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储蓄银行如何服务新农村

作者:《中国金融》记者 植凤寅

2009年09月17日 摘自:《中国金融》 2008年第22期共有 0条评论

打印Email评论

主持人的话: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挂牌成立。按照成立之初的设想,邮储银行主要依托邮政长期以来在全国城乡建立的网点优势,积极服务于“三农”,缓解城市从农村地区抽取稀缺资金资源的问题。如今,一年多过去了,挂牌后的邮政储蓄银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在中央加紧推进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宏观背景下,邮储银行将如何服务新农村?针对基层颇有议论的“多头管理”应如何看待?本期一线话题约请中国银监会福建监管局副局长胡艳超以及中国银监会镇江监管分局副局长薛润生就此话题进行了讨论。

记者:从2007年3月成立至今,中国邮储银行挂牌一年有余,请问胡艳超副局长,在福建,邮储银行如今是个什么样的概况?

胡艳超:2008年1月8日,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正式挂牌开业,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顺利完成了下属分支机构的组建挂牌工作。目前,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内设12个部室,下辖8家二级分行、75家一级支行、325家二级支行、代理营业所410个,取得了以下五方面的改革成效:一是银行管理架构基本形成。成立邮储银行,为解决邮储与邮政长期混合经营存在的严重风险问题创造了条件。新成立的邮储银行管理层更加重视风险管理,并按照现代商业银行运行管理要求,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内控制度得到逐步强化。二是品牌影响力提升。邮政储蓄机构正式改制为“银行”后,大众对其认识逐步发生变化,其品牌影响力和业务竞争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三是业务拓展速度加快。邮储银行成立后,陆续开办了小额信贷、公司业务、企业网上银行业务及个人商务贷款等业务,受到了广大城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四是在探索资金返回农村途径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新成立的邮储银行充分依托和发挥邮政储蓄网络覆盖城乡二元经济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通过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品种,逐步开始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信贷资金投入,在缓解“三农”融资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五是监管有效性明显改善。邮储银行与邮政公司分设后,监管部门依法将邮政储蓄纳入银行业监管范畴,并参照商业银行监管标准实施监管,监管有效性明显改善。

记者:邮储银行将主要致力于服务“三农”,这一年来在这方面取得了怎样的实效?

胡艳超:从福建省的情况来看,邮储银行在服务“三农”方面主要取得了以下四方面的成效:

一是积极拓展小额贷款业务。在各项政策指引下,不断探索解决“三农”融资难问题,积极开办为农户和微小企业服务的小额贷款业务,努力优化业务流程,加大力度支持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确实帮助农民提高生活水平。目前全省各分支机构均开办小额贷款业务,业务发展较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至2008年10月20日,发放农村小额贷款结余4503笔,余额 25907.25万元。

二是深入开展同业贷款合作。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与国家开发银行进行了广泛的业务合作,有效推动邮储资金回流农村、农业。截至2008年10月20日,双方共签订了108笔涉及“三农”服务的间接银团或联合贷款合同,合同金额 99.82亿元,实际发放99.02亿元。

三是不断扩大代理资金业务。目前,代理拨补品种包含社保资金、国库工资、土地赔偿、助学金、粮食直补款、计生奖励、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等十八种,充分发挥了邮储银行覆盖城乡二元经济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优势,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注重农村信息收集与交流。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非常重视对“三农”信息的收集工作,积极同农村基层组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拓宽农村客户的信息来源渠道,深入挖掘农村客户资源。

邮储银行组建后,给邮储业务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邮蓄业务由原来的邮政局一元经营管理改变为现在邮政局、邮储银行共同经营管理的格局,给邮储业务的风险管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记者: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基层邮储银行在人员机制、经营管理体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这也妨碍了它对新农村建设作用的发挥。请问薛润生副局长,在镇江,邮储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是怎样的?

薛润生:截至2008年6月末,镇江全市邮储机构为121个,其中,市级分行1个,支行69个,邮储代办机构51个。主要采取以下的经营管理模式:一是从业务资金运营上看,名义上所有的邮储资金全部由邮储银行统一运营管理,但在实际划分储蓄业务时,只将原邮政储蓄存款余额的 30%直接划归邮储银行自营。二是从机构网点管理上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机构16个支行,由邮储银行市级分行独立管理,其所有业务和收入归邮储银行;二类机构54个支行,其人员结构部分来自邮储银行、部分来自邮政局,其中负债业务和高管人员及其机构和风险管理由邮储银行负责,资产业务和经营收入则归邮政局;三类机构51个,均为邮储业务代办网点,由邮政局和邮储银行共同管理,其人员、收入全属于邮政局。三是从高管人员选配上看,当前镇江辖市(县)3个支行的行长还兼任辖市(县)邮政局副局长的角色,其他农村大部分支行的高管人员也兼职邮政支局长,他们对邮政业务还负有管理职责。四是从业务收入分配上看,邮储业务收入的70%~80%仍然归市邮政局所有,只有20%~30%的收入归邮储银行市分行,邮储银行的经营成本核算、营业收入及利润分配仍然由邮政局全权负责。五是从网点硬件设施建设上看,先由邮储银行提出网点硬件设施改造方案及预算,报市邮政局金融业务局审核批准,上级统一核拨资金后由邮政局金融业务局具体实施装修改造,邮储银行市分行没有网点装修改造的自主权。

记者:从您的介绍来看,似乎有些“多头管理”的样子。这会不会带来经营管理上的不便呢?

