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民间打击乐的艺术特色

  摘 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悠久而丰富多彩,构成了共同的民族文明。如果说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有多长,民族文化的渊源就有多远。在华夏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就成了各民族的一种品性、一种文化、一种气质。

  关键词:羌族民间打击乐;艺术特色

  21世纪是各国民族文化大融合,大交流的时期。中国打击乐除了在继承传统演奏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也开始吸收具有异国情调的音乐风格,形成一种全新的中国打击乐。中国打击乐拥有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世界打击乐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打击乐凭借丰富多彩的演奏风格和技巧,开始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发挥作用。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尽管中国打击乐吸收了具有异国情调的音乐,但是还必须具备民族性,能够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特点。

  一、中国打击乐民族性的体现

  中国是一个拥有非常悠久历史,民族众多的国家,这就决定了中国打击乐是具有民族性的。中国民族打击乐器的种类很多,例如,手板,排鼓,编钟,木鱼,手锣,堂鼓,铙镲等等。钟是比较早出现的打击乐器之一,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所发现的编钟,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音域最广,件数最多的古代民族乐器,这也充分证明了我国古代编钟在打击乐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当然,打击乐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发展民族艺术方面。戏曲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能体现我国民族性的民族艺术,打击乐在戏曲演奏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戏曲演奏中,打击乐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故事的起始,故事情节的推进和发展,还表现在戏曲的表演和唱腔等方面。打击乐特有的韵律对渲染戏曲环境非常重要。中国戏曲种类众多,受各地方言,民俗风情等现实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是不尽相同的。然而,打击乐在众多戏曲种类中的作用是大同小异的,打击乐在戏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配合身段,伴奏演唱,调节舞台,渲染气氛等方面,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国戏曲的表现形式。

  二、羌族民间打击乐的艺术特色

  羌族,自称“日麦(四川话发音MEI,)”、“����”,依山而居,住房为石雕房和碉楼,一般建在高半山,故而羌族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羌族人民能歌善舞,保留着原始乐舞粗犷、古朴的民风,大多是在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进行。舞者既通过舞蹈取悦祖先神灵,又得以自娱自乐,以羊皮鼓、手铃等打击乐器伴奏,加深人民对神的崇拜和其神秘感;加之喝咂酒、唱酒歌等自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岷江上游的羌民族聚居区,流传和保存着丰富的民间打击乐表演形式。这种由民间艺人所演奏的打击乐,也称为“锣鼓响器”,是羌族民间在节庆、祭祀、婚丧及重大活动中进行的表现形式,并以此来烘托不同场合的气氛。羌族民间打击乐,主要由鼓、大锣、钹、铛铛(马铃)、抛锣(小面锣)、铰铰(小镲)、吹吹(唢呐)七种乐器为组合,多为七人演奏,俗称为“七星将”。也有由九人组成的演奏团队,这符合羌人“以九为大”的传统理念。羌族民间打击乐,在长期的历史环境和生活习俗中,已植根于羌族民间文化之中,深受羌族群众的喜爱。

  羌族民间打击乐的形成,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汶志记略》载:“……婚表之礼,饶有古风。冠婚常用鼓吹。”,足以表明,至少在明清时期中,羌民族就在各类不同场合中,以击鼓、吹唢呐的组合方式,来烘托活动内容的气氛。此后,从清末至民国时期,羌族民间打击乐吸取和借鉴了汉区锣鼓演奏的技法和曲牌,结合本地域的民俗文化,创新和丰富了民间打击乐艺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逐以形成了不同流派、不同演奏风格的表现形式。

  羌族民间打击乐,现流传的主要曲牌有:《过街锣鼓》、《龙灯锣鼓》、《闹山河》、《朝山》、《新朝山》、《长锤》、《十二长锤》、《拗锣》、《乱劈柴》、《牛碰圈》、《狗扯腿》、《一马三箭》、《菜籽花》等。唢呐吹奏,则按照不同场合内容,以固有的红白喜事曲调配合,有的则加进了现代流行歌曲曲调。

  羌族民间打击乐在演奏中,鼓师为主要指挥,调控和掌握节奏的快慢变化。唢呐则依照鼓点的变换,在打击乐中进行穿插吹奏,并分有“单吹”、“双吹”、“套打”等格调。在民间打击乐表现形式上,羌族锣鼓有座式演奏、进行演奏和“甩锣”特技的表现方式。

