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D[国际竞争力年鉴2004]最新结果分析

IMD 《国际竞争力年鉴2004》最新结果分析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

国际竞争力比较课题组1 (执笔人:陈伟)

内容摘要:近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简称IMD )对外公布了《世界竞争力年鉴2004》(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简称WCY )的最新排名结果,同时对世界经济形势和全球竞争力格局的演变趋势做出了总结,下文是IMD 的中国大陆合作伙伴——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对IMD 竞争力评比结果的分析和整理。本文首先介绍了IMD 就全球经济形势和国际竞争力演进趋势所做的评述;然后,文章落脚于中国的竞争力现状,指出了中国竞争力不断上升的总体趋势和变化原因。

关键词:竞争力、国际竞争力、世界经济论坛(WEF )、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 )

第一部分 世界经济形势与全球竞争力格局

一、世界经济形势的三大特征

IMD 指出,世界经济在经历了一段黑暗时期后,又出现了新的复苏景象。 1.新的经济周期规律:反周期货币政策双重影响

IMD 在其《世界竞争力年鉴》的前言中指出,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规律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央银行的反周期政策弱化了这次经济衰退的影响。美联储通过不断地削减利率以影响经济形势,这为美国乃至世界经济提供了复活的氧气。低利率的一个意外收获就是它引发了住宅和建筑业的繁荣,特别是在美国和英国。这使得许多家庭可以为其住房抵押贷款再融资,并利用剩余的现金扩大消费。

然而,反周期的货币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在防止最坏情况发生的同时,也带来的明显的负面影响,诱发了所谓的经济体系“贫血症”。以往的情况是,严重的经济衰退会造成经济的彻底清盘,然后是较为有力的经济复苏;而现在的情况是,经济弱而不衰,其结果是经济复苏力量弱化,复苏缺乏坚实的基础。

1

国际竞争力比较课题组成员:刘福垣(课题组长)、董迎(课题执行负责人)、陈伟。作为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 )和世界经济论坛(WEF )的竞争力比较项目中国大陆地区合作伙伴,本课题组还与这两家机构有着十分密切的合作关系,协助两家机构开展中国大陆的竞争力评价活动。另外,本课题组还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合作开展浙江地区的竞争力参评活动。该学院的黄祖辉教授,研究生王敏以及MBA 毕业生余科军等参与了合作研究。

2.非技术部门驱动的经济复苏:更审慎看待技术部门作用和油价上升 IMD 指出,技术部门已经不再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过去几年中,高科技企业出现了破产和资产大幅缩水的情况,有些企业的市值缩水比例高达90%以上。但可喜的情况是,对于一些较为优良的企业来说,资产缩水并没有使销售收入同比例下降,这些企业凭借自身的力量度过这一段艰难时期。然而,人们不会这么轻易地就忘掉过去几年由于经济过热导致的种种问题,投资者和股票市场现在更加注重企业质量与实际赢利能力。总之,技术部门风光不再,已经不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走出泥潭的核心力量。

2004年,世界经济形势开始扭转,资本投资在加速,石油价格也出现了上升。经济学家们通常对石油价格波动十分敏感,因为石油价格上升会影响企业的成本结构,延缓经济复苏。但我们还应该意识到,较高的石油价格也表明了经济热度在上升。对于美国之外的大多数国家而言,石油价格上升的影响被美元贬值的力量抵消了。实际上,石油价格仍然处于可接受的程度之内,并不会危及经济复苏。

3.世界经济形势喜忧参半:复活的股票市场与恶化的安全问题

受经济复苏的影响,股票市场开始展现新的活力,市值开始回升,交易量也在增加。从股票市场退出、投资于房地产或艺术品的投资者开始回归股市。作为股票市场信心度标志的IPO 发行规模也在上升。美国的换届选举是推动股市回升的重要原因。

不安全因素在日益增长:病毒、垃圾邮件、恐怖主义、战争和流行病,都给人们造成了心理阴影,影响着人们的信心指数。企业要被迫学会处理各种对于企业生存构成严重威胁的非商业性问题。还没有什么人知道,安全问题会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但众所周知,它的确会对经济构成负面影响。

二.影响世界竞争力格局的三大趋势

IMD 同时指出,经常性的经济周期波动只是一种短期现象,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国际竞争力格局演进的根本趋势,这一趋势已经开始影响2004年的全球竞争力格局了。

1.崛起的力量

亚洲以及不久后的俄罗斯和中欧,将会凭借自身的力量成为世界的主要竞争者。正如日本在过去几十年所表现的那样,它们的崛起将会对美国和欧洲构成严重冲击。

全球经济会出现暂时的紧缩,但我们的世界人口,进而世界市场,在急剧扩张。每隔12年,世界人口就增长10亿,这一扩张过程会从现在持续到2050年,世界人口规模将从现在63亿增加到2050年的89亿。但人口扩张主要集中于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等国家。美国和欧洲地区(今天,这些地区占世界GDP63%)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将从现在的世界11.2%减少到7.7%。

在世界竞争力格局变化中,亚洲的崛起最引人瞩目,亚洲已成为世界竞争力的主导力量之一。1820年,亚洲占世界GDP 的比重为50%,1950年下降为19%,而到了2003年,这一比重要提高到了40%,并且,从长期来看,这一比重会继续提高。高盛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GDP 将达到近45万亿美元,美国为约35万亿美元,印度为约28万亿美元,日本约6.7万亿美元,巴西约6.1万亿美元,俄罗斯约5.87万亿美元,而欧洲的GDP 总额约为25万亿美元。亚洲也将成为世界投资的中心。现在,在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中,已经有60%以上涌入了亚洲地区,其中,中国就占到了32.5%。拉丁美洲的这一比例为34.5%,非洲只占5.8%。

亚洲的崛起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大多数亚洲国家将成为欧美和日本企业的经济投入品的生产者: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的制造业中心;印度会成为后勤基地,提供内勤服务;而泰国将成为第三方组装基地。第二阶段,这些国家的购买力会不断积累和提升,中产阶级应运而生,成

为个人财富的拥有者。因此,亚洲国家将成为市场提供者。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讯、汽车、钢材消费市场。在第三阶段,亚洲将凭借自身力量成为世界的主要竞争者。亚洲国家会培育出自己的全球性企业,开始输出本国的品牌。亚洲国家将告别廉价产品制造阶段,成为世界级品牌拥有者,产品的增加值会不断提高。

