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耦合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二者在相互诉求与需要的内在动力作用下,产生有效结合与互动的耦合现象。其耦合发展需要建立促进二者转型互动发展的工作机制、引导发展机制、多元化投入机制,以及促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工作机制;需要建立产学研发展联盟组织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办学平台。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转型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耦合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正在大力扎实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升级对地方高校提出了转型发展和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如何与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实现耦合,通过成功转型适应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现实课题,亟需研究和实践。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转型耦合内涵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核心要义。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不是学校发展的个别问题,而是整体形态、功能和定位的转变;是外力推动学校和学校内省需要的结合,是学校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一种主动选择①。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基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根据客观实际和发展可能,科学确定应用型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进行办学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改革,是传统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向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转变与提升。它通过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构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与企业、行业、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与产业、培养服务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发展的耦合状态。其本质的规定性是以社会需求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主导,以实践为主载,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实行学科与行业相结合设置专业、“本科基础”与“应用特色”的有机融合。面对学术性有余,实践性不足,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不足的状况,地方高校适应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已是大势所趋。   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涵义与诉求。经济发展转型就是通过经济体制的更新,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科技进步和创新管理模式转变,提升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现生产要素投入推动型转变为科技创新推动型。其目的是形成合理健康的经济结构和带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转型的任务是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能级,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彻底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支撑是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是以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为前提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要素投入结构的优化;它需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发展高新科学技术,用技术技能促进效率的提高,用科技化带动产业化;它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作保障,形成科学家、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并行的合理人才梯次结构,即既要有大师级的科学家、发明家,也要有技术技能型人才。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转型耦合的机理。在区域社会发展视域中,可借用物理学中“耦合”的概念,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为区域社会发展中的两个系统,把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研究,将其要素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发展现象概括为两者的耦合,也就是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非线性关系的总和,两系统结构中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度量。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转型能够形成“耦合”互动发展现象,是因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关系密切,既相互提供支撑,又日益交织在一起,具有内在的机理。   在目前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和创新水平下,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的转型目标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科技在经济建设中的含量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从倚重资金投入、劳动力增加,向倚重技术进步、劳动者技能提高倾斜。其实现的重要要素就是人才资源中的人才因素,即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到位。地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往往以能否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前提,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对人才需要的这种诉求,乃是地方高校责无旁贷的职责。但是,地方高校原有的办学基础和发展条件相对薄弱和不足,倘若不顾实际复制传统老牌大学的学术型办学道路,则既毫无竞争优势可言,更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需求。为此,地方高校必须走出学术导向的传统办学模式,进行适应性的变革,向“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办学模式转型,为区域经济发展转型服务,培养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由于长期以来传统办学模式造成高校人才培养的结构、规格与社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错位,面对经济发展转型对地方高校的新要求,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地方高校只有积极转型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才能赢得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此,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两者在相互需要与诉求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就产生了有效结合与互动的耦合。   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与地方高校转型耦合发展表现   人才供需要素的耦合。区域经济发展转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如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需要培养掌握现代科技的高技能人才;发展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需要培养具备创业、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需要培养具备相应知识与技术的高技术人才;创新经济与企业管理,需要培养具有实践经验和开拓精神的管理型技术技能人才。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就是要坚持区域性、行业性的服务面向定位,以“学科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为生产与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科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其人才培养方案要经过充分的社会调研和论证,要有相关行业企业人员参与制订;人才培养实行工学结合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到行业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有强化制度。如此,人才需求与培养的相关要素就形成了耦合或趋于耦合。   转型资源条件要素的耦合。市场经济下的地方企业具有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拥有一定的生产设施、场所和技术工人等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但实现经济转型发展、产业升级最重要的资源条件,已不是自然禀赋和劳动力的多少,而是科技人员的人力资本积累、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高,以及拥有多少新技术、新工艺。这些正是企业所缺乏的和区域经济发展转型所要解决的。地方高校有丰富的人才与智力资源、人才培养培训的教学设施、开展科研和技术开发的环境和基础条件,但其转型发展却受到办学基础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学校缺乏双师型教师、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以及转型发展的资金、实习实践基地等。可见,两者存在着资源条件互补的需要。在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中,两者通过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活动,可把资源条件相互联系起来,实行优势互补,这就形成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耦合关系。   转型发展制度建设的耦合。