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研组立项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教研组立项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在信息社会中,价值的增长主要靠知识,靠科学技术的信息。而交流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因此学会交流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能力之一。数学既是模式的科学,又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交流形式。数学语言是以精确、简约、抽象为特点。它可使人在表达思想时做到清晰、准确、简洁,在处理问题时能将问题中各种因素的复杂关系表述得条理清楚、结构分明。它的这种功能是它在当今各学科中用途急剧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利用数学进行交流的需要也日益增大,因此学会数学地交流就显得更为重要。

数学交流是现代数学教育的精髓。从世界各国近年来的数学课程改革看,都十分重视数学交流,特别是在“大众数学”教育思想兴起的今天。如美国在《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中提出了“为数学交流而学习。”它把“学会数学交流,会读数学、写数学和讨论数学”作为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新加坡的数学教学大纲中关于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使用数学作为交流的工具。”从我国数学课程标准来看,也强调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益友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都已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可见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的情形。但深入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中的学多数学交流仍

停留在形式交流的层次,它们往往是组织者的随意安排,或是为了迎合听众的口味进行预设,刻意包装而成。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实质的内容。学生四人一组围在一起,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有时交流的内容甚至偏离了老师的主题。但由于这种交流有模样“好看”,有模式“好做”,使得许多教师都喜欢套用这种交流形式。这一现象导致了许多教师认为“数学交流=热闹”,或者“数学交流=说话”。

我们所提倡的数学交流应该是理性层次的数学交流,它重视学生思维的参与,以批判、质疑、反思、探究、迁移、重组、应用、创造为特征,是体现主体意识、合作精神的深层次交流。既体现数学的生活气息,也体现数学的理性之美。“思维”参与是理性交流的标志。

二、课题内涵及基本特征:

数学交流能力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能畅所欲言地讨论、争论、发表看法,提出疑问;能通过多种途径,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的能力。因此,数学交流是一个接受信息、加工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的反复、复杂的过程,主要采用语言、动作直观与书面形式进行交流。倾听、描述、阅读、探索、调查、书写是交流的技能。数学教学中的交流,既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有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学生与社会的交流。

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教师还

应鼓励学生与家长、朋友交流学习数学的感受,对数学态度。引导学生阅读数学书籍,指导学生写数学作文,记数学日记等,通过多种途径,以促进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提高。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根据自己先前知识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利于学生知识建构的的学习情境,重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相互合作与交流,提倡互动的学习方式,在交流过程中促进知识的主动建构。

2、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数学活动结果的获得,更要重视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数学交流可以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特殊到一般地去仔细品味,使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使他们的数学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学习心理学

数学交流是一种群体思维活动和个体思维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这

种形式有利于知识的整理、表达,可以明晰思维活动过程,引发思维、创造,促进大脑皮层的活动与兴奋,激活内驱力,调动和发挥得智力因素的作用。皮亚杰的活动理论指出:人的认识的形成最初起中介作用的并不是直接,而是可塑性要大得多的活动本身。他认为通过感性、表象和理性这三中形式的操作,可以使外部动作内化为指挥活动。所以通过交流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课题的目标:

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包括(1)数学思想的表达:即把自己的思想以某种形式(直观的或非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普通语言或数学语言)表达出来。(2)数学思想的接受:即以某种方式(如听、看、读、)接受来自他人的思想。(3)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即把思想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如把一个概念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等表达出来。

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明确纳入教学目标轨道,增强交流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以提高数学交流能力为主的数学交流目标。力求数学交流达到以下要求:(1)把实物同图像、图表以及数学思想结合起来;(2)对数学情景与数学思想加以反思和整理;(3)把日常语言同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联系起来。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要求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一般会用简单完整的话说出自己的算法、想法,能有序地说明一些简单问题;中年级(三四年级)学生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会用简单的数学术语表达思想,有层次地说明思考问

题的过程,才能质疑,能边操作边解释,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简单的数学书刊,能写简单的数学日记。

五、课题的实施原则

1、民主性原则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有利于激发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出现最佳活跃状态,表现出勇于探索、质疑问难、大胆求异的精神状态,观察敏锐、想象丰富、直觉敏感、产生灵感的智力状态。因此,实施教学交流,必须提供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实行教学民主,让学生自觉参与交流。

2、量力性原则

由于学生认识的阶段性和局限性,在实施数学交流时,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去分层次、有步骤、有次序地推进数学交流。数学交流的思维密度适量、适度,思维难度立足中差。在交流对象的能力层次方面,从以教师为主的师生双向交流活动开始,逐步向以学生为主的面向各层次的交流活动推进,最后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学生与教材间等多向多层次的数学交流活动。

3、自主性原则

教与学是由教师与学生构成的统一体,数学交流强调学生是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从于主体。数学交流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它特别珍惜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提高学生独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积极主动求知,创造性地学习,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培养,

内在动力也就得到了有效的激发。

4、情意性原则

数学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和意志活动的过程。数学交流使师生平等相处,气氛和谐,友好、关心、同情、支持等合作情感日益加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乐观的良好智力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记忆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心理潜力,破除思维定势,寻求与众不同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个学生,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师生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六、课题实施的条件

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这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

2、学生有比较丰富的相关知识储备,这为学生能有效地进行交流奠定了基础。

七、课题的实施步骤

研究对象:全校学生

研究时间:2011年9月——2012年5月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1012年5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学习合作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等现代教育专著。

通过学习,树立全面的“教育观”、全新的“教师观”、正确的“学生观”,设计出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3月)

3、总结阶段:(2012年4月——2012年7月)整理资料,撰写课题实验报告。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星期五

地点:数学办公室

人员:数学组成员

主持:魏主任

主题:关于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摘要:

一、对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

(一) 学科老师

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深刻地感受到它对学习产生的积极作用。

1、教师评价学生。

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肯定、赞赏和鼓励,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除了口头评价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奖励性的手段评价学生,如糖果、饼干等等。

2、学生自评、互评。调动竞争意识,培养合作的好习惯。

3、邀请小朋友做老师定期批阅作业,进一步养成良好做作业的好习惯。

(二) 张素萍老师

我实行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与层次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差异的不同需求。评价时采取“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方式。再如单元测验后的评价,根据卷面的难易程度推出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发展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准确找出自己的能力坐标。

(三) 张小红老师

1、指导方法,激发兴趣。

带有感情色彩的评价会使逐渐感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对自己产生足够的信心。如“你是我的骄傲”“你在进步,我真高兴”等等。

2、积极引导,拓宽思路,自主创新。

利用评价适当地给予启发,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如“解的真妙”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等等。

3、严格要求,积极鼓励。

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作业习惯、书写质量等。类似的评价有“你很聪明,如果你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搬开你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

(四)李代见老师

低年级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这样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上课认真了奖励一颗五角星,回答得好奖励一朵小红花。但也发现不少孩子已经对类似方法不大感兴趣,即使加大“剂量”也无济于事。为什么呢?

