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 未来之路

2008年第7期(总第252期)

全球教育展望Vol. 37 

No7,2008 

全纳教育:未来之路

———对UN ESCO 第48届(2008年) 国际教育大会主题的思考

黄志成 胡毅超

  【摘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于2008年1148“全纳教

育:未来之路”。通过这次大会的召开, , 宣告全纳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在21, , 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平等地接受适合其, , 主要是对全纳教育思想的理解、、、评价等, 还需要更多的人来研究和实施。全纳教育 国际教育大会 国际教育思潮  【关键词】   【作者简介】 黄志成/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教授 (上海200062)

胡毅超/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硕士研究生 (上海200062)

  一、全纳教育时代的到来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主的国际组织以教育促进和平、人权、民主、平等作为主要任务, 倡导和传播了一系列的教育新思想和新理念, 形成了影响巨大、意义深远的国际教育思潮, 荡涤了传统教育的痼疾弊病, 引领了国际教育的发展走势, 加速了教育民主化的全球进程, 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倡导“终身教育”, 提出了人的一生都应受教育, 改变了人们对教育的传统看法, 促进了教育思想和体制的巨大改革。目前, 终身教育已经落实到了各个国家的政策法律乃至教育实践当中。

在90年代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注重弱势群体(包括阶级的、种族的、性别的、残疾的、肤色的、社会的等方面的弱势) 的受教育状况, 提出了“全民教育”, 要求为所有人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 满足他们最基本的学习需求。目前, 全民教育的政策各国正在逐步落实。

在90年代中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全纳教育”, 从以前仅仅关注特殊儿童接受普通教育, 到关注所有学生都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然而, 从提出全纳教育至今, 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 但是全纳教育的实施状况还不很乐观, 也碰到了许多的困难。

为了更进一步倡导全纳教育的新理念, 推动全纳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实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 将于2008年11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的主题确定为“全纳教育:

[1]

未来之路”。相信, 通过这次国际教育大会的召开, 必将会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实施全纳教育的热潮, 就如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终身教育”和90年代提出的“全民教育”一样。

在21世纪初的世界教育发展进程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时度势, 以国际教育大会为契机, 进一步传播全纳教育的思想, 促进全纳教育的全面开展。更为重要的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了教育的未来之路———走向全纳。这充分说明, 全纳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

如果说20世纪国际教育界的主要目标是为更多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那么在21世纪的今

天, 国际教育界的理想是要实现全纳教育, 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平等地接受适合其独特需要的高质量的教育。这不仅是国际教育界的理想, 也是全社会每一个关心、热爱教育的人的理想。

为了召开主题为“全纳教育”的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7年分别召开了5次地区性的全纳教育研讨会:

32007年6月在罗马尼亚召开了“东欧、东南欧地区的全纳教育研讨会”。32007年7月在肯尼亚召开了“东非、西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全纳教育研讨会”。

32007年8月在阿联酋召开了“的全纳教育研讨会”。

[1**********]年11“东亚地区的全纳教育研讨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这5次地区性的全纳教育研讨会的主要目的:一是了解这些地区各个国家对全纳教育的看法以及各自实施全纳教育的状况; 二是讨论全纳教育存在的问题, 如全纳教育的概念、政策、立法、资金、课程、评价等; 三是通过这些会议, 进一步宣传全纳教育的理念, 扩大全纳教育在各地区的影响, 以期在世界各国营造全

[2]

纳教育的国际氛围。

育的现状和问题, 充分讨论了全纳教育的概念、政策、制度、资金、课程与教学等方面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首先阐述了全纳教育的概念, 认为全纳教育是国际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的思潮, 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4年的国际教育大会上首次正式提出来的。全纳教育的主要思想是:教育是一项人权, 也是实现其他各项人权的基础; 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体制不应该排斥任何人; 人是有差异的, 教育要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 不论其、, 包括残, , 偏远或游牧, 以及其他弱势群体和边缘地区的儿童。全纳教育是实现全民教育目标、走向全纳社会的有效途

