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重点名词解释

血脑屏障 位于血液和脑脊髓的神经细胞之间的一道屏障,其结构基础包括:1.脑和脊髓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无窗孔,内皮细胞之间为紧密连接2. 毛细血管基膜3. 毛细血管基膜外有星形胶质细胞终足围绕

小脑扁桃体 小脑下面最膨出的部位称为小脑扁桃体。因其仅靠延髓和枕骨大孔,故当颅内压升高时,小脑扁桃体可能被挤入枕骨大孔,形成小脑扁桃体疝,压迫延髓,使呼吸,心跳骤停。

基底神经核 位于大脑基底部白质内的神经核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核和屏状核,豆状核和尾状核称纹状核,豆状核的壳和尾状核称新纹状核,苍白球叫旧纹状核。纹状核与肌张力调节和姿势调整有关。

内囊 是位于豆状核,尾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的白质板,由上行和下行的纤维束组成,可分为内囊前肢,膝部,后肢三部分

网状结构 在脑干内,除一些起止明确的长的上,下行传导束及神经核团外,还有些纤维在脑干内纵横交织成网状,其间散布神经元的胞体,这些结构称之。

纤维束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止,形成和功能相同一束纤维称之。

神经核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称之。

反射 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所起的应答性的反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交通支 每一个交感神经节与相应的脊神经之间有交通支相连。交通支分白,灰交通支白交通支由具有脊髓的节前纤维组成,灰交通支由无髓鞘的交感节后纤维组成。

鼓索 面神经出茎突孔前6mm 处发出鼓索,经鼓索岩鼓裂至颞下窝,并入舌神经。内含味觉纤维和副交感纤维。

三叉神经节 是躯体感觉纤维的胞体聚集,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内含假单极神经元,中枢突聚集成三叉神经感觉根,周围突组成三叉神经的三条分支。

O 神经节(Ganglion) 周围神经系统中,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神经元胞体聚集一起称神经节 内分泌组织 是指一些分散存在于某些器官或结构内的由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如胰腺内的胰岛和睾丸的间质细胞等。

感受器 指能感受某种刺激而产生兴奋的结构,广泛分布于机体,可分为外感受器,内感受器和本体感受器。

巩膜静脉窦 位于角膜巩膜缘的深面并与此缘平行的环形小管,为房水流经静脉的途径 结膜囊 由结膜围成的囊状腔隙,通过睑裂与外界相通。

黄斑 视神经盘的颞侧稍下方的一黄色区域,其中央有一中央凹,为感光最敏锐的部位 corit 器(螺旋器):位于内耳膜迷路蜗管的基底膜上,为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波的刺激,并将这种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

生理性盲点视神经盘视网膜内面视神经起始处的白色圆形隆起,此处无感光细胞,称生理性盲点,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由此穿行。

O 静脉角由同侧的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汇合处的夹角,是淋巴导管注入静脉的部位 掌浅弓 由尺动脉末端与桡动脉掌浅支汇合而成,位于掌腱膜深面。

颈动脉窦 是颈总动脉末端与颈内动脉起始部的膨大部位,属于压力感受器,可反射性调节血压。

窦房结 位于上腔静脉于右心房交界处,界沟上部的心外膜深面,呈长椭圆形,是心的正常起搏点。

尿生殖膈 由尿生殖膈上筋膜,尿生殖器下筋膜及其间的会阴深横肌和尿道括约肌组成,封闭尿生殖三角。

盆膈 构成盆腔的底,由肛提肌和尾骨肌及覆盖2肌上下的盆膈上筋膜和盆膈下筋膜组成

会阴 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会阴是指肛门和外生殖器之间的软组织。广义会阴是指封闭小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以两侧坐骨结节连线为界分为前部的尿生殖三角和后部的肛门三角

尿道穹 阴道上端包绕子宫颈阴道部,而在两者之间形成环状腔隙称阴道穹

输卵管伞 为输卵管游离端边缘许多细长的突起,是临床手术时识别输卵管的标志。

睾丸鞘膜腔 睾丸鞘膜的脏壁两层在睾丸后缘相互反折移行,两层围成的密闭囊腔称鞘膜腔,内含少量浆液。

射精管 由输精管末端与精囊腺的排泄管汇合而成,穿前列腺实质,开口于尿道的前列腺部。 O 精索(spermatic cord ): 是由腹股沟管腹环延至睾丸上端的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由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输精管动静脉,淋巴管,神经和鞘韧带等外包两层被膜构成。 膀胱三角 是指位于膀胱底内面,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3者连线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此区缺乏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充盈还是空虚,粘膜均保持平滑无皱襞,该区为膀胱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

