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家薛福成的人才观

匿  嘧 爵

一  

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   早期维新思想家薛福成的人才观  

●    ●

侯 玉 

薛福成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 、 政治家和外交家 ,   是在甲午战争前 由封建士大夫转化而成 的资产阶级 

早 期维 新者 。面对 日益 严重 的 民族 危机 , 薛福 成喊 出 

培养人才展开 , 提出了一系列培养人才的建议 , 形成  了系统地 人 才观 。  

1 .整饬 吏治 , 变任人 制度 , 改 大力提 拔 洞达 洋务 

的 才 杰 之 士 

了一系列时代强音 , 其中对于人才问题 , 他提出了变 

革 科 举 、 拔 洞 达 洋务 的才 杰 之 士 、 习西 方 文 化 、 提 学  

鸦 片 战争后 的中 国亟需 一批 适 应 时代 要求 的新  型人 才 ,然而 ,现实 的情 况 却是— — 自中外交 涉 以 

发展文化教育 、 培养专门人才 、 反对全盘西化的人才  培养 的系统 理论 , 形成 了 自己的人 才观 。  

来, 中国士大夫拘于成见 , 往往高谈气节 , 不屑 、 鄙弃 

洋务 , 一旦有 事情 发生 则无所 适从 。所 谓熟悉 洋务 的  人 ,只是粗 通 几句 洋文 的翻译 和 同洋 人做 点 小买 卖 

薛 福成 人才观 形成 的背 景 

16 年 ,侨居宝应的薛福成写成 《 84 选举论上》  、 《 选举论中》痛斥科举制度的弊端。 , 他认为 自明初开  始的科举制 , 用拘泥于僵死形式 的八股选拔人才 , 其  弊端 是 :驱 天下数 十 万操 觚之 士 ,敝精惫 神 于制 艺  “

之 中 , 研经 术 , 考史 事 , 不 不 辨性 理 之微 言 , 惊 为河  则

的市井商贾 。为此 , 薛福成呼吁:今欲人才之奋起 , “   必是聪明才杰之士, 研求时务而后可。 就是说 , ” 要转  移风气 , 将聪 明才杰之士的追求 目标从研习八股转 

移到 时务上 来 。为此 , 政府 应该 大力 提拔洞 达洋 务 的  人才 , 发挥 其 才 能 ,如 胆识 兼 优 , “ 才辩 锋 生 者 , 出  宜

汉, 讲经世之要务 , 则诧若望洋。 薛福成猛烈抨击科  ” 举制度 , 指出了八股取士制度 的两大弊端 : 第一 , 八  股文的内容空疏 , 不合时宜。第二 , 其选拔 的人才只  能是死记硬背八股辞章、 学与用 、 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的书呆 子 , 即使是 学 富五 车 的“ 儒 ”其 实践 能力 也  鸿 ,

使; 熟谙条约 、 操守廉洁者 , 宜税务 ; 才猷练达 、 风骨  峻整者 , 宜海疆州县” 。只要国家大力提拔和任用洞  达洋务的人才 , 必定可 以使风气转移 , 人才辈出。  

2 .变革科举 

不一定超出常人 。他甚至认为明初开始的科举制 的   危 害等 同于 秦始 皇 的焚书 坑儒 , 坑 害 “ 明才 杰之 

是 聪 资” 的腐朽制度 , 这体现了有识青年学子 以国家 民族  为己任 、 批判传统的胆量和勇气。   17 年, 85 薛福成在《 应诏陈言疏》 中进一步强调 :   科举制 自隋唐发展至今已积弊甚重, 变成 了一种束缚  士大夫思想的程式 , 士大夫 囿于八股形式 , 不务实学 ,   互相抄袭 , 以致于判官难辨优劣。这些言论体现了薛  福成敏锐的洞察力, 也体现了他否定数百年来知识分  子赖 以安身立命的科举制的大无畏精神 。  

二、 薛福 成 人才观 的主要 内容 

16 年 ,侨居宝应的薛福成写成 《 8 4 选举论上》  、 《 选举论中》痛斥科举制度的弊端。 , 他认为 自明初开  始 的科举 制 , 拘泥 于僵 死形 式 的八 股选 拔 人才 , 用 有 

两 大 弊端 : 一 , 股 文 的 内容 空 疏 , 合 时 宜 。第  第 八 不

二 ,其选拔的人才只能是死记硬背八股辞章 、学与  用、 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书呆子 , 即使是学富五车的  “ 鸿儒”其实践能力也不一定超 出常人。 , 他甚至认为  明初开 始的科举制 的危 害等 同于秦 始皇 的焚 书坑  儒, 是坑害“ 聪明才杰之资” 的腐朽制度 , 这体现 了有 