1、学生长时间沉浸在被表扬的喜悦中,根本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

2、对于答题错误的学生关注不多,其积极性和兴趣受到了抑制,学习效果不好,心理压力也比较大。

所以,课堂教学中评价不能过多,不能太“廉价”。

(五) 学科老师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作业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呈现方式,应该在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其导向、

激励、诊断等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呈现“等级——简语”式作业评价,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如“良+字迹工整=优+格式规范=优+”等。这样的评价,学生可以明确看到自己的努力方向,拉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且能使学生自觉反思。

2、呈现“等级——评语”式作业评价,促进学生的和谐持续发展。

夸奖式评语“你总是第一个交作业,批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

诱导式评语“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读书时每次作业发下来,都不让它在书包里睡觉,而是在仔细看看有错误的地方是不是都解决了。试一试好吗?”

督促式评语“你的作业不该是这样吧!”

3、呈现“等级——图案”式作业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总之,作业评价的改革,是改革评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张小红老师

1、实施自评反思,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反思,使学生意识和体会到自己认知的过程、学习目的和任务、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等变化情况,意识到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方法,并积极采用最有效的方式,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2、实施互评反馈,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七) 张英老师

如何实施评价策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保持探究热情呢?

1、鼓励性评价

当学生提出探究设想或在探究活动中取得一定进展时,哪怕这一设想、这种进展微不足道,甚至带有偶然因素,教师仍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2、期望性评价

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成为他们继续探究的动力。教师应及时给予热情的言语、热切的眼神去激励他们。

3、延迟性评价

适当延迟评价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八) 魏主任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许多的问题和现象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维方式,同时他们相对的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评价中互相交流与学习。

例如口算时,老师可以变成旁观者,出题者、回答者与评价者都是学生自己。每次回答问题以后,学生们就开始“点兵点将”了。声音大、准确、完整,学生们就会封他为“将、、大兵、小兵”等等。而学生就是想当大将,无形之中就会对自己的回答高标准严要求。

但是学生在评价时,也要讲明评价的标准和要求。让学生明白什么事都要遵循一定的标准。

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活动作出适当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处理和同伴的合作关系。

二、评价实施中存在的困惑

1、低年级的儿童时刻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很细心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并给予一定的表扬。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越来越发现,学生好象对老师的表扬并不是太感兴趣,甚至让老师感觉到表扬的“苍白无

力”。

2、在课堂上经常组织学生互相评价,而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可是事实上,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会甚至是不愿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令老师很无奈。

三、总结

各位老师就自己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谈了自己的认识,并介绍了自己的相关做法,我想聚集了集体的智慧,一定能使我们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活动科学地进行。另外,老师们还谈了自己在课堂教学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疑惑,这是一种有价值的思索,没有困惑就没有发展,相信老师们会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渐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四、陈校长指导

(一) 关于本次教研活动

1、活动的中心内容选材好。

2、活动参与老师都有充分的准备。

3、建议大家把自己的材料再充实一下。

(二) 如何避免“廉价评价”

1、适度 火候要把握好,不要泛和滥,过高的评价会华而不实,过低的评价起不到激励作用。

2、适时 评价要把握最佳时机,迟与早都不行。

3、适量 频率不宜过高。

(三) 评张小红和刘慧霞两位老师的课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迎合学生实际,效果很好。

2、两位老师基本功扎实。张小红老师有制作优势,刘慧霞老师教学机智灵活。

3、能用新课程的理念来组织和实施各个课堂教学环节。

4、活动的组织形式新颖,基本上以开放、资助合作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在改善学习方式上作了有益的尝试,效果比较好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0-9-15

活动地点:前李庄小学

参加人员:刘慧霞 张素萍 李代见 张英 张小红

活动记录:刘慧霞

一、学习概念教学的相关理论

刘庆云: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由于它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是一对矛盾,使得它在教学中成为一大难点。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将枯燥的数学概念生动化、情境化,使学生乐于接受,这便成为我们教师探讨的课题。而本册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概念较多,概念教学就成为了本学期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这次活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概念教学的相关理论,也可以联系自己教学实践以及本册的教学内容谈谈自己在概念教学方面的一些看法。在操作中理解概念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而数学概念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中,我们如能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从感知到表象,再抽象概括,使学生既理解了概念,又学会了探索的方法。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可以先引导学生动手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组织学生讨论,三角形的底、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又有什么关系?最后让学生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到: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而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张英:在游戏中学习概念 生动的游戏活动能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概念教学中,如能根据教学内容、有机地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能使学生学习得更好。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可设计“售货员与顾客的游戏:一名学生当售货员,出示一本作业本为三角六分,其他学生当顾客,谁先准备好付钱的方法,作业本就奖给谁。”在有趣的买卖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对“人民币”这一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并能把认识和使用人民币有机地结合起来。

李代见:从视听媒体中学会概念、设计良好并且使用得当的现代教学媒体,会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系列的良好变化、可以提高和促进学习,尤其在数学概念中更为重要。如在“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能背诵公式,但不懂应用,因此,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周长和面积的意义,长方形的特征,选择相同的长方形,通过多媒体电脑屏幕进行直观演示,再进行小结,长方形的面积摆的是面积单位的总个数,它是一个“积”。而长方形的周长是表示四条边的长度总和,它是一个“和”。这样形象地展现了长的厘米数与党的厘米数的乘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长的厘米数加上宽的厘米数的和乘以 2等于长方形的周长。从而使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有了真正的理解。

张素萍:在对比辨析中掌握概念 , 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学生往往难子理解,而运用对比辨析的方法是学习这些内容的好方法。如等分除法与包含除法;是几倍和增加几倍;增加了多少和增加到多少;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整除和除尽;正比例、反比例与似是而非不成

比例的量„„都应利用比较辨析法找出它们之间的镇别与联系,形成确切的科学概念。

二、讨论交流各位教师在这段时间的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1、最小的偶数是几?

2、教材中没有给出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教学时需不需要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些概念。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地点:前李庄小学数学办公室

主题:解读吴亚萍的《小学数学教学类结构的基本课型》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会议内容:

1:解读吴亚萍的《小学数学教学类结构的基本课型》, 相关内容如下:

教学类结构:简单地说, 指不同的教学内容, 根据其内在结构和特点, 可以形成不同的教学课型. 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涉及数的认识、数运算、规律探索、图形测量、概念形成、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等教学内容。

数运算的教学结构:对数运算教育价值的理解, 对数运算教学长段递进式目标设计的理解, 注重结构学习的整体性.