  羌族民间打击乐在演奏时,配合默契、节奏铿锵、气势恢宏。在打击乐器与悠长的唢呐曲调配合中,更显音乐层次清晰、音乐动感强烈和鲜明的生活气息、独特的地域特色。羌族民间打击乐多为师传和亲属传承。对不同场合的曲牌、曲谱能详记熟悉,方能达到炉火纯清的演奏技巧。

  羌族民间打击乐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被列为阿坝州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西南民族大学“羌族文化保护工程”学术团队的极度重视。羌族民间打击乐受汉文化影响而发展形成,体现了羌族文化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相融而形成了复合型文化,是羌汉民族长期和谐共存的映证,适应了羌区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丰富和活跃了羌区人民的文化生活。其组合方式、曲牌、曲调、演奏技法等,在民族民间器乐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三、结语

  中国打击乐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打击乐主要呈现出民族性,音色的丰富性和节奏性三个艺术特征。在民间艺术中,打击乐作为伴奏音乐,不仅掌握着剧情的发展,演出的节奏,人物形象的刻画等,在整个演出中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

  摘 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悠久而丰富多彩,构成了共同的民族文明。如果说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有多长,民族文化的渊源就有多远。在华夏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就成了各民族的一种品性、一种文化、一种气质。

  关键词:羌族民间打击乐;艺术特色

  21世纪是各国民族文化大融合,大交流的时期。中国打击乐除了在继承传统演奏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也开始吸收具有异国情调的音乐风格,形成一种全新的中国打击乐。中国打击乐拥有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世界打击乐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打击乐凭借丰富多彩的演奏风格和技巧,开始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发挥作用。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尽管中国打击乐吸收了具有异国情调的音乐,但是还必须具备民族性,能够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特点。

  一、中国打击乐民族性的体现

  中国是一个拥有非常悠久历史,民族众多的国家,这就决定了中国打击乐是具有民族性的。中国民族打击乐器的种类很多,例如,手板,排鼓,编钟,木鱼,手锣,堂鼓,铙镲等等。钟是比较早出现的打击乐器之一,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所发现的编钟,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音域最广,件数最多的古代民族乐器,这也充分证明了我国古代编钟在打击乐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当然,打击乐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发展民族艺术方面。戏曲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能体现我国民族性的民族艺术,打击乐在戏曲演奏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戏曲演奏中,打击乐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故事的起始,故事情节的推进和发展,还表现在戏曲的表演和唱腔等方面。打击乐特有的韵律对渲染戏曲环境非常重要。中国戏曲种类众多,受各地方言,民俗风情等现实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是不尽相同的。然而,打击乐在众多戏曲种类中的作用是大同小异的,打击乐在戏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配合身段,伴奏演唱,调节舞台,渲染气氛等方面,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国戏曲的表现形式。

  二、羌族民间打击乐的艺术特色

  羌族,自称“日麦(四川话发音MEI,)”、“����”,依山而居,住房为石雕房和碉楼,一般建在高半山,故而羌族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羌族人民能歌善舞,保留着原始乐舞粗犷、古朴的民风,大多是在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进行。舞者既通过舞蹈取悦祖先神灵,又得以自娱自乐,以羊皮鼓、手铃等打击乐器伴奏,加深人民对神的崇拜和其神秘感;加之喝咂酒、唱酒歌等自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岷江上游的羌民族聚居区,流传和保存着丰富的民间打击乐表演形式。这种由民间艺人所演奏的打击乐,也称为“锣鼓响器”,是羌族民间在节庆、祭祀、婚丧及重大活动中进行的表现形式,并以此来烘托不同场合的气氛。羌族民间打击乐,主要由鼓、大锣、钹、铛铛(马铃)、抛锣(小面锣)、铰铰(小镲)、吹吹(唢呐)七种乐器为组合,多为七人演奏,俗称为“七星将”。也有由九人组成的演奏团队,这符合羌人“以九为大”的传统理念。羌族民间打击乐,在长期的历史环境和生活习俗中,已植根于羌族民间文化之中,深受羌族群众的喜爱。

  羌族民间打击乐的形成,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汶志记略》载:“……婚表之礼,饶有古风。冠婚常用鼓吹。”,足以表明,至少在明清时期中,羌民族就在各类不同场合中,以击鼓、吹唢呐的组合方式,来烘托活动内容的气氛。此后,从清末至民国时期,羌族民间打击乐吸取和借鉴了汉区锣鼓演奏的技法和曲牌,结合本地域的民俗文化,创新和丰富了民间打击乐艺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逐以形成了不同流派、不同演奏风格的表现形式。