2.结构性赤字

对于各国政府而言,各种各样的赤字在困扰着它们:有些赤字是经济周期变化带来的,但许多赤字是结构性的。它们是富有的老龄化社会(其消费大于生产)的必然结果。欧洲将会受此拖累,并且可能无法推进自身的改革。

发达国家的赤字问题日益突出。2000年,OECD 国家(28个较为发达的国家)的累积赤字为-1%,现在,这一比例已经提高到了-4.3%,这是10年来最糟糕的情况。如果赤字是由于实施凯恩斯主义的反周期政策造成的,那么,出现某种程度的赤字是可以接受的。但遗憾的是,在大多数国家,赤字不再是经济状况的变化引起的,而是由更具根本性的社会变化引起的,即财富创造落后于社会支出的快速增长。

赤字游戏能够持续多久呢?理论上讲,只要一国能够找到贷款者,能够偿还利息和本金,这一游戏就能进行下去。由于有更多的资产用于抵押,大国(比如美国和英国)具有较强的借款潜力。然而,这是一个危险的游戏!因为,更多的借款和更高的赤字意味着政府收入中有更多的资金被用于偿还利息和本金,意味着生产性投入的减少。就现状而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低利率有助于赤字国家将这一游戏进行下去。但是,这似乎是一颗定时炸弹,经济复苏所带来的利率水平上升必然会将其引爆,由此导致的种种问题不堪设想。

这究竟是不是危言耸听呢?现实告诉我们,答案是否定的。中央银行的操纵空间越来越小。不但政府债务规模在急速上升,企业债务规模也是如此。据统计,1980年依赖,美国的企业长期债务规模上升了5倍,短期债务规模上升了3倍。过度繁荣的互联网时代是企业债务扩张的重要原因。本来,企业可以寄希望于通货膨胀来抵消部分债务负担,但不幸的是,近年的通货膨胀率为历史最低水平,有些国家,如日本,甚至出现了连续的通货紧缩。

上述情况说明,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预期:中央银行必然会极力维持低利率。但与经济复苏相伴的利率上升还是会导致房地产、股票和债券价格下跌,甚至会使全球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的深渊。

3.制造业发展的新模式

世界的制造业在飞速增长,但制造业提供的工作机会却在迅速减少。借助于全球化,生产率迅即提高,这一趋势正影响着低成本地区。可以预料,下一轮变化会波及到服务行业。

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制造业一直是竞争力的支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制造业在一国GDP 中的重要程度不断下降。在美国的GDP 中,制造业只占22%,德国的这一比例为29%。而在中国,这一比重高达52%。然而,世界各地的变化趋势都是,制造业的重要程度会不断下降。1995年到2002年,世界制造业生产增长了30%,但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了11%。在20个最重要经济体中,制造业工作机会减少了3100万个。而在历史同期,中国的制造业就业人数也减少了1500万。因而,并不像人们过去所预期的那样,在制造业当中出现了就业机会从一些地区向另一些地区的净转移。相反,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制造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这意味着工作机会的减少。

在世界范围内,生产率水平史无前例的快速提升的基础是新型管理方法的运用,如自动化与新技术。但这不是全部原因。生产率改进的另一个途径是商业活动的全球化,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全球化导致生产率革命和新技术迅速向发展中国家推广,使这些国家在保持低成本优势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对工业化国家及其劳动力阶层而言,两种优势的结合具有致命性影响。失业问题开始浮现,企业活动开始向海外转移,但这还只是个开始,这一趋势会持续下去。现在,同样的范式也在影响着服务行业。

三、全球主要经济体竞争力点评

1.美国的问题:更多地在于预算赤字,而不是贸易赤字

美国是世界的头号经济体,美国经济增长是世界经济复苏的核心动力。2003年的情况让人欣喜,去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3.1%。然而,活跃的经济也带来了更大规模的贸易赤字,达到了创纪录的5816亿美元。但这一问题不应被

过分夸大,在过去的十年美国一直是存在贸易赤字。贸易统计指标只说明了进入美国的商品是由哪个国家生产的,并没有说明这些产品由谁拥有。在全球化时代,企业会在世界范围内搜寻廉价的劳动力和运营成本,进而以此提高生产率。这意味着,美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在海外生产国内市场需要的产品(实际上日本和欧洲企业也是如此)。因此,在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的进口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本国的“民族”企业在海外生产,然后“运回”国内的产品。贸易平衡表的恶化未必会影响此类国家的竞争力。

真正应该得到关注的是预算赤字。布什上任之初,美国的预算盈余1.4%,而2003年,美国的预算赤字达到了3.6%,变化十分明显。预算状况恶化的原因在于:减税措施、战争支出和经济下滑。外国持有的美国国库券和机构债券第一次达到了具有转折意义的1万亿美元。预算赤字不但影响着联邦政府,而且影响着一些州和市政当局。美国吸引了过多的金融投资还对很多发展中国家产生了不利影响,它们必须以更高的利率来吸引资金流入。目前,借款者的收益普遍高于借款利率,但这一情况又能持续多久呢?

美元贬值问题也引发了广泛关注。现在,美元兑欧元的汇率已经比2002年下降了30%。美国政府发现,美元贬值有利于2004年的经济扩张,有助于克服其贸易赤字情况。美元贬值引起了亚洲、拉丁美洲乃至欧洲的广泛关注,正如尼克松时期美国的财政部长约翰. 康纳利所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是你们的问题”。

2.欧洲的竞争力:欧盟东扩、结构性赤字与“瓦格纳定律”。

2004年5月1日,又有10个国家加入欧盟,其中的大部分是东欧国家。新加入国家的生活水准远低于现有国家,这意味着许多成本主导型的投资将会从西欧转移到东欧,受此影响最深的国家包括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欧洲的经济增长缓慢,2003年仅为0.9%,某些国家,如德国和荷兰已经陷入了衰退。经济增长缓慢意味着,政府可以获得公司所得税和间接税(如增值税)收入较少,但支出相对固定。这就意味着财政赤字的出现或扩大。欧洲地区的累积赤字为GDP 的2.6%,而法国(-4.1%)、德国(-3.8%)和英国(-3.2%)的赤字问题更为突出。较美国而言,引发欧洲财政赤字的原因在更大程度上是结构性的。这与