[3]径。

东亚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上宣读了各自的全纳教育国家报告。东亚国家的代表认为, 全纳教育目前在欧美国家发展的快一些, 而在东亚国家相对要慢一些。这是因为在对全纳教育的理解和看法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也是因为东亚国家的不同的现实状况。可以说在东亚国家中, 全纳教育还没有被真正了解, 一般人认为全纳教育是关于特殊儿童教育的事。实际上, 全纳教育思想远远超出特殊教育的狭窄范围, 涉及对普通教育的挑战和要对普通教育体制进行改革的问题。首先, 要求普通学校接纳所有的学生(包括现行教育中划分的各种特殊类型的学生) , 让残疾学生走出隔离式的教育围墙, 进入到普通学校; 其次, 要求普通学校要面对不同需求的学生, 提供适应学生的课程和教学, 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形成一种重视集体合作、人人受欢迎的氛围。

当然, 要实现全纳教育的这些目标,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会代表认为, 首先各国要清晰地理解全纳教育的概念和思想, 在各国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推广; 其次, 要制定相关的全纳教育政策, 促进全纳教育的实施; 第三, 要改革普通教育的体制和课程。只有这样, 从思想到政策再落实到行动, 才能逐渐实现全纳教育的目标。

在这次会议上, 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处长作了“全纳教育在中国”的国家报告, 阐述了中  二、UN ESCO 东亚地区全纳教育研讨

  2007年11月3日至5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在中国杭州召开了东亚地区全纳教育研讨会。这次会议是为了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主题为“全纳教育:未来之路”的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作的准备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上述组织的官员和来自东亚国家日本、韩国、蒙古、泰国和中国的代表。

作为中国代表,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学贵处长和全纳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黄志成教授以及杭州明珠教育集团学校曾婷副校长一起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上各国代表汇报了各国开展全纳教

国实施全纳教育的状况:国家立法保障免费义务教育; 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提供保障机制; 制定全民教育行动计划; 采取特殊政策, 满足残疾儿童、女童、流动人口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的教育需求; 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 开展爱生学校的

[4]

教育实践等。

中国全纳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黄志成教授作了“全纳教育研究与在中国的实践”报告。黄志成教授从事全纳教育研究已有10年时间, 是我国最早全面系统引进全纳教育思想的学者, 已出版国内首部全纳教育专著《全纳教育》, 即将出版第二本著作《全纳学校》, 并在江苏、山东、开展了全纳学校的实践研究的报告。

  三、对实施全纳教育的思考

90年代提出的全民教育在各国已取得了巨

在世界许多国家中, 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

双轨制是很普遍的。残疾学生是在专门隔离的教育环境中接受特殊教育。在普及义务教育时, 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要为特殊学生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 进行专门的教育, 特殊教育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但是, 到了20世纪70年代, 社会学研究揭示了专门的特殊教育机构本身产生的负面效应, 比如将特殊学生隔离起来, 使之失去和普通人交往的机会, 不利于其身心和社交的发展。于是开始呼吁残疾人回归普通生活, ) 运动、() 。

然而, 这些运动只注重对残疾学生的安置, 让残疾儿童从隔离中走出来, 回归到主流学校, 并没有强调普通教育的变革, 普通学校面对特殊学生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 仅将残疾儿童放到毫无改变的普通学校当中, 这就造成“轮椅仍在, 人已远去”的状况。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在世界特殊教育会议上所说“, 特殊需要教育要求普通学校来一次重大的改革”。到了90年代, 当国际教育界适时提出了全纳教育的主张, 很快就得到许多国家的赞同。

全纳教育不是仅仅关注残疾学生, 更为重要的是其将关注点聚焦在所有学生身上。全纳反对排斥, 全纳教育不仅关注由残疾引起的排斥, 而且也关注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排斥, 比如由宗教、伦理、种族、性别、语言、教育、智力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引起的排斥。全纳教育目前最注重的是所有被排斥、被边缘化的群体的教育问题, 因为他们处于社会、经济或文化不利地位, 而且继续被排斥, 甚至这些群体的教育问题还没有被完全意识到。因此, 全纳教育的思想是与争取人权有关, 直接提出了“教育即人权”的问题, 也与广泛的社会变革相联系, 提出了全纳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全纳社会, 也就是人人参与的社会。

虽然从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全纳教育, 但是至今全纳教育的实施状况不容乐观。在实施全纳教育的过程中, 同样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主要问题有:

(一) 对全纳教育的理解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 许多人对全纳教大成果。全民教育从范围和程度上说明了所有人都接受基础教育的迫切性, 强调要保证所有人的入学机会, 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要。但是, 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要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具有完全一致的学习需要。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用同样的教育方法和模式教育多样化的学生必然导致教育失败。目前, 辍学和留级已成为令大多数国家头痛的问题, 而且许多特殊群体(比如残疾人) 还被排斥在主流社会和主流教育之外。这就出现了教育虽然“全民”了, 但是并没有“全纳”(Education for all but not include all ) 的教育现[5]象。基于此, 国际教育界于90年代中期提出了全纳教育思想, 主张教育要满足所有学生独特的教育需要, 以促进所有学生的参与发展, 而不能排斥任何人。

