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的未来之路

管理会计的未来之路

作者:管会研究院

作为财政部首届管理会计咨询专家,同时,又是财政部管理会计指导意见的直接参与者。对于这份管理会计的纲领性文件,韩向东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这篇文章中,他回答了四个问题:一是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界怎样突围?二是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管理会计人才?三是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究竟是什么?四是管理会计大发展将依托怎样的产业支持?

11月14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使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且从理论体系、指引体系、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这四个方面指明了管理会计的发展路径。 作为我国管理会计的顶层设计,《指导意见》的发布无疑为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奏响了新篇章。 自2013年起,我有幸作为中介机构代表参与了《指导意见》的制定,也因此参与和见证了这一意见从起草、修改、征求意见到正式发布的全过程。《指导意见》的核心是明确了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四大任务。我认为,要确保这些任务的顺利达成,我们需要对未来行业发展的关键路径有更清晰和深入的研判。

倡导发展产学研联盟

《指导意见》提出了未来推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和指引体系发展的一些思路。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两句话:“整合科研院校、单位等优势资源,推动形成管理会计产学研联盟,协同创新”;以及“鼓励单位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等方式,及时总结、梳理管理会计实践经验,组织建立管理会计案例库,为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提供示范”。

我国理论界长期重财务会计和实证研究,轻管理会计和案例研究。这导致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较少,且大多集中于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引进和介绍,缺乏对本土体系的研究。在这种现状下,要想大力建设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观念、人才、基础等方面都是软肋。

同时,由于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每个企业有不同的应用方法和路径。因此,管理会计指

引显然不能如会计准则那般对所有的工作进行固化。我们需要通过总结管理会计的共性要素,如定义、目标、基本概念、要素、基本内容、主要方法及案例说明等,来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的概念和方法体系,利于管理会计应用。这就是《指导意见》所说的指引体系。而这一体系的顺利建设显然又与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实务经验的深入提炼紧密相关。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多年来,我国管理会计在缺乏理论体系支撑的情况下,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实践领域却取得了较为令人惊喜的发展,既涌现出如华润集团、神华集团、海尔集团等一批经典性成功案例,也在实务中锻造出一批对管理会计有深刻认识的专业人士。这些产业界累积的案例和经验都是推动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巨大“宝藏”,只有大力倡导和推动实现院校、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企业的多方联动,才能整合多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挖掘出这些实践“宝藏”的更大价值,使管理会计的个性化实践变为具有普适性的理论和规范,以推动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和指引体系建设获得突破性进展。

事实上,近年来一些院校和机构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如2011年对外经贸大学和海尔集团联合发起成立管理会计研究中心,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联合元年诺亚舟和多家企业共同发起和创办中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发展中心等。

这些研究中心无论出处如何,共同点都是充分发挥院校、企业和机构的各自优势,深入开展案例研究和理论研究,总结方法、升华经验、拓展理论,以推动管理理论和应用的双发展。而这些,恰恰是我国管理会计发展中,无论是理论体系建设,还是指引体系建设都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 基于管理会计的强实践性特点,以及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所存在的人才、基础弱势和指引体系建设的复杂性,大力倡导建立产学研联盟,以实现各方优势互补,并推动管理会计理论和指引体系的最终建成无疑是更为直接有效和更容易落地的举措。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事业发展之本。推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在《指导意见》中亦占有重要地位。

管理会计人才匮乏的现象在我国存在已久。早在2011年,中注协原秘书长丁平准就曾透露,国内的管理会计人才缺口已经达到了300万。而近几年,随着企业对管理会计应用的需求日增,管理会计的人才缺口也有日益加大的趋势。这无疑对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形成了全方位的桎梏。 目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三大模式,院校培养、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以及企业内部培养。而无论哪种培养方式,都缺乏对知识体系的统筹性。

比如院校培养。当前我国高校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缺乏体系化和实践性已成通病。在高校会计专业中,管理会计课程普遍不足10%,课程少而零散;且在讲授上仍以理论化教学为主,缺乏对实践领域知识的传授和应用能力培养。

再比如在职培训。目前,尽管市场上培训机构众多,但在课程设置上较为杂乱,普遍是市场当时流行什么课程就上什么课程,课程之间缺乏逻辑关系,所提供的知识也不成体系,更没有全面考虑管理会计人才所需要具备的能力要求。在这样的培训体系下,学员所能获得的更多是碎片化的知识,而不是长期持续性的综合能力提升。