下述事实有关:欧洲国家的富裕程度几乎没有多大改善,但人口老龄化程度却日益提高。

欧洲正面临着两大人口难题:一方面,人口数量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趋势在加剧。根据联合国的预计,欧洲的人口将从2000年的7.29亿,减少到2050年的6.32亿。在1950年,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口占欧洲总人口的12%,而到了2050年,这一比重将高达32%。其原因在于期望寿命的延长和青少年人口的下降。这一人口变化趋势解释了为什么欧洲国家把2/3以上的预算支出用于教育、卫生和养老金。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即使是为了维持同样的福利水平,也要求国家的支出保持增长。

19世纪的德国著名经济学家阿道夫. 瓦格纳指出:一国越富有,社会支出规模越大,并且很难削减。这就是著名的“瓦格纳定律”。在它的作用下,欧洲发达国家的竞争力正在逐渐削弱。据测算,如果欧洲国家的增长率低于3%,那么,它们就无法维持目前的福利水平。另一方面,欧洲的结构性改革推行起来十分困难,进展特别缓慢。这一点可以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改革中得到印证。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改革和采取补救措施,公共债务规模将会飞涨,欧洲各国的问题会接踵而至。

3.日本的复归:转型之难与复苏希望

在过去的10年,GDP 超过4万亿美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似乎已经游离于世界经济发展了。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曾经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金融部门的崩溃、脆弱的中小企业发展基础、错失新技术革命(个人计算机、互联网)的良机以及调整之中的社会价值体系,都是日本经济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这要求日本采取更大力度的国家和行政体制改革措施。

尽管所有这些问题都还悬而未决,但在过去的几年,日本经济似乎已经回到了正常的轨道,2003年的经济增长达到了2.7%。对于迫切需要增长推动力的世界经济而言,这算是一个好消息。

3.俄罗斯的巨大潜力:富饶的资源与贫穷的现实

在1999-2003年间,俄罗斯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6%。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增加,但其他部门的增长也在加速。普京的从新当选将会确

保经济与社会稳定以及改革的持续推进。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不容忽视。然而,俄罗斯极具发展潜力,其国土面积是美国的1.8倍,拥有世界上最富饶的资源储备;它拥有7200万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劳动力。

但就现状而言,俄罗斯吸收的外国投资只有中国的5%,其4000亿美元的GDP 总额只与德国的巴伐利亚相当。综上所述,俄罗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印度的迅速发展:日益成为服务业的磁体

2003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高达8.1%。经济活动集中于印度的某些地区,如班加罗尔、孟买等。印度拥有大量的合格工程师、科学家,同时工资水平很低,并且印度的劳动力娴熟地掌握了世界性语言——英语。因此,该国正在成为世界的“离岸性”行政与后勤办公的热点地区。

与此同时,印度也正致力于发展软件设计、制造业、娱乐业和金融服务业。据估计,到2008年,将有200万个金融服务领域的工作职位从工业化国家转移到印度。印度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维持稳定的、可预期的竞争战略,避免出现过去那种大起大落。如果印度能够成功地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在国际竞争力格局中,它将崛起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

5.中国正在觉醒: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

在过去的10年,中国的年均增长率高达8.1%,2003年更是达到了9.1%。在华外国直接投资存量超过了4000亿美元,今天,中国可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新商业拓展区。中国的出口以年均17.3%的速度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5大贸易出口国之一。在中国的出口额中有50%来自于外国企业在华分支机构。但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已经向外国资本和商品张开双臂,中国市场的对外开放度会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平均关税已经从1992年的46.5%降低到2003年的6.9%。贸易占GDP 比率已经达到了44%,而日本的这一比率只有18%。

四、2004年全球竞争力排名状况 1.全球总排名

今年,一共有6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IMD 的国际竞争力评比。《国际竞争力年鉴》的最新结果表明,全构成第一集团(前20名)主要还是传统的发达国

家和少数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构成,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排在了第二(20-40名)、第三(40-60)集团。

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在经济绩效、政府效率、商业效率和基础设施四项子要素排名中,只有政府效率排在的第10位,其他三项均名列第一,美国的政府效率是亟待改善的一个关键环节。

在排名进入前20名的5个新兴经济体(或发展中经济)中,有3个来自于中国,即香港(第6位,上升4位)、台湾(第12位,上升5位)和浙江省(第19位,上升19位),其他两个经济体是新加坡(第2位,上升2位)和马来西亚(第16位,上升5位)。新加坡能够排在第2的显要位臵,主要得益于政府的高效运转,其政府效率子要素排在世界第一。日本和韩国的排名变化不大,较去年前进了2位,分别排在23位和35位。

在几个大的发展中经济体或转型经济体——中国大陆、印度、俄罗斯、巴西和阿根廷中,排名最靠前的是中国(第24位,上升5位),但名次上升最快的是印度(第34位,上升16位);俄罗斯(第50位,上升4位)、巴西(第53位,下降1位)、阿根廷(第59位,下降1位,倒数第2)都排在了50名以后。

2.分类排名

地区排名。从地区的角度来看,在亚太地区15个经济体中,新加坡是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其次是香港、澳大利亚和台湾。在欧洲的36个经济体中,冰岛的竞争力最强,紧随其后的是丹麦和芬兰两个北欧国家,而传统上的三个欧洲强国——德国、英国和法国都在10名以后,在36个经济体重分别排在了第12、13和17位。在美洲的9个经济体中,美国、加拿大和智利是前3位的国家,其中,智利是拉美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国家。

基于财富的分组排名。在人均GDP 少于10,000美元的26个经济体中,马来西亚的竞争力排名第一,其次为浙江、中国大陆和智利,排在最后三位的是或多或少存在着动荡因素的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和委内瑞拉。在人均GDP 多于10,000美元的34个经济体中,排在美国、新加坡之后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欧洲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冰岛也仅排在了第5位。排在后四位的分别是希腊、斯洛文尼亚、意大利的伦巴底和意大利。

基于规模的分组排名。在人口规模达到2000万以上的30个经济体中,美国排名第一,引人注目的是,浙江排名第6,中国排名第10,排名超过了许多发达经济体。在人口规模少于2000万的30经济体中,新加坡、香港、冰岛排在前三位,伦巴底和约旦排在最后两位。