转型发展首先应该是体制机制的转型,政策措施的制度建设,否则,将难以进行或收效甚微。我国199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就要求,学校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应当与企业密切联系,实行产教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改革,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开展合作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对企业等用人单位接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等实行财税优惠政策;地方高校要立足当地,面向区域,以“学科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为基本原则,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科专业群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参与度和贡献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有关文件积极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要求地方高校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强化实践育人环节。这些法律和国家层面上的战略决策,为经济发展转型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了政策导向和环境条件,并注入强劲动力;同时,也充分说明了经济发展转型和地方高校转型有着十分紧密的彼此承接的耦合关系,其法律及制度建设内容及要求是高度耦合的。   地方高校转型与区域经济转型耦合发展机制保障   建立促进转型互动发展的工作机制。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和地方高校转型,是涉及面广、周期长的一项整体性、系统性改革。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建立政府主导下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互动发展的协同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和地方高校转型的互动。如成立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领导小组,负责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指导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主管部门或工业和信息主管部门,负责执行和落实领导小组的各项决策,开展工作协调和实施考核。地级市政府的职能部门应与所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建立会商制度,共同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工作。   建立促进转型互动发展的引导机制。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桥梁”作用,建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与地方高校互动发展的引导机制。各省、自治区和地级市政府应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对所属相关部门的目标责任考核和绩效考核。全面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措施,省级教育、科技、工信、财政等部门应共同制订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管理办法和考核标准等规章制度,制定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相关制度与鼓励政策,建立激励机制,调动行业企业参与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积极性。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高校发展实现有机融合,促进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专业群对接产业群。   建立促进转型互动发展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省、自治区和地级市要根据经济发展转型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实际,建立促进两者实现互动发展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如设立主要用于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大项目资金,支持试点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专业(集群)和技术开发中心、工程技术实践中心等基础设施;科技部门增加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科研项目的资助经费;教育部门对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课题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予以经费倾斜;工信部门对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技改项目加大扶持力度;省级财政在高等教育专项资金中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予以倾斜支持,适当提高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生均财政拨款的基本标准,根据办学成本对不同专业设定不同拨款标准系数。   建立促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工作机制。各地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实际,引导地方高校转变观念,制定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规划,实施办学转型发展。将那些与企业(行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具有较完善条件、先进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地方高校确立为转型示范试点高校,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给予办学指导和资金、政策上的支持,建立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型管理体制。树立转型发展示范,努力建设一批地方转型示范高校,带动地方高校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产业升级的需求实施转型,提高服务地方的能力。省级教育、财政、科技等部门联合制订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对转型发展为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管理模式、办学条件、运行机制作出明确的规定,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向深层次发展。   地方高校转型与区域经济转型耦合发展运作平台   产学研合作发展联盟组织平台。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积极引导和协调地方高校和企业按照自愿互利、优势互补、合作互动的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发展联盟,实行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资源的整合,合作开展教育,共同实施科研与教改项目,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建设科技创新团队。各省主管部门对地市产学研合作发展联盟推荐的科技创新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应给予优先立项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等优惠政策,以推进校企合作不断向纵深和更高层次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互动提供组织平台。   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几个参与主体通过协同作用和资源共享,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实现创新价值最大化的科技创新活动。各地政府应积极支持地方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出台相关政策如减税让利政策,提高企业积极参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积极性。按照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鼓励企业投资与高校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工程实验室、技术开发中心和人才培养实习实践基地。对共建项目,各有关部门要在土地使用、规划、立项建设审批等方面给予支持。要以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依托,创新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模式和实现形式,把一批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专业园区建设成为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的窗口和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基地,促进园区产业持续发展和创新力的提升,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实现融合,进入良好的耦合状态。   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办学平台。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相适应,为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建立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办学平台―有企事业单位代表和技术人员参与的学校董事会(理事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实行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结合,采取定单式、工学结合和“教学做”一体化、“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配备相应的实践指导教师,使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相连;高校根据产业(行业)发展设置专业,与企业联合共同申办专业硕士点,为企业开办专题研修班等,使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成为必然和实现快速提升成为可能;区域经济发展在高等教育的支持、服务下实现战略转型发展;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关系不断得到加强,两者在各方面实现耦合发展。   (作者分别为钦州学院研究员,钦州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和2014年度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4JGZ146、YB2014412)   【注释】   ①许霆:“新建院校转型与创业文化建设”,《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第4期。   