据、讨论等,延伸到课堂内的展示、交流、归纳和总结,再延续到课后的报告、分析、得出结论等等;从学生参与的形式看,大多是以小组学习活动的形式完成的。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一直是我们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开展小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操作、思考、交流,既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又能在学生的全方位参与下,通过生生互动,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我们知道,学生参与小组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是不一样的,学生个体的能力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小组探究性学习中,如何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与教师对学生小组的划分及对小组的管理密切相关。本文将以郫县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为背景和素材,对学生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划分和管理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

  一、学生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划分

  在我县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对学生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分组方法很多:按座位就近分组、按学生寝室分组、按家庭地址分组、按学生的个性特征分组等等。无论采取什么方法来分组,根据的应是每个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师要求达到的教学效果,还有对探究性学习以及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理解。

  (一)按座位就近分组

  按座位就近分组,一般是前后排相邻的四个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这样分组的优点是有利于课堂的教学,前排两个学生一转身就可以互相进行讨论、交流,观察实物和参与实验也很方便。由于每个小组人少,每个学生动手的机会也多一些。问题在于:首先,学生的座位一般是按学生的身高排列的,由于学生发展的不平衡和学生性情的差异,有的小组就可能经常完成不好探究计划;其次,我们大多数学校的班额都比较大,这种分组的结果是组数多,给教师到小组指导和小组间的交流发言造成困难。采取这种分组方法的教师一定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照顾到全班每个小组。要通过调控,给每个小组一定的机会展示自己。

  (二)按学生寝室分组

  按学生寝室分组,适合于学生全部住校的学校和班级。我县有的中学对此进行了探索。实践证明,对于一些探究活动,例如,胸围差的测量、小麦种子萌发的观察、测量空气质量等效果非常好。在胸围差的测量中,每个寝室的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课前在寝室中测量、记载、统计,上课的时候,每个寝室派代表交流,同组的其他同学补充。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在探究过程中,男女生的思维得不到互补,并且在课堂内不能完成组内的讨论。由于这些原因,这种分组方法不适合所有的探究活动,必然要与其他分组的方法互补。

  (三)按学生家庭住址分组

  按学生家庭住址分组,是指把家庭住址较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在农村往往是把在一条上学路上的学生分在一个组内。由于组内学生的家庭住址接近,所以有共同的话题和自然资源,每个小组提出的问题也有自己的特色,还可以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这种方法在我县也有些学校进行了探索研究。这种划分常常适用于调查、测量数据等科学活动。例如,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时,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就可以完成,并且每个小组调查的植物种类都是不同的,各有特色,在这个基础上的交流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要进行这样的分组,就要求走出学校,了解全镇各村、街道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特点等基本情况。以我县友爱镇为例,全镇13个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广生彩色植物基地、迎凤贴梗海棠基地、百花无公害蔬菜基地、洄澜村艺兰基地等等,为师生进行调查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

  (四)按学生的个性特征分组

  按学生的个性特征分组,是根据学生的性别、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均衡地划分小组,力争每个小组都能完成探究计划。要进行这样的分组,首先要求学科教师对每个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其次要求学校有较好的教学条件。采取这种分组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打乱按身高编排的座位;2.同组的学生要坐在一起;3.一般是在实验室上课。教师应该要求在学习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分工要经常互换,使能力差一些的学生也能够得到锻炼,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各种划分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怎样划分学生小组,除了要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还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探究的内容。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分组方式,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班级的分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调控,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有所收获。

  二、学生探究性学习小组的管理

  为保证学生探究性学习小组活动的持久开展,教师必须要学会当好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这个环节中,核心问题是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小组的管理。笔者认为,管理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是学生,起引导和调节作用的是教师。

  (一)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管理

  人的素质高低和能力大小,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他对探索未知领域的态度。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博士的治学观是:“兴趣重于天才。”要让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感兴趣,就要从学生学习小组的建设开始抓。开学的时候,让每个组的学生自己选出小组长,讨论小组长的职责和每个同学在探究性活动中的责任,并为自己的小组取一个名字。通过学生的交流,建立融洽的组内合作关系,营造探究性学习开展的人文环境和氛围。只有学生感觉到这个小组是“自己的”,对它有兴趣,对它有感情,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组探究活动中去。

  建议学生自己设计并建立小组学习档案袋(夹),记录每次探究活动的过程、资料、报告、小组分工情况以及同学的表现等等。教师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给每个小组展示成果的机会,鼓励百花齐放,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教师的调控作用

  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小组活动调控时,还是应该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关注“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及小组评价标准,例如:(1)我很认真地参与了小组的探究活动。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施方案—记录、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过程中尽力发挥了我的创造力,敢于发表意见,同时也注意与同学交流合作,倾听别人的意见。我真实地记录了活动的结果,得出了合理的结论。对探究活动进行了反思,收获很大。(2)我能够参加到小组活动中去,能够参与同学间的合作,倾听别人的意见,对活动结果有记录,但是还不能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这需要一段时间。(3)我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但是有时还不知道如何解决发现的问题,我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

  相应地,教师也要建立对小组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标准,例如:(1)小组活动时,同学间友好地相处,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制定的方案科学、可行,实验设计巧妙,具有一定的创造性。(2)小组成员参与活动比较认真,能够相互合作,完成了探究活动。(3)小组成员基本能够进行探究活动,只是交流得不够,希望你们今后制定出更好的方案。

  教学实践证明,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中,通过对学生小组的合理划分和组织管理,提高了小组学习的效率,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发展。

作者介绍:杨亚兰 四川郫县教研室,611730


相关文章

  • 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 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修订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区"一三三"区域课改模式的 实施方案,促进我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特制定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改实验背景 现阶段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未能 ...查看


  • 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探究
  • 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探究 城关二中 柏柳丹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合作所面临的问题 1. 学生缺乏合作意识,课堂合作流于形式 传统数学教学注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合作意义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不强.其中重要一点为学 ...查看


  • 高效课堂学习笔记
  • 高效课堂学习笔记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 ...查看


  • 高效课堂培训讲座资料1
  • 高效课堂讲座材料一 2012.10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 ...查看


  • 小学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感悟
  • 小学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感悟 高效课堂合作学习的高效,关健在于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实施高效课堂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探索和实践,经过摸索,我感到学习了.成长了.收获了.借着这次课堂教学 ...查看


  • "双向五环"教学模式解读
  • 殷都区主体多元"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 基本模式解读 (征求意见稿) "主体多元"教育实验在我区推行以来,全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课堂教学是实施主体多元发 ...查看


  • 用理念引领发展,以创新促进内涵
  • 用理念引领发展 以创新丰富内涵 --英华中学新课程改革汇报 2013年,在英华中学的发展史上注定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英华中学中考再创佳绩,续写了"六连冠"的教育神话:这一年,创建市级德育示范校一举成功,德育工作 ...查看


  • 湘教版认识地球-纬线与经线部分的说课稿和日本的说课稿
  •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地球仪与经纬网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在全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在军事.航海.航空和旅行等方面广泛运用,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是开发学生智力.培 ...查看


  • 在探究中领悟
  •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6-0126-02 人们习惯将地理学科简单地归为文科,认为学习地理知识只需死记硬背即可,且中考时地理仅30分,学生一直把地理当作"副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