肾窦:由肾门向肾内续羽一个较大的腔,称肾窦,内含肾盂、肾大盏、肾小盏、肾动脉分支,肾静脉的属支,及脂肪组织等

肾柱:肾皮质深入肾椎体之间的部分

肾蒂:出入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合称

肾区:是指滴12肋下缘与竖脊肌外侧缘的交角处,为肾门在背部的体表投影区 肾门:为肾内缘中部分凹陷处,是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肾盂出入的部位

O 胸膜腔:是脏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共同围成的密闭潜在性腔隙,左右各1,互不相通

蛛网膜粒(Arachnoid granulations):脑蛛网膜在硬脑膜构成的上矢状窦的两侧,形成许多颗粒状突起,突入窦内,称蛛网膜粒,脑脊液经此结构渗入窦内,回归静脉。

咽隐窝:位于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凹陷,是鼻炎癌的好发部位

肝胰壶腹:是胆总管末端与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内合并形成的膨大部分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既是口腔与咽的交通窄道,又是口腔与咽的分界标志

肺门:为肺纵膈面中部的一长圆形凹陷,是肺的血管、主支气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的门户

肋膈隐窝:是位于肋胸膜和隔胸膜相互移行处的半环状潜在性腔隙,为胸膜腔的最低部分 支气管肺段: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连属的肺组织

纵膈:是指左右两侧纵膈胸膜之间的所有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肺根:出入肺门的主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被结缔组织包在一起,称肺根,将肺连于纵膈

气管隆嵴:为气管杈内面一向上凸呈半月形的纵嵴,是支气管镜检查的定位标志 声门裂:喉腔内位于两侧声襞与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直肠子宫陷凹:腹膜在直肠与子宫之间所形成的间隙,是女性腹膜腔最低部位

腹膜腔:脏、壁腹膜相互移行所围成的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内有少量浆液。男性腹膜腔密闭,而女性则通过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

回盲瓣:位于盲肠与回肠的相通处,是回肠末端出入盲肠形成的两个唇状皱襞,有阻止大肠内容物逆流入回肠的作用

咽淋巴环:由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组成,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端的防御结构

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交点处

肝门肝脏面正中有略呈“H ”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肝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居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为肝门 小网膜:是连与肝门与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可分两部分:连于肝门与胃小弯之间的部分称为肝胃韧带,连于肝门与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部分称为肝十二指肠韧带 O 齿状线(Dentate line):是由肛柱下端和肛瓣基部连成锯齿状的环状线,为肛管内面粘膜与皮肤的分界线和区分内外痔的标志,也是神经分布动脉供应、静脉和淋巴回流的分界线 O 十二指肠悬肌:又称Treitz 韧带,由肌和结缔组织构成,将十二指肠空肠曲连于腹后壁,是手术时以确定空肠起点的一个重要标志

腹股沟管:为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由外上向内下的肌肉、腱膜间的裂隙,长4-5厘米,管内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关节腔:是由关节囊的滑膜层和关节软骨共同围成的密闭的腔隙,腔内为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性有一定的作用

腹股沟韧带:是由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而成,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 O 腹股沟(海氏)三角(Hesselbach triangle ):位于腹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腹股沟(海氏)三角。

腹直肌鞘:由腹壁三块扁肌的腱膜包裹腹直肌鞘构成的纤维性肌鞘,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前层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和腹横肌腱膜构成

肋弓:是由第8-1O 对肋软骨的前端相互连接而成,其最低点是由第1O 肋构成,两侧肋弓的最低点连线平对第2/3腰椎体之间

黄韧带:是连于邻位椎弓板之间的韧带,主要由黄色的弹力纤维构成,并参与椎管后壁的构成,可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对掌运动:是拇指向掌心,拇指尖与四指尖账面相接触的运动,即拇指腕掌关节展、屈和旋内的连续运动

O 关节盘(Articular disk) :是位于两关节软骨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可使两关节面更为合适,从而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可增加关节运动形式和范围,有减少冲击和缓冲震荡的作用 翼点:在颞窝的底壁上,额顶蝶颞四骨汇合处,此区骨质较为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骨折时,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骶角:在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的突起,是骶管裂孔的定位标志