识青年学子 以国家民族为己任 、批判传统的胆量和 

勇气。   17 年, 85 薛福成在《 应诏陈言疏》 中进一步强调 :  

薛福成的人才观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怎样 

嘶獭

科举制 自隋唐发展至今已积弊甚重 , 变成了一种束缚  士 大夫思 想 的程式 , 士大夫 囿于八股 形式 , 不务 实学 ,  

互相 抄袭 , 以致 于判 官难辨 优 劣 。这 些言论 体现 了一 

者 

日  

    圈

烹巧工 

保护 

创  有 

荭步都 

个薛福成敏锐的洞察力 , 也体现了他否定数百年来知 

识分 子赖 以安身 立命 的科举 制 的大无 畏精神 。   薛 福 成 看 到科 举 制 的 弊 端 后 多 次 建 言 变 革 科 

拘变化 

举。 上曾侯书》 薛福成在“ 《 中, 养人才” 一节 中提 出为 

救科举之敝 ,莫若征辟与科举并用 ” “ ,在征辟之外 ,   用博 访 、 慎择 的方 法挑 选有 真才 实学 的贤德之 士 。 希  望清廷统治者通过“ 博访 ” 得异才 , 不拘一格取一技 

之长 者 , “ 来 辅科 举 所 不及 ” 。此 外 , 他也 主张 设特 科  来弥 补科 举 制之 缺 陷 。他 认 为 “ 法圣 祖 高 宗遗 意 , 特  举 制 科 , 非常 之 士 , 风兴起 。 …… 而前 此 空疏 之  则 闻 弊 , 且 渐 以转 移 。 …… 开特 科 , 举世 贤 才无 遗 逸  亦 则 之 虞 矣 。” 这些 主张表 明 了薛福 成要 求改 变社 会 风气 

使 

向 

西 

朝流所  分

析 了 

: 热     ●    ●

虽 天地 不 能为 自主也 , 之骤 至 , 变 圣人 所 不 能防也 ”  ,

本 领 高 强 的西 方 逐利 东 侵 , 自然 之 势 , 此 , 国  是 为 中

必 须 变 革 。 由此 , 进 一 步 提  “ 彼 所 长 , 吾 之  他 夺 益

短 , 审彼 所 短 , 吾 之 长 ” 并 用 的学 习西 方 以 图 “ 自强 ”   的主 张 。他 反 对 闭关 自守 的封 建 士大 夫 的夜 郎 自大  和 讳疾 忌 医 , 呼吁 向学 习西 方之 长 , “ 械之 精 , 其 炮 轮  舰 之 捷 ” 然 而 当 时薛 福 成 认 为 : 方列 强胜 于 中 国  , 西 的武器 之精 ,我 国的 长处 则是 “ 秉礼 守 义 ,三纲 五  常 ”他 的这 种 观点 也 没有 超 出地 主 阶级开 明人士 的  ,

看法。  

和渴望匡时济世贤才的强烈愿 望 ,体现了其炽热 的  爱 国之情 。然 而 , 为 封建 士 大 夫 的一员 , 身 薛福 成 仍  然希望通过科举步人仕途 , 即使科举失败 , 他对科举  的看 法也 不 外乎 改 革 , 沿袭 祖 宗成 法 , 科 举制 进 行  对

细 枝末 节 的修 补 , 可 能从 内容上 根 本改 革 , 不 只能起   到治标 的些许 作用 , 是一 种 时代 的局 限 。 这   3 .培 养专 门人 才  薛 福 成依 据 “ 因 时转 , 随 事迁 ” 器 人 的认 识 原则 ,   提 出“ 攫 专长 , 尽所用 ” 倚 各 的专 门人 才培 养主 张 。薛  福 成认 为 , 国教 民之法 自宋 明 以来 的教 育 体制 , 中 培 

17   3年薛福 成在 《 8 选举 论下 》 向清廷建 议 :今 欲  “ 人 才之 奋起 ,必使 聪 明才 杰之 士 研求 时务 而 后可 ”  , 明确指 出了改 变封 建 士子研 习 内容和 追求 目标 的必  要性 。17 薛福成 在 《 友人 书 》 85年 答 中说 :迄 于今 造  “ 化 之 机 日泄 , 泰 西诸 国之 人 , 之 愈 精 , 而 研 于是 有农  织之 机 器 , 有火 轮之 舟 车 , 铜 铁 之枪炮 。时 势之 相  有 推 移 , 圣人 莫之 能违 。夫 今之不 能不 用机 器 、 虽 轮船 、   枪炮 , 神农 氏之不 能不 制 未耨 , 犹 黄帝 氏之 不 能不 作  舟楫 弧矢 也 。” 因此 , 主 张全 社会 形 成一 股研 求 洋  他 务 的社 会 风 气 , 习西 方 先 进 技术 , 为 中用 , 而  学 洋 从 达 到 自强 御侮 之 目的 。否则 ,仅使 一二 当事 者 , “ 区区  于轮 船枪 炮 ,此 犹见 人 之行 百 里 ,而 劳神 惫形 以随  之 , 能具轻车 , 骏马 , 不 购 以骋 长 途 而遐 瞩千 里 也 ”  。 作 为洋 务运 动家 之幕 僚 ,薛 福 成所 倡 导 的学 习西方  并没 有超 出“ 洋务 ” 畴 , 范 只是 局 限 于物 质技 术层 面 ,   尽管 薛福 成 的主 张