表3 《国际竞争力年鉴2004》竞争力总排名

国家 美国 新加坡 加拿大 澳大利亚 冰岛 香港 丹麦 芬兰 卢森堡 爱尔兰 瑞典 台湾 奥地利 瑞士 荷兰 马来西亚 挪威 新西兰 浙江省 巴伐利亚 德国 英国 日本 中国大陆 比利时 智利 卡塔卢尼亚(西班牙) 爱沙尼亚 泰国 法国

2004排名 2004积分 2003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00 89.008 86.626 86.046 86.015 85.765 84.378 83.636 83.083 80.303 79.578 79.543 78.933 78.809 78.613 75.919 75.468 74.394 74.265 73.730 73.435 72.186 71.915 70.725 70.324 69.901 69.802 68.426 68.235 67.673

1 4 6 7 8 10 5 3 2 11 12 17 14 9 13 21 15 16 38 31 20 19 25 29 18 26 28 22 30 23

国家 西班牙 巴黎近郊(法国) 以色列 印度 韩国 苏格兰 莱茵-阿尔卑斯地区(法国) 班加罗尔(印度) 葡萄牙 斯洛伐克共

和国 哥伦比亚 匈牙利 捷克共和国

希腊 斯洛文尼亚 伦巴底(意大利) 圣保罗(巴

西) 约旦 南非 俄罗斯 意大利 菲律宾 巴西 罗马尼亚 土耳其 墨西哥

波兰

2004排名 2004积分 2003排名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7.414 64.646 63.458 62.971 62.201 62.026 61.429 59.557 58.485 57.462 57.370 57.209 56.440 56.346 55.498 55.270 55.008 54.131 53.786 52.140 50.307 49.666 48.130 47.997 43.459 43.239 41.953 38.095 36.937 24.748

27 24 33 50 37 32 44 39 46 45 34 35 42 40 36 43 48 47 54 41 49 52 51 56 53 55 57 58 59

印度尼西亚 阿根廷 委内瑞拉

资料来源: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2004

第二部分 中国的竞争力现状

在今年的排名中,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了上升态势。其中,中国大陆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上升5位,在60个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紧随日本之后,位列第24,排名较去年上升5位;浙江省排在了19位,较去年的38位上升19位;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分别排在了第12和6位,分别较去年上升了5位和4位。

表1 竞争力总排名及要素排名变化

一、中国大陆的竞争力排名上升

这主要得益于商业效率的改进,中国大陆的商业效率要素排名从去年的46位上升到今年的35位。中国的整体经济绩效表现依然十分抢眼,经济绩效要素排名位列第二,仅次于美国。政府效率要素排在了第21位,前进了一位。基础设施要素排名保持不变,为第41位。

但中国大陆还有很多明显落后的领域亟待改进。

● 在政府效率方面,制度体系的完善、商业立法的调整以及社会结构的变

革,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 在商业效率方面,低下的金融服务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依然是影响中国

竞争力提升的限制性因素,这两项子要素的排名分别为53位和45位。此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价值观的转变有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 在基础设施方面,健康与环境子要素、教育子要素都是值得我们重点关

注的方面,它们的排名分别是第50位和53位,这充分说明,在发展过程中,实现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根本上影响着中国的长远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此外,但技术基础设施排名仅列第39位,也需要进一步改善。

模拟排名变化:如果用60个经济体的平均值替代中国大陆排名最弱的20个指标值,那么中国大陆的排名将从现在的第24位,上升到第16位。

二、浙江的排名上升幅度最大

在60个参评经济体中,浙江排名上升了19位,这一变化引人注目。导致浙江竞争力排名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商业效率要素排名的上升,从去年的第43位上升到今年的第3位。

表2 地区性经济体竞争力国际比较

统计数据的调整和参与调查企业家主观评价的差异,是浙江竞争力排名上升

的主要原因。造成浙江竞争力排名上升的最主要因素是商业效率排名的大幅上升,而在商业效率要素所包含的积分指标中,有近2/3是调查指标。因而,在硬指标(统计指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调查指标积分的上升是商业要素排名急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这些地区性经济体刚刚加入竞争力排名,IMD 今年对某些数据进行了调整,这对排名造成了一定影响。所以,尽管我们对浙江竞争力排名的上升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但对这一结果要审慎对待。

对于浙江而言,为了提升竞争力,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进一步加大对物质基础设施、科技、环境、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力度。落后的金融服务也是制约浙江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浙江还应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以及扩大对外贸易规模。

模拟排名变化:如果用60个经济体的平均值替代浙江省排名最弱的20个指标值,那么浙江省的排名将从现在的第19位,上升到第12位。

三、经济绩效的改善推动香港的竞争力排名上升

今年香港的竞争力排名上升四位,主要原因在于整体经济绩效的改善,从2003年依赖,香港的经济形势已明显好转,经济增长速度也在加快。经济绩效要素排名从29位上升到了11位,前进了18位。

对于香港来说,应该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就业、物价、制度体系完善、科学研究、卫生与环境、教育。

模拟排名变化:如果用60个经济体的平均值替代香港特别行政区排名最弱的20个指标值,那么其排名将取代新加坡,从现在的第6位,上升到第2位。

四、台湾的竞争力排名全面上升

台湾的竞争力总排名上升了5位,在四项要素排名中,上升幅度最大的也是经济绩效,从33上升到了24位,其他三个要素的排名也都有所上升。

对于台湾来说,应该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国际投资、就业与价格、社会体系建设、物质基础设施、健康与环境,等等。

模拟排名变化:如果用60个经济体的平均值替代中国台湾排名最弱的20

个指标值,那么台湾省的排名将从现在第12位,上升到第10位。

表3 2004年中国各要素、子要素排名

IMD 《国际竞争力年鉴2004》最新结果分析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

国际竞争力比较课题组1 (执笔人:陈伟)

内容摘要:近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简称IMD )对外公布了《世界竞争力年鉴2004》(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简称WCY )的最新排名结果,同时对世界经济形势和全球竞争力格局的演变趋势做出了总结,下文是IMD 的中国大陆合作伙伴——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对IMD 竞争力评比结果的分析和整理。本文首先介绍了IMD 就全球经济形势和国际竞争力演进趋势所做的评述;然后,文章落脚于中国的竞争力现状,指出了中国竞争力不断上升的总体趋势和变化原因。

关键词:竞争力、国际竞争力、世界经济论坛(WEF )、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 )