数运算的总目标:学生要知道各种运算的意义、基本法则及各种运算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判断,并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能根据情境灵活运用估算方法对计算结果的范围进行准确判断;能有序地排列算式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建立基本的数学敏感。

数运算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 “新基础教育”认为:数运算除了可以使学生掌握各种运算方法,形成相关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外,还可以使学生学会有序、结构性地思考,养成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学会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数学算式以及运算中的一般规律,从而了解数学发现的方法和基本的思想,学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从而建立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形成灵活和敏捷的思维品质。

......

2. 教师讨论. 老师们对吴老师的见解感觉有点高深, 理解难度有点大, 需要更多的案例来配合理解.

数运算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 “新基础教育”认为:数运算除了可以使学生掌握各种运算方法,形成相关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外,还可以使学生学会有序、结构性地思考,养成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学会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数学算式以及运算中的一般规律,从而了解数学发现的方法和基本的思想,学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从而建立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形成灵活和敏捷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1、[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 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 ②5.8×2.5 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案例描述]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

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

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

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

问:平时课堂上,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

答:差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

[案例反思](可以从面向全体的角度分析):

答: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体,这样的道理已经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得以落实。我们想,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在小组内得到表现。„

案例描述

师:今天,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之前,请你们独立解决一个问题:笑笑在书店买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5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 师:淘气跟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也有一个问题,看谁有办法帮他解决?

淘气在书店买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 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 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堂,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3. 2+11. 5=?)

师:(指着算式)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学所列的算式,有没有列式和这个不同的?(学生还可能列出11. 5+3. 2=? 教师也把它写到黑板上,给予肯定) 师:为了帮淘气解决付钱的问题,大家都列出了正确的算式。可我们都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你没想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小组讨论:教材中的三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和相同之处?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5)全班围绕“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

师: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加法的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问题讨论

(1). “小数加法”这一课,教材是让学生直接进行尝试的,本案例中教师引入时先安排了整数加法的内容,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直接安排学生尝试,对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是否有帮助?

(2)、教师在学生讨论完之后,安排了看书的环节,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3)、书中三种算法的共性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案例分析(围绕上述问题分析)

[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 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 ②5.8×2.5 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8.[案例描述]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 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

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

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

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

问:平时课堂上,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

答:差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

[案例反思](可以从面向全体的角度分析):

答: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体,这样的道理已经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得以落实。我们想,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在小组内得到表现。„„

数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数学教研组工作方案

单位:前李庄小学时间:

2010年8月

数学教研组工作制度

备课制度:

1、采用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主要完成学期、单元为内容、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实现集思广益和更加准确的把握教材的目的。

个体备课主要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及现有条件来设计课时,不拘泥已有教案,而应该主动的取舍内容和变换教学方法。 2、必须以文字的方式作记录

记录内容:对已有教案的修改、补充以及课后反思等。 3、实行月反馈

学习制度:

1、定时定期学习业务知识(每月1次主题式学习) 2、实行同年级或跨年级听课制度(每月3节) 3、组织外出学习(每学期1-2次)

活动制度: 教师活动:

1、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和服务 2、组员负责建议、讨论和实施 学生活动:

1、本年级教师设计方案 2、非本年级教师操作实施

检查制度:

1、备课检查(自查为主互查为辅) 2、作业检查(不定期抽查) 注:以上检查每学期不少于3次 3、听课检查(每月1次)

4、检查结果作相关记录并以评语的方式在组内交流 评奖制度:

1、学生以班级、个人为单位评奖 2、教师教研成果考评制度

讨论制度: 轮流发言阶段 自由讨论阶段 总结记录阶段

辅导制度: 分年级开展辅导

数学组成员名单

组 长:陈金领

副组长:魏小四

成 员:刘慧霞 张小红

李代见

张英

张素萍

教研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数学组教研活动计划

上学期经过组内各位教师的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我们小学数学组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镇评优活动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里,我们数学教研组将一如既往的做好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学期的

以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室工作要点为指导,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发展上学期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数学教学质量与上学期相比能有所提高。

2、借镇督导检查的契机,开展以“如何利用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着力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配合镇教研室开展创建“优秀教研组”活动,切实加强科组教学研究,提高科组教学研究能力,积极参加镇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活动,争取好成绩,争当优秀教研组。

4、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三、主要措施

1、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1)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2) 继续做好周周练的工作。

狠抓学生的计算与基本技能训练,做到天天2——3分钟口算或者是基本计算训练,(一、二年级口算:12题/分钟,各年级计算正确率:90%以上)继续落实好周周练工作,针对周周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分析,并有改进措施。使各个班级在镇质量抽测与学校抽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努力达到学校的教学质量目标的规定。本学期各年级组将分别进行一次基础达标测试(计算或应用)或一次小型数学竞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和辅导学生的计划。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做好辅优帮困的工作。

(4)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习惯,多参加校内外的专题讲座、教材培训、教学交流和观摩等活动,一学期听课、评课争取达到4节以上。 2、加强教研工作:

(1)切实做好每一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做到活动前有中心议题,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分析。

(2)全体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每位老师上一到二节实践课,课后要进行反思,并写出教学体会。每位老师期未进行一次课题小结(课例或论文)。教研组要及时整理材料,结合本学期研究情况,整理出实践课的经验、成果。这学期我们将在“写”上加强力度。(第十周申报研究课课题和实践课教学时间,实践课后一周交课例)

(3)创设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运用,切实全面提高数学教师的信息素质。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实现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形成有计划、有条理的工作作风。

9月: (1) 听课习惯:上课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

对学习中的疑问要勇于质疑问难。

(2)口头表达习惯: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语言规范,能够比较完整的叙述自己的算理、算法、解题思路。

10-11月: (1)审题习惯:学生做题时,至少读两遍,看清题意。

(2)抄题习惯:一抄二对。

12-1011年1月: (1)验算习惯:养成口头验算和笔头验算的好习惯。 四、数学学科竞赛活动安排

1、上半学期(第6周):一、二年级口算比赛,三、四、计算题比赛。 2、下半学期(第14周):一、二年级计算比赛,三、四、应用题比赛。 五、各月活动安排:

九月

1、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备课、学生作业月查。 3、抽查周周练测试情况。 4、进行口算、计算比赛。 十月

1、继续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检查学生作业。 3、进行期中考试。

4、各年级小结期中测试情况,明确后半学期的目标 5、为迎接镇督导检查做好准备工作。

十一月。

1、继续抽查周周练测试情况。 2、学生作业月查。 3、进行计算、应用题比赛 十二月

1、检查学生作业本和教师备课本。 2、各年级制订期末复习计划。 2011年元月

1、组织一~~四年级期末测试。 2、教研组工作总结。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听课记录

2010年9月16日

上午第三节听张素萍老师给二年级上的优质课课,课题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第一次听张老师的课,张老师给人的感觉是那么具有亲和力,娓娓道来,真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一、导入

在课件出示课本16页图后,张老师是这样导入的: 师: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说得很好。(略) 师:为什么说北京赢了?