带 有 片面 性 ,学 习 的只是 西 方 的  物质 文 明 , 较 之 四书 五经而 言 , 以说 开 始从 根本  但 可 上改革 科举 制 , 赋予 其独具 时代 特色 的 内容 。  

养的是一批泛而不专 、 不合时宜的平庸之辈 ; 而泰西  诸 国“ 士之所研 , 则有算学 、 化学 、 电学 、 光学 、 声学 、   天 学 、 学 , 一 切格 致 之学 ; 地 及 而一 学 之 中 , 又往 往 分 

为 数 十百 科 , 累世 莫殚 其业 焉 。工 之所 习 , 有攻  至 则 金、 木、 攻 攻石 、 皮 、 骨 角 、 毛 羽 , 设 色 博 埴 ; 攻 攻 攻 及   而 一艺 之 中 , 又往 往 分 为数 十百 种 ” 而且 “ , 文则 有仕  学 院, 武则 有则 武 学 院 , 则 有农 政 院 , 则 有 T 艺  农 工 院 , 则有 通 商 院” 商 。健 全 的教 育体 制 使 得 泰西 各 国  每 一事 均 “ 各有 专 家 而互 不 相侵 ” 。正 是 因 为对 人才 

培养的专 业化及严格分工 ,使西方国家骤致 富强。  

“ 国则 不 然 , 中 凡百 工 技 艺 , 为鄙 事 , 明之 士 , 视 聪 不  肯 留意 于 期 间 , 所 以少 专 家也 。” 这 一 问题 的漠  此 对

视, 也是 中国所落后的原因。   为改变 中国科技落后 、 技术人才奇缺 的状况 , 薛  福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今欲鼓舞人心 ,似宜访 中 “   国之 巧 匠给 之 虚衔 以风励 之 , 随时 派员 带 赴外 洋 , 遍 

游各 厂 以窥其 奥 密 。有 能于洋 人 成法 之外 , 自出新裁 

19 — 84 ,薛福成奉 旨出使英法意比四国, 80 19 年  

全 面而直 接地 感 触到 西方 国家发 达 的物 质 文 明如工 

业、 交通 、 军备和科技 。通过仔 细地考察和深刻地思  索 ,他逐步认识到西方国家发达的物质文明背后潜  在的精神动力 ,从而抛弃 了其对科举制进行点滴改 

虱髓

_

 

良的幼i  

承前启后的作用 , 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薛福成的人  才观有许多反映时代和社会要求的闪光点。 同时,   由

面观 点 .  

本, 尽 不  

了致 使  国 富强;  

会 制 度《  

于受到时代 、 阶级 、 自身认识等主客观原因的影响 ,   薛福成的人才观也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 。  

1 .薛福 成看 到 了人 才 问题 的重要 性  知 识是 最 

重要的生产要素 ,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及作  为其载体的人才 已成为生产活动 中最重要 的资源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人才越来越成为国家和社  会强盛的决定性因素。 在那个 国力 日 渐衰落 、 地位 日  

障等)j , l 5  

力、 人 

尽管薛福成对西方富强的认识未上升到理论高度 ,   且较零乱 , 但这毕竟是

他由浅人深不断深入 的结果 ,   在 当时其他 知识 分 子之 上 。他 寻找 到 了西 方 富强 的 

基 本 道路 ,并 在此认 识 的基 础 上形 成 了 自己独 特 的 

社 会改 革思 想 。  

5 发 展 文化教 育  .