全纳教育的产生有其独特的教育问题背景和视角。全纳教育在90年代中期的兴起是基于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如同从成人教育发展起来的终身教育远远超越了成人教育, 从成人扫盲和普及儿童初等教育发展起来的全民教育也远远超越了二者, 同样, 从特殊教育领域发展起来的全纳教育也远远超越了特殊教育。

育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对残疾人教育的狭小范围内。因此, 他们的关注点仅仅是残疾人, 而不是面向所有人。

然而, 全纳教育的出发点是基于所有人的教育的, 是认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教育权利的, 尽管人与人之间有差别, 但不能因此而遭受歧视和排斥。为了能够全纳, 而不是排斥, 首先需要改变人们的旧有观念。如果仅仅将重点放在改善残疾人的状况上, 而不改变人们对残疾人的看法上, 那么, 尽管残疾人的状况可能得到改善, 但是他们遭受的心理隔离和排斥还是十分显然的, 因为人们仍然认为他们是不正常的、是特殊的、是和我们不一样的。另一方面, , 的反应:、我是特殊的。因此, 、具有全纳教育的理念, 将所有的人都看作是有相同权利的平等的人, 而且也是具有不同需求的人, 才能真正改善残疾人的状况, 才能真正从身体上和心理上融入社会。

当然, 要改变旧有的观念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这需要有一段慢慢学习、理解、体会的过程, 同时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具体的行动。所以, 全纳教育不是一种行为的结果, 不是普通学校接纳了所有想进入的人就完事了, 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是一种不断学习———行动———反思的过程。只有经过这种过程, 才能逐渐改变人们的旧有观念, 树立起全纳教育观念。

(二) 对全纳教育的实施虽然绝大多数人是赞同全纳教育思想的, 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认为, 全纳教育是一种理想, 在现实社会中很难实施。对于这种看法, 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全纳教育思想确实为我们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未来之路,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的主题“全纳教育:未来之路”, 既然是未来之路, 那么, 第一, 已经指出了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是要朝着全纳教育发展的, 这是毫无疑问的; 第二, 作为未来之路, 也就是说, 目前还没有走上路, 或刚刚走上路还得朝这条路走, 这表明理想和现实确实是有距离的, 要做好心理准备; 第三, 既然有了方向, 就必须要向这个方向前进, 要走, 要行动, 要实践, 如果认为路太远, 走起来太

难, 那么永远也不会达到目的地。因此, 只有认准目标, 努力实践, 才是唯一的选择。

实际上, 全纳教育的实践也并非是十分困难的。如果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实施政策、组织措施、多样方法, 全纳教育的实践是完全可以取得成功的。国际、国内在全纳教育实施过程中取得成功的事例也是很多的。当然, 在实践过程中是会碰到很多困难, 但是只要立足现实, 明确目标, 力图创新, 就会克服困难, 取得成功。

(三) 对全纳教育的政策。, , 如体、教学、评价等等, 这些改革, 没有相应的政策和法律, 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 国际教育界正处于倡导全纳教育的阶段, 力图促使各国努力朝全纳教育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 有些国家走得快一些, 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法律, 并由政府负责推行和实施。而有些国家, 尽管没有制定特定的全纳教育的政策或法律, 但在相关政策和法律中已经体现出了全纳教育的思想, 只是所使用的词汇不同而已。

从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来看, 要贯彻一种新的教育思想, 要开展新的教育改革, 制定相应的政策是必不可少的。因此, 对全纳教育的推行, 国家和政府应该要制定必要的政策, 最好是通过一定的法律。

尽管全纳教育思想目前还没有被更多的人了解, 还没有在更多的国家中实施, 但是, 正如终身教育的发展一样, 从60年代中期开始提出, 到80年代普及并被许多国家写入到教育法中; 全民教育从90年代初提出, 现也逐渐进入了许多国家的法律文本, 相信全纳教育的发展终究也会被世界各国接受并进入到立法之中。