(通过奥运会导入,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为什么说北京赢了?”这句话问得有些不太妥当,干扰了学生的思维)

当有学生说到从图上的数字看出北京赢了的时候,另一个学生补充是北京的票数。这时张老师引导学生看统计表,说出每个城市的得票数。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很好,发现了很多数学信息,你能不能根据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二、交流计算方法

在交流计算方法时,张老师首先演示了自己的数位表的方法,然后,张老师问了一句“你有什么方法”,学生自由交流。

(这里张老师对数位点子图的讲解非常清楚,个人认为如果把学生的交流放在前面,先让学生说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后面的讲解更容易把握一个合适的高度;另外,教师的提问“你有什么方法”问得比较笼统,学生后面说起来不太好说,可不可以直接说,“你是怎么算出这个结果的,说给大家听听?”)

三、探究笔算方法:

师:既然很多同学愿意用竖式来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略 (张老师这一环节处理得很好,怎么列式;个位、十位怎么减,结果怎么写,每一步需要注意什么,都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得很到位;特别是在列完竖式后,张老师引导“这个34代表的是什么?”说出被减数、减数、差,对知识的把握很到位,本环节重点突出,重用“笔墨”)

四、练习

1、在学生完成做一做时,老师把课本第3题三个小题板书到黑板上,请三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再发表意见,教师重点强调计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2、在处理课本练习第1题和第4题时,张老师出示问题非常好,如果最后把答案也呈现出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困生的

理解掌握也有一定的帮助。

从学生的学情来看,前半段学生积极参与,后半段学生有些浮躁,纪律显得有些乱。因为张老师新接班,对学生还不太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加上张老师细致到位的讲解,和谐的师生关系,张老师的课堂会更精彩。总观这节课,可以反映出张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对重难点的把握和处理都非常到位,特别是张老师身上的那种从容和对学生的平和、友善非常值得自己学习。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评课记录

今天我们听了张素萍老师执教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下面把这节课评一下:

慧霞说:“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代见说:“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探索退位减法之前,联系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比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张英说:“体现算法多样化。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算法,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小红说:“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魏主任说:“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提到最应该关注的是:学生能否自己研究出计算的方法?能否清楚的表述算理?真正扎扎实实的使每一个孩子至少掌握一种计算方法。可以说从始至终你都在贯彻你自己的设计理念,努力地在为学生创造着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环境,努力地想通过操作,交流,展示,辨析等形式来让学生学会计算方法。

这些形式比较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坚持灵活使用。但这节课你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好,学生操作的时间太长,虽然这个环节处理得很扎实到位,但却造成最后巩固练习的时间不够充裕了。是否能将复检等环节进行压缩,包括操作环节也没必要用那么长时间的,教师的引导到位不但时间可以节省,效果可能会更好”。

《认识四边形》评课记录

张老师执教的《认识四边形》一课,通过画一画、找一找、分一分、说一说、猜一猜、改一改等一系列活动以及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教师的准确点拨让学生轻松、自主学习中认识了四边形,获得了新知,更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这是一堂充满活力的课,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

代见说:在学习四边形之前,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四边形的的概念,如果教师直接交代四边形的特点,学生显然兴趣不大,正是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张老师设计了先让学生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四边形应该是怎么样的?”请学生画在纸上,并展示学生画的四边形。先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同时又满足学生的表现意愿,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提供各种各样的图形,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来判断哪些是你心目中的四边形,从而抽象出四边形的共同特点。

素萍说: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张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环节。他先让学生找出这些四边形的特殊之处,给四边形分类,分完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展示不同的分法让学生感性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当学生的分类大多集中在从角的特征去分时,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折长方形,让学生从“对边相等”这个特点再给四边形分类。此时,学生的思路异常开阔,不仅从“对边相等”这个特点给四边形分类,还在这些四边形中找出了对称图形,从对称和不对称这个特点出发给四边形分类。一步步的巧妙引导使学生能够逐步自觉地运用这些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发展。

慧霞说:课从生活中来,还到生活中去。四边形是个抽象的概念,只有将其还原,将其形象化、生动化、感性化才是真正的学习。接下来,张老师让学生把原来找出的不是四边形的三个平面图形改成四边形。一时间,学生们各显神通,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在展示学生的作品时,一连三个同学都是在原图形的基础上

补上一块,让它成为长方形或正方形。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在这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种特殊的四边形,先入为主,于是部分学生头脑中的四边形形象就定位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我想此时的情况完全出乎张老师的意料,以至于他没能及时做出评价。直到第四个学生展示时,才解了老师的意图,在原图形上添了一条线段,成了一个普通的四边形。我想,如果张老师把这个环节改成一个小游戏:剪一刀(或是加一笔),让这些图形变成四边形,这样就不会出现“一连三个同学都是在原图形的基础上补上一块,让它成为长方形或正方形”这种情况了。同时,在让学生找四边形环节中还可以多问一句“为什么它就是四边形了呢?”这样可能会使学生对普通四边形有更深印象的认识和记忆。

这节课,张老师做到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导学得法,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具、学具也恰到好处地发挥了作用,学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下进行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认识了四边形这个新朋友,真正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认识四边形》评课记录

评课人:刘慧霞 李代见 张英 张小红 评课时间:2010-9-23

《认识四边形》听课笔记

记录人:刘慧霞 记录时间:2010-9-23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评课记录

评课人:刘慧霞 李代见 张英 张小红 评课时间:2010-9-16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听课笔记

记录人:刘慧霞 记录时间:2010-9-16

小学数学教研组立项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在信息社会中,价值的增长主要靠知识,靠科学技术的信息。而交流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因此学会交流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能力之一。数学既是模式的科学,又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交流形式。数学语言是以精确、简约、抽象为特点。它可使人在表达思想时做到清晰、准确、简洁,在处理问题时能将问题中各种因素的复杂关系表述得条理清楚、结构分明。它的这种功能是它在当今各学科中用途急剧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利用数学进行交流的需要也日益增大,因此学会数学地交流就显得更为重要。

数学交流是现代数学教育的精髓。从世界各国近年来的数学课程改革看,都十分重视数学交流,特别是在“大众数学”教育思想兴起的今天。如美国在《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中提出了“为数学交流而学习。”它把“学会数学交流,会读数学、写数学和讨论数学”作为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新加坡的数学教学大纲中关于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使用数学作为交流的工具。”从我国数学课程标准来看,也强调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益友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都已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可见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的情形。但深入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中的学多数学交流仍