O 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体与胸骨柄连接处形成的微向前凸的横形隆起,位于皮下,活体易摸到,其两侧与第2肋软骨相连,此角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O 盆骨(pelvis):由两侧髋骨、骶骨、尾骨借骨连接而成为盆骨腔的基本骨架。 板障:颅盖骨的内外板之间的松质称为板障

椎间盘:连结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坚韧而富有弹性,有缓冲震荡的作用,成人椎间盘共有23块

骨髓:是分布于长骨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的结缔组织,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含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

中央前回合中央前小叶的前部,损伤后对策肢体单瘫 第一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合中央前小叶的后部,损伤后对侧相应部位一般感觉障碍 视区: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皮质。损伤后双眼对侧半视野同向偏直

听区:外侧沟下壁上的颞横回。损伤后仅有轻度的双侧听力下降,不至引起全聋。

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损伤后导致运动性失语症,能理解他人语言,但丧失说话能力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损伤后手运动正常,但不能书写正确的文字。

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损伤后视觉正常,但不能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

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损伤后听觉正常,但听不懂他人讲话,也不能理解自己的话。

血脑屏障 位于血液和脑脊髓的神经细胞之间的一道屏障,其结构基础包括:1.脑和脊髓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无窗孔,内皮细胞之间为紧密连接2. 毛细血管基膜3. 毛细血管基膜外有星形胶质细胞终足围绕

小脑扁桃体 小脑下面最膨出的部位称为小脑扁桃体。因其仅靠延髓和枕骨大孔,故当颅内压升高时,小脑扁桃体可能被挤入枕骨大孔,形成小脑扁桃体疝,压迫延髓,使呼吸,心跳骤停。

基底神经核 位于大脑基底部白质内的神经核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核和屏状核,豆状核和尾状核称纹状核,豆状核的壳和尾状核称新纹状核,苍白球叫旧纹状核。纹状核与肌张力调节和姿势调整有关。

内囊 是位于豆状核,尾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的白质板,由上行和下行的纤维束组成,可分为内囊前肢,膝部,后肢三部分

网状结构 在脑干内,除一些起止明确的长的上,下行传导束及神经核团外,还有些纤维在脑干内纵横交织成网状,其间散布神经元的胞体,这些结构称之。

纤维束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止,形成和功能相同一束纤维称之。

神经核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称之。

反射 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所起的应答性的反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交通支 每一个交感神经节与相应的脊神经之间有交通支相连。交通支分白,灰交通支白交通支由具有脊髓的节前纤维组成,灰交通支由无髓鞘的交感节后纤维组成。

鼓索 面神经出茎突孔前6mm 处发出鼓索,经鼓索岩鼓裂至颞下窝,并入舌神经。内含味觉纤维和副交感纤维。

三叉神经节 是躯体感觉纤维的胞体聚集,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内含假单极神经元,中枢突聚集成三叉神经感觉根,周围突组成三叉神经的三条分支。

O 神经节(Ganglion) 周围神经系统中,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神经元胞体聚集一起称神经节 内分泌组织 是指一些分散存在于某些器官或结构内的由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如胰腺内的胰岛和睾丸的间质细胞等。

感受器 指能感受某种刺激而产生兴奋的结构,广泛分布于机体,可分为外感受器,内感受器和本体感受器。

巩膜静脉窦 位于角膜巩膜缘的深面并与此缘平行的环形小管,为房水流经静脉的途径 结膜囊 由结膜围成的囊状腔隙,通过睑裂与外界相通。

黄斑 视神经盘的颞侧稍下方的一黄色区域,其中央有一中央凹,为感光最敏锐的部位 corit 器(螺旋器):位于内耳膜迷路蜗管的基底膜上,为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波的刺激,并将这种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

生理性盲点视神经盘视网膜内面视神经起始处的白色圆形隆起,此处无感光细胞,称生理性盲点,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由此穿行。

O 静脉角由同侧的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汇合处的夹角,是淋巴导管注入静脉的部位 掌浅弓 由尺动脉末端与桡动脉掌浅支汇合而成,位于掌腱膜深面。

颈动脉窦 是颈总动脉末端与颈内动脉起始部的膨大部位,属于压力感受器,可反射性调节血压。

窦房结 位于上腔静脉于右心房交界处,界沟上部的心外膜深面,呈长椭圆形,是心的正常起搏点。

尿生殖膈 由尿生殖膈上筋膜,尿生殖器下筋膜及其间的会阴深横肌和尿道括约肌组成,封闭尿生殖三角。

盆膈 构成盆腔的底,由肛提肌和尾骨肌及覆盖2肌上下的盆膈上筋膜和盆膈下筋膜组成

会阴 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会阴是指肛门和外生殖器之间的软组织。广义会阴是指封闭小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以两侧坐骨结节连线为界分为前部的尿生殖三角和后部的肛门三角