第一部分 世界经济形势与全球竞争力格局

一、世界经济形势的三大特征

IMD 指出,世界经济在经历了一段黑暗时期后,又出现了新的复苏景象。 1.新的经济周期规律:反周期货币政策双重影响

IMD 在其《世界竞争力年鉴》的前言中指出,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规律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央银行的反周期政策弱化了这次经济衰退的影响。美联储通过不断地削减利率以影响经济形势,这为美国乃至世界经济提供了复活的氧气。低利率的一个意外收获就是它引发了住宅和建筑业的繁荣,特别是在美国和英国。这使得许多家庭可以为其住房抵押贷款再融资,并利用剩余的现金扩大消费。

然而,反周期的货币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在防止最坏情况发生的同时,也带来的明显的负面影响,诱发了所谓的经济体系“贫血症”。以往的情况是,严重的经济衰退会造成经济的彻底清盘,然后是较为有力的经济复苏;而现在的情况是,经济弱而不衰,其结果是经济复苏力量弱化,复苏缺乏坚实的基础。

1

国际竞争力比较课题组成员:刘福垣(课题组长)、董迎(课题执行负责人)、陈伟。作为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 )和世界经济论坛(WEF )的竞争力比较项目中国大陆地区合作伙伴,本课题组还与这两家机构有着十分密切的合作关系,协助两家机构开展中国大陆的竞争力评价活动。另外,本课题组还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合作开展浙江地区的竞争力参评活动。该学院的黄祖辉教授,研究生王敏以及MBA 毕业生余科军等参与了合作研究。

2.非技术部门驱动的经济复苏:更审慎看待技术部门作用和油价上升 IMD 指出,技术部门已经不再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过去几年中,高科技企业出现了破产和资产大幅缩水的情况,有些企业的市值缩水比例高达90%以上。但可喜的情况是,对于一些较为优良的企业来说,资产缩水并没有使销售收入同比例下降,这些企业凭借自身的力量度过这一段艰难时期。然而,人们不会这么轻易地就忘掉过去几年由于经济过热导致的种种问题,投资者和股票市场现在更加注重企业质量与实际赢利能力。总之,技术部门风光不再,已经不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走出泥潭的核心力量。

2004年,世界经济形势开始扭转,资本投资在加速,石油价格也出现了上升。经济学家们通常对石油价格波动十分敏感,因为石油价格上升会影响企业的成本结构,延缓经济复苏。但我们还应该意识到,较高的石油价格也表明了经济热度在上升。对于美国之外的大多数国家而言,石油价格上升的影响被美元贬值的力量抵消了。实际上,石油价格仍然处于可接受的程度之内,并不会危及经济复苏。

3.世界经济形势喜忧参半:复活的股票市场与恶化的安全问题

受经济复苏的影响,股票市场开始展现新的活力,市值开始回升,交易量也在增加。从股票市场退出、投资于房地产或艺术品的投资者开始回归股市。作为股票市场信心度标志的IPO 发行规模也在上升。美国的换届选举是推动股市回升的重要原因。

不安全因素在日益增长:病毒、垃圾邮件、恐怖主义、战争和流行病,都给人们造成了心理阴影,影响着人们的信心指数。企业要被迫学会处理各种对于企业生存构成严重威胁的非商业性问题。还没有什么人知道,安全问题会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但众所周知,它的确会对经济构成负面影响。

二.影响世界竞争力格局的三大趋势

IMD 同时指出,经常性的经济周期波动只是一种短期现象,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国际竞争力格局演进的根本趋势,这一趋势已经开始影响2004年的全球竞争力格局了。

1.崛起的力量

亚洲以及不久后的俄罗斯和中欧,将会凭借自身的力量成为世界的主要竞争者。正如日本在过去几十年所表现的那样,它们的崛起将会对美国和欧洲构成严重冲击。

全球经济会出现暂时的紧缩,但我们的世界人口,进而世界市场,在急剧扩张。每隔12年,世界人口就增长10亿,这一扩张过程会从现在持续到2050年,世界人口规模将从现在63亿增加到2050年的89亿。但人口扩张主要集中于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等国家。美国和欧洲地区(今天,这些地区占世界GDP63%)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将从现在的世界11.2%减少到7.7%。

在世界竞争力格局变化中,亚洲的崛起最引人瞩目,亚洲已成为世界竞争力的主导力量之一。1820年,亚洲占世界GDP 的比重为50%,1950年下降为19%,而到了2003年,这一比重要提高到了40%,并且,从长期来看,这一比重会继续提高。高盛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GDP 将达到近45万亿美元,美国为约35万亿美元,印度为约28万亿美元,日本约6.7万亿美元,巴西约6.1万亿美元,俄罗斯约5.87万亿美元,而欧洲的GDP 总额约为25万亿美元。亚洲也将成为世界投资的中心。现在,在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中,已经有60%以上涌入了亚洲地区,其中,中国就占到了32.5%。拉丁美洲的这一比例为34.5%,非洲只占5.8%。

亚洲的崛起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大多数亚洲国家将成为欧美和日本企业的经济投入品的生产者: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的制造业中心;印度会成为后勤基地,提供内勤服务;而泰国将成为第三方组装基地。第二阶段,这些国家的购买力会不断积累和提升,中产阶级应运而生,成

为个人财富的拥有者。因此,亚洲国家将成为市场提供者。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讯、汽车、钢材消费市场。在第三阶段,亚洲将凭借自身力量成为世界的主要竞争者。亚洲国家会培育出自己的全球性企业,开始输出本国的品牌。亚洲国家将告别廉价产品制造阶段,成为世界级品牌拥有者,产品的增加值会不断提高。

2.结构性赤字

对于各国政府而言,各种各样的赤字在困扰着它们:有些赤字是经济周期变化带来的,但许多赤字是结构性的。它们是富有的老龄化社会(其消费大于生产)的必然结果。欧洲将会受此拖累,并且可能无法推进自身的改革。

发达国家的赤字问题日益突出。2000年,OECD 国家(28个较为发达的国家)的累积赤字为-1%,现在,这一比例已经提高到了-4.3%,这是10年来最糟糕的情况。如果赤字是由于实施凯恩斯主义的反周期政策造成的,那么,出现某种程度的赤字是可以接受的。但遗憾的是,在大多数国家,赤字不再是经济状况的变化引起的,而是由更具根本性的社会变化引起的,即财富创造落后于社会支出的快速增长。