然而,放眼国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之所以较为成熟,主要得益于成熟的职业化制度。而在这背后,则是在民间行业组织和资质认证考试推动下的一整套完善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

相较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对人才的要求更高。管理会计人才不仅应掌握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需要掌握数理统计和经济数学、逻辑学、行为科学、IT等学科的技术方法,还需要熟悉业务运营、了解业务的每个环节,并具有全局视野和优秀的沟通能力。如此之多的能力要求,也意味着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不可能依靠零散的知识传授可以实现,而需要在一个整体的系统化知识架构下进行持续学习。

当然,要彻底提高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素质,资格认证是一个必经之路。然而,基于我国目前行业组织、人才评价框架和资格认证制度悉数缺位的现状,我们首先可以考虑先统筹建立起一套管理会计知识体系。

我认为,一套涵盖经济学、群体心理学、组织学、专业英语等基础知识,全面预算管理、风险管控、管理报告、作业成本等技能知识和资本运作、税务筹划等价值创造知识这三大模块的知识体系才是能够整体、持续提升管理会计人才综合能力的知识体系,也是未来我国资格认证体系可以考虑的架构。

建立基于商业智能技术的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

新经济时代,一切都绕不开信息技术。《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推动管理会计功能的有效发挥。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指导意见》中所说的“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并不是指哪一个单独的信息系统,而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信息化体系。

完整的企业信息化系统由两个层级构成。第一个层级是面向交易记录的业务系统,包括ERP、CRM、供应链系统、会计核算系统等;第二个层级是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管理会计系统,包括预算系统、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平衡计分卡系统、管理报告分析系统、管理仪表盘等等。

基于这一构架,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是以第一个层级的交易性系统为基础,以数据抽取转换加载(ETL)、数据仓库等商业智能(BI)技术为支撑,满足企业管理层规划、控制、决策、评价需要的分析性系统,它也是一个涵盖多个专业模块的信息化体系。

通常来说,管理会计信息化工具的成功应用必须要采用多维的数据仓库构架,这样才能满足管理层按业务、按产品、作业环节、按客户、按部门等多维度的分析和决策需要;同时也要与其他业务系统集成,才能实现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一体化共融。

然而,综观我国当前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先不说很多企业仍停留在对数据的手工处理阶段,还未开始应用信息化,即使是已经对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有所应用的单位多数仍处于二维表格系统阶段,相当一部分系统不是基于商业智能技术而开发。同时,多数企业的应用还是单独管理会计模块的应用,仅有少数企业在近年间开始提出“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的概念。

因此,《指导意见》中提出“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其实质是建立基于数据仓库的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这既是市场需求推动的结果,也是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所在。 推进本土产品和中介服务发展

管理会计要发展,离不开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支持。这其中,最主要的无疑就是软件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指导意见》中特别提出要“鼓励会计软件公司和有关中介服务机构拓展管理会计信息化服务”,用意正在于此。

当前,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之所以发展滞后,一是前述提及到的应用落后问题,二是本土软件产品落后,三就是本土中介服务市场发展缓慢。

先来说软件产品。我国本土管理会计信息化产品研发起步较晚,发展很不成熟。产品大多不是基于商业智能技术架构,没有多维数据仓库技术支撑。预算的信息化系统基于二维表格技术,停留在ERP模块阶段,只能机械的按照科目编制财务预算,预算分析也不能灵活的支持决策的多维和明细下钻要求。而国外软件产品尽管研发时间长、产品较为成熟,但软件成本和实施成本较高,在大型集团和企业集团应用较多,但对于中国本土大量成长型企业而言成本难以承受。

再来看中介服务市场。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中尽管没有将“中介服务市场”与理论体系等四大任务平行单列,但创新性地提出要建立“4+1”的管理会计体系,这里的“1”就是指的“中介服务”。足见“中介服务”的重要性。