停留在形式交流的层次,它们往往是组织者的随意安排,或是为了迎合听众的口味进行预设,刻意包装而成。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实质的内容。学生四人一组围在一起,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有时交流的内容甚至偏离了老师的主题。但由于这种交流有模样“好看”,有模式“好做”,使得许多教师都喜欢套用这种交流形式。这一现象导致了许多教师认为“数学交流=热闹”,或者“数学交流=说话”。

我们所提倡的数学交流应该是理性层次的数学交流,它重视学生思维的参与,以批判、质疑、反思、探究、迁移、重组、应用、创造为特征,是体现主体意识、合作精神的深层次交流。既体现数学的生活气息,也体现数学的理性之美。“思维”参与是理性交流的标志。

二、课题内涵及基本特征:

数学交流能力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能畅所欲言地讨论、争论、发表看法,提出疑问;能通过多种途径,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的能力。因此,数学交流是一个接受信息、加工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的反复、复杂的过程,主要采用语言、动作直观与书面形式进行交流。倾听、描述、阅读、探索、调查、书写是交流的技能。数学教学中的交流,既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有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学生与社会的交流。

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教师还

应鼓励学生与家长、朋友交流学习数学的感受,对数学态度。引导学生阅读数学书籍,指导学生写数学作文,记数学日记等,通过多种途径,以促进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提高。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根据自己先前知识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利于学生知识建构的的学习情境,重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相互合作与交流,提倡互动的学习方式,在交流过程中促进知识的主动建构。

2、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数学活动结果的获得,更要重视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数学交流可以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特殊到一般地去仔细品味,使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使他们的数学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学习心理学

数学交流是一种群体思维活动和个体思维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这

种形式有利于知识的整理、表达,可以明晰思维活动过程,引发思维、创造,促进大脑皮层的活动与兴奋,激活内驱力,调动和发挥得智力因素的作用。皮亚杰的活动理论指出:人的认识的形成最初起中介作用的并不是直接,而是可塑性要大得多的活动本身。他认为通过感性、表象和理性这三中形式的操作,可以使外部动作内化为指挥活动。所以通过交流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课题的目标:

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包括(1)数学思想的表达:即把自己的思想以某种形式(直观的或非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普通语言或数学语言)表达出来。(2)数学思想的接受:即以某种方式(如听、看、读、)接受来自他人的思想。(3)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即把思想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如把一个概念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等表达出来。

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明确纳入教学目标轨道,增强交流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以提高数学交流能力为主的数学交流目标。力求数学交流达到以下要求:(1)把实物同图像、图表以及数学思想结合起来;(2)对数学情景与数学思想加以反思和整理;(3)把日常语言同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联系起来。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要求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一般会用简单完整的话说出自己的算法、想法,能有序地说明一些简单问题;中年级(三四年级)学生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会用简单的数学术语表达思想,有层次地说明思考问

题的过程,才能质疑,能边操作边解释,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简单的数学书刊,能写简单的数学日记。

五、课题的实施原则

1、民主性原则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有利于激发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出现最佳活跃状态,表现出勇于探索、质疑问难、大胆求异的精神状态,观察敏锐、想象丰富、直觉敏感、产生灵感的智力状态。因此,实施教学交流,必须提供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实行教学民主,让学生自觉参与交流。

2、量力性原则

由于学生认识的阶段性和局限性,在实施数学交流时,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去分层次、有步骤、有次序地推进数学交流。数学交流的思维密度适量、适度,思维难度立足中差。在交流对象的能力层次方面,从以教师为主的师生双向交流活动开始,逐步向以学生为主的面向各层次的交流活动推进,最后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学生与教材间等多向多层次的数学交流活动。

3、自主性原则

教与学是由教师与学生构成的统一体,数学交流强调学生是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从于主体。数学交流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它特别珍惜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提高学生独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积极主动求知,创造性地学习,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培养,

内在动力也就得到了有效的激发。

4、情意性原则

数学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和意志活动的过程。数学交流使师生平等相处,气氛和谐,友好、关心、同情、支持等合作情感日益加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乐观的良好智力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记忆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心理潜力,破除思维定势,寻求与众不同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个学生,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师生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六、课题实施的条件

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这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

2、学生有比较丰富的相关知识储备,这为学生能有效地进行交流奠定了基础。

七、课题的实施步骤

研究对象:全校学生

研究时间:2011年9月——2012年5月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1012年5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学习合作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等现代教育专著。

通过学习,树立全面的“教育观”、全新的“教师观”、正确的“学生观”,设计出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3月)

3、总结阶段:(2012年4月——2012年7月)整理资料,撰写课题实验报告。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星期五

地点:数学办公室

人员:数学组成员

主持:魏主任

主题:关于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摘要:

一、对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

(一) 学科老师

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深刻地感受到它对学习产生的积极作用。

1、教师评价学生。

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肯定、赞赏和鼓励,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除了口头评价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奖励性的手段评价学生,如糖果、饼干等等。

2、学生自评、互评。调动竞争意识,培养合作的好习惯。

3、邀请小朋友做老师定期批阅作业,进一步养成良好做作业的好习惯。

(二) 张素萍老师

我实行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与层次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差异的不同需求。评价时采取“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方式。再如单元测验后的评价,根据卷面的难易程度推出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发展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准确找出自己的能力坐标。

(三) 张小红老师

1、指导方法,激发兴趣。

带有感情色彩的评价会使逐渐感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对自己产生足够的信心。如“你是我的骄傲”“你在进步,我真高兴”等等。

2、积极引导,拓宽思路,自主创新。

利用评价适当地给予启发,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如“解的真妙”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等等。

3、严格要求,积极鼓励。

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作业习惯、书写质量等。类似的评价有“你很聪明,如果你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搬开你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

(四)李代见老师

低年级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这样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上课认真了奖励一颗五角星,回答得好奖励一朵小红花。但也发现不少孩子已经对类似方法不大感兴趣,即使加大“剂量”也无济于事。为什么呢?

1、学生长时间沉浸在被表扬的喜悦中,根本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

2、对于答题错误的学生关注不多,其积极性和兴趣受到了抑制,学习效果不好,心理压力也比较大。

所以,课堂教学中评价不能过多,不能太“廉价”。

(五) 学科老师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作业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呈现方式,应该在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其导向、

激励、诊断等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呈现“等级——简语”式作业评价,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如“良+字迹工整=优+格式规范=优+”等。这样的评价,学生可以明确看到自己的努力方向,拉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且能使学生自觉反思。

2、呈现“等级——评语”式作业评价,促进学生的和谐持续发展。

夸奖式评语“你总是第一个交作业,批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

诱导式评语“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读书时每次作业发下来,都不让它在书包里睡觉,而是在仔细看看有错误的地方是不是都解决了。试一试好吗?”

督促式评语“你的作业不该是这样吧!”