益下降的没落朝代 ,薛福成认识到解决中国的政治  危机 、 民族危机 , 必须靠人才 。  

2 .薛福成 的人 才观 内容全 面 、 系完整 。 体 薛福 成  的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 怎样培养人才 , 提出了一 

系列培养人才的建议 , 形成了系统地人才观。 他从改  变任人制度人手,提出大力提拔洞达洋务 的才杰之  士, 为此他提 出了变革科举 、 培养专 门人才等主张 ,   进而提 出学习西方文化 、 发展文化教育的设想 。 与此  同时 ,他不 忘告 诫 有志 学 习西 方 的青年 学 子要 反 对 

“ 全盘西 化 ”  。 3 .薛福成 的人 才观 在近代 中 国人 才 问题起 到承 

19 — 84 ,薛福成奉 旨出使英法意 比四国。 80 19 年   西方国家的发展使薛福成深有感触 , 他认 为 : 西方之 

所 以富强 的根本 原 因是 教育 。西方 国家 都很 重 视教  育 的普 及 、 育 的社会 化 、 教 教育 的专 业 化 , 教 育视  把

为国家兴废盛衰之根本 。他在 日 中这样写道 :夫  记 “

观 大局 之兴废 盛衰 , 必究 其所 以致此 之本 原 。学校之  盛 有如今 日, 此西洋 诸 国所 以勃兴之 本原欤 ?” 因此 ,  

前启后的作用, 具有重要 的历史价值。鸦片战争后 ,   早期思想家以忧 国忧民之情与 、放眼世界 的近代眼 

薛福成主张全面改革旧的教育体系。 首先 , 改革教学  内容 , 封建士大夫不但要学习经史 , 而且要学习 自 然 

科学。薛福成认为 :格致之学 ,在 中国为治平之始  “ 基 , 西 国为 富 强 之先 导 ” 西方 国家 之 所 以能雄 视  在 ,

宇 宙关 键在 于其 发达 的 自然科 学 诸 如重 学 、 化学 、 汽 

光, 都提到人才问题。 自 、 龚 珍 林则徐 、 魏源等都提出 

批判科举 、 广进人才的主张, 强调人才的重要。 有才  “ 而不用与无才同,用之而不使之尽其才与不用 同”  。

薛福成对前辈的思想精神进行 了继承发展 ,提 出了   系列初具规模地适应于中国近代化的人才观 。同  时,薛福成 的人才观也影响到即将登上历史舞 台的  资产阶级维新派, 他培养人才 、 选拔人才 的主张都在 

学、 光学 、 电学 、 几何学之类 。 而传统教育体制下的士  大夫对于这些则“ 明其道者忽其事”“ 、习其业者昧其 

理” 。因此 , 之 士应开 学 习 自然科 学之 新风气 , 有识 融 

维新 派 的变

法 纲领 中得 以体现 。  

4 .薛福成 的人 才观 有许 多反 映 时代 和社 会要 求 

会贯通中西学理。 其次 , 提倡广设学校 , 普及教育。 再  次 , 门别 科 , 分 教育 专业化 。   薛福成主张学习西方 , 护派遣 留学生出国学  拥 习, 同时他 也不 忘提 醒 出 国人 员 :童 子识 志 未定 , “ 去 

中 国礼 仪之 乡 , 远适 海外 饕利 朋 淫腥 膻之 地 , 月渐  岁

的 闪光点 。同时 , 由于受 到 时代 、 阶级 、 自身认 识等 主 

客观原因的影响,薛福成的人才观也存在一些错误  的观点。 他虽然主张变革科举 , 但是不可能彻底地反  对科举制度 , 主张废除科举 。 在他的人才认识 中也有 

渍, 将与俱化 。归而挟其所有 以夸耀 中国, 则弊博而  用鲜”他主张对青年孩童严加管束 ,逆睹其弊而善  , “ 为 防 闲” 。这成 为 中国首 次提 出防止 年轻 学 子 “ 全盘 

西化” 的告诫 。  

三、 评价 

地理环境会影响人才素质等错误观点。 但是 , 纵观薛  福成的人才 观 , 我们能够看到 : 民族危机 的面前 , 在  

薛 福成 以振 兴 中 国为 己任 ,提 出 了一 系列 培养 新 式 

专门人才、发展现代教育、反对全盘西化的远见卓  识, 为近代中国的发展提供 了可贵的人才观思想 。  

( 者单位 : 作 无锡 商业 职业技 术 学院 )  

薛福成看到 了人才问题的重要性 ,形成了内容  全面 、 体系完整的人才观 , 在近代 中国人才问题起到 

【 责任 编辑 : 坚 】 江  

匿  嘧 爵

一  

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   早期维新思想家薛福成的人才观  

●    ●

侯 玉 

薛福成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 、 政治家和外交家 ,   是在甲午战争前 由封建士大夫转化而成 的资产阶级 