管理会计中介服务包括咨询服务和信息化实施服务。总体而言,我国管理会计中介服务市场尚属于发展初期。主要问题是市场中专注管理会计领域的本土专业服务机构极为不足;综合性管理咨询公司数量很多,但管理会计方面的服务内容多数仅包含面向战略和人力资源的平衡计分卡咨询业务,难以满足企业管理会计工作需要;同时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多数也不具备管理会计咨询能力,很少提供管理会计咨询服务。而以“四大”为代表的国际咨询公司管理会计咨询业务尽管发展较为成熟,但价格相对较高,客户群体多为大型集团企业,同时,在咨询方法上相对理想化和标准

化,难以深刻理解中国企业的业务和管理特点。

管理会计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贯通。因此,管理会计成功应用的前提就是管理会计系统的设计者和实施者需要深刻理解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在这点上,更为了解中国企业的本土机构显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此前的讲话中,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提出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我们要打造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前提就需要形成雄厚的本土化产业支持,打造成熟的本土软件产品阵营和本土中介服务市场。基于此点,未来,本土软件产品和中介服务市场都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本土公司和机构也应充分认识到,在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中所应当承担的更大责任。

管理会计的未来之路

作者:管会研究院

作为财政部首届管理会计咨询专家,同时,又是财政部管理会计指导意见的直接参与者。对于这份管理会计的纲领性文件,韩向东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这篇文章中,他回答了四个问题:一是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界怎样突围?二是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管理会计人才?三是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究竟是什么?四是管理会计大发展将依托怎样的产业支持?

11月14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使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且从理论体系、指引体系、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这四个方面指明了管理会计的发展路径。 作为我国管理会计的顶层设计,《指导意见》的发布无疑为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奏响了新篇章。 自2013年起,我有幸作为中介机构代表参与了《指导意见》的制定,也因此参与和见证了这一意见从起草、修改、征求意见到正式发布的全过程。《指导意见》的核心是明确了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四大任务。我认为,要确保这些任务的顺利达成,我们需要对未来行业发展的关键路径有更清晰和深入的研判。

倡导发展产学研联盟

《指导意见》提出了未来推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和指引体系发展的一些思路。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两句话:“整合科研院校、单位等优势资源,推动形成管理会计产学研联盟,协同创新”;以及“鼓励单位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等方式,及时总结、梳理管理会计实践经验,组织建立管理会计案例库,为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提供示范”。

我国理论界长期重财务会计和实证研究,轻管理会计和案例研究。这导致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较少,且大多集中于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引进和介绍,缺乏对本土体系的研究。在这种现状下,要想大力建设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观念、人才、基础等方面都是软肋。

同时,由于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每个企业有不同的应用方法和路径。因此,管理会计指

引显然不能如会计准则那般对所有的工作进行固化。我们需要通过总结管理会计的共性要素,如定义、目标、基本概念、要素、基本内容、主要方法及案例说明等,来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的概念和方法体系,利于管理会计应用。这就是《指导意见》所说的指引体系。而这一体系的顺利建设显然又与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实务经验的深入提炼紧密相关。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多年来,我国管理会计在缺乏理论体系支撑的情况下,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实践领域却取得了较为令人惊喜的发展,既涌现出如华润集团、神华集团、海尔集团等一批经典性成功案例,也在实务中锻造出一批对管理会计有深刻认识的专业人士。这些产业界累积的案例和经验都是推动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巨大“宝藏”,只有大力倡导和推动实现院校、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企业的多方联动,才能整合多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挖掘出这些实践“宝藏”的更大价值,使管理会计的个性化实践变为具有普适性的理论和规范,以推动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和指引体系建设获得突破性进展。

事实上,近年来一些院校和机构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如2011年对外经贸大学和海尔集团联合发起成立管理会计研究中心,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联合元年诺亚舟和多家企业共同发起和创办中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发展中心等。

这些研究中心无论出处如何,共同点都是充分发挥院校、企业和机构的各自优势,深入开展案例研究和理论研究,总结方法、升华经验、拓展理论,以推动管理理论和应用的双发展。而这些,恰恰是我国管理会计发展中,无论是理论体系建设,还是指引体系建设都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 基于管理会计的强实践性特点,以及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所存在的人才、基础弱势和指引体系建设的复杂性,大力倡导建立产学研联盟,以实现各方优势互补,并推动管理会计理论和指引体系的最终建成无疑是更为直接有效和更容易落地的举措。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事业发展之本。推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在《指导意见》中亦占有重要地位。