责编 / 张晓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二者在相互诉求与需要的内在动力作用下,产生有效结合与互动的耦合现象。其耦合发展需要建立促进二者转型互动发展的工作机制、引导发展机制、多元化投入机制,以及促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工作机制;需要建立产学研发展联盟组织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办学平台。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转型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耦合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正在大力扎实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升级对地方高校提出了转型发展和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如何与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实现耦合,通过成功转型适应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现实课题,亟需研究和实践。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转型耦合内涵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核心要义。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不是学校发展的个别问题,而是整体形态、功能和定位的转变;是外力推动学校和学校内省需要的结合,是学校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一种主动选择①。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基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根据客观实际和发展可能,科学确定应用型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进行办学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改革,是传统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向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转变与提升。它通过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构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与企业、行业、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与产业、培养服务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发展的耦合状态。其本质的规定性是以社会需求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主导,以实践为主载,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实行学科与行业相结合设置专业、“本科基础”与“应用特色”的有机融合。面对学术性有余,实践性不足,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不足的状况,地方高校适应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已是大势所趋。   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涵义与诉求。经济发展转型就是通过经济体制的更新,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科技进步和创新管理模式转变,提升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现生产要素投入推动型转变为科技创新推动型。其目的是形成合理健康的经济结构和带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转型的任务是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能级,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彻底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支撑是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是以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为前提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要素投入结构的优化;它需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发展高新科学技术,用技术技能促进效率的提高,用科技化带动产业化;它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作保障,形成科学家、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并行的合理人才梯次结构,即既要有大师级的科学家、发明家,也要有技术技能型人才。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转型耦合的机理。在区域社会发展视域中,可借用物理学中“耦合”的概念,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为区域社会发展中的两个系统,把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研究,将其要素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发展现象概括为两者的耦合,也就是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非线性关系的总和,两系统结构中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度量。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转型能够形成“耦合”互动发展现象,是因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关系密切,既相互提供支撑,又日益交织在一起,具有内在的机理。   在目前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和创新水平下,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的转型目标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科技在经济建设中的含量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从倚重资金投入、劳动力增加,向倚重技术进步、劳动者技能提高倾斜。其实现的重要要素就是人才资源中的人才因素,即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到位。地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往往以能否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前提,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对人才需要的这种诉求,乃是地方高校责无旁贷的职责。但是,地方高校原有的办学基础和发展条件相对薄弱和不足,倘若不顾实际复制传统老牌大学的学术型办学道路,则既毫无竞争优势可言,更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需求。为此,地方高校必须走出学术导向的传统办学模式,进行适应性的变革,向“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办学模式转型,为区域经济发展转型服务,培养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由于长期以来传统办学模式造成高校人才培养的结构、规格与社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错位,面对经济发展转型对地方高校的新要求,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地方高校只有积极转型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才能赢得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此,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两者在相互需要与诉求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就产生了有效结合与互动的耦合。   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与地方高校转型耦合发展表现   人才供需要素的耦合。区域经济发展转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如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需要培养掌握现代科技的高技能人才;发展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需要培养具备创业、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需要培养具备相应知识与技术的高技术人才;创新经济与企业管理,需要培养具有实践经验和开拓精神的管理型技术技能人才。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就是要坚持区域性、行业性的服务面向定位,以“学科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为生产与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科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其人才培养方案要经过充分的社会调研和论证,要有相关行业企业人员参与制订;人才培养实行工学结合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到行业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有强化制度。如此,人才需求与培养的相关要素就形成了耦合或趋于耦合。   转型资源条件要素的耦合。市场经济下的地方企业具有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拥有一定的生产设施、场所和技术工人等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但实现经济转型发展、产业升级最重要的资源条件,已不是自然禀赋和劳动力的多少,而是科技人员的人力资本积累、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高,以及拥有多少新技术、新工艺。这些正是企业所缺乏的和区域经济发展转型所要解决的。地方高校有丰富的人才与智力资源、人才培养培训的教学设施、开展科研和技术开发的环境和基础条件,但其转型发展却受到办学基础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学校缺乏双师型教师、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以及转型发展的资金、实习实践基地等。可见,两者存在着资源条件互补的需要。在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中,两者通过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活动,可把资源条件相互联系起来,实行优势互补,这就形成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耦合关系。   转型发展制度建设的耦合。转型发展首先应该是体制机制的转型,政策措施的制度建设,否则,将难以进行或收效甚微。