尿道穹 阴道上端包绕子宫颈阴道部,而在两者之间形成环状腔隙称阴道穹

输卵管伞 为输卵管游离端边缘许多细长的突起,是临床手术时识别输卵管的标志。

睾丸鞘膜腔 睾丸鞘膜的脏壁两层在睾丸后缘相互反折移行,两层围成的密闭囊腔称鞘膜腔,内含少量浆液。

射精管 由输精管末端与精囊腺的排泄管汇合而成,穿前列腺实质,开口于尿道的前列腺部。 O 精索(spermatic cord ): 是由腹股沟管腹环延至睾丸上端的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由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输精管动静脉,淋巴管,神经和鞘韧带等外包两层被膜构成。 膀胱三角 是指位于膀胱底内面,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3者连线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此区缺乏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充盈还是空虚,粘膜均保持平滑无皱襞,该区为膀胱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

肾窦:由肾门向肾内续羽一个较大的腔,称肾窦,内含肾盂、肾大盏、肾小盏、肾动脉分支,肾静脉的属支,及脂肪组织等

肾柱:肾皮质深入肾椎体之间的部分

肾蒂:出入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合称

肾区:是指滴12肋下缘与竖脊肌外侧缘的交角处,为肾门在背部的体表投影区 肾门:为肾内缘中部分凹陷处,是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肾盂出入的部位

O 胸膜腔:是脏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共同围成的密闭潜在性腔隙,左右各1,互不相通

蛛网膜粒(Arachnoid granulations):脑蛛网膜在硬脑膜构成的上矢状窦的两侧,形成许多颗粒状突起,突入窦内,称蛛网膜粒,脑脊液经此结构渗入窦内,回归静脉。

咽隐窝:位于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凹陷,是鼻炎癌的好发部位

肝胰壶腹:是胆总管末端与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内合并形成的膨大部分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既是口腔与咽的交通窄道,又是口腔与咽的分界标志

肺门:为肺纵膈面中部的一长圆形凹陷,是肺的血管、主支气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的门户

肋膈隐窝:是位于肋胸膜和隔胸膜相互移行处的半环状潜在性腔隙,为胸膜腔的最低部分 支气管肺段: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连属的肺组织

纵膈:是指左右两侧纵膈胸膜之间的所有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肺根:出入肺门的主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被结缔组织包在一起,称肺根,将肺连于纵膈

气管隆嵴:为气管杈内面一向上凸呈半月形的纵嵴,是支气管镜检查的定位标志 声门裂:喉腔内位于两侧声襞与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直肠子宫陷凹:腹膜在直肠与子宫之间所形成的间隙,是女性腹膜腔最低部位

腹膜腔:脏、壁腹膜相互移行所围成的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内有少量浆液。男性腹膜腔密闭,而女性则通过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

回盲瓣:位于盲肠与回肠的相通处,是回肠末端出入盲肠形成的两个唇状皱襞,有阻止大肠内容物逆流入回肠的作用

咽淋巴环:由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组成,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端的防御结构

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交点处

肝门肝脏面正中有略呈“H ”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肝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居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为肝门 小网膜:是连与肝门与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可分两部分:连于肝门与胃小弯之间的部分称为肝胃韧带,连于肝门与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部分称为肝十二指肠韧带 O 齿状线(Dentate line):是由肛柱下端和肛瓣基部连成锯齿状的环状线,为肛管内面粘膜与皮肤的分界线和区分内外痔的标志,也是神经分布动脉供应、静脉和淋巴回流的分界线 O 十二指肠悬肌:又称Treitz 韧带,由肌和结缔组织构成,将十二指肠空肠曲连于腹后壁,是手术时以确定空肠起点的一个重要标志

腹股沟管:为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由外上向内下的肌肉、腱膜间的裂隙,长4-5厘米,管内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关节腔:是由关节囊的滑膜层和关节软骨共同围成的密闭的腔隙,腔内为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性有一定的作用

腹股沟韧带:是由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而成,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 O 腹股沟(海氏)三角(Hesselbach triangle ):位于腹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腹股沟(海氏)三角。

