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配套练习及答案题

记承天寺夜游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2. 填空:

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________的苦闷心情。 ⑵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翻译下列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 怀民亦未寝(睡觉) D.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 文中"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等句都与" 闲" 字相关。

C. 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 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6. 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7." 月色入户" 意思是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8. 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9." 寻张怀民" 一句中的" 寻" 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文章" 记" 的要素是:

时间: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__

11. 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

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①诗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一首赞咏_____________的诗,诗的表面似乎在赞咏__________,实际上是用_________来比喻刘景文,颂扬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

你是否注意观察了月夜的景色,请用200字左右的文字描写一段月景

二.阅读理解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 文中写了两个人,这两人的相同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出文中用水草比喻月光下竹柏摇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什么作者不能入睡,又“欣然起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把_______比作_______,把_______比作_______。

5. “月色入户”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相与步于中庭

7. 文中" 念无与乐者"" 念" 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描绘了一个_______的美妙境界。

9. 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⑴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

10. 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2分)

A.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 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1. 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对"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 闲人" 罢了。

B. 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 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 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基础知识及运用答案

1. 略2. ⑴月下美景;壮志难酬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 ⑴怀民也还没有睡觉,就和我一起走到院中。⑵庭院里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啊。4.A5、A6. 乐观、豁达7. 月光进入了屋子;拟人8. 欣然起行;解衣欲睡9. 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 寻" ,其次," 寻" 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10.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和张怀民;承天寺;夜游承天寺

11.B12、①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②秋令,晚秋景色之美," 傲霜枝" ,孤高傲世的品格。

阅读理解答案

1. 都是闲人 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 月色入户 4. 月下中庭 积水空明;竹柏影也 藻荇交横 5. 用拟人手法,写月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动来与之为伴 6. 相与/步于中庭 7.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8. 庭下……竹柏影也;空灵澄澈、宛似仙境9. 月色入户,近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

10.D1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2. 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13.D

记承天寺夜游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2. 填空:

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________的苦闷心情。 ⑵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翻译下列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 怀民亦未寝(睡觉) D.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 文中"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等句都与" 闲" 字相关。

C. 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 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6. 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7." 月色入户" 意思是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8. 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9." 寻张怀民" 一句中的" 寻" 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文章" 记" 的要素是:

时间: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__

11. 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

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①诗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一首赞咏_____________的诗,诗的表面似乎在赞咏__________,实际上是用_________来比喻刘景文,颂扬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

你是否注意观察了月夜的景色,请用200字左右的文字描写一段月景

二.阅读理解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 文中写了两个人,这两人的相同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出文中用水草比喻月光下竹柏摇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什么作者不能入睡,又“欣然起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把_______比作_______,把_______比作_______。

5. “月色入户”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相与步于中庭

7. 文中" 念无与乐者"" 念" 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描绘了一个_______的美妙境界。

9. 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⑴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

10. 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2分)

A.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 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1. 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对"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 闲人" 罢了。

B. 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 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 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基础知识及运用答案

1. 略2. ⑴月下美景;壮志难酬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 ⑴怀民也还没有睡觉,就和我一起走到院中。⑵庭院里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啊。4.A5、A6. 乐观、豁达7. 月光进入了屋子;拟人8. 欣然起行;解衣欲睡9. 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 寻" ,其次," 寻" 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10.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和张怀民;承天寺;夜游承天寺

11.B12、①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②秋令,晚秋景色之美," 傲霜枝" ,孤高傲世的品格。

阅读理解答案

1. 都是闲人 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 月色入户 4. 月下中庭 积水空明;竹柏影也 藻荇交横 5. 用拟人手法,写月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动来与之为伴 6. 相与/步于中庭 7.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8. 庭下……竹柏影也;空灵澄澈、宛似仙境9. 月色入户,近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

10.D1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2. 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13.D


相关文章

  •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一
  •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演练 1.注音 颓( )鳞( )遂( )荇( )与( )奇者 藻.( ) 荇( ) 2.根据课文填空并解释字词. 两岸石壁,五色( ):________ ________ 晓雾将( ):____ ...查看


  •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1]
  • 记承天寺夜游 (山东枣庄卷)2007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查看


  • 八年级语文(上)[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 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本文选自<       ...查看


  •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
  • 记承天寺夜游宋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9.解释下列句 ...查看


  • 记承天寺夜游含答案
  • 记承天寺夜游 九下语文 教师:张秀兰 谭晓芳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中苏轼的复杂心境.(重点) 3.借助比喻赏析所表达的画面美感.(难点) 重点:掌握常用文言词语,说出课文大意.品味文中的 ...查看


  •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阅读答案
  • 阅读古文,回答小题.(16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查看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一)概述 · 课名是<记承天寺夜游>,是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1课时,45分钟. ·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时与好友张怀民 ...查看


  •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与记游松风亭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1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查看


  •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资料修订
  •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复习 <记承天寺夜游>本文选自< 东坡志林 >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 一.注音. 遂(suì) 寝(qǐn) 藻荇(xìng) 竹柏(bǎi)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