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师告诉你(七):善行与恶行之间的分界线

措嘉佛母向莲花生大士师问道:「自我与他人的分界线是什么?」

上师答道:「自我是显然的攀缘,他人是偏颇的分辨。当你将这点应用到你的相续而体验时,向内看着自我并发现,自我并非由一个你可以攀缘的自我所构成。向内看着他人并发现,他人并非由你可以攀缘的片面类别所构成。自我和他人都是心,心的这个空性特质是使自我和他人无分别地自然消融的要诀。措嘉,这至关重要的教言,我授予你。」

措嘉佛母向莲花生大士师问道:「痛苦与欢愉之间的分界线是什么?」

上师答道:「痛苦是心的不自在,欢愉是意念的自在。当你将这点应用到你的相续而体验时,向内看着那不自在的痛苦状态,并发现它不是由任何具体的物质所构成,而是心。心是空的,而这个空性的特质是自在的状态。这是将痛苦改变为自在的要诀。措嘉,这至关重要的教言,我授予你。」

措嘉佛母向莲花生大士师问道:「善行与恶行之间的分界线是什么?」

上师答道:「善是任何有益的行为,恶是带来不善业果的行为。当你将这点应用到你的相续而体验时,一切业的行为以及业的成熟,在觉醒心的状态中是一体的,这个心自始以来即不受善行之德与恶行之失所染污。由于这空性的心不会累积业的果熟,这是将恶行转为良善的要诀。措嘉,这至关重要的教言,我授予你。」

措嘉佛母向莲花生大士师问道:「『诸佛心意』与『有情众生心意』之间的分界线是什么?」

上师答道:「佛意从不离开根本的自性,有情众生之心则是不断的来去。当你将这点应用到你的相续而体验时,让这有着念头来去的有情众生之心不造作,它的基并非由任何体性所构成。那是初始本然的心,大自有的状态,称之为安住于佛意。这是让有情众生之心消融而成为佛意的要诀。措嘉,这至关重要的教言,我授予你。」

措嘉佛母向莲花生大士师问道:「神与魔之间的分界线是什么?」

上师答道:「神是已经舍弃一切恶意者,魔是怀有恶意者。当你将这点应用到你的相续而体验时,你所感知的神与魔,其本身即是你有意念的心。直接向内看着这个意念,并发现它没有任何实体,而是空性的,在那一刻,神与魔的念头中止了,因此这是让神与魔自然消融的要诀。措嘉,这至关重要的教言,我授予你。」

措嘉佛母向莲花生大士师问道:「敌人与子女之间的分界线是什么?」

上师答道:「敌人是我们视为敌对的人,而子女是我们疼爱如宝的人。当你将这点应用到你的相续而体验时,向右看见你的敌人,向左看见你的子女。向内看着内心并发现,将某人视为敌人的是这个心,而将某人视为子女的也是这个心。向内看着这个二元的感知并发现,它既无基础、也无实质。无实质性的本身,即是让敌人的想法自然消融的要诀。措嘉,这至关重要的教言,我授予你。」

摘自莲师文集之三

措嘉佛母向莲花生大士师问道:「自我与他人的分界线是什么?」

上师答道:「自我是显然的攀缘,他人是偏颇的分辨。当你将这点应用到你的相续而体验时,向内看着自我并发现,自我并非由一个你可以攀缘的自我所构成。向内看着他人并发现,他人并非由你可以攀缘的片面类别所构成。自我和他人都是心,心的这个空性特质是使自我和他人无分别地自然消融的要诀。措嘉,这至关重要的教言,我授予你。」

措嘉佛母向莲花生大士师问道:「痛苦与欢愉之间的分界线是什么?」

上师答道:「痛苦是心的不自在,欢愉是意念的自在。当你将这点应用到你的相续而体验时,向内看着那不自在的痛苦状态,并发现它不是由任何具体的物质所构成,而是心。心是空的,而这个空性的特质是自在的状态。这是将痛苦改变为自在的要诀。措嘉,这至关重要的教言,我授予你。」

措嘉佛母向莲花生大士师问道:「善行与恶行之间的分界线是什么?」

上师答道:「善是任何有益的行为,恶是带来不善业果的行为。当你将这点应用到你的相续而体验时,一切业的行为以及业的成熟,在觉醒心的状态中是一体的,这个心自始以来即不受善行之德与恶行之失所染污。由于这空性的心不会累积业的果熟,这是将恶行转为良善的要诀。措嘉,这至关重要的教言,我授予你。」