3、呈现“等级——图案”式作业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总之,作业评价的改革,是改革评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张小红老师

1、实施自评反思,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反思,使学生意识和体会到自己认知的过程、学习目的和任务、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等变化情况,意识到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方法,并积极采用最有效的方式,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2、实施互评反馈,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七) 张英老师

如何实施评价策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保持探究热情呢?

1、鼓励性评价

当学生提出探究设想或在探究活动中取得一定进展时,哪怕这一设想、这种进展微不足道,甚至带有偶然因素,教师仍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2、期望性评价

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成为他们继续探究的动力。教师应及时给予热情的言语、热切的眼神去激励他们。

3、延迟性评价

适当延迟评价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八) 魏主任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许多的问题和现象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维方式,同时他们相对的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评价中互相交流与学习。

例如口算时,老师可以变成旁观者,出题者、回答者与评价者都是学生自己。每次回答问题以后,学生们就开始“点兵点将”了。声音大、准确、完整,学生们就会封他为“将、、大兵、小兵”等等。而学生就是想当大将,无形之中就会对自己的回答高标准严要求。

但是学生在评价时,也要讲明评价的标准和要求。让学生明白什么事都要遵循一定的标准。

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活动作出适当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处理和同伴的合作关系。

二、评价实施中存在的困惑

1、低年级的儿童时刻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很细心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并给予一定的表扬。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越来越发现,学生好象对老师的表扬并不是太感兴趣,甚至让老师感觉到表扬的“苍白无

力”。

2、在课堂上经常组织学生互相评价,而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可是事实上,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会甚至是不愿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令老师很无奈。

三、总结

各位老师就自己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谈了自己的认识,并介绍了自己的相关做法,我想聚集了集体的智慧,一定能使我们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活动科学地进行。另外,老师们还谈了自己在课堂教学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疑惑,这是一种有价值的思索,没有困惑就没有发展,相信老师们会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渐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四、陈校长指导

(一) 关于本次教研活动

1、活动的中心内容选材好。

2、活动参与老师都有充分的准备。

3、建议大家把自己的材料再充实一下。

(二) 如何避免“廉价评价”

1、适度 火候要把握好,不要泛和滥,过高的评价会华而不实,过低的评价起不到激励作用。

2、适时 评价要把握最佳时机,迟与早都不行。

3、适量 频率不宜过高。

(三) 评张小红和刘慧霞两位老师的课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迎合学生实际,效果很好。

2、两位老师基本功扎实。张小红老师有制作优势,刘慧霞老师教学机智灵活。

3、能用新课程的理念来组织和实施各个课堂教学环节。

4、活动的组织形式新颖,基本上以开放、资助合作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在改善学习方式上作了有益的尝试,效果比较好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0-9-15

活动地点:前李庄小学

参加人员:刘慧霞 张素萍 李代见 张英 张小红

活动记录:刘慧霞

一、学习概念教学的相关理论

刘庆云: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由于它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是一对矛盾,使得它在教学中成为一大难点。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将枯燥的数学概念生动化、情境化,使学生乐于接受,这便成为我们教师探讨的课题。而本册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概念较多,概念教学就成为了本学期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这次活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概念教学的相关理论,也可以联系自己教学实践以及本册的教学内容谈谈自己在概念教学方面的一些看法。在操作中理解概念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而数学概念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中,我们如能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从感知到表象,再抽象概括,使学生既理解了概念,又学会了探索的方法。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可以先引导学生动手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组织学生讨论,三角形的底、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又有什么关系?最后让学生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到: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而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张英:在游戏中学习概念 生动的游戏活动能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概念教学中,如能根据教学内容、有机地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能使学生学习得更好。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可设计“售货员与顾客的游戏:一名学生当售货员,出示一本作业本为三角六分,其他学生当顾客,谁先准备好付钱的方法,作业本就奖给谁。”在有趣的买卖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对“人民币”这一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并能把认识和使用人民币有机地结合起来。

李代见:从视听媒体中学会概念、设计良好并且使用得当的现代教学媒体,会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系列的良好变化、可以提高和促进学习,尤其在数学概念中更为重要。如在“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能背诵公式,但不懂应用,因此,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周长和面积的意义,长方形的特征,选择相同的长方形,通过多媒体电脑屏幕进行直观演示,再进行小结,长方形的面积摆的是面积单位的总个数,它是一个“积”。而长方形的周长是表示四条边的长度总和,它是一个“和”。这样形象地展现了长的厘米数与党的厘米数的乘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长的厘米数加上宽的厘米数的和乘以 2等于长方形的周长。从而使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有了真正的理解。

张素萍:在对比辨析中掌握概念 , 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学生往往难子理解,而运用对比辨析的方法是学习这些内容的好方法。如等分除法与包含除法;是几倍和增加几倍;增加了多少和增加到多少;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整除和除尽;正比例、反比例与似是而非不成

比例的量„„都应利用比较辨析法找出它们之间的镇别与联系,形成确切的科学概念。

二、讨论交流各位教师在这段时间的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1、最小的偶数是几?

2、教材中没有给出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教学时需不需要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些概念。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地点:前李庄小学数学办公室

主题:解读吴亚萍的《小学数学教学类结构的基本课型》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会议内容:

1:解读吴亚萍的《小学数学教学类结构的基本课型》, 相关内容如下:

教学类结构:简单地说, 指不同的教学内容, 根据其内在结构和特点, 可以形成不同的教学课型. 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涉及数的认识、数运算、规律探索、图形测量、概念形成、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等教学内容。

数运算的教学结构:对数运算教育价值的理解, 对数运算教学长段递进式目标设计的理解, 注重结构学习的整体性.

数运算的总目标:学生要知道各种运算的意义、基本法则及各种运算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判断,并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能根据情境灵活运用估算方法对计算结果的范围进行准确判断;能有序地排列算式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建立基本的数学敏感。

数运算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 “新基础教育”认为:数运算除了可以使学生掌握各种运算方法,形成相关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外,还可以使学生学会有序、结构性地思考,养成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学会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数学算式以及运算中的一般规律,从而了解数学发现的方法和基本的思想,学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从而建立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形成灵活和敏捷的思维品质。

......

2. 教师讨论. 老师们对吴老师的见解感觉有点高深, 理解难度有点大, 需要更多的案例来配合理解.

数运算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 “新基础教育”认为:数运算除了可以使学生掌握各种运算方法,形成相关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外,还可以使学生学会有序、结构性地思考,养成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学会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数学算式以及运算中的一般规律,从而了解数学发现的方法和基本的思想,学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从而建立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形成灵活和敏捷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1、[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 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 ②5.8×2.5 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案例描述]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

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

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

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

问:平时课堂上,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

答:差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

[案例反思](可以从面向全体的角度分析):

答: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体,这样的道理已经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得以落实。我们想,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在小组内得到表现。„

案例描述

师:今天,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之前,请你们独立解决一个问题:笑笑在书店买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5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 师:淘气跟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也有一个问题,看谁有办法帮他解决?