赤字游戏能够持续多久呢?理论上讲,只要一国能够找到贷款者,能够偿还利息和本金,这一游戏就能进行下去。由于有更多的资产用于抵押,大国(比如美国和英国)具有较强的借款潜力。然而,这是一个危险的游戏!因为,更多的借款和更高的赤字意味着政府收入中有更多的资金被用于偿还利息和本金,意味着生产性投入的减少。就现状而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低利率有助于赤字国家将这一游戏进行下去。但是,这似乎是一颗定时炸弹,经济复苏所带来的利率水平上升必然会将其引爆,由此导致的种种问题不堪设想。

这究竟是不是危言耸听呢?现实告诉我们,答案是否定的。中央银行的操纵空间越来越小。不但政府债务规模在急速上升,企业债务规模也是如此。据统计,1980年依赖,美国的企业长期债务规模上升了5倍,短期债务规模上升了3倍。过度繁荣的互联网时代是企业债务扩张的重要原因。本来,企业可以寄希望于通货膨胀来抵消部分债务负担,但不幸的是,近年的通货膨胀率为历史最低水平,有些国家,如日本,甚至出现了连续的通货紧缩。

上述情况说明,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预期:中央银行必然会极力维持低利率。但与经济复苏相伴的利率上升还是会导致房地产、股票和债券价格下跌,甚至会使全球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的深渊。

3.制造业发展的新模式

世界的制造业在飞速增长,但制造业提供的工作机会却在迅速减少。借助于全球化,生产率迅即提高,这一趋势正影响着低成本地区。可以预料,下一轮变化会波及到服务行业。

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制造业一直是竞争力的支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制造业在一国GDP 中的重要程度不断下降。在美国的GDP 中,制造业只占22%,德国的这一比例为29%。而在中国,这一比重高达52%。然而,世界各地的变化趋势都是,制造业的重要程度会不断下降。1995年到2002年,世界制造业生产增长了30%,但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了11%。在20个最重要经济体中,制造业工作机会减少了3100万个。而在历史同期,中国的制造业就业人数也减少了1500万。因而,并不像人们过去所预期的那样,在制造业当中出现了就业机会从一些地区向另一些地区的净转移。相反,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制造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这意味着工作机会的减少。

在世界范围内,生产率水平史无前例的快速提升的基础是新型管理方法的运用,如自动化与新技术。但这不是全部原因。生产率改进的另一个途径是商业活动的全球化,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全球化导致生产率革命和新技术迅速向发展中国家推广,使这些国家在保持低成本优势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对工业化国家及其劳动力阶层而言,两种优势的结合具有致命性影响。失业问题开始浮现,企业活动开始向海外转移,但这还只是个开始,这一趋势会持续下去。现在,同样的范式也在影响着服务行业。

三、全球主要经济体竞争力点评

1.美国的问题:更多地在于预算赤字,而不是贸易赤字

美国是世界的头号经济体,美国经济增长是世界经济复苏的核心动力。2003年的情况让人欣喜,去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3.1%。然而,活跃的经济也带来了更大规模的贸易赤字,达到了创纪录的5816亿美元。但这一问题不应被

过分夸大,在过去的十年美国一直是存在贸易赤字。贸易统计指标只说明了进入美国的商品是由哪个国家生产的,并没有说明这些产品由谁拥有。在全球化时代,企业会在世界范围内搜寻廉价的劳动力和运营成本,进而以此提高生产率。这意味着,美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在海外生产国内市场需要的产品(实际上日本和欧洲企业也是如此)。因此,在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的进口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本国的“民族”企业在海外生产,然后“运回”国内的产品。贸易平衡表的恶化未必会影响此类国家的竞争力。

真正应该得到关注的是预算赤字。布什上任之初,美国的预算盈余1.4%,而2003年,美国的预算赤字达到了3.6%,变化十分明显。预算状况恶化的原因在于:减税措施、战争支出和经济下滑。外国持有的美国国库券和机构债券第一次达到了具有转折意义的1万亿美元。预算赤字不但影响着联邦政府,而且影响着一些州和市政当局。美国吸引了过多的金融投资还对很多发展中国家产生了不利影响,它们必须以更高的利率来吸引资金流入。目前,借款者的收益普遍高于借款利率,但这一情况又能持续多久呢?

美元贬值问题也引发了广泛关注。现在,美元兑欧元的汇率已经比2002年下降了30%。美国政府发现,美元贬值有利于2004年的经济扩张,有助于克服其贸易赤字情况。美元贬值引起了亚洲、拉丁美洲乃至欧洲的广泛关注,正如尼克松时期美国的财政部长约翰. 康纳利所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是你们的问题”。

2.欧洲的竞争力:欧盟东扩、结构性赤字与“瓦格纳定律”。

2004年5月1日,又有10个国家加入欧盟,其中的大部分是东欧国家。新加入国家的生活水准远低于现有国家,这意味着许多成本主导型的投资将会从西欧转移到东欧,受此影响最深的国家包括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欧洲的经济增长缓慢,2003年仅为0.9%,某些国家,如德国和荷兰已经陷入了衰退。经济增长缓慢意味着,政府可以获得公司所得税和间接税(如增值税)收入较少,但支出相对固定。这就意味着财政赤字的出现或扩大。欧洲地区的累积赤字为GDP 的2.6%,而法国(-4.1%)、德国(-3.8%)和英国(-3.2%)的赤字问题更为突出。较美国而言,引发欧洲财政赤字的原因在更大程度上是结构性的。这与

下述事实有关:欧洲国家的富裕程度几乎没有多大改善,但人口老龄化程度却日益提高。

欧洲正面临着两大人口难题:一方面,人口数量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趋势在加剧。根据联合国的预计,欧洲的人口将从2000年的7.29亿,减少到2050年的6.32亿。在1950年,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口占欧洲总人口的12%,而到了2050年,这一比重将高达32%。其原因在于期望寿命的延长和青少年人口的下降。这一人口变化趋势解释了为什么欧洲国家把2/3以上的预算支出用于教育、卫生和养老金。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即使是为了维持同样的福利水平,也要求国家的支出保持增长。

19世纪的德国著名经济学家阿道夫. 瓦格纳指出:一国越富有,社会支出规模越大,并且很难削减。这就是著名的“瓦格纳定律”。在它的作用下,欧洲发达国家的竞争力正在逐渐削弱。据测算,如果欧洲国家的增长率低于3%,那么,它们就无法维持目前的福利水平。另一方面,欧洲的结构性改革推行起来十分困难,进展特别缓慢。这一点可以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改革中得到印证。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改革和采取补救措施,公共债务规模将会飞涨,欧洲各国的问题会接踵而至。