薛润生:的确,邮储银行组建后,给邮储业务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邮蓄业务由原来的邮政局一元经营管理改变为现在邮政局、邮储银行共同经营管理的格局,给邮储业务的风险管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当前邮储银行经营管理体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经营管理理念缺失。邮储业务历来是各级邮政部门的主营业务,其经营收入占到各级邮政部门经营总收入的半壁江山。随着邮储银行建立后各项资产业务的拓展,邮储业务经营收入将大幅增长。面对改革后的现实,基层邮政部门势必加强对邮储业务的协调、指导和管理,以实现利益均沾的目标。但是,邮储银行的控股股东是中国邮政集团总公司,毫无疑问,邮储银行理应对控股股东负责,并在取得经营管理自主权、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专业化经营,加快各项业务发展,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为控股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可见,邮储银行的经营管理理念到底是朝着利益均沾的目标迈进,还是朝着对控股股东负责、为控股股东创造更多价值的方向前进,这个问题亟待破解。二是风险隔离机制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营业场所不安全。当前,邮储银行基层的分支机构大多数与邮政机构合署办公,有的甚至是邮储、邮政、电信三家合署办公,邮储银行营业场所没有实现物理隔离,安全设施不到位,存在着风险隐患,资金、财产和人员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业务操作系统有风险。银行机构和代理机构业务范围不同,共用一个操作系统,在业务经营中极易产生操作风险。随着邮储业务的发展,服务种类的增加,系统性风险增强,如果压力测试工作跟不上,将影响到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财务与投资受牵制。由于受资金、财务和固定资产自主权的制约,邮储银行无法按照商业银行的标准进行硬件设施更新,邮政还可能将经营中产生的一些财务风险向邮储转移,邮储银行业务发展保障机制不健全,业务发展后劲不足。三是风险管控机制缺失。主要指以下几方面:内控机制不完善。邮储银行的分支机构组建已经结束,但是内控机制严重滞后,特别是风险管理体系、内控制度体系、业务操作流程体系、岗位职责体系尚未建立,业务风险管控能力亟待提高。管理信息不对称。目前,由于邮储银行分支机构组织架构不健全,管理信息传导机制不畅,分支机构之间、邮储银行与代理网点之间的管理信息不是纵向直接传递,而是横向间接传递,邮储银行职能部门不能有效履行管理职责,不利于风险管控。高管交叉兼职问题悬而未决。当前,邮储银行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大多数是交叉兼职,处于一手抓邮政业务、一手抓邮储业务的状态,极易产生利益冲突,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不能对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进行有效管理。四是激励约束机制缺失。激励机制无法建立。邮政储蓄业务收入的70%~80%归邮政局,邮储银行对分支机构没有全部拥有管理自主权,不能进行财务成本核算,职工队伍培训工作跟不上,各项业务发展受到制约,职工普通对未来的收入待遇、发展前景的心理预期值不高。有序竞争机制无法形成。邮储业务走向共同经营后,随着经营管理考核机制的确立,一类机构、二类机构和三类机构之间将竞争客户资源和资金资源。目前,在自营机构和代理机构之间已经出现储蓄存款互相搬家的苗头。如果邮储银行经营管理自主权得不到有效解决,无序竞争、互挖墙脚将不可避免,还有可能产生新的金融风险。案件防控责任无法落实。当前,由于对二类机构和三类机构的管理边界模糊,管理职责不明,权利与义务不匹配,留下了互相扯皮和推诿的空间,特别是当二类机构或三类机构发生案件时,将无法区分责任,更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罚。

记者:当然,作为银行金融机构的一员,邮储银行还很年轻,属于“新手上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服务新农村,邮储银行具有其他银行所不能企及的优势。比如说,它拥有全国城乡网点最多、网络覆盖面最广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另外,由于一直实行资金上存,与农村信用社比起来,邮储银行没有不良资产,属于“轻装上阵”。但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服务提供者主要集中在农村信用社。在既无经验可言,又无可参照模式情况下,邮储银行如何搞好农村金融服务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胡艳超:支持新农村建设对新组建的邮储银行而言,既是一项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也是一项充满挑战的艰巨任务,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和积累过程。实事求是地看,邮储银行在支农方面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主要是邮储银行在农村地区的机构网点数量仅次于农村信用社,具有服务农村的天然网络优势,劣势主要是以前邮储在农村吸收的资金大部分采取上存方式,没有开展支农信贷的经验。邮储银行要搞农村金融服务,关键是要扬长避短,在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商业银行支农信贷做法、弥补自身经验不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邮储银行城乡的网络优势和庞大丰富的客户信息优势,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交叉销售力度。按照“互补优势、互换市场、互惠共赢”的原则,积极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各类金融机构开展全方位的支农业务合作。一方面,借助其他银行业机构良好的资产营销和管理能力,通过协议存款、参与银团贷款等方式,将大宗邮储资金批发出去,投入到国家“三农”重点工程、农村基础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领域,间接实现支持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充分发挥邮储自身网络优势,积极开展代理各类金融机构开发设计的保险产品、理财产品、证券基金、货币基金和其他符合农村居民投资特点的低风险、固定收益类产品,开展与商业银行相关的外包业务,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同时也为将来邮储银行自主开发设计这些产品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二是增强网点分销功能。按照稳步推进原则,总结经验,进一步选择业务发展较好的地区,稳步推广涉及农户的小额信贷业务开办范围;通过稳步提升自身业务营销能力,积极构建邮储银行良好的资产负债结构和成长模式。同时,引导邮储银行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环节,从农村实际出发,借鉴国际国内成功经验,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业务种类,设计和开发丰富多样、风险可控、广受欢迎的金融产品,使广大农民受益,把服务“三农”落到实处。