早 期维 新者 。面对 日益 严重 的 民族 危机 , 薛福 成喊 出 

培养人才展开 , 提出了一系列培养人才的建议 , 形成  了系统地 人 才观 。  

1 .整饬 吏治 , 变任人 制度 , 改 大力提 拔 洞达 洋务 

的 才 杰 之 士 

了一系列时代强音 , 其中对于人才问题 , 他提出了变 

革 科 举 、 拔 洞 达 洋务 的才 杰 之 士 、 习西 方 文 化 、 提 学  

鸦 片 战争后 的中 国亟需 一批 适 应 时代 要求 的新  型人 才 ,然而 ,现实 的情 况 却是— — 自中外交 涉 以 

发展文化教育 、 培养专门人才 、 反对全盘西化的人才  培养 的系统 理论 , 形成 了 自己的人 才观 。  

来, 中国士大夫拘于成见 , 往往高谈气节 , 不屑 、 鄙弃 

洋务 , 一旦有 事情 发生 则无所 适从 。所 谓熟悉 洋务 的  人 ,只是粗 通 几句 洋文 的翻译 和 同洋 人做 点 小买 卖 

薛 福成 人才观 形成 的背 景 

16 年 ,侨居宝应的薛福成写成 《 84 选举论上》  、 《 选举论中》痛斥科举制度的弊端。 , 他认为 自明初开  始的科举制 , 用拘泥于僵死形式 的八股选拔人才 , 其  弊端 是 :驱 天下数 十 万操 觚之 士 ,敝精惫 神 于制 艺  “

之 中 , 研经 术 , 考史 事 , 不 不 辨性 理 之微 言 , 惊 为河  则

的市井商贾 。为此 , 薛福成呼吁:今欲人才之奋起 , “   必是聪明才杰之士, 研求时务而后可。 就是说 , ” 要转  移风气 , 将聪 明才杰之士的追求 目标从研习八股转 

移到 时务上 来 。为此 , 政府 应该 大力 提拔洞 达洋 务 的  人才 , 发挥 其 才 能 ,如 胆识 兼 优 , “ 才辩 锋 生 者 , 出  宜

汉, 讲经世之要务 , 则诧若望洋。 薛福成猛烈抨击科  ” 举制度 , 指出了八股取士制度 的两大弊端 : 第一 , 八  股文的内容空疏 , 不合时宜。第二 , 其选拔 的人才只  能是死记硬背八股辞章、 学与用 、 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的书呆 子 , 即使是 学 富五 车 的“ 儒 ”其 实践 能力 也  鸿 ,

使; 熟谙条约 、 操守廉洁者 , 宜税务 ; 才猷练达 、 风骨  峻整者 , 宜海疆州县” 。只要国家大力提拔和任用洞  达洋务的人才 , 必定可 以使风气转移 , 人才辈出。  

2 .变革科举 

不一定超出常人 。他甚至认为明初开始的科举制 的   危 害等 同于 秦始 皇 的焚书 坑儒 , 坑 害 “ 明才 杰之 

是 聪 资” 的腐朽制度 , 这体现了有识青年学子 以国家 民族  为己任 、 批判传统的胆量和勇气。   17 年, 85 薛福成在《 应诏陈言疏》 中进一步强调 :   科举制 自隋唐发展至今已积弊甚重, 变成 了一种束缚  士大夫思想的程式 , 士大夫 囿于八股形式 , 不务实学 ,   互相抄袭 , 以致于判官难辨优劣。这些言论体现了薛  福成敏锐的洞察力, 也体现了他否定数百年来知识分  子赖 以安身立命的科举制的大无畏精神 。  

二、 薛福 成 人才观 的主要 内容 

16 年 ,侨居宝应的薛福成写成 《 8 4 选举论上》  、 《 选举论中》痛斥科举制度的弊端。 , 他认为 自明初开  始 的科举 制 , 拘泥 于僵 死形 式 的八 股选 拔 人才 , 用 有 

两 大 弊端 : 一 , 股 文 的 内容 空 疏 , 合 时 宜 。第  第 八 不

二 ,其选拔的人才只能是死记硬背八股辞章 、学与  用、 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书呆子 , 即使是学富五车的  “ 鸿儒”其实践能力也不一定超 出常人。 , 他甚至认为  明初开 始的科举制 的危 害等 同于秦 始皇 的焚 书坑  儒, 是坑害“ 聪明才杰之资” 的腐朽制度 , 这体现 了有 

识青年学子 以国家民族为己任 、批判传统的胆量和 

勇气。   17 年, 85 薛福成在《 应诏陈言疏》 中进一步强调 :  

薛福成的人才观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怎样 

嘶獭

科举制 自隋唐发展至今已积弊甚重 , 变成了一种束缚  士 大夫思 想 的程式 , 士大夫 囿于八股 形式 , 不务 实学 ,  

互相 抄袭 , 以致 于判 官难辨 优 劣 。这 些言论 体现 了一 

者 

日  

    圈

烹巧工 

保护 

创  有 

荭步都 

个薛福成敏锐的洞察力 , 也体现了他否定数百年来知 

识分 子赖 以安身 立命 的科举 制 的大无 畏精神 。   薛 福 成 看 到科 举 制 的 弊 端 后 多 次 建 言 变 革 科 

拘变化 

举。 上曾侯书》 薛福成在“ 《 中, 养人才” 一节 中提 出为 

救科举之敝 ,莫若征辟与科举并用 ” “ ,在征辟之外 ,   用博 访 、 慎择 的方 法挑 选有 真才 实学 的贤德之 士 。 希  望清廷统治者通过“ 博访 ” 得异才 , 不拘一格取一技 