管理会计人才匮乏的现象在我国存在已久。早在2011年,中注协原秘书长丁平准就曾透露,国内的管理会计人才缺口已经达到了300万。而近几年,随着企业对管理会计应用的需求日增,管理会计的人才缺口也有日益加大的趋势。这无疑对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形成了全方位的桎梏。 目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三大模式,院校培养、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以及企业内部培养。而无论哪种培养方式,都缺乏对知识体系的统筹性。

比如院校培养。当前我国高校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缺乏体系化和实践性已成通病。在高校会计专业中,管理会计课程普遍不足10%,课程少而零散;且在讲授上仍以理论化教学为主,缺乏对实践领域知识的传授和应用能力培养。

再比如在职培训。目前,尽管市场上培训机构众多,但在课程设置上较为杂乱,普遍是市场当时流行什么课程就上什么课程,课程之间缺乏逻辑关系,所提供的知识也不成体系,更没有全面考虑管理会计人才所需要具备的能力要求。在这样的培训体系下,学员所能获得的更多是碎片化的知识,而不是长期持续性的综合能力提升。

然而,放眼国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之所以较为成熟,主要得益于成熟的职业化制度。而在这背后,则是在民间行业组织和资质认证考试推动下的一整套完善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

相较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对人才的要求更高。管理会计人才不仅应掌握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需要掌握数理统计和经济数学、逻辑学、行为科学、IT等学科的技术方法,还需要熟悉业务运营、了解业务的每个环节,并具有全局视野和优秀的沟通能力。如此之多的能力要求,也意味着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不可能依靠零散的知识传授可以实现,而需要在一个整体的系统化知识架构下进行持续学习。

当然,要彻底提高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素质,资格认证是一个必经之路。然而,基于我国目前行业组织、人才评价框架和资格认证制度悉数缺位的现状,我们首先可以考虑先统筹建立起一套管理会计知识体系。

我认为,一套涵盖经济学、群体心理学、组织学、专业英语等基础知识,全面预算管理、风险管控、管理报告、作业成本等技能知识和资本运作、税务筹划等价值创造知识这三大模块的知识体系才是能够整体、持续提升管理会计人才综合能力的知识体系,也是未来我国资格认证体系可以考虑的架构。

建立基于商业智能技术的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

新经济时代,一切都绕不开信息技术。《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推动管理会计功能的有效发挥。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指导意见》中所说的“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并不是指哪一个单独的信息系统,而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信息化体系。

完整的企业信息化系统由两个层级构成。第一个层级是面向交易记录的业务系统,包括ERP、CRM、供应链系统、会计核算系统等;第二个层级是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管理会计系统,包括预算系统、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平衡计分卡系统、管理报告分析系统、管理仪表盘等等。

基于这一构架,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是以第一个层级的交易性系统为基础,以数据抽取转换加载(ETL)、数据仓库等商业智能(BI)技术为支撑,满足企业管理层规划、控制、决策、评价需要的分析性系统,它也是一个涵盖多个专业模块的信息化体系。

通常来说,管理会计信息化工具的成功应用必须要采用多维的数据仓库构架,这样才能满足管理层按业务、按产品、作业环节、按客户、按部门等多维度的分析和决策需要;同时也要与其他业务系统集成,才能实现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一体化共融。

然而,综观我国当前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先不说很多企业仍停留在对数据的手工处理阶段,还未开始应用信息化,即使是已经对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有所应用的单位多数仍处于二维表格系统阶段,相当一部分系统不是基于商业智能技术而开发。同时,多数企业的应用还是单独管理会计模块的应用,仅有少数企业在近年间开始提出“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的概念。

因此,《指导意见》中提出“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其实质是建立基于数据仓库的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这既是市场需求推动的结果,也是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所在。 推进本土产品和中介服务发展

管理会计要发展,离不开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支持。这其中,最主要的无疑就是软件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指导意见》中特别提出要“鼓励会计软件公司和有关中介服务机构拓展管理会计信息化服务”,用意正在于此。

当前,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之所以发展滞后,一是前述提及到的应用落后问题,二是本土软件产品落后,三就是本土中介服务市场发展缓慢。