三是扩大服务覆盖面。针对邮政储蓄有2/3的网点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这一特点,从服务“三农”的大局出发,从满足广大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基础金融需求,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角度出发,通过完善农村邮储网点功能,充实业务,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满足度。

记者:目前邮储资金量很大,而资金使用渠道有限。如何建立资金重返农村渠道?

胡艳超:作为监管者,我们的做法是积极引导邮储银行通过小额信贷、小额存单质押贷款、涉农的银团贷款以及协议存款、银行间债券市场、购买农业发展金融债等多种方式将新增存款返还给农村,建立资金重返农村渠道,努力支持“三农”发展。

记者:邮储银行目前开展了哪些资产业务?如何建立风险管控机制?

胡艳超:2006年3月,福建省成为全国第一个开展邮政储蓄小额存单质押贷款试点的省份,2007年9月,福建省成为全国最早开展邮储小额信贷七个试点省份之一,2008年10月,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又被邮储银行总行列入开展个人商务贷款的试点省份。除了以上零售类资产业务,还有部分批发类资产业务,包括银团贷款、协议存款以及票据转贴现业务等,主要由总行负责业务政策的拟定、合同签署和资金发放,各省协助做好相关业务的推广和管理工作。

目前,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以下分支机构资产业务主要是小额贷款业务,建立有效的信贷风险管控机制对邮储银行今后发展至关重要。从当前情况看,邮政储蓄银行要构建合格的风险管理架构和机制需要从其自身的内部条件出发,在风险理念、责任、机构、人员、成本、内控等诸多方面统筹考虑,扬长避短,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和运作机制,切实从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监测等方面着手,全面实施信用、市场、操作和法规政策风险管理,将各类风险控制在全行风险管理能力和资本实力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实现风险调整收益的最大化,保证全行营运资金的安全,以便为各类业务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环境。重点是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组建风险管理队伍。省、市两级分行要设立独立的风险合规管理部门,县支行应指定部门,确定专人,乡以下机构应至少配有一人负责风险合规管理工作。同时,要本着“边实践、边锻炼、边总结”的原则,加大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信贷操作技能和风险管理能力。

二是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以流程控制的理念为指导,将风险管理融入业务流程和制度,同时强化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构成的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形成有效的机制,保证各项业务制度和流程执行到位。

三是强化稽核监督职责。切实加强对小额信贷业务试点的真实性、合规性、风险性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内部稽查、纠错力度,对违规问题严肃处理,有效防范信贷资金风险。

四是完善利率风险定价机制。科学确定小额贷款利率,建立充分覆盖风险、成本和收益的小额贷款利率自主浮动机制,在浮动区间内对农户、商户或不同授信实行差别定价,实现贷款业务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最大化,促进贷款业务稳步健康发展。

邮储与邮政长期以来骨肉相连,如果在改革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处理有关人、财、物分离工作,很可能会激化矛盾,影响邮储银行发展。

记者:对邮储银行今后的发展有哪些建议?

薛润生:对于邮储银行,我想从经营管理方面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实施分类经营管理。当前,要在理顺邮储业务和邮政业务经营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督促邮储银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更新经营理念,树立对控股股东负责、为控股股东创造价值的理念,围绕经营战略目标和市场定位,实现自主经营管理,对邮储银行分支机构和代理机构实施统一管理,实现差别化竞争,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建立职责清晰、分类管理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则和金融企业内部风险控制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邮政企业与邮储银行在网络资源共享、产品交叉销售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二者的稳定、协调发展。二是健全经营组织体系,确立公司治理架构。邮储银行分支机构组建完成后,监管机构要督促邮储银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要求,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组织体系,尽快确立和完善治理架构,畅通信息传导机制,不断提高邮储银行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并逐步将邮储银行的独家控股结构转向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建成一个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营运安全、竞争力强的新型商业银行。三是完善风险管控机制,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监管机构要尽快出台邮储代理机构的管理办法,明确代理职责,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内控制度,防范代理机构的经营风险;同时,要督促邮储银行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授权授信内控制度、业务操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加强内审稽查工作,建立问责制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增强内控机制的有效性,全面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四是改善软硬件环境,增强业务发展后劲。