之长 者 , “ 来 辅科 举 所 不及 ” 。此 外 , 他也 主张 设特 科  来弥 补科 举 制之 缺 陷 。他 认 为 “ 法圣 祖 高 宗遗 意 , 特  举 制 科 , 非常 之 士 , 风兴起 。 …… 而前 此 空疏 之  则 闻 弊 , 且 渐 以转 移 。 …… 开特 科 , 举世 贤 才无 遗 逸  亦 则 之 虞 矣 。” 这些 主张表 明 了薛福 成要 求改 变社 会 风气 

使 

向 

西 

朝流所  分

析 了 

: 热     ●    ●

虽 天地 不 能为 自主也 , 之骤 至 , 变 圣人 所 不 能防也 ”  ,

本 领 高 强 的西 方 逐利 东 侵 , 自然 之 势 , 此 , 国  是 为 中

必 须 变 革 。 由此 , 进 一 步 提  “ 彼 所 长 , 吾 之  他 夺 益

短 , 审彼 所 短 , 吾 之 长 ” 并 用 的学 习西 方 以 图 “ 自强 ”   的主 张 。他 反 对 闭关 自守 的封 建 士大 夫 的夜 郎 自大  和 讳疾 忌 医 , 呼吁 向学 习西 方之 长 , “ 械之 精 , 其 炮 轮  舰 之 捷 ” 然 而 当 时薛 福 成 认 为 : 方列 强胜 于 中 国  , 西 的武器 之精 ,我 国的 长处 则是 “ 秉礼 守 义 ,三纲 五  常 ”他 的这 种 观点 也 没有 超 出地 主 阶级开 明人士 的  ,

看法。  

和渴望匡时济世贤才的强烈愿 望 ,体现了其炽热 的  爱 国之情 。然 而 , 为 封建 士 大 夫 的一员 , 身 薛福 成 仍  然希望通过科举步人仕途 , 即使科举失败 , 他对科举  的看 法也 不 外乎 改 革 , 沿袭 祖 宗成 法 , 科 举制 进 行  对

细 枝末 节 的修 补 , 可 能从 内容上 根 本改 革 , 不 只能起   到治标 的些许 作用 , 是一 种 时代 的局 限 。 这   3 .培 养专 门人 才  薛 福 成依 据 “ 因 时转 , 随 事迁 ” 器 人 的认 识 原则 ,   提 出“ 攫 专长 , 尽所用 ” 倚 各 的专 门人 才培 养主 张 。薛  福 成认 为 , 国教 民之法 自宋 明 以来 的教 育 体制 , 中 培 

17   3年薛福 成在 《 8 选举 论下 》 向清廷建 议 :今 欲  “ 人 才之 奋起 ,必使 聪 明才 杰之 士 研求 时务 而 后可 ”  , 明确指 出了改 变封 建 士子研 习 内容和 追求 目标 的必  要性 。17 薛福成 在 《 友人 书 》 85年 答 中说 :迄 于今 造  “ 化 之 机 日泄 , 泰 西诸 国之 人 , 之 愈 精 , 而 研 于是 有农  织之 机 器 , 有火 轮之 舟 车 , 铜 铁 之枪炮 。时 势之 相  有 推 移 , 圣人 莫之 能违 。夫 今之不 能不 用机 器 、 虽 轮船 、   枪炮 , 神农 氏之不 能不 制 未耨 , 犹 黄帝 氏之 不 能不 作  舟楫 弧矢 也 。” 因此 , 主 张全 社会 形 成一 股研 求 洋  他 务 的社 会 风 气 , 习西 方 先 进 技术 , 为 中用 , 而  学 洋 从 达 到 自强 御侮 之 目的 。否则 ,仅使 一二 当事 者 , “ 区区  于轮 船枪 炮 ,此 犹见 人 之行 百 里 ,而 劳神 惫形 以随  之 , 能具轻车 , 骏马 , 不 购 以骋 长 途 而遐 瞩千 里 也 ”  。 作 为洋 务运 动家 之幕 僚 ,薛 福 成所 倡 导 的学 习西方  并没 有超 出“ 洋务 ” 畴 , 范 只是 局 限 于物 质技 术层 面 ,   尽管 薛福 成 的主 张