3.日本的复归:转型之难与复苏希望

在过去的10年,GDP 超过4万亿美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似乎已经游离于世界经济发展了。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曾经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金融部门的崩溃、脆弱的中小企业发展基础、错失新技术革命(个人计算机、互联网)的良机以及调整之中的社会价值体系,都是日本经济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这要求日本采取更大力度的国家和行政体制改革措施。

尽管所有这些问题都还悬而未决,但在过去的几年,日本经济似乎已经回到了正常的轨道,2003年的经济增长达到了2.7%。对于迫切需要增长推动力的世界经济而言,这算是一个好消息。

3.俄罗斯的巨大潜力:富饶的资源与贫穷的现实

在1999-2003年间,俄罗斯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6%。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增加,但其他部门的增长也在加速。普京的从新当选将会确

保经济与社会稳定以及改革的持续推进。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不容忽视。然而,俄罗斯极具发展潜力,其国土面积是美国的1.8倍,拥有世界上最富饶的资源储备;它拥有7200万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劳动力。

但就现状而言,俄罗斯吸收的外国投资只有中国的5%,其4000亿美元的GDP 总额只与德国的巴伐利亚相当。综上所述,俄罗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印度的迅速发展:日益成为服务业的磁体

2003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高达8.1%。经济活动集中于印度的某些地区,如班加罗尔、孟买等。印度拥有大量的合格工程师、科学家,同时工资水平很低,并且印度的劳动力娴熟地掌握了世界性语言——英语。因此,该国正在成为世界的“离岸性”行政与后勤办公的热点地区。

与此同时,印度也正致力于发展软件设计、制造业、娱乐业和金融服务业。据估计,到2008年,将有200万个金融服务领域的工作职位从工业化国家转移到印度。印度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维持稳定的、可预期的竞争战略,避免出现过去那种大起大落。如果印度能够成功地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在国际竞争力格局中,它将崛起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

5.中国正在觉醒: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

在过去的10年,中国的年均增长率高达8.1%,2003年更是达到了9.1%。在华外国直接投资存量超过了4000亿美元,今天,中国可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新商业拓展区。中国的出口以年均17.3%的速度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5大贸易出口国之一。在中国的出口额中有50%来自于外国企业在华分支机构。但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已经向外国资本和商品张开双臂,中国市场的对外开放度会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平均关税已经从1992年的46.5%降低到2003年的6.9%。贸易占GDP 比率已经达到了44%,而日本的这一比率只有18%。

四、2004年全球竞争力排名状况 1.全球总排名

今年,一共有6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IMD 的国际竞争力评比。《国际竞争力年鉴》的最新结果表明,全构成第一集团(前20名)主要还是传统的发达国

家和少数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构成,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排在了第二(20-40名)、第三(40-60)集团。

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在经济绩效、政府效率、商业效率和基础设施四项子要素排名中,只有政府效率排在的第10位,其他三项均名列第一,美国的政府效率是亟待改善的一个关键环节。

在排名进入前20名的5个新兴经济体(或发展中经济)中,有3个来自于中国,即香港(第6位,上升4位)、台湾(第12位,上升5位)和浙江省(第19位,上升19位),其他两个经济体是新加坡(第2位,上升2位)和马来西亚(第16位,上升5位)。新加坡能够排在第2的显要位臵,主要得益于政府的高效运转,其政府效率子要素排在世界第一。日本和韩国的排名变化不大,较去年前进了2位,分别排在23位和35位。

在几个大的发展中经济体或转型经济体——中国大陆、印度、俄罗斯、巴西和阿根廷中,排名最靠前的是中国(第24位,上升5位),但名次上升最快的是印度(第34位,上升16位);俄罗斯(第50位,上升4位)、巴西(第53位,下降1位)、阿根廷(第59位,下降1位,倒数第2)都排在了50名以后。

2.分类排名

地区排名。从地区的角度来看,在亚太地区15个经济体中,新加坡是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其次是香港、澳大利亚和台湾。在欧洲的36个经济体中,冰岛的竞争力最强,紧随其后的是丹麦和芬兰两个北欧国家,而传统上的三个欧洲强国——德国、英国和法国都在10名以后,在36个经济体重分别排在了第12、13和17位。在美洲的9个经济体中,美国、加拿大和智利是前3位的国家,其中,智利是拉美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国家。

基于财富的分组排名。在人均GDP 少于10,000美元的26个经济体中,马来西亚的竞争力排名第一,其次为浙江、中国大陆和智利,排在最后三位的是或多或少存在着动荡因素的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和委内瑞拉。在人均GDP 多于10,000美元的34个经济体中,排在美国、新加坡之后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欧洲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冰岛也仅排在了第5位。排在后四位的分别是希腊、斯洛文尼亚、意大利的伦巴底和意大利。

基于规模的分组排名。在人口规模达到2000万以上的30个经济体中,美国排名第一,引人注目的是,浙江排名第6,中国排名第10,排名超过了许多发达经济体。在人口规模少于2000万的30经济体中,新加坡、香港、冰岛排在前三位,伦巴底和约旦排在最后两位。

表3 《国际竞争力年鉴2004》竞争力总排名

国家 美国 新加坡 加拿大 澳大利亚 冰岛 香港 丹麦 芬兰 卢森堡 爱尔兰 瑞典 台湾 奥地利 瑞士 荷兰 马来西亚 挪威 新西兰 浙江省 巴伐利亚 德国 英国 日本 中国大陆 比利时 智利 卡塔卢尼亚(西班牙) 爱沙尼亚 泰国 法国

2004排名 2004积分 2003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00 89.008 86.626 86.046 86.015 85.765 84.378 83.636 83.083 80.303 79.578 79.543 78.933 78.809 78.613 75.919 75.468 74.394 74.265 73.730 73.435 72.186 71.915 70.725 70.324 69.901 69.802 68.426 68.235 67.673