胡艳超:邮储与邮政长期以来骨肉相连,如果在改革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处理有关人、财、物分离工作,很可能会激化矛盾,影响邮储银行发展。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成立后,为保证新成立的邮储银行既有独立的自主经营权,又能继续借助邮政的网络优势,充分发挥邮储代理机构网点功能,形成既相互分离、又加强合作的新型战略合作关系,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和邮政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在深入论证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了《福建省邮政金融专业化管理实施意见》,由省邮政公司授权委托邮储银行省分行统一管理邮储自营机构和代理机构,赋予其“两个责任”(经营责任、风险责任)、“四大权利”(经营决策权、人员调配权、财务支配权、考核分配权)和 “五个统一”(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政策、统一服务)的管理职责。邮储银行全权负责邮政金融板块的业务发展、经营管理、考核激励、风险合规与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并拥有邮政金融板块经营决策权、直接成本预算的支配权、经营管理绩效和风险合规与安全管理的检查与考核权,以及在不变人员属性及网点类别前提下的人员调配、薪酬分配权。另外,对金融业务经营管理核心指标与安全指标,邮政与邮储银行之间仍实行捆绑考核,利益分配上由邮储银行自营网点创造的收入划归银行所有,与邮政合办网点和邮政代理网点产生的收益则归邮政。作为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这是对解决邮储代理机构网点管理隶属难题的一个积极探索和实践,对促进邮储改革平稳过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但从更长远的改革目标来看,这种过渡性制度还有不少不足之处亟需改进,主要如下:一是责权利划分不彻底。邮储银行按照属地原则,当地邮政局是第一责任人,授权邮储银行负责邮政金融业务,势必存在着“谁都管、谁都能管,谁都不愿意管、谁都管不好”的问题。二是网点归属不统一。属于邮储银行的称为一类网点,属于邮政的称为二类网点,还有代理网点。邮储银行刚成立,大到统一的标准化网点建设、网点优化配置、ATM建设、信息系统改造,小到人员服装配给、生产工具配备等,都成为应该马上着手解决的工作。网点归属不统一,由于邮政和邮储的财务状况不同,成本费用使用的口径也就不一,要进行分账核摊成本费用,不仅在沟通协调上要浪费很大精力,相关工作无法同步开展,而且不利于邮储银行整体竞争力和品牌的打造。三是邮储从业人员归属混乱。众多的邮储从业人员中,有属于邮储银行编制的,也有属于邮政企业编制的,还有邮储编制的人员借调到邮政使用的,人员归属的不统一造成收入分配和工作责权利的不明晰。

建议下一阶段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改革措施:一是各省地市县邮政储蓄银行创造的业务收入和利润逐级划拨到邮储银行总行进行统一核算。二是所有网点统一划归邮储银行管理、使用和维护改造。资产归属由上至下进行明确,由邮储银行总行和邮政集团总公司进行对接。三是所有邮储从业人员统一划归邮储银行,进行同口径同尺度的调配使用、任免升迁、收入分配、奖先罚后。四是根据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流程,逐步调整优化各项内部经营管理制度,努力向现代商业银行方向发展,全面提高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

记者: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是农村改革,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是重要内容之一。对于邮储银行来说,这是个重大机遇,邮储银行将如何参与到这一伟大进程中来?

胡艳超:对于邮储银行来说,要把握这个重大机遇,在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同时,更好地承担起服务新农村的重任。一是满足农村基本金融需求。目前而言,在广大农村地区,主要的金融需求仍然是存取款、汇兑、代理支付等基本金融服务,这也正是邮储机构长期以来在农村地区所承担的主要工作。邮储银行在逐步建立商业性银行的治理架构和内控机制,但它的立足点仍然在农村,仍然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基本金融服务,与农村信用社、农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共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二是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对金融服务新的需求也应运而生,邮储银行应在继续完善基本金融服务的基础上,积极谋求各方面的支持,不断丰富适合农村市场开办的业务品种,有效引入和整合基金、理财、代理保险、信贷等产品,在提升服务层次方面做足功夫,有效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三是推动农村金融竞争格局的形成。过去几年,商业银行纷纷从农村收缩机构,邮储机构基本上只存不贷,信用社成为最主要的信贷服务提供者,这种缺乏竞争的金融格局影响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邮储银行机构下一步应充分发挥网络覆盖面广、技术相对先进、品牌深入人心等众多优势,形成与信用社的竞争机制,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在竞争中不断进步,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充分、更全面的信贷选择机会。

作者:《中国金融》记者 植凤寅

2009年09月17日 摘自:《中国金融》 2008年第22期共有 0条评论

打印Email评论

主持人的话: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挂牌成立。按照成立之初的设想,邮储银行主要依托邮政长期以来在全国城乡建立的网点优势,积极服务于“三农”,缓解城市从农村地区抽取稀缺资金资源的问题。如今,一年多过去了,挂牌后的邮政储蓄银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在中央加紧推进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宏观背景下,邮储银行将如何服务新农村?针对基层颇有议论的“多头管理”应如何看待?本期一线话题约请中国银监会福建监管局副局长胡艳超以及中国银监会镇江监管分局副局长薛润生就此话题进行了讨论。

记者:从2007年3月成立至今,中国邮储银行挂牌一年有余,请问胡艳超副局长,在福建,邮储银行如今是个什么样的概况?