从全纳教育的未来发展来看, 这是一种国际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因为全纳教育揭示的是:我们未来的教育应该是为所有人的教育; 应该是平等的教育; 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参与的教育; 应该是不排斥任何人的教育; 应该是每一个人终身都有学习机会的教育; 应该是为所有人提供能满足其需要的教育。因此, 全纳教育是世界(下转第45页)

心的课堂学习模式和以教师为本位的专业发展机制, 加强教学研讨制度建设, 让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有力辅助、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教师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因而, 学校也将成为一个自主发展的主体、协同合作的系统和平等对话的场所。

更新学校管理文化意味着学校要启动一场持久的、生态的校本教育改革:学校要从强调“管理”与“控制”的“科层组织”转型为注重“领导”与“发展”的“专业组织”、“学习组织”、“实践共同体”。而学校启动校本教育改革, 则意味着学校将走向“研究性”的变革实践, 即开展深度教学、深度实践。

“研究性”一种“开放”意识展”意识。, :(1) 学校不断超越经验水平, 超越因循行为, 注重现状诊断和问题反思; (2) 学校将实践的改进建基于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的变革上; (3) 学校变革成果最终体现于一种新的精神面貌、新的生存方式和新的学校文化的创生。  五、结语

我们坚信, 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 就很难有较高的教育质量; 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 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 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 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 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 就很难

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总之, 教育应当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 而且, 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 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长远发展。

为此, 教师要摆脱传统的“保守者”、“操作工”“、被培训者”和“被管理者”的形象, 努力摆脱重复、低效的劳动方式, 提高劳动的创造性, 使“工作”同时成为教师专业“学习”的过程。教师要主动地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体悟、构建教育教学实践知识, , 形成。

参考文献:

[1]卢乃桂, 操太圣. 论教师的内在改变与外在支持[J].教育研

究, 2002(12) :55-591

[2]James, C R. &Connolly , M. Effective Change in Schools[M ].London :RoutledgeFalmer ,20001

[3]欧用生. 转型的课程领导及其启示[J].国民教育,2000(10) 1[4]钟启泉. 现代课程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501

-5021

[5]张民选. 专业知识显性化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

2002(1) :14-181

[6]钟启泉. “整体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J].全球教育展望,

2001(9) :11-181

[7]丁静. 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学常规的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

2005(7) :45-48.

[8]肖川.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 ].长沙:岳麓书社, 2002:61-631

(责任校对:杨 仰)

(上接第49页) 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和目标, 尽管

Workshop on Inclusive Education [R ].Report in the Regional Preparatory Workshop on Inclusive Education in East Asia. UN 2ESCO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Education , 2007.

[3]Johan Lindeberg. Conceptualizing Inclusive Education and link 2ing with Education for All[R].Report in the Regional Prepara 2tory Workshop on Inclusive Education in East Asia , UN ESCO Regional Bureau of Education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2007. [4]G ao Xuegui. Country report :the Inclusive Education in China

[R].Report in the Regional Preparatory Workshop on Inclusive Education in East Asia.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2007. [5]黄志成. 全纳教育———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参与[M ].上

理想和现实还有很大的距离, 但我们所做的不是

袖手旁观, 而是努力奋斗, 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Renato Oppertti. Inclusive Education :the Way of the Future

[R].Report in the Regional Preparatory Workshop on Inclusive Education in East Asia. UN ESCO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Edu 2cation , 2007.

[2]Renato Oppertti. Summary :5Communities of Practice Regional

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56.

(责任校对:杨 倩)

2008年第7期(总第252期)

全球教育展望Vol. 37 

No7,2008 

全纳教育:未来之路

———对UN ESCO 第48届(2008年) 国际教育大会主题的思考

黄志成 胡毅超

  【摘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于2008年1148“全纳教

育:未来之路”。通过这次大会的召开, , 宣告全纳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在21, , 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平等地接受适合其, , 主要是对全纳教育思想的理解、、、评价等, 还需要更多的人来研究和实施。全纳教育 国际教育大会 国际教育思潮  【关键词】   【作者简介】 黄志成/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教授 (上海200062)

胡毅超/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硕士研究生 (上海200062)

  一、全纳教育时代的到来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主的国际组织以教育促进和平、人权、民主、平等作为主要任务, 倡导和传播了一系列的教育新思想和新理念, 形成了影响巨大、意义深远的国际教育思潮, 荡涤了传统教育的痼疾弊病, 引领了国际教育的发展走势, 加速了教育民主化的全球进程, 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倡导“终身教育”, 提出了人的一生都应受教育, 改变了人们对教育的传统看法, 促进了教育思想和体制的巨大改革。目前, 终身教育已经落实到了各个国家的政策法律乃至教育实践当中。