腹直肌鞘:由腹壁三块扁肌的腱膜包裹腹直肌鞘构成的纤维性肌鞘,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前层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和腹横肌腱膜构成

肋弓:是由第8-1O 对肋软骨的前端相互连接而成,其最低点是由第1O 肋构成,两侧肋弓的最低点连线平对第2/3腰椎体之间

黄韧带:是连于邻位椎弓板之间的韧带,主要由黄色的弹力纤维构成,并参与椎管后壁的构成,可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对掌运动:是拇指向掌心,拇指尖与四指尖账面相接触的运动,即拇指腕掌关节展、屈和旋内的连续运动

O 关节盘(Articular disk) :是位于两关节软骨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可使两关节面更为合适,从而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可增加关节运动形式和范围,有减少冲击和缓冲震荡的作用 翼点:在颞窝的底壁上,额顶蝶颞四骨汇合处,此区骨质较为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骨折时,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骶角:在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的突起,是骶管裂孔的定位标志

O 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体与胸骨柄连接处形成的微向前凸的横形隆起,位于皮下,活体易摸到,其两侧与第2肋软骨相连,此角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O 盆骨(pelvis):由两侧髋骨、骶骨、尾骨借骨连接而成为盆骨腔的基本骨架。 板障:颅盖骨的内外板之间的松质称为板障

椎间盘:连结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坚韧而富有弹性,有缓冲震荡的作用,成人椎间盘共有23块

骨髓:是分布于长骨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的结缔组织,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含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

中央前回合中央前小叶的前部,损伤后对策肢体单瘫 第一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合中央前小叶的后部,损伤后对侧相应部位一般感觉障碍 视区: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皮质。损伤后双眼对侧半视野同向偏直

听区:外侧沟下壁上的颞横回。损伤后仅有轻度的双侧听力下降,不至引起全聋。

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损伤后导致运动性失语症,能理解他人语言,但丧失说话能力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损伤后手运动正常,但不能书写正确的文字。

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损伤后视觉正常,但不能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

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损伤后听觉正常,但听不懂他人讲话,也不能理解自己的话。


相关文章

  • 人体解剖学重点
  • 绪论 1.名词解释: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双眼平视前方,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下肢并拢, 足尖向前. 冠状切面 P8 正中矢状切面 P8 组织:由结构和功能相同(或相似.或相关)的一类细胞及其周围的细胞间质所组成. 器官:由几种不 ...查看


  • 临床医学之路
  • 临床医学之路(前三年)--就应该这样走 下面很多学习方法都值得鉴戒: 1.功夫下在平时,不要搞考前突击. 尤其是基础课,对于一个在医学知识方面完全空缺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尤其重要!上课把老师花大部分时间讲的内容认真做笔记,课后尽量看一遍, ...查看


  • 1.人体解剖学_课程标准
  • <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 适用专业:护理系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结构的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 ...查看


  •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1
  •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Pterion (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 ...查看


  • 系统解剖学 消化系统
  • 第五章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 功能:摄食,消化 吸收,排泄,内分泌 消化管:口腔→ 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肛门 上消化道-口腔→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空 ...查看


  • 人体解剖重点名词解释.简答
  • 关节:间接连接又称关节,其特点是骨与骨之间借膜性互相连接,其间有腔隙及滑液,有较大的活动性. 关节腔:为关节囊滑膜层,与关节软骨之间所围成的紧密窄隙,内含有少量滑液. 椎间盘: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分为中央部的髓核 ...查看


  • 北体12-14运动生理学解剖学真题
  • 2012 运动生理 一.名词解释 1.最大摄氧量 2.神经体液调节 3.无氧功率 4.姿势反射 5.离心收缩 二.简答题 1.简述最大摄氧量的测定.实践和意义. 2.简述最大摄氧量与乳酸阈区别. 3.简述激素的一般特征有哪些. 三.论述题 ...查看


  • 矿山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求研究
  • 矿山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求研究 武 强,李云龙,董东林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摘要:本文提出了矿山环境调查的基本原则就是区域展开.重点突破.吸取前人成果.结合高新技术;将矿山环境调查划分为普通调查.验核 ...查看


  • 如何在见习课中加强非影像专业学生的断层影像思维能力
  • 3136 2. 2. 4 腹部按摩 可定时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 每次约15m in, 2次/d-3次/d, 或用小茴香.芒硝腹部热敷. 2. 2. 5 对腹胀明显者 可放置胃管行持续胃肠减压, 及时排 件的发展, 无创正压通气现已成为家庭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