胡艳超:2008年1月8日,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正式挂牌开业,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顺利完成了下属分支机构的组建挂牌工作。目前,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内设12个部室,下辖8家二级分行、75家一级支行、325家二级支行、代理营业所410个,取得了以下五方面的改革成效:一是银行管理架构基本形成。成立邮储银行,为解决邮储与邮政长期混合经营存在的严重风险问题创造了条件。新成立的邮储银行管理层更加重视风险管理,并按照现代商业银行运行管理要求,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内控制度得到逐步强化。二是品牌影响力提升。邮政储蓄机构正式改制为“银行”后,大众对其认识逐步发生变化,其品牌影响力和业务竞争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三是业务拓展速度加快。邮储银行成立后,陆续开办了小额信贷、公司业务、企业网上银行业务及个人商务贷款等业务,受到了广大城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四是在探索资金返回农村途径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新成立的邮储银行充分依托和发挥邮政储蓄网络覆盖城乡二元经济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通过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品种,逐步开始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信贷资金投入,在缓解“三农”融资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五是监管有效性明显改善。邮储银行与邮政公司分设后,监管部门依法将邮政储蓄纳入银行业监管范畴,并参照商业银行监管标准实施监管,监管有效性明显改善。

记者:邮储银行将主要致力于服务“三农”,这一年来在这方面取得了怎样的实效?

胡艳超:从福建省的情况来看,邮储银行在服务“三农”方面主要取得了以下四方面的成效:

一是积极拓展小额贷款业务。在各项政策指引下,不断探索解决“三农”融资难问题,积极开办为农户和微小企业服务的小额贷款业务,努力优化业务流程,加大力度支持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确实帮助农民提高生活水平。目前全省各分支机构均开办小额贷款业务,业务发展较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至2008年10月20日,发放农村小额贷款结余4503笔,余额 25907.25万元。

二是深入开展同业贷款合作。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与国家开发银行进行了广泛的业务合作,有效推动邮储资金回流农村、农业。截至2008年10月20日,双方共签订了108笔涉及“三农”服务的间接银团或联合贷款合同,合同金额 99.82亿元,实际发放99.02亿元。

三是不断扩大代理资金业务。目前,代理拨补品种包含社保资金、国库工资、土地赔偿、助学金、粮食直补款、计生奖励、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等十八种,充分发挥了邮储银行覆盖城乡二元经济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优势,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注重农村信息收集与交流。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非常重视对“三农”信息的收集工作,积极同农村基层组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拓宽农村客户的信息来源渠道,深入挖掘农村客户资源。

邮储银行组建后,给邮储业务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邮蓄业务由原来的邮政局一元经营管理改变为现在邮政局、邮储银行共同经营管理的格局,给邮储业务的风险管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记者: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基层邮储银行在人员机制、经营管理体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这也妨碍了它对新农村建设作用的发挥。请问薛润生副局长,在镇江,邮储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是怎样的?

薛润生:截至2008年6月末,镇江全市邮储机构为121个,其中,市级分行1个,支行69个,邮储代办机构51个。主要采取以下的经营管理模式:一是从业务资金运营上看,名义上所有的邮储资金全部由邮储银行统一运营管理,但在实际划分储蓄业务时,只将原邮政储蓄存款余额的 30%直接划归邮储银行自营。二是从机构网点管理上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机构16个支行,由邮储银行市级分行独立管理,其所有业务和收入归邮储银行;二类机构54个支行,其人员结构部分来自邮储银行、部分来自邮政局,其中负债业务和高管人员及其机构和风险管理由邮储银行负责,资产业务和经营收入则归邮政局;三类机构51个,均为邮储业务代办网点,由邮政局和邮储银行共同管理,其人员、收入全属于邮政局。三是从高管人员选配上看,当前镇江辖市(县)3个支行的行长还兼任辖市(县)邮政局副局长的角色,其他农村大部分支行的高管人员也兼职邮政支局长,他们对邮政业务还负有管理职责。四是从业务收入分配上看,邮储业务收入的70%~80%仍然归市邮政局所有,只有20%~30%的收入归邮储银行市分行,邮储银行的经营成本核算、营业收入及利润分配仍然由邮政局全权负责。五是从网点硬件设施建设上看,先由邮储银行提出网点硬件设施改造方案及预算,报市邮政局金融业务局审核批准,上级统一核拨资金后由邮政局金融业务局具体实施装修改造,邮储银行市分行没有网点装修改造的自主权。

记者:从您的介绍来看,似乎有些“多头管理”的样子。这会不会带来经营管理上的不便呢?

