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结构正在实质性升级

  近日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出口总值4月同比增长4.9%,进口同比增长0.3%,贸易顺差184.2亿美元。这是自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非节日的月份中增长最低的情况。

  中国出口增速大幅放缓,主要与最大出口目的地欧洲需求疲软相关。目前欧元区的动荡增添了不确定因素,为重塑财政而实施的紧缩政策不仅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也将欧元区带入经济衰退的行列。4月欧元区PMI由3月份的47.7%降至45.9%,创2009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3月份欧元区17国经季调后的失业率与失业人数,均创1999年1月欧元区成立以来新高。

  同时,今年4月美国的失业率降至8.1%,其中部分原因是劳动参与率下降,新增就业数据亦令人失望;美国住房市场修复目前仍在进行,但房价尚不稳定。

  目前中国的出口增速已降至个位数。海关总署的出口数据显示,前4月,出口同比增长为6.9%,但对欧盟出口下降2%;同期对美日的出口也分别放缓至10%和9%,说明发达国家复苏艰难。

  相比之下,中国对新兴市场的出口相对较好,前4月对巴西与俄罗斯的出口分别上涨13.3%与14.3%。笔者认为,严峻的外贸形势下,今年全年10%的出口增长目标并不容易达到。预计至少在2013年以前,净出口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仍偏负面。

  除了全球金融危机以外,国内出现了多重压力,使得过去一直依靠低端制造业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国内劳动力成本上涨已具趋势性。传统劳动力由过剩到短缺,导致工资需要通过不断上涨以实现劳动力供需之间的平衡。这两年工资明显大幅增长,特别是,深京沪的最低工资分别上涨了36%、31%和29%。而制造业企业为获得劳动力,不得不同时上调工资与福利,导致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

  中国的贸易条件也不断恶化。为应对金融危机,发达经济体相继实行了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商品和原材料价格普遍上升,这也间接带动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显著增加。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带动中国制造商生产成本提高。但由于与其他低成本国家竞争激烈,出口价格很难迅速上升,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如果将2004年6月定为基数100,2010年贸易条件下降到了92,而2011年则继续下降至88.5。与此同时,受经济形势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在发达经济体也有抬头之势。

  人民币持续升值侵蚀了利润。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接近30%,这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了很大挑战。

  加之国内的粗放发展,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化等,都使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出口结构升级迫在眉睫。

  事实上,近年中国出口结构升级之路已启程。今年前4月出口商品中,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机电产品的出口同比增长8.5%,好于传统劳动密集型如纺织类、服装等产品的出口。数据显示,同期服装出口仅增长1%、纺织品出口下降0.3%、鞋类出口仅增长4.2%。

  分国别来看,美国进口的机械设备中,来自中国的份额已从2000年的6.5%稳步提升到2011年的25.7%,中国已逐步取代韩日成为美国的主要机械产品供应商,当然这与日韩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也有关系;日本进口的机械和运输设备中,中国所占份额已从1996年的7.2%提高到2011年的42.7%;金砖四国中,巴西机械和运输设备来自中国的份额已从2000年的2%上升到2010年的16.7%,占俄罗斯的份额相应的从2000年的1.3%提高到2010年的11.8%。可见,目前中国机械设备出口在新兴市场中的份额低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但必须看到,中国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扩张,明显与外商直接投资和跨国企业在华设厂关系密切。例如中国组装的苹果产品,按照贸易统计的定义,属于中国的技术输出,但中国工人享有的制造成本仅仅占到苹果手机售价179美元的3.6%。这意味着中国企业的出口转型主要是建立在外商投资的基础上,国内出口企业技术升级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未来逐渐减少对低成本劳动力和国外技术的过度依靠,加大对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支持,建立更多海外营销网络,更多直接投资和收购等等,都对促进出口结构升级至关重要。

  

  (作者为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

  近日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出口总值4月同比增长4.9%,进口同比增长0.3%,贸易顺差184.2亿美元。这是自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非节日的月份中增长最低的情况。

  中国出口增速大幅放缓,主要与最大出口目的地欧洲需求疲软相关。目前欧元区的动荡增添了不确定因素,为重塑财政而实施的紧缩政策不仅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也将欧元区带入经济衰退的行列。4月欧元区PMI由3月份的47.7%降至45.9%,创2009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3月份欧元区17国经季调后的失业率与失业人数,均创1999年1月欧元区成立以来新高。

  同时,今年4月美国的失业率降至8.1%,其中部分原因是劳动参与率下降,新增就业数据亦令人失望;美国住房市场修复目前仍在进行,但房价尚不稳定。

  目前中国的出口增速已降至个位数。海关总署的出口数据显示,前4月,出口同比增长为6.9%,但对欧盟出口下降2%;同期对美日的出口也分别放缓至10%和9%,说明发达国家复苏艰难。