我国199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就要求,学校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应当与企业密切联系,实行产教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改革,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开展合作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对企业等用人单位接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等实行财税优惠政策;地方高校要立足当地,面向区域,以“学科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为基本原则,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科专业群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参与度和贡献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有关文件积极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要求地方高校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强化实践育人环节。这些法律和国家层面上的战略决策,为经济发展转型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了政策导向和环境条件,并注入强劲动力;同时,也充分说明了经济发展转型和地方高校转型有着十分紧密的彼此承接的耦合关系,其法律及制度建设内容及要求是高度耦合的。   地方高校转型与区域经济转型耦合发展机制保障   建立促进转型互动发展的工作机制。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和地方高校转型,是涉及面广、周期长的一项整体性、系统性改革。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建立政府主导下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互动发展的协同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和地方高校转型的互动。如成立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领导小组,负责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指导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主管部门或工业和信息主管部门,负责执行和落实领导小组的各项决策,开展工作协调和实施考核。地级市政府的职能部门应与所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建立会商制度,共同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工作。   建立促进转型互动发展的引导机制。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桥梁”作用,建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与地方高校互动发展的引导机制。各省、自治区和地级市政府应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对所属相关部门的目标责任考核和绩效考核。全面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措施,省级教育、科技、工信、财政等部门应共同制订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管理办法和考核标准等规章制度,制定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相关制度与鼓励政策,建立激励机制,调动行业企业参与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积极性。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高校发展实现有机融合,促进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专业群对接产业群。   建立促进转型互动发展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省、自治区和地级市要根据经济发展转型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实际,建立促进两者实现互动发展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如设立主要用于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大项目资金,支持试点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专业(集群)和技术开发中心、工程技术实践中心等基础设施;科技部门增加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科研项目的资助经费;教育部门对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课题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予以经费倾斜;工信部门对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技改项目加大扶持力度;省级财政在高等教育专项资金中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予以倾斜支持,适当提高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生均财政拨款的基本标准,根据办学成本对不同专业设定不同拨款标准系数。   建立促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工作机制。各地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实际,引导地方高校转变观念,制定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规划,实施办学转型发展。将那些与企业(行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具有较完善条件、先进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地方高校确立为转型示范试点高校,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给予办学指导和资金、政策上的支持,建立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型管理体制。树立转型发展示范,努力建设一批地方转型示范高校,带动地方高校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产业升级的需求实施转型,提高服务地方的能力。省级教育、财政、科技等部门联合制订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对转型发展为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管理模式、办学条件、运行机制作出明确的规定,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向深层次发展。   地方高校转型与区域经济转型耦合发展运作平台   产学研合作发展联盟组织平台。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积极引导和协调地方高校和企业按照自愿互利、优势互补、合作互动的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发展联盟,实行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资源的整合,合作开展教育,共同实施科研与教改项目,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建设科技创新团队。各省主管部门对地市产学研合作发展联盟推荐的科技创新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应给予优先立项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等优惠政策,以推进校企合作不断向纵深和更高层次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互动提供组织平台。   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几个参与主体通过协同作用和资源共享,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实现创新价值最大化的科技创新活动。各地政府应积极支持地方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出台相关政策如减税让利政策,提高企业积极参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积极性。按照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鼓励企业投资与高校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工程实验室、技术开发中心和人才培养实习实践基地。对共建项目,各有关部门要在土地使用、规划、立项建设审批等方面给予支持。要以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依托,创新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模式和实现形式,把一批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专业园区建设成为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的窗口和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基地,促进园区产业持续发展和创新力的提升,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实现融合,进入良好的耦合状态。   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办学平台。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相适应,为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建立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办学平台―有企事业单位代表和技术人员参与的学校董事会(理事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实行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结合,采取定单式、工学结合和“教学做”一体化、“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配备相应的实践指导教师,使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相连;高校根据产业(行业)发展设置专业,与企业联合共同申办专业硕士点,为企业开办专题研修班等,使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成为必然和实现快速提升成为可能;区域经济发展在高等教育的支持、服务下实现战略转型发展;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关系不断得到加强,两者在各方面实现耦合发展。   (作者分别为钦州学院研究员,钦州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和2014年度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4JGZ146、YB2014412)   【注释】   ①许霆:“新建院校转型与创业文化建设”,《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第4期。   责编 / 张晓