带 有 片面 性 ,学 习 的只是 西 方 的  物质 文 明 , 较 之 四书 五经而 言 , 以说 开 始从 根本  但 可 上改革 科举 制 , 赋予 其独具 时代 特色 的 内容 。  

养的是一批泛而不专 、 不合时宜的平庸之辈 ; 而泰西  诸 国“ 士之所研 , 则有算学 、 化学 、 电学 、 光学 、 声学 、   天 学 、 学 , 一 切格 致 之学 ; 地 及 而一 学 之 中 , 又往 往 分 

为 数 十百 科 , 累世 莫殚 其业 焉 。工 之所 习 , 有攻  至 则 金、 木、 攻 攻石 、 皮 、 骨 角 、 毛 羽 , 设 色 博 埴 ; 攻 攻 攻 及   而 一艺 之 中 , 又往 往 分 为数 十百 种 ” 而且 “ , 文则 有仕  学 院, 武则 有则 武 学 院 , 则 有农 政 院 , 则 有 T 艺  农 工 院 , 则有 通 商 院” 商 。健 全 的教 育体 制 使 得 泰西 各 国  每 一事 均 “ 各有 专 家 而互 不 相侵 ” 。正 是 因 为对 人才 

培养的专 业化及严格分工 ,使西方国家骤致 富强。  

“ 国则 不 然 , 中 凡百 工 技 艺 , 为鄙 事 , 明之 士 , 视 聪 不  肯 留意 于 期 间 , 所 以少 专 家也 。” 这 一 问题 的漠  此 对

视, 也是 中国所落后的原因。   为改变 中国科技落后 、 技术人才奇缺 的状况 , 薛  福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今欲鼓舞人心 ,似宜访 中 “   国之 巧 匠给 之 虚衔 以风励 之 , 随时 派员 带 赴外 洋 , 遍 

游各 厂 以窥其 奥 密 。有 能于洋 人 成法 之外 , 自出新裁 

19 — 84 ,薛福成奉 旨出使英法意比四国, 80 19 年  

全 面而直 接地 感 触到 西方 国家发 达 的物 质 文 明如工 

业、 交通 、 军备和科技 。通过仔 细地考察和深刻地思  索 ,他逐步认识到西方国家发达的物质文明背后潜  在的精神动力 ,从而抛弃 了其对科举制进行点滴改 

虱髓

_

 

良的幼i  

承前启后的作用 , 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薛福成的人  才观有许多反映时代和社会要求的闪光点。 同时,   由

面观 点 .  

本, 尽 不  

了致 使  国 富强;  

会 制 度《  

于受到时代 、 阶级 、 自身认识等主客观原因的影响 ,   薛福成的人才观也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 。  

1 .薛福 成看 到 了人 才 问题 的重要 性  知 识是 最 

重要的生产要素 ,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及作  为其载体的人才 已成为生产活动 中最重要 的资源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人才越来越成为国家和社  会强盛的决定性因素。 在那个 国力 日 渐衰落 、 地位 日  

障等)j , l 5  

力、 人 

尽管薛福成对西方富强的认识未上升到理论高度 ,   且较零乱 , 但这毕竟是

他由浅人深不断深入 的结果 ,   在 当时其他 知识 分 子之 上 。他 寻找 到 了西 方 富强 的 

基 本 道路 ,并 在此认 识 的基 础 上形 成 了 自己独 特 的 

社 会改 革思 想 。  

5 发 展 文化教 育  .

益下降的没落朝代 ,薛福成认识到解决中国的政治  危机 、 民族危机 , 必须靠人才 。  

2 .薛福成 的人 才观 内容全 面 、 系完整 。 体 薛福 成  的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 怎样培养人才 , 提出了一 

系列培养人才的建议 , 形成了系统地人才观。 他从改  变任人制度人手,提出大力提拔洞达洋务 的才杰之  士, 为此他提 出了变革科举 、 培养专 门人才等主张 ,   进而提 出学习西方文化 、 发展文化教育的设想 。 与此  同时 ,他不 忘告 诫 有志 学 习西 方 的青年 学 子要 反 对 