薛润生:的确,邮储银行组建后,给邮储业务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邮蓄业务由原来的邮政局一元经营管理改变为现在邮政局、邮储银行共同经营管理的格局,给邮储业务的风险管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当前邮储银行经营管理体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经营管理理念缺失。邮储业务历来是各级邮政部门的主营业务,其经营收入占到各级邮政部门经营总收入的半壁江山。随着邮储银行建立后各项资产业务的拓展,邮储业务经营收入将大幅增长。面对改革后的现实,基层邮政部门势必加强对邮储业务的协调、指导和管理,以实现利益均沾的目标。但是,邮储银行的控股股东是中国邮政集团总公司,毫无疑问,邮储银行理应对控股股东负责,并在取得经营管理自主权、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专业化经营,加快各项业务发展,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为控股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可见,邮储银行的经营管理理念到底是朝着利益均沾的目标迈进,还是朝着对控股股东负责、为控股股东创造更多价值的方向前进,这个问题亟待破解。二是风险隔离机制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营业场所不安全。当前,邮储银行基层的分支机构大多数与邮政机构合署办公,有的甚至是邮储、邮政、电信三家合署办公,邮储银行营业场所没有实现物理隔离,安全设施不到位,存在着风险隐患,资金、财产和人员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业务操作系统有风险。银行机构和代理机构业务范围不同,共用一个操作系统,在业务经营中极易产生操作风险。随着邮储业务的发展,服务种类的增加,系统性风险增强,如果压力测试工作跟不上,将影响到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财务与投资受牵制。由于受资金、财务和固定资产自主权的制约,邮储银行无法按照商业银行的标准进行硬件设施更新,邮政还可能将经营中产生的一些财务风险向邮储转移,邮储银行业务发展保障机制不健全,业务发展后劲不足。三是风险管控机制缺失。主要指以下几方面:内控机制不完善。邮储银行的分支机构组建已经结束,但是内控机制严重滞后,特别是风险管理体系、内控制度体系、业务操作流程体系、岗位职责体系尚未建立,业务风险管控能力亟待提高。管理信息不对称。目前,由于邮储银行分支机构组织架构不健全,管理信息传导机制不畅,分支机构之间、邮储银行与代理网点之间的管理信息不是纵向直接传递,而是横向间接传递,邮储银行职能部门不能有效履行管理职责,不利于风险管控。高管交叉兼职问题悬而未决。当前,邮储银行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大多数是交叉兼职,处于一手抓邮政业务、一手抓邮储业务的状态,极易产生利益冲突,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不能对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进行有效管理。四是激励约束机制缺失。激励机制无法建立。邮政储蓄业务收入的70%~80%归邮政局,邮储银行对分支机构没有全部拥有管理自主权,不能进行财务成本核算,职工队伍培训工作跟不上,各项业务发展受到制约,职工普通对未来的收入待遇、发展前景的心理预期值不高。有序竞争机制无法形成。邮储业务走向共同经营后,随着经营管理考核机制的确立,一类机构、二类机构和三类机构之间将竞争客户资源和资金资源。目前,在自营机构和代理机构之间已经出现储蓄存款互相搬家的苗头。如果邮储银行经营管理自主权得不到有效解决,无序竞争、互挖墙脚将不可避免,还有可能产生新的金融风险。案件防控责任无法落实。当前,由于对二类机构和三类机构的管理边界模糊,管理职责不明,权利与义务不匹配,留下了互相扯皮和推诿的空间,特别是当二类机构或三类机构发生案件时,将无法区分责任,更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罚。

记者:当然,作为银行金融机构的一员,邮储银行还很年轻,属于“新手上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服务新农村,邮储银行具有其他银行所不能企及的优势。比如说,它拥有全国城乡网点最多、网络覆盖面最广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另外,由于一直实行资金上存,与农村信用社比起来,邮储银行没有不良资产,属于“轻装上阵”。但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服务提供者主要集中在农村信用社。在既无经验可言,又无可参照模式情况下,邮储银行如何搞好农村金融服务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胡艳超:支持新农村建设对新组建的邮储银行而言,既是一项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也是一项充满挑战的艰巨任务,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和积累过程。实事求是地看,邮储银行在支农方面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主要是邮储银行在农村地区的机构网点数量仅次于农村信用社,具有服务农村的天然网络优势,劣势主要是以前邮储在农村吸收的资金大部分采取上存方式,没有开展支农信贷的经验。邮储银行要搞农村金融服务,关键是要扬长避短,在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商业银行支农信贷做法、弥补自身经验不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邮储银行城乡的网络优势和庞大丰富的客户信息优势,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交叉销售力度。按照“互补优势、互换市场、互惠共赢”的原则,积极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各类金融机构开展全方位的支农业务合作。一方面,借助其他银行业机构良好的资产营销和管理能力,通过协议存款、参与银团贷款等方式,将大宗邮储资金批发出去,投入到国家“三农”重点工程、农村基础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领域,间接实现支持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充分发挥邮储自身网络优势,积极开展代理各类金融机构开发设计的保险产品、理财产品、证券基金、货币基金和其他符合农村居民投资特点的低风险、固定收益类产品,开展与商业银行相关的外包业务,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同时也为将来邮储银行自主开发设计这些产品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二是增强网点分销功能。按照稳步推进原则,总结经验,进一步选择业务发展较好的地区,稳步推广涉及农户的小额信贷业务开办范围;通过稳步提升自身业务营销能力,积极构建邮储银行良好的资产负债结构和成长模式。同时,引导邮储银行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环节,从农村实际出发,借鉴国际国内成功经验,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业务种类,设计和开发丰富多样、风险可控、广受欢迎的金融产品,使广大农民受益,把服务“三农”落到实处。

三是扩大服务覆盖面。针对邮政储蓄有2/3的网点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这一特点,从服务“三农”的大局出发,从满足广大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基础金融需求,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角度出发,通过完善农村邮储网点功能,充实业务,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满足度。

记者:目前邮储资金量很大,而资金使用渠道有限。如何建立资金重返农村渠道?

胡艳超:作为监管者,我们的做法是积极引导邮储银行通过小额信贷、小额存单质押贷款、涉农的银团贷款以及协议存款、银行间债券市场、购买农业发展金融债等多种方式将新增存款返还给农村,建立资金重返农村渠道,努力支持“三农”发展。

记者:邮储银行目前开展了哪些资产业务?如何建立风险管控机制?