  羌族民间打击乐,现流传的主要曲牌有:《过街锣鼓》、《龙灯锣鼓》、《闹山河》、《朝山》、《新朝山》、《长锤》、《十二长锤》、《拗锣》、《乱劈柴》、《牛碰圈》、《狗扯腿》、《一马三箭》、《菜籽花》等。唢呐吹奏,则按照不同场合内容,以固有的红白喜事曲调配合,有的则加进了现代流行歌曲曲调。

  羌族民间打击乐在演奏中,鼓师为主要指挥,调控和掌握节奏的快慢变化。唢呐则依照鼓点的变换,在打击乐中进行穿插吹奏,并分有“单吹”、“双吹”、“套打”等格调。在民间打击乐表现形式上,羌族锣鼓有座式演奏、进行演奏和“甩锣”特技的表现方式。

  羌族民间打击乐在演奏时,配合默契、节奏铿锵、气势恢宏。在打击乐器与悠长的唢呐曲调配合中,更显音乐层次清晰、音乐动感强烈和鲜明的生活气息、独特的地域特色。羌族民间打击乐多为师传和亲属传承。对不同场合的曲牌、曲谱能详记熟悉,方能达到炉火纯清的演奏技巧。

  羌族民间打击乐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被列为阿坝州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西南民族大学“羌族文化保护工程”学术团队的极度重视。羌族民间打击乐受汉文化影响而发展形成,体现了羌族文化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相融而形成了复合型文化,是羌汉民族长期和谐共存的映证,适应了羌区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丰富和活跃了羌区人民的文化生活。其组合方式、曲牌、曲调、演奏技法等,在民族民间器乐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三、结语

  中国打击乐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打击乐主要呈现出民族性,音色的丰富性和节奏性三个艺术特征。在民间艺术中,打击乐作为伴奏音乐,不仅掌握着剧情的发展,演出的节奏,人物形象的刻画等,在整个演出中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


相关文章

  •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的昆曲艺术入选,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昆曲 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 ...查看


  • 南农美学原理论文(十个问题)
  • 一.电影之美 1.简述影视的艺术性. 电影的综合艺术性: 电影艺术的综合性特征体现在它吸收了各门艺术的长处和特点,丰富和充实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它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建筑.摄影.舞蹈等艺术中的多种元素.电影艺术既是视觉艺术, ...查看


  • 五十六个民族简介
  • 我国的少数民族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曾有许多民族活跃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舞台上.经过长期的分化.融合和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今天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并存的局面. 其中少数民族约占我国总人口的8%.从分布来看,少数民族主要分布 ...查看


  • 羌族服饰文化研究综述
  • [摘 要]羌族服饰文化研究是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按照羌族服饰文化的研究历程,总结回顾了羌族服饰文化的研究现状,并对羌族服饰文化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羌族 服饰文化 研究综述 羌族服饰是中国大家庭中众多 ...查看


  • 论羌族刺绣的传承与发展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羌族刺绣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杨柳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4年第03期 羌族刺绣是羌民族的文化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目前,羌族刺绣呈现出衰落现象, ...查看


  • 四川省民俗旅游现状初步分析
  • 四川省民俗旅游现状初步分析 目 录 一.四川民俗旅游的基本特征.................................................................................... 1 二. ...查看


  • 非遗传承:生机在民间
  • 花丝 漆艺 羌绣 昆剧 陶艺 棕编 作为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这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渐成为一个热门词汇.如果说2001年当昆曲成为首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时,大家还根本不清楚这个概念究竟是 ...查看


  • 青海民间艺术调查报告(舞蹈与音乐)
  • 三.民间舞蹈类 (一)青海民间舞蹈种类 上世纪80年代对青海全省舞蹈进行普查,收集或登记舞蹈数量近2000个,题材广.种类多.舞蹈语汇丰富,说明青海是名符其实的舞蹈之乡. 青海汉族民间舞蹈,是在灿烂的多民族文化中形成的具有河湟风情的歌舞艺术 ...查看


  • 中国各民族简介及民族服装
  • 中国各民族简介及民族服装 汉族104 248万人,占中国人口的92%.是中国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遍布全中国.汉族是我国古代华夏族同其他一些民族同化.融合形成的.汉代开始称汉族.汉语属汉藏语系.汉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中国,有将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