先来说软件产品。我国本土管理会计信息化产品研发起步较晚,发展很不成熟。产品大多不是基于商业智能技术架构,没有多维数据仓库技术支撑。预算的信息化系统基于二维表格技术,停留在ERP模块阶段,只能机械的按照科目编制财务预算,预算分析也不能灵活的支持决策的多维和明细下钻要求。而国外软件产品尽管研发时间长、产品较为成熟,但软件成本和实施成本较高,在大型集团和企业集团应用较多,但对于中国本土大量成长型企业而言成本难以承受。

再来看中介服务市场。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中尽管没有将“中介服务市场”与理论体系等四大任务平行单列,但创新性地提出要建立“4+1”的管理会计体系,这里的“1”就是指的“中介服务”。足见“中介服务”的重要性。

管理会计中介服务包括咨询服务和信息化实施服务。总体而言,我国管理会计中介服务市场尚属于发展初期。主要问题是市场中专注管理会计领域的本土专业服务机构极为不足;综合性管理咨询公司数量很多,但管理会计方面的服务内容多数仅包含面向战略和人力资源的平衡计分卡咨询业务,难以满足企业管理会计工作需要;同时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多数也不具备管理会计咨询能力,很少提供管理会计咨询服务。而以“四大”为代表的国际咨询公司管理会计咨询业务尽管发展较为成熟,但价格相对较高,客户群体多为大型集团企业,同时,在咨询方法上相对理想化和标准

化,难以深刻理解中国企业的业务和管理特点。

管理会计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贯通。因此,管理会计成功应用的前提就是管理会计系统的设计者和实施者需要深刻理解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在这点上,更为了解中国企业的本土机构显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此前的讲话中,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提出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我们要打造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前提就需要形成雄厚的本土化产业支持,打造成熟的本土软件产品阵营和本土中介服务市场。基于此点,未来,本土软件产品和中介服务市场都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本土公司和机构也应充分认识到,在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中所应当承担的更大责任。


相关文章

  • 未来企业之路
  •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6/25/c_12242905.htm未来企业之路 2010年06月25日 11:14:08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 ...查看


  • 建筑业未来三年之路
  • 建筑业未来三年之路 股票市场作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股指从去年十月的2542点一直低位徘徊到今年十一月的破2000点,最近三年中国经济一直寻求突破,但上涨动能始终不足.而且未来三年总体经济形势也将是处于经济下行区间,是一个并不短暂的" ...查看


  • 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之路--总结
  • 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之路 我们可以看到,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成长的经历都是艰辛的,从来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何况一个企业及每个人,不经历一些磨难,没有坚定的信心,没有努力进取的精神,难以达到理想的人生彼岸.而在努力的过程中,选择什 ...查看


  • 未来之路在我们脚下
  • 作者:谢爱华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9年05期 1997年,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来到底特律,受到热烈欢迎.美国报纸的通栏标题是:"比尔·盖茨征服了汽车城."我认为这是一个象征,标志着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 ...查看


  • 设计人生之路的规划及意义
  • 当今,人们的人生之路规划是个时髦的话题,许多学校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或是专题报告与讲座,网络上也大肆炒作,一时间人生之路规划成了学校毕业生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但不少学校毕业生还没有真正理解人生之路规划的确切含义,对人生之路规划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查看


  • 基金子公司转型之路: 主动管理或成主流
  • 换肤: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一下 发布时间:2014-06-04 02:10:24 基金子公司设立一年半以来,截至今年3月底,共有67家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子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达1.38万亿元,其强大的盈利能力也使得基金子公司牌照成了各家的 ...查看


  • 创新之路观后感
  • <创新之路>观感体会 央视十集的纪录片<创新之路>大规模梳理世界创新,涉及国家众多,对创新各领域进行深层挖掘,在历史与现实的两个维度中,为中国创新寻找他山之石,为转型中的中国提供一份思考的力量.其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 ...查看


  • 全纳教育 未来之路
  • 2008年第7期(总第252期) 全球教育展望Vol. 37 No7,2008 全纳教育:未来之路 ---对UN ESCO 第48届(2008年) 国际教育大会主题的思考 黄志成 胡毅超 [摘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于2008年1148&q ...查看


  • 未来药品代理之路该如何走
  • 未来药品代理之路该如何走? 药品代理模式虽然在我国已经经历了多年的考验,而且已经是目前很多药企招商和销售的主要资金来源,但是在近两年我国药代模式却不得不改革以应对新时期的整个医药行业形势. 药品生产企业与代理商当下必须作出自己的选择和改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