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教案 1

一. 教学内容:

原子结构

二. 教学过程:

(一)原子核式结构的发现

1. 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887年,英国的物理学家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后来发现气体放电以及在光电效应现象中,都从物质的原子中击出了电子,这说明: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20世纪初,汤姆生提出了如下的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半径约为10-10 m),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球里。(这种原子模型也叫枣糕模型)

2.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实验结果

(1)散射实验:这是一种探测原子内部电荷分布情况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讲:用各种粒子或射线去轰击很薄的物质层,通过观察射线或粒子穿过物质层后的偏转情况,从而获得原子结构的信息。

(2)α粒子轰击金箔后的结果(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

绝大多数α粒子仍沿原方向前进或只发生很小的偏转,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有极少数的α粒子的偏转角超过90°,甚至被弹回,偏转角接近180°。

3. 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它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核外电子绕核旋转,它的向心力就是核和电子间的库仑引力。

4. α粒子散射实验的意义和作用:

A. 意义:否定了汤姆生的原子模型,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

B. 作用:

1

a. 根据核式结构模型,可以推导α粒子的散射公式,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算出被散射的原子核电荷Q;

b. 估算原子核的大小。

二)玻尔的原子理论

卢琴福的核式结构理论与经典的电磁理论存在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丹麦的青年物理学家玻尔在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基础上,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应用于原子结构中,提出了新的原子理论——玻尔的原子理论。

1. 玻尔理论的三点假设

(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旋转,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2)原子从一种定态(能量为E1)跃迁至另一定态(能量为E2)时,它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1-E2。

(3)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电子沿不同圆形轨道运动,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而电子的可能轨道是分立的。

2. 原子的大小和能级

(1)氢原子的大小和能级

r1,E1分别表示电子在离核最近的第一条轨道半径大小和它在第一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

(2)原子各定态的能量值——能级

3. 基态和激发态

在正常情况下,原子处于最低能级,这时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这种定态叫基态。原子能量高于最低能级的定态叫激发态。

2

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要吸收能量,而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要以光子的形式向外放出能量,无论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这个能量值不是任意的,而是等于原子发生跃迁时这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

(三)光谱

1. 原子的特征谱线:每种元素的原子只能发出某些具有特定波长的光谱线,这些光谱被叫做那种元素的原子的特征谱线;线状谱和吸收光谱都属于特征谱线,同种元素的线状光谱中的明线和吸收光谱中的暗线是对应的。

2. 光谱分析:根据光谱来鉴定物质和确定其化学成分的方法,应用于确定发光星体的化学成分和发现新元素等。

【典型例题】

例1.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

A. 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 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 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 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

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而选项A、B均属于后来对原子核的结构的探索,尽管“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结论是正确的,但它与α粒子散射实验无直接关系。选项D的内容则是玻尔理论的内容。 答案:C

说明: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了原子内部质量和电荷的分布情况——核的存在,但并没有解决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

例2.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可能发生的情况有( )

A. 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减少,原子势能增加

B. 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增加,原子势能减少

C. 吸收光子,电子动能减少,原子势能增加

3

D. 吸收光子,电子动能增加,原子势能减少

解析:核外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于库仑力

即量子数n越大时,半径越大,动能越小,势能越大,原子总能量越大。

电子由离核较近的轨道向离核较远的轨道跃迁时,要吸收光子,电子动能减少,势能增加,原子能量升高,反之可类似分析,故B、C选项正确。

例3. 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用10.2eV的光子照射

B. 用11eV的光子照射

C. 用14eV的光子照射

D. 用11eV的电子照射

E. 用13.07eV的光子照射,可观测到氢原子发射10种不同波长的光 解析:原子的跃迁条件:hν=E初-E末只适用于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在

各定态之间跃迁的情况,对于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电离和实物粒子作用而使原子激发的情况,则不受条件的限制。这是因为,原子一旦电离,原子结构即被破坏,因而不再遵守有关原子结构的理论。基态氢原子的电离能为13.6eV,只要大于或等于13.6eV的光子都能使基态的氢原子吸收而发生电离,只不过入射光子的能量越大,原子电离后产生的自由电子的动能越大。至于实物粒子和原子碰撞情况,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被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动能大于或等于原子某两定态能量之差,也可以使原子受激发而向较高能级跃迁,故A、C、D选项正确。

4

一. 教学内容:

原子结构

二. 教学过程:

(一)原子核式结构的发现

1. 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887年,英国的物理学家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后来发现气体放电以及在光电效应现象中,都从物质的原子中击出了电子,这说明: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20世纪初,汤姆生提出了如下的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半径约为10-10 m),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球里。(这种原子模型也叫枣糕模型)

2.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实验结果

(1)散射实验:这是一种探测原子内部电荷分布情况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讲:用各种粒子或射线去轰击很薄的物质层,通过观察射线或粒子穿过物质层后的偏转情况,从而获得原子结构的信息。

(2)α粒子轰击金箔后的结果(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

绝大多数α粒子仍沿原方向前进或只发生很小的偏转,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有极少数的α粒子的偏转角超过90°,甚至被弹回,偏转角接近180°。

3. 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它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核外电子绕核旋转,它的向心力就是核和电子间的库仑引力。

4. α粒子散射实验的意义和作用:

A. 意义:否定了汤姆生的原子模型,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

B. 作用:

1

a. 根据核式结构模型,可以推导α粒子的散射公式,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算出被散射的原子核电荷Q;

b. 估算原子核的大小。

二)玻尔的原子理论

卢琴福的核式结构理论与经典的电磁理论存在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丹麦的青年物理学家玻尔在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基础上,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应用于原子结构中,提出了新的原子理论——玻尔的原子理论。