相关文章

  • 资源环境毕业论文题目(802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资源环境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 ...查看


  • 重庆六所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积极探索
  • 重庆六所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积极探索 杨宇孛1,李青嵩2,母健菲2,刘玉琪2,李敏2,滕婧2 (1.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党委办公室.学校办公室.对外合作处,重庆,400065,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 2.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查看


  • 协同创新理念下我国创业型大学发展取向研究
  • 摘要:协同创新与创业型大学在许多方面存在共性.在协同创新与创业型大学的互构互动关系下,创业型大学的发展取向亦可分为以知识创新为导向的创业型大学.以知识服务为导向的创业型大学和以知识创业为导向的创业型大学.这些创业型大学在发展路径上要树立改革 ...查看


  • 董立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
  • 作者简介: 董立平:厦门理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一.基于应用技术大学的本质属性,做好科学的办学定位 当前,我国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主体是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它们基本上都是从原来地方所举办的高职高专或中职中专升格.合 ...查看


  • 普通本科转型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摘 要: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在高校转型的过程中,应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为此,应探究"产教 ...查看


  •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重塑政府运动及其启示 AHP和ZOGP组合应用于公共部门人员选拔配置研究 B社区非营利组织与政府良性互动研究 CCIC公司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培训绩效评估研究 DM(直投)广告在我国的发展 ...查看


  • 新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难点与突破
  • 第30卷 第1期 邢台学院学报 Vol. 30, No.1 新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难点与突破 王慧琳 (邢台学院工商管理系,河北邢台 054001) 摘 要:自从1999年实施扩大招生规模以来,为了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高层次需求,许多 ...查看


  • 创意经济学文献综述
  • 我国创意产业研究进展与问题:基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视角 王蕊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2010级) [摘 要]:创意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起步发展至今,作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新的财富创造形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国内外学 ...查看


  • 新建本科院校
  •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的过程中从数量和规模上不断扩大,它们大多是由现有教育资源整合提升,出身比较复杂,但是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有着职业大学或行业专科学校的办学背景,它们与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对当前提升职业教育层次有着重要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