胡艳超:2006年3月,福建省成为全国第一个开展邮政储蓄小额存单质押贷款试点的省份,2007年9月,福建省成为全国最早开展邮储小额信贷七个试点省份之一,2008年10月,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又被邮储银行总行列入开展个人商务贷款的试点省份。除了以上零售类资产业务,还有部分批发类资产业务,包括银团贷款、协议存款以及票据转贴现业务等,主要由总行负责业务政策的拟定、合同签署和资金发放,各省协助做好相关业务的推广和管理工作。

目前,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以下分支机构资产业务主要是小额贷款业务,建立有效的信贷风险管控机制对邮储银行今后发展至关重要。从当前情况看,邮政储蓄银行要构建合格的风险管理架构和机制需要从其自身的内部条件出发,在风险理念、责任、机构、人员、成本、内控等诸多方面统筹考虑,扬长避短,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和运作机制,切实从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监测等方面着手,全面实施信用、市场、操作和法规政策风险管理,将各类风险控制在全行风险管理能力和资本实力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实现风险调整收益的最大化,保证全行营运资金的安全,以便为各类业务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环境。重点是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组建风险管理队伍。省、市两级分行要设立独立的风险合规管理部门,县支行应指定部门,确定专人,乡以下机构应至少配有一人负责风险合规管理工作。同时,要本着“边实践、边锻炼、边总结”的原则,加大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信贷操作技能和风险管理能力。

二是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以流程控制的理念为指导,将风险管理融入业务流程和制度,同时强化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构成的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形成有效的机制,保证各项业务制度和流程执行到位。

三是强化稽核监督职责。切实加强对小额信贷业务试点的真实性、合规性、风险性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内部稽查、纠错力度,对违规问题严肃处理,有效防范信贷资金风险。

四是完善利率风险定价机制。科学确定小额贷款利率,建立充分覆盖风险、成本和收益的小额贷款利率自主浮动机制,在浮动区间内对农户、商户或不同授信实行差别定价,实现贷款业务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最大化,促进贷款业务稳步健康发展。

邮储与邮政长期以来骨肉相连,如果在改革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处理有关人、财、物分离工作,很可能会激化矛盾,影响邮储银行发展。

记者:对邮储银行今后的发展有哪些建议?

薛润生:对于邮储银行,我想从经营管理方面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实施分类经营管理。当前,要在理顺邮储业务和邮政业务经营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督促邮储银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更新经营理念,树立对控股股东负责、为控股股东创造价值的理念,围绕经营战略目标和市场定位,实现自主经营管理,对邮储银行分支机构和代理机构实施统一管理,实现差别化竞争,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建立职责清晰、分类管理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则和金融企业内部风险控制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邮政企业与邮储银行在网络资源共享、产品交叉销售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二者的稳定、协调发展。二是健全经营组织体系,确立公司治理架构。邮储银行分支机构组建完成后,监管机构要督促邮储银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要求,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组织体系,尽快确立和完善治理架构,畅通信息传导机制,不断提高邮储银行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并逐步将邮储银行的独家控股结构转向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建成一个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营运安全、竞争力强的新型商业银行。三是完善风险管控机制,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监管机构要尽快出台邮储代理机构的管理办法,明确代理职责,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内控制度,防范代理机构的经营风险;同时,要督促邮储银行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授权授信内控制度、业务操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加强内审稽查工作,建立问责制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增强内控机制的有效性,全面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四是改善软硬件环境,增强业务发展后劲。

胡艳超:邮储与邮政长期以来骨肉相连,如果在改革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处理有关人、财、物分离工作,很可能会激化矛盾,影响邮储银行发展。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成立后,为保证新成立的邮储银行既有独立的自主经营权,又能继续借助邮政的网络优势,充分发挥邮储代理机构网点功能,形成既相互分离、又加强合作的新型战略合作关系,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和邮政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在深入论证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了《福建省邮政金融专业化管理实施意见》,由省邮政公司授权委托邮储银行省分行统一管理邮储自营机构和代理机构,赋予其“两个责任”(经营责任、风险责任)、“四大权利”(经营决策权、人员调配权、财务支配权、考核分配权)和 “五个统一”(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政策、统一服务)的管理职责。邮储银行全权负责邮政金融板块的业务发展、经营管理、考核激励、风险合规与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并拥有邮政金融板块经营决策权、直接成本预算的支配权、经营管理绩效和风险合规与安全管理的检查与考核权,以及在不变人员属性及网点类别前提下的人员调配、薪酬分配权。另外,对金融业务经营管理核心指标与安全指标,邮政与邮储银行之间仍实行捆绑考核,利益分配上由邮储银行自营网点创造的收入划归银行所有,与邮政合办网点和邮政代理网点产生的收益则归邮政。作为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这是对解决邮储代理机构网点管理隶属难题的一个积极探索和实践,对促进邮储改革平稳过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但从更长远的改革目标来看,这种过渡性制度还有不少不足之处亟需改进,主要如下:一是责权利划分不彻底。邮储银行按照属地原则,当地邮政局是第一责任人,授权邮储银行负责邮政金融业务,势必存在着“谁都管、谁都能管,谁都不愿意管、谁都管不好”的问题。二是网点归属不统一。属于邮储银行的称为一类网点,属于邮政的称为二类网点,还有代理网点。邮储银行刚成立,大到统一的标准化网点建设、网点优化配置、ATM建设、信息系统改造,小到人员服装配给、生产工具配备等,都成为应该马上着手解决的工作。网点归属不统一,由于邮政和邮储的财务状况不同,成本费用使用的口径也就不一,要进行分账核摊成本费用,不仅在沟通协调上要浪费很大精力,相关工作无法同步开展,而且不利于邮储银行整体竞争力和品牌的打造。三是邮储从业人员归属混乱。众多的邮储从业人员中,有属于邮储银行编制的,也有属于邮政企业编制的,还有邮储编制的人员借调到邮政使用的,人员归属的不统一造成收入分配和工作责权利的不明晰。