在90年代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注重弱势群体(包括阶级的、种族的、性别的、残疾的、肤色的、社会的等方面的弱势) 的受教育状况, 提出了“全民教育”, 要求为所有人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 满足他们最基本的学习需求。目前, 全民教育的政策各国正在逐步落实。

在90年代中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全纳教育”, 从以前仅仅关注特殊儿童接受普通教育, 到关注所有学生都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然而, 从提出全纳教育至今, 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 但是全纳教育的实施状况还不很乐观, 也碰到了许多的困难。

为了更进一步倡导全纳教育的新理念, 推动全纳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实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 将于2008年11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的主题确定为“全纳教育:

[1]

未来之路”。相信, 通过这次国际教育大会的召开, 必将会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实施全纳教育的热潮, 就如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终身教育”和90年代提出的“全民教育”一样。

在21世纪初的世界教育发展进程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时度势, 以国际教育大会为契机, 进一步传播全纳教育的思想, 促进全纳教育的全面开展。更为重要的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了教育的未来之路———走向全纳。这充分说明, 全纳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

如果说20世纪国际教育界的主要目标是为更多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那么在21世纪的今

天, 国际教育界的理想是要实现全纳教育, 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平等地接受适合其独特需要的高质量的教育。这不仅是国际教育界的理想, 也是全社会每一个关心、热爱教育的人的理想。

为了召开主题为“全纳教育”的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7年分别召开了5次地区性的全纳教育研讨会:

32007年6月在罗马尼亚召开了“东欧、东南欧地区的全纳教育研讨会”。32007年7月在肯尼亚召开了“东非、西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全纳教育研讨会”。

32007年8月在阿联酋召开了“的全纳教育研讨会”。

[1**********]年11“东亚地区的全纳教育研讨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这5次地区性的全纳教育研讨会的主要目的:一是了解这些地区各个国家对全纳教育的看法以及各自实施全纳教育的状况; 二是讨论全纳教育存在的问题, 如全纳教育的概念、政策、立法、资金、课程、评价等; 三是通过这些会议, 进一步宣传全纳教育的理念, 扩大全纳教育在各地区的影响, 以期在世界各国营造全

[2]

纳教育的国际氛围。

育的现状和问题, 充分讨论了全纳教育的概念、政策、制度、资金、课程与教学等方面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首先阐述了全纳教育的概念, 认为全纳教育是国际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的思潮, 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4年的国际教育大会上首次正式提出来的。全纳教育的主要思想是:教育是一项人权, 也是实现其他各项人权的基础; 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体制不应该排斥任何人; 人是有差异的, 教育要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 不论其、, 包括残, , 偏远或游牧, 以及其他弱势群体和边缘地区的儿童。全纳教育是实现全民教育目标、走向全纳社会的有效途

[3]径。

东亚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上宣读了各自的全纳教育国家报告。东亚国家的代表认为, 全纳教育目前在欧美国家发展的快一些, 而在东亚国家相对要慢一些。这是因为在对全纳教育的理解和看法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也是因为东亚国家的不同的现实状况。可以说在东亚国家中, 全纳教育还没有被真正了解, 一般人认为全纳教育是关于特殊儿童教育的事。实际上, 全纳教育思想远远超出特殊教育的狭窄范围, 涉及对普通教育的挑战和要对普通教育体制进行改革的问题。首先, 要求普通学校接纳所有的学生(包括现行教育中划分的各种特殊类型的学生) , 让残疾学生走出隔离式的教育围墙, 进入到普通学校; 其次, 要求普通学校要面对不同需求的学生, 提供适应学生的课程和教学, 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形成一种重视集体合作、人人受欢迎的氛围。

当然, 要实现全纳教育的这些目标,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会代表认为, 首先各国要清晰地理解全纳教育的概念和思想, 在各国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推广; 其次, 要制定相关的全纳教育政策, 促进全纳教育的实施; 第三, 要改革普通教育的体制和课程。只有这样, 从思想到政策再落实到行动, 才能逐渐实现全纳教育的目标。

在这次会议上, 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处长作了“全纳教育在中国”的国家报告, 阐述了中  二、UN ESCO 东亚地区全纳教育研讨