淘气在书店买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 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 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堂,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3. 2+11. 5=?)

师:(指着算式)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学所列的算式,有没有列式和这个不同的?(学生还可能列出11. 5+3. 2=? 教师也把它写到黑板上,给予肯定) 师:为了帮淘气解决付钱的问题,大家都列出了正确的算式。可我们都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你没想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小组讨论:教材中的三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和相同之处?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5)全班围绕“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

师: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加法的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问题讨论

(1). “小数加法”这一课,教材是让学生直接进行尝试的,本案例中教师引入时先安排了整数加法的内容,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直接安排学生尝试,对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是否有帮助?

(2)、教师在学生讨论完之后,安排了看书的环节,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3)、书中三种算法的共性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案例分析(围绕上述问题分析)

[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 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 ②5.8×2.5 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8.[案例描述]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 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

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

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

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

问:平时课堂上,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

答:差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

[案例反思](可以从面向全体的角度分析):

答: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体,这样的道理已经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得以落实。我们想,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在小组内得到表现。„„

数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数学教研组工作方案

单位:前李庄小学时间:

2010年8月

数学教研组工作制度

备课制度:

1、采用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主要完成学期、单元为内容、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实现集思广益和更加准确的把握教材的目的。

个体备课主要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及现有条件来设计课时,不拘泥已有教案,而应该主动的取舍内容和变换教学方法。 2、必须以文字的方式作记录

记录内容:对已有教案的修改、补充以及课后反思等。 3、实行月反馈

学习制度:

1、定时定期学习业务知识(每月1次主题式学习) 2、实行同年级或跨年级听课制度(每月3节) 3、组织外出学习(每学期1-2次)

活动制度: 教师活动:

1、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和服务 2、组员负责建议、讨论和实施 学生活动:

1、本年级教师设计方案 2、非本年级教师操作实施

检查制度:

1、备课检查(自查为主互查为辅) 2、作业检查(不定期抽查) 注:以上检查每学期不少于3次 3、听课检查(每月1次)

4、检查结果作相关记录并以评语的方式在组内交流 评奖制度:

1、学生以班级、个人为单位评奖 2、教师教研成果考评制度

讨论制度: 轮流发言阶段 自由讨论阶段 总结记录阶段

辅导制度: 分年级开展辅导

数学组成员名单

组 长:陈金领

副组长:魏小四

成 员:刘慧霞 张小红

李代见

张英

张素萍

教研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数学组教研活动计划

上学期经过组内各位教师的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我们小学数学组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镇评优活动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里,我们数学教研组将一如既往的做好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学期的

以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室工作要点为指导,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发展上学期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数学教学质量与上学期相比能有所提高。

2、借镇督导检查的契机,开展以“如何利用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着力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配合镇教研室开展创建“优秀教研组”活动,切实加强科组教学研究,提高科组教学研究能力,积极参加镇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活动,争取好成绩,争当优秀教研组。

4、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三、主要措施

1、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1)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2) 继续做好周周练的工作。

狠抓学生的计算与基本技能训练,做到天天2——3分钟口算或者是基本计算训练,(一、二年级口算:12题/分钟,各年级计算正确率:90%以上)继续落实好周周练工作,针对周周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分析,并有改进措施。使各个班级在镇质量抽测与学校抽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努力达到学校的教学质量目标的规定。本学期各年级组将分别进行一次基础达标测试(计算或应用)或一次小型数学竞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和辅导学生的计划。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做好辅优帮困的工作。

(4)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习惯,多参加校内外的专题讲座、教材培训、教学交流和观摩等活动,一学期听课、评课争取达到4节以上。 2、加强教研工作:

(1)切实做好每一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做到活动前有中心议题,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分析。

(2)全体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每位老师上一到二节实践课,课后要进行反思,并写出教学体会。每位老师期未进行一次课题小结(课例或论文)。教研组要及时整理材料,结合本学期研究情况,整理出实践课的经验、成果。这学期我们将在“写”上加强力度。(第十周申报研究课课题和实践课教学时间,实践课后一周交课例)

(3)创设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运用,切实全面提高数学教师的信息素质。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实现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形成有计划、有条理的工作作风。

9月: (1) 听课习惯:上课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

对学习中的疑问要勇于质疑问难。

(2)口头表达习惯: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语言规范,能够比较完整的叙述自己的算理、算法、解题思路。

10-11月: (1)审题习惯:学生做题时,至少读两遍,看清题意。

(2)抄题习惯:一抄二对。

12-1011年1月: (1)验算习惯:养成口头验算和笔头验算的好习惯。 四、数学学科竞赛活动安排

1、上半学期(第6周):一、二年级口算比赛,三、四、计算题比赛。 2、下半学期(第14周):一、二年级计算比赛,三、四、应用题比赛。 五、各月活动安排:

九月

1、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备课、学生作业月查。 3、抽查周周练测试情况。 4、进行口算、计算比赛。 十月

1、继续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检查学生作业。 3、进行期中考试。

4、各年级小结期中测试情况,明确后半学期的目标 5、为迎接镇督导检查做好准备工作。

十一月。

1、继续抽查周周练测试情况。 2、学生作业月查。 3、进行计算、应用题比赛 十二月

1、检查学生作业本和教师备课本。 2、各年级制订期末复习计划。 2011年元月

1、组织一~~四年级期末测试。 2、教研组工作总结。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听课记录

2010年9月16日

上午第三节听张素萍老师给二年级上的优质课课,课题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第一次听张老师的课,张老师给人的感觉是那么具有亲和力,娓娓道来,真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一、导入

在课件出示课本16页图后,张老师是这样导入的: 师: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说得很好。(略) 师:为什么说北京赢了?

(通过奥运会导入,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为什么说北京赢了?”这句话问得有些不太妥当,干扰了学生的思维)

当有学生说到从图上的数字看出北京赢了的时候,另一个学生补充是北京的票数。这时张老师引导学生看统计表,说出每个城市的得票数。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很好,发现了很多数学信息,你能不能根据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二、交流计算方法

在交流计算方法时,张老师首先演示了自己的数位表的方法,然后,张老师问了一句“你有什么方法”,学生自由交流。

(这里张老师对数位点子图的讲解非常清楚,个人认为如果把学生的交流放在前面,先让学生说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后面的讲解更容易把握一个合适的高度;另外,教师的提问“你有什么方法”问得比较笼统,学生后面说起来不太好说,可不可以直接说,“你是怎么算出这个结果的,说给大家听听?”)