建议下一阶段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改革措施:一是各省地市县邮政储蓄银行创造的业务收入和利润逐级划拨到邮储银行总行进行统一核算。二是所有网点统一划归邮储银行管理、使用和维护改造。资产归属由上至下进行明确,由邮储银行总行和邮政集团总公司进行对接。三是所有邮储从业人员统一划归邮储银行,进行同口径同尺度的调配使用、任免升迁、收入分配、奖先罚后。四是根据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流程,逐步调整优化各项内部经营管理制度,努力向现代商业银行方向发展,全面提高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

记者: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是农村改革,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是重要内容之一。对于邮储银行来说,这是个重大机遇,邮储银行将如何参与到这一伟大进程中来?

胡艳超:对于邮储银行来说,要把握这个重大机遇,在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同时,更好地承担起服务新农村的重任。一是满足农村基本金融需求。目前而言,在广大农村地区,主要的金融需求仍然是存取款、汇兑、代理支付等基本金融服务,这也正是邮储机构长期以来在农村地区所承担的主要工作。邮储银行在逐步建立商业性银行的治理架构和内控机制,但它的立足点仍然在农村,仍然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基本金融服务,与农村信用社、农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共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二是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对金融服务新的需求也应运而生,邮储银行应在继续完善基本金融服务的基础上,积极谋求各方面的支持,不断丰富适合农村市场开办的业务品种,有效引入和整合基金、理财、代理保险、信贷等产品,在提升服务层次方面做足功夫,有效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三是推动农村金融竞争格局的形成。过去几年,商业银行纷纷从农村收缩机构,邮储机构基本上只存不贷,信用社成为最主要的信贷服务提供者,这种缺乏竞争的金融格局影响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邮储银行机构下一步应充分发挥网络覆盖面广、技术相对先进、品牌深入人心等众多优势,形成与信用社的竞争机制,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在竞争中不断进步,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充分、更全面的信贷选择机会。


相关文章

  • 邮储银行开新局
  • 邮储银行开新局 发布日期:2013-03-01 邮储银行成立6周年前夕,新任行长吕家进首次接受专访,向<财经国家周刊>详谈邮储银行的发展战略.业务重心,同时就外界关心的一些问题作答 1月15日到16日,出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 ...查看


  • 农商银行经营分析调研报告
  •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博乐农商银行经营及实习调研报告 院 部: 经济贸易学院 班 级: 11会计与审计3班 学生姓名: 吐日巴特 学 号: 201140877 专 业: 会计与审计 指导教师:实习单位: 博乐市农村商业银行 起止日期: ...查看


  • 农村信用社成立三年庆祝演讲稿
  • 农村信用社成立三年庆祝演讲稿 三岁了,回顾起立行的艰辛,我们永远铭记! 三岁了,回顾起创新的胆识,我们引以为豪! 三岁了,瞩目起发展的跨越,我们倍感喜悦! 三岁了,展望起2011年效益的收获,我们充满期待! 三岁了,也许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还属 ...查看


  • 浅析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营销
  • 论文题目:浅析定远农村金融市场营销 学校名称:滁州电大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市场营销 入学时间: 2013年春 论文提纲: 一.定远农村金融市场营销观念 二.定远农村金融市场营销战略 三.定远农村金融市场营销策略 (一) ...查看


  • 东财金融创新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金融创新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以福建沙县为例 作 者 学籍批次 学习中心 层 次 专 业 指导教师 内 容 摘 要 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金融需求日益强劲并呈 ...查看


  • 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
  • 目录 一.小额信贷概述 ············································································································ ...查看


  • 农业产业化投融资路线图
  • 农业产业化投融资路线图 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国民积极和社会发展的热点,其核心当然是帮助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拉大的收入差距,以此实现整个社会的共同富裕,达到强国富民的宏伟蓝图,从而让整个国家稳定.和谐.可持续发 ...查看


  • 2013-2017年中国村镇银行市场调研与投资分析报告
  • 中国产业洞察网 第一:中国产业洞察网研究员对市场调查报告的解读 第二:什么样的市场调查报告才是合格的? 第三:什么样的市场调查报告对村镇银行行业有价值? 第四:村镇银行市场调查报告目录结构 第五:村镇银行市场调查报告常见问题有哪些? 第六: ...查看


  •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_基于甘肃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基于甘肃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 马雪彬 王徽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兰州730000) [摘要]本文基于甘肃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现状指出,农村金融边缘化.农村金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