“ 全盘西 化 ”  。 3 .薛福成 的人 才观 在近代 中 国人 才 问题起 到承 

19 — 84 ,薛福成奉 旨出使英法意 比四国。 80 19 年   西方国家的发展使薛福成深有感触 , 他认 为 : 西方之 

所 以富强 的根本 原 因是 教育 。西方 国家 都很 重 视教  育 的普 及 、 育 的社会 化 、 教 教育 的专 业 化 , 教 育视  把

为国家兴废盛衰之根本 。他在 日 中这样写道 :夫  记 “

观 大局 之兴废 盛衰 , 必究 其所 以致此 之本 原 。学校之  盛 有如今 日, 此西洋 诸 国所 以勃兴之 本原欤 ?” 因此 ,  

前启后的作用, 具有重要 的历史价值。鸦片战争后 ,   早期思想家以忧 国忧民之情与 、放眼世界 的近代眼 

薛福成主张全面改革旧的教育体系。 首先 , 改革教学  内容 , 封建士大夫不但要学习经史 , 而且要学习 自 然 

科学。薛福成认为 :格致之学 ,在 中国为治平之始  “ 基 , 西 国为 富 强 之先 导 ” 西方 国家 之 所 以能雄 视  在 ,

宇 宙关 键在 于其 发达 的 自然科 学 诸 如重 学 、 化学 、 汽 

光, 都提到人才问题。 自 、 龚 珍 林则徐 、 魏源等都提出 

批判科举 、 广进人才的主张, 强调人才的重要。 有才  “ 而不用与无才同,用之而不使之尽其才与不用 同”  。

薛福成对前辈的思想精神进行 了继承发展 ,提 出了   系列初具规模地适应于中国近代化的人才观 。同  时,薛福成 的人才观也影响到即将登上历史舞 台的  资产阶级维新派, 他培养人才 、 选拔人才 的主张都在 

学、 光学 、 电学 、 几何学之类 。 而传统教育体制下的士  大夫对于这些则“ 明其道者忽其事”“ 、习其业者昧其 

理” 。因此 , 之 士应开 学 习 自然科 学之 新风气 , 有识 融 

维新 派 的变

法 纲领 中得 以体现 。  

4 .薛福成 的人 才观 有许 多反 映 时代 和社 会要 求 

会贯通中西学理。 其次 , 提倡广设学校 , 普及教育。 再  次 , 门别 科 , 分 教育 专业化 。   薛福成主张学习西方 , 护派遣 留学生出国学  拥 习, 同时他 也不 忘提 醒 出 国人 员 :童 子识 志 未定 , “ 去 

中 国礼 仪之 乡 , 远适 海外 饕利 朋 淫腥 膻之 地 , 月渐  岁

的 闪光点 。同时 , 由于受 到 时代 、 阶级 、 自身认 识等 主 

客观原因的影响,薛福成的人才观也存在一些错误  的观点。 他虽然主张变革科举 , 但是不可能彻底地反  对科举制度 , 主张废除科举 。 在他的人才认识 中也有 

渍, 将与俱化 。归而挟其所有 以夸耀 中国, 则弊博而  用鲜”他主张对青年孩童严加管束 ,逆睹其弊而善  , “ 为 防 闲” 。这成 为 中国首 次提 出防止 年轻 学 子 “ 全盘 

西化” 的告诫 。  

三、 评价 

地理环境会影响人才素质等错误观点。 但是 , 纵观薛  福成的人才 观 , 我们能够看到 : 民族危机 的面前 , 在  

薛 福成 以振 兴 中 国为 己任 ,提 出 了一 系列 培养 新 式 

专门人才、发展现代教育、反对全盘西化的远见卓  识, 为近代中国的发展提供 了可贵的人才观思想 。  

( 者单位 : 作 无锡 商业 职业技 术 学院 )  

薛福成看到 了人才问题的重要性 ,形成了内容  全面 、 体系完整的人才观 , 在近代 中国人才问题起到 

【 责任 编辑 : 坚 】 江  


相关文章

  • 试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特点
  • [摘 要]中国历史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出现了大批资产阶级维新派,在这个内忧外患的历史时期,中国被席卷进入到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浪潮之中,经济和教育文化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资产阶级维新派冲破了固有的"重农抑商" ...查看


  •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 单项选择题 1.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为( ) A.西京 B.北京 C.天京 D.金陵 2. 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 A.<资政新篇> ...查看


  • 2维新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教案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早期改良思潮的主要代表和主张. 2.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和维新变法活动的影响. 3.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思想特点,维新派活动的历史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归纳总结:分析维新思想形成 ...查看


  •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复习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学习目标: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评价:知道公车上书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 ...查看


  • 洋务运动与思想启蒙
  • 对于中国的衰落,中国的教科书多数只是口号式总结成"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出卖主权"."内外勾结"."丧权辱国".这里我想从当时士大夫阶层思想认识的角度,对比着日 ...查看


  •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加剧和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单元体系概述] 本单元包括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近40年的基本历史,主要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有: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加剧.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和甲午 ...查看


  • 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戊戌变法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戊戌变法 1.历史背景 (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峻. (2)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4)康.梁维新思想 ...查看


  • 2011届高考历史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罗荣渠认为:"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 ...查看


  • 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 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概述 本单元涉及50年的历史中一系列重大问题: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早期维新思想.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洋务运动是清王朝发起的救亡图存运动,但在甲午战争中被近邻小国日本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