  2007年11月3日至5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在中国杭州召开了东亚地区全纳教育研讨会。这次会议是为了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主题为“全纳教育:未来之路”的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作的准备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上述组织的官员和来自东亚国家日本、韩国、蒙古、泰国和中国的代表。

作为中国代表,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学贵处长和全纳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黄志成教授以及杭州明珠教育集团学校曾婷副校长一起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上各国代表汇报了各国开展全纳教

国实施全纳教育的状况:国家立法保障免费义务教育; 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提供保障机制; 制定全民教育行动计划; 采取特殊政策, 满足残疾儿童、女童、流动人口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的教育需求; 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 开展爱生学校的

[4]

教育实践等。

中国全纳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黄志成教授作了“全纳教育研究与在中国的实践”报告。黄志成教授从事全纳教育研究已有10年时间, 是我国最早全面系统引进全纳教育思想的学者, 已出版国内首部全纳教育专著《全纳教育》, 即将出版第二本著作《全纳学校》, 并在江苏、山东、开展了全纳学校的实践研究的报告。

  三、对实施全纳教育的思考

90年代提出的全民教育在各国已取得了巨

在世界许多国家中, 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

双轨制是很普遍的。残疾学生是在专门隔离的教育环境中接受特殊教育。在普及义务教育时, 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要为特殊学生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 进行专门的教育, 特殊教育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但是, 到了20世纪70年代, 社会学研究揭示了专门的特殊教育机构本身产生的负面效应, 比如将特殊学生隔离起来, 使之失去和普通人交往的机会, 不利于其身心和社交的发展。于是开始呼吁残疾人回归普通生活, ) 运动、() 。

然而, 这些运动只注重对残疾学生的安置, 让残疾儿童从隔离中走出来, 回归到主流学校, 并没有强调普通教育的变革, 普通学校面对特殊学生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 仅将残疾儿童放到毫无改变的普通学校当中, 这就造成“轮椅仍在, 人已远去”的状况。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在世界特殊教育会议上所说“, 特殊需要教育要求普通学校来一次重大的改革”。到了90年代, 当国际教育界适时提出了全纳教育的主张, 很快就得到许多国家的赞同。

全纳教育不是仅仅关注残疾学生, 更为重要的是其将关注点聚焦在所有学生身上。全纳反对排斥, 全纳教育不仅关注由残疾引起的排斥, 而且也关注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排斥, 比如由宗教、伦理、种族、性别、语言、教育、智力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引起的排斥。全纳教育目前最注重的是所有被排斥、被边缘化的群体的教育问题, 因为他们处于社会、经济或文化不利地位, 而且继续被排斥, 甚至这些群体的教育问题还没有被完全意识到。因此, 全纳教育的思想是与争取人权有关, 直接提出了“教育即人权”的问题, 也与广泛的社会变革相联系, 提出了全纳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全纳社会, 也就是人人参与的社会。

虽然从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全纳教育, 但是至今全纳教育的实施状况不容乐观。在实施全纳教育的过程中, 同样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主要问题有:

(一) 对全纳教育的理解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 许多人对全纳教大成果。全民教育从范围和程度上说明了所有人都接受基础教育的迫切性, 强调要保证所有人的入学机会, 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要。但是, 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要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具有完全一致的学习需要。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用同样的教育方法和模式教育多样化的学生必然导致教育失败。目前, 辍学和留级已成为令大多数国家头痛的问题, 而且许多特殊群体(比如残疾人) 还被排斥在主流社会和主流教育之外。这就出现了教育虽然“全民”了, 但是并没有“全纳”(Education for all but not include all ) 的教育现[5]象。基于此, 国际教育界于90年代中期提出了全纳教育思想, 主张教育要满足所有学生独特的教育需要, 以促进所有学生的参与发展, 而不能排斥任何人。

全纳教育的产生有其独特的教育问题背景和视角。全纳教育在90年代中期的兴起是基于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如同从成人教育发展起来的终身教育远远超越了成人教育, 从成人扫盲和普及儿童初等教育发展起来的全民教育也远远超越了二者, 同样, 从特殊教育领域发展起来的全纳教育也远远超越了特殊教育。

育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对残疾人教育的狭小范围内。因此, 他们的关注点仅仅是残疾人, 而不是面向所有人。