三、探究笔算方法:

师:既然很多同学愿意用竖式来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略 (张老师这一环节处理得很好,怎么列式;个位、十位怎么减,结果怎么写,每一步需要注意什么,都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得很到位;特别是在列完竖式后,张老师引导“这个34代表的是什么?”说出被减数、减数、差,对知识的把握很到位,本环节重点突出,重用“笔墨”)

四、练习

1、在学生完成做一做时,老师把课本第3题三个小题板书到黑板上,请三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再发表意见,教师重点强调计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2、在处理课本练习第1题和第4题时,张老师出示问题非常好,如果最后把答案也呈现出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困生的

理解掌握也有一定的帮助。

从学生的学情来看,前半段学生积极参与,后半段学生有些浮躁,纪律显得有些乱。因为张老师新接班,对学生还不太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加上张老师细致到位的讲解,和谐的师生关系,张老师的课堂会更精彩。总观这节课,可以反映出张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对重难点的把握和处理都非常到位,特别是张老师身上的那种从容和对学生的平和、友善非常值得自己学习。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评课记录

今天我们听了张素萍老师执教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下面把这节课评一下:

慧霞说:“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代见说:“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探索退位减法之前,联系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比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张英说:“体现算法多样化。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算法,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小红说:“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魏主任说:“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提到最应该关注的是:学生能否自己研究出计算的方法?能否清楚的表述算理?真正扎扎实实的使每一个孩子至少掌握一种计算方法。可以说从始至终你都在贯彻你自己的设计理念,努力地在为学生创造着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环境,努力地想通过操作,交流,展示,辨析等形式来让学生学会计算方法。

这些形式比较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坚持灵活使用。但这节课你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好,学生操作的时间太长,虽然这个环节处理得很扎实到位,但却造成最后巩固练习的时间不够充裕了。是否能将复检等环节进行压缩,包括操作环节也没必要用那么长时间的,教师的引导到位不但时间可以节省,效果可能会更好”。

《认识四边形》评课记录

张老师执教的《认识四边形》一课,通过画一画、找一找、分一分、说一说、猜一猜、改一改等一系列活动以及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教师的准确点拨让学生轻松、自主学习中认识了四边形,获得了新知,更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这是一堂充满活力的课,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

代见说:在学习四边形之前,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四边形的的概念,如果教师直接交代四边形的特点,学生显然兴趣不大,正是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张老师设计了先让学生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四边形应该是怎么样的?”请学生画在纸上,并展示学生画的四边形。先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同时又满足学生的表现意愿,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提供各种各样的图形,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来判断哪些是你心目中的四边形,从而抽象出四边形的共同特点。

素萍说: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张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环节。他先让学生找出这些四边形的特殊之处,给四边形分类,分完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展示不同的分法让学生感性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当学生的分类大多集中在从角的特征去分时,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折长方形,让学生从“对边相等”这个特点再给四边形分类。此时,学生的思路异常开阔,不仅从“对边相等”这个特点给四边形分类,还在这些四边形中找出了对称图形,从对称和不对称这个特点出发给四边形分类。一步步的巧妙引导使学生能够逐步自觉地运用这些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发展。

慧霞说:课从生活中来,还到生活中去。四边形是个抽象的概念,只有将其还原,将其形象化、生动化、感性化才是真正的学习。接下来,张老师让学生把原来找出的不是四边形的三个平面图形改成四边形。一时间,学生们各显神通,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在展示学生的作品时,一连三个同学都是在原图形的基础上

补上一块,让它成为长方形或正方形。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在这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种特殊的四边形,先入为主,于是部分学生头脑中的四边形形象就定位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我想此时的情况完全出乎张老师的意料,以至于他没能及时做出评价。直到第四个学生展示时,才解了老师的意图,在原图形上添了一条线段,成了一个普通的四边形。我想,如果张老师把这个环节改成一个小游戏:剪一刀(或是加一笔),让这些图形变成四边形,这样就不会出现“一连三个同学都是在原图形的基础上补上一块,让它成为长方形或正方形”这种情况了。同时,在让学生找四边形环节中还可以多问一句“为什么它就是四边形了呢?”这样可能会使学生对普通四边形有更深印象的认识和记忆。

这节课,张老师做到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导学得法,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具、学具也恰到好处地发挥了作用,学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下进行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认识了四边形这个新朋友,真正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认识四边形》评课记录

评课人:刘慧霞 李代见 张英 张小红 评课时间:2010-9-23

《认识四边形》听课笔记

记录人:刘慧霞 记录时间:2010-9-23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评课记录

评课人:刘慧霞 李代见 张英 张小红 评课时间:2010-9-16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听课笔记

记录人:刘慧霞 记录时间:2010-9-16


相关文章

  • 台教研室200909号
  • 台教研室[2009]09号 关于公布2009年台州市教研系统立项课题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市直属学校: 根据<台州市教研系统教学研究课题与成果管理办法>精神,经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或市直学校推荐,评审委员会评审 ...查看


  • 小学数学课题中期报告
  • 明溪县盖洋中心小学课题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明溪县盖洋中心小学 陈红妹 一.课题的提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数学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许多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 ...查看


  • 2013年小学教研室工作总结
  • 篇一:2013年小学教研室工作总结范文 本学期学校教研室在董事会和校长室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回顾如下. 一.主要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1.严格执行了学校工作计划和本室工作计划,坚定不移地贯彻上级教育教研精神, ...查看


  • 局党政办公室2006年工作要点
  • 局党政办公室2006年工作要点.txt7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笑影:温暖是义无反顾的响应: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8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 本文由cdled007贡献 doc文档可 ...查看


  • 研究性课题论文撰写的指导
  • <中学数学教研论文写作分析与指导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价值: 撰写中学数学教研论文,是中学数学教师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学工作的需要.通过撰写中学数学教研论文,促进教师参加教研教改,提高业务水平,使好的教学经验得以 ...查看


  • 初中历史课堂
  • <初中历史课堂"快乐教学"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2010年3月起,我们承担了<初中历史课堂"快乐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本着踏实认真的态度,开好局,起好步,扎 ...查看


  • 如何撰写课题申请书
  • 如何撰写课题申请书 本学年,我们共收到申报课题11篇,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研组,涉及的面比较广,准备工作是比较充分的. 但在审查课题立项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如下的问题: 1.课题论证针对性不强,理论套路过多,言过其实.研究内容与预计突 ...查看


  • 惠东县2015年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
  • 附件1 惠东县2015年教育科研课题 立项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盖章) 申报日期: 2015 年 4 月 -1- 填报申请书须知 1.本表用计算机输入打印或钢笔认真如实填写,可复制.用计算机输入填写请不要改变申请 ...查看


  • 课题项目实施方案
  •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基本格式> 课题名称 一.目的.意义(问题提出) 1.研究的背景.现状分析.碰到的问题. 2.目的.意义(为什么研究?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 三.研究内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