1 4 6 7 8 10 5 3 2 11 12 17 14 9 13 21 15 16 38 31 20 19 25 29 18 26 28 22 30 23

国家 西班牙 巴黎近郊(法国) 以色列 印度 韩国 苏格兰 莱茵-阿尔卑斯地区(法国) 班加罗尔(印度) 葡萄牙 斯洛伐克共

和国 哥伦比亚 匈牙利 捷克共和国

希腊 斯洛文尼亚 伦巴底(意大利) 圣保罗(巴

西) 约旦 南非 俄罗斯 意大利 菲律宾 巴西 罗马尼亚 土耳其 墨西哥

波兰

2004排名 2004积分 2003排名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7.414 64.646 63.458 62.971 62.201 62.026 61.429 59.557 58.485 57.462 57.370 57.209 56.440 56.346 55.498 55.270 55.008 54.131 53.786 52.140 50.307 49.666 48.130 47.997 43.459 43.239 41.953 38.095 36.937 24.748

27 24 33 50 37 32 44 39 46 45 34 35 42 40 36 43 48 47 54 41 49 52 51 56 53 55 57 58 59

印度尼西亚 阿根廷 委内瑞拉

资料来源: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2004

第二部分 中国的竞争力现状

在今年的排名中,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了上升态势。其中,中国大陆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上升5位,在60个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紧随日本之后,位列第24,排名较去年上升5位;浙江省排在了19位,较去年的38位上升19位;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分别排在了第12和6位,分别较去年上升了5位和4位。

表1 竞争力总排名及要素排名变化

一、中国大陆的竞争力排名上升

这主要得益于商业效率的改进,中国大陆的商业效率要素排名从去年的46位上升到今年的35位。中国的整体经济绩效表现依然十分抢眼,经济绩效要素排名位列第二,仅次于美国。政府效率要素排在了第21位,前进了一位。基础设施要素排名保持不变,为第41位。

但中国大陆还有很多明显落后的领域亟待改进。

● 在政府效率方面,制度体系的完善、商业立法的调整以及社会结构的变

革,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 在商业效率方面,低下的金融服务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依然是影响中国

竞争力提升的限制性因素,这两项子要素的排名分别为53位和45位。此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价值观的转变有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 在基础设施方面,健康与环境子要素、教育子要素都是值得我们重点关

注的方面,它们的排名分别是第50位和53位,这充分说明,在发展过程中,实现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根本上影响着中国的长远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此外,但技术基础设施排名仅列第39位,也需要进一步改善。

模拟排名变化:如果用60个经济体的平均值替代中国大陆排名最弱的20个指标值,那么中国大陆的排名将从现在的第24位,上升到第16位。

二、浙江的排名上升幅度最大

在60个参评经济体中,浙江排名上升了19位,这一变化引人注目。导致浙江竞争力排名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商业效率要素排名的上升,从去年的第43位上升到今年的第3位。

表2 地区性经济体竞争力国际比较

统计数据的调整和参与调查企业家主观评价的差异,是浙江竞争力排名上升

的主要原因。造成浙江竞争力排名上升的最主要因素是商业效率排名的大幅上升,而在商业效率要素所包含的积分指标中,有近2/3是调查指标。因而,在硬指标(统计指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调查指标积分的上升是商业要素排名急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这些地区性经济体刚刚加入竞争力排名,IMD 今年对某些数据进行了调整,这对排名造成了一定影响。所以,尽管我们对浙江竞争力排名的上升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但对这一结果要审慎对待。

对于浙江而言,为了提升竞争力,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进一步加大对物质基础设施、科技、环境、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力度。落后的金融服务也是制约浙江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浙江还应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以及扩大对外贸易规模。

模拟排名变化:如果用60个经济体的平均值替代浙江省排名最弱的20个指标值,那么浙江省的排名将从现在的第19位,上升到第12位。

三、经济绩效的改善推动香港的竞争力排名上升

今年香港的竞争力排名上升四位,主要原因在于整体经济绩效的改善,从2003年依赖,香港的经济形势已明显好转,经济增长速度也在加快。经济绩效要素排名从29位上升到了11位,前进了18位。

对于香港来说,应该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就业、物价、制度体系完善、科学研究、卫生与环境、教育。

模拟排名变化:如果用60个经济体的平均值替代香港特别行政区排名最弱的20个指标值,那么其排名将取代新加坡,从现在的第6位,上升到第2位。

四、台湾的竞争力排名全面上升

台湾的竞争力总排名上升了5位,在四项要素排名中,上升幅度最大的也是经济绩效,从33上升到了24位,其他三个要素的排名也都有所上升。

对于台湾来说,应该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国际投资、就业与价格、社会体系建设、物质基础设施、健康与环境,等等。

模拟排名变化:如果用60个经济体的平均值替代中国台湾排名最弱的20

个指标值,那么台湾省的排名将从现在第12位,上升到第10位。

表3 2004年中国各要素、子要素排名


相关文章

  • 产业结构升级
  •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及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2004-04-28 10:40 张键 杜晓力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也走向了国际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家要想谋得最大利益,就必须提高其国内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是一个农业 ...查看


  • 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综述_叶琪
  • 2008年第1期(总第148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Fujian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No.1,2008 General,N ...查看


  • 中国城市人才综合竞争力实证分析
  • 摘要:文章结合实践经验和人才资源管理理论,构建了我国城市人才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对31个省会城市的人才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实证比较.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济南.天津和沈阳拥有人才综合竞争力的绝对优势,指数值大幅领先所 ...查看


  • 产业竞争力
  • 产业竞争力 简介 产业竞争力,亦称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某国或某一地区的某个特定产业相对于他国或地区同一产业在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竞争力实质上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因此,产业竞争力内涵涉及两个基本方面的问题:一个 ...查看


  • 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综合实力的比较
  • 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综合实力的比较 摘要:在某一特定的年份,通过对各指标的建立和分析来评价银行的竞争力; 再以时间的变化为线索,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各个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情况.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综合实力. 关键词:横向纵 ...查看


  •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 东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学号:A08080228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The Research of Minor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学生姓名:李子昭 指导教师:李玉 ...查看


  • 海尔成功的营销案例解析
  • 海尔成功的营销案例解析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从开始单一生产冰箱起步,拓展到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成为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以下是学习啦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海尔成功的营销案例解析,欢 ...查看


  • 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
  • 摘 要:我国公众科学素养与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极不相符,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关键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理科教育.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提高学生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1.拓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科学教育渠道2.建构基于STS ...查看


  • 出口退税的税收效应分析
  • 出口退税是一国政府为了本国增强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将出口商品中所含的间接税部分或者全部退还给出口商,使得出口商品以含部分或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所实施的一项政策.实施出口退税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允许的促进出口措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