然而, 全纳教育的出发点是基于所有人的教育的, 是认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教育权利的, 尽管人与人之间有差别, 但不能因此而遭受歧视和排斥。为了能够全纳, 而不是排斥, 首先需要改变人们的旧有观念。如果仅仅将重点放在改善残疾人的状况上, 而不改变人们对残疾人的看法上, 那么, 尽管残疾人的状况可能得到改善, 但是他们遭受的心理隔离和排斥还是十分显然的, 因为人们仍然认为他们是不正常的、是特殊的、是和我们不一样的。另一方面, , 的反应:、我是特殊的。因此, 、具有全纳教育的理念, 将所有的人都看作是有相同权利的平等的人, 而且也是具有不同需求的人, 才能真正改善残疾人的状况, 才能真正从身体上和心理上融入社会。

当然, 要改变旧有的观念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这需要有一段慢慢学习、理解、体会的过程, 同时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具体的行动。所以, 全纳教育不是一种行为的结果, 不是普通学校接纳了所有想进入的人就完事了, 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是一种不断学习———行动———反思的过程。只有经过这种过程, 才能逐渐改变人们的旧有观念, 树立起全纳教育观念。

(二) 对全纳教育的实施虽然绝大多数人是赞同全纳教育思想的, 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认为, 全纳教育是一种理想, 在现实社会中很难实施。对于这种看法, 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全纳教育思想确实为我们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未来之路,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的主题“全纳教育:未来之路”, 既然是未来之路, 那么, 第一, 已经指出了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是要朝着全纳教育发展的, 这是毫无疑问的; 第二, 作为未来之路, 也就是说, 目前还没有走上路, 或刚刚走上路还得朝这条路走, 这表明理想和现实确实是有距离的, 要做好心理准备; 第三, 既然有了方向, 就必须要向这个方向前进, 要走, 要行动, 要实践, 如果认为路太远, 走起来太

难, 那么永远也不会达到目的地。因此, 只有认准目标, 努力实践, 才是唯一的选择。

实际上, 全纳教育的实践也并非是十分困难的。如果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实施政策、组织措施、多样方法, 全纳教育的实践是完全可以取得成功的。国际、国内在全纳教育实施过程中取得成功的事例也是很多的。当然, 在实践过程中是会碰到很多困难, 但是只要立足现实, 明确目标, 力图创新, 就会克服困难, 取得成功。

(三) 对全纳教育的政策。, , 如体、教学、评价等等, 这些改革, 没有相应的政策和法律, 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 国际教育界正处于倡导全纳教育的阶段, 力图促使各国努力朝全纳教育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 有些国家走得快一些, 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法律, 并由政府负责推行和实施。而有些国家, 尽管没有制定特定的全纳教育的政策或法律, 但在相关政策和法律中已经体现出了全纳教育的思想, 只是所使用的词汇不同而已。

从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来看, 要贯彻一种新的教育思想, 要开展新的教育改革, 制定相应的政策是必不可少的。因此, 对全纳教育的推行, 国家和政府应该要制定必要的政策, 最好是通过一定的法律。

尽管全纳教育思想目前还没有被更多的人了解, 还没有在更多的国家中实施, 但是, 正如终身教育的发展一样, 从60年代中期开始提出, 到80年代普及并被许多国家写入到教育法中; 全民教育从90年代初提出, 现也逐渐进入了许多国家的法律文本, 相信全纳教育的发展终究也会被世界各国接受并进入到立法之中。

从全纳教育的未来发展来看, 这是一种国际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因为全纳教育揭示的是:我们未来的教育应该是为所有人的教育; 应该是平等的教育; 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参与的教育; 应该是不排斥任何人的教育; 应该是每一个人终身都有学习机会的教育; 应该是为所有人提供能满足其需要的教育。因此, 全纳教育是世界(下转第45页)

心的课堂学习模式和以教师为本位的专业发展机制, 加强教学研讨制度建设, 让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有力辅助、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教师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因而, 学校也将成为一个自主发展的主体、协同合作的系统和平等对话的场所。

更新学校管理文化意味着学校要启动一场持久的、生态的校本教育改革:学校要从强调“管理”与“控制”的“科层组织”转型为注重“领导”与“发展”的“专业组织”、“学习组织”、“实践共同体”。而学校启动校本教育改革, 则意味着学校将走向“研究性”的变革实践, 即开展深度教学、深度实践。

“研究性”一种“开放”意识展”意识。, :(1) 学校不断超越经验水平, 超越因循行为, 注重现状诊断和问题反思; (2) 学校将实践的改进建基于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的变革上; (3) 学校变革成果最终体现于一种新的精神面貌、新的生存方式和新的学校文化的创生。  五、结语