  相比之下,中国对新兴市场的出口相对较好,前4月对巴西与俄罗斯的出口分别上涨13.3%与14.3%。笔者认为,严峻的外贸形势下,今年全年10%的出口增长目标并不容易达到。预计至少在2013年以前,净出口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仍偏负面。

  除了全球金融危机以外,国内出现了多重压力,使得过去一直依靠低端制造业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国内劳动力成本上涨已具趋势性。传统劳动力由过剩到短缺,导致工资需要通过不断上涨以实现劳动力供需之间的平衡。这两年工资明显大幅增长,特别是,深京沪的最低工资分别上涨了36%、31%和29%。而制造业企业为获得劳动力,不得不同时上调工资与福利,导致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

  中国的贸易条件也不断恶化。为应对金融危机,发达经济体相继实行了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商品和原材料价格普遍上升,这也间接带动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显著增加。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带动中国制造商生产成本提高。但由于与其他低成本国家竞争激烈,出口价格很难迅速上升,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如果将2004年6月定为基数100,2010年贸易条件下降到了92,而2011年则继续下降至88.5。与此同时,受经济形势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在发达经济体也有抬头之势。

  人民币持续升值侵蚀了利润。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接近30%,这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了很大挑战。

  加之国内的粗放发展,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化等,都使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出口结构升级迫在眉睫。

  事实上,近年中国出口结构升级之路已启程。今年前4月出口商品中,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机电产品的出口同比增长8.5%,好于传统劳动密集型如纺织类、服装等产品的出口。数据显示,同期服装出口仅增长1%、纺织品出口下降0.3%、鞋类出口仅增长4.2%。

  分国别来看,美国进口的机械设备中,来自中国的份额已从2000年的6.5%稳步提升到2011年的25.7%,中国已逐步取代韩日成为美国的主要机械产品供应商,当然这与日韩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也有关系;日本进口的机械和运输设备中,中国所占份额已从1996年的7.2%提高到2011年的42.7%;金砖四国中,巴西机械和运输设备来自中国的份额已从2000年的2%上升到2010年的16.7%,占俄罗斯的份额相应的从2000年的1.3%提高到2010年的11.8%。可见,目前中国机械设备出口在新兴市场中的份额低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但必须看到,中国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扩张,明显与外商直接投资和跨国企业在华设厂关系密切。例如中国组装的苹果产品,按照贸易统计的定义,属于中国的技术输出,但中国工人享有的制造成本仅仅占到苹果手机售价179美元的3.6%。这意味着中国企业的出口转型主要是建立在外商投资的基础上,国内出口企业技术升级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未来逐渐减少对低成本劳动力和国外技术的过度依靠,加大对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支持,建立更多海外营销网络,更多直接投资和收购等等,都对促进出口结构升级至关重要。

  

  (作者为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


相关文章

  • 比较优势论文1
  • 比较优势.本地市场效应与中国制成品出口 林发勤/唐宜红 [专题名称]国际贸易研究 [专 题 号]F52 [复印期号]2010年05期 [原文出处]<国际贸易问题>(京)2010年1期第18-24页 [英文标题]Comparati ...查看


  • 家电行业现状分析
  • 从技术.产品.市场.消费者.生产厂家等几个方面来分析2.建议你给中国家电行业现状的建议 3.要求多提供些资料要严格按上面的标准从技术.产品.市场.消费者.生产厂家等几个方面来分析2.建议你给中国家电行业现状的建议 3.要求多提供些资料要严格 ...查看


  •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对外贸易
  • --访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 日期:2015-03-12 作者:王慧 来源:<中国国情国力>杂志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与中亚.东欧.东南亚周边国家的新商贸通道和经贸合作网络,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 ...查看


  • 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
  • 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 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式3日上午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我们必须 ...查看


  • 异质性贸易
  • 文章编号:1001-148X(2016)07-0093-09 出口学习能力与我国制造业企业升级 ---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的实证分析 周 云,唐 晓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武汉 430074) 摘要:通过将出口学习能力引入异质性企业贸易 ...查看


  • 4.11经济全球化
  •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备考方向要明了] 1.含义: 指 .劳务. .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主要表现:. 3.载体: 4.实质: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为主导的. 5.影响 ( ...查看


  • 中美贸易摩擦新形势及应对策略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美贸易摩擦新形势及应对策略 作者:边丽娜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15期 摘要: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呈现出新的动向和 ...查看


  • 中日经济关系2
  • 一.中日经贸关系的总体状况及主要特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双边贸易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按中国海关统计,1972年恢复邦交时双边贸易额仅有10.4亿美元,2005年达到1844.4亿美元,34年中增长184.4倍,占中国当年进出口贸易总 ...查看


  • 2013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 内容提要: 报告回顾了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运行情况.2013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上半年进出口增速波动较大.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了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提振了企业信心,推动外贸增速企稳和质量效益提高.四季度进出口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