1. 玻尔理论的三点假设

(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旋转,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2)原子从一种定态(能量为E1)跃迁至另一定态(能量为E2)时,它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1-E2。

(3)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电子沿不同圆形轨道运动,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而电子的可能轨道是分立的。

2. 原子的大小和能级

(1)氢原子的大小和能级

r1,E1分别表示电子在离核最近的第一条轨道半径大小和它在第一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

(2)原子各定态的能量值——能级

3. 基态和激发态

在正常情况下,原子处于最低能级,这时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这种定态叫基态。原子能量高于最低能级的定态叫激发态。

2

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要吸收能量,而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要以光子的形式向外放出能量,无论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这个能量值不是任意的,而是等于原子发生跃迁时这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

(三)光谱

1. 原子的特征谱线:每种元素的原子只能发出某些具有特定波长的光谱线,这些光谱被叫做那种元素的原子的特征谱线;线状谱和吸收光谱都属于特征谱线,同种元素的线状光谱中的明线和吸收光谱中的暗线是对应的。

2. 光谱分析:根据光谱来鉴定物质和确定其化学成分的方法,应用于确定发光星体的化学成分和发现新元素等。

【典型例题】

例1.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

A. 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 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 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 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

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而选项A、B均属于后来对原子核的结构的探索,尽管“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结论是正确的,但它与α粒子散射实验无直接关系。选项D的内容则是玻尔理论的内容。 答案:C

说明: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了原子内部质量和电荷的分布情况——核的存在,但并没有解决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

例2.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可能发生的情况有( )

A. 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减少,原子势能增加

B. 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增加,原子势能减少

C. 吸收光子,电子动能减少,原子势能增加

3

D. 吸收光子,电子动能增加,原子势能减少

解析:核外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于库仑力

即量子数n越大时,半径越大,动能越小,势能越大,原子总能量越大。

电子由离核较近的轨道向离核较远的轨道跃迁时,要吸收光子,电子动能减少,势能增加,原子能量升高,反之可类似分析,故B、C选项正确。

例3. 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用10.2eV的光子照射

B. 用11eV的光子照射

C. 用14eV的光子照射

D. 用11eV的电子照射

E. 用13.07eV的光子照射,可观测到氢原子发射10种不同波长的光 解析:原子的跃迁条件:hν=E初-E末只适用于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在

各定态之间跃迁的情况,对于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电离和实物粒子作用而使原子激发的情况,则不受条件的限制。这是因为,原子一旦电离,原子结构即被破坏,因而不再遵守有关原子结构的理论。基态氢原子的电离能为13.6eV,只要大于或等于13.6eV的光子都能使基态的氢原子吸收而发生电离,只不过入射光子的能量越大,原子电离后产生的自由电子的动能越大。至于实物粒子和原子碰撞情况,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被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动能大于或等于原子某两定态能量之差,也可以使原子受激发而向较高能级跃迁,故A、C、D选项正确。

4


相关文章

  • 植物学教案
  • 扬州市职业大学--植物学教案 教 教师姓名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名称 1. 2. 徐月明 案 1501 园艺 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 授课时数 讲授 年 月 日 第6周 绪论 2 教 学 目 的 3. 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概况: 学生掌握本门课程和本 ...查看


  • 记叙式教案
  • 篇一:教案书写格式 2.2 教案的格式 教案没有固定的格式,通常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遵循教案基本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编制富有自身特色的教案格式.教案从基本形式上可分为3大类:记叙式教案.表格式教案.卡片式教案. 2.2.1 记叙式教案 ...查看


  • [工程地质]教案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案 课 程 名 称: <工程地质> 授 课 专 业 年 级: 2011级土木工程 授 课 时 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 班 级 人 数: 教 案 编 写 人: 文畅平 所 属 ...查看


  • 如何写好体育课教案?
  • 如何写好体育课教案 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而教学工作中的课时计划即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出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它关系到一节课的具体安排和教学质量.因此,写好教案对于教师授课十分 ...查看


  • 如何写教案
  • 如何写教案 教案是什么 教案构成的基本要素 教案基本要素说明 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教案编写的步骤 编写教案的原则(怎么编) 教案编写的过程与方法 教案编写注意事项 教案是什么? 教案是指为了实现一定阶段预期的课程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 ...查看


  • 培训教案编写模板
  • 培训教案编写与评定办法(试行) 一.目的 为充分挖掘公司内部的培训资源,鼓励内部培训教案开发与共享:规范培训教材与课件编写,确保培训效果和授课质量: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培训课程体系,促进内部培训师队伍的成长,特制定本办法. 二.职责 教案开发者 ...查看


  • 智慧技能的一般教学模型与实验验证
  • 高民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 邵瑞珍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英文标题]AModelofIntellectualSkillInstructionand SomeExperimentEvidences  ...查看


  • 实习指导意见
  • 实习指导意见 该学生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完成任务.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 ...查看


  • 实验教案观察种子的结构课堂实录
  • 实验教案 观察种子的结构 评论:0  浏览:274  RSS:0  文章类型:原创 发表于:2011/10/20 18:04:30 实验教案 观察种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 1.认识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查看


  • 赛课教案: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教案
  • 1.1.1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一)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及图片的观察感知,认识多面体.棱柱几何特征,了解多面体.棱柱的概念.(2)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3)准确对几何体以及棱柱.棱锥.棱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