我们坚信, 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 就很难有较高的教育质量; 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 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 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 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 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 就很难

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总之, 教育应当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 而且, 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 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长远发展。

为此, 教师要摆脱传统的“保守者”、“操作工”“、被培训者”和“被管理者”的形象, 努力摆脱重复、低效的劳动方式, 提高劳动的创造性, 使“工作”同时成为教师专业“学习”的过程。教师要主动地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体悟、构建教育教学实践知识, , 形成。

参考文献:

[1]卢乃桂, 操太圣. 论教师的内在改变与外在支持[J].教育研

究, 2002(12) :55-591

[2]James, C R. &Connolly , M. Effective Change in Schools[M ].London :RoutledgeFalmer ,20001

[3]欧用生. 转型的课程领导及其启示[J].国民教育,2000(10) 1[4]钟启泉. 现代课程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501

-5021

[5]张民选. 专业知识显性化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

2002(1) :14-181

[6]钟启泉. “整体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J].全球教育展望,

2001(9) :11-181

[7]丁静. 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学常规的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

2005(7) :45-48.

[8]肖川.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 ].长沙:岳麓书社, 2002:61-631

(责任校对:杨 仰)

(上接第49页) 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和目标, 尽管

Workshop on Inclusive Education [R ].Report in the Regional Preparatory Workshop on Inclusive Education in East Asia. UN 2ESCO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Education , 2007.

[3]Johan Lindeberg. Conceptualizing Inclusive Education and link 2ing with Education for All[R].Report in the Regional Prepara 2tory Workshop on Inclusive Education in East Asia , UN ESCO Regional Bureau of Education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2007. [4]G ao Xuegui. Country report :the Inclusive Education in China

[R].Report in the Regional Preparatory Workshop on Inclusive Education in East Asia.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2007. [5]黄志成. 全纳教育———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参与[M ].上

理想和现实还有很大的距离, 但我们所做的不是

袖手旁观, 而是努力奋斗, 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Renato Oppertti. Inclusive Education :the Way of the Future

[R].Report in the Regional Preparatory Workshop on Inclusive Education in East Asia. UN ESCO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Edu 2cation , 2007.

[2]Renato Oppertti. Summary :5Communities of Practice Regional

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56.

(责任校对:杨 倩)


相关文章

  • "一带一路"能给教育行业带来什么
  • "一带一路"能给教育行业带来什么 教育部近日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要以国家公派留学为引领,推动更多中国学生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并在沿线国家之 ...查看


  • 我未来的教师之路
  • 我未来的教师之路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新入职教师,本人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入职近两月以来,本人意识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一是驾驭课堂的能力不足.虽有满腔的热情,但毕竟缺少经验.讲课过程中往往只考 ...查看


  • 河南招警考试申论热点:一带一路
  • 最新河南招警报考指南 河南招警考试申论热点:一带一路 河南招警考试的笔试科目为行测加申论.公安执法基本知识.面试则是采取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的方式进行.招警考试是面向全国高校统一选调的一批应届全日制普通高校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到 ...查看


  • 未来之路在我们脚下
  • 作者:谢爱华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9年05期 1997年,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来到底特律,受到热烈欢迎.美国报纸的通栏标题是:"比尔·盖茨征服了汽车城."我认为这是一个象征,标志着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 ...查看


  • 复兴之路论文作业
  • <复兴之路>观后感 观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使我重新回顾了民族的奋斗历程和祖国百年的沧桑巨变.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67年,中华民族经历了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浓艳的 ...查看


  • 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之路--总结
  • 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之路 我们可以看到,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成长的经历都是艰辛的,从来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何况一个企业及每个人,不经历一些磨难,没有坚定的信心,没有努力进取的精神,难以达到理想的人生彼岸.而在努力的过程中,选择什 ...查看


  • 我为走新教育之路承担起全部的责任
  • 序言:这篇是清一山长的最新博文,分别由程宝仪和卢一漓写的<我为走新教育之路承担起全部的责任>.建议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看清一书院文章"你真的准备好走新教育之路了吗?",更好地理解本文背景 ...查看


  • 最新电动牙刷行业分析报告
  • 电动牙刷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索引 1. 电动牙刷有望成为小家电消费升级的重要品类 .............................................................. 5 2. 海外电动牙刷的普及之路 ...查看


  • "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
  • "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以其宏阔和深远衔接了历史与未来.理论与实践.理想与行动,必然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指南,也为我们今天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生动的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