措嘉佛母向莲花生大士师问道:「『诸佛心意』与『有情众生心意』之间的分界线是什么?」

上师答道:「佛意从不离开根本的自性,有情众生之心则是不断的来去。当你将这点应用到你的相续而体验时,让这有着念头来去的有情众生之心不造作,它的基并非由任何体性所构成。那是初始本然的心,大自有的状态,称之为安住于佛意。这是让有情众生之心消融而成为佛意的要诀。措嘉,这至关重要的教言,我授予你。」

措嘉佛母向莲花生大士师问道:「神与魔之间的分界线是什么?」

上师答道:「神是已经舍弃一切恶意者,魔是怀有恶意者。当你将这点应用到你的相续而体验时,你所感知的神与魔,其本身即是你有意念的心。直接向内看着这个意念,并发现它没有任何实体,而是空性的,在那一刻,神与魔的念头中止了,因此这是让神与魔自然消融的要诀。措嘉,这至关重要的教言,我授予你。」

措嘉佛母向莲花生大士师问道:「敌人与子女之间的分界线是什么?」

上师答道:「敌人是我们视为敌对的人,而子女是我们疼爱如宝的人。当你将这点应用到你的相续而体验时,向右看见你的敌人,向左看见你的子女。向内看着内心并发现,将某人视为敌人的是这个心,而将某人视为子女的也是这个心。向内看着这个二元的感知并发现,它既无基础、也无实质。无实质性的本身,即是让敌人的想法自然消融的要诀。措嘉,这至关重要的教言,我授予你。」

摘自莲师文集之三


相关文章

  • 柏拉图的理念论
  • 一.理念论的提出 柏拉图在<国家篇>中说,唯有哲学家就是王,或者这个世界上的王和君主都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合而为一,并把那些只追求两者之一的庸人驱除到一旁去的时候,国家才有获得生命并见天日的可能.如果是这样我 ...查看


  • 苏格拉底--他的生活和思想
  • 苏格拉底--他的生活和思想 哲学家们往往以两种方式影响着他身后的世界:他们的著作和他们的生活.康德和苏格拉底分别是着两种方式的极端代表.康德几乎没有什么生活可言,也很少有佚事或随口道出的警句供后人谈论,要了解他的哲学唯有通过他那些体系森严的 ...查看


  • 苏格拉底教育理念的现代性反思
  • 内容摘要:本文从苏格拉底教育理念的"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精神"助产"术,实践理性等方面为现代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作了古典理论的反观性阐述,使苏格拉底的教育哲学在古今中西的时空 ...查看


  • 新约圣经纵览:罗马书(二)
  • 新约圣经纵览:罗马书(二) --根据<大卫鲍森-新约圣经纵览>视频整理 上集我们其实没有讲完罗马书,现在我要把它讲完.我谈到罗马教会内部的一些问题,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关系紧张,这是整卷书信的关键,保罗从头到尾都在设法解决这个问题, ...查看


  • 行善是真善 论据
  • 再举个例子,印度洋海啸... 李嘉诚大家都不陌生吧?就他一人捐献了七十多亿元巨款去赈灾. 如果他只是心善,那么70多亿元巨款哪里来?难民们的生命如何挽救? 一个人心善,能善到何种地步?最低最低的底线,是不会影响自己的生存.一个连自身生活都无 ...查看


  • 立命之学--[了凡四训]
  • 舍死忘生赴大道,性命双修悟玄妙:证得三生识生死,借假修真命再造. 德行齐备返先天,性命再造换新颜:逍遥物外无羁绊,我命由我不由天. 心性修持大道生,修性了命此身真:证得三生明生死,心地无相亦无空. 阴阳之中持中道,道不远人人自远:天道酬勤一 ...查看


  • 辩论赛辩词
  • 辩词:钱是万恶之源 (正方)钱是万恶之源 (反方)钱不是万恶之源 方:武汉大学 方:马来亚大学 主席:蔡萦 首先有请正方一辩蒋舸同学发言,时间是3 分钟,请.(掌声)蒋舸: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晚上好.<圣经>中&q ...查看


  • 金钱追求可以不与道德追求相统一
  • 正一: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让我们先对这个题目下个完整的定义.第一."金钱追求"就是为满足欲望而所为的一种财富创造与利益积累的功夫.第二."道德追求"是指本着良知与理性去为大家创造幸福.诚如马克思论 ...查看


  • 道德与利益能否统一
  • 立论阶段: 谢谢主席!观众们,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首先要澄清的是,今天我在这里谈的不是金钱与道德能不能统一,也不是有金钱有道德能不能统一,我们要说的是"追求金钱与追求道德不能统一.首先我们来看看怎样理解这句话." ...查看


热门内容